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反思:榜样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1-03-01 幼儿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幼儿园教案的反思 榜样的力量我班有一个叫徐兢朋的小朋友,他很好动,好动的让人觉得他没有安静的时候。最令人头痛的是他对同伴的骚扰。在活动中,他不是打打这个就是摸摸那个。
徐兢鹏和浩智是同桌。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浩智在认真的画画,只见兢朋突然回头抢走了浩智的彩笔,并把浩智的画撕破了。就这样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同桌,也不愿意跟他玩了。时间久了他也感到很孤单。
我积极和他接触,发现他喜欢坐在第一排,于是我把他调到前排第一个座位上。让他给全班小朋友当榜样、做示范,并告诉他:“你在最前面,你做得好,大家都会做得好,你是榜样。”从此以后,兢朋小朋友就当起了榜样。每当上课的时候我就提议说:“你看我们的兢朋小朋友坐的多好,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都做好”。我这么一说他坐得更好了。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兢朋不再乱打乱闹了。有一天,我发现兢朋在捡玩具,我抓住时机表扬了他:“长雷真能干,比以前懂事了、听话了,你是为我们班的榜样。”我这么一说,他捡的更起劲了。从此以后,兢朋渐渐地喜欢听课了,不再乱摸乱动伙伴的东西了。在活动中表现得很积极,能知道按时完成任务了。
反思: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幼儿教师要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努力寻找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我相信,自信的人一定会更加有魅力。孩子有了自信心,才能更活泼,在活动中才会表现得积极、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做好自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我们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自己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父母都来学学,学学我们的发型、衣服,甚至言行举止等。
记得去年我还带小班孩子时,我班一个小女孩平时很文静,性格内向,在班级一般不太引人注意。一天早上妈妈来送她时过来悄悄跟我说:“回家告诉我说我们林老师穿的那双鞋子可漂亮了,妈妈你也给我去买一双像林老师一样的鞋子吧!”妈妈去买了好几天就是没找着一样的鞋子,孩子回家急的不行:“妈妈,你快去问问老师在哪买的吧!”没想到一双很普通的帆布鞋能引起如此大风波。
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孩子们就会关心我们,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也会不友善。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
教师是在教育活动中与幼儿朝夕相处、耳濡目染的人,特别是在幼儿园,幼儿对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又无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善于模仿而不辨是非,感情充沛而易于激动,他们的心灵就如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泽黄”,可塑性很强。这个时期,教师会成为幼儿模仿的中心人物。在天真的孩子眼里,教师具有某种权威性,甚至以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教师的威信远胜于父母。有时候自己的一举一动孩子都在模仿,又因为是向老师学来的,往往就理直气壮的做下去,老师成为孩子最可信赖的模仿对象。
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我们要学习三思而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有强烈的示范性,所以,“师者,人之模范。”教师本人是幼儿园里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育意义的模范,是孩子最活生生的榜样,对孩子起着示范作用,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幼教随笔:榜样
幼儿教师一言一行都将会在幼儿幼小的纯净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昨天下了一场小雨,路上有点泥泞,鞋子上沾了一些泥巴,我使劲跺脚,鞋子总算干净点了。
我刚进教室,就看见阳阳小朋友走到毛巾架前,拿起一块雪白的毛巾,细心地擦着他那沾着泥巴的雨鞋。我夺下毛巾,生气地说;“谁让你拿新毛巾擦鞋子的?”阳阳吓了一跳,“我……,我……”半天说不出话来。我刚要批评他几句,他忽然不服气地说:“老师也用毛巾擦过鞋子。”“胡说。”我气得涨红了脸大声说:“我脚上的泥巴是刚才跺掉的,你没看见,你做错事还找借口。”阳阳急得说话都结巴了:“我…..我没有。上次,你穿了一双好看的皮鞋,就用毛巾擦鞋子的。”经他一提醒,我想起来了,上星期我穿了一双新皮鞋,涮拖把时溅上了水,我顺手拿起了一块做抹布用的旧毛巾擦了一下,没想到让阳阳看见了。这是不对的,如不及时纠正,将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阴影。于是,我连忙向他道谦:“对不起,老师上次是用毛巾擦鞋子上的水了,老师也是不对的,下次一定改。”阳阳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下次我也不拿毛巾擦鞋子了。”我拿起毛巾对阳阳说:“让我们去把毛巾洗干净吧!”看着洗干净的毛巾,我和阳阳都笑了。
幼儿教师一言一行都将会在幼儿幼小的纯净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随笔:榜样的作用
周五,我值班的时候,李佳乐的爷爷向我反映这样的事情:李佳乐在家一直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帮太爷爷倒小便桶(李佳乐的太爷爷年纪太大了,常年卧床不起),而且从小班一直坚持到现在。我深感震撼,如果说孩子能偶尔这样做,就已经不错了。但难能可贵的是李佳乐小小年纪,能长期坚持,我在班集体幼儿面前表扬了李佳乐。李佳乐却说:“老师,我爸爸在家也是这样做的。”由李佳乐的行为,我联想到: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家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父母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父母的言行。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我妈妈(我爸爸)就是这样说的或者做的……”这就对父母的言行提出了要求。因此
,在召开家长会上,我把李佳乐的行为做了宣传,并告知我们的家长,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孩子就会有一个正确的榜样示范作用。
爷爷,您错了
星期五的清晨贾诗雅爷爷把贾诗雅送到班级,我刚想和他打招呼就看他一脸气呼呼的样子,我问他为什么一来就不开心,爷爷还想说点什么,但是被她推出了门,她爷爷就走了,我就试图想了解她生气发脾气的原因,可是她拧着头,也不理我也不看我,我就和她说实在不想和我说也没关系,等你想好了再来找老师,老师等你。然后就去忙别的事了。过了十分钟左右贾诗雅慢慢的就说出来了心里的疙瘩。原来是贾诗雅不想让爷爷抱着自己,可爷爷却怕累着贾诗雅,非要抱着她。
事后,我和贾诗雅的爷爷聊了聊,告诉他:孩子已经长大了,要学会放手,不要过分包办代替,因为:老师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家长要和幼儿园配合,共同教育幼儿。在我的分析下,贾诗雅的爷爷意识到是自己错了,表示以后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教育随笔:做个好榜样
这几日,我们仔细研读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里的五大点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再一次感受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责任之重大,特别是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幼教是需要整天和小朋友待在一起,每天的朝夕相处,便更需要我们每一位幼儿园老师都提高自己的素质素养,给孩子们做一个好的榜样。基于孩子们身边不能没有大人这样特殊的情况,对于我们老师和保育员来说,更应该好好配合,就如准则里所说,我们要尊重同事,虚心倾听同事的想法,不挫伤同事的感情、不训斥他人,善于宽容同事,与同事团结合作,这样孩子们的方方面面都能考虑周全,孩子们幸福快乐的成长是每个人最开心的事情,同事与同事之间,孩子与大人之间,便更能相处和睦了。
另一方面,孩子们其实最为敏感,大人之间如果有争执,孩子们或多或少都能感受的到,他们心里肯定也会不舒服;同理,如果大人之间相处融洽,我相信孩子们之间也没有太大的矛盾,而且孩子们总是把教师看做是学习、模仿的对象,每天的耳濡目染,肯定也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
教育随笔:做孩子们的榜样
教育随笔:做孩子们的榜样
“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著名教育学家斯霞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小朋友在幼儿时期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喜欢模仿,平时在幼儿园跟老师接触的时间很长,所以老师也是他们的一个重点模仿对象。教师平时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老师的语言不文明,孩子也会跟风,有些孩子也会模仿老师说的话也有可能把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带回家,家长们可能觉得我们老师没修养,从而对我们教师的印象大打折扣;教师批评孩子的语气和方式也很重要,如果过重,可能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和快乐,因为孩子如果接受不当的批评,会形成自卑感,没有自信心,想想后果多么严重。
教师的文明动作行为也是影响孩子的行为因素,孩子与老师朝夕相处,行为的养成是环境决定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一些交流互动也要注意,如果出现一些不礼貌的动作行为,孩子们在相处的时候也会模仿。教师应当以得体的语言和动作行为来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文明的行为规范。让孩子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喜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教师的这一举动可以说为社会创造了和谐。
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如此。既然是工作,就要爱岗敬业,用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到细心、耐心、用心爱孩子,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才能体现工作的价值。
教育随笔:老师是孩子的榜样
教育随笔:老师是孩子的榜样
俗话说“身教胜过言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的点点滴滴都给孩子们起到一个示范作用,甚至老师的作用比家长的影响还要大。有些事情作为老师我们可能说的多,但是做的很少,让孩子们去严格遵守但老师自己可能做的也很不好,这样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就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孩子们用餐时,总是把饭菜撒在桌上。有的馒头掉在桌子上就不吃了,每次都是要求孩子们从桌子上捡起来吃掉,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懂得饭菜来的不易。有一天中午,我给幼儿盛饭时,不小心把勺子里的饭粒洒在了桌子上,我刚想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可突然发现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盯着我,好像要看看作为老师的我是怎么做的。我马上意识到幼儿是想看看老师的举动,我仔细的把桌子上的米饭小心的放回饭盒里。并且给孩子们说以后有饭菜掉在桌子上要吃掉。
从这件事情之后,每次给孩子们盛完饭,我都要看看桌子上有没有剩饭什么的,如果有就捡起来放回饭盒里。孩子们看到老师这样做,也就慢慢学会了把掉在桌子上的饭粒捡起来放在饭盒里,桌子上的剩饭明显的少了。
幼教随笔:爱的力量
乐乐是个听话的孩子,懂礼貌、乐于助人,别的小朋友哭了,乐乐就过去牵着小朋友的手哄她。只要看到有家长或者老师来班里,乐乐就会主动搬板凳让他们坐,很是让人喜欢。但是乐乐有一个爱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也着实让我头痛不已。
一天下午,彤彤的奶奶来找我,说道:“贾老师,彤彤的水壶丢了,麻烦你帮忙找一下。那个水壶是昨天彤彤爸爸刚给她买的。”彤彤奶奶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彤彤的水壶是个粉色的,上面一个白色的背带。
随后,我在班里展开了调查,小朋友们有的说没见过,有的说没拿。正好乐乐的书包在我跟前,我随手一拉,里面有两个水壶,一个是彤彤的,另一个是小雨的。我对乐乐进行了说服教育,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后来又拿了辉辉的碟片、学校里的小剪刀。
我觉得这样下去,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所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家长。原来,乐乐小朋友的父母不在身边,乐乐跟着奶奶生活,乐乐跟奶奶要东西,奶奶很少给他买,时间久了,乐乐看到别人的东西,只要自己喜欢就会偷着拿回家。我跟乐乐奶奶进行了沟通,奶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做法,试着倾听孩子的心声。在老师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乐乐再也不偷东西了,又成了老师和孩子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抓住细节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教育随笔: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教育随笔: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吃完午点后,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在进行区角游戏,李欣怡小朋友走过来跟我说:“老师,长大后我也很想当老师”。我很高兴,既然很想当,那一定是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好奇和羡慕。我不经意的问了一句:“为什么呀?”。孩子说:“因为当老师可以管小朋友啊”。说完就跑到区角里玩了。我听了很震惊,原来是因为这样啊,我还想听一听有没有别的理由,于是我又把她叫过来问:“你想当老师还有没有其它的理由?”,孩子又补充说:“当老师可以中午不睡觉,站在那里看小朋友睡觉多好啊,哈哈”。(她可不知道,当孩子们进入甜甜的梦乡的时候,老师还要不停地巡视,不停的观察小朋友,连坐下来的机会都没有,这种艰辛又有谁知道)听了孩子的话我感到很意外,孩子想当老师的理由不是说可以向小朋友们传授知识而是可以管制着小朋友,孩子有这样的思想是不是我们做教师的一种失败呢?是不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管制孩子的地方太多了,以致导致孩子们都羡慕起当老师来,因为他们认为等他们当了老师以后也可以这样管制小朋友,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我深深的思考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确实有时候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就对孩子实行所谓的严厉措施,可一般情况下我还是比较注意去与孩子接近的,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看来还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对孩子还是不够宽容吧。孩子的话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虽然没有领导的监视,没有家长的观看,可我们要记住:我们是在孩子们的眼皮下工作的,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对孩子宽容,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把真心话告诉老师,我期待有一天,孩子说她想当老师时,原因不是老师可以管小朋友而是认为做教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锻炼身体,一起学知识,这样,我们做教师的才不会感到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