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五篇
发布时间:2021-01-18 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是谁没唱歌“小鸟小鸟飞来了,欢聚一起真热闹。”,孩子们欢乐的童声在教室里响起,可是我发现北行的声音有点低,就随口问了一句:“哪个小朋友没唱?”,南行的董旭飞说:“严惠晴没有唱。”这时,严惠晴站起来说:“你怎么知道我没唱呢?咱俩隔着这么远,你没听见我唱,我也没听见你唱,你怎么能说我没唱呢?”,几句话说得董旭飞哑口无言,真是个伶牙俐齿的孩子!
回想自己的从教经历,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能讲道理随机应变的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孩子们往往只辩解“我唱了”,而严惠晴不仅进行了辩解,而且进行了反击,令身为老师的我也大感意外。下课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其他老师,她们听后也感到非常了不起。看来,孩子们的世界不只有天真可爱,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须进一步深入。
老师,我不走!
凯来是我班的一个特殊孩子,与他同龄的小朋友都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了,他因为智力方面的缺陷仍旧留在了大班。他的父母为了他整日愁眉苦脸,每次园里举办开放日活动,他的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不一样感到抬不起头来,从来没有来园参加过活动。我多次找凯来妈沟通,改变她的认识,从对孩子有利的角度出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让凯来得到一份和别的孩子一样的正常的爱。在园里,我对凯来更加上心,让他与别的孩子一块游戏、一块上课,从不放任不管。渐渐地,凯来有了变化。
有一次,因为要倒场地与大二班一起排节目,所以安排班里几个没参与节目的孩子暂时到大二班去。点着名的几个小朋友就去大二班了,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当点到凯来时,凯来竟哭了,一边哭还一边说:“老师,我不走,我听说、听说……”原来他以为老师不要他了,我笑着走过去,他以为老师要拉他竟然又抱住了桌子,我真的感动了!别的小朋友都没有什么感觉,而有点呆板的凯来竟对老师这么有感情!我轻轻地对凯来说:“凯来,老师还要你。等排完了节目你再回来。”这时,他才慢慢松开了桌子,跟着其他小朋友到大二班去了。
母爱是神圣的,教师的爱是神奇的!只要用爱去浇灌,即使有点弱智的儿童也会发生神奇的改变!
由“药儿园”想到的
近日,惊闻西安幼儿园给幼儿服用“病毒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后吉林市高新区芳林幼儿园也被曝出存在类似情况,以此类推,全国不知还有多少幼儿园存在此类情况,不禁让人联想到“药儿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不知她们给孩子服药时手会不会颤抖、心跳是不是暂停,否则她们怎能对祖国的花朵下得去手?将心比心,她们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吗?
我园不是就餐幼儿园,不会存在这种情况。到底是原因驱使幼儿园采取这种令人发指的做法呢?据家长分析,主要是担心孩子感冒发烧缺勤,这样幼儿园能多挣些钱。归根结底还是钱惹得祸。这一点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深有感触。向钱看齐的社会风气无孔不入,幼儿园自然不能免疫。更何况民营资本办幼儿园,资本的逐利性是永恒的,会想尽一切办法从孩子身上挣钱,哪还管什么师德、医德、公德!再者,幼儿园老师的待遇是极低的,一直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除去有正式编制的少数教师,她们维持正常的生活都非常困难,民办园的老师待遇就更得不到保证了。我想这应是“病毒灵”事件的根本原因。
怎样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呢?我想应该回归教育的公益性,如果以办园为生财之道,那此类事情应是冰山之一角。生财有道,请不要再打孩子的主意,但愿“药儿园”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教育生活随记
教育随笔:教育生活随记
现在的爸妈,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十分的重视,班里的许多家长都为他们报了各种兴趣班。比如说画画、钢琴、跳舞、架子鼓等等,不过比较欣喜的一点是我们班里的家长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也只是希望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和兴趣,而不是要求孩子这也行那也行,成为全能的型的。有家长说不要报太多兴趣班,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的确是这样,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很多家长更急功近利,结果当然是苦了孩子。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童年,让他们有机会去玩、去发现、去接触大自然,应该比掌握多少技能更重要。
还有的爸爸妈妈已经在问了,幼儿园教不教拼音的,许多家长还是会有这样的错误认识,以为这些才是孩子的学习。碰到这样的家长我们需要跟他们多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在幼儿园里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也在学习。同时也告诉他们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学拼音、做加减法等都还过早,我们的教材里也有相关的内容,不过是以更形象生动的方式来教,希望他们不要操之过急。
另一方面就是孩子的课堂常规,因为好多孩子上了中班后胆子变大了,但上课时也更会开小差了,对于老师的批评也能随便忽悠下了。看来,不在这方面抓紧点,有的孩子又要乘机使坏了。于是课堂上我们也是对孩子多点要求,让他们做到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不开小差,积极动脑。对于进步大的孩子多一些表扬和肯定,对于落后的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引导。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好的表现。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多琢磨自己的课,老师的课上得生动了,孩子们也就更爱听了。
在教育之路上我还需要多思考和摸索,肯定会有拦路虎出现,我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排除困难,相信我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货。
最新教育随笔中班集锦五篇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我们需要经常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成长。有关于优秀的教育笔记你知道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教育随笔中班集锦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育随笔中班(篇一)
有了子轩的日子不再平静和轻松,甚至让我曾一度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真是黯淡无光,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子轩这样的孩子。他就像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不爱与老师、小伙伴交流,从来没有说过一次“老师好”“小朋友好”,不管谁和他说话,他都是那几个字“嗯”“不要”“讨厌”;他做什么都慢,吃饭是班上最慢的,起床是最慢的,就连上厕所都是最慢的。同时,他又是班上最爱惹事的孩子,弄翻玩具有他,咬人抓人有他,撕坏图书有他。我和班上的其他两位老师想尽了办法,却没有丝毫的变化,我们都被他“折磨”得心力交瘁,曾一度萌生了劝其家长让他退学的念头。然而,每当看到她的妈妈泪盈于睫的样子,终究开不了口。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敖过,终于盼来了期末,家长会后送走了孩子们,我站在教室里嚎啕大哭。
突然的顿悟整个寒假我都在思索我该怎么办,作为老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让他成长得更好,可是面对子轩,我真的黔驴技穷。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准备迎接新的学期。就在开学的前一天,我无意中上网,看到了一本让我终生难忘的绘本《阿虎开窍了》。看了绘本我真是醍醐灌顶,我为什么只是像阿虎爸爸那样看到阿虎什么都不会,而不能像阿虎妈妈一样相信阿虎会开窍并愿意等他开窍呢!我为什么不能明白其实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需要用心慢慢地体会他们生命的丰富性和主动性。于是,我静下心来,细细回想和子轩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我深深地懊悔,因为我总是纠结于他的“不好”而让自己错过了太多美好。
静静的等待再次面对子轩,我让自己换了心境,少了浮躁和苛刻,多了耐心和尊重,我慢慢地发现,其实一切都没有那么糟。比如子轩起床总是慢吞吞,但他从来没有穿反过鞋子;子轩每次上厕所都很慢,但其实是因为他总是等所有小朋友先上;他对女孩子很谦让,有两次打架都是因为他旁边的贝贝被其他男孩子欺负……我为自己的发现激动不已,也很庆幸自己的幡然醒悟,否则,也许自己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绊脚石。中班上期又过去了,子轩还是没有问过好,还是做什么都慢,还是会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画画也一塌糊涂,但这没什么,我相信我的子轩会“开窍”的。
美丽的绽放中班下期有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主动地向子轩问好,等待我的不是他一如既往的沉默,而是怯怯的一声“老师早上好”。我和他妈妈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终于等到花开了!从那以后我发现,子轩每天都能和老师问好,偶尔还能和小朋友问好,对待小朋友不再简单粗暴,做事情也快了很多,活动中的专注时间也变长了。看着他美丽的绽放,我们深感欣慰,也倍感幸福。静待花开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更是每一位教师最值得做的事情。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教育就像是人生漫长的旅行,孩子们就是行走在旅途上的游客,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给他们指明方向的指向标、引路人,更需要的是带领他们领略路旁风景、感受旅途快乐、等他们一起上路的导游。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在我们成人眼中是自然而然的,可对于孩子来说,却需要时间,我们不能焦急,更无法代劳,我们只能慢慢等待,这是生命的过程。
静待花开是对教育的一种责任与担当,是对教育信念的执着与坚守,更是一种教育智慧和教育底蕴。用爱和智慧等待,我们一定会等到花儿美丽绽放。
教育随笔中班(篇二)
豆豆每次吃饭老师都很头疼,饭粒掉在桌上、地上一大片。这可怎么办?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豆豆掉饭粒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边吃边说,一口还没吃完,就和旁边的小朋友悄悄聊天,结果饭粒就掉出来了;另外就是边吃边东张西望,哪个小朋友有事情他都要赶快转过去看看,结果可想而知。吃饭不专心,当然吃不好。老师们经常提醒豆豆,可是每次都是提醒了就做到了,不提醒,就忘记了。
为此,老师们分析了豆豆的性格特点:他聪明且活泼好动,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提醒的方式只能解决一时,无法内化为豆豆的自主行为,长此以往不利于豆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决定利用值日生的制度,让豆豆体会掉饭粒的后果。于是,我们想办法巧妙地将扫地的任务分配给了豆豆。
午餐后,值日生开始进行收尾工作。豆豆拿起了小笤帚和簸箕一桌一桌认真地扫了起来。当扫到中间一桌的时候,他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饭粒和渣滓,由于饭粒很黏,扫了半天也扫不起来。扫了一会儿,豆豆就失去了耐心,边扫边说:“这是谁掉的饭粒呀?扫都扫不动!”我走过去,悄悄对他说:“是呀!真不像话,咱们看看这是谁的座位呀!”豆豆马上站起来看了看,脸一下就红了。我小声说:“豆豆,你看,饭粒掉在地上真不好扫,对吧?而且还特别浪费!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豆豆想了想说:“我以后不掉饭粒了。”我又问:“你知道你为什么总掉饭粒吗?”豆豆摇摇头。我说:“你吃饭时要专心,不说话、不东张西望,饭粒就不会掉了。”
从那次做值日开始,豆豆真的开始注意了,吃饭时说话的次数少了,也不东张西望了。即使掉了饭粒也会马上捡起来。有时忘了,我们也不再用语言提醒,一个眼神和动作他就马上明白了应该怎么做。
幼儿的进餐问题,既有共性,更有个性,要从进餐环节,培养每个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餐礼仪,既要关注一般幼儿的共性问题,更要了解、尊重、关注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教育随笔中班(篇三)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自终地以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牢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参加这次礼仪培训,使我在内在修养、外在形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努力以一个生活老师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个孩子,我把这样两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我们班上有一个小朋友,长得白白胖胖,扎着两个小辫子样子十分讨人喜欢,可是幼小的她性格非常孤僻,而且胆子非常小,几乎从不用语言与人交往,连大人跟她说话时她都无法用眼睛注视对方;草地上都不敢走,连走楼梯都战战兢兢的。出于爱护和责任,我把她的健康成长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每天清晨家长送来时,我总是亲切地走过去,微笑地热情打招呼,问寒问暖;每次上厕所、洗手、进餐时,我会主动上前帮忙照顾,跟她说说话;户外活动时,我都会伸出温暖地手拉着她一起上下楼梯并鼓励她和小朋友一起参与锻炼和游戏。现在这位小朋友已经能和别人一起玩,开始适应我们幼儿园集体的生活了,早上来园也能跟我打招呼了,此时的我感到莫大的快乐。
我将永不停息爱我的孩子们,用心去呵护他们,与他们成为好朋友,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教育随笔中班(篇四)
一粒胚珠的`动土而出,需要充足的氧气,雨露的滋润,阳光的照耀,不然,它将会慢慢枯萎,永远埋藏于地下。幼儿就象胚珠,老师的爱和关注就是他们健壮成长的动力。
课堂上,面对孩子的嬉闹和喧嚷我有点束身无策,情急之下,我扯破喉咙喊了一声:"都坐好了!"那气势,肯定是出言如山,不可违抗。看到我凶神恶煞的样子,孩子们害怕了,赶紧坐好。可是没过几分钟,又乱作一团,我转念一想:我不能在孩子们心中充当机械的权威者,我应利用我们之间相互融合的情感来解决问题呀。想到这搭,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大家:"我发明了一个奥秘,我喜欢的孩子秋水里还有老师呢!"孩子们马上好奇起来,纷纷问我:"老师,你喜欢我吗?""老师,我的秋水里有无你?"我像放哨似的,从每个孩子身边走过,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恐怕错过我的秋水。检查完后,我说:"喜欢和我学习的小朋友,老师喜欢你,你的秋水里就会有老师!"接着我列举了几个小榜样,这一招真奏效,孩子们都但愿本身的秋水里有老师,听得特别当真,回覆问题也很积极,整个教育活动生动有趣。
"老师,你的秋水里有无我?"很快成了我的一句口头禅,孩子们也总长短常当真地注视着我,但愿从我的秋水里找到他本身的影子。秋水很快成了我们相互通报信息的通道和表达爱的窗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渗透着我和孩子们之间无尽的爱。我真的但愿我播种的这些胚珠,能够勇敢的面对风雨,健壮成长。
教育随笔中班(篇五)
儿童在各个阶段都会经历最近发展区,而中班幼儿也就是5岁左右的幼儿所经历的敏感期是在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兴趣上。
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兴趣是指他们开始积极的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培养更多的合作意识。
处于社会性行为敏感期的孩子们,他们渴望更多的认识社会,渴望更多的了解社会规则,渴望更多的学习社会行为,渴望更直接的体会社会性情感······
他们会主动扮演社会角色,并建立规则来感受角色所带来的权利和义务,学习如何在角色中与其他成员接触和相处。
他们还会做一些“特别”的事情来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感情。尽管有时他们也不知道他的行为是否是好的,是否是有效的,能否带来一个好的预期和结果,他们没想过甚至不在乎,但不可否认他们通过这些行为得到了更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还有愉悦。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心灵上的安抚和慰藉,我们要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中,对每个孩子都进行简单的对话沟通,让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行为人来与他人进行社会性的行为交流,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我们要给他们学着处理问题的机会,在与同伴发生小摩擦时,能尽可能的自己想办法解决,减少“告老师”的次数并且更多的尝试与他人进行合作式的活动,建立简单的游戏规则来减少冲突,让大家更好的游戏到一起,无论是体育游戏还是角色游戏都能找到共同的方法,更好的解决问题。
幼儿就是这样不断的扩展认知,在自我成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儿童在各个阶段都会经历最近发展区,而中班幼儿也就是5岁左右的幼儿所经历的敏感期是在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兴趣上。
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兴趣是指他们开始积极的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培养更多的合作意识。
处于社会性行为敏感期的孩子们,他们渴望更多的认识社会,渴望更多的了解社会规则,渴望更多的学习社会行为,渴望更直接的体会社会性情感······
他们会主动扮演社会角色,并建立规则来感受角色所带来的权利和义务,学习如何在角色中与其他成员接触和相处。
他们还会做一些“特别”的事情来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感情。尽管有时他们也不知道他的行为是否是好的,是否是有效的,能否带来一个好的预期和结果,他们没想过甚至不在乎,但不可否认他们通过这些行为得到了更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还有愉悦。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心灵上的安抚和慰藉,我们要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中,对每个孩子都进行简单的对话沟通,让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行为人来与他人进行社会性的行为交流,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我们要给他们学着处理问题的机会,在与同伴发生小摩擦时,能尽可能的自己想办法解决,减少“告老师”的次数并且更多的尝试与他人进行合作式的活动,建立简单的游戏规则来减少冲突,让大家更好的游戏到一起,无论是体育游戏还是角色游戏都能找到共同的方法,更好的解决问题。
幼儿就是这样不断的扩展认知,在自我成长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育随笔:爱的教育
镇瀚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由于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在生活中老人给予的关爱很多,但在学习习惯方面关注的较少。在班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上课了,别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用手扯扯女孩的小辫。课堂中随时会有告状的声音:“老师,他动我的书”、“老师,他又跑到门口了”,好好的一节活动,常常被他搅得“四分五裂”,大声的训斥,紧绷的脸都对他不起作用。
还好,他喜欢下课有事没事的凑到我面前,看着我的脸,悄悄的拉拉我的手,看我没有反应,就会得寸进尺地再摸摸我的脸,讨好地对我笑笑“嘿嘿……”,更有趣的是用双手挤着我的脸变成了“丑八怪”。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也不忍心责怪他。
或许是母爱的缺少,他对我有一种亲近感。
有一次我问他“想妈妈吗?”“不想”
“那我像不像妈妈?”“有点儿像妈妈”他拉着我的手。
“那你得听妈妈的话,那样妈妈会更喜欢你。”
“好”他答应的很干脆,“我听你的话,你送我一个小粘贴行不行?”他很聪明,又趁机给我提“条件”。
“行,今天听话5次,就得一个小粘贴。”他使劲点点头。
这一招很奏效,我以表扬为主,只要他有一点值得表扬的地方就累计一次。一天下来,5次“听话”达到了,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奖励。
以后,他喜欢围着我,喜欢摸摸我的脸,让我拉拉他的手,体验“妈妈”的感觉。特殊的孩子用特殊的方法——“爱”去温暖他幼小的心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随笔:午餐
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种幸福的时代一来伸手二来张口。每次在我的耳边总是有家长在唠叨着,老师孩子吃饭很挑食,在家里都是哄着他求着他才肯吃一点,可怎样办才好呢?
其实在幼儿园也是一样,能够说我们中班这个年龄段每一天吃饭也分成好几种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每一天不用老师提醒能保证把碗里的饭菜都吃的很干净。第二种类型先是观察这天吃饭合不合自己的胃口;这第三种类型干脆来了一个大转变和老师开始讨价还价,找一系列的借口来推掉自己能少吃一点是一点来到达自己的目的。在我们班里每一天吃午餐总是有那么小部分孩子从开始一向吃到最后结果还是一样,那么这些孩子到底在干什么呢?
在我们班级现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嘉硕是个帅气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笑起来脸上还露出两个小酒窝,是个蛮可爱的小男孩,但是他每一天中午吃饭就是个大难题啦不管我们怎样去哄他,说好话给他听就是无动于衷,每一天就是在耗时间,我每次看到他拿勺子时慢吞慢吞的把一粒一粒米饭放在嘴巴里,这几粒饭在嘴巴里可有好长时间好嚼呢;等过了一会儿他眼睛又开始东张西望等到其他小朋友吃的差不多时,他还是没有吃完。不仅仅有嘉硕状况类似也有,嘉琪他先看到这天的菜是什么菜,看着菜合不合口,她每一天吃饭先是把饭吃完,然后看到不喜欢的菜就开始用勺子一点点的在抠,当老师说你赶快把这个菜吃下去时,她说老师呀我这个菜真地不喜欢吃可不能够不吃;在我们的鼓励下他开始慢慢的尝试,可过了没过多久,她又不动勺子。我每一天看着他们这样也真的很无奈有时和家长聊起,得知家里每一天要喂很长的时间。
从以上这两个孩子的身上发现有不同的点一个是吃饭慢,而另一个孩子是看菜是否对胃口。总之这他们都不爱动手吃饭,爱挑食,但家长在家又代替的太多,可每次他们又想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够愉快的进餐不要挑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孩子肯定,不要因为做不好而一切代替。指南中还提出要引导幼儿学会一些自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在这两个事例中我也开始琢磨,找一些原因的存在。我开始反思我也有做的不足之处,有时看到他们实在是太慢太慢我只好帮忙开始喂了,可一喂他就大口大口的吃,这就表现出孩子的本性,其实他不是不会吃,也不是慢而是要等着老师来喂。这就证明了有些孩子在家时过于照顾,而导致孩子的懒惰。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挑食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把爱挑食的孩子和不爱挑食的孩子座在一齐得到一些帮忙。
教育随笔:秘密
教育随笔:秘密
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能对老师说老师好,不哭闹,来到班里就到处乱看,拿拿这个玩具,敲敲那个乐器……看,这就是我们班的浩浩,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见到浩浩,是爸爸妈妈一起来送的他,当时感觉他黑黑的,小小的,一看就有一些调皮,跟爸爸妈妈再见以后他就开始自己的小世界了,为什么说呢,他不会问老师这个是什么,而是自己会去探索,我们也没怎么打扰他,要让他慢慢的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不能急,更不要做过多的要求。
到了喝牛奶的时间了,他接过来我们问他,你知道应该怎么说吗?他不说话,你应该说谢谢,这时他有些害羞的说了一声:“谢谢!”当他坐到小凳子上时还跟身边的小朋友说这说那,这就是孩子之间的一种交流。
到后来慢慢的每天孩子都来的不是很早,自己带来早餐老师再专门看着他吃早饭,书瑜吃饭时有点不专心,东看看,西看看,这时我就会多多跟他交流,在家睡懒觉了?你叫什么名字?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都知道你的名字你要不知道我的名字我会伤心的,那我告诉你我的名字,以后有什么事要跟老师说,好吗?他答应着,我是王老师,那是胡老师,还有郝老师,杨老师。刚开始的前几天他还分不清都是哪个老师,他的妈妈跟我们说,我还想怎么会呢,差不多该分清了啊?这时我想,书瑜属于那种心里清楚,在家人面前不是很愿意表现的孩子呢?还是真没有分清,是我们的关心不够?有一天中午起床,我给他穿衣服,我就问他:“书瑜,我是哪个老师?”他有些不清楚的说萌萌老师,即使这样我也很高兴,后来我又清楚的跟他说了一遍每个老师的名字,我们都是好朋友,所以书瑜要记住好朋友的名字对吧?
聪明的孩子后来分的很清楚了,慢慢的也都知道了其他小朋友的名字,还拿来好吃的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在活动中还发现,他对音乐很感兴趣,听到音乐就想动起来,腿上很有劲,蹦蹦跳跳,做出了几个动作,好帅,当时我的想法就是长大后肯定是个跳舞的好苗子啊。很带劲,有那个范儿,实在是太可爱了。希望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成长!
十月教育随笔
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作为教师,应让爱与微笑永远充满自己的心田,用爱与微笑教书育人,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在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开心帽”和“生气包”>中,首先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两位新朋友。他们分别是“开心小姐”和“烦恼先生”。孩子们与两位新朋友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要求是:鼓声停止时拿到了“开心小姐的小花的小朋友,要说出一件让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拿到“烦恼先生”的手帕的小朋友,要说出一件让自己最不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快乐的游戏着,并且与大家分享了最让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朋友们,你们猜,我们班的小宝贝最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分别是什么?一猜出来了吗?大部分孩子的心声是:“最开心的事”是家人带自己出去玩(宝贝们的快乐真的是很简单很纯朴,你们觉得呢);“最不开心的事”是父母吵架或老师不高兴了朋友们是否觉得有点震惊呢?当听到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心声时,我也有些惊呆了。原来孩子最不开心的事情不是父母不给自己买玩具,也不是做错事情被老师批评。而是父母和老师在不经意间带给孩子的情绪景影响。
作为老师的我,顿时体会到:其实孩子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你的表情、关心着你的情绪。原来自己的一时“不高兴”会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每当走进幼儿园时,都应该要收拾起自己的坏心情,把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瑣事都抛开。用甜美的微笑去迎接每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天使。用微笑去感染每一个纯真、善良的孩子。
教育随笔:感动
教育随笔:感动
早上起床时就有点觉得不舒服,可能是有些感冒了吧,心想,今天已经是星期五了,再坚持一天,明天可以休息了,再去医院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了学校,看到孩子们都来了,强忍着难受,和孩子们一起笑着,玩着,学着,那种浑身无力,头痛欲裂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的难受,就这样,坚持了一个上午,到了中午,发觉自己好像并不仅仅是感冒这么简单,看着孩子们吃完饭,把他们一个个安排上床睡觉,我也没吃饭,吃不下去。
到了下午,已经是坚持不住了,实在没办法,就在午睡室休息,孩子们,一个个都过来看我,并且很关心的问我:郑老师你怎么了?后来当孩子知道我生病的时候,都轻轻的告诉旁边的小朋友,郑老师生病了,我们出去吧,不要吵郑老师了。
小朋友都从午睡室出去了,不一会,从门那里探进个小脑袋,问我:郑老师,你冷吗?把我的被子给你盖好吗?我听了以后,真的很感动,很想流眼泪,我是一个人在合肥这边工作的,家人都不在身边,生病了,感受不到家人的温暖?第一份关心却是来自这群天真的孩子。他们让我体会到了温暖,我爱这群孩子,我为自己能带他们而感到高兴,我也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关心爱护他们!!!!!!!
教育随笔:承诺
教育随笔:承诺
每次当我带幼儿在上课时,可能是由于时间以及其他种种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有时候后面是美术课。有的幼儿画的很快,有的幼儿则很慢,到了下课甚至是要组织后面一个活动了,这些幼儿都没有完成,我就会让他们收起来,让他们下午起床以后再画,或是再做,但是下午又因为安排了各类活动,经常没有时间再去让他们做这些事情。
后来就有孩子问我:“郑老师你不是说让我们下午再练习拍球的吗?郑老师你不是说今天下午要带我们……。”后来当孩子们不在身边的时候,我开始思考,这些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好象没什么,其实想想。还是有很多问题在里面的,这不仅仅是时间来不及的问题,这涉及到了一个教师的诚信问题,
经常会有教师教育孩子,说话要算话,要有信用,说到了就要做到,做事情不能光用嘴巴说说而不去做,要说到做到,可是回过来再看看我们自己呢?不也是说了又不算吗?说的多而做的少,这样的话怎么去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又怎么能去要求别人完成呢?
有时候,听到孩子们和我说,他要怎么做,他会怎么做,可是往往又做不到,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很生气,你既然都知道,都会说,为什么不去做,为什么做不到。仔细想想也觉得自己很可笑,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又怎么能去怪孩子呢。做为一个成人,已经对自己有相当的约束力,都不能做到说话算话,说到做到,还能去怪孩子做不到吗。
其实,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就一定要给孩子作出一个好的榜样,给了孩子承诺,就算完成起来会有所困难,也应该尽力去做,这样就算你没有很好的做到,相信你所尽的努力孩子他也会看到,他就不会去怪责你,这样,孩子就会从这里看到,学到。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尽力去完成,去做好,应该从小就要给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
虽然孩子很小,但有很多的道理孩子都懂,和他们沟通,和他们说,他们也都会理解,作为教师,一方面是要带领带领孩子去学习如何去分辨好与坏,另一方面就是让孩子去观察现实,去学习。那是在教室里不能完成的,有很多事不是在教室里说说就可以完成的,他需要孩子从社会,从他人那里观察,分辨,学习的,所以,不光光是教师,希望每个人都尽自己的努力给孩子做一个好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