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糊涂练就一个巧嘴好宝宝
发布时间:2020-10-19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开学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1、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2、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还不会从口中说出,若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3、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父母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4、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5、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因此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他正确的语言。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让我们的宝宝“心灵手巧”
在今天的亲子班活动中,我为宝宝们准备了带盖的瓶子。让宝宝学习拧的技能,并在瓶子里放入一些小珠子,小豆子让他们倒出来后再装回去这些活动不但可以让宝宝拇指和食指的配合得到锻炼,而且手眼协调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开开心心环节中,我提供给宝宝广告纸让他们撕。这一活动是对宝宝手指灵活度和精练动作的训练。教会宝宝把撕碎的纸朝空中抛洒,因为丢纸游戏不公训练手部动作,还能刺激礼堂追踪发展。但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讲解这些游戏的目标还不是很清晰,导致家长在指导的过程中态度也不够积极。宝宝们大都没有学会向上抛的动作,有个别宝宝直接就将篮子里的小纸片就倒在了地上。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又重新说了一次活动的目标,家长们才得以明白,活动的效果就好多了。
因此在每次活动结束前我都对家长进行指导,提出要要求。让他们在家时可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对宝宝的游戏活动进行正确的指导。如这次亲子活动结束后,家长们在家也可以准备一些课堂中的物品让宝宝玩。可以让宝宝打开装玩具的小盒子,把玩具拿进拿出。也可以从瓶子里倒出东西,再放进去这样宝宝不公会用眼睛看,而且还会用手去指。这时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认知能力就会有很大程度的进步。
巧嘴的王雅婷
小小班那个头上扎八个小辫的小姑娘就是王雅婷。早上,雅婷小鸟一般的飞进教室,看见我和兰兰,总会甜甜的问声老师好。还忘不了和送他来幼儿园的奶奶说声再见,最可爱的是雅婷每次都会送奶奶一个飞吻,那动作,逗得我和兰兰笑个不停。
说雅婷巧嘴,并不是我和兰兰老师夸张,你听,刚到幼儿园的雅婷就开始了演讲,先说妈妈是怎样不小心给她割破了手指,她举着被纱布包着的手指,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好像手指伤的很重,那表情看起来真的很痛,围观的孩子都露出了同情的目光,我问她流血了没,她竟然反问我:“老师,你是不是觉得妈妈给我割出血才算受伤啊?”嘿,崛起的小嘴就说明对我的问题生气了,兰兰老师抱过她,逗她说:“就是,看我们雅婷多疼啊,老师怎么没同情心啊。来,老师看看雅婷的手伤”几句安慰,才让她重新活跃起来,演讲继续 ,从她昨晚在家看的什么电视节目,以及动画片的谁谁谁有多坏,谁谁谁有多可怜,当然,小小演讲家表情也是一流的丰富,到在家妈妈给她做的什么好吃的,别看雅婷小,还是小小的营养家,多喝水、多吃水果能预防感冒,多吃蔬菜有益身体健康,她都说得头头是道,小小班的孩子们都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跟着她一会笑,一会惊讶,一会手舞足蹈,一会安安静静。
巧嘴的雅婷在活动课上也是发言最多的孩子,她的问题有时让我和兰兰老师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记得在学习儿歌《大鱼来》时,当我引导孩子想象鱼儿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游,并让孩子想象大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等孩子们对大鱼,小鱼,虾蟹产生了兴趣,我便领着孩子们读儿歌"大鱼不来小鱼来,小鱼不来虾蟹来,虾蟹来了小鱼来,小鱼不来大鱼来。”刚读了一遍,小雅婷的问题就来了;“老师,小鱼,大鱼,虾蟹,他们会说话吗?”“不会啊”“那他们怎样知道谁来谁不来?不会说话怎样打电话啊?大海那么大,他们住的地方一定互相离得很远。”我只能用孩子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告诉她:"我们是人,人有人的语言,动物有动物的语言,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也不会打电话,它们会用他们自己方式联络的。”显然雅婷对我的回答不算满意,你看她那半信半疑的样子就知道,像这种问题小小班只有雅婷能问,有次全园老师来小小班听课,看了雅婷的表现,都开玩笑说小小班出了个“十万个为什么”。
巧嘴的王雅婷,你是小小班的骄傲!继续努力吧!小小班的孩子们最喜欢听你的演讲,小小班的我和兰兰老师也最喜欢你提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我和兰兰老师一定不忘学习,扩大知识面,以便回答你的问题。
讲卫生的好宝宝
下午的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兴致勃勃的在玩着手中的玩具,我发现有的宝宝把塑料雪花片等小玩具放到嘴里,且屡禁不止,于是,我对宝宝们说“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猪最后一边哭一边在地上打滚,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孩子们用好奇的眼睛望着我说“想”,我把故事讲完后,孩子们才明白原来是小猪不爱洗手,玩具经常往嘴里放,结果把细菌吃进了嘴里,最后打了几天吊瓶才好的,自那以后,小猪再也不往嘴里乱放东西了。
“老师,我再也不往嘴里放玩具了。”城城说。
“老师,我不乱吃东西了,我吃饭前要洗手。”文文说。
“老师,我要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最后,我做了总结,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不能随便往嘴里放东西,并鼓励小朋友要互相监督,看看谁最讲卫生。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孩子的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作为老师,要细心观察,及时提醒孩子讲卫生,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讲礼貌的好宝宝
开学一个多月了,宝贝们都很熟悉了,见到老师也知道问好了。可是我发现我们班的乐乐小朋友,不爱说话也不爱问老师好。
上午来园时,小朋友都知道问老师好,只有乐乐从我身边走过去,头也不抬。我很纳闷,为什么会这样?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吗?
课间的时候,小朋友们在玩玩具。我悄悄的来到乐乐身旁,他正在专心的玩,我看他玩的正起劲,不忍心打扰他,就在一旁看,看了一会儿,他好像觉得有些不对劲,一抬头看见了我,他冲我嘿嘿一笑,我乐了,他笑了,笑的那样真诚、无邪。我问:“乐乐,你为什么那么高兴?”乐乐说:“因为老师在啊!”我懵了,原来孩子的要求那么简单。我又问:“乐乐,你为什么从不问老师好啊?”乐乐吱吱唔唔说:“因为老师说我了。”我又懵了,心想: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刚开学,孩子们哭的哭,闹的闹,我无意间把乐乐说了一顿,他还记得。(孩子的记忆力真棒)我说:“乐乐,那次老师不是有意的,老师跟你道歉,好不好?”乐乐点点头。
我的心结解开了,心情真好!从那以后,乐乐只要见到我都会主动问“老师好”,好亲切的一句“老师好”!
糊涂先生读后感(优选3篇)
您提供的关键词让栏目小编找到了以下相关资料:“糊涂先生读后感”,我的委婉建议可以为您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但仅供参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可以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多读书,每次读不一样的作品,都是和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当你要想真正的去理解作品,应该以读书感悟来认真回味。
糊涂先生读后感【篇1】
《糊涂先生》是一部极具魅力的小说。它以悬念迭起的情节,幽默风趣的文字和深刻的哲学思考闻名于世。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做糊涂先生的人,他生活在一个相对寻常的世界中,但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他总是迷迷糊糊地生活着,时常犯些小错误,但却总能从中找到乐趣和启示。
小说的开端,糊涂先生还是一个十分正常的人。他有着妻子、孩子、工作和家庭责任,虽然他不太善于处理琐碎的事务,但他总是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渐渐发现了糊涂先生的特殊之处。
在他轻松愉快的日常生活中,糊涂先生偶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秘密:他可以在梦中预知未来。这个秘密改变了他的生活,也给了他一种超凡的能力。然而,他并没有利用这个能力去赚钱或者占便宜,而是用它来帮助他人和改变周围的环境。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给他带来虚荣感,相反,他的乐趣来自于他为他人付出的善意和关爱。
小说中的一大特色就是糊涂先生所面临的困境和他的应对方式。他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总是顽强地保持着乐观和勇气。在面对困难时,他选择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希望。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中,他总是充满热情地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人也做同样的事情。
糊涂先生的个性也是小说的一大亮点。他是一个极具人情味和幽默感的人,总是在最不济的情况下保持乐观和轻松。无论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还是在自己的思考中,他总能找到一些令人发笑的东西。这种幽默感不仅为故事增添了笑点,还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智慧。
通过糊涂先生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体验到幽默和悬念带来的阅读乐趣,还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深刻的哲学思考。小说中所描绘的糊涂先生对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他不让梦想被现实所打碎,他相信幸福可能存在于世上的每个角落。他用真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并且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并改变了周围的人和环境。
与糊涂先生相伴的读后感,我不禁感叹人生的奇妙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糊涂先生”时刻,总会犯错和迷茫,但也正是这些错误和迷茫,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正如糊涂先生那样,即使我们身处困境,也可以通过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去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世界。《糊涂先生》这本书教会了我,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保持一颗希望的心,并且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传递爱和善意。
在这个看似复杂而纷繁的世界里,我们或许需要一位像糊涂先生那样乐观、善良、有趣而又不失真实的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存在,我们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无尽的乐趣和激情。无论是从文字的组合还是情节的编排,都可以感受到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我由衷地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读到《糊涂先生》,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有益的启示。
糊涂先生读后感【篇2】
清晨,火红的太阳放射着耀眼的光芒从东方升起来了,像是在催促我去看书。于是,我翻开《糊涂先生作曲》,不禁细细地品味起来。
《糊涂先生作曲》介绍了一位头发乱糟糟、生活邋遢的作曲家糊涂先生的故事。有一次,他在去往面包店的途中,不小心摔倒了,把斑马线当成了五线谱,于是就在上面作起了曲,让马路的嘈杂声变成一支美妙动听的曲子。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幅画,糊涂先生成功写下了美妙的音符,写下了《汽车大合唱》,你看,他那甜蜜的微笑仿佛快溢出纸张感染到我了!
看了《糊涂先生作曲》,我明白了只要你善于留意身边的一些小事,你就能发现世界中的美好。
小朋友你还记得爸爸妈妈那一句句疾言厉色的话吗?你还记得老师那一本本厚重的作业本吗?你还记得爷爷奶奶牵着你的手走在回家路上的背影吗?那都是爱呀!是美好生活的象征啊!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美好,只要我们用双眼去认真地观察、去发现,你一定会发觉生活有多美好。让我们一起做一个糊涂先生吧!
糊涂先生读后感【篇3】
最近,我读了《稀里糊涂先生》这个绘本。这本书讲的是稀里糊涂先生的故事。
有一次他为卖马桶的公司设计了一幢大楼。他把大楼设计成一个大马桶,可他忘记设计马桶盖,也就是大楼的楼顶。还有一次有人请他设计一幢水上歌剧院,他把设计图画倒了,把水上歌剧院设计到了水底……之后再也没有人找他设计房子了。他很后悔,如果当初仔细一点儿就好了。
有一天,他发现屋子后面的空地上长出了很多很大的蔬菜。这一次,他改掉了马虎的毛病,很认真的用这些巨型的蔬菜设计了一个儿童游乐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从此稀里糊涂先生再也不是稀里糊涂的人了。
想了想,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也有不认真和马虎的地方,不过我会像稀里糊涂先生一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去改正。以后要认真用心的做事情,这样才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才能做一个优秀的人。
培养好性情的宝宝
孩子的性情好坏?实话说,是大人教的。
您想想,有多少父母和祖辈,孩子刚一哭闹耍性子,就心软了,就“投降”了,就百依百顺了。
等到孩子已经“掌握”了任性这个要挟大人的“法宝”,知道任性可以“摆布”大人达到自己的目的,无休止地恶性发展下去时,家长才挠头,才想到要治治了,这时的确难办了。
因为大人已经教会了他任性。
有什么法子吗?防患于未然 孩子的任性表现,一般也有规律。
您可以留意观察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犯拧劲,当这种情况临近时,您可以事先向孩子提出要求,“约法三章”。
比如孩子和祖辈在一起容易任性,那么您带他到姥姥家去之前,就该打打“预防针”。
说理引导 孩子有些要求是无理的或不能满足的,您应赶紧利用童话、故事等方式,给孩子讲清道理,这常常可以避免孩子犯拧。
但一定要及时,别等孩子拧劲上来了再去说理。
激将夸奖 小孩子好胜,更喜欢“听好话”“戴高帽”。
在孩子出现任性的初期,您或者顺向地夸奖他的某一长处,为孩子“转变”找台阶,或者反向地激将,说他“不会怎样,不能怎样”,孩子可能就来了“我能……”的劲。
这样,也往往使孩子摆脱任性的情绪状态。
注意转移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非常任性地要做不该做的事,大人非要阻拦不可,但说也不听打也不行,一个要干,一个要拦,相持不下局面尴尬。
若恰在这时推门进来一个生人或发生一件新奇的事,孩子立刻被吸引过去,拧劲不消自灭了。
这是因为孩子的注意转移了。
孩子的注意是容易转移的。
您可以在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利用当时的情境特点,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能吸引孩子的一些别的、新颖的事物上去。
这一方法在任性初起时更灵。
不予理睬 前苏联英雄舒拉小时候也有过任性哭闹的毛病。
一次他非要在饭前吃粉羹(通常饭后吃的一种食物)不可,为此大声哭闹起来。
爸爸、妈妈并没有哄他,而是先后走了出去,屋里只剩舒拉自己。
开初,他仍然大声哭闹,过了一阵,不见回音,没有听众还哭给谁听?自觉没趣也就收场了。
这启示我们,在孩子任性地耍脾气时,您在料定没什么“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不去理睬他,听任他闹一阵子。
等他不闹了再去说理。
这种方法需要您一不要太性急,二不要心太软。
自我强化 孩子任性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对自己也有强化作用,结果令人满意是正强化,孩子就会继续这一行为;结果令人痛苦则是负强化,孩子就自发地改变这一行为。
这可以叫“自我强化”。
利用这一规律可以矫治孩子任性的毛病。
比如,孩子一犯拧劲不吃饭,拿不吃饭要挟大人。
那么好,您就赶快收拾饭桌,让孩子好好饿一顿。
这饿肚子的感觉就是最好的负强化。
再如开头提到的,没到穿裙子的季节孩子犯拧非穿不可,如果其它办法不管用了,那么就让孩子去穿,受凉挨冻就是最好的教育。
采用这一方法,一是要确保后果对孩子身心没多大的伤害,二是大人要狠狠心。
教育随笔:爱插嘴的宝贝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段**,他是个十分好动的孩子,尤其是上课很爱插嘴。有时,小朋友们都已经安静下来了,我刚开始上课,他就开始插嘴,很让人头疼。
有一天,小朋友们在进行区域游戏的时候,我发现他特别喜欢玩小汽车,并且认识各种各样的车,我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准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召集全班小朋友上一节展示课,就是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汽车展示一下。第一个就是请段**小朋友上来介绍他的汽车,他非常兴奋,上来咔咔的讲的很起劲。在他讲的起劲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小声的问其他小朋友:“你觉得那辆车好?我觉得这辆好。”刚开始有一两个跟我说:“这辆好。”“这辆很酷。”后来小朋友们都讨论起来了,没有人听段**讲,他很生气,叉着腰大声说:“你们都给我闭嘴。”但是没有一个人听他的,气得他哭起来。我让小朋友们安静下来,等段**哭完,等他冷静下来后,我问:“段**,你为什么哭啊?”他说:“小朋友们都不听我讲话。”我微笑着问他:“你在就讲话的时候,小朋友们不听你讲,你有什么感觉啊?”段**呜咽着说:“我很难受,很生气。”我继续说:“平时老师在上课,你插嘴,老师也很难受,很生气,你知道吗?”段**想不到我会这样说,他想了一下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插嘴了。”后来我上课,段**小朋友真的不插嘴了,很认真的在听课。
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小,心智也不成熟,犯了错误,老师只是不停的讲道理,他们不一定能理解,也不一定会听。有时,老师动动脑筋,想个办法,换个方式,让小朋友感同身受,反而,他有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正去改正。
幼儿观察记录: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幼儿观察记录: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吃饭,对有的宝宝来说是最艰难的一件事情,有的宝宝不爱吃菜,只吃白饭;有的宝宝爱吃肉,不吃蔬菜,我们老师每天要想着法的让宝宝吃饭,连哄带骗,伤透脑筋。
我班有个叫悦悦的小宝贝,她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小姑娘,在幼儿园表现样样都不错,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就犯愁,因为她不爱吃蔬菜。每到吃饭的时间,她就会一直要求老师给她白饭,要是给碗里放了菜啊,她就开始皱眉头,磨叽个半天才吃一口。等小朋友都吃完了,她的小碗里还有大半碗呢。
其实悦悦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比起同龄的宝宝较成熟。我和她进行了交流,问她为什么不喜欢吃蔬菜?她说嚼不烂。其实悦悦的喉咙比较浅,她吃东西又不喜欢多嚼,属于直接吞咽的那种,所以蔬菜咽不下去。我耐心地告诉她,蔬菜是好东西,吃了蔬菜身体棒棒的,长得高高的,不想吃,也要学着吃一点。听了我的话,悦悦开始吃了,吃着吃着,我发现她不是感到很难吃了,我也对她说,今天不吃完没关系,以后无论什么菜都要学着吃,这样才能健康聪明,悦悦点点头,开心地笑了。
自那以后,每到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偷偷地观察悦悦的举动,渐渐的我发现悦悦开始爱吃蔬菜了!
其实像悦悦这样挑食的宝宝班里还有好几个,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仔细的观察,引导孩子尝试,鼓励她们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并且让她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