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发布时间:2021-05-07 幼儿园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说起童年,就不能不提到游戏,它们是杨万里笔下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高鼎诗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也是叶绍翁眼中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若把童年比作人生画册中纯真温馨的扉页,那么游戏则是那盏照亮书页的耀眼灯火。
“游”则“有”
爱因斯坦曾不无感慨地说:“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关涉到一个人的学习状态:是“伏案苦读眉头皱”,还是“书海遨游乐无穷”。童年时期的孩子初次与知识接触,若抓住这个时机培养起孩子对学习兴趣则有事半功倍之效。而游戏恰是最为适合这一时期孩子特点的有效方法,它能让孩子拥有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应对问题的基本能力。
比如在学习儿歌《大鱼来,小鱼来》时,草莓班老师采取了边读儿歌边做游戏的方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而且很快记住了这首儿歌。通过这个寓教于乐的游戏,孩子们不仅分清了“大鱼”“小鱼”和“虾蟹”的大小关系,而且锻炼了当喊到“虾蟹来”时迅速逃过“网口”的应变能力。因“游”而“有”,是游戏引领孩子们拥有了探知世界的最初力量,是游戏让每个童年时期的孩子都拥有了一双瘦小却结实的翅膀!
“游”获“友”
泰戈尔说:“儿童喜欢尘土,他们的整个身心像花朵一样渴求阳光。”在童年的土壤里,友谊无疑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而在游戏中,孩子将收获一生中最纯洁的友谊,这份友谊将引导他们形成对他人、对社会的最初认知,而且会影响他们长大后的价值观。
比如孩子在拼插积木时,同桌小伙们的积木都是不同颜色的,因孩子都有着对色彩的天生热情,所以都会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绚丽多彩。于是他们就面临一个问题:怎样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涉,换取自己想要的积木?在交流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小矛盾、小争吵,但就是在这不断的磨合中,小朋友们“亦敌亦友”,慢慢学会了博爱、合作与互助,收获了最真挚的友谊,逐渐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童年时期的孩子在收获了友谊的路上,游戏的作用不可小觑!
“游”通“优”
“游戏”一词对儿童而言不是一个简单静止的名词,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动词。正如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所说:“游戏总是一种体验,创造性的体验。”
在丰富多彩游戏中,孩子爆发了自己的“小宇宙”,找到了天宇中最心仪的“星星”,形成了勇攀“豌豆梯”的决心,在小小的脑海里初步勾勒出自己想变成的那个人的样子。
在**幼儿园刚刚举办的六一主题活动中,小班同学参加了舀豆子比赛,赛后老师给优胜者颁发了奖品。晚上睡觉的时候,女儿伤心地说:“都好小朋友得了一个糖葫芦一样的笔,我没有……”我说:“那是因为她数的又快又好啊,你如果能跟她一样,下次一定也可以得到糖葫芦一样的笔!”于是女儿自己端来樱桃,让我教她一起数。通过舀豆子的游戏,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并有意识地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在这里,游戏不正是让孩子通往优秀的黄金之路吗?
有游戏相伴相行的童年才是快乐的童年,游戏的价值也不仅在于它带给“此时”孩童以快乐童年,还在于它留给“彼时”的成人以美好回忆。“黄金般的孩提时代,它就像冬夜里的星星,五月的晨露。”让我们一起用游戏点亮每个孩子的快乐童年吧!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享受游戏的快乐
教育随笔:享受游戏的快乐
进入大班后孩子们总是会让我们更为操心些,他们已不再是只有小中班时的乖巧、可爱,这时的孩子们已经长大,已经不再满足于“现状”,不再满足于固有的一些习惯,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更多了自己的主意。尤其是我们的小男子汉们,总会不停劝告地在室内打闹,总会使我们倍加注意他们。
幼儿园午餐后的时间,是幼儿自主活动或散步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会给予孩子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自由,让他们享受更多的快乐。对于这宝贵的自由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可以玩自己带来的各种玩具、书籍,或者与自己的好朋友围在一起做喜欢的游戏,这时,也是我最为关注他们的时候。
今天午餐是卤面,这香喷喷的面食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很多孩子都会吃上两大碗。小轩轩同往常一样又是第一个吃完,他整理桌面、擦嘴、漱口一系列活动有序进行。不过,今天不同的是他并没有直接跑去活动区域玩,而是倚在门框上,看着班内的小伙伴。康康小朋友刚好要出门漱口,被轩轩在门前给堵住了,康康来回走,轩轩也来回堵,康康生气的就往轩轩身上撞,轩轩就是不理睬,也不后退。这时,赵忆彤小朋友也吃完了,准备出去,看见堵在门口的轩轩竟出其不意地在轩轩的额头上轻轻地摁了一下,嘴里还发出“芝麻、芝麻快开门”的声音,马上,轩轩就“嘻嘻”一笑闪开了,彤彤出去了。
看见彤彤出去,康康也准备趁机出去,却被机灵的轩轩发觉,又拦了下来,有些焦急的康康气得脸红红的,警告轩轩要告诉老师,轩轩这才到了一边,让康康过去。不过,轩轩还是不离开,等有小朋友再来时,他还是倚在门边,还真有小朋友模仿彤彤的样子在轩轩的额头上摁铃,只要是摁铃的小朋友,他们都会说出不同的“暗语”,这让更多的小朋友也开始效仿起来,就连刚走开的康康也再次过来,大声地说了声:“报告,我是奥特曼。”轩轩高兴地马上闪开,并做了一个“出发”的手势,然后两人就高高兴兴地跑出去玩了。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被孩子的举动逗笑了,连忙去与吴老师分享我的发现。本是孩子的调皮之举,却也让我看到了孩子对游戏的渴望,这样的简单的游戏规则,也会让孩子玩得很开心。静下来,想一想,很多时候为了防止孩子们出现意外,我们总是过多的去束缚孩子,要求孩子这不可以,那不可以,条条框框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就像今天,如果我当时阻止了轩轩的举动,就不会出现孩子们可爱的模样了。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多的关注孩子们,给孩子们宽松的环境,让孩子们自由的进行游戏,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保持着探索的兴趣,发现出更多的快乐源泉。
教育随笔:月亮,生日快乐
这一次孩子们选择的绘本是《月亮,生日快乐》,幼儿阶段,孩子总认为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与他们自然对话;同时,渴望友谊、学习建立友谊,也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历程,乐观积极的小熊真诚无邪的交友,让每个人感到温暖而会心!由此绘本我们展开了以下活动:找一找,折一折和画一画
小朋友们也很想和月亮做朋友,他们知道月亮的节日---中秋节快到了。于是他们开始搜集资料,想去更多的了解一下月亮朋友,看,这就是他们找到的。有关于中秋的来历,中秋的习俗和美食等等。他们听说月亮上有一只非常漂亮的玉兔,于是他们也想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有一只自己的玉兔。他们开动脑筋,动动小手,一只只可爱的小白兔就出现了。有个小朋友说我觉得玉兔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孩子们纷纷响应,开始给自己的玉兔进行装饰。看,一个个小兔子可真漂亮。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他们开始天马行空的想象,想象能和月亮一起做什么。有的孩子说我和月亮一起荡秋千,有的说我要用梯子爬到月亮上去,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作就这么诞生了。有个孩子说月亮上还有漂亮的嫦娥,于是孩子们拿起毛笔,纸盘,画出来“天宫月影”。月亮可真美。这就是在绘本中孩子们去挖掘,去成长
教育随笔:用自信点亮幸福的童年
用自信点亮幸福的童年
那是一个娇小的身影,一头长长的头发因为不顺溜而显得很毛糙,她怯懦而胆小,最初的她总是搬着椅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当老师询问她怎了的时候,她总是低着头说:“我不知道我的位置在哪里。”
当老师大喊着“谁还没有梳头”的时候,她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吃着面包淡定的听而不闻,老师必须走到她面前她才微微的起身。当她吃不完饭的时候,她也不会主动举手说我吃不完了,而是会自己坐在椅子上掉眼泪,等到老师走到她面前询问过后,她才会轻轻地说一句“我不想吃了”每次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见过她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主动叫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也总是显得唯唯诺诺,她就是中一班的瑶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专门用了一次放学的时间跟瑶瑶的家长沟通了孩子的情况,瑶瑶的奶奶一脸无奈的说“这孩子就是胆小”。
那是我第一次那么认真的看着瑶瑶,我轻声对她说:“宝贝,你要大胆一些,你的胆怯让奶奶和老师都很着急,老师很愿意跟你聊一聊,也请你以后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需要也跟老师谈一谈好吗?”她认真的点点头,在我们达成家园合作计划后,我开始发现瑶瑶细微的变化,在做操的时候她会提醒没有站好的小朋友,在她需要某些物品的时候也能积极跟老师沟通,有一次在我们的班级活动中,当我问她你画的是什么的时候,她也没有像往常那样沉默,而是坚定的说我画的是星空的花海,那一刻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在日常的集体教学中,也能看到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场景,唯一不足的是她还很少能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我相信瑶瑶已经慢慢走上了自信的道路,期待她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优秀的表现,也期待她能用自信点亮幸福的童年!
教育随笔:用自信点亮你的幸福童年
那是一个娇小的身影,一头长长的头发因为不顺溜而显得很毛糙,她怯懦而胆小,最初的她总是搬着椅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当老师询问她怎了的时候,她总是低着头说:“我不知道我的位置在哪里。”当老师大喊着“谁还没有梳头”的时候,她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吃着面包淡定的听而不闻,老师必须走到她面前她才微微的起身。当她吃不完饭的时候,她也不会主动举手说我吃不完了,而是会自己坐在椅子上掉眼泪,等到老师走到她面前询问过后,她才会轻轻地说一句“我不想吃了”每次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见过她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主动叫她回答问题的时候,她也总是显得唯唯诺诺,她就是中一班的瑶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专门用了一次放学的时间跟瑶瑶的家长沟通了孩子的情况,瑶瑶的奶奶一脸无奈的说“这孩子就是胆小”,那是我第一次那么认真的看着瑶瑶,我轻声对她说:“宝贝,你要大胆一些,你的胆怯让奶奶和老师都很着急,老师很愿意跟你聊一聊,也请你以后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需要也跟老师谈一谈好吗?”她认真的点点头,在我们达成家园合作计划后,我开始发现瑶瑶细微的变化,在做操的时候她会提醒没有站好的小朋友,在她需要某些物品的时候也能积极跟老师沟通,有一次在我们的班级活动中,当我问她你画的是什么的时候,她也没有像往常那样沉默,而是坚定的说我画的是星空的花海,那一刻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在日常的集体教学中,也能看到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场景,唯一不足的是她还很少能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我相信瑶瑶已经慢慢走上了自信的道路,期待她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优秀的表现,也期待她能用自信点亮幸福的童年!
教育随笔: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育随笔:体验游戏的乐趣
在主题活动“宝宝真棒”的社会领域中进行了《好宝宝有礼貌》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去用礼貌用语。知道哪些都是礼貌用语,而且会主动去说,从而学会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宝宝。根据活动目标及内容,我将此活动内容的图片投放到了娃娃家,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直接感受,并运用礼貌用语“请、你好、谢谢、再见”等。在区域中我还投放了玩偶、厨房用品,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认识礼貌语。
我们的亦森宝贝在进行“我是小主人”的时候,他会主动对每一位“小客人”说:“欢迎你、请进”,在“小客人”离开的时候,还会主动去说:“再见”。孩子会将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内容和好的融入到了区域互动中。而在区域活动中,我还将礼貌用语贯穿在了其中,让幼儿在无时无刻去运用、感受礼貌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对于本次活动、材料的投放,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的,每个孩子都愿意主动去运用礼貌用语,友好的进行活动。但是,因为孩子的较小在运用的方式、方法上还有欠缺,大多时候还是需要教师去提醒和引导。
在主题活动“宝宝真棒”的科学领域中《轱辘辘和铬噔噔》活动中,要让幼儿认识三角形,圆形,方形的认知能力,并根据它们的突出特点进行分类,从而喜欢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及目标,我在益智区投放了泡沫圆形,三角形,方形的立体图形,让幼儿通过触觉的碰触直接感受到图形的特点。圆形是圆圆的,能滚动起来的,三角形和方形是有尖尖的棱角,是铬噔噔,不能滚动起来。而且还投放了一些和图形有关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巩固认识轱辘辘和铬噔噔。朱佳琪小朋友在玩泡沫图形时,每拿出一个图形,他便先把图形滚动一圈,能滚动起来的就说“这是轱辘辘”,不能滚动起来的就说“这是铬噔噔”。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图形卡片,提前制作好图形拼搭效果图,让幼儿根据模型把图形镶嵌到作品上,再次感受到图形活动的趣味。
对于本次活动如何进行材料的投放,我班幼儿的兴趣点还是很高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得以发展,但在动手操作方面上能力有所欠缺,需要多加练习和发展。在以后的区域材料投放中,我们会根据主题活动在区域中的延伸和幼儿的兴趣来投放,让幼儿体验操作中感到的乐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教育随笔:游乐场
刘雨泽、林茜茜等几个幼儿在建构区里游戏,他们俩先用纸板在地上铺了一条路,然后在马路的两边种了两排树,随后雨泽找来两个圆柱体,垫在底板的下面,马路上就架起了一座高桥。茜茜说:“我们幼儿园旁边也有一座桥,桥下有一条河,我们也来搭一条河吧。”于是他们俩个就找来蓝色的垃圾袋,铺了一条河,在河的一边错落有致地摆上了石块,在另一边放上了一些草地。雨泽说:“这个也有点像天镜湖公园,我们把它变成公园吧!”这个时候又有两个孩子一起加入了游戏,他们俩个本来是在角落里各自搭房子的,现在他们一起加入了雨泽和茜茜的建构游戏中,他们都搭一幢房子,雨泽和茜茜选用罐子和纸板搭房子,蓉蓉和悠悠用木块积木搭,一边搭他们还一边比赛,谁搭的高。
房子搭好了,雨泽说:“游乐园里有哪些玩的呢?”茜茜说:“有滑滑梯,我会搭。”于是茜茜就用木头积木搭滑滑梯,一边搭的时候一边调换积木,直到小猪能从滑滑梯上滑下来。雨泽问:“这个滑滑梯怎么爬上去?”茜茜说:“我给他搭个楼梯吧!”于是他们搭了个楼梯。
蓉蓉和悠悠在公园的外面搭了两个大门口,一个高一些,一个矮一些,雨泽说:“公园门口有售票的地方,你们来搭吧!”于是,他们又放用小木块围了一个圈,把猪爸爸放了进去说:“这是买票的地方,买票才可以去公园玩。”然后他们就拿起了小猪佩奇,乔治等开始在游乐场里玩。
从孩子们今天的游戏情况来看,他们有一定的合作经验,如雨泽和茜茜在建造房子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搭一个人递积木。另外他们能从一个小的点,如刚开始的桥,慢慢的到河,再到公园,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逐步地丰富建构的内容。在游戏中也发现了幼儿建构经验的差异,在这个活动中,雨泽起到的是核心领队的作用,茜茜能够出谋划策,而蓉蓉和悠悠则是“小跟班”的角色,都是别人说什么他们搭什么,缺少自己的想法。
作为老师首先需要进一步地丰富幼儿的经验,根据不同的建构主题给幼儿提供不同的图片,或者利用谈话的时间让幼儿说说该怎么建构。其次鼓励幼儿在游戏前先协商建构的内容,并制定计划书,且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再开始建构。最后可以给幼儿提供不同的辅助材料,定期更换,保持幼儿游戏的兴趣。
教育随笔:用音乐来做游戏在游戏中学音乐
近日有幸参加了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与课程游戏化研讨会,很荣幸听到了上海市优秀音乐教师宋燕老师的游戏化音乐课程,用音乐来做游戏,在游戏中学音乐。在整个会议交流的过程中,宋老师的音乐游戏课程展示给了我非常大的启迪。
南师大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曾说过:“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是孩子们的生活内容,自由、自主、创造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一个伴随着游戏环节的课程活动更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情景导入,在孩子们在音乐的熏陶中进行情景游戏
在课程游戏化研讨会中,宋老师的《鲁拉鲁先生的自行车》、《铃鼓之舞》都用了。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乐,每个活动都达到了预期的而效果甚至有些孩子在游戏中将活动的重难点很轻松地就解决了。以绘本的故事情节导入,让孩子们在感觉绘本故事情节的初步接触音乐感受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在音乐游戏活动《噜啦噜先生的自行车》中,孩子们通过听鲁拉鲁先生骑自行车的故事,融入了轻快、活泼的库斯克邮车钢琴伴奏。孩子们想象着自己和噜啦噜先生一起骑车去山上、感受美丽的大自然、骑车快乐地回家......在这样的切身体会中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音乐的ABA段式。给孩子一个音乐游戏的情景,他们会很快掌握到乐曲的情感。
2、丰富老师自身的表现力,激发孩子们的乐感以及表现欲望
学前的孩子对音乐的掌控能力还处于一种接受,感受多于创造的状态。本次培训中我也发现宋老师在游戏化课程活动中从头到尾没有让幼儿去单独地只是欣赏音乐而是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设计了相应的游戏环节,就像中间穿插的音乐只是为幼儿的游戏加了一段促进幼儿深入游戏的背景音乐而已。老师的身体动作对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在A段音乐中孩子们跟着老师努力地骑着车,仿佛迎着太阳和故事中的鲁拉鲁先生一起体验着。B段音乐中孩子们自己想象在春天的各种感受,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也很大胆地表演者“鲁拉鲁先生”的动作表情,俏皮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孩子们与这轻快的音乐俨然成了一体。
3、加强乐器的运用,让孩子贴切地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
孩子们掌握乐曲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表现出来。因此在很多音乐游戏活动中也会加入乐器的合奏,孩子们自己决定乐曲中各个段落的不同音乐节奏应该配有那些乐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也发现一些对音乐比较敏感的孩子能够像小小音乐家一样,让自己的小乐器刚好能非常契合整个乐曲。乐器的演奏能使整个音乐与孩子们的音乐感知相吻合,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都会非常高。
给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才能够更加顺利的获得知识。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们自我探索、自我成长。尤其是学前儿童,他们的成长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探索中获得的。音乐,在我看来能进一步地加强孩子们的探索兴趣。
教育随笔:寻找快乐
春天赋予大自然一种生机盎然的美丽。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去踏青。孩子们一路走着、看着、笑着,那尽头,仿佛要向所有的人说我们看到了春天,闻到了春天,听到了春天。不信,看看五颜六色的花朵;闻着小草和泥土的芬芳;听到枝头上喜鹊叽喳的叫声,它们会告诉你这一切的。
走累了,我们坐在草地上开始了午餐休息活动,可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与这春天不和谐的音符。孩子们自顾自的吃着,没有一个小朋友把自己带的东西与大家分享,而且吃完后,干净的草地上有了垃圾。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寻找快乐》。是说一个人把快乐丢了,他到处去找,最后一位老爷爷告诉他
,快乐到处都有。别人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你会快乐;把你高兴的事和好东西与大家分享是快乐的;哪怕你随手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也是快乐的事。快乐有好多,就看你怎么去找。孩子们听完故事,好像懂了,他们主动把自己带的玩的、吃的东西,拿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而且把吃完的垃圾装在袋中扔到垃圾箱里,草地上的和谐音符又回来了。
一个小故事,包含了许多的道理。让孩子通过这种简单易懂的文字形式明白一些道理,然后让道德意识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是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