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与孩子

发布时间:2020-12-14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午餐后,我与孩子坐在走廊上休息,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舒服极了,孩子们有的在看书,有的与同伴在做游戏,有的三三两两在谈笑着。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孩子突然拉拉我的手问:“徐老师,你怕痒吗?”“当然,我最怕痒了。”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刚说完,就觉一只凉凉的小手已伸进了我的脖子里。我“啊”地惊叫起来,但随即发觉脖子里又多了几只手。我大叫,双手拼命推他们,可更多的人凑上来,将我围得密不透风,挣扎中,发现他们脸上仿佛发现新大陆一般兴奋。我还在叫,可他们却是挠得更加起劲,隐约还听见有孩子在喊:“过来,大家过来呀……”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气喘吁吁地求饶:“我投降了,不行,我投降……”大家一见我这副狼狈相,嘻嘻哈哈笑着很快退开了,我理着头发衣服,鼓起了腮帮,摆出了气呼呼的模样,偷眼望他们,居然还有好几个人在向我扮鬼脸。可是,我知道自己,其实一点也不生气。突然间,感觉心中有一股暖流充溢着,又慢慢弥漫开来。我庆幸自己在平时能把孩子放在首位。我把他们看成是有丰富情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独立人格的小天使。幼儿是单纯的,但决不是单一的,他们是无邪的,但绝不是无知的。孩子需要成人的关心、爱护,需要成人的照顾、帮助,但他们更需要得到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是朋友,更是玩伴。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与孩子共舞


跳广场的的大妈大爷越来越多了,在公园里散步总会看见很多散步的小孩跟着舞动的人群,活泼的音乐律动。没错,很小的孩子就对音乐,对舞蹈产生了兴趣。我们可以观察到,通常未满周岁的孩子在听到温和的或者动感的音乐时都会有跃跃欲试、手舞足蹈的表现。这说明了我们的孩子发育良好,对音乐,对节奏有很强的感觉。这时候我们就要保护并促进孩子的这种感觉了,因为这是孩子释放的一个信号,表明孩子在接受,在学习音乐和舞蹈。对于能站立起来或者能独立的孩子,首先家长要注意适当给孩子旋律的刺激,让孩子能跟着音乐律动。多带孩子外出走走,让孩子听听外界的声音。也可经常给孩子看看舞蹈小视频,让孩子产生共鸣。第二,家长除了给孩子这些外界上的刺激,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表现产生认可和鼓励。如何对孩子鼓励?当然要在看到的孩子之后及时给出表扬,更重要的是家长如果能与孩子一起舞蹈,一起律动,那就是一种最高的肯定,那孩子肯定就会维持很久的兴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这种舞蹈根本没有章法,也没有优美性可言,其实因为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且大动作和小肌肉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孩子的舞蹈不重在动作优美正取,而是一种兴趣和表现自己。所以今后孩子如果在广场上与大妈跳广场舞,家长们请不要害羞,一起与孩子共舞吧!

演讲稿:我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十五年前,刚走出校门的我,带着五彩斑斓的梦,走进这圣洁的港湾。看着孩子们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听着老教师们一声声温暖亲切的教导,很快的,我便全身心地融入到他们中间。十五个春夏秋冬转瞬即逝,岁月带走了当初的稚嫩与娇弱,留下的是成长后的自信与成熟。

回想起走过的路,有沮丧、有彷徨、有惊喜、有欣慰……记得刚上班时,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孩子们中间轻盈地飞来飞去,带他们唱歌、跳舞、做游戏,按照教育计划一丝不苟地给他们上课,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当时的我认为这就是对孩子全部的爱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经验的丰富,以及在园领导带领下一次次的业务学习和师德培训,使我认识到这是远远不够的。“爱孩子是教育的起点,教给孩子去爱才是教育的目标。”“要根据幼儿的潜质和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教师要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转变”“因为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需要通过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这些教育箴言时常回响在我的耳边。孩子们从刚入园时的步履蹒跚到毕业时的神采飞扬,点滴的进步都满载着老师的心血与付出。同样,伴随着他们成长的脚步,我也在一天天努力着,收获着,感悟着,成长着......

我深爱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自从做了妈妈后,那份柔柔的母爱不由地迁移到工作中来。“假如这是我的孩子会怎样?”我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思考,于是对班里的孩子们更多了一份关注、一份疼爱,总想把工作做得更精更细。大家都知道,小班的孩子刚入园,哭闹现象严重,非常不容易管理。为了尽快熟悉幼儿,便于精心了解和照顾他们,我们创造性地使用了名卡。就是为每个新来园的小朋友身上贴一个不干胶剪成的圆形,上面有幼儿的学号和名字,这样我们就可以看着名卡亲切地和他们打招呼。“彤彤不哭,老师抱抱。”“佳佳过来喝水。”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幼儿吃饭、睡觉等情况直接在名卡上面做记号,这样,家长接时就可以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一天中的情况了。比如“五个圆圈代表喝了五杯水,一个螺旋状图形代表大便了一次。”这个办法得到了家长的称赞也被许多同事借鉴。还有,饮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这也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我们为每个小朋友折叠了一个小纸杯贴在墙上,并提醒他们每喝一杯水,就往自己的纸杯里放一个小纸条。上午是浅蓝色的,下午是深蓝色的,这样,谁喝了几杯水,我们就会一目了然。“细微之处见精神。”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一些实用的“奇思妙想”会时常跃出脑海。

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栏目中有一个挑战项目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那是一个卖鱼的人,他的绝活是随手掂一条鱼,就能准确地说出它的重量,误差不会超过一两,有时会丝毫不差。感动我的不是他娴熟的技艺,而是他那种不甘于寂寞的精神。一个以卖鱼为生的普通劳动者,如果随遇而安,日日重复着“收鱼、捞鱼、称鱼、装鱼”的简单动作,可能就会在平淡里终其一生,也许还会哀叹命运的不公。而这位挑战者却在平凡甚至无聊的劳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他的成功只是比别人多增加了一份思考,多注入了一份热情。我们的工作也是平凡的,但如果我们用心去做了,平凡中也同样会孕育出伟大。

在教师的心目中,每个儿童都应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教师之所以不同于母亲,是因为她不但要具备呵护孩子成长的那份母爱,更要肩负起教育和引导幼儿发展的那份责任。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很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著名作家毕淑敏就因为上学时,音乐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她从合唱队伍中揪出来,然后大声呵斥到:“唱歌跑调,这么难听居然还唱得这么大声。”一句话,让她从此再也不能开口唱歌,而且这种心理障碍伴随着她直到现在。少了歌声,生命的色彩会暗淡许多。那位老师不知道,孩子的心灵就象娇嫩的花蕾,也许不经意地碰触就会影响花儿的怒放,所以我们应该加倍地去呵护。

孩子的是与非


俗语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张不同面孔的幼儿,同时也是穿梭在几十种不同的性格中。

柴一圣小朋友是班内一个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一看这个孩子,你会认为他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但接触长了会发现,其实不然,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孤僻,所以总会出现过激行为。

孩子集中如厕时,他会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头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这时就会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柴一圣打我。

”追究原因,一圣会很无辜地说:“老师,我没有打人。

”其实,老师明白,这也许是一圣对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只是有些粗鲁罢了,但这样的行为毕竟是不对的,老师必须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让他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体验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说到游戏,又出现了一圣的有一大危险之处,当一起玩玩具时,他会因为争抢某一玩具而张口咬人,作为老师,必须保证孩子的在园安全,当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我们必须及时教育。

而面对老师的质问,一圣没有感到害怕,他会和老师表白,慢悠悠的对老师说:“老师,他抢我的玩具了。

其实,老师明白,在一圣的心里,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他喜欢这个小朋友所以他会拍他一下,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他抢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来维护我的利益。

在孩子与孩子的交集里,其实并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与非,面对各种性格的幼儿,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每名幼儿的心都不受到伤害,妥善解决孩子存在的偏激行为,保护他那幼小的心灵。

与孩子零距离


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幼儿园变得热闹了起来,班上的孩子都很兴奋,特别是当我把圣诞老人拿出来布置教室环境时,有几个会说的孩子,就会举手说道:“我家也有好多圣诞老人卡片。

”而有几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则乖乖的做在小椅子上,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当我拿出圣诞老人的时候他们也很感兴趣。

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孩子,老师往往会有些忽略,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认为他们能力弱,不自觉地想给与更多的帮助,来帮他们完成,但是往往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和他们的愿望。

我通过家访与这些孩子的家长的交流发现,在家里孩子能够正常的讲话,表现很活跃、很调皮,喜欢在家爬上爬下,而且经常唱歌跳舞表演给父母看。

但换了环境,孩子变得胆小,不爱说话,跟人很少交流。

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中是很常见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孩子虽然具备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根据社会情况不同、在语言运用方面却有很大差别,在某些场合能讲话,在另一场合则沉默或接近沉默。

孩子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语言理解水平,并且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只不过在某些场合或者对象上选择不说话,很多时候是心理上情绪上的障碍。

当那些内向的孩子在集体面前发言时,教师可以鼓励她对她说:“你真棒”。

很多时候老师,家长会强调要孩子自己说话,充分的表达,或是创造很多的机会,如在集体面前讲话、提问等,但往往孩子还是不能大胆讲话,反而心理会有恐惧,作为新教师的我往往也比较消极,有时候集体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内向的孩子回答问题,不停的向他提问,其实在孩子不愿说话的时候也不用逼她,消除其紧张、恐惧等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她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孩子一旦开口说话,哪怕只有一两句,我其实都可以很亲切地给予鼓励,增强信心,慢慢的孩子交往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也就增多了,在交往中就会逐渐讲话了。

在日常的带班中我还法相我们班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性格很要强,如我们班有一个小姑娘悦悦,每次只要老师一批评她都会不理老师,做为教师可以从不一样的角度,以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就算是帮助,也是会乐于接受出于一个朋友,从平等的角度上给与的真心的帮助,不是一个强者给与弱者的帮助。

我们也不是孩子,不能替她思考,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不是单纯的以为她需要我的帮忙,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相信都有她独特的气质。

孩子能够感受到心与心的距离,真正贴近孩子的心,把自己的心放下来,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与孩子之间亲密无间。

作为新教师我想做到与孩子零距离,可以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心态,让孩子茁壮成长。

与孩子们的“战争”


生活跟我开了太大的玩笑,却也带给我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对我而言,2011年,事事变迁,唯一不变的是我依然跟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依然甜甜的喊我老师,我沉醉其中,犹如品味醇香美酒,心中充满了感恩。细细想来,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快乐又充实,终日不离“战争”。新学期,带着满腔热情,我迎来了又一批三岁孩童,当起了小托班的孩子王。开学第一天,尽管我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还是被一群小家伙吵得头昏脑胀。可想而知,这些平日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宝贝疙瘩来到陌生的幼儿园,面对陌生的人和事,心里肯定充满了排斥与不适应,有的孩子甚至表现出攻击行为,对接近他的老师和小朋友又踢又打,我们又是哄又是抱,活动室里始终安静不下来。新学期的第一天就在我们的忙忙碌碌与孩子们的哭哭啼啼中落下了帷幕。回到家,我想了很多。想起孩子们无助的眼神,他们多么希望我能把他送回妈妈身边,想想这一天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漫长,我必须想出办法让孩子们尽快渡过入园适应期,我决定行动起来!第二天早上,我精神饱满地站在活动室门口,带给孩子亲切的笑容,让他们感到老师是真正喜欢自己,带给家长自信的笑容,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放下。我知道此时无需多言。尽管孩子孩子哭闹,尽管家长孩子恋恋不舍地离开,但情况比第一天好多了。孩子们到齐了以后,我组织大家坐在自己身边,用和蔼可亲的语调说话,尽量使孩子们远离害怕。是的,时间长了,有的孩子又开始想妈妈了,又开始哭。这时我没有制止孩子不要哭,而是顺应孩子的心情,跟他们一起回忆自己的好妈妈,告诉孩子们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想妈妈了就过来抱一抱老师。孩子们的心情好多了,跟我亲近了许多,哭闹的也少了,我心里一阵窃喜,初战告捷!下一步,我决定召开家长会。开学第二周,我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跟家长交流讨论孩子们的问题,收获颇多!孩子们都是刚刚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父母的影响还占主要地位。跟家长聊起孩子入园的问题,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都表示会配合老师帮孩子顺利渡过入园关。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几篇关于如何渡过入园关的文章,大家表示一定会尽力而为,与老师同步教育,帮助孩子早日喜欢上幼儿园,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通过这次家长会,看到广大家长的友好态度,我感到胜利在望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的进步有目共睹。早上入园的哭闹现象基本没有了;孩子们会主动问“老师好”了;班里没有孩子尿裤子了;中午每个孩子都甜甜地睡着了;孩子们会做课间操了;离园时排的队伍越来越整齐了……终于,孩子们都认可了幼儿园,认可了我这个孩子王。入园、晨间活动、上课、加点、间操、午饭、午睡、入厕、离园等一切活动正井然有序地进行。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由衷的笑容,我知道,我成功了!如今,开学已一个月有余,一切已步入了正轨,想起当初跟孩子们的那场“战役”,我还感到喜在心头。孩子们,加油!我们的“战争”还在持续,老师相信,最后的赢家肯定是你们!

与孩子一起进餐


你知道吗?当老师与幼儿围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时,幼儿会吃得特别香,特别甜。一般教师在幼儿用午餐时,总是在幼儿中间巡视,目的是管理好幼儿的进餐秩序,要求幼儿不讲话,不东张西望,快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但此举效果并不好。记得前几周用餐时,发现许程维、高天任、郭秋伊、蔡铭华一张桌子上的小朋友,不但饭菜吃得慢,而且还有把饭菜撒在桌上、地上的现象,有时不吃就拿着筷子在讲话。尽管我来回地提醒他们,他们还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偶然的机会,让我同他们坐到了一起进行用餐(徐娅君小朋友没来)。这天吃饭时,许程维、高天任等四个小朋友不但没有说话,而且还每人添了一大碗饭,比我吃得还快,最后的桌子上还保持得干干净净。散步时,我特意问许程维他们:\"你们今天吃饭有什么感觉?\"他们争着说:\"今天我们好开心,我们得了第一名,老师表扬了我们。\"\"我们比老师吃饭还快呢!\"听了他们的话,我觉得我们在幼儿吃饭时也应该与幼儿沟通感情,让他们小声说说话,讲讲今天饭菜的味道、颜色、营养等,并不时鼓励幼儿,幼儿吃起来一定会特别高兴。而现在我们对小朋友提出的要求是好的,可做法却有点不合理。只允许他们一个劲地吃饭,不允许他们讲一句话。甚至还有保健老师来说他们吃得太慢了。说实在的,我们老师有时吃饭时也有快有慢的、有说有笑的。因此,老师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能太死板,要灵活机动些,不能过分要求,否则事与愿违。

幼儿早期阅读:我与孩子的阅读故事


从开学到现在,我常常利用空余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绘本。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喜欢上了阅读,总喜欢在课间游戏的时候分享自己带来的书。我也会关注孩子们带来了哪些新书,然后抽些时间讲给他们听。后来,每当有孩子新带来了书,都会先拿给我看,希望我可以讲给大家听。有些孩子还会主动向我推荐:“许老师,你看看我这本书,很好玩的。你看,这条鳄鱼刚开始只有一把椅子那么长,后面有七把椅子那么长了!下午,你讲这本书吧。大家肯定都喜欢听的。”我看了看他,笑着点点头。

有一天,走廊游戏时,几个孩子挤在一起看书。我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乐乐带的绘本《女巫温妮》。乐乐看见我来了,抬起头,举起手里那本书,大声说:“许老师,这是我带来的新书,我妈妈刚给我买的。他们都抢着要看,都站不下了。”我看看孩子们迫切的样子,笑了笑,说:“那我等会儿讲给你们听。”过了几天,不怎么爱说话的霏霏课间递了一本书给我,我一看,原来是《温妮的新电脑》,诺诺也带来了一本《温妮过冬》和好朋友一起看。就这样,班上掀起了一股“温妮”热,好几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了这套绘本中的一本或者几本。诺诺甚至把一套书都带来了!

孩子们课间常常围在一起看,还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你们看,温妮的脚好长呀!”思源说。“她的头发也很长”一旁的乐乐说。翁欣说:“威尔伯太好玩了。你看他的毛变成这个样子了,他胡子上还有冰呢!”阳阳笑着说:“哈哈,我最喜欢威尔伯了,因为他总是很倒霉。”

我给孩子们讲《温妮又飞起来啦》,孩子们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故事里温妮总念的那句咒语,他们也喜欢跟着我一起大声念:“阿布拉卡达布拉!”然后我会停下来,让孩子们猜猜温妮念完咒语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温妮为什么要施这一魔法。故事讲完后,我问:“你觉得故事里什么地方最好玩?”扬扬说:“我觉得威尔伯被直升机撞断了两根胡须那里太搞笑了!”笑笑说:“威尔伯的尾巴被滑翔机撞弯了也很搞笑!”小卢说:“温妮没有看见高楼,结果害得威尔伯失去了一撮毛。老师,你看,他的尾巴都秃了!”我点点头,说:“是的,我也发现了,你们看,他的尾巴末端一根毛也没有。”“许老师,我还发现,威尔伯从那以后,尾巴上就缠上了绷带,绷带还打了蝴蝶结呢!”翁欣激动地说。我惊讶地说:“是吗?我们来看看,哎呀,还真是这样的,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不告诉我们,我们都还没发现呢!原来画面里还藏着这样的秘密。谁还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秘密?”阳阳激动地说:“老师,我发现温妮的飞天扫帚上有个坐垫,那个坐垫好像是自行车上面的,温妮就坐在这个坐垫上面。”我一看,真是这样,说:“嗯,你说的没错,温妮原来不是直接骑在扫帚上的,扫帚上还装了个坐垫呢!”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都热衷于寻找画面中的秘密,并且急于把自己发现的秘密告诉小伙伴和老师扬扬发现了扫帚变成自行车之后,其实扫帚还在,只是做了自行车的支架,而最有趣的是,温妮的交通工具变成马之后,马的尾巴其实是原来那把扫帚的头;诺诺发现了商店里的眼镜各式各样,居然有好几十种款式,每一种都不一样。故事讲完了,我问孩子们:“你们猜猜看,接下来还可能发生什么?于是,铖城和阳阳对《温妮又飞起来啦》进行了续编。阳阳说“有一天,温妮和威尔伯又要骑着扫帚去旅行了,可是,出门的时候温妮居然把眼镜忘在家里了。这时候,一个热气球飞到了温妮的面前,她没有看见,结果撞了上去,热气球破了个大洞,漏出来的气把威尔伯给吹跑了。”铖城说:“我也编了个故事,跟你的不一样。温妮要出去旅行了,她骑着扫帚飞来飞去。她没有看见前面有一架飞机,结果呢,害得威尔伯掉了一撮毛。”

这几天,孩子们都沉浸在“女巫温妮”的魔法世界里。你听,孩子们还在讨论着温妮和小猫威尔伯发生的趣事呢!

评析:案例中,起初,教师在班级中营造了一种积极的阅读氛围,通过绘本分享阅读活动,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他们渴望与别人分享读书的快乐,渴望得到认同,增强自身的成就感,因此,都十分积极地把自己在家里看过的好书带到班级里来,甚至还会主动向教师推荐。当教师在集体面前分享阅读孩子带来的书时,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开心、特别自豪的事情。

当发现一名孩子带来了《女巫温妮》,而其他孩子都迫切地想看时,教师及时地进行了分享阅读。这次分享阅读之后,又有孩子带来了系列丛书,教师抓准时机再次进行了分享阅读。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套绘本的生动有趣、天马行空,被故事中会魔法的温妮和倒霉的威尔伯吸引住了,兴趣再一次得到激发。

开始的时候,孩子们的讨论仅仅是描述人物形象,简单评价作品中的人和事,表达对绘本的喜爱等。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们开始关注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想。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进一步被激发。接着,教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故事里什么地方最好玩”,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的情节和一些细节描写此时,幼儿的表达欲望得到激发,他们都渴望立刻和同伴、教师分享那些令自己开怀大笑的有趣情节。同时,孩子们很自然地关注到了一些细节。在接下来交流和讨论中,孩子们不断分享自己发现的“秘密”,同时了解他人发现的“秘密”,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提高交流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喜欢听构思奇异、语言生动、形象丰满、略带夸张的故事。教师应不断鼓励幼儿自主阅读,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讲故事,不是为了学习某个知识,而是给孩子一种心灵熏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慢慢地喜欢上书,这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我和我的孩子


记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人生许多可贵的经验是在茫然无知的小孩子时期得来的。”每当看到这句话时,我就会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位老师——赵成玉老师。她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却用严谨的严词影响了我的心灵,每当听到她那和风细雨般的谆谆教导,我总会想:假如有一天我也能向赵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那该多好!

十几年后,终于圆了我幼时的梦,也成了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于是便有了机会每天和孩子们打造在一起,真真切切体会着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刻。虽然时有挫折和坎坷,但我仍然愿意从中感受那份特殊的苦与乐。

自从参教这十几年来,我分别担任过大、中、小班的班主任,记的印象最深的一次当数去年接小班以来,我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还不错,与家长的交流也不少,每次和家长的交谈也总是围绕孩子的进步与表现,偶然一次与宋晨宇的妈妈交谈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让我从孩子的语言行动上找到了我自己的影子。

那天,宋晨宇的妈妈把宋晨宇送到幼儿园后,我问宋晨宇在家的情况时,妈妈说:“我们宋晨宇在家特别喜欢做小老师,她常常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排好队当小朋友,她自己像模像样的做起小老师,教我们学幼儿园学到的本领。一会儿教我们唱歌,一会儿让我们识字,并不时的指出让奶奶坐坐好,让爸爸把手放到背后面,忙的不亦乐乎。有一次,宋晨宇学着老师的样子批评我,那样子可真像那么回事,凶的不得了,一只手指着我一只手叉着腰,对着我说:“再坐不好,不跟着我说儿歌我送你到黑屋子里去……。”宋晨宇的妈妈介绍到这里,我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这不就是我平时批评孩子时的样子吗?我给孩子做了什么榜样?家长无意中说起孩子的这些行为,并不是要指责我什么,但是我从中感悟到了一个教师的言行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孩子因为喜欢老师才会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这是忽视了孩子平时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模仿力造成的。

从那以后,我渐渐的改变了原来的态度,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耐心细致地关爱着每一个孩子。女孩子的辫子散了,随时变着花样给他们梳理整齐;鞋带开了我给他们系上;指甲长了我给他们修剪。有一个孩子,他的母亲病故了,他变得孤僻不合群,不像其他孩子天真灿烂。我将空余时间留给他,有时候象妈妈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终于使他跟别的孩子一样又有了灿烂的笑容。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轻声的赞许,一个和蔼可亲的动作,无疑会给孩子们留下一种美好的感觉,也正是如此使我赢得了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爱是教育儿童最自然,最直接的方法与手段。”这将作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遵循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个原则,不折不扣的干好这个“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我与孩子共成长 育儿心得:我与孩子共成长 我有一个3岁的女儿,小小的、美美的、可爱的;我有一个大家庭,我们三口子与父母、祖母同住,暖暖的、热闹闹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女儿一天天长大着,我的心智也随着她的成长一点点更...
    2020-09-27 阅读全文
  • 让我们与孩子一起阅读吧 说起孩子,最让我感到高兴的,就是孩子对阅读的喜欢。在家里最多的不是孩子的玩具,而是孩子的书。所到之处,都有孩子的书。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书,有时你叫他,他都不搭理你,真是“两耳不问窗外事”,直到你...
    2020-09-03 阅读全文
  • 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吧 《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亲子情商系列的书,引导家长遇到某些问题的时候,能够正确的引领孩子走出误区,同时也是没有经验的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的好方法。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进行家园共育时能为家长们提供更有效的见解...
    2020-08-07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我与孩子的点滴 育儿心得:我与孩子的点滴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我的儿子两岁多了。他是个开朗、自信、快乐、聪慧的孩子,因为他,让我渡过了惊奇、意外和快乐,也给我带来了忙碌、充实和成就。。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健康、平安、快...
    2020-10-23 阅读全文
  • 我和孩子们在情境中与孩子快乐的游戏 在本学年校本研训中,引起我注意的是:引起我注意的是教学技能比赛。我参加了是户外游戏的比赛,选用了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小青蛙。通过创设情境小青蛙学本领,小青蛙捉害虫,我和孩子们在情境中与孩子快乐的游戏...
    2020-06-18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我与孩子共成长 我有一个3岁的女儿,小小的、美美的、可爱的;我有一个大家庭,我们三口子与父母、祖母同住,暖暖的、热闹闹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女儿一天天长大着,我的心智也随着她的成长一点点更...

2020-09-27 阅读全文

说起孩子,最让我感到高兴的,就是孩子对阅读的喜欢。在家里最多的不是孩子的玩具,而是孩子的书。所到之处,都有孩子的书。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书,有时你叫他,他都不搭理你,真是“两耳不问窗外事”,直到你...

2020-09-03 阅读全文

《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亲子情商系列的书,引导家长遇到某些问题的时候,能够正确的引领孩子走出误区,同时也是没有经验的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的好方法。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进行家园共育时能为家长们提供更有效的见解...

2020-08-07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我与孩子的点滴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我的儿子两岁多了。他是个开朗、自信、快乐、聪慧的孩子,因为他,让我渡过了惊奇、意外和快乐,也给我带来了忙碌、充实和成就。。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健康、平安、快...

2020-10-23 阅读全文

在本学年校本研训中,引起我注意的是:引起我注意的是教学技能比赛。我参加了是户外游戏的比赛,选用了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小青蛙。通过创设情境小青蛙学本领,小青蛙捉害虫,我和孩子们在情境中与孩子快乐的游戏...

2020-06-1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