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这几个亲子时间,让生活变得甜甜的
发布时间:2021-01-29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的读书笔记 幼儿园好朋友的教案一天的时间有24小时,作为家长,你有多少时间是和孩子相处呢?如果数量上保证不了,那就保证质量吧!以下是几个有益于增进亲子关系的“黄金时间”,只要把握住它们,认真对待,就能给孩子更多温暖和关怀,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薄荷时间”
要想孩子一天有个好心情,早晨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是很重要的。所谓“薄荷时间”就是要让孩子起床前的时间如薄荷般清新和令人愉悦。
“奶油时间”
“奶油时间”指的是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从外面赶回家后都需要一段时间用来放松和调整,这段时间就应该像奶油那样松松软软,令人舒适自在。
“蜜糖时间”www.Yjs21.cOM
“蜜糖时间”,正是利用孩子入睡前的时间和孩子“谈情说爱”,让亲密的感觉成为调和亲子关系的“蜜糖”。
“冰淇凌时间”
跟孩子约定一个时间,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和孩子以朋友的时间相处跟孩子一起开心的玩闹,这个时间最有利于增加孩子和家长的关系。
一天之中也许你错过了“薄荷时间”,那么请不要再错过孩子的“冰淇凌时间”了,在孩子最需要你陪伴的时候就陪在他们身边吧,也许只是午后的一个亲吻就能够温暖孩子的整个世界。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这5个时间段,是增进亲子关系的黄金时间
良好的亲子关系,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也有好的帮助。这5个增进亲子关系的黄金时间,父母们别错过哦。
1、哺乳时
很多孩子和妈妈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妈妈用乳汁养育他长大。哺乳时是加深和孩子亲子关系的黄金时间,在哺乳时,宝妈们可要专心哦,不要边哺乳边看电视或玩手机,轻轻抚触宝宝,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家伙身上,在孩子和你有眼神交流时,给小宝宝个温暖的回应,孩子的幸福感会满满的。
2、早上起床时
叫醒孩子起床的方式有很多种,父母用什么样的方式叫醒孩子起床,影响到孩子和父母心灵的距离。如果父母叫孩子的方式是温柔的、体贴的,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也越细腻,如果父母叫醒孩子的方式是粗暴的、蛮横的,孩子越容易在心理上和父母疏远。同理晚上催孩子上床的方式也是这样哦。
3、孩子主动和你聊天时
和孩子相处时,很多时候孩子会主动和父母聊天,会分享他生活中的一些事,甚至会主动和父母聊他看过的一部动画片。此时孩子把父母置于朋友的角色,如果父母此时能静下心来和孩子有坦诚的交流,更容易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相反,父母敷衍的态度容易拉远亲子间的距离,想孩子越来越和你亲,增进亲子关系的时间不要错过哦。
4、孩子情绪低落时
当孩子情绪低落时,也是最需要父母理解与鼓励的时刻,此时父母若能像阳光一样,给孩子心里带去温暖,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陪他走出低落的情绪,更能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相反,父母的冷漠、呵斥容易导致和孩子心灵上越来越疏远。孩子身上往往有父母的影子,其实孩子和父母之间会有什么样的亲子关系,父母的责任也很重大。
5、刚下班到家时
和孩子分离了一天,刚刚见面,下班回到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能体现出孩子在父母心里被重视的程度。每天下班见到孩子的第一件事,先给他个拥抱,能让孩子的心里瞬间温暖。亲子关系如何,父母的态度也很重要,不要错过这个加深亲子情感的时间哦。
把握开发女孩天赋的几个阶段
5岁之前是女孩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一个时期,到了5岁之后,她们的大脑发育就要减速了。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除了要教会女孩所应学会的那些技能,如说话、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之外,还应对她的大脑进行保护。如经常向她灌输一些好的情感,让她远离那些危险的、有害的信息。
【5岁之前】激发女孩的语言天赋
5岁之前是女孩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一个时期,到了5岁之后,她们的大脑发育就要减速了。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除了要教会女孩所应学会的那些技能,如说话、控制自己的情绪等之外,还应对她的大脑进行保护。如经常向她灌输一些好的情感,让她远离那些危险的、有害的信息。
另外,在5岁之前,女孩的语言天赋已经很好地表现出来。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除了要教会女孩说话外,还要引导女孩发挥她的这一天赋。如鼓励她朗诵诗歌;讲故事给她听,然后鼓励她复述等,这些都能在女孩语言天赋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她的语言表达能力。
【8岁左右】着重培养女孩的记忆力
8岁左右,女孩大脑里的一个主管记忆的部分--海马趾开始活跃起来。在这一时期,女孩的海马趾要比男孩大,更重要的是,她们海马趾中的神经元的数量和神经传递的速度也超过了男孩。所以此时与同龄的男孩相比,女孩表现出了很大的记忆力优势。这主要归功于女孩有较好的海马趾记忆。所以,父母可以针对女孩这一阶段的这一特点,去引导女孩发挥记忆力天赋。如鼓励她背古诗词、做一些与记忆力有关的游戏等,把女孩的记忆能力开发到最大。
【10-12岁】开发女孩的艺术天赋
10-12岁是女孩大脑中控制思维、想象、语言创造能力的物质——大脑额叶的飞速发展期。这对于女孩的一生来说,将是一个绝对关键的时期。当女孩在12岁之后,经常使用的大脑区域会有更多的神经传递,而在不经常使用的大脑区域则没有。而且在那些未使用的大脑区域,大脑会进行自动“减除”——去除多余的大脑组织。这也就是说,一个小女孩在10-12岁时所经历的关系、亲情、体育运动、美术和音乐活动以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很有可能会在她以后的生活中“保持”或至少“重现”,而她们在这一阶段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在以后是很难做好的。
育儿经验:如何把握游戏时间
育儿经验:如何把握游戏时间现在的信息时代,到处充斥着电子产品:电视,电脑,智能手机,IPAD,真是应有尽有。但我们做家长的总是想尽量减少孩子与电子产品的接触,一来怕孩子看多了伤害眼睛,二来也更怕孩子会沉迷于电子产品,减少了与他人的接触。可是要完全杜绝孩子跟电子产品的接触,显然不实际也不现实。电子产品的内容很丰富,有时连大人也难以抗拒,对任何事物好奇心正重的孩子们又如何能抵抗。孩子在家里,家长可以通过自己不看,来达到这个目的,可是到了外面,不可能要求身边所有人都这么做。那么怎样做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掌握好这个度呢?我想总是要让孩子适当地玩一会。可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有时候,孩子会说玩一会,趁着孩子安静地玩耍的时候,大人往往趁机去做一些家务。一时疏忽,可能就一下子玩了半小时。或者家长觉得差不多了,让孩子停下来,可孩子总觉得还只是一小会,还不够,就软磨硬泡还要接着玩。后来我就想到了应该把时间具体到几分钟。可以是5分钟,10分钟,或者两人来个讨价还价,商定到7分8分。商定好了之后,就当着他的面,在手机上把小闹钟调起来,或者让他自己来设这个小闹钟。时间一到,闹钟一响,就要停下来。刚开始,给闹钟调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游戏。时间到了,他会很高兴地说时间到了。后来他开始在时间到了后说还要再玩一会,我会视情况给他一次机会,但也明确规定时间。到目前为止,第二次时间到了,他都能准时停下来。因为他知道,如果第二次还不停下来,那下次想玩,就没那么容易拿到手了。孩子天性贪玩,横加阻拦可能更增加了他的好奇心甚至反抗,但抽象的自控能力在他来说还不能理解,也暂时达不到那个自律高度。通过手机闹钟,或者时钟指针,让他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我想在他自律能力的培养上也会有一定功效的。
家长心得:爱孩子请把握好度
家长心得:爱孩子请把握好度
儿子作为我们家三代单传的男孙,一出生就注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正应了那句: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是,我不得不说一句,在溺爱里长大的孩子,可以说是“问题”孩子。我家儿子就是一个突出的事例!爱孩子,应该把握好尺度,给孩子适宜的爱,而不应该过度宠爱、溺爱!
作为妈妈的我,是上班一族,在休完产假之后,不得不舍弃孩子,重返工作岗位。于是,孩子只能由奶奶带。对于初为人母的我,没有任何育儿经验,也不知道孩子跟老人家带,会有诸多的弊害。所以,当后来,在儿子身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之后,我才开始反思和补救。幸好,为时未晚!
记得儿子两岁的时候,走路还是摇摇晃晃的,因为奶奶每天不是抱着就是背着,总是心疼孩子摔倒受伤,过于保护,而导致儿子不敢学走路。即使四岁之后,也不敢单脚上下每一级楼梯,而是走一级,双脚停一下,再走下一级。儿子每走一步,奶奶都会说:小心,会摔跤!儿子听到这句话,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心里产生害怕,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正因为这样,儿子从小就养成了胆小的习惯,不敢自己一个人呆着,不敢自己上厕所,不敢学溜冰,不敢学游泳,几乎什么都不敢。当我尝试和儿子的奶奶进行交流的时候,奶奶总是说:怕什么?长大之后,自然就什么都会了。我很无奈,我不能班门弄斧地跟儿子奶奶说太多理论知识,只能在心里暗暗寻求解决办法。
儿子的爷爷也不例外,对孙子溺爱更甚。儿子从小体质不好,每个月都会发烧一次。可每次发烧不到38度,爷爷就特别紧张,总是不断地催促我两夫妻带儿子去看医生。我想让儿子物理降温,不是高烧的话,我都不主张带去看医生。可每到这种情况,都会换来儿子爷爷的一顿责骂,说我不紧张自己的儿子,不会做妈妈。稍微有拖延,爷爷就自己带孙子去看医生,还打点滴。因为打点滴都几乎能马上退烧,所以爷爷很安心。却不知道,反而害了孙子,点滴打多了,一点抵抗力都没有了。对于老人家的话,我有理说不清,也不能正面违抗,毕竟他们的出发点都是爱孙子。我很清楚,想要改变老人家这种隔代亲的溺爱,是很难的。不管怎样,我们两代人都是无私地爱孩子的,只是方法不一致而已。
在生活上如此,在对儿子的教育方面,我也是非常头疼。儿子被爷爷奶奶宠爱得就像一个小霸王,不会和别人分享,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是自己霸占着。不管儿子对爷爷奶奶提出任何要求,爷爷奶奶都能第一时间满足儿子,使得儿子变得任性而自私!每次我对爷爷奶奶说:三岁定八十,从小养成的坏习惯,到老都改不掉的。而爷爷奶奶总是回我这一句:长大了就自然懂得了,自然什么都会了。一气之下,我找儿子的爸爸投诉,希望儿子爸爸出面主持公道,没想到儿子爸爸却是保持中立的,他不会叛逆他父母,只能私底下精神上支持我。于是,我只能孤身奋战,在儿子面前做“坏人”。不管家里人如何宠爱儿子,我还是对儿子开始了严厉的拯救计划!第一步,我狠心把一岁十个月的儿子送进了幼儿园小小班,希望通过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的熏陶,儿子能有些转变。第二步,我给儿子订购了巧虎的幼儿书籍、学习光盘,每天陪着儿子学习,给他讲故事,教会他一些做人的道理。刚开始,儿子不能接受我的严厉,相比爷爷奶奶和爸爸对他的百依百顺,我就是一个“怪兽”!儿子晚上甚至不肯跟我睡,不让我给他洗澡,不亲近我。面对这样的儿子,我伤心之余,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不能放弃,我必须坚持下去,不然儿子的一生就要毁了!
后来,在我的努力下,儿子终于有了改变,虽然不能百分百改掉所有坏习惯,但总算比以前有进步了,长此以往,相信儿子会慢慢变好的。其实,虽然儿子在奶奶的影响下,胆子特别小,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外出的时候,不敢自己一个人乱跑,总会紧紧地跟在大人身边,牵着大人的手。而且,儿子很爱干净、讲卫生。因为奶奶不让他满地爬,不让他到处乱摸,所以,儿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只要儿子的小手脏了,就会马上要求清洗。有人说过: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给他涂上什么颜色,他就会变成什么颜色。这话不假!我给儿子一连订购了四年的巧虎书籍,儿子每天都会很开心地观看光盘、翻看书本。四年下来,儿子积累了大量的丰富汉字和词汇,还没有读小学一年级,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词了。带他外出,路边的广告语,他基本都会读。儿子也慢慢学会了分享,有好吃的、好玩的,都能分给大人和小伙伴。在买玩具方面,也不会任性地哭闹着要求非买不可了,慢慢能讲道理,说好不能买,都能听话不买。有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不管坏习惯还是好习惯,时间越长,习惯就越牢固。如果大人不及时纠正和教育那些坏习惯,那些坏习惯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看着儿子点点滴滴的进步,我开心之余,又非常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在隔代亲的关系中,耽误孩子的成长!
在儿子的漫漫教育道路上,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去,我不敢说能把儿子教育成最好的孩子,我也不要求儿子有多么出众,只希望他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足够了、、、、、、在此,我想告诫所有为人父母、孩子家长,可以自己带孩子,就一定要自己带。逼不得已给老人家带的话,也一定要和老人家好好沟通,不能过度溺爱孩子。无条件、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只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伤害!孩子是要爱,但只能给孩子适宜的爱,把握好爱孩子的度,才是真正的爱孩子!真正的爱孩子,是应该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不同方式的爱!我们当家长的一定要克服溺爱、偏爱、护短幼儿的心理,根据孩子的自身发展需求,理性地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克服过度保护、一手包办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