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婴儿发音说话要用规范语言和语句
发布时间:2020-12-04 幼儿园语教说课稿 幼儿园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教婴儿发音说话要用规范语言和语句婴儿呀呀学发音说话了,他们的仿效能力很强,但是由于发音器官还没发育成熟,只能“断章取义”说他们能说的简单单词。但是一定注意,他们的简单语句却表达着大人们完整语句的意思,他们记忆的是大人完整的语句的全部意义。例如:“吃饭了”,他们可能会说“饭饭了”。其实他们的“饭饭”却表达着完整的“吃饭”意思。
婴儿的爸爸、妈妈或者奶奶、姥姥等亲人,且不可也把自己变成“婴儿”,错误地扮演“婴儿”的角色,也用婴儿的简单单词教孩子说话、发音。若此,给孩子留下的就是残缺不全的语音记忆,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不利。教孩子说话,一定用普通话的语句和发音,至于孩子怎么记忆和发音,有他们自己的“习惯和方法”,这是我们不能左右的。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在记忆一些东西时,每个人的记忆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用联想记忆法,有的用比较记忆法等等。例如:我在记忆我的一张卡号码的时候,怎么也记不住,后来我发现这张卡的号和我在部队使用的冲锋枪号码只有三个数码不同,那是刻在脑子里的东西,这样就很轻松地记住了那张卡的号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这是我们无法理解的。
所以,教孩子说话和平时跟孩子对话一定用完整规范的语言,不管他们怎么记忆,怎么复述,那是他们的自己的“智慧”,但是,他们记忆的却是我们大人完整的表达。只是他们在发音器官没完全发育成熟之前,用了他们自己“创造的”“省略”的“语言”或者“语句”。大人们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了错位的语言婴儿。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学习英语也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有其发展规律的。英语既然是一种语言,也同学习母语一样遵循同样的规律。
一般,孩子从1岁左右起正式学说话,1岁到1岁半语言的发展主要还是对言语的理解,可以听懂一些词或句子。近1岁半是,孩子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故事,并“开口说话”,而且积极性很高。但一开始说出的词比较少,一般是单字词。其特点是单重复,如瓶瓶、灯灯等。但孩子所说的单字可有多种意思,如“灯灯”可能是把灯打开,也可能是说灯好看,还可能是说把灯关上等等,这些词只有在具体情境中成人才能理解。这时孩子能说出的大多是名词。
1岁半到3岁,孩子的语言发展得非常迅速,从先说单字词,然后会说简单句,到2-3岁孩子开始说一些简单的复合句,到3岁末孩子已掌握了最基本的词汇,也就是掌握了最基本的语言。3岁到入学前,孩子在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飞速的发展,基本掌握了口语。
从理论上看,孩子学习语言都需要遵循同样的规律,因此孩子很小的就可以学习英语。关键是要看孩子上什么样的双语幼儿园,是否是真正的双语,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果孩子太小,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又不得当,如像给小学生上课一样,有可能造成孩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方法得当,孩子在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学习英语效果将是最佳的。
要学会与婴儿“谈话”
科学家认为:跟婴儿说话可能会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同时他们对那些热心同自己婴儿谈话的父母提出如下:
与“小毛头”说话时,最好没有任何背景噪音,以便让婴儿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保证他们能清清楚楚地听清你的发音。
要学会与婴儿“谈话”
鉴于婴儿的注意力难以较长时间持续保持集中,每次“谈话”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但在婴儿长到9个月后,每天累计的“谈话”时间可加长至半小时左右。
早在婴儿长到两个月时,便可有意识地跟他说说话,同时在说话时仔细观察婴儿(特别是目光和面部表情),看看他究竟对什么“话题”最感兴趣。
跟婴儿说话时不仅要面带笑容并辅以手势或身体动作,而且语调须注意抑扬顿挫。
说话时有玩具、动物、图片、鲜花等实物作“教具”效果往往更好。
说话人可从父母渐渐扩大至祖父母,哥姐甚至邻居。说话人的变化可增加他们对“倾听”的兴趣。
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注意事项
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事情。语言的发生和发展是人脑的高级功能。除了正常的语言环境,还须有正常发育的脑来发挥其语言智能的功能。因此,使大脑细胞得到科学的营养,对语言智能发展。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心理、教育学家们有以下建议:
语言智能开发越早越好
一个出生时只会啼哭的新生儿,为什么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学会了母语,掌握了结构如此复杂而严密的语言?可见语言作为一种智力与潜能。越早开发越好。胎教工作者甚至主张在怀孕5个月听觉出现时就与胎儿说话,呼唤他的名字。而早期教育工作者则建议从婴儿出生第一天起,就将语言交流融合于生活照料中,这有极重要的潜在作用,3-5个月婴儿“交谈”时让他作出口部及出声反应。8-9个月开始伊呀学语时,要作出积极的反应,用语言说出他的需要。1岁时,要不断鼓励他说出单词、电报式语词,并逐渐要求说出单词句、双词句直到完整语句。婴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从单词句(15-20月)到双词句(18-24个月)到简单句及语法掌握(2-3岁)的语言发展过程,一刻也离不开成人的引导,因为在没有语声的环境里绝不可能发展语言智能。
保持幼儿对语言的好奇
语言智能高的人有一个突出特征:对语言的好奇心,他们喜欢语言,表现出极好的语感和对语言的鉴赏力。而事实上,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就对话音刺激十分敏感,当亲人对他说话时,会以微笑、手脚活动等作出积极的反应。语言智能高的幼儿表现出对话音、节奏、语调反应灵敏;爱涂鸦;喜欢听、读、说故事;说话清晰有条理。父母若对这些语言智能品质给予关注和引导,便能使幼儿保持对语言的好奇和敏感。
创设发展语言智能的环境
婴幼儿的语言环境是成人与婴幼儿共同构成的相互交流的情境,成人对婴儿语言智能发展的关注和婴幼儿自身言语活动的自发倾向创造了一个动态的、婴幼儿自己也参与其中的环境。理想的发展语言的家庭环境包括:
1、鼓励幼儿与人交往,因为语言智能发展是一种不可抑制的人类特性。当幼儿想表达时,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由听到说才成为可能;
2、让幼儿听儿童广播、看儿童电视,形成亲子共读的图书环境,可使他们在学习、欣赏文学语言的同时,激发表达自己的愿望,发展其语言智能。
3、摆放幼儿感兴趣的玩具、物品和材料,让他们边探索边学习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功能;
4、带幼儿走出家门去商店、动物园、公园,从多种场合观察、体验、丰富和充实其经验,增加学习和表达的愿望;
婴儿发信号,父母要回应
婴儿发信号,父母要回应
有的母亲认为一哭就抱会养成好抱的习惯,而横下心来对啼哭的宝宝置之不理。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
目前婴儿的心理卫生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婴儿期的许多心理问题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满足婴儿的心理需要与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同样重要。
当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时,给家人带来很多欢乐。别以为他只会吃奶、睡觉或是大声哭泣,许多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甚至出生前,他们的感觉器官已经十分发达,甚至能有选择地做出反应。婴儿的这些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由于婴幼儿具有各种心理活动能力,因此,不恰当的养育方式和不良的环境因素,以及本身的生物学因素,都有可能使婴幼儿出现心理问题。
婴儿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只能通过哭或者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如果他发出的信号总是得不到回应,婴儿就会陷入一种“无助状态”。婴儿会得到一种经验,即他们自己不能控制自身的环境,因而逐渐放弃对环境的探索,当婴儿得不到回应性环境时,他只能学会放弃,这些婴儿常常表现出冷漠、被动和退缩,反应迟钝,发育缓慢。因此,不必担心好抱成癖,想抱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把宝宝抱在怀里。
幼教DVD有碍婴幼儿学说话
父母若想促进婴幼儿的语言学习,最好少让孩子看“小小爱因斯坦”、“聪明宝贝”之类的幼教DVD和录像带。
华盛顿大学和西雅图儿童医院研究协会的研究人员近日在一篇报告中提到,过度使用此类产品不仅不会帮助婴幼儿,事实上还可能延缓8到16个月大的幼儿掌握词汇的时间。
科学家发现,每时每刻都在看幼教DVD和录像带的婴幼儿比不看幼教DVD和录像带的婴幼儿平均少理解6到8个单词。而幼教DVD和录像带对于17到24个月的孩子既没有积极的影响也没有消极的影响。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并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幼教DVD和录像带对婴幼儿有益处,反倒有一些迹象表明幼教DVD和录像带会给婴幼儿造成伤害”,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弗雷德里克·齐默曼说,“总而言之,幼教DVD和录像带看得越多,对儿童的影响就越大。”
“这一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但很有意义。婴幼儿醒着的时间有限,如果把这有限的时间都花在看DVD和电视上,他们就不能与父母交流。”华盛顿大学的迈尔佐夫说,“父母和看护人是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最好的老师。他们本能地调整他们的语言,眼睛的凝视以及各种社交信号,这有助于婴幼儿学习语言。对于低龄幼儿来说,聚精会神地看DVD和电视不能替代温情的人际交流。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另当别论,但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是人。”
幼教DVD和录像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节目,对话少,情节短,图片、影像不连贯,还有类似熔岩灯之类的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图像。与之相对比,孩子们看得最多的教育类儿童节目,为了满足学龄前儿童的成长需要,都经过了精心的制作和测试。齐默曼说,“我们还不确定幼教DVD和录像带是否真的有危害。但是,安全第一。父母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少看幼教DVD和录像带。”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问题还需要再做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幼教DVD和录像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长远影响还有待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