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买菜了
发布时间:2021-11-05 幼儿园说课稿我换牙了 幼儿园说课稿我长大了 幼儿园教材我换牙了说课稿件描述:
前一段时间我们开设的是娃娃家,但是娃娃家里面没有菜,能力强的小朋友是假装的,他们假装切菜,假装烧菜,但是另外一部分能力比较弱的小朋友就会来问:“老师,怎么没有菜呢?”所以我们开设了菜场。今天是菜场开设出来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都很想玩这个游戏,但是由于场地有限,我只请了2个小朋友(小玉和易易)过去当老板。娃娃家的小主人终于可以出来买菜了,他们都很兴奋。今天我只大体的讲述了一遍,没有详细的介绍。游戏开始了,佳佳第一个出来买菜,她自己在菜场里面拿了一个荷包蛋,对小玉说:“我要这个。”佳佳又拿了一棵青菜对小玉说:“我还要这个。”说完放在篮子里就走了。一会儿轩轩来了,轩轩拿了东西就走,也没有对“老板“说什么。看到这边,我就走过去对小玉和易易说:“老板娘我要买菜。”“她们看见我很开心,连忙说:“你要买什么?”“我要一个荷包蛋,一个小龙馒头,还有一只鸡腿。”我只用嘴巴说了,我没有用手去拿,我发现在我说的同时她们也在找我要的东西,我借机引导他们,“老板要多少钱啊?”“三块。”“给你,谢谢你们。”“不用谢。”我付完钱就走了(假装付钱,其实是空的)。
案例分析:
幼儿的社会经验不足,特别是小班的幼儿相当于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能作出相对应的反映,佳佳和小玉平时是很懂礼貌,感觉比较老练的女孩子,在游戏中,佳佳还能对老板说要这个要那个,小玉在我的引导下也能作出比较正确的举动,但是轩轩在平时就是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小朋友,所以在买东西的过程中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拿了菜就走,但是他们的行为都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喜的是小玉和易易能在我的引导下做出这样的反映,这也说明了只要我对游戏稍加引导,小朋友肯定能做一个更成功的小主人。
指导策略:
1、适当的参与游戏,以参与者的身份去引导游戏,我没有用言语来要求孩子怎么做,只是以一个买菜人的身份进入孩子的菜场,目的是引导幼儿作出相应的举动,让他们有一定的社会经验。
2、保护幼儿的兴趣,幼儿对新开出来的菜场很感兴趣,在我选小朋友去当菜场主人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小朋友对这个职位都很感兴趣,但是我们的菜场只设定了两个小朋友,所以别的小朋友肯定会失望的,在我选小朋友的时候,我答应他们我会让每个小朋友都玩到的。
3、激起幼儿的游戏热情,在游戏结束的点评时间里,我对小玉和易易的行为进行表扬。
4、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游戏点评时,我和幼儿简单的进行了一次买卖交易的对话,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加强幼儿的生活经验。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我拿来“光盘”了
上午的游戏活动结束后,有几个孩子说想要看一会电视,可是就在我给他们选光盘时,无意间发现光盘少了好几张,于是我问小朋友:“我们班的光盘少了好几张,谁看见哪里去了?”孩子们都纷纷说:“我没见,我没拿。”面对孩子的谎言,我一气之下没有让孩子们看电视,孩子们一个个愣在那里没有作声的,过了一会了,只见贾洪涛匆匆的从他的书包里拿出了5张光盘,递给我说:“老师,我拿光盘来了,看我的吧。”在我接过光盘的一刹那,我看出了这就是班里丢失的几张光盘,我说:“这是哪里的光盘?”他回答说:“我从家里拿来的。”“你的光盘怎么和我们班里的光盘一样啊!”顿时,他低下头不再作声。课后,我把他单独叫到一边,细细的询问了一下情况,最后在我的劝说下,他才说:“我想把光盘带回家看一下。”我说:“当然可以,你可以和老师说一声,这样随便拿别人的和班里的东西是不对的。”他听话的使劲点了点头。
有时,孩子的一些想法是我们很难猜透的,随之孩子的行为也会出乎我们的意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用适当正确的语言加以引导,我相信孩子们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游戏活动:买菜、花店
今天星辰、宸伊、紫轩、小杰结合主题开了一个菜场,孩子们利用自己带到幼儿园的蔬菜进行了菜场的游戏,小客人来到菜场买菜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分工非常的明确。小杰负责帮助小客人选择自己想要的蔬菜,星辰则是负责称蔬菜的重量,宸伊和紫轩则是负责收银的。孩子们在买卖的过程中经常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小客人问:“请问这个多少钱?”小主人说:“欢迎光临,谢谢惠顾”等。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对于生活中常用的交易的礼貌用语使用比较熟练,能够经常使用,在游戏中,4个孩子的分工也是非常明确的,没有争抢和吵闹,能够确定自己的工作职责,共同完成游戏的任务。
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买卖的过程。
⒉减少实物材料,为孩子们提供替代物,发挥孩子们的想象。
今天紫怡和星辰开了一间非常漂亮的花店,紫怡最喜欢的就是花店了。在开花店的时候,紫怡和星辰拿了很多很多好看的花束,在开业之前,紫怡将花束整理好,把花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并主动向小客人推荐花束。“快来买花啦,今天的花可真漂亮。”能够主动进行吆喝,宣传自己的花。小客人买完花之后,紫怡能够非常有礼貌的说:“欢迎下次光临。”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日常观察到的大人的动作进行模仿。紫怡非常执着于开花店,开花店的次数多了,她能够知道怎么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将花卖出去,知道卖花应该将花店整理好。在买卖的过程中,紫怡能够熟练的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买卖的过程。
⒉减少实物材料,为孩子们提供替代物,发挥孩子们的想象。
快来买东西
游戏时间到了,甜甜来到了最喜欢的便利店,当起了便利店老板。她刚整理好自己店里的蔬菜、水果、玩具等等物品,便利店里就来了客人,原来是贝贝家里要来客人了,爸爸马旭来卖点东西,他很着急地对甜甜说:“老板老板,我家里要来客人,我要买点蔬菜和水果。”
甜甜一听,赶紧喊道:“别着急,你需要什么告诉我,我来帮你拿。把你买东西的篮子给我,我给你装好。”“我要买丝瓜、韭菜,还要买点草莓……”爸爸马旭一边催促一边说出自己想要买的东西,一阵紧张安排后,老板甜甜递过篮子对爸爸马旭说:“你要的东西我都装好了,快回家烧饭吧。”爸爸马旭拎起篮子就回家了。可不一会他又返回了便利店,“老板,我要的豆腐干怎么没有给我呀?”“我给你了呀!在篮子里呢。你找一找啊!”“没有。”“给了……”两个孩子就这样争执起来。
不一会儿,妈妈晴晴来了说:“我看见豆腐干在篮子底下。”妈妈说完拉起爸爸的手两个人回家了。弄得甜甜愣愣地看着这爸爸和妈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便利店没有顾客来光顾,甜甜便很没精神地在一旁边玩耍起来。
今天的便利店显得有些冷清,除了贝贝家爸爸来买东西以后,老板真得很空,突然甜甜想了好办法,开始朝娃娃家、美食林喊:“喂,季冰宇,你的美食林里要不要买点好吃的给顾客吃?”“朱欢,快带你的宝宝来我店里买玩具呀!我店里有很多新玩具呢。”她这么一喊,娃娃家美食林开始沸腾了,孩子们一个个斗拎着篮子来到了便利店,便利店里一下子挤满了人,娃娃家、美食林却冷清起来……
【分析】
甜甜虽然是这个学期刚转过来的孩子,但她在班里是属于较活跃的一个孩子,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语言交往也很频繁。在游戏中,她根据自己生活中买东西的经历,模仿老板的样子招呼着顾客,并很热情的为顾客挑选、摆放,游戏的开始两个孩子模仿地很真实。但是游戏中间,两个孩子发生了一点小误会,导致他们争执起来。此时,我并没有立即介入,正好贝贝妈妈的出现,化解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
在观察中我也发现甜甜能积极参与游戏,创造游戏情节,哪怕是无事可做时还能想到去拉客人,可以说减少了自己的无事可做,这点可以肯定。但是她使用的方法欠妥,她的这一招呼可影响了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们,还有美食林中游戏的孩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所以说甜甜的一声喊基本打破了其他游戏区中的宁静和有序,要想再让他们回到正常游戏中来已经相当困难。
【指导策略】
1、游戏评价时,我和孩子一起讨论去便利店买东西的具体流程。还有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为什么去便利店买东西?是怎么买的?买完东西怎么办?娃娃家里谁负责看守?让幼儿回忆自己平时和大人去超市的情景,从而了解一些店主和顾客的工作,也了解爸爸妈妈的分工。
2、当顾客和老板发生误会时,应该怎么解决?争吵还是相互谦让?也可以老师及时介入帮助,示范给幼儿看,让游戏得以顺利进行。
3、当便利店里出现冷清,老板无所事事情况时,教师可以引导老板整理自己店里的一些物品,
还可建议他们看看书,甚至可以进行上门服务,先电话联系,再上门“送货”等等,送完后再返回医院必要时老师可以充当顾客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还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4、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离场,脱离游戏时,作为观察者和游戏支持者的教师,可以巧妙救场,及时为孩子提供帮助。比如发现娃娃家空了,无人照看时,师扮演客人,去娃娃家敲敲门,故作大声地喊:“有人在家吗?我来做客了。”那在便利店的幼儿会及时回到家中来招待客人,这样为游戏的继续开展提供了桥梁。
我把宝宝生出来了
产假结束上来的第一天,我来到了小三班。班里的孩子们热情地欢迎了我,他们知道我刚生完宝宝不久,于是都围着我问长问短,“你把宝宝生出来了吗?”一连问了好多这样的问题,我答都答不过来了。还有一个男孩子更有趣,他竟然给我家宝宝取了个小名叫“小乖”。他一本正经地要求我:“这是我给你宝宝取的小名,你们以后一直要叫他小乖噢!”,孩子们天真的话语,让我大受感动,打心眼里感谢这群小家伙。第二天一早,我刚来到班里,有个戴眼镜的女孩子就跑来告诉我:“老师,老师,我昨天晚上也把宝宝生出来了!”“啊?”我好奇地问。她得意地又重复了一遍:“我把肚子里的宝宝也生出来了,在家里呢!”顿时,惹得我们几位老师都笑了起来,她倒一点都不难为情,反而笑得更加甜了,也许在她心里认为生宝宝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吧!其实,做了母亲后都知道这是一个辛苦而幸福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做了母亲,才会真正深切的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才能更加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那份关爱。也许从前总认为有些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现在我更能设身处地的从父母的角度体谅这些家长,。人总是会慢慢长大了,多了一种角色,就多了一份经验,多了这份经验,对自己的工作也多了更多的思考和责任。
我的飞碟飞起来了
晨间游戏时,栾润秋用雪花片搭了一件奇怪的“东西”——椭圆形侧面插两片雪花片。她举着这个“东西”在教室里跑来跑去。
小朋友一问,才知道那是一架“飞碟”。我让栾润秋介绍他的飞碟。一个幼儿说:“你的飞碟怎麽飞啊?”只见栾润秋手举着飞碟,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围着教室跑了一圈:“我的飞碟飞起来了!……哧,飞碟降落!”她把飞碟放在地上,可是飞碟并没有站稳,倒在一边。栾润秋想了想说:“糟糕,我的飞碟还需要改造一下。”她边说边从玩具筐里拿出4个三角形的插片均匀的插在飞碟的底部。这一次,飞碟终于可以站稳了,看着自己的杰作,栾润秋得意的笑了。栾润秋是一个喜欢动脑筋的孩子,在平常的活动中她喜欢动手创造一些自己想象中的物品,她的作品都很有个性。此次活动中,她根据自己想象中飞碟的样子,用雪花片和插片进行搭建。当她兴致勃勃的拿着自己的“飞碟”给小朋友展示时,发现了新的问题(飞碟降落时站立不稳)。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动脑筋选用适当的材料(三角形插片)进行改进,最终获得成功。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从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爱我你就夸夸我》《老虎来了》
爱我你就夸夸我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而不喜欢听批评的话,孩子也是一样。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孩子实际上是在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随便负面的批评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一些隐性的伤害。
今天早上入园时,雯雯高兴地牵着姥姥的手蹦蹦跳跳地来到我面前,清脆地喊道:“老师好!”一边喊还一边跑过来抱我。这时,雯雯的姥姥说:“哎呀,这是怎么啦,昨天碰到她妈妈的同事,我让她喊阿姨,她躲在身后就是不喊,最后阿姨逗她,她还哭了,太让人没面子了。接着上超市,她推着购物车在超市疯跑,怎么喊也不听······”这时,抱着我的小手松开了,雯雯垂头丧气地走到座位上。我的心打了个颤,连忙拉了拉她姥姥的手。示意她别再说了。
我走到雯雯身边,对她说:“雯雯,你不向阿姨问好,那是因为你和阿姨不熟悉,在超市里乱跑,那是因为很高兴,对吗?”雯雯高兴地点点头。过后,我和她姥姥进行了细致的沟通,指出她不要当众批评孩子,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是要当众表扬孩子。她姥姥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老虎来了
今天的主题活动时,我刚在大屏幕上打出一幅生动的老虎图像,孩子们立刻就沸腾起来了,纷纷叫着:“老虎来了,老虎来了······”有的孩子还学着老虎的样子,有的学着老虎的声音,还有的学着老虎的样子在活动室里爬来爬去······活动室里俨然成了“野生动物园”
我想了想,决定让孩子们“乱”一会儿!因为这种模仿正是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于是,我也加入了他们的模仿中。几分钟后,孩子们完成了自主学习,情绪自然降温,我便顺其自然的继续组织我的教育活动。
课后,我想,当面对这种情况时,一定让孩子们尽情地“乱”一会儿,因为“乱”是孩子们的天性,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是情绪的释放,这也正是他们在学习和探索。
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
一天,我教了小朋友一首歌:“红旗飘,树枝摇,草低头,花弯腰…….我知道,风来了。”幼儿熟悉这首歌后,我说:“你们看,这小朋友多聪明,她看到这些现象,就知道风来了。请问你们怎么知道风来了?按我的思路,幼儿能回答儿歌中的某一句就行了。”没想到小雯冒出一句:“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对她这句话,我没考虑就直接否定了,然后继续按我的思路引导幼儿认识风。若干天后,一个大风的日子里,风刮得眼睛都很难睁开,我恍然大悟,“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这话其实没错。当天下午,我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又提起这个话题,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我期待的那句话却没人再提,小雯不吱声,只忽闪着两只有神的大眼睛看着我,于是我说:“上回小雯说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当时我说这句话不对,现在我们一起出去感受感受,来证明一下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来到院子里,我让幼儿闭上眼睛,感觉“不看怎么就知道风来了”他们高兴的闭起眼睛,完全沉浸在感受风的意境中。有的说我的头发被吹到眼前了,有的说我听见风在呼呼地刮,还有的说我觉得风在推着我走……..我接着说:“现在我们迎着大风跑一跑,看有什么感觉。”他们说:“老师,风顶得我跑也跑不动。”
回到教室,我又让幼儿隔着窗户观察风,幼儿说:“看到树枝在摆动,尘土飞扬,就知道风来了。”通过这次对风的重新认识和探讨,小朋友都知道了小雯说的“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没有错,我也及时反思并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行为。
中班随笔:我会下来了
阳阳是一个非常聪明得孩子,小嘴巴能说会道,非常惹人喜欢。今年是他入园得第二年,作为中班小朋友已经进入了哥哥姐姐的角色,所以我们在午睡方面也做了一定的调整。我们先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床位,孩子们纷纷跑去找自己喜欢的小床,他们都开心得准备盖被子睡觉了。可是他还没有找到(因为他要帮助其他孩子把鞋子放整齐,这是他的工作),于是当他进来的时候,眼睛瞪得大大的,虽然不说话,但是很明显的感觉到他生气了,因为老师没有给他留床位。于是,我故意问他:“没床了,怎么办?”他东瞧瞧西看看,(*^__^*)嘻嘻……“我找到了”。他得意地说。“那你去吧。”我答道。阳阳高高兴兴地走到床边一看,“这么高的床呀,我怎么办呢?”他挠挠耳朵。我看到他一副着急的样子,说:“没事,你能上去的。”他天真地看着我,尝试着爬上床。可是怎么也不行,我连忙说道“老师在旁边会帮你的,你一定能行。”于是在我们的帮助下,阳阳得第一次爬床成功了,他在上面很自豪地说:“爬得高看得远。”我们都被他逗笑了。
不知不觉孩子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终于到了起床得时间,我先给阳阳一个大拇指,“你真棒,今天睡得真香。”他开心得笑了。可是他又担心起来“我该怎么下去呢?”于是,我先让他观察旁边小朋友是怎么下来的,他也观察得很仔细,一一的把过程都告诉了我。“你得小眼睛真厉害,那你也来学学她们吧。”(为了安全起见,老师在旁边守候)。他一边说过程一边试着下来,可是当他下来第二步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敢下来,我对他说:“下来吧。没事的,老师在旁边保护你。”犹豫了好久,还是没敢下来,我就用手稍微地扶着他,总算慢慢下来了,他也长长地叹了口气。
虽然阳阳不会爬上下床,但是他还是听喜欢睡在上面的。于是我们就在每次的睡觉时间教他怎么自己爬床,怎么样下来等。一个星期过去了,阳阳终于自己爬了下来,他高兴地说:“我会下来了。”真为他高兴。那天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会爬上下床了。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了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会,而是在于老师得知道与孩子的配合,只要你耐心的与孩子沟通交流,细心的照顾孩子,那么他们得成长一定会很健康,很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