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草》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21 幼儿园中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活动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小草的知识,初步了解小草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2、利用小草进行编织创作活动,体验创造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还可以陶冶幼儿情感,培养幼儿的探索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选好活动路线,选择安全适宜的活动场地。
2、每人一把小铲子、一个塑料袋和一个稍大的瓶子。
活动过程
1、草的特征
(1)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后,让幼儿自由地在周围的草地上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小草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气味如何。
(2)请幼儿在草地上找出自己知道名字的草,并借助铲子把它连根拔起来。
(3)小朋友在草地上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草的名字以及根、茎、叶的特点。
(4)让幼儿再找出自己不认识的草,去请教别人。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可以把它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家问家长或其他人。
2、草的作用
(1)请养过家禽、家畜的小朋友说一说,家禽、家畜每天吃的是什么饲料,草还可以做哪些动物的食物。
(2)请幼儿用手拔一些草,并说说什么感觉。然后让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地上分别取一些土,讲一讲从哪里取土更容易些,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知道小草具有固土的作用。
(3)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捏一捏,草地底下的土和泥地的土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想一想,雨后泥地上的水和草地里的水哪个最先蒸发掉,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明白,小草不但能固土还有蓄水、防止水分流失的功能。
(4)引导思考:除了野草外,人们为什么还喜欢种草坪,这两种草有什么不同?
(5)让幼儿在草地里找一找,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谈草是哪些昆虫的家,它们为什么选择草丛为家。
(6)简要向幼儿介绍小草还可以当燃料、制造肥料以及有些草还能做药材的知识。
3、草的害处
(1)请幼儿观察周围的田野,说一说什么地方的草多,什么地方的草少或没有草,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划对人类生活有许多好处,但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的养料,所以,庄稼地或花园里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
(2)向幼儿介绍一些对人类有危害的草,提醒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安全。
4、利用草进行创作活动
(1)指导幼儿采集各种小草、野花等在平地上摆出自己喜爱的画面,利用自带的瓶子尝试简单的插花、插草艺术,同伴间可以边摆边交流,互相学习。
(2)请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野花、草叶等收集一部分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幼儿园进行拓印、粘贴活动。
教学反思
教师向幼儿讲清楚草的特征及用、害处,还可以让幼儿联想一下,如果大地上没有一棵草会是什么样子。进一步使幼儿了解到小草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本领。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小野花,结合形状各异的草叶、草茎等,制作花环、花链、花篮、胸花等小装饰品。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小草的不同特点,进行草垫、草辫、草鞋、小动物等纺织创作活动。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比一比谁纺织的种类最多、最漂亮。
幼儿百科:草和庄稼一样,需要有一定的矿物质养料才能长得好,但平时很少有人给草施肥。冬天把草烧成灰,其中的矿物成分保留在灰中,灰可以随着雨水渗到土壤里,这样,矿物质又回到土里,就好像施了一次肥一样。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中班教案《草莓》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草莓的生长方式及作用。
2、能运用各种感官去发现、探索草莓的基本特征。
3、喜欢草莓,体验制作“糖水草莓”的乐趣。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初步了解草莓的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1、带领幼儿去幼儿园附近的“草莓园”参观、采摘草莓;2、请家长通过书籍、多媒体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有关草莓的知识。
物质准备:1、草莓若干,冰糖和锅子;2、PPT【幼儿园PPT课件制作】;3、草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采摘草莓的情景,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采摘草莓的情景。师:前几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草莓园干什么去了?你们摘了多少草莓啊?好不好吃?
2、教师引出主题。师:今天张老师又带来了许多的草莓,可是在分享之前,张老师要先来考考你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观察、品尝草莓1、观察草莓的外部特征。(出示草莓及草莓图片)师:现在请你们告诉我的天莓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谁能说说看,你觉得草莓像什么?
师:草莓的表面是什么样的?(请幼儿轻轻地摸)你摸到的感觉是怎样的?
2、品尝草莓。师:你吃到的草莓是什么味道的?
3、教师小结: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帮助消化的功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
三、了解草莓的生长方式1、观看PPT。师:草莓是长在哪里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草莓是怎么种植的。
2、教师小结:草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注意除草、浇水、除虫,浇水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草莓弄湿,因为一旦草莓被水溅湿后,容易腐烂。
四、制作“糖水草莓”
1、教师讲解清洗草莓的方式:先冲洗两遍,再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再冲洗干净。
2、教师示范:将洗净的草莓沥净水份,去掉蒂部,放入小锅内;锅内放入几块冰糖;中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草莓变软(约10分钟左右)即可关火;放凉后即可食用。
3、幼儿操作。
延伸活动:品尝“糖水草莓”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实验记录为幼儿调整认识、整理经验、形成科学的概念奠定了基础。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单独个体,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回答问题,或在某个孩子回答之后让其他幼儿发表不同看法或分享某个观点。培养幼儿记录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乐于探究,逐渐理解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
幼儿百科: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密被开展黄色柔毛。
幼儿园小班教案《野草》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野草》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小草的种类,观察小草特点,表达自己观点,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野草》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观察小草特点,表达自己观点。
2.认识小草的种类。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户外草地、小兔手偶、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户外拔草
小兔子要去小羊家做客,请小朋友帮忙,每人拔三种不同的草送给小羊,去户外找找。
二、游戏:播放音乐,找不同
1.找一个好朋友,把自己的小草和好朋友的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不同。
2.第二次游戏:拿出另一种草,找朋友,比较,交流。
3.第三次游戏:拿出第三种草,找朋友,比较,交流。
三、再次观察,交流结果
1.拿一棵小草看一看,说一说小草叶子是什么形状?
2.看一看,你的小草根长什么样?
3.闻一闻,小草有气味吗?像什么一样的气味?
4.摸一摸小草,你有什么感觉?
四、结束部分
师幼一起回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能够自己去寻找发现不同种类的草,为比较小草的不同特点做铺垫。引导幼儿发现草的根部生长与土壤土质的关系。游戏进行三次,每次幼儿拿出的草都不同,为此幼儿在进行比较时,每次的发现都不同,找的朋友也不同,充满了兴趣和发现探究欲望。比较环节幼儿很认真的从草的叶子、茎部、根部去观察比较,能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发现。活动充满趣味性。
不足之处:
游戏的时间太短,没有更加透彻的比较三种草的特点。
幼儿百科:草和庄稼一样,需要有一定的矿物质养料才能长得好,但平时很少有人给草施肥。冬天把草烧成灰,其中的矿物成分保留在灰中,灰可以随着雨水渗到土壤里,这样,矿物质又回到土里,就好像施了一次肥一样。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草的眼睛》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使幼儿感受散文中小草上挂露珠的意境,并从中能认识美,理解美。
幼儿能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娃娃、妈妈、小草的语言。
引导幼儿能学说一些形容词,如:亮晶晶,闪闪发光,明亮等。
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感受事物的美。
难点是:认知美。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我作了一下准备:
小草露珠的照片、小草头饰、绘画工具。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还准备了角色图,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孩子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对课文进行导入。
展现出准备好的小草露珠的照片,让孩子们对这些照片进行观察。在孩子们观察的同时,来提出以下问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它们像什么?见到的露珠是什么样的?
(二)欣赏散文,体验散文中比喻的手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让孩子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我会让孩子们欣赏两遍散文。
1、欣赏散文第一遍。
老师提出问题:小草的眼睛是什么?你能想到小草的眼睛像什么呢?
2、欣赏散文第二遍。
3、师:孩子们,这篇散文美吗?
4、让幼儿说说他们觉得美得词。
(三)朗诵散文。
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语速、音量的变化,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所以,在朗诵散文时,我会注意语速及音量的变化。
1、让幼儿有感情的跟诵散文,熟悉散文,学习不同的声音表现散文中的角色。如:妈妈的声音低沉一点;娃娃的声音高、柔一些;小草的声音细一点。
2、让幼儿自由选择较色表演(分组、个别进行),体会作品的意境美。
(四)讨论“谁的眼睛美”。
引导幼儿理解我们的眼睛要善于观察大自然,寻找并发现美。
(五)说说、画画“我发现的美”。
老师: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美得东西?说一说、画一画。
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画下来,并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向同伴讲诉自己发现的美。
教学反思
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来说,这样上我觉得很不满意,因为孩子的素质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我考虑不够周全,这个也是我上这堂课失败的原因。如果重新上这堂课,我想更多的应该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自主的去完成。
幼儿百科: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草醒来了》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草醒来了》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知道春天到了,知道草绿了。
2、想象春天小草绿了的美景,喜欢春天。
3、乐意参与散文诗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挂图19号;《小朋友的书春天来了》;磁带及录音机。
2、自备打雷的音乐,自制小草、春雨、春风和太阳的头饰。
活动过程:
1、播放打雷的音乐,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打雷)。
(2)轰隆隆,轰隆隆。雷声可能会把谁吵醒呢?
2、教师边朗诵散文诗边插问,引导幼儿思考。
(1)小草醒来。教师朗诵散文诗从开始至“醒来了”
提问:轰隆隆的雷声惊醒了谁的梦?
小草醒来时,做了什么动作?请幼儿一起来学动作(伸伸懒腰,踢踢腿,揉揉眼睛)(重点学习,为表演铺垫)(2)小草问好。
欣赏散文诗从“春雨轻轻打在小草身上”到“小草说:你好,太阳”。
提问:都有谁向小草问好?它们是怎么样问好的?(教师与幼儿扮演春雨、春风和太阳,相互问好)。
你猜,小草睁大了眼睛,会看到什么呢?
(3)小草绿了。教师继续将散文诗朗诵完。
3、教师结合挂图,完整朗诵散文诗,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春天除了小草醒了,变绿了,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
总结:春天到了,小草变绿了,小花都开了,柳树也发芽了。
4、请幼儿听诗歌录音,感受春天小草绿了的美景。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原教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幼儿表演散文诗的环节,我认为这首散文诗里有角色、有意境和动作表演的需求,最主要对话非常简单,“XX,你好!”的句式对小班孩子来说很容易掌握,也有能力表演,所以在感知小草醒来做了什么动作环节,我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为后面的表演作铺垫,最后让幼儿想象春雨、春风和太阳分别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演,为最后的整体表演做准备,幼儿对本次散文诗的表演兴趣非常浓厚,不过第一批幼儿上来比较拘束,表演时候放不开,后来多表演几次后,孩子逐渐掌握了动作,才逐渐表演得好起来。
幼儿百科: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
关于“幼儿园中班教案《小草醒来了》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