养成幼儿午睡好习惯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14 幼儿好习惯故事 幼儿园好习惯说课稿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分析老师轮流看管幼儿的午睡,许多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如何照看幼儿,让幼儿在园里午休睡得好,提高幼儿的午睡质量,一直是老师们讨论的话题.下面我就如何照看幼儿午睡这件事进行初浅的分析、小结。
幼儿午睡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据调查,有的幼儿中午在家有奶奶陪着玩,有的幼儿中午在家自己看电视、录像,有的由家长陪着学画画,据统计刚入园的幼儿约有50%没有午睡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儿刚刚入园午休时间,大都睡不着,有的只是静静的躺着,有的却拉同伴的被子、小声说话......故意干扰他人,还有的刚躺下一会儿就起来小便好几次.
老师:在带幼儿散步后,进入卧室,要安顿好幼儿躺下,要求他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讲故事,当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听故事时,他们的情绪也会随之平静下来,这样可以为幼儿入睡找个过渡。
家长反映:通过这样大部分幼儿都可入睡,有些幼儿在家从不午睡,家长也拿他没办法,所以许多家长都只要求幼儿中午不吵人就行了。
分析:为什么幼儿在家经常不午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不够重视,幼儿中午时间运动量过大,头脑兴奋。幼儿在家睡觉没规律,想玩就玩,玩累了就睡。
幼儿不午睡,下午就没精神,上课易打瞌睡,因此我们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幼儿午间休息好。吃好、睡好,生活有规律,幼儿才能健康成长。
第二阶段
幼儿表现:入园一段时间后,有三分之二的幼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安静地入睡,另外三分之一的幼儿只能安静的躺着,或者睁开眼睛,自己做小动作,总是睡不着,为了让这类幼儿也能在中午休息好,我认真分析了他们睡不着的原因,然后注意营造入睡的氛围。据了解,有部分幼儿睡不着是因为卧室太亮。
老师:在幼儿准备午睡时,先把卧室的电灯都打开,把窗帘都拉上,然后开始讲故事,等到幼儿安静下来后,再把电灯关了,营造一种从白天到到黑夜的氛围。
家长反映:陈茗的妈妈说:我孩子从一周岁多就没有午睡的习惯,我也拿她没办法,骗小孩子午睡会气死自己。
分析:这样有了安静入睡的过渡,又有入睡的氛围,大部分的幼儿都能较快的入睡。
第三阶段
幼儿表现:几个星期过去了,全班的幼儿基本午睡了,只有吴杨、博文、陈茗、苏?、等这几个小朋友不能入睡,如果不哄他们入睡,不仅影响他们自己下午上不好课,还会影响其他幼儿的午睡。
老师:为了让这几个幼儿睡好,就必须挨个去关心他们,对有的幼儿摸摸头表示一下老师疼他,有的拍拍臂膀,对于吴杨小朋友我曾经耐着性拍了近半个小时才让他睡着,还有个别的要像妈妈一样小声为他们哼催眠曲。
家长反映:陈茗、吴扬小朋友的妈妈说:老师你们真厉害,是用什么办法哄小孩子入睡的?
分析:幼儿长期养成依赖妈妈的情况,老师象妈妈一样用爱心照看爱抚他们,幼儿感到温馨幸福,从假睡中进入梦乡。
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努力,全班的幼儿都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实录:
最近我要求孩子带一些动脑筋的玩具如;书,画板,智力玩具等。这几天班上的小朋友的枪,汽车少了,而书、笔、纸、棋多了。乱跑的现象也少了孩子玩得很开心,但在整理方面就有了一些困难,如听到老师的信号时,有的小朋友为了动作快不顾一切地把笔书扔进玩具筐里。有的为了画画还抢别人的蜡笔等。
反思:
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幼儿有动脑的机会是好事,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时也要进行引道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幼儿一些整理图书玩具的方法。我想,我不做旁观者,而要做一位参与者当幼儿在活动中,我应该和孩子们一玩,在玩的时候不时的提醒,教会孩子一些整理的方法如打开水彩笔时,用一种颜色的笔就拿一支笔,用完放回原处,这样笔就不丢掉,收起来也很方便。识字卡片带几张就可以了,每天换几张,这样也不会和别人搞错整理也方便,棋子方在盒子等一些方法。孩子在老师的提醒下,帮助下很快学到本领,改正了不良习惯。
幼儿园案例分析:对幼儿成就感的分析
建构区的一角,我们提供了八根长条形的积木,一个标记用的夹子和一块宝丽板,鼓励孩子们比赛搭高楼,看谁的楼房搭得更高,规则是楼房不会倒,并且积木都用完。由于孩子们刚开始进行大型积木的建构,很多孩子缺少垒高的经验和技能,大多只会平铺或者堆砌,镂空竖向垒高的情况很少,我们因此而在建构区添加了这个“叠叠高”游戏,一来可以帮助孩子练习垒高的技能。同时也能锻炼孩子的开放性思维。孩子每成功一次,就可以把标有大拇指的夹子夹到同等高度,下一次操作,再看看是否能超过这个标记。
活动实录
小蒯第一次玩这个“叠叠高”游戏,游戏一开始,他就把积木一根一根垒起来。十公分左右的积木一根接一根竖着垒起来,重心很高,积木一次又一次地倒塌下来。小蒯很有耐心地不断尝试,一次、两次、三次……在经历了大约六七次的失败之后.他终于改变了方法,把最底下的三根积木横过来放,然后再垒高。这样,积木的重心降低了,小蒯终于获得了成功。我当时想,他会不会由此受到启发,想到更多的方法呢?但是很可惜.随后,小蒯就放弃了这个游戏,去玩多米诺骨牌了。
小俞过来了,他也把积木一根一根竖起来首尾相叠,显然,小俞要有经验得多,当积木达到一定高度,他发现积木不太稳,就把其中一根积木横了过来,再继续往上垒,很可惜,这一次尝试还是失败了。紧接着,小俞换了一个方法.先用四根积木在底部搭出一个组合,再把剩下的积木一根根垒起来,这一次,他很容易就成功了。第三次,小俞又在底部减少了一根积木,用来增加“楼房”的高度。刚开始,“楼房”倒了,小俞略微进行了调整,把最下面一根积木移到上面保持平衡,果然,“楼房”稳稳地“站”在了地垫上。紧接着,小俞又减少了一根底部的积木以增加“楼房”的高度。这一次,楼房更高了,搭的时候更不容易,“楼房”一次又一次地倒下来。小俞不断地尝试着“一根横、七根竖”的方法,努力让“楼房”不倒下来。
游戏分析
小蒯一开始使用了最直接的方法,把积木竖向连接进行垒高。在他的思维里面,这种长条积木这样搭是最高的,想法很准确,操作却有很大难度。小蒯平时比较好动,能专注一件事情并坚持这么长时间,很不容易。他的坚持让我看到了他行为模式的一种变化,也看到了他思维方式的改变与突破,显然,这种突破比游戏的成功与否更有价值。在终于获得了首次的成功之后,他变换了游戏。对他来说,成功就像一颗非常诱人的糖果.当还差一点点就能够着的时候,是他欲望最强烈也是最积极主动的时候。但是,当通过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得到之后,他却会停留在自己的成功点上。而不愿意去破坏这一份满足感。由此可以想到,一个游戏的难易程度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游戏难易要适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激起孩子探索的欲望。
与小蒯相比,小俞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反映出自身所具备的一些品质。他的建构经验比较丰富,在建构的全过程中,小俞经历了三次失败,但他对失败的处理方式更积极而有效。什么方法容易得到成功,他会再试一次.什么方法比较难,他会马上进行更换,或者留到最后。小俞在建构过程中有一种直觉,这种直觉来自于他以往的建构经验,这正是小蒯所欠缺的。其次,小俞的思维灵活清晰并有策略。整个探索过程,小俞不断变换建构的方法让“楼房”的高度达到更高层次,并且每一次都是依循一定的轨迹采用逐步递减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建构过程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一定的计划性。如何让“楼房”达到更高的高度,在他的头脑里有非常清晰的概念和思路。与小蒯相比,小俞坚持的时间更长,不断获得的成功激励着他的探索行为,让他乐此不疲。在这个过程中,游戏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技能上的学习、思维上的锻炼,更是良好学习品质的促成:主动、积极、坚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调整、创造新的行动,这些,都有助于孩子现在与将来的学习。
回应策略
观察到两个孩子不同的情况,我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去做。如果不给小蒯提供一定的支持,他也许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玩这个游戏;如果让小俞在集体面前来介绍他的游戏方法,那么其他的孩子将失去自己的探索过程。我想,给小蒯的支持只能是个体的,单独进行的。趁着游戏还没结束,我煽动小蒯去和小俞一起玩。
一开始,小蒯只是看着小俞玩,并不参与,看他用不同的方式不断尝试把“楼房”垒得更高。终于,小蒯忍不住了,凑上去帮小俞一起搭。小俞也很乐意让小蒯帮忙,两个人你搭一根我搭一根,在几次失败以后,终于成功地搭出了“一根横七根竖”的“最高楼房”。我发现,当小蒯把最后一根积木放上去的时候,他非常谨慎,他知道,这最后一根积木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他成功地把积木放了上去!我希望这一次合作,能够帮助他重新建立起玩这个游戏的信心,也能给他带来更多的灵感。
对于像小俞这样的孩子,这个游戏基本上已经没有太多可玩的空间了。我可以为他们投入第二层次的材料,选择一些大小长短不一又足够高的积木,让孩子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前提下比赛谁能搭得更高。在这个基础上,或许还可以投入弧形积木,让孩子挑战更高的高度,挑战积木的组合,挑战弧形积木的平衡……
幼儿园案例分析:一个不爱午睡的孩子
一个不爱午睡的孩子
观察时光:每次午睡时光
观察记录:第一次与丙小朋友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十分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针对这种状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先还丙小朋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之后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丙小朋掐我!"原先又是丙小朋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丙小朋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光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光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构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丙小朋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光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光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构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到达了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