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电子产品上瘾会危害儿童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1-03-05 心理健康教育笔记 幼儿心理健康活动方案 幼儿心理健康活动设计方案

电子产品是双刃剑

该协会警告说,一些孩子由于使用电子产品,正在逐渐丧失一些简单的动作技能——很多三四岁的小孩能够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却因为长时间“粘”在平板电脑上而不能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手指。一些年龄稍大的儿童由于长期依赖电子产品而无法使用笔或在纸质试卷上答题。

协会呼吁家长们,抵制平板电脑的使用。英国公共卫生部门指出,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上网时间太久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失落和焦虑等。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表示,电子产品可以给大家带来更高性价比的社交成本,丰富业余生活,但电子产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们既能愉悦身心,也可能对人构成伤害。

人格不健全的人,会因为别人玩电子产品而被动地玩,但人格成熟的人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他就不会盲从。王彦玲表示,电子依赖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本身人格方面的不足,在整个社会环境的促使之下,使得人产生了对某种电子产品的依赖。孩子并未真正成长为一个自我负责的人,因此相对于成人而言,他们更容易迷失自己。

别让电子产品成电子保姆

随着电子产品的流行,现在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越来越小。市民郑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家的小孩两岁多就开始玩电子游戏,“那会儿,他话都还说不太清楚”。

许多年轻父母因养育孩子缺乏经验和耐心,当孩子不太听话的时候,自己不是用心去解读孩子、安抚孩子,而是把手机、平板电脑塞到孩子手中,让孩子尽情玩电子游戏。电子产品成了名符其实的“电子保姆”。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与电子产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与父母的关系却越来越远了。当亲子关系出问题的时候,孩子的健康成长免不了会出问题。

王彦玲表示,不是说孩子不能接触电子产品,而是提醒父母,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从小就应把握好度,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人生的最初几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欲望非常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非常快,且形成的社会认知对孩子未来将会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父母应为孩子提供各种条件,让孩子广泛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充分满足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并学会与人相处的基本技能,而不是让孩子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人机交流上。

父母应做好表率

专家表示,孩子们花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越多,社会交往的机会就越少,社会兴趣的范围也就越窄,这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健全人格的成长机会,对孩子的成长留下隐患。

如果孩子已经对电子产品产生一定的依赖,家长应该“导而不堵”。不管平时工作多忙,都要尽力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在与孩子充分接触中,形成健康依恋关系;在与孩子的良性互动中,陪伴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世界,把电子游戏变成孩子的兴趣之一,而不是兴趣的全部。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玩什么、玩多长时间,从接触电子产品第一刻开始,父母就应督促孩子遵守约定。

专家建议,父母应严格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父母还应做好表率,与孩子交流时放下电子产品,吃饭不开电视,不频繁看手机,睡觉前不使用电子产品;父母应注重培养儿童更多的兴趣爱好,带孩子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一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煽情广告,引领无数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行动:不到1岁开始识字、学算术,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二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岁就开始学小学课程,初中就参加大学的外语考试……

凡此种种,真的可以让孩子“成龙”“成凤”?

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来华坦言,很多父母以为这就是早期智力开发,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受益。殊不知,父母们的这种强迫性早期教育,使孩子没有童年的欢乐,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更严重的是可能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杀手”。

天津市妇联和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近日对1054名未成年人家长的一份调查显示,有88.6%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知识,有28.2%让孩子学习外语,20.3%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这份调查同时还显示,上述三类儿童的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没有参与此类学习的孩子。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表示,父母们过度热衷于所谓的早期教育,其实是以“克扣”孩子满足生理需要的睡眠时间为代价的。

关颖说,过度启蒙教育必然以“克扣”孩子睡眠、减少玩耍时间、限制社会交往为代价,是对孩子健康权的隐性剥夺。可以说,当父母们为孩子的早慧及他们丰富的知识、多彩的特长感到欣喜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健康成长的需求。

其实,很多父母也在为孩子们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而抱怨,但与此同时,却又给孩子层层加码而乐此不疲。

关颖分析说,首先,与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以成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无关系。独生子女家庭育儿风险大、父母对孩子期望高,试图以孩子童年的付出为未来的学业和生活做铺垫。

当然,父母的焦虑和考试的“指挥棒”始终左右着人的培养的现实分不开,在我国,教育在很大成分上被限定在知识传授的狭小范围,而那些来自现实生活表现孩子童真的言行和孩子自身的潜能的发挥则不受重视。

关颖特别指出,“独二代”比“独一代”更多地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限制。从小“吃小灶”多,超前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有某些特长的孩子往往在分数上拔尖,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并被作为其他孩子的效法的榜样。一些父母从中尝到了甜头、得到欣慰,也促使更多的人对各种所谓“启蒙教育”趋之若鹜,孩子的学习一再提前,以致破坏了孩子真实的生活环境,打乱了孩子正常的成长规律,这样扭曲的教育也给年幼的孩子太多的压力。

专家们真诚告诫“望子成才”的父母:过度的启蒙教育,就当下来看,可能会让孩子表现得很出色,但是对孩子生理、心理健康的损害和为孩子社会适应所制造的障碍则贻害无穷。

儿童心理健康应具备六个心理品质


儿童心理健康应具备六个心理品质

据了解,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1、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商(IQ)在80分以上属智力正常,智商低于70分属智力落后,智力发展落后于实际年龄属心理发育异常,常伴有适应能力低下,是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3、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是同学们的知己。

5、稳定、协调的个性。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已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是: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坚韧的毅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

6、热爱生活。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已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儿童心理健康12忌


儿童心理健康12忌

第一,忌娇惯溺爱。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不要反复要求孩子更换活动内容。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第一,有正常的智力活动。求知欲强,好奇好问,爱观察、爱学习、爱幻想,有抱负,注意力比较稳定、集中,喜欢自己动手做事。

第二,乐于同人交往,能适应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乐于交朋友,待人热情,能跟周围的人友好沟通,有同情心,心中有他人、有集体,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在家里也跟家人亲切、和睦,心情愉快。

第三,性格开朗活泼,情绪饱满愉快。热爱生活,心情开朗,天真活泼,乐观,积极向上,心地善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解脱烦恼。

第四,正确评价自己。懂得自尊、自爱,不自卑也不妄自尊大,自信心强,有一定独立性,喜欢独立做事,也爱表现自己(或叫“逞能”)。

第五,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的正常表现在四个“一致”:1、行为举止与年龄特点相一致。

2、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

3、反应强度与刺激相一致(如该激动时激动,不因琐事而发脾气,该冷静时就冷静)。

4、行为一贯与统一(不是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相关推荐

  •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一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煽情广告,引领无数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行动:不到1岁开始识字、学算术,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二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
    2021-09-11 阅读全文
  • 儿童心理健康应具备六个心理品质 儿童心理健康应具备六个心理品质 据了解,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1、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
    2021-09-10 阅读全文
  • 儿童心理健康12忌 儿童心理健康12忌 第一,忌娇惯溺爱。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
    2021-09-13 阅读全文
  •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第一,有正常的智力活动。求知欲强,好奇好问,爱观察、爱学习、爱幻想,有抱负,注意力比较稳定、集中,喜欢自己动手做事。 第二,乐于同人交往,能适应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乐于交朋友,待人热情,能跟周围的人友好...
    2021-10-28 阅读全文
  • 避免儿童期的自我伤害 树立孩子健康心理 自残可谓不少人青春期记忆里的一道伤疤。宏观来看,这属于青少年和成年早期人群中一种颇为普遍的情绪障碍。不过,一项来自美国丹佛大学心理系的研究发现,更年少的儿童也会出于某种目的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 在关于...
    2021-12-03 阅读全文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身心健康 一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煽情广告,引领无数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行动:不到1岁开始识字、学算术,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二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

2021-09-11 阅读全文

儿童心理健康应具备六个心理品质 据了解,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1、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

2021-09-10 阅读全文

儿童心理健康12忌 第一,忌娇惯溺爱。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

2021-09-13 阅读全文

第一,有正常的智力活动。求知欲强,好奇好问,爱观察、爱学习、爱幻想,有抱负,注意力比较稳定、集中,喜欢自己动手做事。 第二,乐于同人交往,能适应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乐于交朋友,待人热情,能跟周围的人友好...

2021-10-28 阅读全文

自残可谓不少人青春期记忆里的一道伤疤。宏观来看,这属于青少年和成年早期人群中一种颇为普遍的情绪障碍。不过,一项来自美国丹佛大学心理系的研究发现,更年少的儿童也会出于某种目的做出自我伤害的行为。 在关于...

2021-12-0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