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生别无选择,你只能努力的奔跑!
发布时间:2021-01-07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有一句话说:不要当趴在窗户上的苍蝇——只有光明没有前途!有的同学可能想,我现在还很小,这叫前途无量。我想说,因为你年轻,所以你还有光明,但不能保证你有前途。如果你做不到我以下这三句话,你只有光明,没有前途,说白了叫前途不“亮”。
01、不要以为小,就不想努力跑
吃饭要靠自己的嘴,走路要靠自己的腿!任何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能依赖别人。你要学会自立,你的荣耀要靠自己去争取,你的成功要靠自己创造。任何人要想实现辉煌,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一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都不是好汉!”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爸很有钱,我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我要告诉你,你现在可以花他们的钱,因为你未成年,这是他们的义务;你上了大学可以花他们的钱,因为你刚成年。这是他们的宽容;你毕业之后花他们的钱,这是你的耻辱。
你大了,就应当回报父母恩。你却学习不努力,导致没能力。结果,你只会要,而不会给。我就要“恭喜”你,经过多年的“努力”,你具备了和乞丐一样的能力和厚脸皮。
02、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钱袋,而是脑袋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成功的人不一定是读书好的人。我想问你,你到北京旅游是坐高铁好还是骑自行车好?当然是坐高铁好呀。知识就如同高铁,有了这样的工具,你实现成功就更快捷而且更舒心。
更重要的是,你人生的选择余地就大,要是你坐高铁坐腻了,你也可以骑上自行车领略风景,累了,你再坐高铁不迟,这就是潇洒,因为你有“知识高铁”这个工具。
当今世界是知识时代,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其中有一条: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Academic certificate is dollar.
美国2007年的一个调查表明,18岁或以上的成年人,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平均年收入为79946元,而沒有完成高中教育的人,年收入仅19915元。虽然说学历并不等于个人工作能力,但学历高的人学习能力强的可能性就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学习力恰恰是未来社会竞争的核心能力。你也不得不承认,受过高等教育及学历较高的人,接受新知识快,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也明显较强。
其实一句话,就是知识越多,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性越大,这是大概率事件。你要想买质量好的笔,你一定要选择去大商场去买,因为这样的可能性大,你绝对不会想到到小商店去买,因为这样的可能性小。
请记住,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是脑袋而不是钱袋。有好的脑袋,钱就会追着你来;没有好的脑袋,再多的钱,也会丢掉。趁着年轻,抓紧给脑袋充电这才是正道。www.yjs21.Com
03、学习上吃苦,一辈子受补
迈克尔?乔丹输掉了上百场比赛才成为“空中飞人”;罗琳写《哈利?波特》修改了十二次才最终出版;周杰伦忍受着强直性脊柱炎所带来的呼吸困难、脊椎疼痛,却依旧笑容灿烂;许嵩默默地承受着谣言与愚弄,却依旧坚持自己心爱的歌曲之梦。
请同学们记住,没有人能替你去实现自己的梦,苦你只有自己去尝,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你的人生终究是你的“单人旅途”。
在学校读书不仅读的是书,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吃苦的习惯和能力,如果你连高考的苦都不怕,人生就没有苦能难得倒你了,这就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犹太人在孩子还是婴儿时,会往书上抹上蜂蜜,让孩子去舔。这就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刻苦能够感受到甜,随着你读的书越多,你会觉得其实原先觉得苦的书,会越来越“甜”,随之人生也会变成“甜”的,这就是学习带给你的可喜变化。
不要以为小,就不想努力跑。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钱袋,而是脑袋,学习上吃苦,一辈子受补。
所以,家长们在培养小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告诉他们,美好的人生除了奔跑别无选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无忌的童言 能让你分分钟泪奔
无忌的童言 能让你分分钟泪奔
相信许多父母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小小的孩子你总以为他还不懂事,却冷不丁地冒出一两个金句,叫人不敢相信这话居然是从孩子口中说出。
2—4岁的宝宝,正是出于语言和逻辑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词汇量也是突飞猛进,再加上所接受的教育规矩还不成熟,因而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习惯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童言无忌原因。
但其实,虽说是童言无忌,很多时候孩子们讲的那些话还真是他们的内心想法,宝爸宝妈们在笑笑过后,也要好好思考一下呢。
比如乐妈今天就想和各位分享三个发生在我身边的小故事:
前两天,我带着乐乐去闺蜜家玩,闺蜜正怀二胎,大宝小杰四岁多。我:“小杰,你觉得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是弟弟还是妹妹呀?”小杰:“肯定是妹妹,一定是妹妹,我才不要弟弟。”我:“弟弟不好吗?”
小杰瞥了一眼他爸妈,半天回了一句:“要两个儿子也太贪心了吧?要多一个妹妹就行了。”在场的大人都笑了。我:“那如果是弟弟怎么办?”小杰又说:“如果是弟弟那我就不是唯一的宝贝了。”小杰爸爸:“那就算是妹妹,妹妹也是家里的宝贝呀。”
小杰:“女孩子不是值钱的宝贝,男孩子才是,男孩子以后会跟我抢东西、争财产。”
听了孩子这话,我们几个大人都有点意外,怎么小小的孩子对弟弟妹妹会是这样的看法呢?
原来,小杰的奶奶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闺蜜怀了二胎,一向崇尚多子多福的老人家常念叨着想再要个孙子,不止在大人面前念叨,也常会在小杰淘气时说:“不听话,以后生了弟弟,爸爸妈妈就只疼爱弟弟”这样的话。
于是乎才四岁的小杰便有了生个弟弟他就会失宠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之下,自然是对弟弟一点儿也不期待了。无心的父母听了孩子这样说话也许就是笑笑了之,这样的结果不难想象,出生的若是弟弟,那大宝恐怕很难能和弟弟好好相处。
之前就有发生过,大宝因为不能接受小宝争宠,在趁大人不注意时将小宝从八楼扔下的新闻。而有心的父母应该在孩子透露了自己的想法后,及时地去引导和教育。
孩子的童言看似天真简单,却也能“点醒”我们这些自以为聪明的大人们。
有一次,乐乐犯错误了,被乐爸罚站了。白羊座的小朋友,性格比较要强,委屈巴巴地罚站也不肯承认错误,站了好一会,小乐乐偷偷地抹起了眼泪。
乐爸见状故意说:“小男子汉怎么哭了?是知道错了吗?”谁知乐乐却回答了一句:“我也不想哭,可是我的眼睛装不下眼泪了,我的心也装不下了,我难受所以哭了,哭了就不难受了……”
这样的台词,老母亲真无法相信这话由自己四岁的孩子讲出。
后来仔细想想,虽然小孩子讲话总不“按理出牌”,可说的还真挺对的。为什么人想哭时要忍着不哭呢?不止是眼睛装不下这么多水,心也装不下了啊。很多大人伤心难过却憋着不敢哭,还不如一个孩子面对“眼泪”时来得自然。
所以说,有时候真的应该感谢孩子,时不时地冒点儿金句出来,“点拨”一下我们这些早已不太可爱也自以为很聪明的大人。孩子们一直在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自信而勇敢地表达着自己领悟到的很多人生道理。有时候,还真的让我们这些大人汗颜。
你只管努力,最坏不过大器晚成
1
我教了许多年英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次在上课报名前,都会有无数个学生问我,老师,现在报名还来得及吗?
之前,我还会励志一把,鼓励他们说:只要努力,一切都来得及。
后来,直接变成了巴掌:孩子,我说来不及了,你还会继续学吗?
孩子点点头,说,反正没退路了,只能义无反顾了。
我也点点头,因为,既然没退路了,就只能往前了,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2
去年的5月底,还有十几天四六级考试,一个孩子在微博上跟我私信,说:老师,马上还有十多天就考试了,我真题还没做完,单词还没背完,现在还来得及吗?
当老师这些年,我隐隐约约地知道来不及。因为都快考试了,单词还没背完,这不废了吗?
我本来想语重心长地跟孩子说,重在参与。可是,他焦虑的语气让我下不了嘴去刺激他。于是,我说了这句话:从现在开始,不留余力地努力吧,结果不重要,大不了大器晚成。
那十几天,他每天背几个小时的单词,然后做几个小时的真题。后来出分,果然和励志故事不一样,他差了40多分。
他留言给我,说自己心灰意冷,失去希望,不想再考了。我问他,上一次考了多少,他说,差了80多。我笑笑,说,至少进步了。那你还考吗?
过了一段时间,他回复我,考。
3
后来,我在网络课堂上看到了他的 ID 好几次,他几乎每天都在跟教学直播,也时常课后问问题。这一次,他从7月份暑假就开始准备,一直跟到了12月最后的模考班,五个月,大汗淋漓。
后来,成绩出来,他考了550分。这个分数,就算拿到英语专业中也是非常不错的成绩。很难想象这一路他有多么努力,也很难想象他遭遇第一次挫折后如何调整好状态重新备战。我只知道,他给我晒英语成绩时的喜悦。
现在,他养成了每天读英语的习惯,养成了每天背单词看美剧的习惯。四级刚过,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开始了六级的备考。
我让他写几句话给学弟学妹们,他说,早点准备,多给自己点时间,还要相信自己没问题。他接着说:其实,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因为大不了大器晚成咯。
4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会不停地焦虑,而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立刻着手去干,不拖延地迈出第一步。该出发的时候,一定要出发;该行动的时候,绝对不要拖延。只要你想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尤其是正处在最青春年少的时光。
这世界总是这样,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没有行动,拖着拖着,就变成了梦想。其实,只要开始去做了,很多事情,哪怕这次不成功,毕竟还有下次。你要相信,命运总会给努力的人一个恰如其分的安排,大不了,不过是大器晚成。
所以,想见一个人,就打电话给她;想学英语,就开始背单词;想去旅游,就从今天起存路费……
对于每个人来说,最早的日子就是今天,最早的时刻就是此时此刻。没时间去抱怨,更别问来不来得及,很多地方,走着走着,你就会发现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难以到达。
最差的结果,不过是晚一点看到路上的风景而已。何况,上天又怎么会辜负一个努力的人呢?
测测你的孩子有无注意力问题?
幼升小阶段是儿童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学称为“水泥的潮湿期”,应当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将很好地预防注意力缺失行为对孩子学习及生活的不良影响。由于每个孩子身上的问题不尽相同,专家建议家长进行科学测评,对症下药。
注意力差引发学习障碍
近期,各地小学生迎来期末考试,如果孩子考试粗心,出现漏看、漏写等情况怎么办?如果孩子平时会做的题,到了考试时都不会做了,或者做不完,影响考试成绩怎么办?这些都与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度有关。家庭教育顾问王洁琼表示,考试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导致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走神;健忘,作业考试马马虎虎,经常出错;多动,自控力差等毛病。家长们也为此伤透了脑筋。
国内外的研究报告皆指出,注意力缺失的儿童,早期症状表现为冲动、身体动个不停、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不怕危险,易怒等行为模式,使得父母和孩子常处于紧张的状态。孩子往往被误以为故意不听话,父母则被指责为管教不当。到了学龄期,因注意力缺失的孩子学习表现不佳,常常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甚至出现书写困难、阅读困难、活动量大、独立性差、易冲动的情形。注意力差的孩子无法遵守上课的规则,无法等待、挫折容忍度低、话多、易与人冲突,也容易造成团体生活中人际互动的困扰,让老师认为不易管教。
温馨提示>>>
看看你的孩子有无注意力问题?
为了让家长在报名前对自己的孩子注意力问题有一个科学系统的了解,王洁琼建议在报名儿童注意力测评前,家长可以在下面看到的一些关于孩子的陈述中,以打勾的方式选择符合对孩子的观察。在选择描述时,请注意你观察到这些行为已经超过3个月了;依据你的经验,这些行为模式是不适宜的。
1、经常无法将注意力放在细节或学校课业上。作业拖沓、粗心。
2、常常很难时间专注在功课和某件事情上。
3、别人和他或她说话,常常没注意听。
4、常常无法按指示完成作业或任务(排除对立行为和指示不清)。
5、对规划工作及活动常常感到困难。
6、常常逃避或者不愿意做较花心思和有挑战性的事。
7、常弄丢在课堂上或活动上所需之物,如笔、橡皮、书籍等。
8、较容易受外在刺激影响而分心。
9、常在日常活动中遗忘事物。
10、手或脚经常不安地动来动去或坐不住。
11、有咬指甲等频繁出现的不良习惯动作。
12、常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发出声音和破坏规则。
13、很难静下来玩或者阅读。
14、经常处于活动状态,常像马达运转般四处活动。
15、在许多场合说话过多。
16、常在别人尚未陈述完问题便抢说答案。
17、需要别人轮流时,常常不耐烦等待。
18、常中断和干扰别人,如贸然介入别人的谈话和游戏。
针对以上问题,回答“是”可以得1分,回答“不是”不得分。如果得分在4分以下,说明你的孩子注意力处在较高的水平,请继续保持;得分在4—10分,说明你的孩子注意力的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缺失。这些项目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得到进一步提高;如果得分在10分以上,说明你的孩子注意力水平可能影响到他日常的学习、生活,在人际交往、学习效率和规则遵守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及时矫正。
别怕孩子让你“丢人”
别怕孩子让你“丢人”
第一个事例
有个儿童教育中心即将举办体育课,活动即将开始,可场面上极其混乱。近20个4岁左右的孩子在教室里面大呼小叫地玩耍,当给孩子发完坐垫、老师准备开始时,许多孩子还不能安静下来。于是,老师开始利用“木头人”游戏,试图把孩子聚集在一起,可依然有几个孩子满场飞。
其中有个女孩儿拿着垫子在地上玩,时不时还招呼几个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老师不时地提醒孩子赶紧坐好,说老师马上要讲故事了。几位家长都按撩不住了,马上劝说自己的孩子安静下来。而当老师真开始讲故事,所有孩子都立刻安静下来,认真地听故事了。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经常发现孩子让父母"丢人"的情况,特别是周围的眼光都聚集到我们和孩子身上的时候,不少家长真希望地上有一个洞。那孩子都做了什么?无非是当众哭闹了,或我们说的孩子不听,或孩子说了让我们难堪的话,或我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表现大相径庭,或他做了不符合成人道德观念的事情,等等。而最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只是自己的孩子表现得不如别人孩子“好”,有些家长就感觉丢人了!
对于这个问题,其根源何在?为什么家长非常在意孩子在外面的表现,难道就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若孩子得到"赞许"和羡慕的眼光,就算孩子做得不好,父母也感觉挣得了脸面。而当父母觉得孩子犯错误,或得到鄙视的眼光,就不管孩子做得是否正确和恰当,立刻感觉自己丢人了!为什么这样,其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根本就不看问题的实质,仅把孩子的表现,当成自己荣耀与耻辱的象征。
就像上面的场景那样,假若我们也遇到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孩子已经听从老师的话,已经坐好的了,老师说“请小朋友安静下来”,并且老师的眼光无数次扫过我们不“老实的孩子”,其他家长也“鄙视”地看着我们的孩子时,我们会脸红和感到丢人吗?会去强制自己孩子安静下来,还是先带孩子离开这里?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孩子而言根本就不是问题。当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是比较拘谨的,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能够很快适应。所以,孩子不是相对安静和审慎,就是通过大声说话、捣乱来排解自己的恐惧。如果带孩子去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上课,家长应该带孩子提前半小时左右到达,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适应场地和结识其他孩子。
比较特殊的是,孩子到了陌生环境里,而其中又有几个熟识的小伙伴,则环境影响会大为下降,孩子们反而会快速适应环境,并主动去发现、利用环境进行游戏,甚至是由于环境陌生反而激发出探索的欲望。
假设孩子们“散落”在各处各玩各的,老师又不能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兴趣和注意,这时老师想要求纪律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孩子不仅不会跟从老师的指引,反而还会把这当成一种好玩的游戏。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利用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才是控制局面的关键。
另一个事例:
某男孩平时几乎不喜欢吃零食,一天看到另外一个女孩在吃零食,就向对方要,可对方却不给。于是这男孩就打了女孩几下,结果小女孩的父母开始责备女儿太小气,搞得男孩的父母也很难堪,当着众人的面训斥男孩丢人!可问题是,这男孩的父母为什么感觉丢人?就是因为自己孩子打人,且对方孩子挨打,感觉自己的孩子没有教养,所以让自己很丢脸?
说实话,小男孩的父母感觉丢人,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当问起男孩为什么打人,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饿了”!而男孩为什么饿呢?因为这一天小男孩是在中午11点半吃的午饭,而事发时间是傍晚7点,孩子不饿才怪。虽然那女孩不会分享,有可能有一定问题,但这么长的时间,男孩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需要进食,是不是责任更大呢?
所以,孩子出问题了,就应该找问题的根源。而不要看表象。孩子的所作所为,都是其天性的自然体现,成人的道德观在他们那里,是说不通的。做父母的忽视孩子的最基本需求,怎么还能要求孩子展现优良的精神?
这两个例子是很相像的,对家长而言,感受都是难堪和丢人。但两个例子比较大的区别是,前者家长可以暂时旁观,因为孩子没有什么错误。而后者则必须向孩子承认错误了,因为爸爸妈妈没有尽到照顾孩子饮食的职责,导致孩子饿了才向别人要吃的,是爸爸妈妈的不对。同时非常重要的是,必须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道歉。
许多时候,父母看待孩子的表现,不能站在自己的“脸面”立场上。孩子让家长“丢人”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家长的心态是否平和,是否耐得住环境的眼光。只要我们坚信这样做是对的,就算“丢人”也没什么。而当家长感觉“丢不起人”的时候,对自己和对孩子都会失去耐心。当然,当孩子做出-些出格的事情,就需要及时制止,一是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二是让孩子明白界线在什么地方。
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就是孩子,我们不能总是用成人的视角来判断孩子的行为。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和静下心来分析原因“丢人”事小,错过了观察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机会,则损失更大。
一个家长遇到孩子让自己“丢人”时,其实不是坏事。一方面,很多父母感觉“丢人”实际上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是孩子正常和充满活力、探索的表现,也充分说明我们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做一些预防,让孩子学会快速适应和正确应对。而另外一方面,这也可能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说明家长有忽视孩子的地方,或是自己教育不到位了,让你知道问题所在。
妈妈们,别傻了,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有一句我们家长们都耳熟能详的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谁也不想输啊,于是爸妈从孩子懂事起就开始教汉字、拼音、算数、英语,各种早教班、培训班轮流上,大人忙兮兮,孩子苦哈哈。
后来,童话大王郑渊洁写了篇文章《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家长们开始迷糊了,对不对呢?我那么辛苦地陪孩子学习是不是根本没用呢?是不是在消耗孩子的潜力呢?是不是对孩子的未来不好呢?然后你家孩子零基础入学,第一天学三个字,轻松,第二天又学三个新字,还成,第三天再来三个新字,孩子懵了,你就傻了。
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也写了一篇文章《不让孩子第一名》,文章说:“其实,现在这些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当年在班级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创意更好。”
家长们又开始想了,原来让孩子的成绩中等就可以了,这样孩子将来才会更优秀?然后现实一巴掌把你打醒,“什么!考试差一分进不了重点班!”
家长们,别傻了,你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吗?你是散文大家林清玄吗?你怎么知道他的育儿经验就能够适用于你的孩子。他的孩子不用在起跑线上挣扎,不用去抢第一名,因为他的起点本来就很高。
要知道,你,才是你孩子的起跑线!
你的智商和情商,决定了这个孩子的起点,这是基因的遗传,基本很难改变。
你的钱包和人脉,决定了这个孩子的弹跳高度,勤能补拙,更何况在智商相差无几的状态下,你的资源可以助力他飞翔。
你的意愿和认识,决定这个孩子什么时候发力,人生虽然是长跑,但有人早跑了,也许他会乏力,会累,但谁也不能保证你的后半程就可以爆发,也没人可以保证那些跟跑的孩子的信心在前半程已经被打击殆尽。
你的眼光和运气,会发掘这个孩子的天赋和特长,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你的脾气和性格也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你太强势孩子会唯唯诺诺,你太焦虑孩子会有压力,你管太多孩子会叛逆……所以如果钱包不够鼓,人脉不够广,那就多爱他,多陪他,这是你可以做的。
另外,给家长们几个忠告:
第一个忠告:零基础是骗局,孩子至少得跟上大队伍,字要认,故事要讲,英语儿歌要学,2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会,这是上公立学校的标准,否则孩子会跟不上的。
第二个忠告:考试是对普通人的恩赐,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更好的平台和优秀的天赋,至少考试可以让他走得更远,过上更好的生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第三个忠告:教育,从来不是“孩子自己努力”就行的事情,它明里暗里比拼的都是父母的素质和能力。养不教父之过,如果孩子自己就行,那要父母干嘛?
“别人家的孩子”动手能力是怎么培养
我家宝贝都是在三岁左右进的类似于幼儿园的私立小学学前班,主要图的是这里有正式的执照幼教,原本是寄希望于老师的知识启蒙。可是慢慢的我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除了每天雷打不动的阅读时间,老师们带他们做得最多的,还真不是识字,写字,数数这类智力启蒙,而是各类手工!老师的话是:三岁左右正是孩子们手上小肌肉群发育时期,让孩子们学习使用各种家用工具会提高孩子们的手指灵活度。
不仅如此,幼儿园的老师还会教孩子们一些简单又贴近生活的劳动技能:比如带孩子们到户外的小花园里进行各类田间游戏,顺便传授给孩子们植物生长的原理;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了厨艺课…… 等等,这也算是在实践中学习吧,既好玩又有趣,就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不知不觉的就有了进步。
学校:各式各样的课题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表现主题
上了小学,按说总该以功课为主,少玩这些“没用”的手工游戏了吧?其实不然,虽说孩子们专门做手工的时间缩短了一些,但孩子们动手能力培养却用另一种方式得到补充----那就是做课题。
上学的孩子们动手能力自然不是学前班的幼儿可比,老师还经常启发小朋友们用手头上简单的环保材料,比如卫生纸的纸筒内芯,饮料瓶,甚至鞋盒子,他们可以用这些东西还原书中的一个场景(阅读类课题),做出海底生物世界,一个动物园(科学类课题),我甚至见过孩子们用冰棍筷子搭出来的艾菲尔铁塔(手工类课题)!
社会:商家回馈社区,为孩子们提供手工活动的各类材料
在美国可以说整个社会对孩子们的教育都很重视,不仅是学校,就连商家各类回馈社区的行动,最后都会体现到孩子身上,比如销售各种建材的HomeDepot,各家连锁店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会为孩子们提供自己动手做家具的机会。
这类活动,不仅商家要提供机会,还需要家长努力配合,不仅要把孩子送来,还要陪着孩子一起来玩,毕竟在活动中使用的是货真价实的锤子,钉子,年纪小的小朋友没有家长的陪伴是无法独立完成的。
这种活动好不好玩?不用我说,但是看拥挤的人头,很多小朋友身上一身的颜料,就可以想象它们玩得有多开心,毕竟这是一个机会孩子们可以玩大人的“玩具”,好玩不好玩在其次,难得的是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就是弄坏了家长也不会批评,不是么?
家庭:父母的支持是孩子们手工活动的动力
不知是否因为父母经常在厨房活动的原因,这个地方一直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在美国很多家庭主妇都很喜欢自己做各类甜点,我们也经常会收到邻居做的蛋糕和饼干,这简直成了敦亲睦邻的一大利器。
除了带孩子做家务,美国父母对孩子们要完成的各类课题也是倾力支持,我们家宝贝每次课题的手工活动,都是我们全家人的智慧结晶。
总而言之,美国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是日积月累的手工活动锻炼出来的,而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支持与鼓励,则是孩子们创造力与兴趣的源泉。
孩子,余生很长,我只愿你,平安顺遂,长乐无忧
孩子,余生很长,我只愿你,平安顺遂,长乐无忧
小帮帮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的心愿,然而美国作家JessJohnston却不要求孩子一定成功,反而认为失败难能可贵,这是为什么呢?来看看他写给孩子的信吧,或许你就有不一样的感触。
亲爱的孩子,
失败是可以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是可以的。
孩子,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告诉自己,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的成长,我会和你一起面对成长之路的艰辛,无惧前方的风雨。
我始终记得第一次抱起你的时候,我望着你肉肉的小脸,心中激动万分。天啊,能够拥有这么可爱的孩子,我是多么幸运。我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放在你面前任你挑选,我想给你无拘无束的童年。
初为人母的喜悦在我心中久久激荡、难以平复,我甚至有些混乱:我该先给孩子什么?后给孩子什么?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哎,怎么心里突然一团糟……
孩子,我左思右想,有几件事情希望你一定要明白:
孩子,我永远爱你。即使你一生平淡无奇,抑或是碌碌无为,都不会停止我对你的爱。无论如何,我对你的爱是无私的,你不必出人头地,你不必功成名就,我会一如既往地爱你。
孩子,父母说的话不会都对,父母告诉你的只是上一辈的智慧,也许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你可以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实践,我们会做你最强大的后盾,给你试错的机会。
孩子,对不起,父母有时对你太苛刻了,我们忘了你还年轻,我们不应该给你过高的期待。我很抱歉,有时候我不能容忍你的错误,但其实你可以犯错,错误会暴露你的不足,告诉你今后努力的方向。
孩子,别太累着自己了。看到你努力学习,总是争强好胜,我很心疼,因为我知道你不想让我们失望,想要用成绩回应我们的期待,但是孩子,我们允许你失败,没有人能避免失败,我们不会因为你的失败而丧失对你的爱。
孩子,别急着长大,父母不希望你过早成熟,你可以保持自己幼稚的行为,整天嘻嘻哈哈,我们希望你能享受自己快乐的童年,你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慢慢长大。
孩子,我希望我们是永远的朋友,你可以和我分享你所有的小秘密,我会耐心地和你讨论你遇到的所有难题,我也会信守诺言、帮你保密。
孩子,我为你骄傲。因为你的出现,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你给了我无数的惊喜,让我觉得生命更加有意义,我为有你这样的孩子而骄傲。你输的时候我为你骄傲,你赢得时候我更为你自豪。
孩子,我爱你,我们会经历成功,我们会尝试失败,我们会一直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