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让宝贝们在故事王国里畅游
发布时间:2021-05-14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让宝贝们在故事王国里畅游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宝贝们也从原来的小班升入了大班。本学期我班新增加了三个可爱的小宝贝,为了让这群加入大二班的新成员能尽早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每天抽出一些时间给宝贝们讲他们喜欢听的故事,我用故事带领宝贝们进入五彩的世界,让宝贝们在故事王国里畅游,使他们喜欢和我做朋友、喜欢和我们共同的游戏、喜欢上我们的幼儿园。
幼儿园的宝贝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能让宝贝多听故事,儿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宝贝的头脑中储存大量的语言信息,将对宝贝的以后的口语表达、说话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YjS21.coM
宝贝们从听的故事中学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规,自觉性提高了。一部分孩子还能大胆举手讲话,口语表达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故事中可针对班级所出现的不好的现象,现编现讲,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知道了什么行为是可行的,什么事情是不可行的,效果不错。
在班级,宝贝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也都喜欢上了讲故事,他们餐后、利用课间休息时,三五成群的表演着他们自编自导的小故事。
虽然开学不久,但宝贝们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分享及自编故事的能力,通过这个活动宝贝们也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且语言表达能力进步了,普通话也说得更加标准了,我知道孩子们是愿意和我一起徜游在故事的乐园,共同分享我们的快乐。
其实和宝贝们相处时,我们喜他们所喜,爱他们所爱,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孩子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我们在春天里撒欢
阳春三月,春风荡漾。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季节,大自然的万物都充满着新的希望,所有的生命都在渐渐苏醒,孩子们喜欢春天,是有缘由的,嫩绿的小草刚刚探出脑袋,粉粉的花儿露着笑脸,喜欢大自然的孩子们当然会向往。我们的幼儿园也在春天里愈发漂亮。暖暖的阳光、金黄的菜花、奔跑的孩子,幼儿园欣欣向荣,一片朝气。
而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一位位无声的老师。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开心惬意的生活中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景色更是不能错过的一道风景线。午饭之后,带着孩子们去散步。突然,一个孩子说:“山坡上的小草发芽了。”孩子们沸腾了,欢呼雀跃着,我说:“去吧,去看看吧。”孩子们爬上小山坡,用肉肉的小手摸摸刚刚发芽的小草,眼睛里闪着亮亮的光。
自此之后,我总是喜欢带着孩子们去幼儿园里溜达寻找春天,我们找到迎春花,回到教室里,我就带着孩子们画迎春花;带孩子们春游,看到了桃花,就带着孩子们制作手工桃花;我们还唱《春天》的歌曲,念《风筝飘》的儿歌……
在春天里,孩子们真是开心啊,在明媚的春光里我和孩子们快乐的游戏,我喜欢和孩子们玩老狼老狼几点了,喜欢和孩子们玩丢手绢,喜欢玩木头人,这些百玩不厌的游戏,孩子们忘情的玩着,我也参于其中,孩子们为我加油,为我欢呼,我们哈哈大笑。
春天,美好的季节,我和我的孩子们在春天里尽情撒欢,、这一份美好的童年回忆也许会留在他们的脑海里。让快乐属于儿童,让自由属于儿童,在无忧的童年里,在暖暖的春天里,孩子们,尽情地撒欢吧!
教育随笔:宝贝勇敢
晨间体锻的时候,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走过了平衡木,轮到壮壮了,他先是在平衡木前站了一会,有点怕,不敢走上去。后面的小朋友都开始催促,他就用手先撑住平衡木,然后爬上去,他试图要站起来,可是摇摇晃晃的,不敢松手起身。
这时,后面的小朋友都开始急了,歆歆也急得哭了起来。我走上前拉起他的手,带他走过了平衡木。
第二次走平衡木的时候,又轮到歆歆了,这次歆歆似乎有点恐惧了,他看看我,希望我去拉他一把。我走过去把他拉起来,让他尝试稳稳地站住,然后慢慢松开我的手,让他自己向前走去。歆歆张开手臂,有点害怕地往前走了一步,我借机表扬他做的很好,鼓励他继续往前,歆歆好像有点知道窍门了,越走越顺,接下来又走了几遍之后,歆歆已经能够独立稳稳地走过平衡木了。
对于歆歆的行为,我先是观察了一会,发现歆歆其实挺坚强的,而且有毅力,不是遇到困难就选择退缩。在他需要别人拉他一把的时候,我选择了帮助他,带着他走过平衡木。第二次的时候,歆歆对我有了依赖性,我没有一下子放掉他,我先帮助他,让他掌握保持平衡的要领,先稳稳地站住,然后带着他一步一步往前走。孩子是需要鼓励的,他们只是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害怕,只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关口,给予他们信心,孩子就不怕了。
教育随笔:嘟嘟宝贝
教育随笔:嘟嘟宝贝
对于任何人来说,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感觉陌生、无助,孩子特有的能力就是哭,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靠、缺乏安全感时,他们特别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苦。
综上所诉,新入园的孩子哭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嘟嘟宝贝是我们托班第一个新来的小朋友,他的身体比同龄的孩子显得瘦小一些,他刚来的时候就是哭闹,而且很厉害,作为老师的我们给他最多的就是关心和鼓励,让他尽快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经常会抱抱他亲亲他,让他感觉在幼儿园像在家一样,老师像妈妈,会给他温暖的怀抱。嘟嘟宝贝在第三天来幼儿园哭闹的就不是那么厉害了,他还自己玩玩具,当老师在旁边陪他一起“工作”时,他会把自己的‘成果’展现给老师看,看到他脸上那绽开的微笑我都感到很欣慰。只是他玩完玩具后就会在那摆着,有时会把玩具放的哪哪儿都是,他一点也没觉得自己做错了还很开心。户外的时候他最开心了,滑梯、小车、就是不跟我们一起做操,他自己玩的很开心,唯一一点就是他不愿意跟小朋友在一起上课。吃饭的时候都是老师哄着喂的。他不吃肉,挑自己喜欢的吃。他不爱多说话更不爱回答你问他的问题,例如;嘟嘟你饿吗?你小便吗?他不会跟你说。几个月过去了,他在幼儿园的常规培养上有很大进步,接下来的这几天不管是哪个老师去接他都是微笑面对以免消除他对幼儿园的恐惧,进入到班里是他虽然只是带哭声但这只是暂时的,到班里自己就会主动把衣服放到自己的衣柜进入正常状态,在玩的过程中他会把玩具分享给好朋友一起玩,不摔不抢玩具,玩完了还知道把玩具放好。户外的时候跟我们一起做操等解散了才去玩大型玩具。吃饭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他不但不挑食了,还自己主动拿勺大口大口的吃饭。他现在很愿意跟小朋友在一起上课。对于嘟嘟宝贝的这些进步我也感到很欣慰,现在他爱说话了不像以前似的那么沉默了,他虽然声音小但是总算开口了,希望嘟嘟宝贝在交际方面加油!老师们都爱你,加油!
教育随笔:宝贝笑了
教育随笔:宝贝笑了
在家访中了解到:辰辰一直是由妈妈一个人带,很少与其他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玩耍,孩子见了生人就害怕。所以孩子对带她的人依恋程度非常高。一旦要脱离她的周围,反应会特别激烈。
开学了,小班的宝贝们都来上幼儿园了,基本上都是爸爸妈妈抱着来了。当家长们抱着孩子跨入我们班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使我们不约而同的围了上去,接过每一个孩子。“宝贝,让老师抱抱!宝贝真乖。”“不哭不哭,老师带你玩好玩的玩具好吗?”……大多数孩子在老师阿姨的安抚下都能比较安静的吃早饭了。只有辰辰,无论老师阿姨怎样说都无济于事,只见他双手紧紧勾住妈妈的脖子,哭的大汗淋漓,嘴里还不停的说:“我要回家,我要妈妈,我不上幼儿园……”一直哭的妈妈的也泪水夺眶而出。好在妈妈还是比较配合工作的,放在孩子就走了。一连几天辰辰都是如此哭闹舍不得妈妈。这样以来,日常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而且也影响着其他的小朋友。
从入园前的家访中了解到辰辰一直是由妈妈一个人带,很少与其他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玩耍,孩子见了生人就害怕。所以对妈妈依恋程度非常高。对面这种情况,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耐心的来对待宝贝的哭泣。这样才能使宝贝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老师们积极引导,关心辰辰,逐渐成为他的依恋对象,并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忘却孤独和焦虑,投入新的环境中去,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渐渐地可消除他的不安全感。经过两周的时间,辰辰宝贝早晨入园时终于能笑着的和妈妈说再见,开心的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了。
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彻底摆脱阴影,让孩子开心的过好幼儿园中的每一天。其实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给予孩子快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也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教育随笔:泥工宝贝
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子田野里玩泥巴的时候吗,阳光、黄土、自来水、男孩子们光着膀子,女孩子也是一脸的泥土,黄黄的泥巴,满手满脸,肆意的欢笑熏陶着我们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去无所顾忌的玩泥巴了。所以当美工部室出现陶泥的时候,小朋友们欢呼雀跃。曹妙涵在第一次玩陶泥转盘的时候,满脸充满了好奇,一种跃跃欲试的表情,等到上了陶泥转盘机子时,手马上就摸上了陶泥,但是由于第一次,陶泥还没有转动几下就飞了出去,她先是很惊讶、又变成好搞笑的表情。然后老师去给她手把手地教授,只见她专注的看着自己的手,感受着陶泥在手中转动的丝滑感觉,一脸的兴奋。感受后,马上就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起来“好好玩啊,泥巴滑滑的!”一群小朋友们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大班幼儿学会了艺术欣赏,并在艺术欣赏时候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的资环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会。曹妙涵在游戏中有专注、认真、探索尝试、交流能分享的良好学习品质,幼儿能够将已有的语言的词语经验迁移至其他方面。但是在操作感受中,表现的手部力量有些不够,不能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手腕部的力量。所以,陶泥机器的操作容易将陶泥弄出来。在游戏中,将对艺术的欣赏,动手操作的感受,正确流畅的描述出来,不仅巩固记忆,并且带动其周围的小朋友一起参与,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希望多还给孩子们一些“脏”,脏脏的去玩,肆无忌惮的动手去做,让孩子感受过去的欢乐,不怕脏。多多的动手,陶泥不仅塑造得是艺术的造型,也是孩子用手去感知自然材料的过程。泥巴从自然中来,我们将它与水调和,塑性成就艺术的魅力。但这些对于孩子还不如是去玩泥巴,无拘无束,在才是美术带给人应该的感受。
教育随笔:午睡室里的故事
午睡室里的故事
每一天在组织孩子午睡时,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长时间也不躺到床上,安静下来。而已经躺在床上的小朋友,有的在拨弄着自己的小手,还有和自己的好朋友窃窃私语。真是让老师头疼。这天,我正好拿着小朋友新带来的一本故事书,吴宇阕看到了说:汤老师,你是不是要讲故事了?我一愣,立刻反应过来说:是的,我就是在等所有小朋友都躺下来,安静下来,才会讲故事呢。吴宇阕立刻对还没有躺下来的小朋友说:你们还不快点,汤老师要讲故事啦!那些还没躺下来的小朋友一听,立刻躺下,安静下来。于是,我就讲了两个故事。小朋友央求说:汤老师再讲一个吧!我说:这天时间来不及了,明天小朋友早一点躺到床上,安静下来,汤老师就能够多奖励你们一个故事了。从第二天起,小朋友果真又快又安静地躺到了床上,等着老师去讲故事呢!而且要老师多奖励几个故事呢!
透过这件事,让我明白: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除了讲道理之外,还能够透过一些适当的活动性奖励。这样也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随笔:宝贝,对不起!
教育随笔:宝贝,对不起!
临近学期结束,结合我园阅读特色,每个班级都在积极准备最后的阅读展示活动,濛濛班也不例外。我的女儿濛濛在同轨的班上,她们的活动展示是中华美德小故事。于是我和女儿商量了就从中选了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表演。女儿的语言发展不是很好,说话口齿不清,也可能是小龄的特点吧,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女儿爱讲故事的热情。我一直期盼着女儿在故事表演中发挥她的优点:大方,不扭捏。也许是我的期盼值太高,在排练的过程中出现让我很内疚的这一幕:“濛濛,你讲话的声音就不能大一点吗?你瞧,诺诺的声音多大声呀。”“濛濛,你能不能别太随便,知道我们在表演吗?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真是浪费我的时间。”“濛濛,你说的话怎么还记不住,你瞧瞧你的朋友们,说的多好。”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表演后,我终于安奈不住心中的怒火,冲着女儿很暴力的发了一通火,我想,这不仅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深刻,在女儿的记忆中更加的深刻了吧,她会并不会一辈子记住她暴力妈妈的形象了呢?我懊悔,不该拿女儿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更不应该当着全班所有小朋友的和同事的面对宝贝发火,狠狠的伤着她的自尊心,女儿一直很好强。我反思着:我能把爱心、耐心和细心分享给别人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分享给自己的孩子呢?能够对别人的孩子做到宽容,为什么就不能宽容自己的孩子呢,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尽善尽美,其实连自己都做不到,何况是一个5岁的孩子呢。事后的我很自责,也许是教师职业的后遗症吧,把工作中的情绪发泄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了,我悔悟,也呼吁,如果是你,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希望你三思。孩子的童年很重要,父母的爱和引导更重要!
教育随笔:让孩子在图形的故事中成长
每个孩子对形状的感受不一样,因而对形状的偏好程度也不一样,我家孩子很喜欢圆形,他喜欢所有圆形的物品,一看到圆形的东西就很兴奋的叫出来,特别是球,看到球就想要,家里的球已经够多了,每次看到商店里的球他还是要看看。看到明天出版社的这本精装绘本《圆形》,我也很好奇会讲述圆形的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看到封面,两岁的小家伙就高兴的叫起来:“圆”、“眼睛”。封面上的这个圆形在白底的衬托下特显眼,圆形内略显阴沉的填充色、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孩子很喜欢。我原以为书的内图有些页面是黑乎乎的他会不喜欢,没想到孩子也能进入到情境中,没有我想像中的排斥。
《圆形》讲述的是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在瀑布边玩躲猫猫的游戏。这个瀑布是圆形的瀑布(看了好几遍才明白这个瀑布是圆形拥有的)。圆形说了躲猫猫的规则:闭上眼睛数到十就去找他们。圆形特意跟他们说不可以躲在瀑布后面。正方形循蹈守矩的说好,不过三角形可不,他问圆形为什么不行,圆形告诉他瀑布后面很黑。而三角形说他不怕黑。
三角形果然不怕黑,他真的躲到瀑布后面去了,而正方形却没有躲,还站在那里。他告诉了圆形三角形到瀑布后面去了。圆形只好去找三角形。虽然看起来她也怕黑,但为了小伙伴的安全,她需要勇气去做。得到正方形的夸奖:“你真棒”后,她倍增了几分勇气立马钻进瀑布到了瀑布后面。
“三角形你在哪儿?”她一边走一边叫三角形,直到眼前漆黑一片的时候,圆形发现了前面有一个影子,她以为看到了三角形。但听到三角形的回答后,圆形才发现三角形是在她的背后说话,那圆形和三角形前面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形状呢?他们不知道,而且面前的形状也不说话。三角形和圆形害怕极了,他们飞快的跑到了瀑布外面。
正方形还在外面等待,他庆幸自己没有跟进去,三角形也感到后怕,他说他现在怕黑了。不过冷静下来后圆形觉得那不一定是坏东西,也许是一个好形状。然后他们各自想了一个形状。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作者没有写他们想出了什么形状,把这个悬念留给了千万读者,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把常见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拟人化的讲述故事,我家孩子很喜欢,他还拿出积木块出来跟三个图形比对呢。之前没有刻意去教他认识形状,他只知道圆形,但通过这本书,他也能认识三角形和正方形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虽然简单,但是其中可以看出这些形状的性格特点,比如圆形和正方形怕黑,但圆形为了小伙伴的安全,她还是鼓起勇气去黑暗中寻找三角形。而三角形不遵守约定,总是惹出一些事来,不过因为是好朋友,同伴们也都很大度的原谅他了。正方形很遵守约定,他不会做出格的事,但是他也是胆小的,不敢跟着圆形去黑暗中找三角形。
图书的插页画面感也很强,干净利落,黑白两色主色调很鲜明,在黑暗中的页面让读者充满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