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发布时间:2021-05-07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大学生范文网 wWw.1467.cOM.Cn]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但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孩子成人后也许就不会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为人父母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下面我结合生活中一些事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注意正确引导,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

我家的小孩同样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我母亲、我丈夫和我三个人围着她转。尤其是读小小班时我母亲帮她穿衣服、喂她吃饭,出门还抱着,什么事儿都觉得她太小,要惯着她,其实,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依着她。结果是孩子不愿上幼儿班,不愿跟老师和阿姨亲近。后来,在幼儿园老师的启发下,我们认识到应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过分依赖家人,要学会听老师的话,学会与小朋友相处。所以就尽量提醒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教她尽量帮家里做些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比如整理玩具、帮妈妈拿东西、扔垃圾等。

二、要耐心等待孩子长大,帮助她学会坚持。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但是,小孩子也会遇到很难过去的坎,如果这时候家长能鼓励她,帮助她学会坚持,那就是帮她向建立健康健全的人格迈出可喜的一步。记忆深刻的是女儿学画画的事。因为一些原因换了个学画的地方,新的班级里大部分孩子比女儿年龄大,再加上不同老师教法不一样,孩子开始不适应,一直在说她不会画,不肯落笔,而且露出不想学的念头。我跟老师商量后留在教室里陪她,一笔一画的指点她。后来不但坚持了下来,画的画每次挂在黑板上,受老师表扬,还表示非常喜欢画画。

三、赞赏孩子,但要注意分寸。

我认为欣赏教育很重要,孩子做得好应该及时表扬,使孩子增强自信心,但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不良心理,容易产生骄傲自满,从心理上认为她以后每做好一件事情,你都必须给他这样的荣誉,容易产生虚荣心。

四、对孩子要求要严格,但不能太严厉。

严格要求会使孩子懂规矩,守秩序,但太过也会使孩子产生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对于孩子不听话,做错事,我认为可以先试着跟他将讲道理,真诚地与他沟通,孩子基本上还是明事理的。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做事情不喜欢磨磨蹭蹭,所以经常催孩子要快、要快!有一次,孩子一边刷牙一边玩水,慢腾腾的,我火了,大声责骂她,这时我发现她眼睛里噙着泪水,非常委屈地跟我说:“妈妈你为什么不说轻一点。”。我立刻发觉了自已的错误,再后来有几次这种情况,我就改用讲道理的口气对她说:“乐祯,妈妈知道你今天一定会刷得很快的,做事情要讲究速度的,对不对?”果然,她用很快的速度刷完了牙。当然对于打骂孩子,我认为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要看准时机,既然打了就要有效果,太过频繁的打骂,也会失去教育的目的,把孩子打皮了,甚至会导致反抗。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

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年轻父母应以身作则

跟长辈说话或在一起时,你自己是否就不大尊重他们?或者,是否已经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去看望父母?甚至于,当着孩子的面时,说老人的坏话?如果你是这样的,就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会尊重长辈,对长辈孝顺。更为危险与可悲的是,你现在对父母或长辈的态度,往往就是当你老时孩子对你的态度。

所以,让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孝敬我们的老人,和老人住一起的,能更加包容一些;和老人分开住的,即便工作忙也不能忘了问候老人,公休日尽量带孩子回去一起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从生活细节着手培养孩子的“孝”心

◎和孩子分享食物

很多家庭是这样的:有好吃好喝的东西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般不吃,看着孩子吃,孩子邀请一起吃时,或者问这个很好吃,你们为什么不吃时,他们一般会回答不爱吃。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认为大人是真的不想吃,或者,认为大人让小孩先吃是应该的,做父母的本来就要这样子。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自私自利、不尊重不孝顺长辈的性格。

当孩子吃东西,特别是好吃的东西时,父母应该与他一起分享。这样,孩子虽然少吃了一点,但却会换回他一辈子对你以及长辈的尊重,相当值得。此外,他也会更珍惜食物,可说是一举多得。

◎和孩子分享你的心情

很多年轻的父母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不用向他表达自己的心情,特别是不好的心情。即便自己很累,也不愿误了孩子的玩与学习。

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孝顺也是要给机会学才能学会的,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来关心自己。比如,妈妈下班回到家,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上班很累,你能给妈妈倒点水吗?”或者“宝贝,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如果你能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那就太好了。”当他为你做了什么时,比如给你倒了杯水,要真诚、高兴地谢谢他———这也是一种孝顺啊。孩子会为自己也能为爸爸妈妈分忧解难而高兴的。

◎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进家门,把鞋一脱,乱扔在一边;玩具一股脑从箱里倒出来,玩完之后,满屋子都是玩具;上学、放学路上,爷爷奶奶背着书包……这是在很多家庭都很普遍的现象,大人们出于关爱自然而然地做这些事情,却从没想过这与孩子孝不孝顺自己会很有关系。

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处理,这既让大人更省心放心,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又培养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样是一举多得的事。此外,一个人要能照顾别人,是建立在他能把自己照顾好的基础上的,如果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很难想象他会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孝顺长辈了。

◎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

孩子回到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或者,除了自己的事、自己的利益,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其实跟家庭教育有关。而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有利于培养他对家的责任感。

其实,三岁后,孩子自己就会对一些家务劳动表现出兴趣,这时,家长应鼓励,而不能以现在还小、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而拒绝孩子。应指导他去做,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帮妈妈倒垃圾,也是好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爱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让孩子知道孝顺长辈的知识

孩子有如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收获的往往就是什么。所以,你一定要让他知道小的要孝敬老的这样的道理。如果父母本身不说,不去要求孩子对老人要“孝”,孩子是不会知道的。家长一方面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另一方面也要抓住机会丰富孩子有关孝敬长辈的知识,多给孩子讲述《孔融让梨》之类故事。并让孩子分析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使孩子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

小词典

“孝”之新译

以前我们所说的“孝”,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但到了今天,“孝”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它代表了孩子自己能独立,不让父母操心。此外,很多现代的父母已不需子女奉养,“孝”更多指的是陪伴与相处,同时,理解与沟通也更多地取代了一味的“顺从”。

提醒

父母要把握好“孝”的度

“孝”从来都与“顺”连在一起,所以才有“孝顺”。但现在的孩子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家长要求他们做什么时,他们总是会问“为什么”,问题多多,于是父母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顺从!由此,引申到不孝。

一个聪明、可爱、有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又听话的孩子,这是每个年轻父母的理想,但独立思考又常是与听话对立的。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孝”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听话,并不就是孝,不听话,也不一定就不孝,但一个前提是双方之间要有一个很好的沟通,要建立一个沟通的方法与相处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培养孩子的“孝”心。

家长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意见,有自己的思考,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理大人的意见与想法。要告诉孩子,当他的意见与想法和家长的不同时,可以说出来,跟父母沟通交流,但当双方意见不一样时,最终还是要遵从家长的意思去做,因为,他现在还不独立,而家长的见识毫无疑问是比他要广的。

10个不要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1、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不要在孩子面临困境时不闻不问,要帮助孩子对目前的困境进行分析,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孩子“情绪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情绪教育”。

“情绪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情绪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

如由于美国的破碎家庭多,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一些学校专门为离异家庭的子女设立课后辅导班,委婉地将这种辅导班称为“香蕉班”或“彩虹班”。辅导班上,老师鼓励孩子们倾吐内心深处的隐痛,排解因父母离异带来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然而,这样做能否达到学校的初衷,尚不得而知。

专家说,“情绪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情绪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就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这种人格素质在孩子成人后,运用到社会上去与其他人相处,从而建立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这种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那样,使人感到幸福、愉快、轻松。人格培养与道德训练,共同构成了“情绪教育”的完整内容。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精心保护自尊心的火种。每个教育者要真诚地爱护和关心儿童,尊重他们的喜好、特长,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愿望,要善于联系具体的行动情境,向儿童揭示有关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对“是”和“善”的行为给予肯定,从而形成儿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孩子会从家长的举止中揣摩你对他的看法,当他意识到父母爱他、尊重他时,他就会儿地说到自己的价值。

坚持正确的教育引导方向。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尊心也有度。如果超越了界限,就会使儿童萌发“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意识,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家长一方面要让儿童懂得,求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互为条件的,谁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谁就应该尊重他人;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人的自尊的实现是同明是非、辨善恶分不开的,只有立身处世是非分明、趋善嫉恶,个人的自尊需要才能如愿以偿。

注意升华孩子的自尊情感。儿童的自尊心有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开始,儿童在某些方面显示出能力、取得了成绩,受到他人的肯定和夸奖,从而萌发自尊心,这种自尊是在某种“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儿童还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家长要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教育儿童取得更大成绩,从中享受胜利和创造的欢乐。

惩罚时也要注意到尊重孩子。对孩子的错误要从正面示例,正面引导。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孩子感悟到父母或老师是真心地爱护、尊重自己,并非有意与自己过不去。不能不分场合在别人面前惩罚或不尊重孩子。

注意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要从塑造儿童优良个性的整体出发,要与培养诚实、正直、谦虚、宽厚、勇敢、开朗、有毅力、负责任、热爱集体、热爱人类等品格因素协同起来。还要教育他们把自尊心发展提高到集体荣誉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上来。

独生子女健康情感如何培养


导读:由于孩子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发的,而是与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应该创设良好的环境,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

目前独生子女的消极情感主要有:过份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由于孩子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发的,而是与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应该创设良好的环境,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可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增进母婴的早期交流。这对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是童心健康发展的良好背景和坚实基础。最初母亲对新生儿的抚摸,拥抱,可使他获得一种天然的舒适感。我们经常看到,具有良好的母子依恋感的孩子,童心的发展较完善,经常处于活泼、愉快、积极的状态。?

第二、考虑孩子的合理需要。事物之所以引起人的这样那样的情感,就在于这个事物跟人的需要有关系,所以要使孩子有健康的情感生活,成人应该了解孩子的需要,有的家长一见孩子情绪不好,便以物质无限制地向孩子许诺。其实孩子的精神需要远比生理需要更丰富多彩,有许多时候,成人不考虑孩子满腔热情的探索求知需要,如户外活动怕磕碰着,玩滑梯怕脏了衣服,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还背或抱在大人身上,生怕让孩子走这段路委屈了。合理的户外活动、体育游戏、行走、奔跑是正常的运动,是有利于健康情绪发展的活动,就应该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当然,也不能对孩子需要不分清红皂白一味地满足,尤其是隔代亲的老人似乎显得更加迁就,就更不科学。应当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某些情绪和需要,不能心里只装着自己,这是使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某些情绪和需要,不能心里只装着自己,这是使孩子情感生活健康发展的根本。因为,只关心自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第三、教孩子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幼儿情感有很大冲动性,难于控制,但却有易变的特点。如:孩子有时情绪差哭闹得厉害,抱过孩子后,马上转移其注意力:“我们的板凳是几号?找找看,是不是有人拿错了?”孩子注意力很快转移,情绪有效地控制住了。孩子稍大些时,就应训练他情感的自觉力了。如:“你是大哥哥姐姐了,要做个好样子。”?

第四、要善于对待孩子的情感表现,教师和家长一般喜欢孩子积极情感的表现,不乐意看孩子消极情感的出现。其实,对孩子的有些消极情感也不妨让他表达出来,成人没满足他的某些合理需要,他跺脚哭闹也在情理之中,成人非要让他把不满的情绪压抑在心里是有碍身心健康的。如:孩子实在很想爸爸妈妈,心里很难过,就让他哭一下,然后教师要帮助他控制情绪,表现出老师很亲近他,使他感觉到从老师那儿也同样获得亲情和安全感。所以,教孩子学会控制情感不等于不让孩子表现情感和适当的宣泄。?

第五、成人对孩子的影响。人的情感容易“传染”,幼儿的情感更容易受大人的感染。所以,情感讲“熏陶”。父母良好的情感特征,家庭和睦的生活气氛,是幼儿最佳情感心理的强大感召力量。如:家长对幼儿园表现出很向往的态度,让幼儿知道乖孩子才能送去幼儿园,才能学到许多本领,很快,孩子就乐意上幼儿园了。但往往有不少家长却不知不觉地把幼儿园或老师当成一张“王牌”来吓唬孩子:你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或我将会晚晚地才来接你。因此,家长首先应该成为情感丰富、积极向上的人。至少成人的不良情绪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随便表露出来。

相关推荐

  • 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
    2021-12-10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但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2020-10-06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
    2021-12-17 阅读全文
  • 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当今,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要日益增强的创新人才。因此,在素质中对学生进行&ld...
    2022-03-18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年轻父母应以身作则 跟长辈说话或在一起时,你自己是否就不大尊重他们?或者,是否已经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去看望父母?甚至于,当着孩子的面时,说老人的坏话?如果你是这样的,就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会尊重长辈...
    2021-10-11 阅读全文

最近来自美、法等国的心理教育专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情教育”。 “心情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

2021-12-10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但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2020-10-06 阅读全文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

2021-12-17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当今,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要日益增强的创新人才。因此,在素质中对学生进行&ld...

2022-03-18 阅读全文

年轻父母应以身作则 跟长辈说话或在一起时,你自己是否就不大尊重他们?或者,是否已经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去看望父母?甚至于,当着孩子的面时,说老人的坏话?如果你是这样的,就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会尊重长辈...

2021-10-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