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之间多一份谦让
发布时间:2021-04-23 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游戏 小朋友幼儿园游戏 幼儿园小朋友游戏 每次早上的晨间活动,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兴奋、开心,每个小朋友都会参与进来,我让想在温馨一刻区域玩得小朋友去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或者自己带来的书,东东小朋友就选择了自己带来的故事书,在桌子的一旁自己开心地讲着,说着故事书上发生的事情,这时正在专心致志看着故事书的东东突然之间被嘉嘉小朋友抢走了他的故事书,刚开始东东还没有反应过来,不一会儿,哭了起来,说道:“还给我,这是我的故事书。”嘉嘉也哭了起来。这次很特殊,首先不对的是嘉嘉小朋友他不应该对都没对小朋友说就拿他的故事书,要跟东东小朋友道歉,说对不起。不可以随意抢小朋友的,这是不对的,你可以有礼貌的问他,我们班可以起来看吗?下次我也给你看。之后两位小朋友有开心的玩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
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尤其对于小班的幼儿,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小朋友阅读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就像这次碰见的问题,还有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户外活动随笔:这份谦让让人感动
下午我们正在进行户外活动《占圈》,方法是:在场地四周空余的地方放些呼啦圈,呼啦圈的数量比幼儿人数少一个。由我来念儿歌“占圈,占圈,看谁先占到圈。”当一念完,全体幼儿都站在圆圈里,其中一个幼儿没有站到圆圈的,这名幼儿就为输。为了安全起见,我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第一轮开始了,孩子们很兴奋。一念完儿歌孩子们马上站到临近的圈里。这时,我看到第一组的异异小朋友没有占到圈,其他小朋友就说道:“异异你输了。”谁知一说完这句话,异异就“哇”的哭了起来。看到后,我忙走上去安慰道:“异异,不要哭!这只是游戏。”同组的其他小朋友也忙凑过来安慰着。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为了让异异重塑自信心,决定再给她次机会。所以,这次在念儿歌时我特地念得很慢而且注意到她马上要走到圈边上了才念完,可谁知,她边上的圈还是被旁边的小朋友占掉了。这时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那个空的呼啦圈就在班级里最调皮的天天小朋友旁边,可他就是停在原地,边用手指着圈,边嘴里喊道:“异异,这个圈!”其他小朋友也忙着喊道“异异,快!还有一个圈。”异异看到后开心地走到圈里,并对天天说了声“谢谢”。事情结束后,我及时表扬了天天的谦让行为,天天不好意思地摸着头说“这没什么。”
对这件事情的发生我是感到很意外的:天天这名孩子在班级里是最调皮的,经常为了和别人抢玩具而发生争执,“谦让”行为在他身上应该说是很少体现的,但是为什么这次这件事情他的表现会这样与众不同呢?其实,大班的孩子对事情的分辨能力是很强的,他看到了异异游戏输了以后很不开心,他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安慰她了。但是效果却不理想。所以,当第二轮的游戏时,异异又没有占到圈,他马上就联想到异异又会不开心的。他就用自己的方式来安慰。这份谦让让人感动。仔细想来每个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哪怕是在我们成人眼中看来不对的事情,他也会有他自己的解释。所以正确看待每一位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谦让
当孩子们玩滑梯发生冲突时,当孩子们争抢皮球时,按照一贯的做法,很多老师都简单地处理过:大的孩子让着小的孩子,或是男孩子让着女儿,或是说一声“对不起,没瓜葛”就了事了。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困惑,“为啥子他做的不合错误,我还要让着他呢?”“为啥子每次都是大的让着小的呢?”别说孩子会孕育发生这样的疑难,就连我们做老师的也是该思量思量这样的问题了。
看待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抵牾,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孩子的谦让问题。教师的任务是要指导他们思考“对与错”,并了解任何游戏都是有规则的。要是违反规则,就是错误的。教师要在适时适宜的环境下,帮助犯错一方的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初步体验是与非。这种体验对年幼的孩子来讲,有利于解决他们今后在社会形态交往中的各种问题。
谦让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一味的谦让,会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均衡感。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具体问题具体阐发。”看来解决孩子之间的谦让问题,并不是简单之事,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阐发的。发生抵牾到解决抵牾,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磋商,学会等待,学会轮流。这其中,孩子的自控能力获得提高,也加强了正确的自我认知,学习了在今后的社会形态交往中所必需的一些沟通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教师的过多诘问诘责是没必要要的,让孩子从其中树立长短观念,学会友好沟通的方法,教育孩子尊重理解别人,才是最重要的。
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呵斥
锋锋是我们班有名的“调皮王”,时而抢同伴的积木,时而踹同伴的屁股,时而敲同伴的脑袋……打小报告的声音,声声入耳。随着一声带点沙沙的童声“老师早”,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那个有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长得结实可爱的男孩已经站在了我的面前,他就是锋锋。我下意识地收敛了一些笑容,严肃地说:“快去坐好!别乱动!””锋锋眨巴着那双大眼睛不安地望着我,慢悠悠地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时而还偷偷地回头看看我。我呢,故意板着面孔,心想:今天得给他一个下马威。
一眨眼功夫,锋锋不见了。“咦,人呢?”由于他有独自随意奔跑的习惯,我忙开始四处找寻,终于在后面的桌子底下发现了他。我大喊一声:“快出来!”可他依旧我行我素,对我的话充耳不闻。我立刻从桌下把他拉了出来:“你再也不许玩了!”“老师……”他张了张小嘴想说什么。这时,我又发现他刚才钻的桌子下面还有许多撒落的玩具,我不问青红皂白继续责怪:“你看你,把积木弄了一地!”这时,撅起小嘴的他很委屈的小声嘀咕着:“那积木是文文弄的,我在拣呢。”“什么?……”我满怀疑惑地回头看了看在周围的小朋友,小朋友们纷纷说:“文文用手敲积木,积木就掉了下去了。”“是文文撒的。”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猛然醒悟:我一直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孩子。忙对他说:“锋锋,对不起,是王老师错怪你了!”这时,他撅起的小嘴变成了小月牙,大眼睛重新闪烁着光芒,说话的声调也提高了:“王老师,那边还有几片积木。”看着他胖乎乎的低头拣积木的身影,我的脑海里掠过了许多许多……
有人说:“谁也没有理由打着‘教导’的幌子去戕害生命,谁也没有权利凭着‘教育’的权棒去扼杀孩子的天性。”我有什么理由,又有什么权利带着一副有色眼镜来看待锋锋呢?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我们都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平等地与之交往,敢于向幼儿说“对不起”,努力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他们的灵气才能升华成多彩的前景。特别是对所谓的“调皮王”,更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卸下我们的有色眼镜,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呵斥,发现并发挥他们的特长,让石头也发光。
教育笔记:《小朋友之间的摩擦》
教育笔记:《小朋友之间的摩擦》
这段时间,总有家长来和我们老师反映,孩子回家后,总是告诉他们,在幼儿园有小朋友打他们。
听到这些,我觉得有些奇怪,平时看见他们都是在开开心心地做游戏,也没有小朋友来告诉老师说有人打架啊。既然知道了,那我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也开始关注起这个问题来。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真的有人打人,还是孩子在撒谎呢。慢慢地我看出了一些端倪:原来孩子们都喜欢在一起玩抓坏人的游戏,小朋友们一起选定一个或者是几个坏人,然后小朋友们就一起去追逐这些选定的坏人并把他们抓回来,有的孩子可能无法控制好自己的力度,在游戏的过程中用力大了一些,跑得快了一些,不小心撞到了别人或是抓别人的时候过于用力,这样,被撞的孩子就误以为是别人在打他,回家的时候就告诉爸爸妈妈有小朋友打他。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开展了一次教学活动,什么是打,什么是玩游戏?孩子们一致同意:在玩的时候,如果别人不是有意的去打你、撞你,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碰到了你,那么别人和你道歉,你接受别人的道歉。如果别人是故意打你的,请你告诉老师,老师会处理。但是也请你在游戏的过程中小心一些,尽量不要去伤到别的小朋友。
现在没有孩子回家说有人打他了。
谦让是一种美德
区角活动时,两个幼儿为了一个玩具争了起来。由于活动时间临近结束,我没有出面干涉。在讲评时,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并组织幼儿讨论一个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都举起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我谦让,让别人先玩。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没有幼儿讲出别的办法。我诧异: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五六岁的孩子!当我再次审视孩子们时,发现那一双双本应天真无邪的眼睛中流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顺从。无可否认,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违心的谦让,那它不是教育的失败吗?
我决定展开主题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两个人一起玩、轮流玩,也可用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于实践。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张钊想用赵岩手里的水彩笔,就拿了自己的书去跟他交换。赵岩当时正画得起劲,没有答应。张钊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书一页页翻给赵岩看,还不停地介绍自己的书怎么有意思。终于,赵岩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这些智慧轻松自如的面对生活时,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我想,这也是教育对多元化世界的一种应答.
让孩子们拥有更多朋友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过分的溺爱于娇惯,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习惯。如:现在是冬天,每天下午离园时都会出现这样一幕,老师们不亦乐乎的帮着孩子们穿外套,孩子们一动不动得等着老师为他服务,很少有自己主动穿衣服的。这时我就想让他们自己穿,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自立的习惯意识。当然他们自己独立穿衣服时,有的小朋友因为衣服太厚,穿上一只袖子而够不到另一支袖子,急得转圈;有的小朋友连衣服的到正都不知道,站在那儿不会穿而急得哭。为了促进同伴关系,我就让他们互相帮着穿衣服、系扣子,既提高了动手自理能力,也学会了互相帮助,穿好衣服后记得说声“谢谢”,又学会了帮助别人和感谢别人,从帮助别人和被帮助中找到乐趣,增进了同伴间的感情。
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同伴间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内容,为他们多创造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自由交往,(培养他们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技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朋友,树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两岁小儿懂谦让
开学至今已有一个月了,多孩子经过这段时间集生活的学习,已渐渐喜欢上了幼儿园,老师感到很欣慰。别是活动中的一些懂事的孩子,他们所表现出的谦精神,着实老师感到意。
集活动之后,老师组织小朋友到户玩滑滑梯。玩滑滑梯的感觉好极了,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玩,亮亮也不例。只见亮亮不急不躁、小心翼翼地走梯架,谨慎地坐下,确自己坐稳之后,才双手紧紧扶好,“吱溜”滑了下去。亮亮一系列的动作完成后脸上绽出成功的喜悦,冲老师以会心的微。“简直是太可爱了,从这孩子身上就现出了良好的家教。”老师正这么想着,忽然眼前出现了这样的镜头:在亮亮身后的小正宇飞快地跑亮亮,霸道地亮亮推到了身后,亮亮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老师,没有跟不懂事的弟弟计较,显得很有风。
天麒也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常常着他小的孩子。小时,他弟弟、妹妹来;洗手时,他弟妹们洗,嘴上常常挂着“我是哥哥”这句话,人听了忍俊不禁。
是的,孩子所生发出的亲社会行为表现—“谦”,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是家庭和社会整合教育的果。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孩子不光受到幼儿园的教育影响,更大地受到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一致性的影响。今后老师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更好地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昨天,孩子们正在自由活动,李泽毓哭着跑来说:“方老师,你看薛永钊给我抓的!”我一看,果然脸上一道抓痕,还渗出一些血迹。我赶紧叫来薛永钊询问,薛永钊说:“李泽毓打国栋宸了,国栋宸是我的好朋友,我就打李泽毓了。刘老师你看,耿若涵也打我了。”我一看,薛永钊的脖子上也有几道很深地抓痕。耿若涵是我们班平时表现很好的孩子,从来不打人,我把涵植叫来问:“你为什么打薛永钊啊?”耿若涵低着头说:“薛永钊打李泽毓了,我和李泽毓是好朋友。”这一说我更生气了:“好朋友就帮着打人吗?”耿若涵委屈地说:“老师不是讲好朋友要互相帮助吗!”
“好朋友要互相帮助”,我想起平时老师每天都告诉孩子们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但是孩子们年龄小,辨别能力差,他们不能分辨什么事情该帮,什么事情不该帮。针对这件事情,我们班开展了“为好朋友做什么”、“画画我的好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好朋友”,明白班里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做错了事要劝他改正,不能帮他打架解决问题,我们班变成了一个“大家都是好朋友”的温暖大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