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儿小招——三十七计(欲纵故擒)
发布时间:2020-11-05 幼儿园三国历史小故事 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 幼儿园别说我小说课稿最近没怎么记录恒恒的成长趣事,不过倒发现儿子有了不少进步。每次我做我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他就依偎在我身旁拿支笔和本子,自己对着书上的字,很认真地写起来。虽然笔画不正确,字也不一定认识,可他写出来的每个字都很工整,每当这个时候我都禁不住要表扬一番。而他也很得意的拿着他的作品给爸爸看看。而我看书写字的时候,他也爱翻翻书,拿支笔写写画画。记得一天晚上,我们坐在被子里面,我看我的书,他拿笔在空白的纸上写。当时我还以为他乱画而已,没想到过了一会儿他给我看他写的数字,是从1按顺序开始写的,已经歪歪斜斜地写了几排大大小小的数字,我很惊讶。以前我教过他一次,感觉有点吃力,他也不大愿意接受,后来我就没再提过。现在看见儿子这么主动地写了很正确的一串数字,我还是很惊喜的。当然又乘机夸赞一番,他接着写。又过了会儿,写到数字89的时候,儿子说手都酸了,本来要写到100给我看看,现在决定不写了,等第二天继续完成。我对儿子说:“哦,是吗?写了这么多的字,手肯定是酸了。那稍微休息会儿吧。恒恒,你知道写到100以后那种胜利的感觉吗?非常棒的,不知道你想不想要胜利的感觉?”儿子被我的话吸引住了,立马说:“妈妈,那我就写到100好了,看我的吧!”“恩,恒恒加油,胜利属于你的。”我鼓励儿子说道。还剩下十几个数字,他当然没费多大功夫就写完了。为了让儿子体会成功的喜悦,我让儿子举起双手,我们击掌庆祝。儿子也体会到了胜利美好的感觉,主动要求再次击掌。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做事情都容易缺乏恒心和毅力,往往走到离成功还只剩几步路就放弃,最终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我这么做就是希望儿子懂得做事情要有头有尾,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成功并不难,只要再做一点坚持而已。
昨晚我们一起洗脚的时候,儿子数数给我听,他从1数到了100,虽然不是很流利,但我还是蛮开心的。也许跟有些小朋友比他算“笨”的,因为有些小朋友对100以内的算术题的加减法都能计算,可我们家恒恒一直把“6”和“9”还分不清楚,而他现在的表现证明他在进步。“99,100”儿子数到最后两个数字的时候,嗓门都提高了,似乎已经走向胜利。没想到,他还接着数,在我偶尔的提醒帮助下,他数到了200。我表扬他进步了,夸奖他有悟性了,他高兴地要接着数数,说要数到300。我对儿子说:“停止,今天晚上只数到200,明天晚上我们再继续数后面的数字。”儿子带着稚气问我:“妈妈,为什么呀?为什么不让我数了呀?”我是觉得孩子有逆反心理,不管什么事情,你越是让他别做,他越是喜欢做,越是要做。坏事情这样,好事情也这样。我故意阻止儿子学习,让他保留学习的兴趣,让他渴望第二天学习到来的时间。与其逼着他学,还不如让他“求”着我给他学的机会呢,何乐而不为?洗好脚以后,我帮他擦脚,儿子也会主动要替我擦脚,(我受不了儿子的帮助,他擦我脚的时候,我脚心痒痒。)每每这时候,儿子还抢着帮我擦脚,他觉得很开心。按规定我们一起分摊劳动,我倒洗脚水,儿子就拖地,而儿子倒洗脚水的时候,就由我来拖地。有时候我也偷偷懒,找个借口,比如说自己工作一天很辛苦,请他帮忙代劳动,儿子也会欣然接受。我觉着这么做不仅让儿子知道父母亲的辛苦,也给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我们也更快乐。
到了床上,我们习惯地看会儿书,儿子拿着笔又开始写写画画,看时间不早了,我命令儿子放下笔和书本,准备睡觉。儿子的小嘴撅的老高,似乎还没尽兴。我暗地里却偷着乐,“就是不让你学、、、、、、哈哈”。我这是第三十七计——《欲纵故擒》。有道是:细水长流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教育小故事:我逼儿子讲故事
教育小故事:我逼儿子讲故事
儿子小时候聪明顽皮,特别爱听故事,每天晚上都缠着要我讲。可是,我的故事讲了许多,磁带也买了不少,儿子却一个故事也不会讲。并不是儿子平时不爱说话,也不是表达能力不行,而是他似乎就没有讲故事的兴趣。每当我叫他讲故事时,他就焉了,变着法跟你玩心眼:“妈妈,不讲这个了,另外再讲一个。”你如果生气了,他就会跟你耍赖。为此,我伤透了脑筋。
我再三琢磨,觉得儿子不愿讲故事的原因有三:一是他津津有味地听,不想破坏安静的气氛;二是我的方法不对头,缺乏足够的耐心,儿子不开口,我就非常生气,狠狠训斥他,使他变得不愿讲;三是他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难就退缩,怕讲不好,所以干脆不讲。针对儿子的实际情况,我尝试定了一个方案:一是提出条件“逼”儿子讲,但不训斥;二是选择内容易懂易讲的,以免一开始就“卡壳”;三是儿子讲一句就肯定他一句,让他有成功感,逐步引导他能完整地讲故事。
晚饭后,儿子又要我讲故事,我先发制人:“好吧,讲故事可以,但讲完后你必须学着讲,否则我就不讲。”我一副决心已定、不容更改的样子。儿子一看这情形,只好不情愿地说:“好吧。”于是我绘声绘色地讲了《鸡妈妈好两只小鸡》的故事。故事短小,便于儿子掌握。儿子听得很认真。讲完后,我问:“小鸡是从哪里孵出来的?”我心想,这么简单的问题,儿子肯定能回答,而且我以前也讲过好多次这方面的知识。可是,儿子就是不愿说。“刚才不是说好了吗?跟着妈妈学。你说话不算数,不讲了。”我坚决的说。儿子大概也知道不回答就真的听不到故事了,终于开口了:“是从鸡蛋孵出来的。”我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对他大大赞扬了一番。我又问:“鸡妈妈孵了几只小鸡?”“两只小鸡。”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第二个问题儿子回答的痛快多了。接下去就顺利了,儿子毫不费力地回答了我的所有问题。
回答完问题后,我趁热打铁:“我们一起把故事讲一下好吗?”于是我大声讲,儿子小声跟我讲,最后我鼓励他自己看着图画讲,虽然不很连贯,但他终于完整地讲了下来。
“我会讲故事了!我会讲故事了!”儿子乐不可支。我说:“去讲给爸爸听吧。”儿子高兴地跑到他爸爸那里。讲完后,儿子得到了爸爸的表扬和鼓励。“我还要讲给姥姥听呢!”这次儿子主动了,乐颠颠地跑到姥姥房里。
儿子终于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我说:“明天再去讲给小朋友听好吗?”他使劲点了点头。从此以后,儿子再也不怕讲故事了,来了客人,还要在客人面前表演一番呢。
育儿心得:是自由还是放纵
育儿心得:是自由还是放纵
全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要留给孩子发展的空间。老师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尊重孩子的想法,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现在上课的方式和以前不同。以前是灌输式,现在是引导探索的方法让孩子快乐地、主动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
现在的家长也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每位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班里有一个小朋友有些与众不同,情况也比较特殊,孩子也很有个性,家长也是经过一番考察才把孩子送到这里的,因为之前也上过两个幼儿园,不是很满意,中途退园了。所以我对他很关注,也经常和孩子家长交流、发短信、谈话等等,经过一个多月的了解、相处,还有我们老师所做的努力,孩子也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对我们也算满意,但通过最近发生的事情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太理解他妈妈的做法,她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介绍了她的育儿方法、教育观念。我赞同她说的“爱和自由”,这是孙瑞雪在文章中提到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行为上有些偏差,在我看来,她的这种“自由”变成“放纵”。她告诉我在家里比较尊重孩子,不逼孩子干他不想干的事情,要不孩子时间久了不快乐,会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我认为给孩子自由也要有个限度,看孩子的要求、做的事情是否合理。她也告诉我们不要过多地约束孩子,我们也尝试着对他进行个别教育,循序渐进,让他慢慢适应集体生活,对他不做过多的要求,但最近发生的事让我觉得不知是家长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她说小时候她因为家教很严,所以自己心里都有阴影,不敢干这不敢干那,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就吸取自己的教训,对孩子完全放手,给孩子自由,不太约束孩子,有一次孩子在班里随地大小便,正好她也看到了,什么也没说,还和我说在家也没怎么要求,他想尿在哪还不让我们说他孩子,其实这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后还有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难道都成了约束孩子、限制孩子的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清楚事情的性质,对的可以让孩子做,错的事情就不能做,虽然孩子一时闹情绪,但事后给他讲道理,孩子也会明白的,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后果会很严重的。她对孩子比较敏感,总是顺着来,不让孩子受委屈,害怕孩子心理有阴影。她对孩子的爱,我能理解,但做法我不赞同,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明白怎样做才是给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我也要以实际行动向她证明怎样做是正确的,现在孩子在家自由惯了在幼儿园就不太适应,也比较有个性,比如我们在上课,他想出去玩,这是没办法满足的,有时睡觉了不想睡,让老师带他去玩,这也不太现实。她的这种教育形式我以为培养的孩子独立性很强,也很有主见、有思想,不太依赖大人,但是现在需要别人满足他的要求,合理的还可以,但是有时不能满足就张嘴大哭,向大人示威,这样显然是不行的,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变得不讲道理,会很任性的。
我只想说以后我们只能适应社会,不是社会来适应我们,不一定想要的就可以得到,给孩子讲道理就可以接受的,不满足不全理的要求并不是不爱他。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哭闹就答应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爱孩子是有限度的,希望家长朋友们不要迷失了方向,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让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育儿观念:纵容不等于爱
育儿观念:纵容不等于爱
爱是一种习惯,无法预料,无法言语,但真的到了爱时,那就爱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付出。而母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聚来的,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也许整个世界都会变,惟独不变的是你身边无微不至关怀着你的那份母爱......现在的家庭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我们家长心目中的宝贝。样样事情都是家长包办代替,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孩子,就如一株期待长大的幼苗,而充当农夫的是教师和家长,我们要以科学为方法,耐心为心态,感情为饲料去培育他们,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放纵任其发展。在我们班就有那么一个孩子,她的名字叫悠悠,家庭的因素、生活的环境、妈妈的“用心良苦”养成了孩子娇纵的性格,但是她娇纵的非常“特殊”……案例一:妈妈,她抢我的书事件描述:最近我们班引起了一阵迷宫热潮,不管来园或离园孩子们总喜欢捧这一本迷宫书在研究。今天离园一如往常,到了最后只剩下了悠悠和乐乐,他们两拿着一本迷宫书,正商量着该怎么走,悠悠说:“我要直线走”。乐乐说:“应该朝着箭头符号走”……尽管两个意见有分歧,但仍友好商量着,这时悠悠妈妈来了忙问:你们怎么了?谁知悠悠大叫了起来:“妈妈,她抢我书”。听了悠悠的话吓了我一跳,吓坏我的不是她的言语,而是在我目睹了解所有经过的前提下,悠悠公开撒谎的行为。面对孩子“谎言”我站在旁边,想看看妈妈的处理方法,然而妈妈只说了一句话:“妈妈又不是万能,我也没有办法,你自己看着办”只见悠悠迅速抢过了这本所谓她的书。我庆幸妈妈没有帮助女儿“抢”回那本书,但却为妈妈的无动于衷感到无奈。站在一旁的我反问了悠悠:真是这样吗?她低下了头,后来我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悠悠妈妈,而她却对我这个刚接任不久的新老师表现出了怀疑,甚至还有几分鄙视和高傲……分析原因:悠悠在我园是有名人物,她能力强,表现力棒,经常参加舞蹈演出更让她充满了自信,但是她很特殊,有时乖巧的真是无可挑剔,可有时无理取闹让人不认识。说出的话并不像出自一个六岁儿童之嘴,而对于我这个刚接任不久的新老师,虽闻其名,但却未曾深入了解,看着孩子表现及她妈妈的言语,我断定她是一个聪明且有些“小心机”的小女孩,她是个被宠坏的小公主,而纵容她这么“大胆”行为的就是妈妈那无私的爱。所以,为了孩子,为了那份扭曲的母爱,我决定无论前面有多曲折,我也要将这棵幼苗茁壮成长。首先深入了解悠悠家庭背景,对孩子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孩子以前班主任介绍,知道悠悠和她妈妈一直租在外面,爸爸在上海上班,妈妈是个非常有主见性的,事事以女儿为重,所以她非常保护这个女儿,处处不让女儿受委屈。久而久之,女儿对妈妈的行为耳濡目染,而妈妈那过分保护也变成了她的护身符。这是孩子娇纵的重要原因。其次就是老师的不断表扬,让孩子养成了“为我最大”的性格。不可否认悠悠的聪明和能干,听孩子以前的班主任介绍,只要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举动,孩子就能有效率有质量的“替”你完成。所以她成了老师心中的“宝”,同时也拥有了一些特殊的权利……教育经历:既然了解了孩子娇纵的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妈妈,所以第一步就是从这位伟大的妈妈下手,取得家长的信任,所以我进行了深入家访。第一次与悠悠妈妈交谈中,我只谈到了悠悠在幼儿园里的良好行为。比如:与幼儿的融洽相处,自理能力比较强,上课自我表现欲望强,语言发展水平较好等等。对于孩子本质问题我没有提及,而悠悠妈妈也表示孩子在家比较乖,就是有时候爱撒娇。虽然妈妈只发表了这些意见,但从她的言语及表情中我发现她已经对我有了初步的信任和靠拢意思。第二步:向孩子入手,这段时间我重点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用照相机捕捉孩子的行为差异,并经常私下找她聊天,告诉她不管妈妈在不在,我们都要做个懂事讲理的孩子。第三步:改变以前老师作风,吝啬我的表扬和给她的“特权”,在平时生活或教学中,我会抓住时机,减少表扬,让孩子知道老师的表扬非常珍贵。当孩子有时候表现非常好的时候,我不但表扬还会送上我“特殊”礼物。孩子转变:就这样两个星期下来,孩子在园表现有所好转,至少知道了起码的规则意识,一次吃完午饭,孩子们都到图书角去抢着迷宫书看,而悠悠急匆匆跑来告诉我:“老师,他们都在抢书看了。”说完立即转身跑向图书角,大声说:“我已经告诉老师了,看你们怎么办?”说完偷笑着,这让我意识到悠悠虽然有改变,但是没有达到本质上改变。案例二:妈妈,我要排第一事件描述:星期天,我们组织家长和孩子们假日活动——晓塘野餐。孩子们兴奋不已,家长们也热情高涨,很快我们到了目的地晓塘,孩子们在老师组织下排起了整齐队伍,爸爸妈妈们也有序分配着工作。谁知这时传来了悠悠哭声:妈妈,我要排第一,我一定要排第一。这时,只看悠悠妈妈无奈的拍着孩子的头说:你这个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尽给我添乱。但一边还是拉着自己孩子拖到了最前面……只听见旁边家长说“孩子不能这么宠,会惯坏的”这时只见悠悠妈妈的脸唰的红了。教育经历:悠悠在妈妈面前这种行为在我意料之内,但妈妈那羞愧表现却让我知道这是我迈开第二步的有效时机,通过家访来影响她。第二次我又和悠悠妈妈进行了一次深谈。这一次我彻底的把自己拍的照片和悠悠在园表现告诉了悠悠妈妈,与她在妈妈面前的表现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告诉她这已不再是简单的淘气和撒娇,而是形成了一种不好习惯,她不但影响了其他同伴的集体生活,更会成为其他大人面前“厉害孩子”,而这种厉害却充满了贬义。听了我的话,悠悠妈妈充满了沉思。她说:“我以为她只是想在我面前撒撒娇,爸爸不在,我以为这很正常”。我告诉她正是因为孩子在无理取闹时,你并没有及时制止,而是在一旁以一种笑话看其撒娇,这样会导致孩子更大胆行为。通过谈话,悠悠妈妈开始意识到了孩子问题,我也进一步商讨了改变悠悠不良习惯的方法,并推介了一些好书。悠悠妈妈表示会积极配合,渐渐随着时间推移,不但发现了孩子的变化更发现了妈妈的变化。孩子的转变:离园时,孩子们都在玩飞盘,可飞盘花形不一样,唯独粉色带点爱心飞盘最抢手,最后几个孩子正在玩耍。从悠悠的眼中我发现她非常喜欢也很想玩,只见这时悠悠妈妈来了,悠悠跑过去说:妈妈我要那个粉色爱心飞盘。只见悠悠妈妈蹲下来说:“妈妈觉得悠悠的飞盘也很漂亮啊!如果悠悠真的喜欢我们下次玩的时候和老师商量一下,给你玩一会儿好吗?这样拿别人的东西,小朋友就没有玩了,对吗?”只见悠悠低下了头说了声:“妈妈,我错了……”简单的一句话比什么都珍贵,我与悠悠妈妈两眼相视,欣慰地笑了。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不管对于谁的孩子,爱是我们对待孩子的主要方式,但爱要得体,爱要注意方法。决不应该把这份爱,仅仅肤浅地放在脸上,甚至让它变成纵容孩子的“帮凶”。我们要将那份“宠爱”深深的埋在我们心底,用关怀和严格去诠释它的真谛。
育儿心得:不能一味放纵
育儿心得:不能一味放纵
转眼间晴晴已经从咿咿呀呀的只会躺在我怀中的小宝宝变成了一个活蹦乱跳,小嘴永远说不停的机灵鬼了。
还记得宝宝小的时候,开始的学走路,学说话的时候,老是担心,每天都要训练,开始的时候小宝宝就好像对你没有多大反应一样,每天的变化好像都不大,感觉自己就是在干着急,可是慢慢的,等到有一天了,宝宝突然能够自己一扭一扭的走一段路的时候,能够自己对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喊出简单的词语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宝宝一直都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本,她只是在按着自己的脚步,一点一滴的成长着,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化,新的发现。
宝宝现在比较好动,每次学东西的时候都是一头热,可能刚开始教的时候还非常感兴趣,可是没多久就开始不耐烦了,整个人都坐不住的样子,后来有一次我在给他玩拼图的时候我发现她玩的非常认真,而且也不像平时做不住的样子,并且都后面基本都是靠自己把整个拼图都完成了,于是我发现原来宝宝当他在玩的时候更认真,于是我就在和她在玩的时候穿插着讲着一些东西,比如说在搭积木的时候可以让告诉他搭个小桥要用什么形状的啊,用什么样的积木啊,屋顶的行状是什么形状的啊,另外还可让跟她总共搭了多少块,让她学习数数。在外面玩耍的时候也可以锻炼宝宝的一些观察力,通过这些游戏的方式对宝宝进行教育,使得她不在对这些学习产生抵触的心理了,并且对一些还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另外在一些事情上,对宝宝的教育不能一味的斥责,也不可以放纵,其实在当宝宝做错了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类比的教育,其实有很多的时候只要让宝宝能够真正理解了自己的错误,她还是很会主动的承认错误和改正的。
相信在今后很宝宝一起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宝宝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