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秋水,心灵的窗口

发布时间:2020-12-09 幼儿园心灵美说课稿 中班我的幼儿园的教案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一粒胚珠的动土而出,需要充足的氧气,雨露的滋润,阳光的照耀,不然,它将会慢慢枯萎,永远埋藏于地下。幼儿就象胚珠,老师的爱和关注就是他们健壮成长的动力。

课堂上,面对孩子的嬉闹和喧嚷我有点束身无策,情急之下,我扯破喉咙喊了一声:"都坐好了!"那气势,肯定是出言如山,不可违抗。看到我凶神恶煞的样子,孩子们害怕了,赶紧坐好。可是没过几分钟,又乱作一团,我转念一想:我不能在孩子们心中充当机械的权威者,我应利用我们之间相互融合的情感来解决问题呀。想到这搭,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大家:"我发明了一个奥秘,我喜欢的孩子秋水里还有老师呢!"孩子们马上好奇起来,纷纷问我:"老师,你喜欢我吗?""老师,我的秋水里有无你?"我象放哨似的,从每个孩子身边走过,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恐怕错过我的秋水。检查完后,我说:"喜欢和我学习的小朋友,老师喜欢你,你的秋水里就会有老师!"接着我列举了几个小榜样,这一招真奏效,孩子们都但愿本身的秋水里有老师,听得特别当真,回覆问题也很积极,整个教育活动生动有趣。

"老师,你的秋水里有无我?"很快成了我的一句口头禅,孩子们也总长短常当真地注视着我,但愿从我的秋水里找到他本身的影子。秋水很快成了我们相互通报信息的通道和表达爱的窗口。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渗透着我和孩子们之间无尽的爱。我真的但愿我播种的这些胚珠,能够勇敢的面对风雨,健壮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用爱心开启新生幼儿心灵的窗户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老实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育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听着这样的话内心暖暖的,带着这样的话工作劲头大大的。小班幼儿带着恐惧带着情绪入学了,我每天都得打足了精神来面对他们。无论是条件好的还是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是我心头珍贵的宝贝。陈洋个头小,胆小,总是默默流泪,我每次经过她身旁的时候总是投以赞赏肯定的目光,让她知道老师对她的肯定,三天以来,她的眼神中慢慢有了自信和快乐的光芒;孙雨泽,一个像孙悟空一样有着“七十二变”的功力,爬柜子跳桌子躺地上,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就是一次在他在奔跑过程中撞到了门,被我及时抱着没有受伤而因祸得福的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因此他的小耳朵里慢慢听进了我得关心和问候;毛笑謦,一个让我无限怜爱的孩子,父母都是聋哑人,一个从来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的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他表现的比一般的孩子更加彷徨和不安,一次次他的小小的身体蜷缩在了我得怀里,第一次,我告诉了他:孩子,老师像妈妈,以后我就是你幼儿园里的妈妈。。。。。。

那么的汗水的付出不会白费,孩子们逐渐习惯了老师的存在,也慢慢对老师有了依赖和关心。中午在给小朋友放水的时候不小心烫了手,李宇欣赶紧跑了过来,关心的说:“老师,对不起,都是我不好。”其他孩子听到了纷纷都说了对不起,那一刻,我感动的谢了孩子们,不忘在李宇欣红扑扑的小脸上亲了一口,那还有什么疼痛啊,心里满满的甜蜜啊!

这些天虽然十分辛苦,但是看着小朋友点点滴滴的适应真的还开心。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得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的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的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因爱而耿生动有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投入到了解幼儿的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因为只有了解了每个孩子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引领和塑造!

教育随笔:尊重个体差异,开启心灵之窗


中班的第二个学期我发现雷野逸小朋友上课打不起精神,在集体活动中提问问题回答不上来还经常走神。但是一到下课,他特别喜欢疯闹。说明他还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面对他,我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于是和他谈心,他告诉我爸爸妈妈总是忙于工作,晚上回去总是让他一个人玩也没人管,妈妈和爸爸各忙各的,他跟王文卓和何晨汐就一起玩。有一天我尝试了,让他到第一排坐。他还是不学习。第二天,我就让他回答问题,他还是不会回答。第三天,我就特别对他运用了丰富的面部表情,他偷偷笑了,他以为我不知道。我看他有兴趣了,马上让他回答问题。他还真回答对了。于是后来的学习中,我就总是对孩子们时而皱皱眉毛,时而开怀大笑,果然孩子课堂上的的注意力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通过和孩子谈心,让孩子感觉老师离我很近,让孩子能接受我。从那以后,雷野逸开始敢问问题,也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交流,把自己觉得新鲜的事情分享,还时不时的和同伴进行考一考比赛,有一次他和同伴在入厕的时候说“哈哈,我的问题回答不出来了吧,你可以找老师或者你妈妈,我猜他们都不会,不信你试试”,听到孩子们这样的交流,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在集体教学中,我们要时常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个体差异,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受愉快的情绪,感受知识的乐趣。其实说白了,就是教师要用激情去点燃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去表达,用爱去照亮孩子的心灵。让所有孩子快乐才是我们的服务宗旨,给所有孩子知识的乐趣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走进孩子的心灵,展开心灵的翅膀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走进孩子的心灵,展开心灵的翅膀”!

老师的爱不仅是情感上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责任感,孩子们更象一个五彩的世界,各自都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特点,所以每个孩子都需要用不同的钥匙来开启心灵之锁,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爱来滋润孩子的心田。

肖秋涵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平时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一直想打开她那扇心灵之门,走进她的世界。

有一天孩子们在画画,郭笃娜跑过来说:“老师,肖秋涵哭了,没有人碰她,不知道她为什么哭。

”我赶紧走过去说:“你怎么了?为什么哭了?”秋涵趴在桌子上一直哭,什么也不说。

我一看原来是裤子湿了,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了,不要哭好吗?”她看着我,眼睛充满了泪水点了点头。

我把他带到休息室,帮她换上了干净的裤子。

我问她:“肖秋涵,是不是刚才玩积木时忘了去厕所呀?”

“是的,刚才我在插建小房子,忘记去厕所了。

”肖秋涵红着脸对我说。

“以后可不要忘了,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老师会帮你保密的。

”“我以后不会忘了。

”肖秋涵笑着说。

我接着对她说:“秋涵,以后有什么事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我们做朋友好吗?”肖秋涵看了看我,眼里充满了信任:“好的,老师像我妈妈一样,也是我的好朋友。

”我牵着肖秋涵的手说:“秋涵,我们一起去画画吧。

”肖秋涵开心地答应了。

从那时起,我每天引导她和小朋友们相处,让他打开心灵那扇门,迎接快乐的每一天。

慢慢地孩子们也走进了她的小世界,秋涵也变得活泼起来;每天听着她那稚嫩的童语,看着她那可爱的身影,我从心里为她感到高兴。

通过一点小事,就会让孩子对我们有了信任,有了安全感,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爱,孩子就会用他全部爱来回应;只要我们种下爱的种子,用爱来浇灌,就会在孩子们心中快速成长;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孩子们也会用爱来回报我们,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开启孩子的心锁,展开心灵的翅膀。

关于“走进孩子的心灵,展开心灵的翅膀”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师说心语:用心灵赢得心灵


一次美术活动课上,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我的老师》。为了使孩子们的作品更美观,我还特别作了强调,比如说,画得漂亮一点,颜色涂的要鲜艳,比一比谁画的最漂亮,画得最像,涂色均匀等等。

绝大部分小朋友在我的“指点”下,把自己的老师画得特别漂亮特别完整,只有欣欣小朋友只画了一条弯弯的线,还在这条弯弯的线上方点了一个小黑点。我非常纳闷:欣欣平时画画挺不错的,今天这是怎么了?在接下来的展示评比活动中,欣欣自然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攻击”。“欣欣画得真难看”,“欣欣画得最丑了”“欣欣画得像月亮”……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欣欣难过的低下了头。我来到欣欣身边轻声的问“欣欣,你怎么只画了一条线”?她告诉我说,她画得老师就是这样,还一边说一边掉眼泪,我赶忙蹲下来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继续询问。没想到在我蹲下来抬头的一刹那,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每次抬头看老师的时候,最容易看到的是老师的下巴,所以那一道弯弯的线就是老师的下巴,就连老师下巴上的一颗小黑痣,欣欣都给画上去了。真是庆幸,多亏我没有批评孩子。

其实,欣欣画出来的画才是最真实的,我欣喜的将欣欣小朋友抱在了怀里,亲了亲她的小脸蛋,并表扬了欣欣,夸她是个细心的好孩子,欣欣高兴的笑了。

教师与孩子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关系,蹲下来跟孩子说话,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对于孩子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这样才能用心灵赢得心灵。

纯洁的心灵


今天上午吃水果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地上有好几快橘子皮,还有他们没嚼烂的橘子。我本来想捡起来就算了,可是从小朋友们一进幼儿园开始我们就教育他们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另外那我也想看看小朋友们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样的反应,于是我就问小朋友们:“哎呀!地上的橘子皮是谁扔的呀?”小朋友们都摇着头说不是自己扔的。我想是不是他们怕我批评他们,所以不承认呢?

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于是我把眼睛闭上后说:“小朋友们请注意,是谁扔的橘子皮呀!快点捡起来!”其实我在眯着眼睛,我看见吕泊宁把其中的一些捡了起来,等她捡完了回板凳上做好了。我把眼睛睁开,说:“怎么还有啊!那老师就再把眼睛闭上,谁扔的谁就捡起来吧!”说完后,我就又把眼睛闭了起来,我眯着眼睛看见彭芳颖把它们捡了起来,等她捡完做好后。我把眼睛睁开问:“刚才是谁扔的呀!”小朋友们都说:“是彭芳颖捡的,是她。”

我当时一楞,因为想这个主意的时候,我就已经在脑袋里想好了事情的结局,当我问小朋友的时候,他们就会笑眯眯的说不知道,这样还可以不伤害彭芳颖的自尊,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们还是孩子。他们没有我们大人的心机,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每当我面对他们、整天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感到快乐和自豪。并为从事幼教事业感到光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愿用我的双手牵着他们稚嫩的小手,和他们一起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老师,他打我!”——以心灵赢得心灵


“老师,他打我。”在幼儿园里,类似的告状声常常不绝于耳,幼儿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与纠纷(摩擦)接连不断,经常有孩子泪眼汪汪地跑到老师面前寻求帮助,可是经过了解,无非是幼儿之间玩耍时一些轻轻的碰撞和一些随意的比划而已,很多泪眼汪汪的孩子只不过是看到旁边的幼儿对自己用手比划或者被轻轻地碰了一下就委屈有加,真正意义上的殴打其实很少。但,不可忽视的是。有时,幼儿之间也会发生真正的攻击性行为,作为教师,对孩子真正的攻击性行为要注意观察、分析原因,以进行有针对而有效的引导教育。让孩子真正接受、理解,从根本上改掉攻击性的行为。

如刚刚送走的那个大班上的褚毅瑞小朋友

,就是一个典型的霸道、爱攻击别人的小男孩。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想据为己有,谁违背或阻碍他的占有,他就习惯性地用手去抓别人的脸,或者打人、踹人。经常有小朋友被他打伤、抓伤,很多孩子不爱跟他玩。而当老师询问和教育他时,他根本就脸无表情不当一回事,让我们很头痛。。经过家访了解,原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妈妈早就分开了。她是跟着妈妈奶奶生活的。妈妈在日资企业工作,特别忙。所以,平时都是交给奶奶带的。作为老人,又考虑孩子是单亲,难免较为溺爱,于是,就养成了他霸道、不讲理、不遂心愿就打人的个性。而家里人又都顺着他,所以一直改不过来,家里常用的教育方法就是责骂,但没有进一步的措施,使他形成被责备时就保持沉默且脸不改色的习惯。

根据家访了解到的情况,我进行了如下分析:

1.单亲家庭,妈妈又比较忙,平时对他的关爱比较少,与妈妈相处抚慰的机会也比较少,拥有自己喜欢的玩具成为他较大的乐趣,因此在占有时受到阻碍就无法接受,会以“暴力”为手段。

2.占有别人的东西最多就是让妈妈责骂一顿,只要保持沉默硬着头皮就没事了。

3.家人的教育停留在口头责骂上,没有进一步的引导和措施,所以没有明显的教育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我制定并实施如下措施对褚毅瑞进行教育和引导。

1.关爱和说理。平时我经常拉拉他的手、轻轻地摸摸他的头,以亲切柔和的声音和他说说话,使他体会老师对他的关爱,当他不再面无表情、愿意和老师亲近并向我展现甜甜的笑容时,我用温和的声音告诉他,幼儿园的玩具应该大家一起玩,争抢和打人都是不对的,小朋友会不喜欢和你一起玩的,使他在被关怀的感觉下乐意地接受批评并理解占有共同和别人的东西以及攻击别人都是不对的道理。

2.鼓励和引导。平时除了特别的关心,我也特别注意观察褚毅瑞的表现,经常提醒他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开心。发现他有点滴的进步

,都在全班幼儿面前给以及时夸张的表扬,并结合使用评比拦进行奖励,使他体会进步和做好孩子的快乐和意义,同时体会被关心被注意的幸福感觉,形成他自觉改正、乐意追求进步的意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褚毅瑞渐渐地变了,逐渐改掉了霸道和爱攻击别人的坏习惯,也能与班上的小朋友友好地相处了。

从褚毅瑞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对于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更多地强调爱和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这才能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土壤。从这点出发,我们平时应更多地注意其非攻击性表现,因为这类幼儿的成长中所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些。

孩子是幼苗,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充满爱心,而且有耐心,他们都会成为最可爱的人。

温暖孩子的心灵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或集体的尊重。我在工作中非常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处处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重视培养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我班的孩子形成了一种活泼向上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那怎么会形成这样一种良好的品质的呢?下面我就两个方面来说:一、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主观臆断每个到幼儿园来的孩子,内心都怀着当个“好孩子”的真诚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和肯定,因此我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时,是非常慎重的,尤其是对少数缺点比较突出的孩子,更不能凭印象做出判断。我班的崔俊豪小朋友平时比较散漫,常常跟不上集体的“步伐”,总喜欢溜达溜达,找点事磨蹭磨蹭。一天,小朋友刚排好队,他又走出来了。我暗想:都提醒过多少遍了,怎么总是不改呀!心里不免有些冒火,但这时我要求自己保持冷静,先看看他究竟想干什么。只见他轻轻地搬了把椅子请我坐下来,然后又回到队伍站好。我不禁很内疚,责备自己差点错怪了他。从这件小事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不能凭主观轻易判断孩子的行为。又有一次,我有些感冒、咳嗽,刚到盥洗室吐痰,就听到活动室里吵了起来,是平时纪律较差的梁修俊引起的。几个高嗓门的小姑娘说:“就是梁修俊不对,随便离开座位,还打人。”梁修俊不服气地说:“谁随便离开座位了?谁打人了?”我让孩子们静下来慢慢说。梁修俊说:“我看见张老师(她)在咳嗽,想去茶桶里倒点茶给她吃,李凡武拉我的手,我一甩手就碰到了未良蕊。”原来是大伙误解了他的一片好心。幸亏我没早下结论,否则会因为我的主观臆断或不恰当的处理方法,就可能不经意地扼杀了他关心别人的美好情感。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生硬粗暴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坚持正面教育,利用幼儿本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其消极因素。即使对待经常做错事的孩子,也应该保护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角落――自尊、自爱之心,要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让他们昂起头来做人。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以下几点是非重要的。防患未然在班级里,经常会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而每出现一次,不良行为就会得到一次强化,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不良习惯。所以,我为孩子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景,把工作做在前面。如苏冉的伙伴关系比较差。在一次看木偶戏时,他正好与另一个伙伴关系也比较差的小朋友坐得很近。我想他俩在一起容易引起争执,应该设法以不伤他们自尊的方法把他们调开。我就利用苏冉爱画画的特点,对他说:“今天叔叔演木偶戏,有很多布景。咱们班也正在排木偶戏,你很会画画,我们一起看看布景上有些什么,以后请你给我们班画布景好吗?”他高兴地在我旁边坐下来了。这样既保护了苏冉的自尊心,又避免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动之以情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能生硬粗暴地批评孩子,而要通过讲道理,引导幼儿认识错误,并将已懂得的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一次自由活动时,曹依岩正在玩小塑料人,李凡武玩踢沙包,一不小心碰到了小塑料人。他赶紧跑过去把小塑料人扶起来,还主动向曹依岩道歉,可曹依岩还是狠狠地朝李凡武后背捶了一拳。为了帮助曹依岩认识错误,我及时组织全班小朋友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曹依岩理由十足地说:“他把我的小塑料人碰倒了。”李凡武是个很能谅解、同情别人的孩子,他马上承认自己的不小心,并如实地讲了事情的经过。当时我也请小朋友评论了这件事谁错谁对,并说说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我要求小朋友以友好的态度,针对事实进行评论,不要用“他(她)经常欺负人”“他(她)最讨厌”这一类话。孩子们一致认为曹依岩做得不对。曹依岩也认识到了自己刚才没讲道理,及时地向李凡武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打人了。留有余地幼儿园的孩子具有言行不一、行为反复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我觉得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的缺点或错误行为给予适当的谅解和宽容,给幼儿自我改正的余地。王可已经两天没在地上打滚了。这天快要吃午饭了,他又想在地上滚爬。我赶紧走过去,用体谅、爱护的语气,小声地对他说:“怎么?憋不住了,想在地板上滚一滚了?那好,我带你到一个没有小朋友的地方去滚,只让我看见,别让其他小朋友看见,因为小朋友都知道王可进步了。如果再退步,多不好意思啊!”王可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不好意思地说:“张老师,我不想再滚了。”参加幼教工作已二十多年了,我越来越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了,同时我觉得对幼儿在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方面碰到的一些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欢。

爱吐口水的祎祎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中玩了起来。不一会儿的时间,欣怡就跑来告状了:“老师,祎祎抢我的玩具,还用口水吐我身上。”唉!这个祎祎,又吐人家口水了。我把祎祎叫了过来,“祎祎,你为什么抢别人的玩具?”祎祎看着我一声也不响,这孩子老是受批评,加上语言表达比较弱,一见我问他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你也知道抢玩具是不好的,那还朝别人吐口水,这样脏不脏?”见他不说话,我就问欣怡是怎么回事。原来祎祎在玩的时候发现自己还缺一个积木,看见边上的小朋友有,就伸手抢了,欣怡去说他,他就朝她吐口水了。

祎祎在我们班也算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吃饭的时候老是掉饭粒,和同伴也不能好好相处,争吵后就吐口水,实在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我发现他一个人玩的时候表现还可以,于是我首先把他的位置挪了出来,让他坐在我的边上,他表现好一点,我就及时在集体面前给予表扬,让其他孩子不对他另眼相看,能发现祎祎身上的优点,产生和他一起玩的思想。其次,我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教给祎祎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有要求时和同伴商量;游戏时能和大家一起玩,遵守游戏的规则。还帮助他养成一些卫生习惯。如:吃饭时不掉饭粒,不玩口水等。

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纠正祎祎的这个坏习惯。

相关推荐

  • 心灵之窗作文3篇 利用作文来表达情感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在一篇优秀的作文中,开头和结尾吸引读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写作格式的要点。本篇文章将详细讲解关于“心灵之窗作文”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收藏和关注,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有用,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2023-11-18 阅读全文
  • 用爱心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 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广之,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有人把教师比作“托起明天太阳的人”。这个比喻很恰当...
    2020-10-06 阅读全文
  • 我心灵的窗户作文9篇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关于“我心灵的窗户作文”的资料。作文是思想和情感在文字世界的体现和传递,写作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批判性和反思能力。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只要不断进步就能实现人生的目标和梦想!...
    2024-02-22 阅读全文
  • 我心灵的窗户作文(精华七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保护心灵窗户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心灵的窗户作文 篇1姨妈在四川成都工作,一年才回来一次。这个假期待了一个月,今天...
    2025-02-11 阅读全文
  • 我心灵的窗户作文范例5篇 撰写文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写作,我们能够提高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如果文章的观点不明确,可能会出现冗余的情况。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非常细致地整理了最新的“我心灵的窗户作文”文章,欢迎大家浏览以下内容!...
    2023-05-30 阅读全文

利用作文来表达情感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在一篇优秀的作文中,开头和结尾吸引读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写作格式的要点。本篇文章将详细讲解关于“心灵之窗作文”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收藏和关注,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有用,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2023-11-18 阅读全文

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广之,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有人把教师比作“托起明天太阳的人”。这个比喻很恰当...

2020-10-06 阅读全文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关于“我心灵的窗户作文”的资料。作文是思想和情感在文字世界的体现和传递,写作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批判性和反思能力。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只要不断进步就能实现人生的目标和梦想!...

2024-02-22 阅读全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保护心灵窗户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心灵的窗户作文 篇1姨妈在四川成都工作,一年才回来一次。这个假期待了一个月,今天...

2025-02-11 阅读全文

撰写文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写作,我们能够提高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如果文章的观点不明确,可能会出现冗余的情况。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非常细致地整理了最新的“我心灵的窗户作文”文章,欢迎大家浏览以下内容!...

2023-05-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