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亲吻孩子该怎么拒绝
发布时间:2020-11-02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别人亲吻孩子该怎么拒绝每天早上7.30要送xx去坐校车,**小朋友也是每天都早早的醒来了,于是每天都抱着**去送xx,因为是坐车,所以要提前几分钟下去,等一会总是好的,于是也看见很多学生也在等车,去的次数多了,也就认识几个人。有个高年级的姐姐,看见**说要抱一下,然后说**小朋友多么可爱啊等等,我笑笑,结果她抱着孩子的时候就给孩子脸上亲了一下,我虽然优点不喜但是也没有说破,亲一下脸蛋也无所谓。没想到她接着对着**的嘴给亲了一下,我突然觉得恶心起来了。有人喜欢自己的孩子是好事,但是亲吻亲吻孩子我却不喜,毕竟我跟你不算熟,虽然见过面,但也是止于见面打个招呼而已。**小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外婆家的时候也是,有个邻居看见我抱着**就亲,还总是要亲嘴,她亲嘴的时候我总是会稍稍的歪一下,她说:你怎么搞的啊,亲一下你家孩子你就躲,这有什么啊,喜欢你家孩子才亲,你不让我还偏要亲。于是抱着**狂亲。认识那么多年了,其实见面也没几次,只是因为是村里的人就觉得熟悉些。
有时候我真想,孩子长可爱了也不见得都是好事,很多人见了都想亲一下,说实在的,我不太能接受,毕竟谁也不知道谁怎么样,如果是非常熟的人也许我还不会有那想法,这见面几次也就止于打招呼的情况下我总觉得特别恶心。不管怎么样,对于亲吻孩子的嘴我总是无法接受。也许是我自我感觉良好,总会认为自己的孩子长的好,毕竟每个妈妈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可爱的。
别人亲吻孩子,也是因为不知道别人的身体是不是健康,就算是健康这样也不卫生啊。其实说来说去就是我接受不了这样的事情,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拒绝,总怕自己太直接伤了人。毕竟人说的也不错。是喜欢你的孩子才亲吻呢。面对别人亲吻自己的孩子,你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又该如何解决?是我太矫情了吗??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亲该怎么教育孩子
经验方法一、尊重孩子的意愿与选择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位老师,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孩子的内在兴趣。但是我们今天家庭的教育体制、学校的教育体制,正是扼杀了孩子内心普遍存在的兴趣和动机——强迫孩子做什么,而不管孩子内心的想法,不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而是去设计蓝图,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经验方法二、成为孩子的好伙伴
要想成为孩子的玩伴并不难,只需挤出少许时间,放下家长的架子,积极参加孩子的活动。父亲经常参加孩子们的活动,聆听孩子的心声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亲必须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发展条件,除了给孩子买一些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的图书读物,让孩子在一个丰富舒适的环境里成长,最主要的是父亲要以极大的爱心去关注孩子,多花时间和心思与孩子一起玩,满足孩子在情感和求知欲方面的愿望。
经验方法三、赞美是良好的润滑剂
准确的、适时的、恰当的夸赞将使孩子受到鼓舞,激发孩子自尊、自主、自立的意志和奋发努力的上进心,也可以使孩子明确前进的方向。
经验方法四、善于与孩子沟通
做父亲的要了解孩子,这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前提。了解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近孩子,即与孩子多沟通,与孩子经常聊天、做交流。
经验方法五、为孩子找一个好对手
为自己的孩子找一个竞争对手,比如同桌、邻居家的小孩或成绩排在孩子前面的同学,可以鼓励孩子超过他们;鼓励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以开发他们的智力,发挥他们的潜能,作为父亲可以给孩子一些信念让他们做一些新的尝试,让他们意识到做什么事情最好。
经验方法六、用故事引导孩子
为人父亲者,平时多给孩子灌输一些道理,这是不可缺少的,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父亲们应该多陪陪孩子,在陪孩子玩耍、哄孩子睡觉或带孩子旅游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让他们从故事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经验方法七、养成动手的好习惯
爱劳动、爱干事对孩子是一生有用的,父亲要培养孩子动手实验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孩子爱干活,爱劳动,要让孩子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
经验方法八、亲自参加家长会
参加家长会有助于了解孩子的表现,有助于与老师进行交流、有助于掌握教育孩子恰当的教育方法。因此,要与母亲协商,合理安排时间,尽可能多参加,不要过分强调忙而拒绝参加。
9
经验方法九、挤时间多和孩子在一起
父亲们总说不是不想和孩子在一起,只是太忙,抽不出时间。孩子们对父亲的忙能够理解,但在孩子们心里,特别喜欢多和父亲在一起。其实,每到双休日,父亲只要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作用就不一般,日积月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孩子学会拒绝
教孩子学会拒绝最近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女儿总是和我要东西,说是她的好朋友xxx要的(大班的一个孩子)。索要的东西倒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头花之类的小东西上。我第一次满足了她的要求,第二次也满足了她的要求,但是第三次我拒绝了。因为我看见那个女孩趴在地上从闺女的贴画纸上往下扣贴画,把她喜欢的贴画都拿走了(是那种贴在硬塑料纸上的塑料贴画,一张也没有太多。)。开始女儿没说什么,可是后来,她看到贴画都快没了,她开始着急了,说:“你别拿了,再拿我就没有了。”而那个女孩的妈妈就在旁边熟视无睹地聊天,根本不干涉她女儿的这种行为。所以当女儿再次提出,她的这个好朋友想要她头上戴的头花以后,我断然拒绝了。女儿还是不死心,和我说:“我和她说了,要和我的妈妈讨论讨论。”这丫头,还要和我讨论呢,但是我明确地说:
“宝贝儿,我不能答应你这个要求,第一,我买不到这样的头花了。第二,她需要东西应该和她自己的妈妈说,而不能总是让你和你的妈妈说,我不是她的妈妈,没有义务总是给她买东西。你还不能赚钱,不能总是答应送别人东西,等你将来自己赚钱了,你愿意送给谁东西都没关系,我不会干涉。”我不知道女儿听懂我的话没有,但是我希望她能够了解,她的这种善意可以会让这个小朋友养成经常和别人索要东西的坏习惯。
今天同事和我说的一件事更加坚定了我拒绝的决心,我想我以后不会轻易满足女儿答应给别的小朋友的要求了。
我中午没事儿的时候和同事聊天,说起来女儿**总是答应送给别的小朋友东西的事。我说**小朋友这么点儿一个小人儿却总是送给别人东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待。总是答应吧,就怕**小朋友的要求会升级,不答应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同事就给我讲了一件事儿,这件事儿让我坚定了拒绝的决心。
同事说,她儿子的班上就有过这样的事儿。一个小姑娘的父母因为经常出国,所以会给她带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于是小姑娘经常把父母带回来的纪念品带到学校去。可是她的父母却发现,小姑娘带去的东西经常是有去无回,问她就说是被同学要走了,而且每次都是那一个同学把她的东西要走了。
开始的时候,父母还没说什么,但是总是觉得挺可惜的,因为他们给女儿带回来的纪念品仅此一份,被要走了就没有了,而且以后在去那个国家的机会也不多。但是,惋惜归惋惜,他们也没有过多的对女儿说什么。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这个小姑娘的母亲很生气。
这次小姑娘带了一个纪念品到学校去,回来同样是不见了。母亲问起来,小姑娘说,这次是真的不见了,不是被人要走的,因为那个同学一直问她要,她没给。开始母亲没说什么,可是后来越想越不对,她怀疑是不是那个同学拿走了她女儿的东西。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母亲到学校找到了那个经常和女儿要东西的那个同学。她很亲切地对那个孩子说:“孩子,我家的xxx丢了一个xx,听说是你捡到了,你看你明天能不能给她带回来呢?那个东西对她来说很重要。你看,阿姨今天给你带了一个礼物来换那个东西好不好?”小孩子到底还是小孩子,第二天,那个同学真的把那个纪念品带来了。这个小姑娘的母亲的猜测没有错,她确实是偷拿了别人的东西。
所以同事和我说,不要随便让孩子答应别人的要求,这样不仅对自己的孩子不好,对要东西的那个孩子也不好。如果自己的孩子养成了经常给人东西的习惯,将来总是会受到个别小朋友索要东西,因为她根本没有学会拒绝;而那个经常要别人东西的孩子,如果能要到还好,得不到就会采取强硬的手段得到。如果还是得不到,那就有可能采取偷的手段,那会对这个孩子造成终生的影响。这样,家长无所谓的态度就会影响两个孩子的一生的价值观。
所以,经常被别人索要东西的孩子的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
而经常带回不是自己东西的孩子的家长就要注意了,请你了解一下这个东西的来源,真的是别的小朋友心甘情愿赠与的,还是你的孩子强行和别的小朋友要的,抑或是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否则,你的无所谓的态度或者是“占了便宜”的心理可能会害了孩子一生。
孩子爱骂人该怎么办
孩子到了6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开始逆反也会有打人、骂人等行为出现,不论什么原因,爸爸妈妈都不应忽略,但也不能一看到宝宝骂人、打人,就一味训斥孩子、或者打骂,先要分析一下原因,要注意和反思大人的言行对宝宝所产生的影响。
宝宝动手打人,大人要先严厉地告诉宝宝。 不许这样做再耐心细致地向宝宝讲明道理:有事可以找老师或爸爸妈妈帮助解决,打是没有用的,打人不是好孩子。然后领宝宝一起向被打人先表示歉意和慰问。再让宝宝主动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不再打人。
可以利用故事、儿歌及其他形式向宝宝灌输道理,讲解行为标准。使宝宝慢慢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果宝宝好打人、骂人、抢东西的毛病通过教育一时还难以改正,还可以采取短时间地不让她游戏权利或将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暂时没收的方法,使孩子认识到打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不好的,大家不喜欢,只有不打人了,小朋友们才乐意和他玩,帮助他改正缺点。
孩子行为转变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家长都应该及时鼓励,使宝宝明白打人、骂人、抢东西不是好孩子,大人不喜欢,有错就改大人才喜欢。
另外,家里不要有人做和事佬,这种行为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对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但是对这样不好的行为不能姑息,否则养成习惯再改就更难了。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的小贿赂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的小贿赂
昨天晚饭时间,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扰了我们,打开门,门口赫然站着的是他每天在楼下的小玩伴儿壮壮,壮壮的到来对奇奇奇来说自然是一个惊喜。同时壮壮带给奇奇的惊喜还有两块小蛋糕,奇奇兴奋地收下了,还强烈挽留壮壮能一起在家里玩一会儿,但壮壮说他是特意来送小蛋糕的,因为奶奶还在楼下等着他。
壮壮出其不意的到访,让我很是困惑,因为据平时对壮壮的了解,这可是个很小气的小朋友哟,虽然他们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但平时奇奇在楼下想玩他的玩具他都舍不得分享呢,为何今天会这么大方地主动给奇奇送吃的来了呢?我很诧异地问奇奇:“壮壮大晚上的咋会为送两块小蛋糕而专门跑一趟咱们家呢?”奇奇不以为然地说:“因为这是前面他自己提出来送给我的,他说如果我选了他当体委小助手他就会送我两块小蛋糕,妈妈,我是因为他表现好才选的他,不是因为他送我两块小蛋糕而选的他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呀,知道真相的我这下可是没办法淡定了,小朋友之间这样贿赂的小行为我如何能去纵容呢?话说小朋友之间竟然也会因为某种目地而采取这样的贿赂小手段了吗?还真是不能小瞧这一年级的小学生了。
我让奇奇坐在我对面,让他看着我的眼睛,严肃地对他说:“儿子,这两块儿小蛋糕的事儿妈妈要认真的和你谈一谈。我认为,这两块儿小蛋糕你是不可以收下的。”奇奇一听不愿意了:“为什么呢,妈妈,又不是我向他要的,是他自己提出来送给我的。”我说:“妈妈问你,你是不是很想吃这种小蛋糕呢?如果你特别想吃,那么想得到它们的可行方法只有两条,一是你可以用每周妈妈给你的零花钱自己去买,二是你可以把想吃蛋糕的想法告诉爸爸妈妈,然后爸爸妈妈买给你吃。你知道咱们家的规矩,即使是垃圾食品,但只要是你感兴趣的,我们都会至少买一次让你尝一尝的。”奇奇仍然很不服气,眼泪儿都快急出来了:“为什么呢,为什么他送给我的我就不可以吃了呢?”我认真地和他说:“因为这两块儿小蛋糕并不是他真正分享给你的零食呀?这是他贿赂给你的小礼物,如果你收下了,你就有理由也说不清楚了。虽然你说你不是因为小蛋糕的原因而选择了他当你的小助手,但只要你收下了它,怎么让别人相信你呢?同学们会误以为你是因为要了人家的小礼物而做了不公正的事儿呢。”
奇奇小朋友仍然在纠结中。。。我继续开导他:“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的。有两句俗语是这么说的,‘贪小便宜吃大亏’‘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不管你将来做什么,都不要贪小便宜,只要不是真正分享给你的东西你都不可以要的,尤其是别人主动送给你的,但只要他是有条件的,你要学会拒绝掉。我们要行得端坐得正,做一个正直的人,才能让人尊重你,喜爱你!你好好考虑一下,我们现在就把小蛋糕还给壮壮,好吗?”
最后,奇奇虽然有几分不情愿,但还是同意我把快要到嘴儿的小蛋糕送还给壮壮的奶奶了。处理完这事儿后,他便又恢复了开心的小模样。晚上入睡前卧谈时,我又刻意提起了这个话题,想加深一下他的印象,奇奇马上反应道:“妈妈,我知道了,也记住了,别人送的东西只要是有条件的我都不可以要的,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分享,放心吧,我以后不会这样了!”嗯,真的希望他能记住了哟,希望他能在小朋友的小贿赂面前经得起诱惑哟。
想起昨晚把小蛋糕还给壮壮奶奶时她说的话了,她不认为这是件多大的事儿,她觉得这蛋糕吃了也没有啥关系,她只是想让她的孙子兑现他的诺言。为了顾及情面,我还是笑呵呵耐心地和她解释:阿姨我觉得这真不是一件小事儿,出于这种原因送的蛋糕孩子是坚决不能收的,希望您不要生气,希望您也能跟壮壮解释一下,孩子错误的行为咱们家长是不可以支持的。估计那奶奶最后还是生气了,但我不可能就因为怕她生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故息,真心希望壮壮奶奶在回家后能仔细地再想想这个问题的,希望她能想得通,希望这件小事儿不会影响到两个小孩子间的友谊。
教育重在细节,要关注每天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事儿,因为再小的事儿都是给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的契机呀,我们家长都不要忽视。当第一次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利用这个时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最好效果的。
孩子拒绝语言暴力,别把爱变成伤害
孩子拒绝语言暴力,别把爱变成伤害温柔地说,这是最近xx宝最近对我不停的要求。实在汗,不自觉地说话犯冲,xx宝立即不干了:妈咪,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我不要你生气和我说话。我要你轻轻的和我说,我才听!于是我赶紧知错就改,重新温柔地,轻轻的再说一遍,这样才满意。
也不知道从何起起,我的耐心像被磨光了似的,应该是温柔俊俏的姑娘变成娃他娘后,娃他爹越来越忙的工作,和渐长渐捣蛋的孩子双重折磨下,我本来已经潜藏得很好的火爆脾气现原形了。
没有天生的父母,我们都在不断的学习,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改变自己的行为。
妈妈都能记得,当你的新生婴儿刚刚入怀的那一刻,你一定是满腔的柔情,你在心里也暗暗发誓:这是我的宝贝,我用生命爱TA,自己都会被自己感动一把的情境常常出现。你温柔的呼唤着自己的宝贝儿,心肝儿,跟着TA痴傻癫狂.....
也不知道从哪天开始,轻柔的呼唤竟然练成了狮吼功:
“把玩具收起来,不然扔垃圾桶!”威胁命令是最容易说出来的话。
“你听不懂吗?长耳朵是干什么的?”“真笨,这点事都做不好”讥讽,否定也常在。
“别来烦我,没看我正忙着哪?”“我帮不了你,你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冷言冷语,袖手旁观中......。
此时那一腔的柔情哪里去了?
独自带宝宝的妈妈们更有体会,老公们上班早出晚归,一把手也搭不上,孩子一天24小时不离身,吃喝拉撒的生活上照顾着,别人孩子会坐了,我家宝贝还不会坐,哪里有问题?要不要给孩子找玩伴?要不要早教,要不要每天亲子阅读?此时的妈妈还要一日三餐做,碗没洗,衣没洗,地没擦,抓心挠肝不舒坦....全职妈妈在别人眼里全是幸福,此时全是辛苦无人知,当然也有收获的时刻,宝贝妖柔的叫一声妈妈,一个开心的笑脸。可是,可是那也变成了一转眼间,转眼间面对的还是被孩子弄得一团糟的屋子,让人抓狂的调皮捣蛋的小魔王,呃呃,在不断崩溃中复原又崩溃的感觉中,狮吼功这就样慢慢练成了,说话声音也提高了八度,语言暴力显露出来了。
育儿真是个不简单的事情,不仅仅是孩子吃饱穿暖的身体需求,TA们那越长越大的小脑袋时刻挑战着做父母的智力,学习能力,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各种习惯,为人处事等等....
我们一再控制自己,不要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会模仿我们的行为,不要对孩子语言暴力,孩子一学就会!孩子是我们的镜子,TA反馈回来的信息全来自我们自己的行为。可不是么?这么大孩子已经明确表示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讲话,我不喜欢你对我的态度,语气,我不要狮吼的妈妈,我要温柔说话的妈妈。
父母们是不是要时常反思一下自己呢。把轻声细语找回来吧。
家长在拒绝孩子时要注意什么?
家长在面对孩子请求的时候,一面要考虑不可一味纵容,以免宠坏孩子,一面担心着在拒绝孩子的时候,如果处理得不当可能会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那么父母在拒绝孩子的时候该怎么做呢?都要注意些什么?以下三点家长们可要特别留心了哦:
家长注意:家长不要规则飘忽不定。
可以和不可以全由家长说了算,但是家长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跟着感觉走,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啊。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我们就能收获一个独立、坚强而自律的好孩子。
家长注意:不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对孩子吆五喝六。
家长过足了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家长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宁死不屈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
真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心理也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应声虫;另一部分孩子则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比如小甜甜。当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内心强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当年逼迫孩子学琴,说不弹琴就去死。朗朗没去死,反而当上了年轻的钢琴家。可惜这几十亿人口,就一个朗朗。
家长注意:避免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家长都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小小的三四岁以内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
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呢。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听话,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更别提自律啦!爸爸妈妈在跟前威胁,我就不做。爸爸妈妈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误。难道家长还能365天,24小时贴身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