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作品
发布时间:2021-03-05 幼儿园中班文学作品活动说课稿 中班我的幼儿园的教案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今天下午玩区角的时候,在美工区里我看见几个平时能力强的女孩在玩橡皮泥,我走过去问“你们今天想用橡皮泥干什么啊?“做蛋糕”,哦,我听了以后就到其他区角看去了,等我回来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蛋糕已经做出来了。只是让我感到很惊讶:“咦,你们做的蛋糕怎么都一样啊?孩子们听了嘻嘻的笑起来。我说:老师喜欢你们做的蛋糕与别人的不一样,让老师看看谁的与众不同,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又重新做起来。最后他们有的做长方形的,有的做了花的,有的做了三角的,形状各不相同,我告诉孩子们:只有不同的作品,才能吸引人!这件事对我感触很深。孩子们之间的模仿是他们的天性,有时能力弱的孩子模仿一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帮助能力弱的孩子尽快提高;但是能力相当的孩子之间互相模仿,作品雷同,没有创意,使孩子的想象力发挥不出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老师们尽力引导孩子独立思考,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让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同样的课不同的表达方式
不同的老师同样的课,同样的课不同的方式表达,感受也不一。
今天听了3个老师的课,同样上了《月亮船》,但是带给我的感受确实各有各的一面。
第一初初印象:沈老师的亲切语气带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感觉。
屠老师的帅气上课,感人这节课上所有的孩子也是那么的帅气,还有一位老师的可爱形象给幼儿同伴的感觉,深深地吸引我开始听课。
第一堂课下来,发现对于这节语言课,老师的重点幼儿学到了,故事基本能说清楚了故事吞透的比较透。
图片用的非常吸引人,更深一步的带动幼儿学习这个故事,强调性的学习几个难点,这是使幼儿吞透的重要一部感受很深,学习其中的巧妙提问,巩固知识。
第二堂课,以不同的方式开头,直接导入,整节课我感觉她理的非常清楚,学习她的简单顺下来。
第三堂课,使我明白运用好幻灯片的重要性,幼儿的多少,决定图片的大小,使幼儿看的更清楚。
我半天的学习,使我感受深刻,发现学的太少了,还要学的东西是那么多,真的是学无止境啊!
老师同样的爱着我
最近,和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也是喜欢我的,老师也爱我的,这就引起了我的重视,孩子们怎么会这样议论呢?有一次,我在教室整理东西,班上的韩晨媛小朋友正好走过来,我就对她说:“请你帮我把一只盒子拿过来,好吗?你拿的动吗?”她高兴地说:“我拿得动,老师我来帮你拿吧,”帮我拿好走开时,她看到小朋友就说:“老师也是喜欢我的,老师也爱我的,还请我帮忙呢!”过了一天,韩晨媛小朋友又对其他小朋友说:“老师不是只有喜欢龚益一个,也喜欢我的,还请我帮忙做事呢!”听着孩子的话,我觉得有点心酸,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面向全体幼儿时,可能会对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关心的不够,可能忽略了这部分能力弱的孩子,生怕他们能力弱,而完成不了老师的任务,可能给他们少了点锻炼的机会,忽视了他们的想法,所以造成了孩子们的误解,在孩子们看来,老师请谁帮忙,就是老师喜欢谁,爱谁,误以为不让他们帮忙就是老师不喜欢他们了。
其实我们老师的出发点不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觉得应人而异,适当保护能力弱的孩子,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也许,我们在工作中有过份的举止,有过激的言行,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给家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中只是为智育而教学,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忽视了情感的培养,使孩子享受不到爱的关怀……;那我们老师怎么样能做到对孩子们的一视同仁,把爱均衡的分给每个孩子呢?我觉得要做好这一点,它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又是对我们工作的期望。
她使我想到了很多……爱是一种宽容,爱是一种体贴。
对于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多一个鼓励的目关,多一句悄悄的花语,多一次合理的评价,将会给孩子留下爱的回味。
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追求。
爱每一个孩子,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老师所追求的,只有孩子们健康快乐了,我们老师的爱没有白白的付出。
爱是一种给予,爱是一种付出。
将自己的身,将自己的心,奉献给事业,奉献给孩子,和孩子们共成长,同快乐,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老师以生为本,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多给孩子一点爱吧。
因为只有老师心中有孩子,老师的真爱才能永在。
给孩子什么样的奖品
孩子都喜欢奖品。
尤其是近几年来,好象分发奖品成了一种风气。
孩子甚至会自行索要奖品,同老师讨价还价。
到底发什么样的奖品合适呢?以下罗列几种常见的奖品简单分析一下。
传统的奖品。
小红花、铅笔、笔记本是几中传统的奖品。
在孩子的眼里,得到奖品很光荣的事情。
它是对自我表现的一种肯定,但是铅笔、笔记本这种奖励主要在小学,幼儿园很少用,小红花幼儿园现在用的也很少,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了。
口头表扬。
口头表扬不是什么物质奖品,但是应用最广,基本没什么成本(主要是老师观察孩子的时间成本)。
口头表扬是需要技巧的。
表扬孩子一定要真诚、到位。
敷衍的表扬没有价值,泛泛的表扬不能传达正确信息。
比如孩子问“老师好”,你表扬“好孩子”,错!是有礼貌的孩子。
体态表扬。
比如拍拍孩子头(大班以下适用)、拍拍孩子后背、对孩子竖起大拇指、拥抱亲吻等等,都是有效的奖励方式。
孩子也愿意接受。
不要吝惜你的体态表扬,孩子可能会记一辈子的。
当孩子在成人之后还常想起小时候老师的温馨接触,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粘贴。
小粘贴是最受孩子欢迎的。
这个一定程度上是受小学生的影响。
粘贴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有动画片的各种形象,也有成人化的符号表征,如美女、恐龙、红心、星星等等。
价格便宜,孩子喜闻乐见,效果不错。
问题是背面的胶据说对孩子健康有害,一定要注意不要贴在皮肤上。
机会。
机会包括表现机会、表演机会、劳动机会。
某孩子不自信,背后做个准备,让他回答问题,大加鼓励,是一种表现机会。
讲故事时,让表现好的孩子或者有针对性缺陷的孩子做故事的主角,是一种的表现机会。
做值日、整理教室,孩子们争着做,是很好的劳动机会。
运用此法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机会均等。
手工作品。
比如泥工、纸工作品。
我经常做一些折纸作品,象飞机、飞鹤、恐龙、六角形礼品盒、太阳花等等,作为奖品奖励给孩子。
容易达到的目标就奖励简单的,需要付出特别努力的目标就奖励个复杂的,能力特别弱的孩子不能忽视就奖励别致的,孩子都很高兴。
鼓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有颗仁爱之心,自然就会找到合适的奖品。
老师同样要尊重孩子
一天下午,王硕的父亲来接孩子。孩子边往外走边把手中的纸团像投篮似的抛向墙角的垃圾筐里,纸团进了垃圾筐又弹了出来,落在了地上。王硕没有去管它,径直地往前走。这时他的父亲皱着眉头说:“怎么能这样随地乱扔东西?”王硕的父亲弯下腰把纸团捡起来轻轻地放到垃圾筐里。这时,王硕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把垃圾筐周围的废纸捡起来,放进了垃圾筐里。这是我从未留心过也从未意识到的教育契机。
又一天,莹莹的妈妈送女儿来幼儿园。莹莹在活动室外面边走边大声地向我问好。孩子的话音刚落,便传来了母亲对女儿的斥责:“离老师这么远喊话多不礼貌呀!”听到这句话我马上想到早晨接孩子的时候,我常常是忙着手头的事大声地漫不经心地应付着孩子:“你好!”而我从未留心也从未留意过这样做是否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这两件看似细微的生活小事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仅仅是垃圾筐旁边的小纸团,却体现了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不良,同时教师的言行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大声地对幼儿说话、不经意地将垃圾扔在垃圾筐外面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表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及卫生习惯。
我要感谢这两位家长,是他们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至于再不会让这样的错误继续蔓延,我今后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家长教育了我,他们是我的良师。
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孩子
娄天阳是我班一个比较淘气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很喜欢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探索”。这几天我发现了他一大特点,他自我防御意识特别弱,当别的幼儿打扰他深知抢他的玩具时,他只会呆呆看着人家拿走,没有一点反应。还有在户外运动时,他被其他小朋友压倒在身下也不吱声,在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无奈,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各方面素质都不错,就是调皮点,但是他这一点好像一点也不像他本人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告状时,我一般都会先想到谁比较调皮,潜意识的就认为是他“滋事生非”。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种错误的晕轮效应,需要我摆正观点去看是非,淘气的孩子也有懂事的一面。那天我坐车不小心划破了手,娄天阳说“老师,你的手怎么了?“不小心受伤了”我说”抹点药就好了,哈哈。。。。“他说。多么可爱懂事的孩子,我借故去靠近他和他聊天,他越来越信任我喜欢我,不再像以前无论什么事情他都是三分钟的热度。我感到特别的高兴,让我想孩子不光有一百种语言,更有一百种自我,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他会茁壮的成长。
教师随笔:榜样的作用
周五,我值班的时候,李佳乐的爷爷向我反映这样的事情:李佳乐在家一直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帮太爷爷倒小便桶(李佳乐的太爷爷年纪太大了,常年卧床不起),而且从小班一直坚持到现在。我深感震撼,如果说孩子能偶尔这样做,就已经不错了。但难能可贵的是李佳乐小小年纪,能长期坚持,我在班集体幼儿面前表扬了李佳乐。李佳乐却说:“老师,我爸爸在家也是这样做的。”由李佳乐的行为,我联想到: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家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父母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父母的言行。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我妈妈(我爸爸)就是这样说的或者做的……”这就对父母的言行提出了要求。因此
,在召开家长会上,我把李佳乐的行为做了宣传,并告知我们的家长,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孩子就会有一个正确的榜样示范作用。
爷爷,您错了
星期五的清晨贾诗雅爷爷把贾诗雅送到班级,我刚想和他打招呼就看他一脸气呼呼的样子,我问他为什么一来就不开心,爷爷还想说点什么,但是被她推出了门,她爷爷就走了,我就试图想了解她生气发脾气的原因,可是她拧着头,也不理我也不看我,我就和她说实在不想和我说也没关系,等你想好了再来找老师,老师等你。然后就去忙别的事了。过了十分钟左右贾诗雅慢慢的就说出来了心里的疙瘩。原来是贾诗雅不想让爷爷抱着自己,可爷爷却怕累着贾诗雅,非要抱着她。
事后,我和贾诗雅的爷爷聊了聊,告诉他:孩子已经长大了,要学会放手,不要过分包办代替,因为:老师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家长要和幼儿园配合,共同教育幼儿。在我的分析下,贾诗雅的爷爷意识到是自己错了,表示以后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幼儿蒙起眼睛区分不同的食品
3月14日,在利津县第一实验幼儿园小班的活动室里,正在进行一个特别有趣的游戏——幼儿蒙起眼睛,通过品尝来区分不同的食品。孩子们迫不及待的争相参加游戏,一阵阵开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在室内飞扬。
小班的孩子总是喜欢用身体感官感受着外界的事物,对于吃更是情有独钟。他们喜欢品味各种美味的小食品。于是小班教师组织了这次“别样方式品美味”游戏活动。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感觉很是新鲜,一个个瞪大眼睛,跃跃欲试,兴奋无比,都想第一个来展示一下自己在“吃”上的本领。诺诺来到前面
,老师用一块丝巾轻轻蒙上了她的眼睛,然后将她领到食品桌前,诺诺伸出小手,摸呀摸,抓起一块尝了一口,大声说:“面包!”又到另一个盘子里抓起一块轻轻咬了一口,沉吟了一下说:“是橙子!”活动室里一下子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诺诺揪下眼睛上的丝巾,见自己说对了,也高兴地跳起来!孩子们品得开心,说的响亮,分得清楚。
让幼儿蒙起眼睛,集中意识用小嘴巴品尝各种食品的味道,来说出它们的名字,是他们的第一次。活动让孩子们在开心愉悦的游戏过程中,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进一步的了解了各种水果类、蛋糕类等食品的名称。
拥有童心,每一样物品便都是玩具
本周,我们在健康区中又新投放了许多乡土器材,如:竹竿和布心做成的长短、粗细不一的花竿;大小不一的绳圈;长短不一的布绳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但又不被重视的东西,我们把这些乡土材料经过改造后投入到健康区中,让孩子们自由探索、自由操作,进入健康区的孩子们无不被这些丰富的乡土器材而吸引。
今天的活动,我要求孩子玩的是新投放的竹竿,大家从未玩过,竹竿到底有多少种玩法我们多不清楚,所以今天就是要孩子们自由探索、自由创造竹竿的不同玩法。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地态度,从一开始探索中,就可以看出大家是多么地喜欢这些器材,他们拿着竹竿在手里认真地探索着、创造着,当发现好的玩法时,就会表演给同伴看
,表演给我看,我也会对他们的玩法进行评价和指导,使他在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进一步打开创造的思路。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好的活动材料能很好的激发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好的活动材料能激发孩子们想象的思维与创造的欲望,好的活动材料能使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提高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身处农村,要多挖掘一些合适的和适合我们幼儿年龄特点的乡土材料投放到区域中,使孩子们在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增进对乡土材料的喜爱,对家乡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