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回答孩子:“妈妈,为什么要上班?”
发布时间:2021-03-05 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暑假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寒假多数小孩都不太明白:大人们每天上班究竟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总会在某一天问妈妈你为什么上班?”、“你为什么总回来的那么晚?”、“我为什么不能一起去?”……面对这些或奇怪或平常的问题,怎样回答才算是最聪明的、最适合的?
为什么你总要去办公室?
“因为这样我可以得到工资。爸爸和我挣的钱要供我们付房租、食物、每天所买的东西,还有咱们的度假。另外,我还喜欢和其他人在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像你要在学校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交很多的朋友一样,在工作中,我也能帮助很多人,使他们满意。”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当你的孩子问到,为什么他最好的朋友的妈妈却不用去上班的时候,你可以解释给他听,一些妈妈、爸爸更喜欢呆在家里。但是他们在家里也是要工作的,比如买东西、洗衣服、打扫房间。这样的解释非常有用,使孩子认识到工作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你每天都能得到钱吗?
“不是,我的老板并不会每天给我一些纸币和硬币。而是到了每个月的月底,我们公司的计算机就会自动告诉银行的计算机,妈妈的账户上应该有多少钱。之后,妈妈就可以拿着银行卡从自动提款机上取纸币了。”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如果孩子没有接着再提问,这些信息暂时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觉得和孩子解释起来很费劲,不妨反过来问问孩子,这样就可以知道孩子究竟想知道什么。有关钱物的交换是孩子很感兴趣,也有必要让他们明白的话题。
你为什么总回来的那么晚?
“妈妈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事情,为了将这些事情做到完美,妈妈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就像你在学校里面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作业一样,妈妈也有每天的任务。所以为了将这些事情完成,妈妈才会回来这么晚。”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总会有些如梗在喉的感觉。因为你发现,所有的解释在孩子看来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爸爸、妈妈总要离开。你不必完全打消孩子的这种想法,因为无法做到这一点,而且也没有必要。大量的研究都表明,上班妈妈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发育是同步的,他们,他们没有因此而会遭受更多的心理上的干扰。
你上班时都做什么?
“我的办公桌上有一台电脑,我用它查资料、写邮件、整理文件。此外,我还要打或者接很多电话。有的时候,我还会和来拜访的客户见面。”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关于工作在孩子的头脑里形成一个印象对孩子很有益处,虽然他们可能对具体的细节并不太感兴趣。也许你应该找个半天带孩子来上班。不过,如果你是护士或者超市的收银员就不太现实了。但是,你可以在不当班的时候,带孩子来简单地参观一下,或者带他到你们的食堂去吃顿午饭也好。
和你一起工作的都是你的朋友吗?
“有些人我非常喜欢,所以,在不上班的时候,我们也会经常聚会,一起去吃饭。当然,也有些人让我觉得不是那么可爱,有的时候我们还会有争吵。就像你们玩过家家或其他游戏时一样,总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不是吗?”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这是一个为孩子提供思考有关人际交往的问题,孩子会明白人和人之间有差异,我们不必喜欢所有人,但是,尽管如此,我们应该尝试着公平对待每一个人。
我为什么不能一起去?
“你可以去参观妈妈工作的地方。但是,不能和妈妈一起工作,我们办公室没有你的工作位置,你工作的地方在学校。你想想,要是妈妈天天陪你呆在学校里会多挤。”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耐心地向孩子解释,在他工作前,先要经过学习阶段,首先是幼儿园,然后是学校,之后是职业学校或者大学。如果,在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分离的痛苦,那么你一定要让孩子相信,只要他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妈妈的――当然,一定是真有麻烦的时候。
你们也要午睡吗?
“如果能午睡当然好了。但是,我最好还是把工作尽快地做完,这样就不用加班了,也不用晚回家了。而且,我们的办公室也没有像你们的幼儿园那么舒服的床。”
孩子知道了绝没坏处:告诉孩子职场和家里完全是两套规矩是不太容易的。问卷调查表明,即便是上了学的孩子,也不太明白大人上班究竟在干什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你要如何回答?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1
早晨田小乖小朋友一睁眼就问我:“妈妈,我能看两集汪汪队吗?”
“不可以,今天要上去幼儿园。”
“我还没睡醒呢,我要再睡一会儿。”一听要上学,立刻又爬进了被窝。
前几日他因消化不良腹泻,只能吃好消化的稀饭。每顿饭必哭,一直嚷着要吃肉,甚至试图直接从我手里抢走我正啃着的鸡翅,当然,没有成功。
为了让他能吃些他口中“没有味道”的稀饭,我妥协让他边看汪汪队边吃稀饭。
导致现在大早上一睁眼就想看动画片。熊孩子果真是没有边界的父母惯出来的。我深为自己轻易妥协而自责,罚自己少吃个鸡翅。
正面管教的精髓就是和善与坚定并行。到了时间,就要去学校,这一次我要坚定到底。
将他从被窝里抱出来,给他穿衣服。
他依然不情愿,“为什么要上学呢?”
这个问题他问过一百次,我也回答过一百次。当然最终要的是先要共情。
我柔声问:“宝贝,你不想上学吗?”
“上学没有好朋友。不好玩。”
“你觉得上学不好玩?”
“嗯,家里才好玩,我想跟你一起玩。”
“哦,这样啊。”
“我们一路玩,一路走去好不好。”
“好啊!”我欣然同意。耶,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2
在读《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之前,碰到老大或老二这样说,我都会吧啦吧啦开始讲道理:“上学可以学知识,每个孩子都要上学……”之类。
甚至还可以再煽情一点,说下山里的孩子为了上学要走要多山路,爬过危险的吊桥,顶着一头霜花,但是再多困难都阻止不了他们上学的脚步。……
问题是,往往我已经感动的要眼泪哗啦哗啦了,听的人不为所动。
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事实证明,他果然是大思想家。这三招我一一在孩子们身上用过了,确如他所说,没什么卵用。
姐姐田小歪有次抱怨英语的固定搭配短语总是记不住,作为一个英语是自己短板的陪读妈妈,在那一刻还是忍不住冲上前去,跟她讲当年我耳闻里的班里英语学霸们所用的学习方法。“读,反复读,直到背过。”
然后开始滔滔不绝讲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学好了英语,你可以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多的机会……”比英语培训班的老师宣传的还卖力。
最终的结果是,她趴在桌子上哭起来。
3
接纳,就像土壤,它能够使孩子发展并实现自己的潜能。
因为对孩子来说,接纳就等于被爱。
很多父母都有一种困惑,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少跟我们谈心了。很多时候,关上沟通之门的那个人,其实是我们自己。
当孩子跟你说,“妈妈,我不想写作业了。”你会怎么回答呢?
A:“不想写作业,你还想干啥,上天啊。”
B:“怎么可以有这种可怕的想法啊,你是一个学生,一定要好好写作业啊,写作业就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测啊,你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不足,才可以查缺补漏啊。”
C:“哦,亲爱的宝贝,你知道你这样说妈妈有多伤心吗?你知道妈妈有多爱你吗?妈妈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前程,有好的生活。你不写作业,不学习,妈妈会伤心死的。”
对号入座。请问你是哪一种?
作为一个俩娃的妈,被锻炼成资深戏精的我,三招都用过。一一帮你们检验过了,都是关上沟通之门的好方法。
你可以回想一下,如果你跟老公说;“我不想带娃了。”你老公什么样的回应会惹毛你呢?
A:“不想带娃,你还想干啥,上天啊。”
B:“怎么可以有这种可怕的想法啊,你是一个妈妈,一定要好好带娃啊,带娃就是你最重要的事业啊,衡量一个好妈妈的标准就是看娃带的好坏。”
C:“哦,亲爱的宝贝,你知道你这样说老公有多伤心吗?你知道我有多爱你吗?我希望你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你这样说我会伤心死的。”
估计,哪个老公这样说,等来的将是一场腥风血雨吧。
“老娘需要的是认可。”当妈的仰天长啸。是,每一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辛劳被认可,自己的情绪被接纳。孩子也一样,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我们都需要被接纳,被认可。
对方积极地倾听,是对我们认可的一种好的方式。
4
正确的倾听方式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示范下。
你不想写作业?(对孩子的话进行编码,了解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反馈给孩子,来验证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注意,考验你演技的时候到了。控制表情,沉稳,平静,表现地一定要淡定自然。然后等着孩子怎么说。)
比如她说“写作业太烦了,太多了,写不完。”依然可以重复她的话。“你觉得作业太多了。”
不想重复的时候也可以用,“哦,这样啊。/确实。……等等表示肯定的词语。先肯定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在倾诉的过程汇总,孩子会慢慢说出问题的核心。
当人们受到鼓励,敞开胸怀说出困扰他们的情绪时,这种情绪才能得到释放。
千万记得,无论孩子说什么,这期间不要讲道理,不要提建议。他可能会有一些激烈的词语,这可能是他写作业受挫了。
没关系,接纳他。
我们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说一些激烈的词语,表达出来,倾诉出去,这种坏情绪就释放出去了。
积极倾听能够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温暖的亲密关系。被另一个人倾听的经验,被倾听者理解的这种经历,都会带给人极大的满足感。
最终,你会发现,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他在倾诉结束后,自己乖乖去写作业了。
当孩子把问题“说出来”时,比在心中思考,会想得更透彻。并找到更好地解决方案。
不需要你跟他讲完不成作业的危害,他心中都清楚。他也知道,自己必须找到解决的方法,只是在心中烦躁的时候,他需要一个窗口,去宣泄。
当我们忍不住去讲道理,提建议的时候,其实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不信任,不信任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闭上嘴巴,只是倾听,反馈你所听到的,肯定他的感受。当孩子听到自己的“信息”被准确地返回,他也就明白,自己是被理解的。
我们为人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少走弯路,想把我们的人生经验、知识分享给孩子。但这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要看孩子是否有这个意愿。“情形推销”难免遇到阻抗。
很喜欢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书中的一段话:“懂得接纳的父母愿意让孩子编写自己的人生‘程序’;不懂得接纳的父母感觉有必要为孩子编写他的人生。”
孩子的人生需要自己去编写,我们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和观众吧。
育儿知识:当孩子问“妈妈,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不公平?”,你的回答很重要
曾在路上听到过一对母子的对话:
男孩说:“妈,我被评为优秀之星了!”
接着又说:“xxx也是优秀之星,她一点都不优秀,就因为她是数学老师的女儿,太不公平了!”
妈妈说:“我儿子不是老师的孩子,都能评优秀之星,要是我去当老师,学校该怎么办啊?是不是要评个超级优秀之星?”
男孩乐了,一边笑一边说:“还要在奖状上印个奥特曼!”
妈妈说:“当爸妈的都想照顾自己的孩子,我要是你的老师,说不定也会照顾你呢。但是,过两年上了初中,她还会被照顾吗?”
男孩说:“肯定不会。”
妈妈说:“你的本领,换个学校会跑吗?”
孩子说:“不会。”
妈妈说:“所以,你会一直是优秀之星,她就不一定喽,看来还是我的宝贝更厉害,今晚咱们庆祝一下!”
说完,俩人兴高采烈地击了个掌。
这个妈妈太棒了,一番话消除了孩子心中的芥蒂,教会了孩子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也没有刻意掩饰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有人说:“教育孩子‘世界上没有黑暗’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
从孩子上学开始,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不公平,这时,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
告诉孩子,不是你的错
儿子所在的艺术中心,前年选拔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的参赛选手,班上一个小男生Roy,街舞跳得特别有范儿,是争夺出线名额的实力选手。
那段时间,他妈妈分享的动态里,经常在苦练,孩子对这个比赛非常在意。
预选是几个分部老师对孩子的一段舞蹈的综合评分,最后选出每个小班级的第一名组成一支队伍去参加比赛。
Roy得了班上的第一名,却没能参加成比赛。
据说原因是,老师们觉得另一个班的第二名似乎比Roy台风稍好、个子稍高,为了选送节目更有把握获奖,就把Roy替代了。
孩子往往比成人有更强烈的秩序感,Roy非常伤心,甚至怀疑自己不够优秀。
妈妈告诉他:
“儿子,艺术中心临时改变规则,确实不公平不合理,你有权利伤心难过,妈妈也感到很难过。不过,没有参加成比赛,不是你的错,更不是你不够好。”
另一方面,她跟艺术中心沟通争取,艺术中心给孩子送了一套乐高做弥补,并当面肯定孩子的舞蹈水平,鼓励他努力练习,参加下一年的比赛。
经过又一年的努力,去年第八届桃李杯舞蹈大赛,Roy通过预选并参加了比赛,他们的节目还获了奖。
父母是孩子生命之舟的压舱石,当孩子的人生遭遇挫折颠簸的时候,帮助他们稳住阵脚,把住航向。
尹建莉讲过一位家长来信,她女儿在比赛中表现优异,因裁判作弊,表现差的却比女儿排名靠前,女儿很伤心。
但这位家长说“我的孩子不可以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要永远清楚什么才是她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告诉孩子不能因为世界有黑暗,就去迎合黑暗,我们应该看到光明,看到世界上那些真正珍贵而有价值的东西。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常常有孩子因为个体差异,比如性格、外貌等,受到嘲笑或不喜,因而遭受许多不公平对待。
父母要以“共情”的态度,认可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以温柔的爱,建立孩子内心坚实的安全感。
《奇迹男孩》中的奥吉,因为手术,面部留下疤痕畸形,在学校,男孩们当面辱骂起哄,女孩们背后窃窃私语,一伙同学聚在一起捉弄他,没有人向他伸出援手,也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
奥吉哭着问妈妈,为什么自己这么丑。
妈妈睿智地告诉他:
“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有印记,但它们并不丑,是一张地图,指引着我们心灵的方向;而外貌的这张地图,只是为了记录我们走过的路。就像我脸上的皱纹一样,是再自然不过的东西。”
生活中,父母用爱与智慧,涵养他的伤心失落,包容他的埋怨愤怒。
父母的爱和鼓励,终于使奥吉开始勇敢面对他人的目光,并以自己的聪慧、幽默、热情赢得了朋友,甚至渐渐影响了身边的人看待世界的眼光。
奥吉是不幸的,先天的不公平,导致了生活中无数的不公平;他也是幸运的,父母用伟大的爱照亮了他成长的路。
父母给予的爱和安全感,是孩子生命最温暖的底色。
奥吉的姐姐告诉他:“每个人都会遇见糟心的事情,可能是朋友突如其来的冷漠、可能是来自陌生人的恶意......你要学着去适应。”
是的,孩子,你不完美,你要适应这个世界,但你也是值得被爱的,我接纳真实的你,无条件地爱你。
生活也许不公平,但有了根植于心的爱的力量,孩子便能坚强而幸福地过好这一生。
告诉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临床心理学家詹尼弗•孔斯特说:“虽然人们无法左右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但肯定可以左右自己对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反应。”
不公平固然让人不忿,但不应成为自怨自艾、不思进取的理由,也不应成为对世界失望的理由,也许我们永远变不成别人,但总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疯狂动物城》中,兔子朱迪怀揣警察梦来到动物城,却遭遇种种不公平。
在警察局,牛局长为各个警官安排任务,朱迪却被当成空气,力争之后,勉强得到一个交通协管的任务。
虽然与梦想相差很大,内心气愤委屈,朱迪仍接受了任务,慢慢等待机会。
不公平是这个世界的常态,不要盯着别人,要改变自己。
如朱迪所说:“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
后来,在食肉动物失踪案的调查中,朱迪和搭档尼克战胜种种困难,找到了真相,原来食肉动物的凶残本性爆发,狮子市长为了隐藏真相,抓捕并藏匿了发疯的动物,朱迪一夜成为食草动物的英雄。
不公平带来的积极意义是什么?因为不公,我们去奋斗,又因渴望公平,所以我们有能力之后,愿意积极改变。
朱迪不希望不公平在食肉动物身上重演,她再次与尼克联手,发现食肉动物并不是凶残本性爆发,而是羊副市长刻意制造的阴谋,最终使动物城回归了和睦。
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告诉孩子:
“如果你处于劣势,整天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会消磨你的意志,让你沉沦,遭受更多的不公;如果你处于优势,整天的炫耀会蒙蔽你的双眼,就怕有一天,你会堕落为你原先看不起的那类人。”
父母要活成孩子的正能量
《杀死一只知更鸟》书中,主人公的父亲阿蒂克斯因替黑人辩护,恶意评论纷至沓来,阿蒂克斯却告诉孩子们“抬起头,放下拳头”。
儿子问他:“她(杜博丝太太)说了你那么多坏话,你还管她叫女士?”
他说:“她是位女士。她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我的很不同……我想让你从她身上学些东西——我想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
阿蒂克斯的孩子在成长之初,就从父亲身上,见识了面对不公平时,真正的善良、坚毅和勇气。
世界并不完美,但仍值得热爱,值得我们去体会那些美好的东西并为之努力。
父母自己要做一个乐观上进、充满希望的人,不怨天尤人,不乱发牢骚。
正视生活中的不公平,用爱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用智慧建立孩子的是非观,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建立孩子的积极心态。
妈妈爸爸日记: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编者按: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而妈妈就是这颗种子的守护神,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成长中,妈妈、爸爸记录着点点滴滴,有幸福有烦恼,但他们都相信自己的小种子,总有一天会灿烂绽放、绚烂无比。人民网教育频道推出《妈妈爸爸日记》专栏,欢迎您投稿一起分享育儿心得。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乔治·赫伯特
对孩子,天性赋予母亲关爱的本能,其中有一种叫刻骨铭心,那种爱叫——借“打”!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说所有的话我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句话,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暇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
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菜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污脏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奏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的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强烈 10 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 5 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分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更为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得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妈 妈你为什么要吃我啊?--性之初启蒙
妈妈你为什么要吃我啊?--性之初启蒙
“妈妈,你为什么要吃我啊”?当中央少儿频道的广告里,那个可爱的宝宝讲这句话时,偶家涵宝也学会了,总是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吃我啊?
当时她还没明白广告的意思,觉得好玩才学及此话。我想了想,决定要给以涵宝现在这个年龄段满意的答案。
于是跟她讲:宝宝,其实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是在妈妈肚子住着的,因为妈妈好爱好爱你!因为那时你实在太小了,所以就先把你藏在妈妈的肚子里,好好地保护你,然后你在妈妈的肚子里乖乖地吃饭睡觉,这样过了10个月,你长大了,妈妈的肚子装不下你了,妈妈就把你生出来啦......然后长呀长呀长到现在这么大啦。
问她懂了吗,涵宝似懂非懂的说,嗯,懂了妈妈你为什么要吃我啊?--性之初启蒙。还抱抱我说:妈妈,我也好爱你!妈妈你为什么要吃我啊?--性之初启蒙虽然不知她小小的脑袋里到底是否懂了,但她觉得这个答案让她很满意。每当她的为什么,在当妈的这里得到满意的答案时,便高兴地蹦跳。
孩子们的好奇心强,我觉得对待孩子的为什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回答她,比如对于这样的问题,对于不到3周岁的孩子,给予这样的回答,我觉得适合,简单易懂,而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得到满足。
而如果现在对她讲那些深奥的道理,她会觉得妈妈在骗我,因为都听不懂。没有得到令她满意的答案,自然会不开心,日后还会不停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