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工区随笔:好玩的橡皮泥
发布时间:2021-02-22 美工区教育笔记 美工区幼儿园工作总结 中班教育随笔笔记 今天美工区好多小朋友一到之后马上就选择了玩橡皮泥。好像这段时间孩子们对橡皮泥的兴趣比较浓。我看到胡越、曾赛岩和程君杰在玩橡皮泥。赛岩一开始不知道怎么玩,胡越丢给他一本记录本(记录本上图示),自己也拿了一本,他说他要捏一个草莓。我看到他在认真地捏着。一会儿工夫就把草莓捏好了,样子有点像,但是没有点上点点。于是我提醒他用泥工的工具点上。完成之后,他就不知道要干什么了,将作品放在桌子上,就干坐了。我又建议他做一个“手榴弹”。他很高兴地答应了。拿过图示来,仔细地看了看,开始分泥。我看到他分了两块泥,显然方法是对的,但看上去泥的大小不是很合理。于是我有指导了他一下,他分得显然合理多了,后来他做出来了好像样子不是很像“手榴弹”,我引导他自己看看,与图示上比较一下,看看像不像。看了一会儿他摇了摇头。于是我有辅导了他一下,终于完成了作品。曾赛岩看到胡的“手榴弹”做得好看,也想做一个。美工区的橡皮泥制作自从有了记录后,小朋友玩的兴趣好像浓了很多。他们好像有了目标一样。每完成一次,都可以记录下来,然后多学会几个,记录也会多几个。这样对孩子来说好像很有成就感。
所以现在他们一到美工区都会去选择橡皮泥玩。
这种记录方法显然是带给我们很多的好处。老师也可以在记录上看到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可以清楚地知道每种制作方法有几个人已经学会了,还有哪些人没有学过。
这样我可以有针对性引导那些没有学过的幼儿来玩,来学习。
这种记录方法也可以引申到其他地方。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美工区玩橡皮泥:爱心巧克力
活动开始了,鑫鹏,心语来到了美工区玩橡皮泥,心语选择了喜欢的心形工具,将橡皮泥一点一点的往里面放,放的差不多了,她还将小手轻轻的按了两下,可是拿出来后的“爱心巧克力”却不太完整,我走过去说:“心语,你试试将它填满好吗?”心语点点头。试着将橡皮泥填满,并将巧克力装进了糖果盒中。
在一旁的鑫鹏将橡皮泥搓了搓,搓的圆圆的,放在泥工板上,接着他就将工具往下按压,接下来他还将多余的部分去除,这样一块非常漂亮的“爱心巧克力”完成了。我看了看说:“鑫鹏你真棒。”过了一会儿两个小伙伴做好了一盒漂亮的爱心巧克力。
心语做事比较细心,能够一点一点的进行添加橡皮泥,制作“爱心巧克力”。鑫鹏能够想到将心形工具按压的办法。孩子们用自己的好办法,制作出了漂亮的“爱心巧克力”。
在平时教师可以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提供一些真是的糖果图片。
泥工活动:玩橡皮泥
橡皮泥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一样,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橡皮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带给孩子无限创想的空间。而我们班的特色活动就是泥工,于是在本周我开展了橡皮泥的活动。
幼儿一拿到橡皮泥都可兴奋了,都开始自己的创作,搓,切,压玩得不亦乐乎,玩橡皮不光让宝宝的小手得到了锻炼,重要的是宝宝的想象力得到了延伸,自信得到了提升,更是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东!于是在孩子的欢乐中,我悄悄制作了一个棒棒糖,还准备了木棍,孩子们看了都纷纷自觉的学起来,还上来问我要木棍呢。
在教给孩子基本的做法后,孩子们完成来捏一捏,搓一搓,小棒子串起来。每个孩子都完成了,期间孩子们玩的可高兴了,还相互炫耀呢,最后我们还将孩子们的作品都摆放起来,请孩子回家的时候给爸爸妈妈看呢。
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同时,还会更加积极的去创造,从而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孩子的发现和感官体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玩橡皮泥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家长在家里也可以配孩子一起玩一玩,与孩子一起体验回味曾经那美好有趣的童年。
混合的橡皮泥
我们班的孩子都比较喜欢玩橡皮泥,我早就规定他们不能将橡皮泥混合在一起,否则无法分开,可是仍有孩子把橡皮泥混在一起。这不,在我刚将橡皮泥发给孩子们不久,就发现一位小朋友又把红色橡皮泥和黄色橡皮泥捏在一起了。我快步走过去,拿下他手中的彩泥,严肃地问道:“老师讲过多少次,不能将几种颜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你怎么又忘了?”那位小朋友眼圈一红,说:“我想做西红柿炒鸡蛋,黄色的是鸡蛋,红色的是西红柿。”我一听,这孩子还挺爱动脑筋的,我应该鼓励他才对。同时我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有些过火,应该向他道歉,我应该用事实教育他。于是,我说:“对不起
,刚才老师的态度不好,你做的鸡蛋炒西红柿能不能让老师吃呀?”这下孩子可高兴了:“好呀,我这就烧给老师吃。”我拿起他的“鸡蛋炒西红柿”问:“这鸡蛋炒西红柿,哪是鸡蛋,哪是西红柿呀?”“咦,两种颜色怎么混在一起了?”小朋友也疑惑地挠挠头。“对呀,”我趁机对他说,“你看,橡皮泥混在一起都分不开了,这样,鸡蛋炒西红柿就做不成了。”“啊,我明白了。”小朋友接着说:“以后我再也不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了。”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对于教师的要求,不能让孩子只停留在简单的执行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水平上,教师用言语或用行为验证等有效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一些浅显的道理是很有必要的。
有趣的橡皮泥
今年,我带的是刚入园的宝宝。他们的年龄都在3——4岁。这些宝宝,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肤浅,生活经验贫乏。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要多帮助幼儿认识大千世界中的美好事物。
记得他们刚来的时候,情绪都不是很稳定。尤其是在下午放学的时候。有的家长来接宝宝比较早;而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的关系姗姗来迟。那些走的晚的宝宝们往往看见别的家长就会哭闹。有一天,班里的一名小宝宝哭闹不止。于是,我拿起了一桶橡皮泥,“宝宝们,看看这是什么?”宝宝们一看,大叫说是橡皮泥。我问他们想不想玩,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想”。我观察了孩子们看见橡皮泥的表情,个个都迫切的想要得到。那一个下午,孩子们拿到橡皮泥不停地揉、捏、搓,玩的不亦乐乎!看见孩子们对橡皮泥这么喜欢,我忽然眼前一亮,何不让这小小的橡皮泥发挥一下魔力呢?
第二天,我准备了好多桶形色各异的橡皮泥。当放在桌子上的一刹那,孩子们都欢呼并且尖叫。我让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橡皮泥。并对宝宝们说:“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橡皮泥大比拼,宝宝们利用手上的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小动物、植物、餐具、蔬菜水果等。最后,我们看看哪一名宝宝获得巧手宝宝的称号。”比赛正式开始了,每一位宝宝都迫切的开始了工作。有的宝宝用手压,有的宝宝把橡皮泥放在桌子上搓,而有的宝宝借助了橡皮泥中本来带的工具把橡皮泥给切的一段一段的。一会的功夫,孩子们得作品就展示出来了。我走过去一一的观察。有的搓的是圆形,有的是圆锥形。于是我问他们:“你们做的都是什么呀?”宝宝们得答案各不相同。老师:“我做的是鱼丸”,“我做的是胡萝卜”,“我做的是面条”,“我做的是水饺”。突然,一个孩子的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她的作品都是用长条的橡皮泥做的。说真的,我真没看出来宝宝做的是什么。于是我问:“如意,你做的是什么?”如意耐心的给我解释。她说:“我做的这个是小桥,下面是水。我们要从小桥走过去,要不然我们该掉到河里了。”听了孩子的解说,我顿时明白了。原来,每一位孩子的想象力都是不同的。当他们拿到相同工具时,会动用他们的小脑袋想出不同的玩法。这次的比赛我发给了每一位宝宝一个小礼物。因为他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想象,都非常的棒!
在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孩子智慧之门,打造幼儿灵巧之手,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努力探索和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幼儿智力。幼儿不但掌握了技能、技巧,同时也开发了幼儿智力,培养了他们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我们要从小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要建设者,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加油吧!
教育随笔:小班美工区的“玩色”
小班幼儿的发展处于对色彩比较敏感的时期,强烈的好奇心令他们对身边无处不在的颜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生活中并不常见的颜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有想要不断尝试的愿望。在小班美工区域,玩色活动就是以调动幼儿的绘画积极性为前提,鼓励孩子们勇于接触并尝试实践活动,通过对手、眼、脑的协调运动来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而提高孩子们对色彩的感知,为幼儿心灵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一、以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设计活动
玩色活动旨在通过对幼儿亲自动手绘画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以幼儿兴趣为主题选择适当内容并进行活动设计。所选内容大致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环境紧密联系、易于理解,更具有操作性,方便幼儿开展艺术创作,帮助他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完美地呈现在画作当中。所选内容的极大趣味性将推动玩色活动的进展,例如在安排拓印活动时,带领幼儿完成“蔬菜印章画”的任务,我们会将各式各样的蔬菜放置在美工区,如此设置不仅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帮助老师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你们知道吗,蔬菜不仅能当菜吃,还可以用来画画,有没有勇敢的孩子来试试?”从而充分调动孩子的画画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二、为玩色活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
一般在玩色活动最能吸引他们眼球的就非颜料莫属了,这是幼儿参加此项活动的兴趣所在。所采用工具和材料的多样化是激发他们想象力的必要条件,可助其在想象的世界自由翱翔。因此,教师要充分对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材料以及进行挖掘,以此作为他们绘画的题材和工具,动员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互动,时刻关注孩子们内心世界的成长,例如在家里搜集一些报废的汽车、零件,瓜果蔬菜的根、茎、叶等较为熟悉的材料作为孩子创造的源泉,这些素材不仅具有现实性,在美术创作上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新奇性。
三、小班玩色活动中的支持策略
(一)设计合适的玩色游戏
在内容上拥有了趣味性之后,有必要为幼儿的画作提供情境性偏强的辅助内容,例如在已有部分内容的画纸上进行创作,这样能快速增强幼儿的信心,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无限乐趣。例如,在新年树的装扮过程中,提前将各式花样的新年树用绿色的卡片裁剪出来,再教孩子们以棉签蘸上各种颜色的方式装饰在新年树上,然后再为新年树配备五颜六色的亮片。这样不仅操作简单,还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色彩的美妙之处,体验自己动手完成作品带来的成就感,对美术更是热爱有加,对幼儿美术方面的发展相当有利。
(二)提供丰富有趣的低结构材料
众所周知,玩色活动是一种实际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它要求幼儿的眼、手和大脑的协调运动要求较高。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提供的活动材料应该以简单为主,同时还要保证材料的充足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选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作为美工区域的活动材料。例如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类似瓶盖、瓶底以及弹珠之类的废弃物品,或者平日用完留下的菜根,尽量选择对比鲜明的颜色作为孩子们的水粉颜料,任由孩子在想象中自由发挥,将瓶盖刷上颜色作为画五彩气泡的工具,用菜根在纸上引出一片片花朵,用弹珠作为构造彩虹的利器,用瓶底和瓶盖制作出最简单漂亮的苹果。
(三)对幼儿作品的指导
玩色活动的分享状况既可以由集体来完成,也可以是个人,既能在活动当场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也能发生在活动之后的完善补充。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手指动作发展尚有欠缺,从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很好的控制颜料的用量,有的孩子胆子较小不敢轻易尝试,有的却是毫无顾忌,比如在进行新年树的创作时,会很难控制用棉签作画的量,将大块颜料全部用在纸上,在这时孩子往往会由于不知所措甚至担心受到惩罚而不敢知会老师,导致颜料浪费。向师性是孩子的天性,这种情况下,我会亲手给孩子们进行示范该怎么印,用多少量,对孩子进行及时积极的引导,从而帮助他们感受到绘画的不易,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在美术上的自信心,引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与热爱。
四、反思与调整
(一)以游戏化法介入引导
一般考虑到幼儿年龄较小的因素,在美工区域经常会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玩色活动,从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引导。小班幼儿会在教师专门建立的氛围中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到活动当中,他们的情绪会很快被游戏的乐趣带动起来,从而引起他们无限的想象活动,帮助幼儿勇敢的加入到活动当中,给幼儿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与心灵共舞。比如,在进行到“小球滚画”关环节的时候,按照惯例教师会为孩子们提供活动必备的小球和小鞋盒盖,这时学生通常不知从何处下手,于是,就需要教师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舞蹈来将比较复杂的话题导入课程当中,孩子们会瞬间被舞蹈吸引,积极加入。
(二)创设更为有趣的游戏情境
通过整个学期的玩色活动,我也逐渐地扩展了玩色的空间范围,从一开始简单的桌面玩色发展到后来的墙面玩色。如此一来,幼儿的思维方式也会随着发展空间的增大而变得更加开放,兴趣点也就逐渐增加,学习以及绘画的热情相应的有所提高,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更使得幼儿的肌肉动作得到不错的发展。前面的游戏法虽然较好但详细琢磨发现,仍然有诸多欠缺之处,比如趣味性不强,因此,我就在教到车轮滚滚时,选择将马路其设置在墙面上,然后使马路与地面之间实现完美的对接,经过适当程度的扩展,再添加型号大点的车,给孩子们立体的感觉,令他们就像身临其境一般站在真实的马路上。又比如在教到“喂小兔子”时,可以专门为兔子设立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窝棚,然后采用比较有意思的故事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孩子用简单实际的纸箱做成兔子,引导幼儿将颜料用在纸箱之上,相对于手把手的教他们画兔子更加有趣,往往事半功倍。
(三)结合名画,进行欣赏
在后面学期,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名人作品展给幼儿,时常让他们对作品记进行欣赏,引导他们学会对结构以及色彩方面的欣赏,有的作品色彩搭配以及结构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他的作品风格就很适合教学,无论是从线条的力度还是色彩的搭配都很容易被孩子们接受,进而进行适当的模仿。让幼儿从小养成欣赏良作的习惯,接受名人作品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幼儿随时在不知不觉中对色彩有一个良好的感知度,这为幼儿之后在美术上的发展大有裨益。
捏橡皮泥比赛
上周让孩子们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周末可以在家练习一下,然后,星期一准备进行“捏橡皮泥比赛”,看看谁捏的既好看又快。
今天一上课,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喊着:“老师,老师,我们带橡皮泥来了,什么时候开始捏呀……”安顿下秩序后,稍微讲了一下比赛要求,比赛便开始了。
我在一旁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小朋友们有的手忙脚乱;有的像模像样的捏着,看上去非常老练,肯定是在家练习过;有的看看这,看看那,无从下手;于是我便在一旁提醒他们,说:“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像小鸟、小鱼、小房子、小娃娃……”经过我这一提醒,那些无从下手的孩子们才有了思路,开捏了!
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捏完了,让孩子高举起他们手中的作品,并互相欣赏一番。
各种小动物、小房子、小玩具、小汽车……孩子们捏的五花八门,顿感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通过这次捏橡皮泥比赛,锻炼了孩子们动手动脑能力,给他们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舞台,培养了他们的兴趣。
我们老师尽可能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展示才能的平台,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混在一起的橡皮泥
区角活动时,我来到手工组,孩子们在玩橡皮泥,有的在搓圆子,有的在做面条,还有的在包包子,玩得非常开心。突然,有一个小朋友大声说:“老师,陈果丰把两种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了!”我急忙往陈果丰那里看去,果丰真的把黄、兰颜色的泥混在一起。我看了一直彩泥,又看了一下他,只见他用胆怯的目光,不安地望着我,等待我的反应。望着孩子的目光,我平静一说:“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变成什么样呢?”一句话,孩子们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又开始了新的思考。有很多孩子不解地摇着头,有的看着揉在一起的橡皮泥,不知应该怎样回答。于是,我请他们亲自试试,把两种颜色的泥放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变化。这时,果丰早已忘了刚才的紧张与不愉快,双手飞快地搓着,第一个告诉我,变出来的是绿色,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高兴极了。通过这件小事,我在想,如果当时我不理解孩子无意中的失误,强硬地训斥他,橡皮泥就不会是孩子的“天使”。每一次玩的时候,就不能尽兴了,一旦混了色,便会惶恐不安地等待成人的训斥。当孩子相关经验还少的时候,当他不具备自己想塑造出什么物体的时候,他就要尝试新的玩法,这里他活动的需要。但我们全然不顾这些,一定要孩子按照我拉捏出什么东西的要求去活动孩子尽管是在玩,但不会十分快乐,做出的东西,也只是为了换取我们的认可,而不是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孩子进行启发与引导,使他们增长知识,锻炼技能,提高兴趣,发展能力。这样,孩子们才会亲近你,接受你。
教育随笔:玩泥的乐趣
早上醒来,感觉屋里光线暗淡,哦,是阴天,到了幼儿园淅淅沥沥的雨声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瞬间的思想停顿,忽然回忆起自己的幼儿时代!
小时候们最盼望的就是春夏两季节的下雨天,不是大人那种盼雨,是为了地里的五谷能喝上水的想法,而是为了雨后那满街、满院、满胡同的泥巴,跟我们肆无忌惮的玩个痛快!
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农村孩子几乎没有一件商品玩具,但感谢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农村的黄土和泥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
雨后的胡同口,我和伙伴们上演了”玩泥大比拼”。捏泥碗捏泥盘,把捏好的泥碗托在手心,然后用方言大声的喊“南来的北往的听听咱这不响的”,把手上的泥碗朝地上和墙上扔去,刮的一声泥碗在地上摔裂,那时那刻那种自豪感那种愉悦感,无与伦比!离得近的伙伴,有时会泥碗的碎裂崩一身一脸的泥,更是快乐的不知所措。我最初的玩泥作品是搓泥蛋,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泥球搓出来,给他们排排队,两个你修垒起来,扒拉跟小柴禾棍儿在球上扎上几个孔,变了简易的泥人,把好几个泥球用小棍串起,便当街卖起了糖葫芦.......没有发觉自己浑身上下已经变成了泥猴,脚踩在泥巴里,体验着那种陷进去又很费劲的拔出来的有趣的感觉,快乐浸遍乐全身,全然忘了回家以后母亲的呵斥和责骂......。
收起思绪,赶快迎接孩子的到来了,雨停后,我要带孩子们在园里玩一次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