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斜视的4大罪魁祸首
发布时间:2021-02-26 儿童歌谣 幼儿园4的组成说课稿 儿童娱乐1、发育不完善: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2、先天异常 :
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也有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眼外肌麻痹。此外,也有遗传因素,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最大。
3、眼球发育特点使儿童易患斜视:
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4、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
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长应警惕孩子养成坏习惯的三大罪魁祸首
坏习惯往往是一种顽疾,一旦形成,改起来就难了。并非每一个孩子都幸运能够轻而易举地改掉。所以做家长的与其坐待孩子形成坏习惯后再费尽心思地帮他去改,不如提前了解坏习惯的家庭成因,早做预防。这在家庭教育中显得尤为实际而重要。
儿童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除了不可掌控的先天因素(遗传),主要有三:
(一)模仿
习惯源自模仿。调查发现,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在家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等等。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
一位父亲在谈到女儿的不良习惯时,检讨说:“女儿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做作业时,一会儿找削笔刀,一会儿喝饮料,一会又看动画片……。再三催促下写完的作业,字迹潦草错误很多,实在令我们头痛,也不得不令我们反省。我想,坏习惯养成是有原因的,弄清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女儿的情况不能说与我们无关,杂乱的屋子、无规律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她的的注意力,是导致她形成上述坏习惯的主要原因。”
(二)重复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可能地避免重复造成的不良习惯,抓好“第一次”,哪怕是挖鼻孔这样的小毛病,在初起的时候也要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
(三)纵容
还记得临刑前咬掉妈妈乳头的那个盗窃犯的故事吗?他之所以成为江洋大盗并最终被判处极刑,与小时侯母亲对他的纵容是有直接关系的。试想,当他第一次偷人家东西的时候,母亲及时予以制止而不是采取赞许和鼓励的态度,他也许会有另一种人生。
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在父母的纵容下形成的。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父母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
有时侯,父母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
后天环境和后天教育是可以人为控制的。父母了解了不良习惯的家庭成因,从改正自身不良习惯做起,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并努力在家庭教育中加以预防,就能极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儿童不良习惯的形成。
远离坏习惯,养成终生受用的好习惯,家庭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孩子也就比较容易走向成功。这不正是我们做家长的都希望看到的事实吗?
不良饮食是儿童性早熟罪魁祸首 医生:孩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肥胖、近视成为官方公布的数据中逐年升高的儿童常见病,孩子性早熟也困扰着家长,孩子的心理状况更是父母关心的问题。医生通过临床案例发现,造成儿童肥胖和性早熟的罪魁祸首是食物,而这些都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避免的。
孩子过早地承担着疾病带来的困扰与压力,这并非童年该有的健康状态。究竟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孩子?
合理搭配膳食
不要强迫孩子“多吃一口”
儿童时期的肥胖,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造成成年后的肥胖,引发诸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医生刘明认为,很多肥胖的孩子,其实多数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营养不够,给孩子吃大鱼大肉,孩子运动又少,反而易造成难消化,脂肪堆积。”
刘明建议,“孩子每天的食物应包含奶制品、豆类、蔬菜瓜果和肉类。”对于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比如爱吃油炸、过甜的食物等,家长要及时纠正。
“一些家长给孩子盛饭时,总是添得满满的,希望孩子能全吃光,但这样并不好。”刘明认为,孩子的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过食,可能将胃撑大。为此,他希望家长在孩子表示已吃饱时,就不要强迫孩子“多吃一口”。
少让孩子吃含有激素的食物
同样,针对儿童成熟年龄的提前,江西省中医院儿科医生朱卫娜也将饮食列入“罪魁祸首”的黑名单中,“尤其是一些对儿童食品安全不了解的家长,很可能会买到一些被注入了激素的食物,孩子吃了自然会提早发育。”
朱卫娜建议家长应避免给孩子喂食含有性激素的食物。“像一些禽类和海鲜,不少含有性激素。”朱卫娜说,同样被催熟的还有一些反季节的水果,比如冬天的草莓和葡萄,春天的西瓜和水蜜桃,很可能都被添加了催熟剂或防腐剂,孩子吃了后容易出现性早熟。
养成运动习惯
读书写字时间不宜过长
针对近视儿童越来越多的问题,南昌市妇幼保健所眼科医生钟裕秀表示,如今孩子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学习看书上,姿势稍不注意,很容易形成近视。“有些孩子还喜欢躺在床上、沙发上看书、玩电子产品,光线不够,姿势也不正确,患上近视的概率就更高了。”
钟裕秀为孩子们列出一些正确的用眼习惯:首先孩子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读书写字的时间不宜过长,每隔45分钟,就应休息片刻。另外,对于台灯的选用,最好选用25w的白炽灯。
此外,钟裕秀反复强调,孩子在走路、乘车和躺着的时候,尽量不要玩电子游戏、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等。“眼保健操也是预防近视的方法之一,孩子们在学校要认真做眼保健操,姿势要规范,这样才有实效。”钟裕秀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视力下降,需尽早带孩子做检查。
多运动可控制体重预防近视无论是预防肥胖还是近视,专家都建议孩子应加强运动。每天骑自行车30分钟、游泳1小时,都能够达到控制体重、减肥的目的。
朱卫娜建议,如今很多孩子家住在高层,平时出门回家都搭乘电梯,肥胖儿童可以尽量减少搭电梯的次数,改为爬楼梯。平时上下学,少搭乘交通工具选择步行,将运动融入平时的生活中。
运动除了能够预防肥胖,还能缓解眼部疲劳,改善视力。钟裕秀建议,孩子应多打羽毛球或是乒乓球,不仅能锻炼注意力的集中,也能缓解眼部压力。
家长当好榜样
督促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则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刘明说,很多生活方式,孩子都是向家长学的,所以平日里,家长要给孩子当榜样。
因此,刘明建议,家长首先要给自己培养起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多吃蔬菜多运动,“平时也尽量少带孩子吃汉堡、炸鸡、烧烤等高热量的食物。多在休息时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减少在电视机前的时间。”
在保护视力方面,钟裕秀认为,家长在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电影时,也应意识到自己作为榜样的作用,保持距离3米,“有的家长喜欢躺沙发上看电视,在孩子面前就不要这样做了。另外,与孩子一同乘车时,也不要玩手机,不然孩子也会跟着学。”
此外,家长还应让孩子懂得“细嚼慢咽”的道理。南昌市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科科长龙元珠建议,孩子在吃饭时,家长最好不要催促,尽量让孩子放慢吃饭速度,控制在每一口嚼8到10下,“吃得过快,对孩子的消化并不好,家长可以在吃饭中途打断孩子,让他添饭或盛汤,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吃饭上。”
排解心理压力
多与孩子沟通帮助建立自信
心理学家曾做过长期研究论证,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家长在这段时间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人后要想有健全的人格就比较困难了。
张女士是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大学念心理学的她认为,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首先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自高自大的自我认知。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童年时期少了兄弟姐妹的陪伴,难免孤单,这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既能消除孩子的孤独感,又能教会他如何与人相处。
“其实小孩子是很喜欢听到大人的鼓励,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张女士说,家长一方面不能对孩子太严厉,强迫他们做他们无法胜任的事,另一方面,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也要注意赞许的度,过分夸奖容易造成孩子自满虚荣的不良心理。
当然,张女士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帮助他们解决,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
减低孩子智力的3大零食祸首
罪魁祸首1:反式脂肪
卓女士从小就喜欢吃油炸类食品,她的这种习惯似乎也遗传给了儿子。卓女士的儿子在我市某小学读3年级,最近学校放寒假,她就经常在家炸藕饼、羊肉串、五香条给儿子吃,母子俩大快朵颐。可昨天早上卓女士一起床,发现口腔全部起泡了,她赶紧到中山医院口腔科看病。
当卓女士拿到检验报告时大吃一惊:她的血液黏稠度比正常人高出两倍。医生询问了她的生活习惯后说,这是因为她摄入太多反式脂肪酸的缘故。医生同时提醒她,如果长期这样吃下去,恐怕她将来还要吃出老年痴呆症来!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一般由植物油“氢化”技术处理后产生,与一般植物油相比,人造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更久等优点。目前,美国快餐业使用人造反式脂肪相当普遍,通常它被用于制作脆皮面包、炸薯条和甜甜圈等食品。一些能使面点酥松的油脂、人造黄油和用于油炸的食用油均可能含有人造反式脂肪。
孕妇摄入过量的反式脂肪酸后,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乳母也会通过乳汁,将反式脂肪酸“喂”给婴儿,会造成幼儿缺乏必需的脂肪酸,从而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还可能造成幼儿大脑脂质缺乏,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
所以对以下食物家长们要特别注意:首先是人造油脂,如人造黄油(植物奶油);其次是油炸食品,如方便面、薯片、薯条等。一些含油脂的加工食品,如方便汤、快餐、冷冻食品(如汤圆)、烘焙食物(如饼干、曲奇和面包等)、各种即冲型糊粉状食品(如粉状麦片、椰子粉、芝麻糊粉等)、各种奶油糖、花生酱、巧克力酱中,都可能有反式脂肪酸。
罪魁祸首2:膨化食品
近年来,膨化小食品因其具有酥、脆、香、甜等味道特点,颇受儿童们的喜爱。不过,国内外医学专家认为,膨化食品不是真正的安全或健康食品,如果孩子长期食用这类食品,对他们的大脑和体质发育都是有害无益的。美国营养食品专家多年前就提出过忠告:膨化食品中存在较多有害金属元素铅或铝,家长不应常让孩子吃这些食品。
膨化食品含铅、铝比较高的原因有:一是加工这类食品往往要加入膨松剂之类的添加剂,有的膨松剂(如明矾和碳酸氢钠)就含有较多的铅或铝等重金属;二是食品在加工过程当中是通过金属管道的,金属管道里面通常会有铅和锡的合金,在高温的情况下,这些铅容易气化,气化后的铅就会污染这些膨化的食品。
经常吃膨化食品对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当“铅从口入”时间久了,会慢慢潜伏于血液和骨骼中,很难自然代谢出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铅的吸收量是成人的数倍,而孩子对铅的排泄功能比较弱,这就更容易蓄积体内。当有害重金属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对人体的神经、消化、造血等系统造成明显损害,尤其会导致认知障碍或思维能力下降,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终生健康。
铝元素摄入过多主要会损害大脑功能。比如:会干扰人的思维、意识与记忆功能,引起神经系统病变,表现为记忆减退、视觉与运动协调失灵、脑损伤、智力下降,严重者可能痴呆。
罪魁祸首3:人工色素
如今的儿童食品名目繁多,包装考究,色彩绚丽,但其中一些含有色素的“彩色食品”潜伏着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过量或者长期食用,对儿童健康发育有害而无益。
在儿童智力发育阶段,需要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类脂等营养元素,人工合成色素不能提供这些营养。同时,人工合成色素自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而且,其在保存过程中还可能混进砷,铅或其他有毒的中间产物,这些都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神经行为。
此外,摄入过量合成色素还可引起过敏症,如哮喘、喉头水肿、鼻炎、荨麻疹、皮肤瘙痒以及神经性头痛等;某些人工合成的色素作用到人的神经,会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症状。
医生建议家长严格控制儿童饮食,让儿童多吃一些天然食品,买加工食品时尽量选择不加任何人工添加剂的食品。汇源果汁研发中心的专家也建议,儿童避免人工色素的影响要从日常饮食中注意,在购买一些颜色鲜艳的食品或饮料时要慎重,不要选择颜色太过亮丽的加工食品,还要养成阅读食品配料表的习惯,注意里面是否添加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
英国、儿童、入狱、犯罪
英国《卫报》报道说,慈善组织“巴纳多斯”22日警告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被关押的年龄在10岁至14岁的少年儿童日渐增多,其人数超过西欧任何国家,他们因轻罪而被拘留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该慈善组织说,过去10年里,英国被判拘留的少年儿童猛增了4倍,这造成了一个“昂贵而效率低下的”刑事司法策略。它说,入狱儿童人数是在同期儿童严重犯罪案例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增长的,这导致青少年在12岁之前就被毁掉了。
据该慈善组织当天公布的一份关于儿童拘留的报告说:“在经常监禁大量10岁至14岁犯罪儿童方面,这在西方社会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在儿童收容所关押一名儿童,一年的费用是18.5万英镑。这份报告指出:“这笔钱可以让一名儿童在伊顿公学接受教育6年之久。”
在整个欧洲,只有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入狱儿童人数超过英国。这份报告认为,拘留没有太多效果,因为78%的10岁至14岁儿童在获释后12个月内会再次犯罪。
“天才儿童”易被忽视的6大特征
家长总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英国学者发现,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可能会扼杀孩子潜在的才能。他们建议,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孩子们除学习成绩外的表现,因为那可能预示着孩子在某一方面是个“天才”。
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前讲师贝纳德特·泰南认为,许多天才儿童可能在学校或考试中表现并不优异,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能够说明他们拥有高于同龄儿童的才能。
泰南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列出一份天才儿童特征清单,希望那些以考试论英雄的家长们能够参照清单,发现孩子的潜能。在清单中,她给出小学生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
特征一:喜欢发号施令的领袖。
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有条不紊地在学校里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他们可能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特征二:年轻的大亨。
在小学里,一些孩子很快发现,如果他们将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他们假期中就将拥有一大笔钱来支配。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像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理查德·布兰森那样的人。
特征三:刨根问底者。
一些孩子总是充满好奇,有时甚至不厌其烦地问问题。但是如果他们这种特性得到家长的培养和重视,他们极有可能成为记者或美国航空和航天局的宇航员。
特征四:设计师。
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让他独自待一会儿,他就能够用积木搭建出一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具有这种才能的孩子是设计天才。
特征五:故事讲述者。
有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和写故事。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发现孩子有此种个性的家长要好好培养孩子,因为他们很可能是下一个J·K·罗琳。
特征六:演讲者。
这种孩子喜欢同人讲话。他们甚至在上课时也和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作为家长,请不要制止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行为说明,他们有着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正确培养,他可能成为律师或电视主播。
我为童年唱首歌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纯真的,童年的记忆是永远难忘的。当我和儿子一起阅读儿童文学,当我和孩子们一起讲绘本故事,我的心潮澎湃,仿佛又重新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我和儿子是杨红樱的忠实粉丝,每当她有新专辑出版,我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到书店购买,特别是《笑猫日记》,更是一本不落。它讲述的是一个充满爱心家庭中的一群有思想的动物之间的故事。那只会笑的猫能够读懂人类的语言,用各种笑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能与自己的天敌——老老鼠成为知己。老老鼠则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幽默大师,他为了自己的朋友——笑猫,能够牺牲生命。乌龟更是一位睿智的教育大师,每当有困难,大师肯定出马帮助顺利解决,更奇怪的是它能够闻出孩子味儿,只要有童真的、快乐的孩子出现的地方,他都能顺着孩子味儿找到。还有一只灵魂出鞘的猪更令我们刮目相看,他的思想创新,敢作敢当,不拘泥于常规,每天默默无闻的做着一些大事。当然还有许多角色令我们难忘,美丽伟大的虎皮猫,爱管闲事的狗阿黄,看门的大白鹅……这些动物的个性鲜明,象征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活泼可爱的、富有朝气和独立思想的孩子,他们之间有许多感人的真情故事,处处流露出朋友间的友好和纯真。其中,《那个黑色的下午》讲的就是2008年的5月12日下午,发生在汶川地震之后的感人故事,所有的动物为了寻找亲人,解救生命付出着自己的一切。
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杨红樱童话系列》、《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都是孩子们喜爱的读物,在孩子们中畅销不败。《会走路的小房子》讲述的是一座小房子,当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拒绝帮助他人、也不接纳别人的友谊时,他是孤单和不快乐的,而且很快变成一座森林里破旧的小房子。可是,当友爱的烛光一旦把它照亮,他变得愿意接纳别人、愿意与别人分享友爱时,不仅感到了温暖和快乐,而且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朋友的帮助下,很快又变成了一座迷人的散发着清香味的绿色小屋……这个童话充满了美丽与温暖,它是靠着友爱、关怀、尊重、接纳、谦让、奉献、自信这些优良的美德散发出来的美丽与温暖。
读杨红樱的童话,处处感受到的是童真,处处体验的是温暖,因为杨红樱有一颗童心。她说,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座梦幻城堡,只有拥有一颗童心的人,才能进入这个城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天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的童真和纯真,激励我们时刻拥有一颗童心,时刻散发身上潜在的美德,给他们温暖与快乐。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童心,就会愿意去奉献,为世界增添一份光和热,这样人人就会变得快乐!
读儿童文学,感受童真,点燃童心,让我大声为童年唱首歌,祝愿每个人的童年,和曾经拥有的童年快乐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