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育随笔:老师的手会发光
发布时间:2021-03-22 中班教育随笔笔记 中班教育笔记随笔 中班老师教育笔记 在一次活动课上,我边讲边做着各种手势。忽然,孩子的目光都集中到活动室一角的墙壁上,还小声的说:“快看!老师的手会发光。”“对,老师的手是在发光。”看着孩子们惊奇的样子,我灵机一动,拿来一面小镜子照了一下,孩子们若有所思的说:“噢,原来圆形的东西会发光。”听着他们的议论,我又拿来一面长方形的镜子照了一下,孩子们都抢着说:“啊!长方形的东西也会发光。”针对孩子们的议论,我又用长方形的书本和圆形的瓷杯照了一下,他们都扫兴的说:“怎么不发光了呢?”面对他们的反问,我就往杯里加了一些水,孩子们立刻惊呼起来:“发光啦!发光啦!”,我趁势提问:“为什么会发光呢?”“因为杯里有了水
,水和镜子一样是透明的。”那么老师的手为什么会发光呢?“因为老师戴了手表,是表盘在发光。”表盘会不会发光呢?”把疑问留给了孩子们。第二天,我又戴着手表走进活动室,做手势的时候我有意看了一下昨天有光斑的地方,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睁大眼睛纳闷地问:“今天老师的手怎么不发光了呢?”看着他们的神情,我故意望了望窗外。聪明的荆琳大声说:“今天阴天,没有太阳光。”孩子们一下子反应过来,没有光,老师的手就不会发光,原来表盘是不会发光的,它只能反射光。
这次活动虽然没有按计划进行,可以说是一个插曲。但它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和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既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又要有一颗无邪的童心,用童心去欣赏、了解孩子的所求,抓住机会及时引导。那么,孩子的一日活动中随机教育就会无处不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中班教育随笔:美好时光
天气渐渐转暖了,花儿会在你不经意间长满枝头,树叶也悄悄得变绿了,校园里的春天真美丽,走到哪都是欣欣向荣的样子。每天吃过午饭,便是要带孩子们去散散步,中午的阳光明亮又耀眼,孩子们排成“两列火车”摇晃在阳光下,刚吃饱然后晒着太阳,瞌睡虫就会来了,好多孩子在太阳下睁不开双眼,晒晒太阳就想睡觉了。正在这时候,孩子们看到一只蝴蝶在草坪中飞舞着,这只蝴蝶像给孩子们冲了电一样,大家一下子都欣喜诺狂起来,大声喊着:“老师,你看蝴蝶!”我寻声望去,这时候看见班里几个“积极分子”已经跟着蝴蝶跑去了,我大声喊着,已经听不见了。
我带着剩下的孩子,等他们回来,等待的期间,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想去追蝴蝶,只是屈于我的威严,不敢罢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何况,对于大自然中这些美丽的小精灵,孩子们更是喜欢。我想起我们儿时,在乡间的田野上,跟伙伴们一起捉蝴蝶,一起抓知了,一起捕蜻蜓……小时候的我没有经历过正式的幼儿园生活,所以没有那么多在幼儿园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用泥巴代替橡皮泥,用树枝代替彩色画笔,沙子地就是我们的白纸,看到的不是书本中的图片,不是视频里的画面,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精灵。
原本,我已经准备等那几个去追蝴蝶的孩子回到我面前时,准备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批评他们,不守规矩,小小的惩罚他们一下,“杀一儆百”好让他们在户外集体活动时不再随便乱跑,要遵守纪律。可是,转念一想,我何必要扮演一个“凶老师”的形象的,随机教育的思想我不是早就清楚地吗?于是,当孩子们回到我身边时,个个都吓得不敢向前走,以为自己犯了必须惩罚的错误。我见他们不走过来,我便走过去,其他孩子也都围着我,我说:“你们找到蝴蝶了吗?”“没有!”孩子低低的说,我蹲下身,对孩子说“我们找个空地,听老师讲个蝴蝶的故事好吗?我们坐在地上,顺便把鞋子脱下来晒晒吧!”我把《梁祝化蝶》的故事改编了一下,讲的符合中班孩子的口吻,并且给了这两个小蝴蝶一个完美的结局,最后我说:“小朋友,我们可以去追蝴蝶,但是你要注意安全,要让老师知道,还有如果我们追到后,轻轻地放在手心里,观察小蝴蝶后,就让它飞走去找它的伙伴吧!”孩子们纷纷表示愿意,并且都若有所思的样子。
其实,孩子去追蝴蝶并不是为了一定要抓到它,而是在追蝴蝶这个过程中享受和伙伴一起玩乐的时光。所以,我觉得,在孩子与大自然充分接触的时候,我们老师要善于积极引导,不要放任也不要抓得很紧。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校领导将午间散步这项活动的形式作了调整,中大班幼儿可以让幼儿自由分组散步,不必让老师带领着所有的孩子,我觉得这样给孩子多了自由的空间,而老师的监督,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其次,还要观察倾听孩子们之间的话题和事件,在一日活动中寻找一个适当的时间跟孩子们总结、交流。孩子在这种形式下可以更好的发挥他们自己主人翁的意识,让孩子多享受和小伙伴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教育随笔:老师的“跟班”
教育随笔:老师的“跟班”
大人的脾气性格不一样,孩子们也不例外。有的孩子内向不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交流而有的孩子每天就跟在老师后面一直说个不停,和小朋友在一起更是闹个不停,还有的孩子是每天和老师交流很多但不和小朋友一起玩。
昊昊是一个上课做不到小座位上,不参加小朋友的游戏活动,不和小伙伴一起早操……只要你一眨眼,他就会和你玩“捉迷藏”,小椅子踢倒了,小朋友推一把,玩具扔一地,并且只要他能想到的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到,不计后果的严重性。因此昊昊和老师形影不离。和家长交流得知:孩子在家也很顽皮,一刻也不能安静,什么东西也能破坏,也去医院看医生了,医生也没什么好办法。妈妈噙满泪珠的眼睛里充满内疚的对我说:“老师,您遇到了这样的孩子,您要多操心,多受累,实在不行,您就打他几下。”
我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孩子是家长的生命,可是我们的生命价值就是这些孩子来体现。于是,我和班里的李老师共同商量想办法改变孩子。从此开始,我走上了“陪读”之路,每天集体活动时李老师组织孩子上课,我就坐在昊霖的身边拉着他的小手,只要他想离开小椅子,我就一攥他的小手暗示他不要乱动,刚想开口说话,我就把食指放在嘴边“嘘”提示他上课不要乱说话。游戏活动、户外活动、早操我变成……了昊霖的“跟班”。区域活动时间到了,昊霖带我进入了“建筑城”,几个八宝粥筒,几个纸盒在他的手里不一会变成大卡车,不一会又变成小轿车,不一会又变成了消防车……“消防车上还没有灭火器,”昊霖出其不意的向我要灭火器。孩子的创造性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令我眼前一亮。这不是昊霖走进小伙伴的最好契机吗?“昊霖和小朋友一起造汽车好吗?”“好,这是油罐车,嘀嘀嘀……”“这是警车,哩~溜…哩~溜。”虽然昊霖一边模仿汽车的喇叭声,一边自顾自的搭汽车,但是他也没有排斥小伙伴和他一起玩。我陷入了沉思:多好的孩子啊,为什么就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呢?“老师,你牙疼吗?我给吹吹就不疼了。”他很懂事的趴在我眼前关心的问。
户外活动开始了,小朋友很开心的玩着游戏,昊霖又跑到一边,蹲在地上做着起跑的姿势,嘴里喊着一、二、三,看着憨态可掬的他我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做出了发令枪的姿势,嘴里发出“啪”的响声,孩子欢快的跑到我身边,欢呼着“耶、耶,我是冠军,我胜利了。”“冠军是和小朋友比赛才能得到,你愿意和小朋友赛跑吗?”我随机问。“好,老师我们就赛跑吧。”昊霖高兴地说。就这样我们的游戏变成了孩子的接力跑。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在生活中我寻找一切机会带昊霖和小伙伴一起玩,一起游戏。就这样,慢慢的,三分钟、五分钟,昊霖不再用老师的陪伴,虽然他还是脱离集体,脱离老师,但是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提示就能回到集体。看着昊霖一点一滴的成长,老师笑了,家长笑了。
感谢“小跟班”的成长给我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教育随笔:“老师,我会拍”
下午,我准备和孩子们一起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介绍完游戏规则,我便和孩子们先试着玩了一遍。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参与度,在孩子们熟悉玩法之后,我特意请某一个小朋友做击鼓的人。“谁愿意来做拍鼓的人呢?”哗哗哗,貌似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吴志奇也高高举着手,嘴巴里还在小声嘀咕“我也想”“吴志奇,你会拍吗?”“我会,我会!”他急切的说。“张老师,他不会,他什么都不懂!”其他小朋友纷纷说。“你们要相信他呀,张老师决定给他一次机会,你们也给他一个机会,好不好?”“好吧。”孩子们不情不愿的回答。只见吴志奇开心的走到讲台前,拿着铃鼓,背对着大家,就开始拍起来了,下面的孩子也很配合,一个接着一个把小花传下去。突然,吴志奇停止拍鼓,兴奋的转过身,看看小花轮到谁的手里。“看,吴志奇拍得很好嘛,我们给他点掌声吧!”在同伴们的掌声中,吴志奇一蹦一跳的回到座位上。
吴志奇,智力发育比较迟缓,与同龄孩子相比,各方面发展都显得更为稚嫩,班级的孩子们都觉得他什么都不懂,所以,当我选择他来拍鼓时,其他的孩子都“不买账”。对于这些所谓的“特殊儿童”,我们教师不能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相反,更要给予特殊的关爱,相信他们、帮助他们。让这些所谓的特殊花骨朵也能美丽绽放。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吃手了
“老师,然然在家又吃手指了,真拿他没办法。”今天早上入园时,然然妈妈愁眉苦脸的对我说。
在班里然然比较乖巧,大家也都非常喜欢他,但是他有一个含手指的坏习惯很让人头疼。在家然然的父母想尽了各种办法都不管用,还是一不留神就吃手。含手指的习惯再不改掉,对他以后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一定要帮然然改掉这个坏习惯。然然从小班开始就有吸允手指的行为,但是后来经过我们的开导,已经改善很多。
最近,然然吃手的行为越来越频繁,让我也很费解。直到有一天,然然早上哭着来幼儿园,说不愿意来幼儿园,要在家陪妈妈。后来,我给然然妈妈打电话,才得知,原来然然妈妈近期怀孕了。我询问了一些然然在家时的表现,以及家长的言行举止。最后,终于找出原因。原来然然是得知妈妈肚子里有宝宝,情绪焦虑,害怕妈妈不再爱自己,寻找心理安慰,才会又吃手。
找出原因后,我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节主题活动——《认识小手》。我给每个孩子的手指上画上五官,并起上名字,让他们和手指娃娃做好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能咬或者含他们,这样手指娃娃会不舒服的。接着,我又启发孩子们说出手指娃娃有哪些本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出很多答案,当然,然然也很积极回答。借此机会我接着问:“手指娃娃做了这么多的事情,那么它的身上脏吗?现在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就知道了。”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指甲里藏了许多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我告诉大家这些细菌如果吃到嘴里,就会生病。因此我们一定要及时给手指娃娃洗澡,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后来,我又跟然然聊天,打消她心理的顾虑。告诉她,尽管妈妈肚子里有小宝宝,但是妈妈同样还是爱你的。同时,联系家长,告知然然吃手的原因。然然妈妈也很重视,每天都陪然然。从那以后,我细心的观察着然然的一些变化,并及时的鼓励他,一段时间下来,然然吃手指的习惯慢慢改掉了。然然有一天悄悄告诉我:老师,我长大了,我不再吃手了。说完,笑的很开心。
中班教育随笔:温暖的闪光点
小杰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的好动着实很让人头疼。学习活动中,坐不住小椅,不断晃动的是他;游戏中屡次违反规则的是他;休息中,随性碰触同伴头为乐的是他;用餐时,米粒掉了满桌的也是他;午睡时,在床上翻滚,小嘴不断发出声响的还是他……可是,这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也有他善良,温柔的一面。
清明时节,天气时阴时雨时变好转。这天,乘着天气好转,我们组织大班幼儿前往吴健雄墓地扫墓,一路上,孩子们两两手拉手,一对跟着一对,有序前进。由于怕那多动的小杰在路上不“安分”,我亲手拉着小杰的手,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发生。“呀,老师的手好冷!”小杰在碰触到我的手后,反射性地说(一年四季,我的手一直是凉凉的)。“那你就帮我捂捂好吗?”我问,“我才不高兴捂手呢!会把我的手也弄冷的。”小杰一下回绝了我。“老师,我来帮你捂。”旁边的俊俊爽快地说。我不忍回绝俊俊的好意,于是让俊俊拉着我的手。“哇,俊俊的手好暖和哦,谢谢你,俊俊!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啊!”这话,我一半是说给小杰听的,我内心深处想知道小杰到底是怎么想的。而小杰听了我的话,没有任何反应,低着头继续往前走(我有点失望)。“老师啊,你的手怎么就捂不热的呢。”一段时间后,俊俊不解地问。“我来我来,这次轮到我来帮老师捂手了。”小杰分开了我和俊俊的手,主动拉上我的手。“你不怕我把你的手弄冷了吗?”我试探性地问道。“没关系,冷了,我还会变热的。”就这样,我和小杰拉着的手再也没分开过,他的手掌不断向我传递着温暖。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刻:午睡时分,孩子们基本进入了梦乡,唯独小杰还在床上翻滚。我轻轻走到他的床边,提醒他闭上眼睛,并握着他的小手示意他不要再多动啦。当我碰触到小杰手的同时,小杰反过来握住我的手,并把手放在他的胸口一动也不动。小手传递过来的温暖,让我一下明白了小杰的用意。就这样,小杰一边帮我捂手一边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此时,我悄悄抽出了我的手,心中却始终保留着一份温暖:多可爱的孩子啊,别看小杰平时多调皮,他也有细腻、温柔的一面。“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的一面,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体会!”
教育随笔:发言要举手
幼儿在幼儿园内除了学习知识外,最重要的也就是养成教育了,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孩子平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让幼儿养成发言要举手的好习惯也是常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
日常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状况:当老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用心举手发言就那么几个孩子,然而大部分孩子总是抢着说,或者举手时总会说老师叫我,老师叫我。而那些举手发言的幼儿有时就会去提醒那些说叫我的孩子。不能这样,这样很不礼貌。那么这样的课堂总是在强调纪律中,是没有任何教学效果的,那么根据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措施:首先,告诉孩子上课举手发言的重要性,其次,在提问问题前,我会下意识的告诉幼儿,我要请和我一样举手的幼儿来回答问题,并且做出规范的举手动作。与此同时,我还对用心举手发言的孩子给于表扬和鼓励如:贴画、卡片等,以激发孩子们透过举手回答问题来获得礼物的愿望,从而到达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的目的。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在举手这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级里能够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也日益响亮起来。看到那一个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满了期望和感动。
托班教育随笔:手指会“融化”
渐渐地,小托班的哭声消失了,我又开始发现了宝宝们的一些新问题,那就是自信心的缺失和胆怯心理的发生。一个月的时间,小托班宝宝的日常规范也多多少少学习了一些,只要上课小手放桌上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可是课间课间爱吃手指和撕咬衣服的习惯还是很普遍的,我们班的宝宝会无意识的把手指头放到嘴里。
有一次,我组织宝宝集体在教室里玩玩具,我发现豪豪没有和大家一起拼玩具反而在那咬手指玩。于是,我就主动去和他一起玩玩具,他仿佛很没有自信的又开始撕咬衣角并且默默地不说话。这些小毛病无意识的进行着,我试图去阻止他,可是没有一次性成功。于是,我开始和他单独坐下来私下交流起来,我说:“豪豪
,你有没有吃过雪糕呀?你是不是会把雪糕放到嘴里咬呀咬,咬呀咬,最后甜甜的雪糕化成了水就跑到你的肚子里去了呀。”豪豪点点头。我又说:“如果你继续把手指放到你的嘴里玩,那么过几天呀你的手指也会融化了跑到你的肚子里去了,那如果你没有了手指,你就没法吃好吃的东西,也没法玩好玩的玩具了。”一会的功夫,豪豪慢慢的把手指从嘴巴里拿了出来,并且以后再也没有咬手指的习惯了。
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想教育好孩子,也许一些善意的谎言会胜过一些大的道理或者责骂。
教育随笔:老师误会你了
教育随笔:老师误会你了
我们班有个叫加和的小男孩,非常调皮。日常平凡,总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他打我了。""老师,他抢我的皮球。"……为此,我们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某一天,他和小朋友一起看图书。开始时,他边看本身的书,还边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解,和小朋友的瓜葛很融洽。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把旁边孩子的图书抢了过去。不知道他要干啥子。我刚想大声斥责他,可转念一想,不,看看他要干什么。于是,我没有大声诘问诘责他,而是走到他身旁,很随意地问:"你在干啥呢?"他说:"她的图书坏了,我想帮她修修。"听了这话,我才名顿开。我鼓励了他的做法,并帮助他找到了一个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后,我暗自庆幸,其时要是按以前主观的判断去批评他,没有尊重幼儿的观念,那必然会危险孩子的自尊。
是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否定幼儿的设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的诘问诘责幼儿,而是了解真实情况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