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给孩子一点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0-10-29 做一名幸福的幼儿园教师 教育孩子笔记 给幼儿讲故事育儿观念:给孩子一点幸福感
今天朋友的女儿可可到我家来玩,可可今年六岁在某幼儿园读大班,她很喜欢和我聊天,在闲聊中我问她你喜欢你们老师吗,她兴奋的说:我喜欢我们班的李老师,因为她长的漂亮。那老师喜欢你吗?可可一脸失望的说:老师都不喜欢我,因为我不聪明。可可这孩子挻天真活泼的,但是我心里拿她和班级的孩子比起来却实不占什么优势,外表很普通,各方面能力也很一般,虽然不属于那种很调皮的类型,但是也不是那种讨老师喜欢的小孩。我问她你是怎么看出来老师不喜欢你的。可可说:老师喜欢和乖的小朋友讲话,都不怎么理我。
听到这里我思考起来,聪明或长的可爱乖巧的孩子总是更容易得到老师的爱。特别调皮的孩子老师也会对他有一些特别的关怀和照顾。但是对于像可可这样的各种表现都一般的孩子,老师是不是容易忽视呢!
可可说:老师每次我做错事情都要撕掉我的五角星,如果五角星很少,妈妈也会骂我,爸爸也会对我很凶。阿姨我去你们幼儿园去读书好不好。你每天都给我很多五角星,那我就会很开心了。孩子的心愿有时候很简单,他期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赞扬。孩子还那么小,我们不防多给他们一点爱,少一点责怪。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处罚。让孩子多一点幸福感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请给孩子一点空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
育儿观念:请给孩子一点空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
背景:
我们家和现在大多数的家庭一样,孩子是由老人一手带大的,吃饭、睡觉、穿衣等基本都由奶奶包办,甚至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也顺着奶奶的想法。奶奶总是为孩子准备好一切,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会,吃饭吃的慢,看不下去就喂他。衣服不会穿,就帮他穿。孩子的锻炼机会和独立意识在无形中被剥夺了。
爸爸妈妈平时忙于工作,只有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陪孩子写字、做算数、讲故事,玩游戏等,但在孩子的生活习惯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会跟奶奶沟通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上幼儿园后,在幼儿园老师的帮助指导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家的孩子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案例一:吃饭慢
在家时常会听到“小宝,这个营养好,吃这个”、“小宝,这个比较好吃,那个不好吃,这个多吃点,那个少吃点”。吃饭时,也时常会听到奶奶的催促声,让孩子快点吃。一旦吃饭吃的慢了,奶奶就会喂他,特别是冬天,怕饭菜会凉掉,奶奶先把孩子喂好,然后自己再吃。
分析与对策: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对这一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父母不少”。在家奶奶怕孩子吃不好,吃不多就长不大,拼命的给孩子喂。
发现问题后,我们家长进行了沟通和反思,决定用奖罚并用的方法,一是坚持让孩子自己吃饭,绝不再喂。二是规定孩子在半小时内吃完。孩子比较喜欢玩游戏,半小时内吃完就让他在周末玩半小时的游戏作为奖励,吃不完“面壁思过”10分钟。三是积极的鼓励。只要他在规定时间内吃完,全家就会好好的表扬他,并送给他小星星。
案例二:独立性较差
生活起居,完全由奶奶包办。起床,奶奶会帮孩子穿衣服,而孩子就躺在床上看电视,连辅助穿衣的动作都没有。刷牙时,奶奶帮着刷。洗脸时,一边孩子专注的看电视、玩玩具,一边奶奶帮着擦;奶奶去哪里,孩子也要去哪里,对奶奶的依赖性非常强。
分析与对策:
主要原因是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太少,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替他做好。恰恰是这种想法扼杀了孩子独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是孩子能做的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做,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逼着孩子自己做。并且在孩子面前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思想,让他懂得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收拾玩具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二是让孩子学着做家务。有时周末孩子会与我们一起做家务,让他明白他是家庭的重要成员,所以应该负起责任。孩子也会乐此不疲的帮忙,完成后他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三是自我时间的管理。晚上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很宝贵,所以要求小宝在白天自己安排做一些小算数、写字等。
案例三:胆子比较小
在外面碰到不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他都会躲在爸爸妈妈的背后,不肯礼貌的叫人,有的叔叔阿姨想抱他一下他就哭。还有一些可供小孩玩乐的场所,他也不肯去体验。甚至还害怕小狗。但在家里却是生龙活虎,典型的“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蛇”。
分析与对策:
孩子在外面,奶奶总会担心这个不要碰,那个不能玩,太过小心的呵护,生硬地阻止孩子的行动,而孩子却得不到锻炼机会,导致他对外界事物感到陌生和恐惧,很多事物不敢接触,小时候接触的人也不多,缺乏自信。对于小动物也是,总是让他离得远远的。
通过生活中多方面的锻炼,让他胆子变大。一是平时多带着他到外面去玩,多接触外面的人,让他不再畏惧陌生人。我们还为他报了一个画画的兴趣班,让他多与其他的孩子和老师接触交流,同时提高他画画的水平。二是时常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希望能在适当的时候多给予他表现的机会。一有做的好的,就及时给予肯。三是领养小动物。不能让他从小对小狗有恐惧心理,所以我们考虑给他养了一条狗,其实他内心是喜欢的。
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能力都很强,请家长们不要剥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也不要剥夺他们的独立能力,要适当的放手。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叫成长。适当的引导、肯定与赞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一点空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
育儿观念:孩子犯错可给点小惩罚
其实,每个孩子都本能地惧怕犯错和危险。比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打翻了杯子,满地的水花、一地的碎玻璃等,都可能诱发其恐惧和焦虑心理。此时如果父母脱口而出“怎么又打碎东西了?真是毛手毛脚!”那孩子的恐惧心理反而会更重,胆子越来越小,也不利于培养其有担当的品性。因此,父母应该把这些意外当成教导孩子处理危险的“好机会”,趁机教育他。
第一,安慰为先。不管孩子闯了多大的祸,父母在第一时间都要压制自己的怒火,并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此时,可以轻声告诉孩子“别害怕,爸爸妈妈都在”,既让他宣泄情绪,又加深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第二,帮助解决。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可以拉着他坐下,一边给他讲道理,一边指导孩子该如何正确处理。
第三,合理“惩罚”。惩罚和打骂不同,其目的是让孩子知道犯错是需要“补偿”的,其代价视事情严重程度而定。惩罚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各家情况而定,比如可以让孩子做些洗碗等家务,作为“劳动补偿”;也可以限制他看动画片的时间,作为“娱乐补偿”;或者减少孩子的零花钱,作为“经济补偿”;要求孩子独自在一边反省等。
育儿观念: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听一听她的心声
女儿两岁半了,是个小淘气,总爱做些“破坏性工作”,比如拆玩具,撕书…这不,她又开撕了。好好的图画书被她弄掉了一页,于是,开始肆无忌惮得撕起来。看到她的“胡作非为”,我刚要大声训斥,却听到他娇滴滴的说:“妈妈,我在做面条,好吃吗?”听到她稚嫩的声音,看到她调皮的表情,我顿时烟消云散。当我仔细看时,发现她撕的纸真像是刚切好的面条,非常整齐。我品尝着他做的面条,赞不绝口“真好吃,真棒!”我又找来了一些废纸和她一起撕起来,并悄悄的把她撕的书纸藏起来。我们玩了好一会,女儿高兴极了。
后来,我拿来了那本书,和被女儿撕坏的书纸对她说:“书被你撕坏了,怎么看?我们快把它修好吧!”我和女儿一起修书,并告诉她以后做“面条”要用没用的废纸。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应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再做妥善处理。我不知道自己处理得怎么样,但我想一定有更好的处理办法,请大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吧。
育儿观念:重拾孩子的“亮点”
育儿观念:重拾孩子的“亮点”
开博两年多了,虽然孩子也美其名曰:“我也有博客了!”,事实上自己并没有认真去打理,有些时候孩子写好了也没有及时把它添加上去,至今还有十多篇上学期写的稿件还没整理进来。有幸结识新浪的优秀管理员们和那些坚守在“一线”的爸爸妈妈们,我真是收获颇多。
乐爸是个责任感极强的新浪管理员,更是一名优秀孩子的父亲,从他的言谈中,我可以看出孩子的成长与父母们付出的艰辛是密不可分的,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
上次乐爸举行的“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么?”这一话题,大家各抒己见,我也参与了激烈讨论,结果当天大家给出的结论是:“好作文不是修改出来的。”当然我还是坚持“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这也仅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因为教育孩子真的是个永恒的主题,所以教育的观点也就成了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我看来,“想象”无边,但“道理”应有界。一个刚刚开始练习写作的孩子就好像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前期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很难想象:一个连社会常识、基本道理都不是很懂的孩子会写出什么好文章,最多也只能哗众取宠,或者根本就经不起推敲。所以我觉得孩子的写作是需要修改的,当然这个“修改”是父母告诉他道理后,让他自己修改。我觉得:“修改”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读者的一种尊重!
我算不上优秀的父母,充其量也只能给孩子些许提醒,比起其他的精英爸爸妈妈们,我的“优秀”还需努力!不过在我看来,“放任孩子就是在伤害孩子,但伤害孩子犹如在残杀孩子!”我们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因为世间本无完人。我们是凡人,不是神仙也!
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要想让他快速奔跑,不知道是我们的孩子性急,还是我们做家长的在拔苗助长,总之我觉得值得整个社会都应该去深思。
前几天,和儿子一起探讨:你的理想是什么?儿子诡异的一笑置之。我便没有追问。突然,儿子转过身,边翻阅着厚厚的《临界.爵迹》边对我说:“成什么都没事,只要成为有用之人就可以啦!”我点头赞同。因为在我们看来,现在的理想都还为时过早,我也不想让儿子成为少年伤仲永!
庆幸的是他非常真实,写得不好的文章,我会告诉他:哪里写的很好,又有哪里需要改进,总之他现在的作文我都自惭不如!男孩跟女孩就是不一样,看了很多博友都是女孩子,他都赞不绝口!但是他说:“我想写点阳刚点的!”哈哈!我除了夸他有个性外,再无其它夸奖之词!
其实孩子真是这样,我昨天在乐爸家看到他发表的“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信心和榜样!”也是深有感触,那么多孩子的博文都被推荐,我也提醒他:“人上有人,天外有天,那么多同学的文章都被推荐了,你也要加油啊!”居然他若无其事的说:“推荐的都是好文章,不推荐的也不全是差文章啊!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他言之有理,如果不能被推荐,我们也要认真去创作,认真去修改!
我突然发现:儿子真的长大了,他有自己的思想,独特的思想!所以我也发现了他的“亮点”啦!
育儿观念:多给孩子一点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育儿观念:多给孩子一点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游戏刚开始,蓝蓝家就传来了争吵声:“我想当爸爸!”“我也想当爸爸!”“我先当的!”……我随声望去,只见王泽宇与吴俊文两个小朋友正在争夺蓝蓝家爸爸的角色呢!两个小家伙的小脸儿都涨得通红,可是谁都不让谁!
“有意思,我倒要看看他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一边来到蓝蓝家隔壁的黄黄家做客,一边静观其变。
他们的争吵已经升级:王泽宇瞪圆了眼睛,吴俊文的脸涨得通红,两人就像两只好斗的小公鸡,僵持不下,互不相让。这时,蓝蓝家的妈妈陈思博着急了:“别吵了!再吵你们谁也别当爸爸了!”两只“小公鸡”听到“妈妈”的话,就像见到了“大救星”。
“我想当爸爸!”
“我也想当爸爸!”
两人争着告诉“妈妈”,期望得到“妈妈”的同意。做“妈妈”的听了也很为难。“妈妈”歪着小脑袋,紧锁双眉想了又想:“要不你们两个石头剪刀布吧!谁赢了谁就当爸爸。”两人想了想,同意了。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
经过一番激烈角逐,吴俊文赢了!
虽说这一结果使王泽宇有些不高兴,但他只好服气,当了蓝蓝家的爷爷。
一场风波终于过去了。在黄黄家做客的我暗暗高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幸亏我没有急于纠正,幸亏我给了孩子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幸亏……
游戏结束时,我把这个小故事讲给了全班小朋友听,并请孩子们想更多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让他当一会儿爸爸,我当一会儿爸爸。”
“可以一个人当爷爷(叔叔、舅舅),爷爷(叔叔、舅舅)也能在娃娃家玩,也能像爸爸一样干活。”
“今天他当爸爸,明天我再当。”
……
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而这些良方是孩子间的经验分享和经验积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每个孩子都难免与人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忽略了,恰恰是这些让孩子、老师头痛的小问题,给了孩子可贵的发展机会,他们从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我们不妨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多一分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