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教训练方案
发布时间:2021-04-09 幼儿早教活动方案 幼儿早教故事 幼儿园早教活动方案新生儿(出生-28天)部分训练方案
1.大运动训练:拉起抬头与竖头
目的:抬头与竖头是新生儿运动发育的起步动作。抬头早、竖头稳的新生儿其运动发育都要早一些、好一些。
方法:新生儿清醒状态仰卧在床上,保持头在正中位,训练者扶着新生儿的双侧上臂,慢慢将其上身拉起,在与床面成45°时稍停,用彩色响铃在眼前逗引,必要时轻轻扶其头的两侧,帮助其抬头。然后再把新生儿拉至坐位,是新生儿竖头5秒以上,可用红球逗引其注视,必要时稍托其头后部。
注意点:帮助新生儿抬头时应先把宝宝的头部保持在中位,用双手扶其头的两侧,不能在枕后部用力帮助抬头。
2.精细动作训练:手移向中线,吸吮手指
目的:手放入口中是一种生物觅食本能,手移向中线可促进手的主动伸展,发展手的技巧,从而建立手口联系,为手眼协调打下基础。
方法:宝宝仰卧位,保持头在正中位。训练者轻提宝宝的手移向胸前或者接触口唇,让新生儿吸吮手指或拳头。也可用直径8-10cm的红球或彩铃在眼前20cm处逗引,使宝宝注视,诱发手向胸前运动的动作。
注意点:训练者用亲切的语音鼓励宝宝吸吮手指,只要保持宝宝手的清洁,对宝宝吸吮手指不必担心。
3.语言能力训练:对声音有反应
目的:从出生后就开始进行听觉训练,可以使新生儿多接触外界刺激,促使大脑的发育和听觉的发育。同时,这也是一种简单的新生儿听觉筛查方法,如新生儿对声音没有反应或反应迟钝,应及时到医院做听力筛查。
方法:新生儿在醒觉状态,用一个装有10-20颗干玉米粒的硬塑盒,在距离小儿耳旁10-15cm处轻轻连续摇动,发出柔和、高音调的“格格”声,观察新生儿的反应(皱眉、眨眼、转动眼球或转头等),左右耳分别进行。
注意点:要连续地、不停顿地摇动小盒,使之发出连续的、有节奏的声音,摇动小盒用力要适当,声音过响或过强时,会造成恶劣刺激引起新生儿哭吵或抑制反应。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婴儿教育:新生儿的感知训练
一、视觉刺激
1、新生儿出生15天就能识别颜色,可在宝宝小床上方距离宝宝脸部15~20厘米处悬挂各种颜色鲜艳、有声响的彩球、摇铃等,给宝宝观看。
2、在宝宝的小床附近贴一些清晰的亲人画像,如爸爸、妈妈,让宝宝看亲人的画像。或者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亲切地望着宝宝,让宝宝也看着妈妈的脸。
3、宝宝出生10天时,用一张32开的白纸,将半边涂黑,宝宝仰卧时,在距宝宝30厘米处让宝宝看明暗图,宝宝的眼球会在黑白两个画面上移来移去。
二、听觉刺激
1、用各种发声玩具,如摇铃、拨浪鼓,引导宝宝听声转头。
2、选择一些短小、悦耳的轻音乐,在宝宝吃奶或睡觉醒来时,放给宝宝听,或者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唱一些抒情、优美的歌曲给宝宝听。
三、触觉刺激
1、妈妈给孩子喂奶时,用手指轻轻触宝宝的脸颊,当触宝宝的右脸颊时,宝宝的头会往右侧转过来,当触宝宝的左脸颊时,宝宝的头会往左侧转过来。或者妈妈把着宝宝的小手让宝宝摸摸妈妈的脸、鼻和宝宝自己的脸、鼻等。
2、让宝宝抓握成人的手指,或者试着让宝宝抓握一下小玩具,如拨浪鼓、小摇玲。
四、嗅觉刺激
1、烧饭或吃饭时,让宝宝闻闻饭菜的香味。
2、天气好时,把宝宝抱到花园里,让宝宝闻闻花香。
早期教育:训练宝宝行走的方法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训练宝宝行走的方法,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宝宝成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刚出生的时候还很娇小,但是只要几个月过去之后,就会有明显变化,专家说一般6个月左右,宝宝可以开始独坐,到8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训练他行走了。
宝宝在八个月左右的时候,大部分都会自己扶着东西,然后慢慢的站立起来,等到了九个月的时候,多数就可以扶着栏杆等久可以学会行走了。也有的宝宝扶着小床迈步了,这多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宝宝本身的发育情况、遗传因素有些许的关系。
训练宝宝行走的方法
扶走法
1、首先妈妈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小栏杆,每天固定一些时间,让宝宝扶着栏杆站立。
2、妈妈在不同的位置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吸引孩子,让他们懂得扶着栏杆慢慢的往目标物迈进。
3、等宝宝走得比较稳了,家长就可以试着糖孩子学会一直手扶着床边走路。
4、妈妈可以在床的另外一头喊宝宝,吸引他们走过去。
纸箱法
1、找一个比较坚固的纸箱,可以让宝宝推着纸箱行走,这样他们会不会因为走路不稳定出现跌倒的问题。
2、随着宝宝的进步,妈妈们可以适当的家中纸张的质量,能够锻炼到宝宝的腿部的力量。
3、训练时,妈妈和爸爸要时刻跟着宝宝。纸箱不用时,要放在宝宝接触不到的地方,以免他独自爬上箱子发生危险。
宝宝到了8个月左右就可以训练他行走了,但是时间不能够太长,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发育还是不完善的,如果时间太长也会给身体带来影响。
儿童体能训练的练习方法
儿童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简单的练习方法
体能是人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身体形态,二身体机能,三身体素质。正确的体能训练不仅能够塑造儿童、少年的良好形态同时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还有利于少年、儿童掌握各种运动技术,同时又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增强抵御疾病。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经常参加运动的人群的智力平均水平高于同龄人群。参加体能训练能为少儿学习提供充沛的体力与精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体能训练少儿可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使其更加乐观、自信、精力更加充沛,还能够刺激大脑皮层使其产生兴奋,从而消除细胞疲劳。
少年儿童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但肌肉组织的增长往往落后于骨骼生长,肌肉发育不平衡,再加上骨骼的骨化尚未完成,弹性和柔韧性较大,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啊,稍不注意便可能发生肢体畸形,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因此要科学性的对少儿进行体能训练。通过体能训练能使少儿肌肉活动能力提高,促进骨骼的生产发育,使骨骼增长、变粗,使韧带更坚固、关节更灵活其次,由于体能训练改善了血液循环,骨组织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同时,运动对骨骼起着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所以,促使骨骼生长加速,使孩子的身高增长。
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儿童、少年身高明显高于同龄儿童。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在快速发育,不能够承受较大的力量练习。少年、儿童的力量练习主要通过克服自身体重来进行。如俯卧撑、仰卧起坐、两头起、靠墙倒立等。但也可以进行“小力量练习”,进行力量练习后与跑跳结合。儿童、少年要均衡的发展灵敏、协调等不能一味的追求力量练习。
简单的练习方法:
在幼少儿时期应形成正确的运动方式,调整肌肉平衡,矫正不良身体姿态等方面来进行练习。幼少儿时期应从最初的基本动作开始进行练习:
【第一个阶段16种基本动作模式】
走、站、跳、跑、攀、爬、抛、投、推、拉、拍、踢、钻、转、滚、平衡。
【第二个阶段三种基本技能】
1.身体平衡技能:直立、弯曲、伸展、转动。
2.身体移动技能:爬行、翻滚、行走、跑步、蹦跳、跨越。
3.物体移动技能:抓握、拿捏、拍击、传接、投掷、踢蹬。
【第三个阶段三种基本能力】
1.综合运动能力:爆发力、灵活、灵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协调毅力。
2.身体运动能力:速度、力量、平衡、稳定、柔韧、耐力。
3.感知运动能力:定位、定量、反应、预判、节律、操控、定向。
婴儿爬
趴在地面,两腿伸直并拢。手臂在身体两侧撑地向前爬行。面部朝下,腿部保持并拢放松,靠手臂撑地前行。
小白兔跳跃
团身屈膝,双臂放置双膝外侧手掌着地,臀部翘起,重心前移,脚跟翘起,双臂伸向前方手掌缓慢落地,腿部发力向双臂靠拢连续蹬
直体翻滚
身体平直俯卧,双臂向上伸直,双腿并拢,用髋部的扭转力,至身体左右翻滚。
头部微抬,防止面部触碰到地面造成损伤
平板爬
双手掌与双脚尖着地与肩同宽,支撑身体保持平行状态,微顶臀,进行侧向行走,或者进行原地转圈手脚配合式爬走。
平衡木爬
宽15cm,长5M的长方形木板。练习者只能有手和脚接触木板。若果身体其他部位接触木板以及接触地面则任务失败。
高抬腿练习
原地高抬腿练习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下肢爆发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两手张开,掌心向下放于腰间。大腿手臂保持不动,抬大腿碰到手掌。
新生儿怎样进行智能训练?
母亲的肌肤之亲
母亲的肌肤之亲对新生儿大脑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刚出生的孩子,眼睛还不能看得很清楚,虽然这时眼睛的结构已经完成,但视觉神经传导还未完全成熟。不仅是视觉。只能神经传导也一样,有待于进一步发育。孩子在这个时期特别需要不断接受外界的刺激,如皮肤感觉,听觉、嗅觉等。孩子在吸吮母乳时,嘴唇及周围会接触到乳头和柔软的乳房,随后孩子全身也会感觉到母亲身体的温馨柔软的触感,同时还可停止和母亲腹中中时同样节奏的心跳声,并且可停止母亲温柔的呼喊与西语。虽然孩子听不懂母亲说明的内容,但从声调上可体会到母亲正在保护自己的一番爱心。母亲的肌肤之侵可给孩子深切的安心感觉,不仅能安定孩子的情绪,也可促进大脑神经的发育。
新生儿怎样进行智能训练?
培养良好的情绪
为使孩子感到愉快、舒适、具有安全感,增加孩子对周围的兴趣和对刺激的接受能力,在孩子吃奶后把他抱起来,用温柔舒缓的语调同孩子说话。如“亲爱的宝宝,你真可爱,吃好了吗?这时孩子会安乡地注视着你的面孔,仿佛在认真地听你说话,一会儿,孩子就会高兴地发出“a、e、o”的声音做出回答。
行为及适应能力培养
应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让其睡得好,吃的饱、保持尿布干燥使孩子感到舒适而表现出快乐的情绪;经常抱一抱孩子,抚摸他的头及面部,经常用亲切的语言与孩子说话,用和蔼可亲的目光注视他,并引起孩子的注视。在与孩子相处中多用鼓励的与其、表情,少用严肃,消极的语言。
视、听、运动训练
(1)视听觉将色彩鲜艳带响声的玩具,放在距孩子眼睛25厘米处,边摇边缓慢地移动,使孩子的视线能随着玩具和响声移动。也可以坐在孩子对面,一边喊叫他的名字,一边移动自己的脸,孩子有时会随你的脸而移动。
(2)运动母亲用手指触碰孩子的手掌,孩子能紧紧握住,在手中停留片刻后放开。也可将孩子的双手拿出被子外面,平放在床上,让孩子自由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把手放到嘴里吸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