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教育的乐趣(小班)
发布时间:2021-01-29 中班随机教育笔记 小班的教育笔记 小小班的教育笔记今天上午,我正在教小班的孩子折画小鱼。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折着,不一会大部分孩子都折好了。我正在用他们的杰作装饰活动墙,只见亮亮小朋友站起来打小报告了:“老师,晶晶从材料里拿气球吹,你快批评她。”听了亮亮的话,我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走到晶晶旁边轻轻地问她:“晶晶,你很喜欢气球吗?”她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我想孩子年龄小,好动不好静,又特别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我何不顺着他们的心意,让他们玩得更高兴些呢!
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吹起气球来了。孩子们的那股高兴劲就甭提了,只见他们一个个鼓着腮帮,憋得小脸红红的,有的小朋友一会儿就把气球吹大了,而有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大功告成,那份成功的喜悦溢于脸上。我呢,一个个用绳帮他们拴好,有的气球被吊在了电风扇上当做装饰品,花花绿绿的,大大小小的,还真好看。有的拴上了长绳当做风筝来放。可刚玩了一会,浩浩小朋友的“风筝”一不小心没攥紧绳被风吹到了天上,他追了追,没追上,一副很失落的样子。看到这里,我笑着对小朋友说:“你们看,浩浩的‘风筝’飞得多高多远,我们来比赛,看谁的飞得更高更远好不好?”孩子们高兴地说:“好!好!”说完就自觉地撒手了,不一会,满天飘着五颜六色的“风筝”。他们兴奋地跳着、跑着、叫着:“快看,我的飞得最高!”“不对,是我的最高最远!”……愿孩子们就像这“风筝”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长大吧!飞吧。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玩泥的乐趣
早上醒来,感觉屋里光线暗淡,哦,是阴天,到了幼儿园淅淅沥沥的雨声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瞬间的思想停顿,忽然回忆起自己的幼儿时代!
小时候们最盼望的就是春夏两季节的下雨天,不是大人那种盼雨,是为了地里的五谷能喝上水的想法,而是为了雨后那满街、满院、满胡同的泥巴,跟我们肆无忌惮的玩个痛快!
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农村孩子几乎没有一件商品玩具,但感谢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农村的黄土和泥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
雨后的胡同口,我和伙伴们上演了”玩泥大比拼”。捏泥碗捏泥盘,把捏好的泥碗托在手心,然后用方言大声的喊“南来的北往的听听咱这不响的”,把手上的泥碗朝地上和墙上扔去,刮的一声泥碗在地上摔裂,那时那刻那种自豪感那种愉悦感,无与伦比!离得近的伙伴,有时会泥碗的碎裂崩一身一脸的泥,更是快乐的不知所措。我最初的玩泥作品是搓泥蛋,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泥球搓出来,给他们排排队,两个你修垒起来,扒拉跟小柴禾棍儿在球上扎上几个孔,变了简易的泥人,把好几个泥球用小棍串起,便当街卖起了糖葫芦.......没有发觉自己浑身上下已经变成了泥猴,脚踩在泥巴里,体验着那种陷进去又很费劲的拔出来的有趣的感觉,快乐浸遍乐全身,全然忘了回家以后母亲的呵斥和责骂......。
收起思绪,赶快迎接孩子的到来了,雨停后,我要带孩子们在园里玩一次泥巴!
教育随笔《吃饭的乐趣》
每次吃饭,总有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对他们,我是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不断的提醒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办呢?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换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从阿姨手里接过饭菜时就故意大声的说:“今天的饭菜好香哦!你们闻到了吗?”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都翘起小鼻子夸张得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闻起来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说着神秘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又说“那谁来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菜?蔬菜吃了有什么好处呢?”我刚说完,好多小朋友都争着要回答,飞飞说:“老师,我妈妈说多吃蔬菜就会不生病,还会更聪明。”小茹说:“吃蔬菜会变得更漂亮。”“哦,是吗?那还有谁也喜欢吃蔬菜呢?”“我!”“我!”……在我的鼓动下,大家的热情高涨,就连几个不爱吃蔬菜的小家伙也乐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应求,而且小朋友吃饭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饭也多吃了。
从此,在每次吃饭前,我总是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吃饭中的乐趣吧!
教育随笔:玩沙子的乐趣
教育随笔:玩沙子的乐趣
我们东沙园区自去年开始,就开设了自主选择的户外体育活动。这是孩子们最为快乐的时光,每到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会奋勇而至,快乐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我分管的是沙烧区。
喜欢玩沙子可能是孩子的天性,在玩沙时,孩子全然不顾夏日的炎炎、瑟瑟的秋风,用小桶、小铲等家什不厌其烦地玩着沙,沙满身、汗沾脸也不在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那胖乎乎的脸上洋溢着明亮和满足的笑容。这一笑容是如此震撼人心,也使我不由自主地满满的都是快乐。在一直思考:玩沙,这个在成人看来貌似平淡的游戏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每到玩沙时间,孩子们会排着队喊:“徐老师,我是玩沙的!”当听我说“出发吧!”时,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快乐的蹦蹦跳跳,抢着玩沙的用具来带沙池边。现记录玩沙事件吧,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孩子的乐趣和执着。
事件一、垒高
有一次玩沙区活动,因连续几天的天气晴朗,池子里的沙有些飞扬,我怕沙子扬到孩子的眼睛里,就拎了桶水,这下孩子们的兴趣更大了,都跑来用工具来舀水。因为有了水,好多孩子感受到了水和沙子的区别。我想,何不借这个机会引导一下孩子们感受一下沙子的特性呢?我问孩子们:“你们猜是湿沙子垒的高,还是干沙子垒的高?为什么?”大班小朋友对此兴趣很高,有的说:“干沙子垒的高。”有的说:“不对,是湿沙子垒的高了。”孩子们的意见不统一,并且各说各的。看在孩子们针的面红耳赤的样子,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来试试不就知道了吗?”
我将大班孩子分成个两个小组,一组是“干组”,一组是“湿沙组”,比赛垒高。湿沙组的孩子们一边垒一边拍;干沙组的孩子们不断地往上到沙子。一段时间过去了,干沙组的孩子们发现干沙堆不上去了,用手按也固定不住,而湿沙组的孩子们不慌不忙的往上垒,小山堆得也结实,堆得象一座高峰。
事件二、探宝
每次玩沙子,总有孩子不停地往深处挖掘。挖到深处沙子就湿湿的,这孩子们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的乐趣在于沙子深处的石子多,在他们眼里就是宝石。但大都孩子用小篮子筛出宝石和贝壳,他们筛得是乐此不彼。再后来,这些宝石和贝壳变成了饼干和蛋糕上的装饰品了,配以树叶和树杆,看上去真的很美观。
事件三、绝配
一次为孩子们提供了水后,每次都有孩子提出需要水。所以,每到玩沙子时,我会为他们拎一桶水。有次玩沙子时,一个孩子跑来告诉我,一个小朋友在浪费水。我走过去一看,他的桶里只有少许的沙子,大多是水。真的很浪费,但是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还是先问清楚原因再作处理。孩子说他在烧稀饭。我一看,哇,真的很不错。沙子和水在孩子们眼里还是沙子和水吗?我说你的稀饭好吗?他兴奋地说:“很好吃的,我加了好多东西呢。有菜、肉、豆子。”我说:“那让我来尝一下吧!”大家都被我们影响了,都烧起各式美味的饭,孩子们真的很聪明。水和沙子真是绝配呀,何况还有不少宝石和树叶树枝呢?
沙子和水是孩子们常见的、喜爱的一种自然物。在玩沙玩水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并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与沙和水的零距离接触中得到快乐。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那就让我们的孩子尽情地去和沙子去接触吧。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小朋友天真可爱的样子很受老师们的喜爱,但是有些孩子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毛病”:爱多说话。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们就接过去说个没完没了,惹得所有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有时根本听不进我的话。我只能大声的对着他们嚷一顿才能平息一下,再看看他们那害怕的眼神,又觉得怪可怜。
这一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有个小朋友便叫:“大班的先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一齐涌到了水杯架跟前。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我选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团,任其大声喊:“中班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老讲话,别人还听的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这件事后,他的“毛病”改了许多。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教育随笔:科学课的乐趣
在户外活动《雪》中,让我有了一次不一样的教学感受。活动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着好听的“小雪花”来到室外的雪地里。孩子们伴随着音乐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哼唱了一遍。我就切入本次活动的主题,便问孩子们:“下雪天美不美?你们知道雪花是什么形状的吗?”一个问题让孩子们在思考中进入我的活动预设。大家开始猜测,有的说:“雪是从天上下来的”有的说:“雪是圣诞老人送来的”还有的说:“天气冷了就有雪了”,每当听到孩子们不一样的回答声音,我总是很开心,说明孩子们都在动脑筋,不管正确与否,他们都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疑惑中,首先我让幼儿体验和观察雪花的特点以及雪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变化。我的问题一“那么谁来说说雪的颜色、形状、”有的孩子说“雪是白色的”、有的孩子说,“形状有粒状的”、还有的说“六角形的”等等,“我们再来说说对雪的感受”,“用手一摸凉凉的”、“捧起来很快就会化成水”、“踩在雪上会发出咯吱的响声”、“雪能团成球来滚,还能堆成大雪人”…
我的第二个问题:“你觉得雪像什么”?孩子回答“像盐”“像棉花”“像白糖”、、、这时,阳阳着急的问我:“老师,冬天为什么会下雪”对于孩子的提问作为老师应该在态度上给予肯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难能可贵的,看着阳阳满脸的兴奋和期待的目光,我瞬间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便以简单的方式给孩子们讲着“因为冬天,温度很低,地面的温度都在0℃以下,高空云层里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成小冰晶、小雪花。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就人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这就是下雪了。如果有比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温度比较大,雪花在云层里增长的时间长,降下来的雪花就比较大。同时,因为雪花面积大,受到阻力也大,在空中飘飘扬扬,不会很快掉到地面上,所以在空中和其他雪花磁撞、粘连,越聚越大,到贴近地面的时候,就是纷纷扬扬的大雪了。你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雪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六角星状,有的是六角板状,有的是树枝状。但是不管是什么形状的,都有六个支角。雪花的形状变化,是在雪花形成过程中水汽供应情况不同造成的“听完后孩子们开心的笑了,孩子们一个一个的提问,我一个一个的回答,孩子们觉得我很厉害。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我想,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尤为重要,有好奇心的孩子,才会形成主动探索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钻研精神。
教育随笔3篇:有趣的“抽水机”
有趣的“抽水机”
“唉”!怎么又要喝水了!李冉很不情愿地坐下看着杯子里的水直皱眉头。班里有几个孩子不喜欢喝水,每天和很少的水,无论我怎样费尽口舌说多喝白开水有利于身体健康,预防感冒,每次喝水时他们还是不痛快。
于是,第二天喝水时我改变了“战略”。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买来了一些饮料,想请小朋友来当“抽水机”,帮我把杯子里的饮料抽干。我来负责开“电钮开关”,看那台“抽水机”质量最好,“抽”的最快。于是我先在一个孩子的耳朵上轻轻一按,做了个示范,这个孩子开始“抽”水了。这下孩子们来了兴趣:“老师这真好玩,我也要喝水。”再看李冉、李振宇、张智洋几个不愿喝水的孩子,也笑咪咪地看着我说;老师,你也给我打开“开关”,我要当“抽水机”。于是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让我“打开开关”,“抽水机”们很快就都“发动”起来。“真好玩,再来一杯吧......”不一会儿所有的孩子都把水喝完了。“老师,明天我们还要当“抽水机”......从此,我们班的孩子喝水都形成了习惯,再也不是问题了。
藏西瓜
今年入春以来,气温一直忽冷忽热,孩子们的着装一直是穿得厚厚的,给他们整理带来诸多不便。尽管不断地提醒或帮助,也常出现某些幼儿露肚皮的现象。分析愿因,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替代,使幼儿产生依赖心理,或反复枯燥地要求幼儿如何做,却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我想,何不通过游戏,来使幼儿养成自我服务的良好习惯呢?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藏西瓜”的游戏。我园经常开展大带小活动,这天下午午检过后,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现在哥哥姐姐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了,”老师又说:“你们用小手摸一摸自己的肚子。”孩子们好奇的摸着自己的肚子。老师问:“你们的肚子像什么?有一个孩子突然大声说:“像一个大西瓜,”老师说:“像不像大西瓜?”孩子们嘿嘿地笑着说;“像”!老师说:“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藏西瓜”的游戏。大班的哥哥姐姐当“看瓜人”,看谁把“西瓜”“藏”得又快又好”。
老师说完,幼儿各忙各的,把内衣往内裤里塞。塞完后,老师要求“看瓜人”进行检查,并帮助哪些前面塞好而背后没塞好的幼儿整理好内衣,同时还要告诉弟弟妹妹们如何整理才能不露“西瓜”。
在有趣的“藏西瓜”游戏中,大班幼儿认真履行职责,中、小班幼儿愉快地接受帮助和指导,既增强了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有培养了中、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在兴趣的驱使下,日常生活中,各年龄班的幼儿主动地当“看瓜人”,小朋友们在提醒同伴的同时,也能自觉地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好。由于小班幼儿的子午服务能力相对于中、大班幼儿差,老师就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小班幼儿能自觉地做,主动地请人帮助,体验其快乐。我想,在教幼儿自我服务时,尽量把他们应做的事情变成一种游戏,其效果事半功倍。
送给孩子点挫折
我班新转来一名幼儿,名叫李顺宇,他个子长得高高的壮壮的,挺惹人喜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这孩子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少缺点。比如:平时走路喜欢抱肩,口气很高傲,喜欢教训小朋友,遇到事情常用手拍桌子,引起小朋友和老师的注意,特别是不能批评他
在随机教育中收获快乐
让孩子们让他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
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乐观的天性被纵情释放的快乐……快乐是有多种多样,我们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也各有不同。
有的人享受到一顿美餐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听到一句赞美的话就感到快乐,有的人得到一件美丽的衣裳感到非常快乐,而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中就能感受到快乐。
我个人认为:快乐应该是愉悦的,甜美的,放松的。
上节活动课,我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聪明的乌龟》时,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故事中哪个小动物呀?”我想依照我们的思维和想法,应该是喜欢乌龟的,因为乌龟很聪明,它战胜了狐狸,我班大多数孩子也回答说喜欢乌龟,可是贝贝的回答让我很不理解,他说喜欢狐狸!我问他你为什么喜欢狐狸?他解释说:因为狐狸很漂亮。
我疑惑了,不知道这节课该如何继续下去。
这时其他孩子们给我解了围,大家一起说:“狐狸太坏了,它欺负小动物。
”贝贝不服气地说:“我们可以教育它,这样它不就会变好了吗?”教育狐狸,这是一种好提议,我顺水推舟地说:“我们怎样教育狐狸呢?”孩子们热烈地讨论了起来,整整一节活动课孩子们的情绪都很高涨,也想了很多很多教育狐狸的办法。
通过孩子们对狐狸的教育,狐狸不再欺负小动物了,变得更可爱了,孩子们的心中又多了一个美好的形象,这样不是很好吗?如果当时我直接否定了孩子们的回答,在情感上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能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
这次关于“教育狐狸”的话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想问题的角度也多了。
我们思想中常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总认为孩子就应该服从大人,他们的一些想法都是不成熟的,是不可取的。
一旦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的想法不一样时,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为自己找借口,想让孩子顺着大人的意原,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创新意识。
我们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只有“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才能真正了解孩子们的意愿,走进他们的心灵。
学会在随机教育中关注孩子的想法,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成长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体会到自己劳动的甜蜜。
大班随机教育的联想
今天下午吃完水果自由游戏的时候,我们班的冯宇小朋友拿出一个吹泡泡的玩具,班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孩子们都要玩,冯宇不肯,别的孩子就开始抢,在抢的时候,王航小朋友把那瓶泡泡水打翻了,冯宇哇哇地哭了起来,依婷小朋友见状就跑过来告状。
我来安抚冯宇,并帮其重新装了一瓶,为了让她再次高兴起来我就跟她们一起玩了起来。过来一会儿,她果然破涕为笑,为了防止别人在抢,我就宣布说:“现在老师让冯宇来吹,其他小朋友就来踩泡泡”。此时,秩序开始好了起来,当玩到一半时候,沈子鑫也要吹,他就跑去跟冯宇说:“冯宇,给我玩一会儿吧!”冯宇说:“等一下,我玩够了再给你玩”。沈子鑫说:“我把我的玩具给你玩,你跟我换吧!好不好?”冯宇就犹豫了一下终于点头答应了,沈子鑫就跟其他小朋友高兴地玩了起来,冯宇也快乐的玩着沈子鑫的玩具。
这个换玩具的小小举动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不起眼的,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社会交际上比较成功的一步。
我觉得让孩子自由发展一件好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成人不一定要一步步教会他们怎么做,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到自己的目的,成人只要充当一个辅助的角色,在必要时做出正确的指导即可。大二班于静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