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的人都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21-04-14 幼儿园买菜说课稿 升中班了教育笔记 幼儿园了教案游戏开始了,幼儿们都穿着自己的工作服开始工作了。小菜场里的服务员都在不停地为顾客服务。磊磊今天扮演的是服务员,可是带着帽子的他却露出了一脸的不愉快。“磊磊,你怎么啦?”“老师,我想玩娃娃家。”他羡慕地朝娃娃家小古屋望去,远远地看见爸爸妈妈在不停地喂宝宝吃饭。“磊磊,为什么你不愿意玩小菜场游戏呀?”“我一直坐着,觉得没劲。顾客都到欣欣和家家那里买菜,都不到我这里买。”“是什么原因,你想过吗?”看着他一脸的茫然,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
纲要上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娃娃家的东西可能比较多
,幼儿喜欢操作或者摆弄,而小菜场里能共幼儿操作的材料比较少,所以材料的稀少减低了幼儿的兴趣,同时和同伴不会合作的幼儿就会显得呆呆的坐着没有事情可做,羡慕玩得好的小朋友。特别是同伴之间,会招待顾客的,会为顾客服务的幼儿,与顾客有交流的,游戏时候的兴趣就比较高,反之就觉得非常无聊。
通过幼儿的一致讨论决定,让磊磊参加送菜的游戏,可以为娃娃家、烧烤店、点心店,一些需要菜场里的菜的地方进行送货上门,这样就不会显得无聊,同时也加强了与别人的交流。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霜去哪儿了呢?
最近天气很冷,所以我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小学操场进行晨跑运动,去小学操场要经过一段小路。小路的旁边有很多绿化,特别多的是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像草一样的植物。我们在向小学操场进发的时候,传来阳阳的声音:“快看,草地上都是雪,白色的雪。”我低下头一看,地上真的是白白的一层,但是很明显这不是雪,是霜。这时我说:“小朋友,阳阳说这是雪,你们觉得是雪吗?”大多数小朋友都说是。于是我让他们用手指摸一摸,说说摸上去是什么感觉。阳阳摸完“雪”之后,说:“这好像不是雪,雪是软绵绵的,这有点硬硬的,它还拿不起来。”“对了,这不是雪,有谁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我这一问,小朋友们都不说话了,有几个在窃窃私语,说:“这不是雪,那是什么呢?”阳阳说:“我知道了,这是霜。”“对了,这是霜,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霜吗?”阳阳摇摇头,这时我开始跟孩子们解释霜的形成,是会因为冬天的早晨,地面的气温特别低,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就形成了霜。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等到跑步结束,我们回幼儿园再次经过小路的时候,我再让孩子们看看地上还有没有霜时,孩子们已经发现霜没有了,这时我问孩子们:“霜去哪儿了呢?”只有阳阳回答我:“霜又变成水蒸气跑掉了。”我不得不表扬阳阳,他把我之前讲的霜的形成记住了。
霜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现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当我解释完霜的形成,我并没有要求孩子们会记住这些知识,而是让他们能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今天的阳阳把我所说的霜的形成都记住了,他还能讲出霜变水蒸气跑掉了,说明阳阳基本对霜的形成已经掌握了。
后来和阳阳爸爸说起这件事,他爸爸说以前跟他讲过水滴和水蒸气的关系,估计当我说起霜的形成时想起来了,就把这些知识运用进去了。
我们的物品哪儿去了
我们班里的宇宇小朋友依赖性特别强,在家靠父母,在园依赖老师和其他小朋友。
一次,户外活动中,宇宇跌倒了。
他抬头看看附近的老师和小朋友,见没有人注意他,就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看周围的人,意思是来帮他。
我看在眼里,知道他没受伤,心想:这不就是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机会吗?这时候,班里旭旭等几个小朋友向他走去,要拉他起来。
我制止了他们,说:“宇宇自己一定能爬起来。
”宇宇哭声更大了,并向着我伸出了手,我说:“老师这次不会帮你,宇宇是能自己爬起来的。
”“别哭了”“快爬起来吧”周围的小朋友也喊着,我也在一旁鼓励着。
宇宇才面带委屈地自己爬了起来。
在他自己爬起来之后,我又给小朋友们讲: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哪里跌到了自己就从哪里爬起来。
然后我对宇宇进行了表扬,他终于擦干了眼泪,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
最后,我问他和其他小朋友以后能不能做到自己爬起来,“能”小朋友的喊声还是挺响亮的。
那时我想,对他们的挫折教育还要继续。
自己爬起来,看似一件小事,但对孩子们未来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都去玩大型玩具了
这个月我们大班的活动场所在后操场,其中两周我们的场地就是大型玩具周围,玩的器械加上大型玩具总共才五样,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小朋友肯定都去玩大型玩具了,其他器械可能根本没有人玩了。于是,我就想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对其他的器械也产生一样的兴趣,不至于让他们受到“冷落”。
其实,这些材料都是可以相互结合的,比如说报纸球,我一开始拿到还在想,这个报纸球小朋友从小班就开始在玩了,现在大班了,对于投报纸球根本没兴趣了。于是
,我假设了一个场景,把报纸球当成炸弹,把大型玩具当成敌人的城堡,孩子们要保护自己,从各个角落去炸毁这个城堡和城堡里的敌人,并且救出你的伙伴。一下子,孩子们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大家你拿一个,我拿一个,纷纷准备开始营救活动。
其实这些器械的玩法还是那样,但是如果老师给他设置了这么一个情境的话,孩子们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调动起来了,他们在玩的当中也在不断的练习投掷的动作,但这比起机械的练习,更能调动孩子的兴趣。
图书封面哪去了
开学了,我在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图书。
可没过多久,图书架旁边就有了不少从图书上掉下来的纸片。为了找原因,我仔细观察,发现有的书特别受孩子们欢迎,看的人多了。图书就容易破损。于是,我利用晨间谈话,对他们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
没想到,以后的几天里,图书架旁还是每天都会有碎纸片,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和孩子们交流,我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原来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就从图书上撕纸。于是,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只篮子,里面装着一些美术纸,放在他们随手就能拿到的玩具架上。
可过了几天,我发现图书架旁的纸片是少了,但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怎么会这样?我不是已经提供了纸张,满足了孩子们折纸的需要了吗?为什么他们还要把图书撕坏呢?看来,我该找出撕坏图书的孩子狠狠地批评一下。
这天,我正好看到泽泽在撕图书封面,我忍住心中的怒火问他:“你为什么要把图书撕坏呢?…‘我想要折纸飞机。”泽泽轻声回答。“我不是已经给你们准备纸了吗?你为什么还要撕图书上的纸呢?”我不由得提高了声音。他好像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低下头说:“因为图书封面纸厚,折的飞机飞得远……”原来是这样!泽泽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在我了解孩子们有折纸飞机的需要后,我就为他们提供了纸。看上去我已经给予支持了,其实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
妈妈去哪儿了 2020教育笔记
老师好!老师早上好!老师你今天好漂亮啊!清脆悦耳的声音,阳光灿烂的笑脸,再加上手舞足蹈时的可爱样子,这是我认识的小红吗?是吗?太惊奇了,太意外了,变啦!变啦!是时间让他成长了?还是幼儿园的生活改变了他?又或是教育的魅力?总之,他进步了,我好开心,好欣慰,一颗星星终于被点亮了!
认识小红是在半年前。一位未满五周岁的全托幼儿,他个子不高,身子瘦弱,眼神忧郁,连神态举止都略显笨拙。虽然是个男孩,但从他身上看不到一个儿童所应有的天真和灵气。连步履都别有不同,就像刚学步的婴儿,一不小心就会“栽”下去。学习吧,半年的幼儿园生活使他“打败”了一位老师。这多年,生平第一次听说一位优秀的老师在一位学生面前认输了。生活呢,自理能力更是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自己从不动手刷牙,洗脸,脱衣,穿袜,甚至连吃饭都懒得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静坐。怎么办?老师们可是苦不堪言,伤透了脑筋,如果在他身上能做到保教工作结合的优异化,不仅对于他来说是个挑战,而且对于老师们来说更是工作上的一个巨大突破。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故事。对于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和怎样的生活环境,让我充满了好奇。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某一天放假的时候我见到了小红的奶奶,一个朴实的农村妇人。谈起小红的成长经历,奶奶的表情僵硬,所表现出来的是无奈与沮丧。他奶奶说到:“小红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爸爸在外地打工,我们住在山上,人烟稀少,小红没有玩伴,我们又忙与田地没时间带他,他大部分时间就一人在家”……听到这儿我似乎已明白了这其中的原因。没有妈妈,为什么会没有妈妈?那小红从何而来呢?原来妈妈生下小红之后就离家出走了,至今未归。可想而知,一个完全没有母爱的孩子,一个完全不被母乳滋养的孩子,哪里会有爱与被爱的情怀?哪里会有丰富的情感呢?无论什么人如果在生活中一旦失去了爱那会是一种什么景象,我想应该会如行尸一般无知无觉,如万物失去了空气,鱼儿离开了水。我好悲哀,心里觉得好凄凉,伟大的母爱被千古流传,享有美名至今。意料之外的是连伟大的母爱都被沉默了,这人间还有什么真情值得的人们去追寻。我好疑惑,这到底是社会的浮躁还是人性的泯灭。教育与爱是息息相关的,没有爱的日子来充实每一天的生活该怎样来延续与教育相关的日子。就算是一盆花花草草也要对其栽培、剪枝和精心的呵护,它才能开出鲜艳漂亮的花朵来愉悦你的身心,更何况是有血有肉具有情感丰富的人类呢!还是爱在现在吧,爱在当下吧,不要让母爱真的被荒芜,沙漠化了。期待母爱的圣明流传,让母爱的光辉照耀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都享受的妈妈的温暖!
妈妈,回来吧!孩子等着你呢!
教育随笔:两支油画棒哪儿去了
教育随笔:两支油画棒哪儿去了
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在收拾油画棒时,我发现一盒油画棒少了两支,找了好久,都没找到,询问一番也没有结果。于是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准备进餐之前,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油画棒到底哪儿去了?请他们想想是什么原因?午睡起床后,请他们说说原因,大部分小朋友都踊跃各抒己见,有的说:可能被装在口袋里了;有的说:可能掉到柜子后面了;有的说:一定是掉到地上被小朋友的脚给踩碎了;有的说:被小朋友乱放在别的地方了…我见他们一下子罗列出这么多原因,就随机问道:“那在请你们想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吧!”听完我的话,小朋友们并无反应。片刻,有一位小朋友举起手,出谋划策般说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于是摸口袋、在其他油画棒的盒子里寻找等多种方式一一呈现,当然这些方式并未实施,也无效果,不过他们能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值得表扬!我趁机说:用完油画棒应该做?有的小朋友快人快语:放好!有的立刻更正道:应该放回到格子里…我说:一盒油画棒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如果盒子里有一样颜色的油画棒,说明什么问题?立刻有反应快的小朋友接话说:“放错了!”我接着说:“幼儿园的东西是小朋友一起分享的,我们能不能因为喜欢一个玩具,就把它装在自己的口袋呢?”听完他们的回答,感觉他们还是一群明事理懂事的小朋友,只是说到很难做到。这需要我们去好好引导和锻炼他们。
透过这件事,我发现与其直接指出小朋友所犯的错误,倒不如让他们自己认识问题的所在,去意识自己的确做错了!摇起铃鼓虽能制止小朋友吵吵闹闹,但是小朋友并不喜欢,只会随声附和,铃鼓不响了,他们的小嘴巴还是会失控地说个不停。面对这群有自己想法的小朋友们,作为教师我更要多听听他们的想法,让孩子学习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教育随笔:蜘蛛去哪里了
菜地的绿叶子旁结了一张大大的蜘蛛网,散步的时候几个小伙伴发现了它。“老师,看,这是什么?”俊宇问,“这是蜘蛛网!”我回答,经过我这么一提醒,小朋友们好像发现了什么,“老师,蜘蛛!”孩子们惊奇的喊着,我顺着小手指着的方向,发现了躲在圆形网状角落的蜘蛛,没想到蜘蛛真的有蜘蛛,而且是一只黄黑条纹的,连我都没有见过的大蜘蛛。我们一起仔细观察了蜘蛛网的形状,蜘蛛的外形、颜色。回到教室之后,我还给小朋友们介绍了关于蜘蛛的科普知识,孩子们兴趣都很高。
第二天的散步时间我们又特意走到菜地旁去观察蜘蛛和它的网,细心的孩子又发现了今天的蜘蛛网上多了一只小蚊子,这是蜘蛛的猎物。“看,孩子们,这只小蚊子在网上一动不动,蜘蛛网真的好粘啊!”孩子们点点头,“蜘蛛真厉害!”萌萌大声的赞叹到。几个小脑袋紧紧的挤在一起观察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后面的几天我们都会到菜地里观察这只黄黑条纹的蜘蛛,蜘蛛网上的猎物也会时不时变化着,有时候是一只小青虫,有时候是一只小苍蝇,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竟然有一只小蝴蝶。“蝴蝶会飞!”君君说道,孩子们又热烈的讨论起蝴蝶,“我看过蝴蝶!”“我喜欢蝴蝶!”……
接连下了两天的雨,雨过天晴后孩子们惊讶的发现菜地里的蜘蛛和它的网全都不见了,“孩子们,蜘蛛去了哪里呢?”我询问着,孩子们直摇头,正在孩子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洋洋提议到:“我们去找找吧!”我表示赞同,带着孩子们去大胆的寻找消失的蜘蛛网,墙角边、菜叶旁、甚至是石头缝里,我们搜索了整个菜地都没有发现那只黄黑条纹的蜘蛛,但是孩子们没有放弃,我们又去幼儿园的其他角落继续搜索,结果一无所获。可是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里的其他“蜘蛛”,那是中大班哥哥姐姐的美工作品。
我们还是每天散步的时候去种植区,而这只蜘蛛再也没有出现过,孩子们也还总是会讨论蜘蛛搬家去了哪里,这个小疑问成了孩子们心中小小的谜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要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当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其次还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教智慧:橡皮泥去哪了?
玩橡皮泥是孩子们的最爱,上学期是有泥工的教学活动,这学期我们主要把玩的时间放在吃完午饭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先吃完的孩子先玩,这样可以让孩子不用等待,于是就让吃完的孩子搬了椅子座在后面、旁边的矮柜上玩。
没过几天,我就发现孩子的橡皮泥怎么越来越少了,本来满满的一桶好象少了很多,一看才发现针管里,后面的玩具里嵌满了五颜六色的的小宝宝。我气晕了,拿又拿不出来,而且在老师提醒后他们还会趁你没发现偷偷拿来玩。
这可怎么办?一下子我犯难了,昨天在不经意间我受到了启发,于是谈话就这样开始了……
为什么我们桶里住着的小宝宝越来越少了?他去哪里了?孩子们聪明极了,一下子就指出谁谁谁把它弄到哪里拿不出来了!这该怎么办?有的孩子说以后不拿来玩了等等,最后我想了个好办法,告诉孩子们玩沙有玩沙的工具,玩白石,画画都有它所需要的工具,而且他们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们一下想到玩橡皮泥也有工具,但不是我们教室里放着的玩具,有些孩子家里有,有些孩子没有。有孩子向我提议说:想把家里的工具拿来给大家玩,我觉得这个意见不错,所以一下子就同意了。
第二天一早,王诗佳的奶奶一来就说,家里的橡皮泥都硬了,正好工具拿来大家玩,乐乐也拿了一把小刀正好可以用来切。我觉得不错,这下,橡皮泥就不能再藏到其他玩具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