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市游戏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0 幼儿园游戏分析 幼儿行为故事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分析今天瑶瑶仍在小超市游戏,她正在教欣欣和靖靖摆货架上的物品。她看见欣欣把饮料瓶放在了巧克力盒旁,急忙大叫:“你不能把饮料瓶放在那儿,那儿是放巧克力的。”欣欣听了,眼睛一瞪说:“放那儿有什么要紧,你烦死了。”瑶瑶听后双手叉腰,很神气地说:“昨天杨老师不是说过嘛,要分类放好,饮料瓶和饮料瓶放在一起,巧克力和巧克力放在一起。”欣欣听后立刻说:“对,昨天我们讨论过的,要和真的超市一样,都要放整齐。”靖靖听了她俩的话,小声地说:“好了,我知道了,我把饮料瓶拿开。”
行为分析:
因为小超市游戏是经过孩子们的讨论而开展的,感觉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很强,特别是瑶瑶,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超市的负责人,开始指导起同伴来,一看到她们做得不对的地方Yjs21.cOM
,就立刻开始纠正。靖靖这个小女孩做事比较随意,缺少一定的规则意识。刚开始,当瑶瑶指出她饮料瓶摆放得不对时有些不以为然,接着听了伙伴们的话后能马上纠正自己的行为,看来同伴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
教师后续支持:
⒈继续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游戏材料,特别现在临近中秋节,孩子们家里都有月饼盒,可收集起来开设月饼专柜。
⒉请幼儿在货架上划分区域,引导他们自行设计示意牌,方便他们进行物品的分类摆放。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有趣的超市游戏案例
活动开始了,崔崔和梓芯来到了小超市,当起了营业员,崔崔在整理超市里的物品,梓芯坐在收银机的旁边,这时小客人瑶瑶抱着娃娃走过来指了指货架上的糖果说:“我要买这个。”说完梓芯就拿起糖果递给了瑶瑶。我走到小超市跟梓芯说:“梓芯这个机器是用来做什么的呀?”梓芯想了想说:“这是收银机。”我说:“那小客人来买东西需要付钱吗?”梓芯点点头说:“要的。”这时小超市里又热闹起来了,小昂和浩宇排着队来买东西了。梓芯说:“你们先要去领好钱哦。”听了梓芯的话两个好朋友转身来到了银行里。
《指南》社会领域指出3-4岁幼儿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对超市是十分熟悉的,进入超市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游戏中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但是平时都是父母长辈付钱,所以游戏中孩子们忘记了去收钱和取钱。经过老师的引导,梓芯能够提醒小客人。幼儿园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游戏。
体会、分析孩子们的行为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是调皮的还是内向的,长相俊俏的还是相貌平平的,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的滋润,我们都要给他们真挚的爱。说是这么说,但我们在实际情况中,还是有疏忽的地方。比如,就说散步、下楼时的搀手吧。做操时,要下去了,我随手就牵起了第一个小朋友的手。有几次,我的手一伸,后面的孩子就上来了,我说:排好队。那个孩子悻悻地排到原来的位置去了。后来,我问他,为什么要到前面来,他说:你每次都拉彭宇轩的手,我也想和你拉手。中午饭后,我们要散步了,只要我说:排队,我们去散步了。孩子们的动作可快了,先把椅子都放好,再把看的书放到篮子里,然后飞快得跑到老师身边,你挤我,我挤你,都要和老师拉手。还有一次,体锻完后,姚毅喆想和我拉手,可他晚了一步,我的手被一个小姑娘拉了,他很扫兴地往后走。这时我说:别忘了拿衣服,那个小姑娘去拿衣服了。姚毅喆三步并做二步跑上来和我拉手,终于拉到我的手了,他笑得就像花儿一样灿烂。通过这三件事,对我的触动挺大的。平时当排头的孩子都是老师喜欢的乖孩子,却忽略了其他孩子的感受,忽略了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关爱的情感。现在,我们只要上楼下楼,都是轮流着和老师拉手。孩子们的记性可好了,今天老师该和谁拉手,都记得很清楚。
老师,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是神圣的,他们爱着自己的老师。我们老师也要用真心去爱每个孩子,去体会、分析孩子们的行为,不要让自己不经意的行为伤了孩子们的心。让我们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关爱他们,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小班幼儿游戏区案例分析1
早上,程程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一来就跑到娃娃家里忙开了。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忽然天天跑来告诉我说:“老师,程程在抢娃娃家的刀。”我一看,只见程程手里紧紧地拽着一把玩具刀,而涵涵和乐乐正想从他手里夺回小刀,乐乐嘴里还嚷着:“这是娃娃家的,这是娃娃家的。”问明原因后,得知程程从涵涵手里抢过小刀后一直不放手,要一个人玩,不让当娃娃家妈妈的涵涵切菜,烧饭。“程程,你是不是喜欢玩这把小刀啊?”
我问他,程程点点头,“可是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饭了,你不把刀还给娃娃的妈妈,妈妈就没法烧饭做菜了,那样娃娃可要饿坏了,你待会儿再玩好吗?”
“好吧”程程想了想,有点儿不情愿地将手里的小刀放了下来,去其他区域玩了。
【分析】这一案例说明小班的孩子在活动中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案例中程程拿着小刀不肯放这一行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喜欢模仿,见别人拿什么就跟着拿什么,别人怎么玩也跟着怎么玩,这样当玩具缺少时就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去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外,对小年龄幼儿来讲,同种类的玩具数量应尽量多一些,为孩子的选择、模仿创造条件,以减少因玩具不足而引起的冲突。
【指导策略】
1、教育幼儿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友好的游戏,而不是去抢别人的东西。
2、教师可以根据这次事情投放多点的游戏玩具,避免幼儿再次争抢,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案例分析:游戏中的协商
【事件描述】:
通往“旋风快递公司”的通道上挤满了送快递的快递员,送完快递的杨浩齐和要去送快递的董一正撞到了一起。董一正被撞到了,快递也掉到了地上,他生气地说:“杨浩齐,你撞到我了!”杨浩齐说:“我不是故意的,人太多了,我想过去!”董一正慢慢站起来说:“那你可以走那边过呀!”用手指了指通往“旋风快递公司”的侧面,杨浩齐说:“那里不是路,走那边会影响别的区域的小朋友,我们要遵守规则!”董一正说:“好吧,可是大家都走这一条,真的有点挤!”杨浩齐回应说:“对呀,而且大家都乱走,有的进去有的出来。”董一正说:“如果大家都排队那样会比较好!”杨浩齐说:“可以的,而且像我们上下楼梯一样,进去出来都靠一边走就不会撞到了。”董一正说:“你这个办法真好,我们可以去告诉老师!”
【教师解读】:
在游戏中,孩子们有了主动遵循游戏规则的意识,而且理解了遵守规则的意义。更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在渐渐地形成属性他们自己的游戏规则,他们能在自主的游戏中体会到没有规则的不方便,且乐意和同伴协商、讨论规则、并且自觉遵守。
【幼儿讨论】:
在游戏结束评价环节中,教师对今天杨浩齐和董一正提出的新规则“分道通行”跟幼儿进行了讨论:
教师:你们有遇到像他们一样的麻烦吗?
幼儿1:有啊,我经常在快递中心出不来,那里的人实在太多了。
幼儿2:我也有被人撞到过。
教师:那我们就实行他们说的“分道通行”怎么样?
幼儿3:可以用箭头来表示“进去”和“出去”,那样大家就能明白走哪边了。
幼儿4:中间还可以放上隔板,把路隔开来。
幼儿5:对,就像我们的马路。
幼儿6:最好还要有个交警,看看谁违规了就罚款。
幼儿7:也可以设置一个红绿灯,这样大家也不会去挤。
教师:除了在“快递中心”这条路上设置“分道通行”哪里也需要设置呢?
幼儿8:速八餐厅那里人也很多。
【策略跟进】:
1、设置路标、路牌
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协商、讨论的内容,模拟真实场景,给每一条路张贴了路标方向,在转弯处设置了路牌,还用孩子们的创意为他们通行的主要干道取了好听的路名,如“幸福大道”、“光明路”等等。场景内容更为丰富、生动了。
2、创设了交通指挥站
在流量较多的地方,根据孩子们的要求我们设置了“红绿灯”,由交警负责管理秩序,根据路况和人流量更替红绿灯,且可以提醒、督促幼儿更正确的滑行,对违规者可以有适当的惩罚。
【幼儿成长】:有商有量精彩纷呈
穿上轮滑鞋的孩子犹如会飞的鸟儿,他们在活动中兴奋、自由自在,也常常因为这样而出现超越活动区域、速度过快等有碍游戏正常开展的情况。但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己一步步地发现了这些问题,并能和伙伴讨论、协商共同解决了一个个问题,活动不仅没有因此终止,反而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序,越来越自主了。
三、游戏感悟:
在整个自主游戏中,我们的场景是随着孩子们一次次的提议而丰富起来的,我们的评价是从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中生成的,我们的一切都是源自孩子们的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协商、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共享,一点点地在成长,一步步地在飞跃。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只有支持、肯定和欣赏,让孩子们穿上自由的鞋子,在他们的天地自由的滑翔,让他们的童年因为脚步稳健而精彩,因为自主快乐而无憾。
儿童行为观察分析《拼装玩具》
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中赵**小朋友选择益智区的拼装小汽车活动,赵**小朋友想将车上的螺丝拧动,进行重装。他拿起一个像扳手一样的工具对着螺丝反复拧,可是怎么都无法拧动,他又开始在玩具框里翻找,最终放弃了,而是拿起小方块,将小锤子的细头穿进方块的洞洞里,一块一块的穿起来变成雪糕进行叫卖,之后又将小方块首尾相接摆放,又过了一会儿,赵**小朋友想再次尝试拧动组件上的螺丝,但是没有成功,这时老师询问提醒他需要什么工具,他简单回答后又继续自己的操作,他找到螺丝和螺孔,第一次太大没能拧进去,第二次和第三次太小拧不紧,最后他把零件放回玩具筐,结束了活动。
行为分析:
《指南》科学领域要求: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材料或玩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制作玩具。在这次拼装小汽车的过程中赵**小朋友略显紧张,但整个过程也能感受到幼儿活动的快乐,活动中幼儿不断的寻找材料去拧螺丝,说明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并且手部的动作发展也很好。
《指南》社会领域指出:幼儿愿意与同伴交往,且能友好相处,关心尊重别人又能表现出自信。刚开始的时候幼儿非常有信心,迅速的从筐子里寻找自己想要的工具,但遇到问题时,经过反复尝试,最终还是放弃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老师发起的简单提示性询问外,幼儿没有主动的求助意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还比较弱,同时缺少坚持探究、实验操作的精神。当然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在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转而演变其他的玩法(串起来当雪糕),也说明幼儿的思维活跃,相信在老师的进一步支持下,他在下次的活动中定会有新的进步。
对于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遇到的问题是很明显的,老师有提示性介入,但是没能起到效果,所以幼儿的探索也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操作活动的效果也不明显。
后续支持:
1、教师带领幼儿认识小汽车的简单结构,帮助幼儿形成一个整体的汽车原型和结构认识。
2、提供一些更低结构的材料,比如螺丝、螺母、扳手等,让幼儿自由的操作,进一步发展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建立螺栓和螺孔的对应经验。
3、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合的材料,让幼儿在材料的选取上更方便,从而为幼儿的活动更好的进行提供有效的支持。
4、教师的介入应该是适时的、有效的,同时为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可以尝试跟幼儿一起操作、交流,共同完成组装活动。
5、充分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加大操作的难度,进行分组合作组装比赛,在比赛中提高幼儿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教育随笔: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注意:
晚饭后,小朋友们进入了今天的饭后阅读时间,每一个小朋友都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孙偲茹小朋友和王子硕小朋友坐在一起都在看有迷宫图案的图书,孙偲茹小朋友一边看书,一边用手寻找丢失的图案,王子硕小朋友则在旁边认认真真地也在寻找。这时,旁边的杨迦舒小朋友把头伸了过来:“我能跟你交换吗?我的这本书看完了。”王子硕小朋友头也没抬地说:“不行,我还没有看完。”杨迦舒小朋友把头又往前凑了一些,“我来帮你找吧!”说着,就开始认真地进行寻找了。
识别:
通过观察幼儿一系列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
1.全班小朋友对于饭后阅读的生活习惯都很熟悉并接受认可,在自己进行完进餐活动后,能够按照日常的一日活动流程组织和安排自己的行为
2.孙偲茹小朋友在自己进行阅读的时候非常专注,能够自己边进行阅读边寻找书内的内容,可见她在学习的时候有着专注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3.杨迦舒小朋友是一个特别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小朋友,在今天的阅读活动中,她还是想要与旁边的小朋友进行交流沟通,并完成自己想要换书的目的。
4.杨迦舒小朋友在孙思如小朋友拒绝了自己的请求后并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寻求别的方式完成自己想要换书的目的。
回应:
针对幼儿的一系列行为,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也可以做出回应如下:
1.继续在全班坚持饭后阅读及区域时间阅读的习惯,帮助幼儿更加强化阅读在自己的一日活动中所占到的重要比重。
2.进行分享,鼓励幼儿进行图书故事分享的活动,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提升。
3.鼓励家长和幼儿多多进行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家长和幼儿的沟通交流,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阅读活动的规则讲解如何进行交换图书,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活动。
角色游戏小银行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排着队来到了游戏室。各自来到自己所在的区域。熙熙这次扮演的是小银行的工作者。有戏开始时,熙熙来到了小银行,坐在了小椅子上,银行的另一位小工作者婷婷将银行里的钱全部拿在手里,小顾客来领钱时她就将钱发给小顾客,一旁的熙熙一直坐在旁边,一声不发。她的小手攥紧自己的衣服,突然走到我的身旁,指着婷婷说:“老师,她不给我玩。”说着眼里满是眼泪。师拍拍她的肩膀说:“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她为什么不给你玩好不好。”
游戏开始了,熙熙来到了小银行,说明她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游戏中的婷婷是一个综合能力比较好的一个小朋友,而熙熙是一个比较小、不善说话的小朋友,婷婷将所有的钱都拿在手里,给小顾客们发钱时,熙熙就一直坐着,小手攥紧自己的衣服,说明她也想玩游戏,但比较胆小,最后寻求了老师的帮助。
游戏中的熙熙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当自己的“玩具”被别人拿走时,她不能与小伙伴交流,在此基础上:
1.游戏时,鼓励熙熙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能维护自己的“权力。”
2.鼓励婷婷与别人分享,告知婷婷熙熙也是银行的工作者,她也要给小顾客们发钱的。
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超市有了空调)
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孩子们游戏的地方并不热,但是他们在游戏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到,夏天热的时候我们一直会开空调,夏天超市里也是开空调的,可是这空调该怎么做呢?他们跑来向我求助了,告诉我天气太热了,他们想在超市里装一个空调。后来我们一起讨论之后便用纸盒制作了空调,超市的员工还打出了标语“超市有了空调,我们再也不热啦!”,从那以后,超市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我们在其他几个主题游戏中也陆续“安装了空调”。对于这样的游戏现象,幼儿提出的问题和新想法我一直是抱着鼓励的态度,鼓励幼儿自己先思考一下,再大家一起来商量,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给孩子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幼儿是游戏的主角,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只有他们是最清楚的,如何让他们玩得开心、愉快,当然也是听取幼儿的意见,再根据幼儿的想法可行程度,加上教师的想法共同来调整游戏。
每次角色游戏结束后,过程多多少少总会发生一些问题,对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先不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请幼儿一起来说一说这其中的问题,并请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在游戏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来开展游戏,教师要做的便是在游戏过程中进行观察并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调整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鼓励幼儿创造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