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愿离开自己班级时
发布时间:2021-01-25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当老师游戏 幼儿园班级游戏本学期我们实行了自主户外活动,让小朋友可以不局限于自己班级的场地吗,还可以到其他班级在玩的地方去玩。
上个月,我们班级的场地在后操场,临近的班级有小二班、小七班、小五班。因为比较近,个别小朋友会到自己班级附近的地方去玩一下,也不敢走得太远。这个月我们在前面的小山坡玩,相比以前,小二班、小六班和小五班的场地离我们就有点远。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到其他班级去玩。尽管我鼓励了又鼓励,李昊羿和蒋静波有点想去玩,但是没一会儿就回来了,我问他为什么不玩,他告诉我说:“他们老师不让玩(其实老师不可能不让他玩的)。”于是我就带着他们到小六班,我引导他自己跟老师说:“老师,让我们玩一下好吗?”老师很快就同意了。于是李昊羿开始高兴起来
,并且问这个玩具怎么玩。我告诉他们玩法后,就回到自己班级来了。但是没过一会儿,我发现他们两个已经回到自己班级里来了。问他为什么不玩,他也说不清楚。接着他好像有点想玩小二班的小自行车,但是一直都是犹犹豫豫的,不敢走过去,我一直在不断地鼓励他,他还是不肯大胆地走过去。好不容易走过去了,想玩玩别人的自行车,但是因为不会正确的商量,碰了一下自行车,见别人有拒绝的意思,马上就吓得回来了。我见了,就告诉他商量的方法,他还是不敢去,我一直鼓励他,再次告诉他商量的方法,他终于去了,和蒋静波一起。并且这时他们看到地上有躺着无人骑的小自行车,我告诉他们可以去骑,他们终于去了,并且成功地得到了自行车,这次好像骑了蛮多的时间。
孩子们要进行自主活动,要打乱班级的概念,可以自由地到其他班级的场地去玩,对于小班小朋友来说,好像还不是很大胆。他们习惯上依赖认识的成人,依赖自己班级的老师阿姨。到其他班级去玩,对他们来说,好像又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所以需要他们去重新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也许时间长了,认识了其他班级的老师,他们也会大胆有点,他们也会自然地走到其他班级去玩,这需要过程,也需要老师去引导,引导他们学会交往,学会敢于走入陌生环境,学会和其他小朋友相处。这当然也正是我们教育的价值所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愿当孩子王
我高中毕业以后,谢绝了同乡好友“当孩子王没出息”“没在工厂挣钱多”等劝说,毅然在自己的村子里当上了“孩子王”。
孩子刚入园时,由于不适应园里的环境和习惯,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常把大便拉在裤子里,我从不嫌脏,每次都把孩子的裤子及身上擦洗干净。由于入园孩子的家长忙于地里的活,有时接送不按规定的时间,我也从不嫌烦,总是等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
在平凡的幼教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共同特点,多表扬鼓励是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有效方法。有一个叫崔子建的小男孩,是园里有名的“淘气鬼”,做游戏时,他经常跑到别的孩子身后将人推到,而他却哈哈大笑,还捏别人的鼻子,揪别人的耳朵。但我在观察崔子建时,除感到他调皮外,还有爱好美工折纸的特点。于是没有对他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而是及时地对他的优点进行表扬鼓励。折纸时别的小朋友发一张纸给他发两张,每当他又快又好地折完时,就让他去帮助别的小朋友折,还表扬说:“崔子建折纸折得好,大家要向他学习,我们相信,崔子建做游戏时,也一定做得好,再不推小朋友了。”就这样,经过我循循善诱的引导教育,崔子建这个“淘气鬼”,不仅成了幼儿园里的一名小巧匠,而且成了懂礼貌、爱帮助小朋友的好孩子。
用我的真诚和爱去关心每一个孩子,我相信,我这个“孩子王”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当孩子新入园哭闹不止时
几个妈妈坐在一起,话题自然就扯到这个月的焦点,孩子入园。小峰妈妈说“小峰真叫人头疼,在家里好好的,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大哭大闹,没有办法,我就连哄带骗,推给老师就走,真没办法”。
文杰妈妈接过话茬“我家文杰也是这样,不过我有绝招,只要她哭闹,我就打他,看谁厉害。他可怕我了”。
辛炎妈妈开口了“我家辛炎也是这样,一听到幼儿园就哭闹不止,我一不哄,二不打,而是不理睬他,等他情绪稳定以后,再慢慢讲道理,这种方法很有效,辛炎现在很懂事了,说上幼儿园,也不哭闹了”。
几位妈妈碰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是很典型的,哄骗的方法是普遍的,日久天长,孩子会变得不讲道理,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打的方法也是常见的,孩子一哭闹
,家长就冒火,打一顿再说。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无自尊心,无自信心。
还是辛炎妈妈的方法值得借鉴,孩子的哭闹只是一时的试探,在观察大人的脸色和行动,当孩子的情绪平定后,再给他讲一些道理,不哭不闹不是好办法。
我和字宝宝交朋友
我镇幼儿园为创造孩子们认识汉字的良好环境,教师们把各室内的各种物品上写上物品的名称,在室内的玩具上、各种花草树木上也都写上名称贴上了,幼儿园里处处有汉字,并且教师还创编了一个《我和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活动全面展开,更激发了孩子对认识汉字的浓厚兴趣,在幼儿园的孩子一学期下来能认识一百多个汉字,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当孩子开始顶嘴的时候
挑剔中成长学会苛刻;讥笑中成长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学会正直;赞成中成长学会自爱;——在欧美很流行的《育儿歌》。
小时候,一出了什么错,当我们试图解释时,我们最不喜欢大人很凶地呵斥:大人说话,不要顶嘴!长大之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在情急或着急中,却发现自己也成了严厉的大人。
面对顽皮、捣鬼、耍赖的孩子,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有时,自己居然还说不过他们,恼羞成怒下,只有大喊“不准顶嘴”。
可是,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是真的为他们好吗?当孩子开始顶嘴、争辩时,难道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吗?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叛逆、不爱学习、不好教育吗?事实并非如此。
通过正确的途径,其实通过孩子与父母的争辩,可以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能帮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教育传统,中国人认为,教育小孩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德国人却希望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以为两代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因为挑战父母,将大大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争辩过程,他们必须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试图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念。
而争辩的结果,也会让孩子找到自信、学会独立思考。
有时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这发现将促使孩子得到一种成就感。
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希望培养孩子的中国父母来说,是在挑战固有的惯性思维。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鼓励听话的孩子,从老师到家长,都喜欢听话的孩子,惩罚调皮的孩子。
然而,经过科学测试,心理学家们却发现:在反抗期中,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比较自信,也富有创造力。
当然,争辩也需要有技巧,有方法,而在友好、宽容的氛围里,和与父母争辩的孩子,将在成长历程中至少得到两种帮助。
刺激孩子智力的发展孩子和父母争辩,需要语言能力的进步和参与意识的觉醒。
在争论时,孩子必须独立思考,根据自己对环境的认识和观察,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表达将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学到争论、辩论的逻辑技巧,对孩子思维的发展很有帮助。
帮助孩子形成个人意志同时,争执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受到重视,确立自立和自信心。
他们开始学会如何正确的思考,并运用合适的表达,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表明出孩子自我意识的觉悟,开始尝试着走自己的路。
因此,明智的父母要善于聆听孩子,找到合适的机会,建立平等、宽容的氛围,和孩子进行讨论。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在孩子身上。
同时,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的争辩看做是对长辈的不敬。
如果孩子是对的,要大方、坦诚的接纳意见。
幼教随笔:当孩子对我说“不”时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肯定的评价,连孩子的评价也不例外。但是,我想我们和孩子的交流是平等的,对孩子否定的评价也应该坦然地去面对。我的一句“刘念会比我画的更好看”,不仅是对孩子持不同意见的尊重,而且这平心静气的一句话能让更多的孩子不慑于老师的权威,敢说真话,感受平等。
今天上午课间活动时我跟孩子们谈论着一些有趣的话题,我顺手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几片“会飞的树叶”,我得意洋洋地问孩子:“老师画的好看吗?”“好看!”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好看!”在众多肯定的声音里,我还是听到了一个持否定意见的声音。我高兴的心情突然消失了:“是谁说的不好看?”很快有孩子告诉我:“是刘念说你画的不好看。”这时候我发现刘念满脸通红低着头不敢看我。我想也许孩子有自己观点和想法,刘念是一个比较聪明活泼的孩子,平时画的很好而且想象力也很丰富。于是我说:“我知道刘念的意思是他会比我画的更好,是吗?”只见刘念使劲点了点头,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孩子们也纷纷向他投去了佩服的目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肯定的评价,连孩子的评价也不例外。但是,我想我们和孩子的交流是平等的,对孩子否定的评价也应该坦然地去面对。我的一句“刘念会比我画的更好看”,不仅是对孩子持不同意见的尊重,而且这平心静气的一句话能让更多的孩子不慑于老师的权威,敢说真话,感受平等。
激发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午睡起床的时间到了,孩子都在自己穿衣服,一会儿大部分孩子都穿完了,我看到皓皓没有穿,还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我着急的问他:“快点穿啊,否则会感冒的。他慢慢悠悠的拿起裤子穿,可以穿了几次都穿不上。我又问:“是不是不会穿啊?”他看了看我,没说话,只是用手擦了擦眼泪。我蹲下来对他说:“不要急,我来教你穿,好吗?”他说:“嗯”。接过孩子的裤子,我先让他和我一起找了找裤子的前后,然后我告诉他要记住裤子上的特殊标记,以后就不会穿反了,一边用语言提示,一边鼓励他自己穿。一会儿,经过他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穿上裤子,穿上裤子以后,孩子很开心,脸上露出了微笑。
事情后,我与孩子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得知在家里一直都是大人来帮他做这些事情的,所以每当到让他自己穿的时候
,他就会因为不会穿而哭鼻子了。孩子的这一问题,就是家长包办代替的结构所造成的,孩子总是要一天一天的长大的,要离开家长适应集体的生活,家长少一些包办代替的思想孩子就会成长的快一些,反之就后落在同龄孩子的后面。于是,我主动了与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并给家长讲了一些幼儿动手能力和智力的关系,自理能力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我还向家长介绍了一些在家中培养幼儿自己能力的方法和奖励办法,以激发皓皓自己动手穿衣的积极性,家长听了很有收获。在园里老师也会教他并督促孩子这方面的发展,以鼓励的方式为主,相信孩子的会有更大的进步。家长听了老师的建议也表示会积极的配合。
从一个孩子的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让我想到了,我们在班级可能还有一些孩子也是这样的,我们可以适当的举行一些小型的“穿衣服、穿鞋子比赛”,以激发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不断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年级:当老师不在的时候
今天学校安排语文老师听课,我去听了一、二两节,在第三节课的课前两分钟时回到了教室,准备上第三节的语文课。当我站在教室门口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我不禁皱起了眉头,你看:一贯认真的小想边东张西望,边和同桌说着什么,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平时做事就拖拉、随意的小琛更是大声地吆喝着,一脸的兴奋;而素来胆小怕事的小豪也与周围的同学激烈地争论着……还有一小部分学生随着班值日的引领有气无力地背着古诗,此起彼伏,整个教室看上去散漫、凌乱,一点都不像要上课的样子。班值日尧尧呢?只见她紧皱着眉头,涨红了小脸,无奈地看着大家,喊着:“上课了!你们听见了没有?刚才那首《枫桥夜泊》再背一遍。”于是,零零落落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而我就静静地站在教室门口,用眼睛在逡巡着没有说话。这时,有学生发现了我,马上坐正了姿势,专注地看着前面,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不一会儿,背古诗的声音响亮了,也整齐了,但是眼保健操的音乐声也响了起来。
课前的小小插曲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学生在如此兴奋的状态下,能迅速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吗?而我又在如此糟糕的心情下,还能心平气和地进行教学吗?虽然我没有对他们大发雷霆,但却与他们讲了我们的心中应该有一根“弦”,一根随时准备拉紧的“弦”,就像是小提琴或二胡,只有拉紧了弦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一样,我们心中的“弦”拉紧了,就会使你的人也变得美了。看着学生们似懂非懂的目光,我没有再往下说,开始了今天的课……
正确面对不愿开口的孩子
赵飞燕是我们班一位不爱讲话的小女孩,你跟她说话,她总是先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不会开口的。
但是他自尊心很强,每次手工制作和计算作业她总是又快又好,常常会令同伴们羡慕不己。
这么一位聪明的小女孩,常常令他母亲“头疼”,“疼”的原因是她不愿多讲。
据我观察发现,赵飞燕和小朋友还是有话说的。
为了鼓励赵飞燕愿说乐说,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她:一、日常生活中多与她讲话我随时跟赵飞燕交谈,让她感受到老师与她是平等的,消除不必要的敬畏感。
到幼儿园问她看到些什么有趣的......总之,只要和她在一起,我就尽量和她讲话。
二、巧妙运用角色游戏,让她愿讲赵飞燕记忆力很好,故事听过一遍就基本会讲了,我便让她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并有意识的安排需要大声讲述的角色,如“狐狸”“大象”“黑熊”等。
慢慢地她不仅愿意扮演角色,而且还愿意单独讲述故事内容。
为了巩固成果,我还同赵飞燕妈妈商量好,让她回家记录赵飞燕所讲的故事。
三、美术活动中让她乐讲记得有一次手工活动“折花篮”我先让幼儿尝试自己看图示折纸,打算不会折的地方再讲解。
没想到赵飞燕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作品,她高兴的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折好了”。
我想:不如由她来介绍折法,这是锻炼她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机呀!于是我让大家停下来说:“小朋友,今天我们请赵飞燕来做老师,讲解折花篮的方法,好吗?”开始赵飞燕有些紧张。
我便亲切的走过去牵着她的小手,并轻声的鼓励说:“老师这个地方折的还不如你折的好呢,你来帮帮老师好吗?”听我这么说,赵飞燕爽快的答应了。
我给了她一张纸,她就边折边讲了起来,开始声音很轻,在我信任的目光中她越讲越响亮,讲完后我示意大家拍手表扬,赵飞燕开心的笑了,说:“谢谢大家。
”渐渐地,赵飞燕不管在同伴面前,还是在老师面前,话语多了起来,这使她拥有了一切成功、一份自信。
要让孩子自己做,不能迁就(小班)
今天小朋友们学习画小鸡。我讲解完了之后,小朋友们都自己拿起纸笔画了起来。小豆豆也照样拿着笔东看看,西看看,没有动手。但是这次没有像上次那样显得不知所措,看起来心情还不错。
我照样没有给他帮忙,我还是要坚持让他自己动手来画。我提醒了几次,他好象画了,可是又开始东张西望起来。同桌的小朋友们开始告状,我回答说:“没有关系,豆豆等一下会画的。”过了很久,我走过去,看见豆豆的白纸上已经画了一些东西,我仔细地看了一下,发现这个东西不太像小鸡,但是从笔法来看,他画的方法的的确是根据老师说的方法来画的,这么一想,再细看,觉得还是有点像小鸡。我不禁赞美了一句:“恩!不错,今天豆豆会画小鸡了。”旁边的小朋友还说:“这个不象小鸡的。”我反驳道:“不是挺像的吗?”在我的鼓励下,豆豆又画了起来。他的小手吃力的样子,握笔的姿势也不是很好,但是看得出来他在用心地画。好不容易画出了一只小鸡,,说实在的这只小鸡的形象不是很规范,但是对于他来说已经很不容易。并且比刚才的那个小鸡好多了。我又表扬了他,接着说:“豆豆你真棒!继续加油,再来画一个吗?”豆豆很有自信地说:“好的!”他又画了一个不是很规范的小鸡,但是看上去比刚才那两个好多的了小鸡。我当然又是大大地表扬了一番。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豆豆今天一天都很高兴。
从今天的事情来看,我知道了一点。我当初对豆豆制定的决策是对的:不管他年龄到不到小班的标准,在他自己能做的事情上,必须要让他自己做,不能迁就。那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的独立能力。我想我会坚持这么去做的,虽然累了一点,但是我会坚持的。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争取他们家里的配合,告诉他们家里不能太包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