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为何会偏偏等于2?
发布时间:2021-03-10 幼儿故事2岁 高新区新增2所幼儿园 幼儿园工作总结1月“比方说,‘1+1=2’是人人都知道的常理,我儿子也清楚,但他总是仍不住去想其中会不会隐藏了什么奥秘,为何会偏偏等于2?我怀疑孩子得了强迫症。”刘先生为此很苦恼。
刘先生说,他儿子今年16周岁,上高一。“从前我儿子是活泼、开朗的孩子,上小学、初中时,成绩都是中等偏上,那时即使学业再繁重,他仍保持着轻松的心态。”
学习之余,孩子喜欢运动,打篮球、踢足球,他总是充满活力。刘先生说,他有空时,就陪着儿子一起玩,尽量让儿子的少年时代过得愉快、开心。眼瞅着儿子上了高中,刘先生更加注重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知道高中这段时期,对于学生来讲会比较辛苦。”虽然尽了努力,但刘先生发现,从10月1日以来,在他儿子身上发生了一些不好的变化。
“首先,我儿子的话少多了。老师说,他在班上不与其他同学交流,显得很孤僻。以前,他回到家里,还会与我们聊聊天,现在,这样的情况也少了;其次,他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一般人看来,并不具有什么思考价值,比方说‘1+1=2’。他也知道思考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帮助,但总是抑制不住去想,甚至干扰到了正常的学习思维。老师解题时讲一个定理、定义,他就会钻牛角尖地去分析定理、定义本身,分不出精力来思考题目;再者,他会莫名其妙地悲观、自卑。他曾经对我说过,班上学习成绩好的一些同学不是人,是神!自己根本无法超越他们。无论他花多少时间,花多大的精力在学习上,成绩永远都没有他们好,他时常觉得绝望;此外,他拒绝运动,不再打篮球、踢足球。渐渐地,他越来越缺乏笑声。”
刘先生说,家人瞧在眼里,疼在心上。“我多次试图与儿子促膝长谈,希望能缓解他的心理问题,但效果不明显。据我分析,可能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他从小生长在‘温室’内,没有经历风雨、挫折,心理脆弱,遇到困难只会选择后退。也许小的时候,他的缺点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读高中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他身边的同学都是学习尖子,竞争也激烈,学习压力陡然增大,他吃不消了,终于‘病’了。”
刘先生说,最近一个月来,他每天上下班都开车接送儿子,中午还抽空去学校看看儿子。每天晚上9点多,儿子回到家,他和爱人都要准备点吃的,给儿子垫垫肚子。周末,他则带着儿子去户外玩玩,散散心,多增加一点体能上的运动。对于这一切,刘先生煞费苦心,希望能让儿子逐渐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更好地学习、生活。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认为:青春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在孩子的心底里会造成许多的困惑,也会使孩子出现许多“奇怪”的想法和做法。心理学上将这种青春期的躁动,称之为“日出现象”。我们认为,孩子的这些想法和做发只要不偏离社会常规模式,还是正常的心理反映。家长要给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爱,要“引导”不要“指导”,要四两拨千斤,不要盲目给孩子施加压力,否则会适得其反。青春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一个健康的孩子,比一个“成才”的孩子更加的重要。张主任称,学习的压力使得孩子爱钻牛角尖,疑患强迫症,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抑郁倾向,面对这样的孩子,家庭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健康要比学习成绩等更重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2岁1-2个月视觉激发的游戏
游戏一:认性别
结合家庭成员教孩子认识性别,如“妈妈是女的,你也是女的”,逐渐让小孩能回答“我是女孩”。也可以用故事书中图上的人物问“谁是哥哥?”“谁是姐姐?”以认识性别。
游戏二:学数数
幼儿对物品大小数量的认识是在对实物的比较中形成的,搜集大小质地不同的各类小物品,如积木块、贝壳、钮扣、小瓶盖等,尽量让孩子用眼看,动手摸,张口讲,通过多种感观参与活动,比较认识物品的大小和数量。还可配合教点数,如口读数1,手指拨动一个物品,读2,用手指再拨动一个小物品,读3,再拨动一个物品,教点数1~3。学拿实物“给我1个苹果”,“给我两个苹果”等。
游戏三:分清长短与多少
用两支长度不同的铅笔让孩子分辨哪支长,哪支短。再辨别筷子、绳子、辫子、裙子的长短。结合生活实际,如分苹果,让孩子懂得多少,和大人比个儿知道高矮,翻书知道厚薄等。
游戏四:指出前后和上下
让孩子将两手放身体前面和后面,或把物品放在身前和身后,使孩子明白前后。然后让孩子将物品分别放在桌子上面或下面,练习分辨上和下。
游戏五:学习物品属性
对物品属性的认识,是通过生活实践获得的。孩子最喜欢认水果、点心、糖的名称,也渐渐学会饭菜的名称,知道这些都能吃。孩子认识自己的玩具名称,知道玩具不能吃。
游戏六:认识环境
继续培养小孩认识居住的环境。先让他认识家门,再让他熟悉能通向家门的几条道路,逐渐会认门认路,能顺利找到家。认识附近的副食店、百货店、医院及父母常去的地方,再顺利地回家。
儿童性格偏向1:执拗遭人恼的倔强儿
乐乐,人虽然小但是脾气却很大,一旦他自己认准的事情,他就会倔到底地坚持。前面妈妈答应周末带乐乐去动物园,到了周末因为天下雨,所以妈妈就取消了计划。可是乐乐却不依不饶,一直坐在门口哭,“我要去动物园……动物园……”
乐乐执拗的行为中反映出他的一种倔强的性格偏向,这种性格偏向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是:
1.在涉及到乐乐自己的一些事情上,如果父母征求他的意见,无论对于这件事情他是否理解,他都会给出他自己的要求和意见。
2.任性,重复坚持自己的意见;打骂对他没有明显效果。
爱心提醒
对乐乐的这种任性,爸爸妈妈在处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孩子内在真正的需要。当孩子坚持自己的无理要求时,或许他的目的是想引起父母的关注。
2.当孩子任性的时候,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任性”来对抗孩子的任性。必要时不妨适当“让步”,首先使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再教育他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避免类似行为的再一次发生。
3.父母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启发孩子学会多角度解决问题,增加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1-2个月婴儿的益智游戏
童床上的体操
活动内容:
在婴儿床四周挂一些小玩具和小东西(如小铃铛),使它成为一个体操馆或游戏中心。当婴儿移动身体时,确保他和床有偶尔的接触碰撞!
1-2个月婴儿的益智游戏
益处
婴儿是观察者和实验家。和婴儿床偶尔的接触能鼓励他的探索精神。
布袋木偶
活动内容:
你可以做一个或买一个布袋木偶,上面应画有逼真的人或动物面孔。最好是用质地柔软的物质做成的木偶
益处
婴儿从开始就喜欢看人和动物的脸,并想与之接触,布袋木偶给他提供了一个新渠道。
七色光
活动内容:
在朝阳的窗户旁放置一个分光棱镜,让彩虹中的七色光都呈现在地板上。当然,你要把孩子放在能看见这些丰富色彩变化的位置。
益处
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色彩运动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能训练他的视力。
录音
活动内容:
录下房屋周围通常能听到的声响:门铃声、自来水声、吸尘器声等。播放时应将音量放低。
益处
身于这些低声音响中,有助于孩子适应周围的环境。
推车上的万花筒
活动内容:
在婴儿推车的支架上裹一些毛质物体,系上些环状物,这就将手推车设计成了一个活动中心
益处
手推车上的东西有助于孩子形成实物的观念,同时能训练他眼光的跟踪能力
室内体操馆
将你的孩子置于室内体操馆中,在那里他能偶尔或有意识地发出声音,挪动物体或是瞥见自己在镜中的模样。
益处
婴儿是观察者和实验家,通过在体操馆的接触而获得某些反应能力将鼓励其探索精神。
儿童性格偏向2:冲动把人累的多动儿
巍巍,一个让幼儿园老师既喜欢又头痛的孩子,喜欢他是因为他的聪明可爱,对他“头痛”是因为他的“无规则纪律”。他总是喜欢动个不停,不是去捉弄其他的小朋友一下,就是突然把自己刚搭拼好的积木向地上一推,或者他就仅仅是在班级内走来走去,就是不能安静坐一会。当然这样来形容他也有一些不妥,因为在他喜欢的卡通片之前,巍巍可以安静地坐半个小时,但除此之外,似乎很难找到其他的“法宝”能使巍巍静静地坐一会……
巍巍虽然能够在喜欢的卡通片前“坐下来”,但是在大多数的时间和场合他却“坐不定”,这说明他是一个具有多动倾向的孩子,他具有一定的冲动的性格偏差,
这类偏差的典型特征是:
1.喜欢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很难将精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喜欢的事情也只有三分钟的热度。
2.精力充沛,行为多动,但有的时候能静下来。
爱心提醒:
对于巍巍的这种性格偏差,妈妈在帮助巍巍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环境入手,减少环境中新奇多样的刺激与诱惑,使巍巍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比较自然地安静地从事目的明确的活动。
2.设立目标,培养巍巍的耐性。例如对巍巍的延迟满足能力加以训练,根据巍巍在活动过程中坚持的时间不同而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3.父母要对巍巍活动的过程多加关注,而减少对巍巍活动的结果关注,树立巍巍对活动本身的内在兴趣,从而使父母对巍巍活动的外部控制转换成为巍巍自身对活动的内在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