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怎样让孩子少看电视
发布时间:2020-10-19 教育孩子笔记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幼儿园教师怎样备课育儿观念:怎样让孩子少看电视我家的小孩,一到周末就特别喜欢看电视,仿佛周末就是为看电视而放的假。以前还小看一些寓教于乐的电视,比如爱探险的朵拉,动物救援队员迪亚哥,鞠萍姐姐讲故事,看起电视来目不转睛,全情投入,和他说话都听不见的,我们大人觉得小孩有求知欲,也就没干涉太多。现在念大班了,之前喜爱的电视节目已经不再受欢迎,加上是个男孩子,争抢好斗的心理更强烈,比较喜欢看一些打斗类的儿童节目,比如超能战甲,战斗陀螺之类的,虽然也是动画片,却很夸张,不实际,看电视的时候只见他手舞足蹈,比划各种绝招,看完电视了还继续比划!经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中也比划绝招!这类的电视节目我们就不大愿意让他看了。得想个办法不让他看,哪怕是减少也可以。后来有一天,小孩正在看电视,妈妈对他说你在观看电视的时候,电视是在工作的,如果你播放的是打斗类的动画片,电视的工作负荷就更大,容易烧焦的,可是他不愿意相信。继续看。过了一会,妈妈到电闸那把墙插的电闸关闭了,看着的电视突然没了,他大声的问怎么回事啊,电视没了,然后妈妈出来告诉他,是吧,我说看多了打斗类的电视节目电视容易烧焦的吧!那该怎么办啊?没关系的,等一会电视就会恢复正常,以后只要少看打斗类的节目,电视就不会烧焦的。如果再多烧焦几次的话,这个电视机就会没用的。经过这次,之后小孩在这方面的确是好了许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是怎样爱上看电视的
孩子是怎样爱上看电视的周六早上,我和孩子爸想着周末多睡一会,也一直没起床,相反小雅比我们起的都早,叫上我,妈妈:你起来陪我玩一会嘛?我说:小雅,妈妈工作了一周了,想在多睡一会哈,你自己先玩一会,于是跑到爸爸的房间,爸爸平时就起的晚,周末更是,小雅于是一个人拿起家里的纸杯,搭成好几种塔的形状,有一次我和她一块搭才知道不像想象的那么好搭,能将一个塔搭的形状好看且稳还不是很容易,其实是需要一定的专注的,且小雅搭好后就这个塔也能想出好几种玩法,前几天我跟她玩过一次,小雅很开心,像今天这样我觉得累了,她就一个人玩,约玩了一个小时左右,她可能觉得也没什么意思了,于是打开电视看她喜欢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随着电视的声音小雅也发出咯咯的笑声,觉得电视很有意思。
突然觉得这是多少年都是这样的场景,以前更胜,小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爱上看电视,爱上打游戏的,她其实自身更多的希望父母去陪伴,去参与到她的游戏活动,我们每次拒绝她时,她该多失望啊,只能转向与电视、电脑为伴。陪孩子的时间去哪了呢?都是在自己无数的借口里了。
育儿观念: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育儿观念: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一是不能纵容娇惯。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明珠?
不能打?不能骂?吃要高档?穿要名牌?玩具随要随买?不买就
收不了场?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表现得很明显?由此让孩子养
成许多不良习惯?到头来孩子还要怪罪父母“你们为什么就不理
解我们这一代?”对于孩子的错?不能包容?要适时指出哪些是
对的?哪些是错的?对的就继续鼓励?错的就帮助孩子一起纠正?
同时?要培养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
家长就不要包办替代。
二是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永远是孩子
最直接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将对孩子的人生起到很大的示范作
用。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就象现在很多父母
不许孩子沉迷网络?自己却通宵达旦?对网游乐此不疲?父母要
孩子不要抽烟饮酒?自己却整天烟雾缭绕?酒气熏天?如何让孩
子做到?正所谓?己所不欲?无施于人?
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第一要用眼睛认真的观察生活和周
围的环境?第二要用耳朵认真地听别人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第
三要用手认真的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成日记??第四要
用脑认真思考看到的、听到的、记下的?并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
点?第五要用嘴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要做到这
些?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只要坚持做了?孩子的
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逐步得到锻
炼和提高。
四是要善于与孩子做朋友。父母不要总高高在上?动不动就老子
长老子短?总认为我生你养你?你就应该听我的话?按我的意志
办事。孩子也有孩子的自尊?孩子也有孩子的隐私?孩子也有孩
子的观点?要善于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沟通?自己说的孩子
不理解?要讲明道理让孩子慢慢理解和接受?自己错了的也不要
为了一己面子将错就错?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当然?不同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他们有
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育孩子时?还得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努
力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潜力点?不要去抹杀孩子的个性?有针对
性地培养教育
教育心得:怎么让孩子看电视效果最好
整理了教育心得:怎么让孩子看电视效果最好,希望对爸爸妈妈正确教育孩子,指引宝贝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怎样帮孩子选择一部适合的动画片?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动画片,首先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年龄段,不仅可开发他们的智力,同时也要吸引住孩子,能锻炼他们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情的能力。所以,选择适合孩子的动画片这点非常重要。
为了保护好孩子的视力,应控制他们看电视的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次,然后再把它当作背景音乐放一次,陪着孩子猜测情节,自由地想象,这样可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想象力。
美国儿科学会一直呼吁家长应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在每天的一到两小时(孩子看电视时间)。但对于儿童来说,电视并非一无是处。在教育类节目中都是教育学者们精心策划的,家长可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然后共同交流节目中的动画故事,也可一起玩动画片中的角色扮演游戏。
在0~3岁婴幼儿的家庭里,现代家庭早期教育中经常给孩子看碟或看电视,人们现在都俗称为“省心教育”,在孩子生活环境和成长过程中看电视顺利成章的成为一部份。孩子的“电子保姆”就是现在的iPad、手机、电视等一系列电子产品。有位妈妈每天给3岁的女儿看1个小时电视,原因是这样既省事又安全。
然而,心理学专家称0~3岁的儿童是人的一生中最特殊的成长阶段,是大脑发育飞速的关键期。如果孩子单独看电视,不仅会很容易造成了孩子的自闭,发展孩子语言能力也会变得迟缓,容易自闭,限制了孩子的探索能力。
儿童日本科学协会调查发现,如果孩子看电视节目时能有父母亲的陪伴,并且和孩子有着一些交流和对话,这非常有助于发展孩童的语言理解和运动发育的潜能。电视容纳的信息量很大,适当地让幼儿看电视,有助于他们认知能力的提升发展,对幼儿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所以家长应在孩子看电视时注意陪伴和选择。
一名优秀的早育专家建议,若要让孩子看电视达到好的效果,家长应先学会三陪伴。首先,父母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陪着孩子一起观看。然后,还要和孩子一起分享和交流电视中的情节,不仅使电视成为孩子的益友,陪伴者。帮助孩子在认知方面的成长,更能成为亲子沟通最佳途径;最后,家长还要陪孩子用喜爱的动画人物,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加以引导孩子。
另外,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一次动画片(适合宝宝看的动画片),然后再当作背景音乐放一次,这样就能减少了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想象动画片的情节,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程度和想象力。最后,选择一些“零暴力”的节目和动画片如《花园宝宝》、《小猪威比》、《海绵宝宝》、《三毛流浪记》、《天线宝宝》等。而《芝麻街》、《巴布工程师》、《托马斯》、《葫芦娃》、《西游记》等动画片是为三岁以上的儿童精心制作的节目。
总结:家长应当控制好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然后再为孩子选择一部合适的动画片一起进行观看,此过程中家长可以间断性的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不断的激发着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电视并非不好,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但一定要在恰当的时间中做对还以有益的事情,可以陪着孩子看一次,然后再作为背景音乐放一遍,和孩子一起想象。
育儿观念: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的生活
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们制定了周密的人生计划,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的时间表上,很难找到“玩”和“娱乐”的字眼,有“玩”的地方也加上了“在玩中学”,对孩子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学习,似乎多玩一会儿将来就吃不上饭,整个教育仿佛就是一个无休止的成绩比赛场。其实,“起跑线”的提法把孩子放在一个竞赛的角度,对于孩子生命的自然成长是不公正的。
人生是一个过程,今天的快乐与明天的快乐至少是同等重要的。可是,在“为了明天”的口号下,孩子许多现时的、当下的快乐被剥夺了。家长从小把孩子带入激烈的竞争之中,对孩子谆谆教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明天,今天一定要吃苦。”
我们的许多孩子过的根本就不是孩子的生活,孩子成了“微型大人”,孩子的生活世界也成了成人世界的翻版。很少有人关心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他们想干什么,他们该干什么。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们不懂,他们需要引导。父母心里更清楚,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输不起,“抢跑”也罢,“犯规”也好,我们别无选择。孩子取得了一点成绩,父母便觉得成功了,一旦落后了,就觉得自己失败了。
在父母的谆谆教诲下,孩子的眼光也始终盯着比赛的终点,人生道路两旁的美景都错过了。领先了很快乐,但不可能人人都领先,有的孩子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落后了,于是,一个还未有机会领略童年快乐的孩子就非常轻易地成了一个失败者,这种失败感从小就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决不是孩子应有的生活。
我很同意巴金先生的观点,孩子应该有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应该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小孩,有充分的时间去调皮捣蛋。孩子不仅是为了以后而存在的,不仅仅是为了长大成人,他也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孩提时代有独立的价值,孩子就是快乐,就是单纯,就是想入非非。孩提时代的快乐就在于自由的体验,如光着脚走路、玩泥巴等等,大人可能不喜欢但对孩子却很有意义。一句话,要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地生活。
孩子需要教育,但是教育不能以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美国专家认为孩子十二岁起可以增加学习压力,而我们的孩子在十二岁之前就已经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饱经磨练”,被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其实孩子有自己的心灵世界,他们的未来不是我们所能完全了解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
孩子属于未来世界,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孩子充分释放内心的愿望,让他们在孩提时代像孩子一样地生活,减少他们将来生命的遗憾,唯一要严的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一个身心健康、品行端正的孩子,绝对有信心和能力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将人生过得充实、丰满。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地生活,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今天,没有快乐的今天怎么可能有幸福的明天?不要借口“为了明天”,牺牲孩子今天应有的生活。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像野花一样自然地成长。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地生活,还要坦然面对孩子的今天,客观地认识孩子,承认人是有差异的,允许自己的孩子在有些方面不如别人。孩子聪明、伶俐固然可喜,愚钝、笨拙也未必不幸,只要心智健全,身心健康,他自有自己丰富的人生。
“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这是一位诗人说的话,多么简单明了而又富有哲理。健康快乐的童年是孩子一生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教育要为了孩子的明天,教育更应为孩子提供一个美好的今天。为了孩子的明天,更为了孩子的今天,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