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孩子们轮流观察蝉壳
发布时间:2021-04-27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一、室外遇壳,满地落叶中,一群宝贝捡着、笑着、说着,制造着柳叶雨。“雨”中,沐沐指着松柏树梢说:“老师,这是什么呀?”我一看,心中一阵激动:呀,原来是一只蝉蜕下的壳!但我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还故意问到:“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呀?”
孩子们抬头一看,惊奇万分,有的说这是一只甲壳虫;有的说这本来是一只毛毛虫,但它变成蝴蝶飞走了;还有的说它是一只死掉的苍蝇……
正当孩子争论的时候,有人提议我把它从树上取下来,让大家看看清楚这到底是什么?于是我假装害怕的说:“它不会咬我吧?”
孩子们一听,呵呵笑着鼓励我:老师,你肯定不怕的!于是,我大大方方的把蝉壳连同松柏的树梢拿在了手里。YJs21.coM
见状,孩子们又一个劲儿的问我:“老师,它有没有咬你啊?”
我说:“要不你自己来试一下!”个别孩子怯怯的伸出了一个手指头,轻轻的碰了一下,马上就把手缩了回去,然后笑着告诉大家:它不咬人的!
这下,孩子们争相要来摸一摸它了。
哎呀,脆弱的蝉壳可经不起孩子这样的折腾啊!于是,我们马上转移阵地,回到了活动室中。
二、室内窥壳
孩子们像珍宝一样把蝉壳放在手心,然后轮流观察。最后孩子们得出了几个结论:
结论一:它的背上有一条裂缝。
“咦,怎么回事啊?”
孩子们有的说这就是蝴蝶飞走的证明,有的说因为有了裂缝,所以甲壳虫死掉了……最后,终于有孩子想起来了,因为他在书上看到过:原来这是一只蝉蜕下的壳!这下,孩子们的思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在乡下也看到过蝉的,还听过它们的叫声,而且爸爸还告诉我只有雄的蝉才会叫呢!
结论二:它还有六条腿,上面还有刺呢!
“为什么腿上有刺呢?”
有的孩子们说当别人欺负它的时候,它可以用来保护自己;有的孩子说有了刺拿东西吃的时候就不容易掉了;还有的说有了刺它就能抓住树叶,不滑下来了。
听了孩子的解释,我马上把蝉壳放到松柏上,表扬孩子观察的真仔细,并补充到:“所以风这么大,把柳叶吹的满地都是,可它还牢牢的抓着绿绿的松柏,不曾掉下来呢!”
结论三:它怎么没有嘴巴呀!
“没有嘴巴的话,它肯定要饿死的。那它的嘴巴在哪里,它吃什么东西呢?”
孩子们猜测着:吃树叶、吃果子、吃小虫子……
猜了很多,但没有猜对的。原来蝉只喝露水呢!
孩子们听了都很惊奇,不停的问我:“那它用什么喝呢?”
于是,我指引着孩子一起找到了像吸管一样的嘴巴。孩子们终于恍然大悟!
结论……
三、壳的遗憾
我们小时候常常和知了、蝉等玩耍,不仅听它们的叫声,还循着声音逮着玩,最有趣的就是在不同的地方寻找到它们蜕下的壳。可是今天的孩子,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每一次与大自然的对话,认真倾听每一个大自然发出的优美音符……让壳的遗憾变成幸福!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观察是我们了解孩子的关键
幼儿们有时会做出一些让我们觉得棘手的或困惑的行为。我们可能偶尔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娃老是捏她哥哥的鼻子?”,“为什么娃把零食放在自己的头上?”,“为什么把娃独自留在房间里时,她会大哭?”等等。
乍一看,小孩们的行为简直是莫名其妙!但是,仔细想想,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孩子的行为,来了解他们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今天我们想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这样我们大家都可以尝试用专业的角度来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了。
观察中寻找规律。
任何一次又一次发生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我们能在重复的行为中找到规律,我们就可以弄清楚如何解决它。
首先,让我们简单地写下发生了什么。例如,当我们看到孩子多次把巧克力豆豆放进鼻子里以后,我们可以拿出一张纸,把这个行为写下来。也许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样的记录方式怪怪的。但是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有时候我们的记忆可能会让我们忽略掉一些有用的细节。因此,简单地记下所发生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那些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规律。
不论有多么棘手的行为,只要开始写下来就行了。到最后,我们可能会惊讶于我们发现了什么。因此,当我们被孩子富有挑战性的行为所困时,把它写下来,连同之前以及之后发生的事情。当我们找到一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尝试调整或改变它。这些观察和笔记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然后事情就会变得简单一些了。
教育随笔:孩子们,你们辛苦了
进入五月,幼儿园的工作就更忙了,更累了,因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各班都得准备节目,而我在给幼儿准备“小礼物”的同时,接到女儿老师的通知,想锻炼一下孩子的胆子,要求我参与年级组的亲子舞蹈《天使》。接下来就开始排练了,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就是跟女儿在家看动作,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身体协调性不是很好,就一个小动作要练整齐,都得花很长时间,但孩子在排练中也表现让人吃惊的毅力。教导老师也抽出时间对我们几对亲子进行排练,有时为了让一个动作有整体的效果,老师一个一个纠正动作,真是难为教导老师和孩子们了。排练还在进行中……曾几何时,惊讶于他们能记住自己的位置,惊讶于他们能记住自己的动作,惊讶于他们能跟上音乐节拍舞动。孩子们,你们辛苦了,相信你们会表现很好的,预祝你们“六一”快乐。
今年的六一画展我们班选择了在纸扇上用水粉画的形式画花鸟类的图案,每一把扇子都是孩子经过自己的想象以及已有经验经过绘制。绘画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孩子表现自我意识、自我感受的主要方式。学前儿童随着生活圈子的扩大,不断萌生出各种需求。有的需求合乎成人世界的规范,能得到满足,而有的,则不能。这时便需要一种表达和宣泄的方式,于是绘画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自然而然也就为他们所选择。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要重视幼儿健康绘画心理的培养。只有拥有健康的绘画心理,幼儿才能画出美丽的图画,才能健康茁壮成长。通过绘画活动,幼儿的心智可以得到有效地开发。佛洛伊德精神学派的理论认为:孩子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反映出来的。只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才能分析出他们的心理状况、情绪波动,甚至潜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一方面要从儿童的情趣、画面是否丰富,是否体现孩子的创造能力入手,另一方面,还要透过画面进行分析,充分了解画面所投射出孩子的心理。只要发现异常的、有害的心理,就要加以重视,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促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变化
开学了,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生,度过了最艰难的前两周后,宝宝们开始慢慢适应新环境了;有的宝宝的脸上露出了甜美开心的笑容;有的宝宝恢复了顽皮好动的状态;还有的宝宝试探着与老师和小朋友交往……
活泼、聪明的莹莹,非常喜欢接受新知识,每当我唱一支新歌或者朗诵一首新儿歌时,她都会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老师,精力集中的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当她听过三四遍后,就能第一个跟着老师学说或学唱。每当音乐响起时,她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快活的扭动着身体。
长着一双弯弯笑眼的邹林博,逐渐显露出他开朗活泼的性情,高兴时会大喊大叫大声笑个不停,经常会凑到老师面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可爱的贾天依像个小姐姐,乐于助人,每当她看到小朋友穿不好鞋时,就会主动前去帮忙,直到帮小朋友穿好为止。
老实内向的刘亦成,张子儒刚来园时总是一句话也不说,默默地站在一边,现在,他们变得活泼了,户外活动时能和老师一起游戏了,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住在一起又一同入园的王沛瑶和徐嘉儒,性格差异却很大,瑶瑶短短的几天就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徐嘉儒却因睡眠习惯的问题,难以适应,在老师们的耐心哄劝下,徐嘉儒终于能自己走进活动室,并且还能和小朋友们一起高高兴兴地玩游戏,午睡时也不再啼哭了。
作为教师,虽然我们在工作中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但是每当我们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和家长放心的笑容时,就觉得非常值得,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快乐
教育随笔:孩子们的快乐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
当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方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孩子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孩子们是快乐的。
我想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他们就很快乐。
教育随笔:冷静地观察每一个孩子
今天午睡时,孩子们有秩序地躺在小床上睡觉,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陈老师,我要上厕所。”“去吧!”我回答着。“老师,我也想去小便。”我与蒋玉淳对视了一会儿,看到她的眼神,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应该去相信她。”于是也爽快的答应了她。刚答应完,又有好几个小朋友说:“老师,我要小便”、“老师,我中午喝了许多汤,要小便”。我在心里嘀咕到:“他们一定是起哄。”于是我生气地说:“不许去,闭上眼睛安静地睡觉。”
瞬间卧室又安静了,再也没有孩子说要小便了,两点钟起床的音乐响起来了,孩子们伴随着音乐陆续地都起床了。“老师,胡婷昀的床上湿了”,一旁的薛凡琪叫起来。我连忙走过去一看,果然床上湿了一片,我生气地问她:“怎么又尿床了呢,想小便为什么不告诉我!”只见她不吭声地地下了头,这时旁边传出了一个很小的声音,“老师不让我们小便”,顿时我回想起午睡前说过的话…孩子们年龄小,模仿能力强,当许多孩子都说要小便时,不一定所有的孩子都是捣乱的,而我的一句话则伤害到其他的孩子,发生今天的事情,如果当时我能冷静地观察每一个孩子,根据个别孩子的特点分析,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教育随笔:学着和孩子交流
教育随笔:学着和孩子交流
由于今年我是第一年教托班,对于2~3岁的孩子的语言特点与规律理解的还不够熟悉,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我常常注意留心听孩子们之间的说话,观察孩子们的心理表现,学习孩子们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适合2~3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口语表述,这样教学起来,孩子们会倍感亲切,理解的水平也会有进一步的提高,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在倾听中,对于2~3岁孩子们语言中,我发现他们的语言具有“不完整性,缺乏条理性,重复罗嗦性,喜欢模仿性”等特点,掌握了孩子们的语言规律,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拓宽,就有办法了。在实际工作中,我根据孩子的语言特点与规律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注意从孩子们现有的语言水平出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比较简单的规范语言来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孩子们有一种“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感觉。
在谈话活动中,我请孩子讲述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大多数的孩子对于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比较感兴趣,所以愿意说的孩子也比较多,但是在讲述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孩子明明在下面讨论时都能够讲出自己平时真正喜欢吃的东西,可是在集体孩子面前讲时却喜欢跟着前面的孩子来讲,完全忘记了自己真正喜欢吃的东西,这就是2~3岁孩子们最大的语言与思维的特点,针对孩子的这个特点,我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了引导,当一个孩子们说出自己喜欢吃糖时,我马上询问:“还有谁也喜欢吃糖?”并让那些也喜欢吃糖的孩子们也来说一说,在说完的基础上接着问:“谁不喜欢吃糖?”在有孩子举手的情况下,我马上问:“那你喜欢吃什么?”既避免了孩子们重复回答,又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把自己的喜好告诉大家,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可能对于大年龄的孩子来说只要教师说“谁能够说的不一样”就可以了,可是正是由于我了解并结合了孩子的语言规律与特点,才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让孩子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语言,从而达到训练他们思维的作用。
孩子说话有时罗嗦,他们说话经常出现上句话与下句话之间夹带“嗯嗯、啊啊”等,有时还出现反复,如“我那天我没有来”。“她上面来的!”等每当出现这些语病时,我就把这样的话重复说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发现毛病所在,自觉更正。
只要有意识地留心孩子们的说话,就可以随时发现需要指正的地方。但只这样做还不够,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自己说话尽量做到完整、正确、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尽量做到适合孩子的口味,这样持之以恒,儿童的语言慢慢地就会干净利落起来了,思维能力也能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孩子们的语言与思维才能够尽情地,大胆地发挥,而这是一种无形的发展由于的语言与思维的力量。
教育随笔:做孩子们的榜样
教育随笔:做孩子们的榜样
“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著名教育学家斯霞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小朋友在幼儿时期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喜欢模仿,平时在幼儿园跟老师接触的时间很长,所以老师也是他们的一个重点模仿对象。教师平时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老师的语言不文明,孩子也会跟风,有些孩子也会模仿老师说的话也有可能把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带回家,家长们可能觉得我们老师没修养,从而对我们教师的印象大打折扣;教师批评孩子的语气和方式也很重要,如果过重,可能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和快乐,因为孩子如果接受不当的批评,会形成自卑感,没有自信心,想想后果多么严重。
教师的文明动作行为也是影响孩子的行为因素,孩子与老师朝夕相处,行为的养成是环境决定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一些交流互动也要注意,如果出现一些不礼貌的动作行为,孩子们在相处的时候也会模仿。教师应当以得体的语言和动作行为来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文明的行为规范。让孩子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喜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教师的这一举动可以说为社会创造了和谐。
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如此。既然是工作,就要爱岗敬业,用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到细心、耐心、用心爱孩子,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才能体现工作的价值。
教育随笔:我们携手爱孩子
子嫣小朋友是在奶奶的万般呵护下长大的,由于妈妈不在身边,爸爸又工作忙,所有的事情都由奶奶一人操办。为了不让子嫣感到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特殊,奶奶像其他孩子的家长一样帮她买漂亮的衣服,将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所以现在的子嫣特别“臭美”。放学后也总是冲在第一个来接子嫣。
一天早上来园时,子嫣的奶奶告诉我,昨天放学回家发现子嫣裤子上有大便没擦干净,请老师以后帮助她擦一下屁股。到了中午午餐过后,子嫣告诉我:“朱老师,我要大便,等下你来帮我擦擦屁股吧!”“好的,等下你叫我,我来帮你擦。”过了一会,听到厕所里子嫣的叫声,我连忙赶去帮她擦屁股,并告诉她“子嫣长大了,做姐姐了,以后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师今天教你怎么擦屁股,以后就要你自己干了,好吗?”子嫣告诉我,是奶奶让她擦屁股时叫老师的。
过了几天,早上来园子嫣奶奶又向我反映子嫣昨天回家说小屁股疼,屁股没擦干净。我在子嫣奶奶说完后,蹲下身摸着子嫣的小脑袋告诉她:子嫣真是个好孩子,我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了,对吧!以后我们多加练习,一定能做好的,对吗?子嫣很骄傲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奶奶,自信地说:“嗯!”听到我这么说其他家长也纷纷对子嫣奶奶说小朋友不在家长的身边,让他们在幼儿园锻炼锻炼,这样孩子才能长大。子嫣的奶奶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她告诉我,子嫣的妈妈不在身边,所以自己特别宠爱她,她要什么给什么,在家经常叫她“囡囡”,所以子嫣刚来幼儿园好长时间都叫自己“囡囡”。奶奶对我说,以后在家也要试着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对于子嫣这样的孩子,其实班上还有好几个,由于家长的万般宠爱,造成了他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请别人帮忙的习惯。作为老师的我们需要对孩子像妈妈那般关爱,但不是宠爱,我们也要引导家长去真正的爱孩子,不是包办就是爱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在锻炼中得到成长,得到快乐,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