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身边的新教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19 新教育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 在常人的眼里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是平凡的,的确我们幼儿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平凡而又琐碎的小事。因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有的只是平凡,有的只是琐碎。但就是在平凡和琐碎中,我们老师默默付出着。在默默付出的同时,涌现出了一批批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教师。如充满工作激情的紫色蔷薇;对教学执着追求的清泉;默默坚守后勤工作的李老师;大胆创新的年轻教师们……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我们的轻尘老师。她执着地倾注着那份对幼教的热情,奉献着她的真情,也在无尽而又快乐的付出中收获着……
不知你还记得轻尘博文中的“风中的芦苇”吗?十七岁,花一样的年龄,女孩毕业了,成了一名孩子王,寄居在省城一所小小的学校里。在西湖边那间拥挤的集体宿舍里,女孩留下了她的青春梦想和她最初的教师生涯。七年以后,为了苦苦追寻而又风雨飘摇的爱情,女孩狠心地与父母抗衡、狠心地谢绝了那位象母亲一样照顾自己的领导的苦苦挽留,毅然踏上了回乡的路途。在家乡的小城里,女孩依然做着孩子王,并且经历了从女孩到女人的蜕变。女孩已经不再年轻,但她依然有梦想,梦想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孩子王,梦想自己含辛茹苦了一辈子的爸爸妈妈永远都不老,梦想自己经历了无数风雨的爱情永远不会褪色,梦想承载了自己无数希望的宝贝儿子快乐无忧地长大,梦想……
是啊,“风中的芦苇”为了追寻爱情,来到了家乡小城,我们也有幸多了这样一位出色的“孩子王”。她为人谦逊,待人随和、关爱孩子,对教学更是执着追求。她曾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园长助理、副园长……在不同的岗位上她都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她成功的课堂和精彩的讲座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广大幼儿教师起到了名师专业引领的作用,2008年被评为嘉兴市学科带头人。(YS575.com 述职报告之家)
2009年8月负责主持幼儿园的全面工作以来,更是谦虚好学、默默奉献着。她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研。编辑幼儿园科研资料中推广、宣传教育成果;组织各类读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问题中与老师真诚沟通,耐心地帮助她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她那一颗赤诚的心感动着教师;在新教育博客里,更是不放过园内任何一位老师的博文,为她们鼓励为她们解惑……
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付出着。正如纤弱、柔韧的“芦苇”有着质朴诱人的魅力!愿“风中的芦苇”伴随着梦想关爱自己的身体,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妈妈想我——我和孩子的教育故事
教育中留下许多我和孩子的足迹,足迹深了,感情更真了,孩子就像一颗开心果,看着那张笑脸我也会会心一笑,自然地融入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总是和孩子擦出别样的火花,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形成一本记录的册子,下面就让我再给大家讲述一个我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吧。
“老师,我想妈妈。”顿时,我呆了一会儿。出乎我自己的意料之外,我意外的是,每天早上蹦蹦跳跳喊得最响亮的欣欣,现在每天一段时间都挂着眼泪喊着想妈妈,真有点想不透。难道一年多的幼儿园生活,还没能使她适应吗?还是长大了,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加深了呢?我反复思考着。
在我的脑海里,欣欣是一个坚强、聪明、倔强、调皮的小女孩,每天早上都是笑着跑着进来,大声地喊着:“老师早!”然后和妈妈挥手说再见,转身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是个很开朗的小朋友,每个老师都很喜欢他。当她第一次哭的时候,我问他:“欣欣,你为什么要哭呀?你不是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吗?”她擦擦眼泪对我说:“老师,我想妈妈,我真的想她了,我要妈妈……”“妈妈要上班的,不然就会迟到了。”“妈妈不上班,妈妈在家带弟弟。”“妈妈在家带弟弟有很多事情的,不能陪你玩,你在这里老师和小朋友陪你一起上课、一起玩,好不好?”“我想妈妈……”一天、两天、三天,还是一样。当上课时,她什么都忘记了,和往常一样,话很多,开心地玩,开心地吃,开心地睡,或许孩子就是这样,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无忧无虑的过着每一天。周三放学前,欣欣对我说:“蒋老师,明天我不哭了,我长大了,已经是姐姐了。”听了她的话我们都笑了,真是个有趣的孩子!“好,这是你自己说的,明天再哭我就当你在骗我哦!”她也笑了笑。我很期待明天的到来,看看她是否能履行自己的诺言,果然,她没有说谎,一大早跑着进来,大声地喊着:“老师早!”一天下来真的没有哭,“欣欣今天真棒,真的没有哭,老师奖励你一朵大金花,还有一颗话梅,以后每天都要这样高高兴兴在幼儿园,好吗?”她用力地点点头。拿着东西还不忘记炫耀一下,开心地跑去玩了。
对待孩子,就像对待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要有耐心,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慢慢地,只要用心呵护,幼儿就会茁壮成长,不哭了,懂事了,自然而然地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离开家长的怀抱,怎能学会独立生活,要把“我想妈妈”变成“妈妈想我”,我想这会是另一种幸福。
我身边的好姐姐
我们班里有位特别活泼又热心肠的小女朋友,名字叫许栩。她的好朋友很多,每天都会有好多小朋友跟着她形影不离,有说有笑的。在活动室、操场上到处可见她的身影,每每看到那种场景,我都会为之而感动!
一次进行户外活动,小朋友可以自由地选择伙伴。当我说:可以自由玩游戏时,又有一群小朋友像离弦的箭一样,“嗖!”地一下向许栩那跑去。几个小朋友高兴地抱着许栩,嘴里还说道:“许栩喜欢我!”边说边拉着许栩的手就走,到滑梯那儿,嘴里还大声地说着:“许栩,加油,我在下面保护你!看着这个场面,让我不禁的也产生了羡慕。因为这孩子就像大姐姐一样无微不至的去帮助他人,而小朋友们也会引以为荣,慢慢地成为了小朋友的小榜样。
一次晚餐,许栩很快就吃完饭了,她看到小毛剩饭了,眼睛紧紧地看着小毛,不一会儿,又悄悄地对着小毛说着什么,不一会小毛又开始吃了起来,我忍不住的走上去问许栩刚才对小毛说什么了,他就把饭吃完了呢?许栩笑着说我就说你挑食的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我顿时哈哈大笑。
在家里,他们是妈妈爸爸、众多人精心呵护的掌上明珠,也许也缺少不了关爱。在这个大家庭里孩子们体会到了团结有爱的力量,用心的去帮助每位朋友。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态度。在生活中,我经常引导孩子们帮助同伴,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不但能解决他人的困难,得到了他人的感谢,还能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我相信在我们这个大集体里,不仅仅是爱的力量也凝聚着一颗团结的心。
我和孩子的故事
记得有一天放学时,我在楼梯上无意中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奶奶问:“佳怡,老师喜欢你吗?”佳怡不说话,然后轻轻地摇了摇头。
奶奶问:“那是你在幼儿园不乖了吗?”
佳怡还是摇了摇头。
奶奶问:“那,老师怎么会不喜欢你?”
佳怡还是不说话。
奶奶问:“那你说说看,老师喜欢谁?”
佳怡马上回答:“是馨怡还有思涵,但是他们一点儿也不乖:每天早晨来了都要哭的。老师还去抱他们!中午还喂她们吃饭,还帮她们穿衣服和鞋子……”
奶奶听了笑了。又问:“那你想要老师抱吗?”
佳怡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想啊。”
奶奶故意说:“那,明天早上你来了也哭吧!”
佳怡想了想还是摇摇头,说:“不行的!老师说
,好孩子不能哭的!”孩子一脸严肃的表情。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让我忍不住想笑。
虽然是无意间听到的这样一段对话,但让我陷入了沉思:首先我很感激这位家长对老师工作的理解,没有听到孩子说老师不喜欢她而产生误会。同时,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为什么佳怡会觉得老师不喜欢她呢?难道,“乖孩子”就不该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吗?或许在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确实忽视了这些孩子,让她们误以为老师不喜欢她,而把更多的关爱给了那些自理能力差或者调皮的孩子。
第二天早上,佳怡一来园,我就拉着她的小手,说:“佳怡可棒了,每天都自己走进教师,真是个乖宝宝”。她的脸上立刻浮现出甜甜的笑容,后来,当我去帮别的孩子穿鞋、喂饭时她不会再投来羡慕的目光了。千万不能让孩子有被忽视的感觉,这样也许会让孩子自暴自弃,他会误以为自己不如别人而自卑。于是,我发现: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赞许的话,甚至一个微笑,都会让孩子感到快乐,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发现佳怡是个特别懂事乖巧的孩子,经常会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也知道班里有的孩子需要老师或者小朋友的帮助,也经常会帮助别人,成了我们班的“大姐姐”。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天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刘老师休息了。”“刘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刘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刘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
我认为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我们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安全在我身边
这个月我们着重对孩子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比如说:遇到火灾到拨打119,遇到困难拨打110,生病了打120等等的基本知识。当我问到能爬窗台吗?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不行!”我接着问:“为什么不行啊?”这时候,孩子们说什么的都有“爬到上面磕着”,“爬上去下不来了”,“爬上去摔下来了”......这时候,小溥大声说:“老师,我那小区那天的时候,一个老奶奶从五楼上掉下来了。”孩子们也不说话了,我也被惊呆了,然后,我问他:“小溥,是真的吗?”“是真的。”“那她是怎么掉下来的啊?”“她爬窗台了,从窗台上掉下来的。”哈哈,孩子的联想能力还挺丰富的。于是,我就借小溥说的事情给孩子们讲起了安全知识。有很多的安全知识都是孩子们身边都很容易见到的,虽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都很强。现在的生活条件都很优越,孩子们对自我保护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家长们的安全意识也提高了。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是教师的责任,而过分消极的保护有时会产生不良后果。只有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才能使幼儿避免伤害,甚至终身有益。教师为了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幼儿健康成长,除了常规的安全教育还应该抓住一切直观机会从小班就坚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我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此时此刻都是鲜活的跳跃着。记得刚迎接你们的时候我质疑过自己,我没有带过小班我会带吗?他们哭怎么办?他们不肯吃饭怎么办?他们不肯睡觉怎么办?我能帮助孩子们成功度过开学的分离焦虑吗?每天睡觉都会问一遍自己。但其实到真正见到他们以后自然而然的疑惑都消失了。每个孩子几乎都是自己亲手抱进来的,他们对你的情感,就像是自己妈妈一样,你对他们的情感就像他们都是自己的孩子。即使再苦再闹都拥入自己的怀抱,抱着他们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睡觉起床吃完点心就来了。从开始的陌生也渐渐地消失了。现在总是觉得孩子们都可爱的很,贴心的很,用陈老师的话通俗的讲就是:“赖利头的儿子总是自己的好。”
虽然已经是下学期,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每次受伤跌倒,总是想我像妈妈一样抱抱他们,哄哄他们,才会安静下来。今天正好中午讲到孩子们你们马上就要升到中班咯!以后就是中班哥哥姐姐了,以后要给小班弟弟妹妹做榜样!孩子们眼睛里满眼的期待。睿睿问:“老师,中班以后是不是就是大班。那大班以后呢?”我说大班以后你们就要离开杨老师虞老师了,你们就要去小学上一年级了。说着孩子们都开始擦眼泪了,豆豆冲上来就对我说:“杨老师我不要离开你们。”说完一把把我抱住开始哭,孩子们见豆豆冲上来抱着我都冲上来了,好几个宝贝在偷偷抹眼泪。带着我也留眼泪了,虽然离毕业还远呢,但是孩子们的重感情把我触动到了。原来孩子们这么爱我!
班里我印象最深刻的的是墨墨,她对我就像对妈妈一样,喜欢和我闹。喜欢和我做游戏,总喜欢和我谈话,拽拽我的衣服,摸摸我的手。有时候护送孩子们上厕所的时候,她总是牵着我的手,并和其他小朋友说:“我要和杨老师牵手”记得有一次,下课后我们一起排队去小便,这时她的小手早就牵好了我的手一起去,当我从厕所里出来,她和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的抢着牵我的手,于是我牵着她的手问:‘‘你们都小便了么?’’你说:“没有”“那么你到厕所里干什么了”,她害羞的笑了笑说;“我要是不快点,其他小朋友就和我抢牵你的手”我看了不禁一愣。只是想牵老师的手,就陪老师走一趟,这是多么天真的孩子呀!所以我才像自己孩子一样爱他们,呵护他们。他们的想法是那样的单纯,做法又是那么的幼稚,只是想和亲近一下。
我再和他们一起回想了刚刚进幼儿园的样子,好多宝贝都是躲在我的怀里哭泣的样子,是呀,你们离开妈妈的怀抱多么需要温暖呀,哪怕只是牵你们的手,摸摸头,亲亲你们的小脸蛋,都会让你们无比满足和快乐,由此我觉得作为老师,不能总是以老师的身份去教育孩子,而是根据他们的心理情绪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从心里爱老师,爱上幼儿园,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她每天都会开开心心的来到幼儿园。
发现孩子光点——我的新教育故事
在我们教师的每天教学生活中,会产生好多的典型教育故事,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也会发现闪光点。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刚迎来的新生孩子,懂事了很多,在他们校园生活中无时无刻发生着快乐的故事。
故事一:
《下雪了》
下午,吃好餐点到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我刚要组织孩子们出去,保育员阿姨说:“外面下雪了。”我走近窗前一看,果然天上飘着纷纷扬扬的小雪!
“哎!真没劲儿,不能出去玩了。”“就是的,怎么会又下雪呢?”“哇!下雪了,美来。”孩子们议论着,眼巴巴看着窗外。
我知道,此时孩子们并不是真想知道下雪的原因,而是觉得不能出去玩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我理解孩子们的想法,也接受孩子们沮丧的情绪,更重要的是我要设法引导孩子们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于是,我也跟着说:“就是的,怎么会下雪呢?”我的话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的目光一齐转向我。抓住机会,我的话一转:“不过,看着雪下来,感觉怎么样呢?”
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雪好美的,我们还唱过小雪花呢!”“小树喜欢下雪,小花也喜欢下雪。”“树上像有件白衣服了”“下雪挺好的,我们可以看雪了。”“雪是很少下的呀!”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说着关于下雪的话题,刚才沮丧的情绪早已看不见了。
当孩子们出现问题时,老师最重要的是设身处地的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弄清问题出在何处,引导孩子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故事二:
《给孩子发言权》
每个星期五,是我们评好孩子的时间。每次到这个时候,小朋友就会按照惯例,反省自己一周的表现。而我也是对幼儿在园的表现做一些点评。我们通过周五的评好孩子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感,同时增强了自信心,甚至潜意识里也形成了良性的激励竞争,促进上进心。然而,在一次的奖励活动中,却让我对这样的奖励有了另一种认识。
那也是一个周五,照例是一周的总结奖励活动,本来想给每个幼儿奖一朵“小红花”的,但期末接近尾声,教室里的“小红花”已经奖的差不多了,我又没有去领新的“小红花”。怎么办呢?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以前环境创设还多余了一些彩纸的边角余料没扔掉。于是我把彩纸边角余料找了出来,将这些各种颜色的纸剪成了“小花”,作为奖励的一项标记。
我将今天要奖励的标记进行了分类,“午餐好——黄小花”、“午睡好——绿小花”、“纪律好——蓝小花”、“学习好——红小花”
,让幼儿自己评价。结果,对这次的奖励活动,幼儿异常活跃、兴奋,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各自都有发言权,我每举起一种颜色小花,他们就说出这个小花应该奖谁,为什么要奖给他,等全班都通过后我就将该颜色小花奖给那位幼儿,然后我再说出一些勉励的话,希望被奖的幼儿下周哪些方面再争取进步。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奖评,感觉孩子们收获还是满多的。
对于老师来说只是用了边角余料剪的小花,不起眼,但这种形式多样的奖励,以及真正把权交给幼儿互相评比,敢于大胆地将别人的优点表述出来,口头语言的表达提高了,最主要的是学会了欣赏别人的长处,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现在看着整天看着笑眯眯的孩子们,我感觉心中充满了甜蜜与快乐!2009收获的一年,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我和我的孩子们。
我和孩子的教育故事之“可爱的小大人”
孩子是一张没有污点的白纸,干净,没有一丝褶皱;孩子是清澈见底的溪水,灵动,偶尔遇到波浪顽皮地伸手碰碰;孩子是透明如镜的玻璃,易碎,需要我们的关爱与呵护。孩子的天空是五彩斑斓的,在这片天空下,我们享受着天真与善良,所有的烦恼与孤寂都漂浮在九霄云外。
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似乎都充满着惊奇,偶尔的一句话足以让我笑得合不拢嘴,小脾气一上来,真的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忠毅是我们班一个很机灵的小男孩,讲话有点糊涂,但做事却很利索,非常有自己的个性。每天早上来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没有一点笑容,说声“老师早”后转身就自顾自的走开了,有时候真的有点让我傻眼了,似乎他是老师,我是他的学生一样,显得成熟、稳重、老练,跟他讲话也是一种乐趣。
每天放学后,忠毅总喜欢到玩具架上拿玩具玩,忽然有一次,我发现他把玩具一个个地往地上随处扔,我呆呆地看了他三秒钟,他的小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走过去假装好奇的问他:“忠毅,你在玩什么?怎么把玩具都仍在地上呢?”他只是看看我,继续摆弄着手中的玩具,看他不削的眼神,我有点儿生气:“忠毅,我在跟你讲话!”“我知道呀,我听到了。”“那你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我只是还没回答。”顿时我的口型变成了一个“o”型,既生气又好笑,只听见他扯开话题,跟我讲起其他的事情,可我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扯开话题的人,直接再次问道:“忠毅,你有没有听见老师问你的问题?你为什么把玩具都扔地上?”“我只是在玩而已。”“我是不是说过,玩玩具时不要太吵,也不要随便扔玩具啊?”“我知道啊,等等我会捡起来的。”“这是你说的,等下见到妈妈,你可不要忘记了把玩具收拾好哦。”随后我又讲到:“但是,你这样和我讲话,我会有点不开心的。”他看看我说道:“那怎么办呀?我又不是故意的。”我微笑着蹲下来,两手扶着他的肩膀说道:“以后只要忠毅能记住老师讲的话,不要再随便把玩具扔地上,还有和老师讲话的时候笑一笑,这样我会更开心的。”他点点头说了一声:“知道了。”等妈妈来接他时,他很快地收拾着玩具,我和他妈妈在旁边讲着刚发生的事情,妈妈无奈地看着儿子,真是一个可爱又逗人的“开心果”。
和孩子在一起每天总会碰到一些琐碎的事情,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味的指责和批评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与尊重的,有时放下教师的身份,卸下教师的面具,以自己的童心去感染孩子,用自己最真实的童言趣语去接触孩子,偶尔与他们撒撒娇,你会发现,其实孩子也有成熟的一面,他们也会替大人考虑,分担我们的烦恼。像忠毅,在以后的玩玩具中,他总是会把玩具收拾好,放到指定的玩具架上,乱扔玩具的现象明显不存在了,偶尔发现他会帮助其他的孩子一起捡地上的玩具,和老师讲话时也明显礼貌了很多,足足是一个让我佩服的“小大人”。
天真是孩子的特质,活泼是孩子的天性,成熟是生活的赋予,五彩斑斓的天空始终会变成宽阔蔚蓝的天空,单纯的孩子始终会变得老练、稳重,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童真,因为不经意间这份童真会变成另一番风味。和孩子在一起,每天都有一种奇迹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