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拒绝
发布时间:2020-11-09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教孩子学会拒绝最近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女儿总是和我要东西,说是她的好朋友xxx要的(大班的一个孩子)。索要的东西倒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头花之类的小东西上。我第一次满足了她的要求,第二次也满足了她的要求,但是第三次我拒绝了。因为我看见那个女孩趴在地上从闺女的贴画纸上往下扣贴画,把她喜欢的贴画都拿走了(是那种贴在硬塑料纸上的塑料贴画,一张也没有太多。)。开始女儿没说什么,可是后来,她看到贴画都快没了,她开始着急了,说:“你别拿了,再拿我就没有了。”而那个女孩的妈妈就在旁边熟视无睹地聊天,根本不干涉她女儿的这种行为。所以当女儿再次提出,她的这个好朋友想要她头上戴的头花以后,我断然拒绝了。女儿还是不死心,和我说:“我和她说了,要和我的妈妈讨论讨论。”这丫头,还要和我讨论呢,但是我明确地说:“宝贝儿,我不能答应你这个要求,第一,我买不到这样的头花了。第二,她需要东西应该和她自己的妈妈说,而不能总是让你和你的妈妈说,我不是她的妈妈,没有义务总是给她买东西。你还不能赚钱,不能总是答应送别人东西,等你将来自己赚钱了,你愿意送给谁东西都没关系,我不会干涉。”我不知道女儿听懂我的话没有,但是我希望她能够了解,她的这种善意可以会让这个小朋友养成经常和别人索要东西的坏习惯。
今天同事和我说的一件事更加坚定了我拒绝的决心,我想我以后不会轻易满足女儿答应给别的小朋友的要求了。(F236.COm 活动范文吧)
我中午没事儿的时候和同事聊天,说起来女儿**总是答应送给别的小朋友东西的事。我说**小朋友这么点儿一个小人儿却总是送给别人东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对待。总是答应吧,就怕**小朋友的要求会升级,不答应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同事就给我讲了一件事儿,这件事儿让我坚定了拒绝的决心。
同事说,她儿子的班上就有过这样的事儿。一个小姑娘的父母因为经常出国,所以会给她带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于是小姑娘经常把父母带回来的纪念品带到学校去。可是她的父母却发现,小姑娘带去的东西经常是有去无回,问她就说是被同学要走了,而且每次都是那一个同学把她的东西要走了。
开始的时候,父母还没说什么,但是总是觉得挺可惜的,因为他们给女儿带回来的纪念品仅此一份,被要走了就没有了,而且以后在去那个国家的机会也不多。但是,惋惜归惋惜,他们也没有过多的对女儿说什么。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这个小姑娘的母亲很生气。
这次小姑娘带了一个纪念品到学校去,回来同样是不见了。母亲问起来,小姑娘说,这次是真的不见了,不是被人要走的,因为那个同学一直问她要,她没给。开始母亲没说什么,可是后来越想越不对,她怀疑是不是那个同学拿走了她女儿的东西。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母亲到学校找到了那个经常和女儿要东西的那个同学。她很亲切地对那个孩子说:“孩子,我家的xxx丢了一个xx,听说是你捡到了,你看你明天能不能给她带回来呢?那个东西对她来说很重要。你看,阿姨今天给你带了一个礼物来换那个东西好不好?”小孩子到底还是小孩子,第二天,那个同学真的把那个纪念品带来了。这个小姑娘的母亲的猜测没有错,她确实是偷拿了别人的东西。
所以同事和我说,不要随便让孩子答应别人的要求,这样不仅对自己的孩子不好,对要东西的那个孩子也不好。如果自己的孩子养成了经常给人东西的习惯,将来总是会受到个别小朋友索要东西,因为她根本没有学会拒绝;而那个经常要别人东西的孩子,如果能要到还好,得不到就会采取强硬的手段得到。如果还是得不到,那就有可能采取偷的手段,那会对这个孩子造成终生的影响。这样,家长无所谓的态度就会影响两个孩子的一生的价值观。
所以,经常被别人索要东西的孩子的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
而经常带回不是自己东西的孩子的家长就要注意了,请你了解一下这个东西的来源,真的是别的小朋友心甘情愿赠与的,还是你的孩子强行和别的小朋友要的,抑或是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否则,你的无所谓的态度或者是“占了便宜”的心理可能会害了孩子一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学会拒绝
育儿观念:学会拒绝
孩子们都回家了,幼儿园也变得静悄悄了。我拿着衣服下楼,突然从西面的操场上
传来一声声大哭声,一看,妈妈背着包,两手环抱着小女孩的背,小女孩狂哭着,一旁
的奶奶一手拿着热水瓶,一手抱着孩子的床被,很费力的走着。我快快走上去帮忙拿下
热水瓶,问清原因。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小班的孩子,妈妈放学领着她去看望奶奶,在奶
奶那里玩玩就不想回家了,也就发嗲了。奶奶在旁叨唠说都是爷爷宠惯了,妈妈也说很
犟的,想怎么样就要这样的。我说:“放下她,让她先哭了够,等情绪稳定了再与她交
流。”妈妈也很听话的,放下了她。可小女孩就躺在场地上,我就走过去,把她扶起来
,漂亮的脸蛋上满是委屈,我说:“好漂亮的小宝宝,起来地上很脏的。”停顿了一会
看见了她妈妈又大哭起来,又躺了下去,翻滚起来。我让她妈妈和奶奶躲在一旁,再让
门卫室的阿姨去抱她,这时她见到自己的妈妈奶奶不在了也就乖乖的愿意让阿姨抱了,
哭声变得很小了,我拿出了好东西,她很想要小手伸了出来,我就说:“跟妈妈说对不
起,我以后听话了!”伸出来的小手就缩了回去,还使劲摇头,并不要了,哭声也就慢
慢地起来了。
以上的一幕相信很多家长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吧。如:孩子随父母外出,看到什么
都说“我要”,父母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会喊着叫“不!我要”,还会躺在地上撒泼
耍赖,直到父母满足了他的要求才算完事。出现这种难以收拾的局面,是父母对孩子的
要求一贯处理不当的结果。如:有的孩子喜欢吃果冻,常常是吃了一个又一个,面对孩
子提出的过量要求,父母一般都是马上拒绝,可往往在馋嘴孩子的软磨硬泡面前,父母
又转而做出了“给”的决定。这样的情况用不了几次,孩子就会把父母的心理摸清楚了
,知道只要自己坚持“不,不。不”,只要再三强调“要,要,要”,父母总会“给,
给,给”的,只要拼命吵闹,只要反抗下去,就能达到目的。久而久之,父母反倒成了
被孩子控制的对象。
以上上述情况的父母,应该吸取教训、防微杜渐。在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的时
候,父母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认真考虑后再决定是否答应他的要求。一旦决定是“不
行”,那么就是“不行”,而不是“可能不行”,更不能是在多次要求之后又变成“行
”。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你心爱的小宝宝的哭喊面前。但是,为了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必须要明白该拒绝时就坚决地拒绝的道理。从长计议这样做是
很值得的。当你看到那些在公共场合被孩子纠缠得十分尴尬的父母时,你就会庆幸自己
的明智了。
有些孩子非常爱发脾气,而且一旦发起脾气来就惊天动地。甚至能昏过去。对于这
样的情况,家长可以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暂时回避一下,让孩子一个人待一会儿。一方
面可以让孩子的情绪平静一下,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家长
是不会因为他发脾气而满足他的无理要求的。等孩子冷静下来以后,再与孩子讲道理,
并教给孩子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以便今后亲子之间的交流。
育儿观念:孩子你要学会拒绝--我不愿意
育儿观念:孩子你要学会拒绝--我不愿意小区里很多门店都有那种弹珠游戏机。投一元硬币进去,就会吐出10个小钢珠。然后,把小钢珠投进制定的槽中,拉动手柄,小钢珠就会弹起来,然后落下来。如果恰好小钢珠经过亮灯的通道,就会以2倍、4倍、6倍、8倍不等的倍数返还出来。要是没有从亮灯通道里出来,就没有了。前天下午,我从幼儿园里接回宝宝,带他去一家店里买双凉鞋。这家店有两台弹珠游戏机。宝宝想玩,我就去老板那里换硬币。给了老板5块钱,他给了我5个硬币。本想着给宝宝玩一个硬币就可以了,结果他一下子把5个硬币抢过去了。宝宝便在一个游戏机上玩了起来,我在不远处等他。老板有两个孩子大约5~7岁的样子。他俩围在宝宝的左右,也很想玩。等宝宝拉动手柄的时候,他俩就帮忙把游戏机扳倾斜,以便控制珠子尽量从亮灯通道出来。如果真的从亮灯通道里出来了,他们一起高兴欢呼。“给我玩一个珠子吧,我刚才帮你了!”小姐姐说。“给我一些吧,我也帮你了!”小哥哥说。“给我点,给我点......”这两个小朋友嚷嚷着。“给你1个,给你3个。”宝宝把珠子分给他俩。这两个小朋友拿到珠子后,就到旁边的游戏机上玩。很快输掉了,又过来向宝宝要。宝宝在他俩的不断劝说中,又分给这两个小朋友了一些。就这样反复着。我在旁边看着,心想,“儿子啊,你的珠子快要被他们要光了。要是长大了,这样子会不会被人欺骗啊?”在小哥哥小姐姐又问他要时,突然,宝宝护着自己的珠子,“我不愿意分给你们了。”宝宝拒绝了!我感到非常欣慰。学会拒绝,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能力啊。孩子,当你长大后,面对不良的诱惑时,希望你也会这么拒绝;当你面对别人的甜言蜜语时,你也会分辨并拒绝。学会拒绝,会让你远离伤害。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的小贿赂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的小贿赂
昨天晚饭时间,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扰了我们,打开门,门口赫然站着的是他每天在楼下的小玩伴儿壮壮,壮壮的到来对奇奇奇来说自然是一个惊喜。同时壮壮带给奇奇的惊喜还有两块小蛋糕,奇奇兴奋地收下了,还强烈挽留壮壮能一起在家里玩一会儿,但壮壮说他是特意来送小蛋糕的,因为奶奶还在楼下等着他。
壮壮出其不意的到访,让我很是困惑,因为据平时对壮壮的了解,这可是个很小气的小朋友哟,虽然他们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但平时奇奇在楼下想玩他的玩具他都舍不得分享呢,为何今天会这么大方地主动给奇奇送吃的来了呢?我很诧异地问奇奇:“壮壮大晚上的咋会为送两块小蛋糕而专门跑一趟咱们家呢?”奇奇不以为然地说:“因为这是前面他自己提出来送给我的,他说如果我选了他当体委小助手他就会送我两块小蛋糕,妈妈,我是因为他表现好才选的他,不是因为他送我两块小蛋糕而选的他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呀,知道真相的我这下可是没办法淡定了,小朋友之间这样贿赂的小行为我如何能去纵容呢?话说小朋友之间竟然也会因为某种目地而采取这样的贿赂小手段了吗?还真是不能小瞧这一年级的小学生了。
我让奇奇坐在我对面,让他看着我的眼睛,严肃地对他说:“儿子,这两块儿小蛋糕的事儿妈妈要认真的和你谈一谈。我认为,这两块儿小蛋糕你是不可以收下的。”奇奇一听不愿意了:“为什么呢,妈妈,又不是我向他要的,是他自己提出来送给我的。”我说:“妈妈问你,你是不是很想吃这种小蛋糕呢?如果你特别想吃,那么想得到它们的可行方法只有两条,一是你可以用每周妈妈给你的零花钱自己去买,二是你可以把想吃蛋糕的想法告诉爸爸妈妈,然后爸爸妈妈买给你吃。你知道咱们家的规矩,即使是垃圾食品,但只要是你感兴趣的,我们都会至少买一次让你尝一尝的。”奇奇仍然很不服气,眼泪儿都快急出来了:“为什么呢,为什么他送给我的我就不可以吃了呢?”我认真地和他说:“因为这两块儿小蛋糕并不是他真正分享给你的零食呀?这是他贿赂给你的小礼物,如果你收下了,你就有理由也说不清楚了。虽然你说你不是因为小蛋糕的原因而选择了他当你的小助手,但只要你收下了它,怎么让别人相信你呢?同学们会误以为你是因为要了人家的小礼物而做了不公正的事儿呢。”
奇奇小朋友仍然在纠结中。。。我继续开导他:“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的。有两句俗语是这么说的,‘贪小便宜吃大亏’‘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不管你将来做什么,都不要贪小便宜,只要不是真正分享给你的东西你都不可以要的,尤其是别人主动送给你的,但只要他是有条件的,你要学会拒绝掉。我们要行得端坐得正,做一个正直的人,才能让人尊重你,喜爱你!你好好考虑一下,我们现在就把小蛋糕还给壮壮,好吗?”
最后,奇奇虽然有几分不情愿,但还是同意我把快要到嘴儿的小蛋糕送还给壮壮的奶奶了。处理完这事儿后,他便又恢复了开心的小模样。晚上入睡前卧谈时,我又刻意提起了这个话题,想加深一下他的印象,奇奇马上反应道:“妈妈,我知道了,也记住了,别人送的东西只要是有条件的我都不可以要的,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分享,放心吧,我以后不会这样了!”嗯,真的希望他能记住了哟,希望他能在小朋友的小贿赂面前经得起诱惑哟。
想起昨晚把小蛋糕还给壮壮奶奶时她说的话了,她不认为这是件多大的事儿,她觉得这蛋糕吃了也没有啥关系,她只是想让她的孙子兑现他的诺言。为了顾及情面,我还是笑呵呵耐心地和她解释:阿姨我觉得这真不是一件小事儿,出于这种原因送的蛋糕孩子是坚决不能收的,希望您不要生气,希望您也能跟壮壮解释一下,孩子错误的行为咱们家长是不可以支持的。估计那奶奶最后还是生气了,但我不可能就因为怕她生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故息,真心希望壮壮奶奶在回家后能仔细地再想想这个问题的,希望她能想得通,希望这件小事儿不会影响到两个小孩子间的友谊。
教育重在细节,要关注每天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事儿,因为再小的事儿都是给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的契机呀,我们家长都不要忽视。当第一次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利用这个时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最好效果的。
父母,别拒绝孩子对你的爱
父母,别拒绝孩子对你的爱这个月xx爸都非常忙,但每到周六却可以带孩子加班,所以这几个星期,周六xx宝都是跟他爸混一天,吃喝自理,爷儿俩非常自在。xx宝很是期盼和爸爸在一起“上班”的日子,而且对他爸充满崇拜:妈妈,我爸好厉害,他们不会的都来问我爸怎么做!父亲参与育儿明显的好处都出来了。可是还有明显的不足,有待改进。
晚饭后,家人看电视,我提醒xx宝喝水,在外面跑一天,得补充一下。xx爸就唠叨xx宝:在外面不要向我要饮料,口渴了喝水。回来可以榨果汁。在饮料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一致的。这一提醒,xx宝自己动手去榨果汁了,我在房间里,奶奶在洗澡,没人管他,也不知道榨了几杯,还端出来一杯送给他爸。这时只听xx宝非常高兴地请爸爸喝果汁,结果xx爸只淡淡的说了谢谢,我不喝,继续看电视,没了声响。类似的情景好多次上演,好几次,xx宝留他非常喜爱的水果,哪怕留一个给他爸,等他爸下班回来,xx宝都很高兴地对他爸说,爸爸,这是我给你留的,你吃吧。结果都是:谢谢,你吃吧,我不吃。淡然。有时我在旁边就用眼瞪他,才明白过来,才会说:呵呵呵,好,非常感谢,我吃。要是我,我就非常开心地大声说:真好吃啊,太美味了!这是xx宝留给我的!可惜很少有机会呀,因为吃东西的时候,经常是我喊着:我们平分!如果他爸不在家,xx宝总会叫着给爸爸留一点。呃,男人没那么夸张表达爱,但这一次次拒绝孩子的分享,就是拒绝孩子的爱,孩子以后怎么再给我们爱呢。
前两年,朋友们住一起的时候,涵宝儿和佳宝儿经常来家里吃饭。做了小朋友们爱吃的,端上桌,孩子们开始抢盘子,都往自己跟前儿拉。最后的结果是:放中间。这时候,只见孩子们个个拿勺子往自己碗里堆。这时候的孩子,虽然只顾自己,但也知道了不能全让自己吃,别人也得有份。再大一点,不用我们在旁边做调节员,他们之间自己解决了,放在哪里,个个满意就行。再后来,春节的时候,来了小客人,xx宝竟然知道了照顾小姐姐,给她夹喜欢吃的菜,受到了阿姨的大加赞扬。在孩子的成长中,学会分享是个漫长的过程。分享就是爱的一种表现。而我们其中不经意的举动,扼杀掉了孩子的爱的表达。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自私,懂得分享,爱父母,善待他人。如果孩子这方面出了状况,是不是得想一想,孩子从小自己就是这样对待他的:好吃的全留他,自然而然地吃独食;孩子所有事情大包大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爱孩子,自然而然,为什么孩子爱我们却被我们拒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