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多考虑孩子的感受
发布时间:2020-12-23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今天早上,我在打扫卫生时,李明小朋友的母亲跑来对我说:“老师,你把李明领进来好吗?”我惊奇地问:“李明在哪?他怎么不进来?”妈妈着急地说:“他今天早上不愿来幼儿园,现在在幼儿园门口,就是不进来。”我放下手中的活跟着李明的妈妈来到幼儿园门口,只见李明在车上边哭边喊:“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伤心地哭了起来。
我好不容易、哄他来到活动室,让他坐下,等他母亲走后,我蹲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头说:“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哭吗?”他满眼泪水地说:“老师,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师说一声,让我跳舞吗?”我一听,终于明白了,原来舞蹈老师在排节目时,嫌他动作不到位,昨天把他裁了下来。我说:“咱们不跟舞蹈老师练舞蹈了,老师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参加咱们班的节目吧!”他说:“老师,我能行吗?你会不会又不用我了?”我说:“不会的!”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说:“老师你真好!”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强,那我希望各位老师在处理孩子们每件事情上,能多考虑以下孩子们的感受!
孩子喜欢玩沙[迷你日记网 w286.COm]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块沙地,平日我们都不太留意,但是最近课下活动时,我发现总有三三两两的幼儿蹲在沙地里玩沙子,有的还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画什么,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今天户外活动时,本来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泽乾却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咱们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这次机会去看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沙地里,这时他们象一群放飞的小鸟,“飞”到沙地里忙了起来,一会儿工夫,子哲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画的村庄。”有的在画树和小鸟,画得不好没有关系,用手一抹,重新开始,有的两人一伙在堆小山,瞧孩子们那股认真劲儿,没想到一块小小的沙地,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通过这件事,我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总以为玩沙脏幼儿不喜欢。但是现在我觉得孩子们在这块沙地里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玩儿得非常尽兴。]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学习故事:考虑孩子的感受
巧虎智慧屋里投放了很多的拼图,孩子们除了区域时间,有时自由活动时也会有孩子拿起拼图玩一玩。
餐后,XY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能很快的把一副拼图拼好!”还问我:“老师,你能很快把拼图拼完吗?”“当然能啊!”“那我们来比比谁拼的快,好吗?”“好!”于是我便拿了小拼图,一人一个。XY说:“这个小拼图太简单了,我们玩这个大一点的拼图吧!”于是我们便“比试”起来。其他孩子也凑过来“观战”。这孩子的确挺厉害的,基本上拿起一块就能很快找准位置,我也不甘落后,快速的拼摆起来。最后我以比她快了两块的时间赢了她。“观战”的孩子都拍起手来:“老师太棒了!”“老师的速度真是太快了!”听了这些话,我笑着说:“XY,要不我们再来比一次!”XY瞪了我一眼,突然站起来。头也不回的走了。我拉住他的手说:“怎么了,好好的怎么不玩了?”谁知他甩掉我的手,回头大声的对我说:“不和你玩了!”然后跑开了。我一愣,这是怎么了?
下午活动的时候,我发现XY始终不太高兴,这时我不禁想到了餐后的一幕,我终于明白了XY通过几次的拼图练习本来想急于想表现,想得到老师的肯定。可我光顾着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竟丝毫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没有理解孩子的心理,怪不得XY生我的气了。我真是太大意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更是他们信赖的游戏好伙伴。帮助幼儿树立自信,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比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于是我便在孩子们面前表扬了XY,说她拼图的速度真快,马上都要超过老师了!这时我才看到她稍微露出的笑脸。
原来孩子对输赢也许不是最在乎的,她在乎的是老师的评价,而我在比赛之后,只沉浸在了胜利之中,还继续像孩子“挑战”,如果当时我即便在赢了之后,鼓励、表扬一下孩子,或者故意输一下,也许结果就不一样!教育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还体现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的各个方面!
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老师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
今天早上,我在打扫卫生时,李明小朋友的母亲跑来对我说:“老师,你把李明领进来好吗?”我惊奇地问:“李明在哪?他怎么不进来?”妈妈着急地说:“他今天早上不愿来幼儿园,现在在幼儿园门口,就是不进来。”我放下手中的活跟着李明的妈妈来到幼儿园门口,只见李明在车上边哭边喊:“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伤心地哭了起来。
我好不容易、哄他来到活动室,让他坐下,等他母亲走后,我蹲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头说:“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哭吗?”他满眼泪水地说:“老师,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师说一声,让我跳舞吗?”我一听,终于明白了,原来舞蹈老师在排节目时,嫌他动作不到位,昨天把他裁了下来。我说:“咱们不跟舞蹈老师练舞蹈了,老师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参加咱们班的节目吧!”他说:“老师,我能行吗?你会不会又不用我了?”我说:“不会的!”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说:“老师你真好!”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强,那我希望各位老师在处理孩子们每件事情上,能多考虑以下孩子们的感受!
多考虑孩子的认知特点
原来料想小蝌蚪应该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小动物,不想,在活动开始时,当大部分孩子在看到小蝌蚪的第一眼时,他们的第一反映是"小鱼"."呀!蝌蚪对于孩子们来说,原来是个陌生的来者."所以,在第一个活动中,我运用了大量的容器盛装蝌蚪,将孩子们分流出更多的小小组,以便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中,孩子十分投入,随着观察的细致与深入,孩子们议论探讨的话题也逐渐有了针对性:"小蝌蚪有嘴巴吗?""小蝌蚪的鼻子长在哪里呀?""小蝌蚪喜欢吃什么?"一个个问题产生于孩子们的小脑瓜中,"直接给孩子答案?还是让孩子继续寻找?"在此基础上作为教师的我应更加关注的是老师怎样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并采用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去验证心中的答案.这是当时活动中我所考虑的.在第二个活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开始时,我改用了课件欣赏的方法,利用网络的便利,在网络上搜索到了故事的"FLASH",通过形象生动的影像资料帮助孩子理解了蝌蚪与青蛙的关系,我想: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孩子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流程还有形式等都应更多考虑孩子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才能推动孩子的向前发展.
孩子还应多表扬
我班董新飞小朋友是一个特别不爱动手的孩子,每次上手工课他都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什么也不做。为此我也不知批评过他多少次,都不见其效,说急了他就哭,所以在上手工课时,我也就不再逼他了,只能让他看着别的小朋友做。
有一次手工课时,我发下操作材料以后,一些小朋友在乱说话,这时我看见董新飞小朋友在认真地观察着材料,我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你看董新飞小朋友都在做了,你们还在说话。这句话可真有效,我刚说完,董新飞小朋友马上动手做起来了,这节课他做的特别认真,作业做的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在下课前我又一次表扬了他,我看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从末有过得高兴。从此以后在每次上手工课时他都努力地去做,我也及时的进行了表扬
,慢慢的董新飞小朋友变的爱动手了。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表扬比批评更有效。
做不住的孩子
我们班有一个叫浩浩的男孩,他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他在上课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他不仅自己坐不住还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甚至打断教师的讲课。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在参与同伴的活动中,却因为捣乱小朋友们都不愿意跟他玩。为此小朋友们还会去向老师告他的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非常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甚至有时还下令不让全班的孩子跟他玩,不要理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孩子们来帮助浩浩改掉他的坏毛病,我同小朋友们一起为他做了一些小红花,让大家一起监督,在浩浩取得进步时就奖给他一朵小红花,在他犯错误时大家一起给他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让他真正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通过大家一段时间的努力,浩浩小朋友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不愿意上幼儿园
一天早晨,妈妈刚把晓彤送进园门口,她突然大哭起来说“我不愿意上幼儿园,”我回头一看,竟然是我班的晓彤。她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双手死死地拽着她妈妈的裤子。要跟妈妈回去,她可是个乖巧的孩子,今天怎么了?我上前询问原因,她妈妈无奈地说:“不知怎么回事,这个几天以来,她在家反复说‘不想上幼儿园!’”
我说“可她在幼儿园的表现都正常呀,晓彤和老师、小朋友也相处得挺好”。见我们在交流,她的哭声渐渐的小了。我转身抚摸着她的头,笑着对她说:“晓彤不哭了,让妈妈先回去
,你和老师一起到教室里去,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慢慢和老师说,好吗?”晓彤勉强答应和我回到了教室。
经过与晓彤的交谈,原来她是害怕写数字。原因是她自己觉得老写不好,怕老师批评她。我了解了情况后,我与晓彤进行了个别交流,在以后的时间里,特别是在写数字这方面,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给幼儿树立了自信心。后来,晓彤有了明显的转变,她不再害怕写数字了,也不害怕上幼儿园了。
她尿裤子了
在一次上课时,一名幼儿说要上厕所,我让他去了。不一会儿,又一个幼儿要去,我也让他去了。紧接着有几个小朋友也要去,我根据以往的经验,知道他们见一个出去,就都想去,就是不上厕所,也想跟着出去玩玩。我用命令的口气说:“你们是真的要去吗?不行,谁都不许去!”孩子们见我生气了,谁也不说话了,一个一个做好了
感受孩子的爱
刚开学时,班级上的事情特别的多,身体也吃不消了,我的喉咙失声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一天上午,我一到班上,孩子们便马上发现我的声音沙哑了,一个个都跑过来关心我,老师:你怎么了,老师你的喉咙会不会很疼,老师你坐下来休息一会吧,老师你要多喝水,多喝水会好的很快的,孩子们的关心让我心里暖烘烘的,被病痛折磨的倦意也消失了不少,我告诉孩子们,老师这是话说的太多,喉咙受伤了,这时,我从孩子们眼中看到了不舍,这一下午,孩子们却特别的安静,让我非常的感动。下午,我坐着弹子琴,一个孩子从我身边走过,一双柔软的小手爬上我的脖子,轻轻地抚摸着我:老师,我帮你揉揉就不疼了,我笑着看着他,这个平时总是让老师操心的孩子,我感到特别的欣慰,我说:嗯,你帮我揉一下,老师就好多了,这一阵子他总要来到我的身边,用他的小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喉咙,并不忘问我,老师,你好点了没有。是的,这孩子每天上课总不专心,玩具也不爱护,也不收拾,睡觉时也不好好睡,总是给老师惹出很多的麻烦,但他却有着不同常人的关爱之心,这些都在他一次次的话语中表现出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的地方,他对老师的关爱就是他最闪光的地方,当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些孩子们身上的爱时,我们就能更好的去疼爱这些孩子。
老师应与孩子多交流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老师应与孩子多交流”,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交谈,也就是说跟孩子们说说话,聊聊天。
大班的孩子是一群六岁的孩子了,已经懂事了,他们完全可以象一个小大人似的与你交谈,这种交谈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的交谈。
带大班的老师应该多和孩子聊聊天。
通过聊天可以拉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走进幼儿的心灵。
通过聊天,我们可以知道幼儿在想什么,他们的心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通过聊天我们还可以帮助幼儿改掉平时不容易改掉的不良习惯。
张孙昊是一个懂事的小朋友,但是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爱咬指甲,平时经常提醒他,可他总改不掉这个习惯,自己一个人时就爱咬指甲,。
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我说到了这个,并和他一起分析这样咬指甲的坏处。
这一次他好像听懂了,不停的点着头,并答应保证改掉这个坏习惯。
在此后的几天里,我仔细观察,他真的没有再咬指甲,现在他基本已经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这使我领悟到,教师可以和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聊天。
多与孩子聊聊天,还可以让我们多一份童心,添一份童趣,永远保持一种孩子般快乐的心境!
多与孩子聊聊天,只需抽出我们的一点点时间。
不知道本文“老师应与孩子多交流”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孩子说谎是否应受惩罚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孩子说谎是否应受惩罚”,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5~7岁:逃避训斥
孩子为什么说谎:快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他们就会意识到说谎是解决问题或者逃避惩罚的一个好办法。
因为孩子们要让他们的谎言更加可信,所以他们的谎言就会经过更好的加工了。
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如果他告诉老师他的家庭作业被狗吃掉了,那老师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说‘我病了,所以没有做作业’,那也许能够蒙混过关。
毋庸置疑,你的孩子肯定会不断提高他的欺骗技能,试探他欺骗的限度有多大。
这个时候,父母的“杀手锏”就是不能让孩子因为说了慌、解决了问题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脱掉。
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输诚实的美德的时候,最好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诚实,不说谎。
另外,也要让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对婆婆说你有多么喜欢她送给你的那件毛衣,事实却是你从来不穿,那么你就是在向你的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说谎是可以让你接受的。
通常,孩子们是看见父母在说谎,他们才效仿父母这样做的,或者模仿周围成年人的一些做法。
孩子们并不能分清哪些是善意的谎言,哪些是恶意的。
听到谎言怎么办:告诉你的孩子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不伤害其他人的感情。
给孩子举个例子能够使他更加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说,当你被同班小朋友邀请到他家做客的时候,如果你直接告诉他你不喜欢他,所以你不去,那么你的话就会伤害他,使他很伤心。
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你有别的事情不能去,虽然并不是真正的实话,可是不会令他伤心和难过。
”另外,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善意的谎言也能够使孩子明白他们需要替别人想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他的感受。
然而,当你发现你的孩子说谎只是为了掩盖他的错误和做的错事的时候,你就应该立刻清楚地告诉他你不允许他这样说谎。
父母立场鲜明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那么孩子说谎了是不是就应该受到处罚呢?也不一定。
如果孩子针对有没有刷牙的话题而说谎,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赶紧去刷牙,并且以后多多检查和监督他。
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因为刷牙问题而说谎了。
反过来,如果父母因为这些无关痛痒的谎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惩罚他,那么,父母的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变成一个更棒的谎言大师了。
因此,应该说处罚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办法。
如果孩子偷了别人的玩具或者做了其他行为极其恶劣的事情,而且为了掩盖这些行为对你说了谎,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孩子必须
受到惩罚的时候了,并且要让他知道第一天剥夺他看动画片的权利是因为他的行为,第二天则是因为他说谎了。
但是,父母应该明白,惩罚并不能使孩子马上意识到他的错误;想让孩子真正改正错误是需要时间和父母的信任的。
1、如果你明知孩子说谎,不要对他一再追问。
其实,父母是希望能够再给孩子一次说实话的机会,结果反倒又给了孩子一次说谎的机会。
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问孩子;当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够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问题。
总之,不要向对你说谎的孩子提问题。
否则,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谎言遮掩他先前的谎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内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
与其这样,还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断,告诉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通过与我4岁儿子的反复“唇枪舌战”,我从中领会到不能要求他向我坦白事实真相,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真相反而更简单。
就拿我儿子喜欢用铅笔在墙上乱画的行为举例吧,以前我看到后会问他:“这是谁画的?”,而现在我就直接告诉他:“我看见你在墙上画了。
到厨房拿一块儿擦桌布,然后蘸点水把墙上画的东西擦掉。
”前者给了他一个说谎的机会,后者则没有。
2、如果孩子是习惯性的说谎,那么向孩子提问题之前你就先告诉孩子你知道他会对你说谎,然后允许他给你一个更好的说法。
很多孩子在说谎之前根本就没想他们还能说点别的理由。
因此,父母可以先发制人:“我知道,如果我问你,你肯定不想对我说实话。
不过,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更好的说法。
准备好了吗?我要问了。
”然后向孩子提出问题。
这种做法有3个好处:一、它给孩子时间去决定是张口就说谎呢还是说些其他的;二、它避免了相互争执激烈化;三、既然父母允许孩子说谎了,有了心理准备,那么父母就不会生气或者烦躁不安了。
3、为了让孩子也尝尝谎言的滋味,父母可以对孩子也说谎。
比如,孩子想去看电影,父母答应他了。
可是一会儿父母又不承认了,孩子就会问为什么爸爸妈妈说谎。
这时候,父母可以很轻松地告诉他:“我认为有没有说实话并不重要。
也许刚才我是顺口说‘好吧’,但是并不真的说明就得带你去。
我感觉你在家里愿意我们用这种方式和你说话,你也这样对待我们。
你是在告诉我“我”必须说实话吗?但是,说不说实话对你就不重要了吗?这样做公平吗?”听完这样的一番话,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关于“孩子说谎是否应受惩罚”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孩子入园爸妈焦虑:他们能适应吗?
再有不到20天北京幼儿园就要开学,即将新入园的小朋友还没感觉,他们的爸爸妈妈已经开始抓狂。宝宝多大上幼儿园最合适?宝宝会适应幼儿园吗?如果抗拒怎么办?现在开始要做哪些准备?面对种种疑虑,专业人士给大家支招。
孩子入园后生病怎么办?
专家:养娃不要太精细
这个问题以绝对优势入围关注度最高忧虑。
崔梅说,从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突然进入集体生活,小朋友肯定有个适应的过程。
比如,增加了感染疾病的机会、上学放学路上增加了受凉的风险,这些都不可避免。
而且家长可能忽略一个问题,再冷的天幼儿园也会开窗通风,喝的水都是烧开的自来水,吃的苹果直接洗洗,这些对于从小就精细喂养的孩子来说,肯定有些不适应。
所以,崔梅的建议是,现在就要放手,养孩子不能太精细,否则孩子肯定不容易适应集体生活。
如何让孩子适应幼儿园?
专家:别传递你的焦虑
这个问题代表了很多妈妈的心声。崔梅的第一句提醒就是,别把你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她说,有些妈妈,恨不得一天提醒三遍:你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应该怎么说、怎样做。殊不知,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
在她看来,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其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从而产生害怕幼儿园的心理,拒绝进入幼儿园。所以爸爸妈妈不要让自己焦躁的情绪影响孩子,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
“刚进幼儿园,不哭的孩子才不正常。”崔梅说,但一般85%的孩子一周后都能基本适应,大人应该相信孩子。
【这些准备不能少】
帮孩子交到好伙伴
除了平时多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外,现在,爸爸妈妈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帮助孩子认识同一个班级的伙伴。这样,宝宝进入幼儿园时,有熟悉的伙伴,可以减少孤独感和陌生感。从小集体开始的生活,能让宝宝更快适应大集体生活。
给孩子调整生物钟
首先是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幼儿园要求孩子每天都要午睡,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利用入园前的时间,尤其是剩下一周的时间,帮宝宝调整生物钟。最重要的是,帮助宝宝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午睡的习惯就不难养成了。
鼓励独立喝水、吃饭
那些习惯于用奶瓶当水杯的孩子,使用杯子喝水有一定难度,所以,练习喝水也是不可少的。
宝宝还没学会独立吃饭的话,现在就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吃了。当孩子初步学会自己吃饭后,成人就应该在一旁指导,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学会自己大小便
有些幼儿园便池是蹲坑式的,因此要让宝宝学着独立使用蹲坑式便池,解除宝宝的紧张心理。而且一定要教会孩子有什么诉求一定要表达出来,否则尿裤子就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