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别做“强势”的傻父母

发布时间:2020-10-10 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 做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

育儿观念:别做“强势”的傻父母

今天是儿子的素描课,一路上顶着太阳,跟儿子边聊边往培训班走,儿子还是一肚子的火,他说:“我不知道我爸爸那时候是怎么熬过来的,总之我觉得我爸爸太可怜了!”

我笑笑,我说:“你爸爸现在活得不是很滋润啊,没看出他受到过什么刺激啊!”

“他是男人,他不会告诉你的,我也是男人,我比你更了解他!”

“是吗?小子,说说你的想法!”

“我今天从起床一直到吃中饭,就没见我奶奶停止过唠叨,一直在家里埋怨来埋怨去的,家里现在什么都有了,她还有什么不顺心的啊?”

“她怎么了,说你什么了吗?”

“何止是说,简直就是要吃人啊!”

“不会吧,你是他们的孙子,他们疼你都来不及呢!”

“哼,像他们这样疼别人,还不活活把别人气死才怪!”儿子一副气鼓鼓的样子。

这又让我想起早上发生的事情,原来是儿子起床晚了,没按时吃早餐,只顾自己坐在自己的床上发愣,老人见状,二话不说,劈头盖脸地对着儿子一顿狂风冒雨的“袭击”,把一些陈年老帐都翻了出来,公公说几句,婆婆跟着后面火上浇油,后来小家伙实在听不下去了,摔开门就来公司找我评理来了,我一时不知所措,看儿子一副委屈的样子,又好笑又好气,“这么一点点大,脾气倒不小!”

看他正在气头上,我为了稳定他的情绪,倒了杯水给他,可是那浓重的火药味久久弥散在这狭小的办公室里,让我感觉到了窒息的恐惧,儿子那圆溜溜的眼睛突然瞪得好大,他突然转过身,冷不丁的说:“妈妈,你告诉我,为什么我有这样不通情达理的爷爷奶奶,我该怎么跟他们相处?我坐在自己的床上,他们说我肯定是想玩电脑,我躺在你们床上看会报纸,他们说我一定是想去看电视,你说我该怎么办,我要怎么做他们才不挑刺啊?”

突然意识到:孩子嘴里的话虽然不能当真,但是可以想象,老人的态度一定非常强势,伤害到了孩子脆弱的心灵,他们可能出于好心,心疼孩子没有吃早饭,但是语言的表达上又恰恰表达的不是爱而是埋怨,孩子误以为老人是在数落自己,进而内心拉起了怨恨的“导火线”。

找到了“着火点”,我开始试图慢慢解开孩子的心结,“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刚才不是说你是男子汉,很能理解男子汉的吗?那你告诉我,你受委屈跟爸爸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会想到爸爸小时候很可怜?”

“爸爸说小时候奶奶就是很凶很凶,有话也不好好讲,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经常打我爸,我现在才知道我爸爸为什么不喜欢跟奶奶谈天,她根本不懂得理解别人,也不懂得尊重别人,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儿子愤愤不平的样子突然让我差点笑出来。

“可是我不这样认为!你看,爸爸现在多阳光,每天都是神采飞扬的!”

“那是跟你在一起的缘故,你不信让他跟我奶奶单独呆几天试试,他不疯了才怪!”

“男人呢,就应该像爸爸那样拥有宽广的胸怀,这样才能做大事,爸爸小时候如果像你现在这样,一点委屈都受不了,那他怎么面对工作中的那些压力呢,也许爸爸心里的委屈的确不比你少,但是爸爸忍过来了,所以现在的爸爸才有了今天,有了可爱的你,有了我们漂亮的家,不对吗?”

“什么漂亮的家,在奶奶眼里,我们都是她的垃圾,她整天挑剔这挑剔那,最好家里就让她一个人呆!”

“那怎么可以,如果她真的想一个人住的话她就不会到这里来跟我们住一起了,想跟我们住一起就是想多看看儿子孙子啊,只是她实在是太爱了,爱得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表达了,爱糊涂了,对吧,儿子?”

“反正你怎么说,我都觉得她不是个好相处的人,她呆家里就是想来挑刺的,也不知道我哪里惹到她了,她整天总是疑神疑鬼的看着别人,生怕她不在,别人会把家吃了似的!”

“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说不定妈妈也会这样的,总觉得孩子大了,什么都不听我的了,我讲什么也不管用了,但也不能不讲啊,于是就讲啊讲啊,讲到后来呢,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了。”

儿子似懂非懂地看着我,“我下次要尽量少跟他们呆一起,不然我真的成了他们的垃圾袋了!”后来又冒了一句“能给别人当垃圾袋,也是一种荣幸啊,最起码不污染环境啊!”我被儿子的这句话逗得突然笑了出来。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婆婆其实是属于刀子嘴豆腐心的那种类型,可能由于天性好强,说起话来嗓门特别大,讲话速度又特别快,如果不了解她的人,一定觉得这个人真的很难相处,其实这么多年下来,我发现,她虽然不是那种平易近人、和蔼慈祥的老人,但是她却是个非常认真非常仔细的人,有时候她甚至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她喜欢用她的标准来给每个人判断或定义,显然是要有冲突的,所以今天出现了上午的这一幕,我一点都不意外。其实就是属于隔代之间的生活观念的矛盾,老人恨不得将孩子的每个动作每个环节都要规范化、标准化,而孩子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个性,当他发现自己的想法与老人有冲突的时候,他只能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这时候如果不能及时去化解,很容易就造成孩子对老人的误会。

很多时候,想跟老人好好沟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老人的思维已经被框架固定了起来,你怎么开导都是徒劳。那么我们只有教育孩子,让他学会适应这样的环境,因为父母我们无从选择。

突然想起上次看到的一篇故事里好像是讲关于一只狗的动物心理学故事:“把一只狗关进迷宫装置,施以电击,让它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狗本能地逃跑,到处乱撞,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数次重复之后,每当有电击发生,它都会往那个出口跑。然后将这个出口安上玻璃屏障,当电击再次发生时,狗重重地撞到了玻璃上。它又发疯般到处乱撞,终于又找到了一个出口。然后出口又被安上玻璃屏障……如此反反复复,直至所有的出口都被封死。狗疯狂乱撞的程度在逐次降低。当所有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这只狗的最后反应就是,他再也不会挣扎,每当电击发生,它都会选择忍受,直到电击结束。哪怕后来将玻璃屏障全部拆除了,它也仍然选择忍受。

如果在每一次的分歧中,都是以大人的胜利而告终,(无论你是用粗暴还是温柔取胜),我们的孩子还怎么可能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梦想?他的自信、自尊、自强还如何能够建立?如果孩子面对的始终是强势的大人,那么他最终的选择也只能和那只狗一样!

人毕竟不是狗,也有人会顽强反抗,甚至会走到事情的反面,走上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叛逆。这种叛逆往往都带着破罐子破摔的味道。因为他知道,反正他也是无路可走的,他不是你的对手,他只能拿自己开刀,他的反抗也就有了一种自虐倾向。虽然不能战胜你,但可以毁灭自己,而毁灭自己就是对你最好的报复。若事情到了这一步,你的强势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一个生命的悲剧,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出现!当孩子出现了这种不能忍受的委屈时,不妨让孩子说出来,哭出来,闹出来,先别管孩子是对还是错,让孩子发泄一下,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当孩子情绪稳定以后,再给孩子疏导,让孩子知道生活真的不是像想象的那样,让孩子及早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无法改变他们,但是我们却可以帮助他们,只要我们多宽容一些,多理解一些,多疏导一些,那么孩子就离安全越近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育儿观念: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多读读育儿书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年轻爸爸妈妈们由于没有育儿经验,因此在在照顾宝宝或者是护理生病的宝宝的时候往往都会手足无措。那么新手把妈妈要是想要尽快的升级为合格的爸爸妈妈们的话,那么首先第一步就是需要你们多读读育儿书,育儿书能让爸爸妈妈们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育儿知识,并且了解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会遇到的问题。

在选购育儿书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可以买那种以孩子年龄段划分的育儿书,这样可以了解各个时期的孩子的生理特征,喂养方式以及异常情况等等。又或者是可以选购关于开发宝宝智力的书,帮助自己更快体会亲子互动的快乐。

参加育儿课

爸爸妈妈除了可以多读育儿书来更了解宝宝之外,也可以通过参加育儿课来实现。现在有很多的医院或者是婴幼儿产品品牌的发布会都会设有一些免费的育儿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不仅会包括怀孕分娩的注意事项,而且还会教会新手爸妈们如果照料新生的宝宝等等,所以小编建议爸爸妈妈还是尽量要多去参加。

向老人保姆取经

对于老一辈的人的育儿经验,很多的年轻人都会认为是已经过时的,因此在育儿方面都不会去听取父母的经验。其实这种行为并不是正确的,尽管老一辈的人的许多育儿观念并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但是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育儿常识,别如孩子为什么会哭,如果安排孩子的日常饮食等等这些实践类的日常事务却是不受到时代的限制。因此对于宝宝这方面,小编还是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听经常像老人或者是有经验的保姆们请教。

和别人交流育儿心得

爸爸妈妈在有闲暇的时间,可以多和一些同样也有小宝宝的爸爸妈妈们取取经,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照顾自己的孩子的,可以交流一些育儿心得,讨教一下彼此遇到的育儿问题,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是的新手爸爸妈妈们更快的掌握育儿的诀窍,而且还能帮助自己的小宝宝找到玩耍的小伙伴呢!

育儿观念:父母们,别跟孩子一起谩骂老师!


下班回家,妻子告诉我,今天开完家长会心情很郁闷。

妻子也是班主任,开完家长会像往常一样坐公交车回家。在车上,她遇到了学校其它年级开完家长会的一对母女俩在一起谩骂科任老师的事。骂的话相当难听,尤其是那个女孩的母亲似乎是谁欺负了她的女儿,骂的话不堪入耳。我知道,妻子在想是否也有类似的家长在跟孩子一起如此谩骂我们这些当老师的。

我安慰妻子,面对当前教育的时候,很多家长其实很焦虑,很迷惘,像这样跟孩子一起诋毁老师的家长在现实社会中的确不是少数。但是,只要我们把工作做踏实了,问心无愧,别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了。

只要多多少少读过几本教育方面书籍的家长都能理解,一个孩子的成长与成才,并不是单纯地由学校和老师决定,教育不是万能的。在我的每届学生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都会运用教育家李镇西的一段话来表明我的教育理念。李老师认为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父母的教育,第二是学校的教育,第三是自身的条件。我认为李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可是,现实中我们部分家长并不接受这种理念,他们认为这是老师推辞责任的一种说辞。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他们第一反应就是把箭头指向老师,都容易随从孩子甚至率先开始咒骂老师。殊不知,这不仅是一种不懂教育的表现,而且是助长孩子不尊重老师气焰最有利的武器。到头来,只能使孩子在如此之“气焰”中为所欲为,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的问题。

诚然,教育行业中也存在着得过且过、碌碌无为的老师,但毕竟是极个别者。

妻子讲她遇到的事情时,我也是刚刚给儿子开家长会回来。我拿出了家长会上记的笔记让妻子和儿子看。除了科任老师所讲的内容之外,我对科任老师还进行了自己的评价,全是老师的优点和长处,没有一个字是说老师缺点和不足之处的。

物理老师:幽默、有主见、有思想。

语文老师:认真、细心、敬业。

数学老师:思路清晰、兢兢业业、年轻有为。

也许你会说,这是你孩子成绩考好了才有这样的心胸和做法。其实不然,我儿子曾经也有过学习的低谷时期。那个时候,我更是多从儿子身上找问题,多讲科任老师身上的优点,让他努力去喜欢科任老师,喜欢所学的科目。尤其是偶尔遇到儿子说老师某些方面他有成见的时候,我都是极力反对。教育引导他多看看老师身上的优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老师能站在讲台上,肯定能做学生的老师,不能把自己的不努力或者资质不好都归咎于老师。或许正是我这样的引导,儿子对老师的意见越来越少,以至于不再提起。

当然,作为孩子,往往思想比较单纯幼稚,容易对所处的环境和所面对的老师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观点。我们可以理解,可以宽容,但是,作为家长,不能纵容孩子对老师的无礼,更不能跟孩子一起谩骂老师。

教育应该是一片圣洁的天地,不要让谩骂声充斥于其中,更不要让诋毁声污染了其神圣。

育儿观念: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育儿观念: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一是不能纵容娇惯。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明珠?

不能打?不能骂?吃要高档?穿要名牌?玩具随要随买?不买就

收不了场?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表现得很明显?由此让孩子养

成许多不良习惯?到头来孩子还要怪罪父母“你们为什么就不理

解我们这一代?”对于孩子的错?不能包容?要适时指出哪些是

对的?哪些是错的?对的就继续鼓励?错的就帮助孩子一起纠正?

同时?要培养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

家长就不要包办替代。

二是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永远是孩子

最直接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将对孩子的人生起到很大的示范作

用。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就象现在很多父母

不许孩子沉迷网络?自己却通宵达旦?对网游乐此不疲?父母要

孩子不要抽烟饮酒?自己却整天烟雾缭绕?酒气熏天?如何让孩

子做到?正所谓?己所不欲?无施于人?

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第一要用眼睛认真的观察生活和周

围的环境?第二要用耳朵认真地听别人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第

三要用手认真的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成日记??第四要

用脑认真思考看到的、听到的、记下的?并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

点?第五要用嘴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要做到这

些?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只要坚持做了?孩子的

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逐步得到锻

炼和提高。

四是要善于与孩子做朋友。父母不要总高高在上?动不动就老子

长老子短?总认为我生你养你?你就应该听我的话?按我的意志

办事。孩子也有孩子的自尊?孩子也有孩子的隐私?孩子也有孩

子的观点?要善于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沟通?自己说的孩子

不理解?要讲明道理让孩子慢慢理解和接受?自己错了的也不要

为了一己面子将错就错?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当然?不同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他们有

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育孩子时?还得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努

力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潜力点?不要去抹杀孩子的个性?有针对

性地培养教育

育儿观念:父母做了哪些事,会让孩子恨你


育儿观念:父母做了哪些事,会让孩子恨你

每个宝宝生来最喜欢的人,应该就是爸爸妈妈。但长大成人后,有些人却痛恨自己的父母,有些甚至关系冷淡到破裂。究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孩子最后痛恨自己的父母呢?总结了一些各路网友成长中的痛点,希望爸妈都能引以为戒。

☆孩子需要保护的时候,没有挺身而出

看过一件事情,9岁的小女孩住在乡下,被自己的爷爷猥亵了,告诉来看望自己的爸爸,爸爸居然生气地让她别乱说,爷爷只是给你检查一下身体。小姑娘害怕无助,在最需要爸爸保护的时候,得到的只是一顿责骂。

孩子的一生或许会发生这么特殊事情,需要爸爸妈妈为自己挺身而出,如果连父母都不相信自己,不保护自己,孩子又能求助于谁呢?

☆孩子最爱的东西被抢,却不闻不问

之前就画过一篇漫画,5岁的小妹妹最爱的滑板车,被远房亲戚的小男孩看上了,死缠烂打地要,小妹妹的妈妈为了面子,把滑板车强硬地给了对方的小男孩,还扇了一巴掌。从此小妹妹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即使有了,不久也会失去。所以长大以后,从来不敢奢求好东西,各种患得患失。

你以为孩子小,这种事情记不住,但孩子不仅仅记住了,还记在心里一辈子,并且影响自己一辈子。

☆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多少人的人生因为父母年轻时候的梦想而改变了?自己完成不了的梦想,要么就努力去完成,要么就埋藏心底。孩子不是我们的缩小版,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没有义务替你去做你做不了的事情。

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有无数种可能,他能自己飞得更高更远,爸爸妈妈不应该是折断他翅膀的人。

☆教育孩子以棍棒为主

“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样话成为了无数父母棍棒教育的口头禅,也成为了很多孩子一生最深的痛。打孩子,可能会起到一时的效果,但更多的是孩子对你的害怕,而不是真正的心服口服。至于没做错事,纯属是在外面受气,回来找孩子出气的,就简直是冤枉了。

长期被打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一个自卑内向的人。长大以后或许他会孝顺你,但未必心里会感激和爱你。

☆总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相信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敌人,叫“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比身高,上学比成绩,工作比收入,结婚也要比个早晚...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比中,家长的攀比心远远超过于关心孩子的本身,家长不再关心孩子是不是过得不开心,而是有没有给自己争脸面。

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那自己先从做“别人家的父母”做起吧。

☆不信任孩子,一次犯错就把孩子定型

看过一个网友的经历,他8、9岁的时候,很喜欢超人玩具,就去偷妈妈藏在月饼盒里的零钱去买,结果被发现了,抓回来棒揍一顿,从此不敢再偷。但是后来妈妈丢钱找不到的时候,还是会怀疑他,让他感觉很难过,难道偷过钱的孩子,从此就进入黑名单?

连自己最亲近的爸妈都不相信自己知错能改,那孩子为什么要改?不能因为一次犯错,就在心里把孩子定型了。

☆否定孩子,认为孩子的成功是运气

当年我考上省重点大学的时候,我爸爸就说因为我运气好,才考得上。当时是真的伤心难过,自己付出的努力就被一句“运气好”给抹杀了。虽然过去那么多年,原谅了他。但我多么希望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候,取得成绩,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而不是把一切归结为“好运气”。

孩子总在批评和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他会认为即使自己再努力也得不到认可,还不如省点力气别努力了。一直被否定的孩子最终就会成为你所否定的那种人。

☆以打击为教育方法

很多父母以为一直打击孩子,就能激发起孩子的奋斗心,努力考个好成绩。但如果孩子性格敏感,激将法不仅不管用,还会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容易让孩子养成了自卑的性格,等长大以后,无论取得多大的成绩,依然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从小就一直在父母的否定中长大,这样的孩子一辈子都在寻求别人的肯定。

☆给不到孩子想要的陪伴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年纪,父母因为忙碌的工作,应酬社交而忽略了孩子。或者你会说,我必须要努力赚钱,才能过日子,维持生计啊。对孩子来说,比起金钱,他们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等你以为赚够了钱时,或者你的孩子已经不再需要你的陪伴了。

如果不是到了无法生存的情况,再苦也不要让孩子做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变得敏感偏激、内向自卑。如果父母两个人都上班,就在周末多抽空陪孩子看看书、出去走走,一起过个亲子周末。大人需要钱,但孩子需要的是爱。

☆当着孩子面,父母无止尽的争吵

如果父母整天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影响非常大,如果争吵的内容是因为孩子,更容易让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个错误,是自己才导致爸妈争吵的。长久以来,孩子的性格容易内心自卑。

夫妻要是有争吵,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有什么话关上房门好好说,让孩子参与到父母之间的争吵,是件残忍的事情。

☆父母间的家庭暴力

对孩子来说,父母吵架可能已经是噩梦,但面对父母间家暴,可能对孩子更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长期身处在暴力的家庭环境下,孩子长大后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虽然恨透了家庭暴力,但长大以后,却潜移默化地用暴力去解决家庭问题。原生家庭的悲剧很可能会一代一代地重复上演。

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爱的爸爸妈妈互相伤害更残忍的画面了。

☆打着爱的名义强迫孩子妥协

“爸妈这样做是为了你好”多少父母说过这句话?很多的时候,父母只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忽略了孩子真正的感受。但如果真的爱孩子,难道不是应该让他遵循自己内心去做选择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模样,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适当地修枝剪叶,而不是剪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育儿观念的千差万别


育儿观念的千差万别

老同学的宝宝两岁了。由于夫妻俩工作上的原因,他们两地分居已经3年了。我非常不赞成他们的育儿观念,尤其是孩子在北京由老人和妈妈一起带,爸爸自己在东京挣钱。我告诉他们,没有父亲一起生活,缺少父爱,孩子会有心里缺陷的,但他们觉得孩子那么小,不明白的。每次孩子都是半年左右才能见一次爸爸,每次都像陌生人一样害怕,又哭又闹。怎么就不相信我的话呢?我真是替他们着急。谁说小孩什么都不明白,3岁之前,父爱和母爱是非常关键的,奠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可是很少有父母知道这一点。我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同学们对这一点好像更加无知,倒是那种大大咧咧的朋友对这一点很明白,很重视家庭的团聚。还说这对老朋友吧,在我几次暗示和明说之后,他们仍然保持自己的观念,没有任何改变,我真是替他们着急呀。他们的育儿观念奇怪得很,不能带孩子去商店,因为商店病毒太多;不能带孩子出去玩,因为孩子要睡觉,除了能到附近的公园散步,其他事件都取消,买菜也只能一个人在家看孩子,另一个去买菜。我建议孩子和爸爸经常视频交流一下,人家说电脑屏幕有辐射,不能让孩子看电脑。我怎么就理解不了呢?我每天在超市或者百货商店看到那么多妈妈带着孩子买菜,大家不都挺好的嘛!每天几分钟的视频,就能把孩子辐射出病吗?是我太不理解做父母的心情,还是他们太过分了啊。反正我是理解不了。所以感觉,和这对老同学谈得来的话题越来越少,交流的欲望也越来越少,真是有点遗憾呢。

我下决心,我一定要和孩子爸爸自己带孩子,谁也不能离开谁,让孩子得到充足的父爱和母爱,但是不能溺爱。怎样算恰好,怎样算溺爱,这把尺子可能每个人心里都不同,但是就算是有些事情处理得不对,只要不是单亲带孩子,孩子怎么都是健康的。单亲带出来的孩子那种伤害没法弥补,我坚信这一点。老同学,老朋友们,看看我的呼声吧。

“独一代”父母的育儿观念需转变


当前,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期,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他们的子女多数也是独生子女,从而产生“第二代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身份赋予“独一代”的特点多年来饱受社会的指责和质疑,现在,这种质疑又扩展到他们能否养育好“独二代”。

《第二代独生子女饮食状况研究报告》通过了解“独二代”的饮食行为及其父母“独一代”的饮食行为、饮食观念,来分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透视出了“独一代”在子女养育上的现状。

“洋快餐”与“身教”差

“第二代独生子女饮食状况研究”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默克保健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沈阳4个城市的22所幼儿园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有3093个家庭接受了调查。

调查显示,两成“独二代”常吃洋快餐,而且父母均为独生子女的“双独家庭”幼儿经常吃洋快餐的比例高于父母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看出,成长于洋快餐在中国迅速发展时期的“独一代”,很多人习惯了洋快餐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但并未意识到其可能给幼儿带来的后果。

调查还发现,“独一代”在自身的饮食行为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三餐规律的比例、吃早餐的比例都不如孩子的理想,不健康的饮食偏好如口味偏咸、偏爱甜食、喜欢油炸食品、方便食品等不健康饮食偏好仍然在他们当中广泛存在,并对孩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显示,四成“独二代”经常吃零食以及膨化食品、碳酸饮料、油炸食品等“垃圾食品”,另外,肥胖幼儿吃“垃圾食品”要多于其他幼儿。

调查认为,这些显示出“独一代”父母在对孩子进行饮食教养过程中“身教”差的特点,他们面临着如何以自身的行动为榜样,为孩子的良好习惯带好头的挑战。

隔代抚养与“肥胖幼儿”

调查还显示,在父母均为独生子女的“双独家庭”中,幼儿的饮食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决定和照顾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双独家庭,“双独家庭”存在着严重的隔代抚养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双独家庭”中年轻父母或许缺乏照顾孩子的经验。

调查同时发现,越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的孩子,肥胖率越高,其数据均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的孩子。究其原因,可能是祖父母心疼孩子,给小孩提供的食物过多。这与其他国家的研究结果是相吻合的。与此同时,喂食孩子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半数幼儿有喂食现象,且隔代抚养会更多地采取说教、引诱、强迫、威胁等办法让孩子吃饭。

耐人寻味的是,超过半数的“独一代”父母对孩子体重的评价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肥胖幼儿在他们的评价中更多地被认为是“体质好”。调查认为,过于肥胖不仅危害孩子的生理健康,而且会对学习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带来心理问题。作为父母的“独一代”,一方面要改变自身饮食知识不够系统、全面,营养意识淡薄,不将营养学知识用来安排膳食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要重视起隔代抚养中出现的问题,帮助祖辈对错误的饮食观念进行转变。

文化程度与“吃什么”

调查显示,“独一代”父母的文化程度决定着“独二代”孩子吃什么。

以零食为例,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幼儿常吃的零食有所差异。父母为初中学历的幼儿,吃香肠等加工肉类食品,方便、膨化食品、碳酸饮料、油炸食品的比例要远高于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幼儿。可见,“独一代”父母的文化程度决定着他们的孩子更多地吃健康食品还是吃“垃圾食品”。

一些食品广告大大地影响了“独一代”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对食物的选择。对于部分广告鼓励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可能会不辨良莠。调查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广告,尤其是“垃圾食品”广告的监管,同时建议父母减少孩子看这类广告的时间。

调查还显示,在对父辈的育儿经验方面,无论文化程度高低,大多数“独一代”认为父辈的育儿观念不合时宜,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独一代”,越不认同父辈的育儿经验。

这种对长辈经验的不认同,使“独一代”在了解营养学知识的时候,更多地求助于有经验的同龄人,或是通过互联网和相关书籍来了解。调查认为,当前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各种营养书籍说法不一,甚至会相互矛盾。针对“独一代”父母的这些特点,调查建议要规范当前的大众媒体,提高大众媒体传播知识的科学性。

总之,这次调查发现,“独一代”作为父母在养育子女方面上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改变饮食观念已势在必行。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育儿观念: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多读读育儿书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年轻爸爸妈妈们由于没有育儿经验,因此在在照顾宝宝或者是护理生病的宝宝的时候往往都会手足无措。那么新手把妈妈要是想要尽快的升级为合格的爸...
    2020-08-22 阅读全文
  • 父母应知道的育儿新观念 一直以来,不少父母愿意遵从一些已被定论的育儿观念去抚育自己的孩子。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育儿观念也在不断嬗变。以下介绍的五种育儿观就是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而对父母的提示。 育儿观念1:古典音乐可提高智商 ...
    2021-04-29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父母们,别跟孩子一起谩骂老师! 下班回家,妻子告诉我,今天开完家长会心情很郁闷。 妻子也是班主任,开完家长会像往常一样坐公交车回家。在车上,她遇到了学校其它年级开完家长会的一对母女俩在一起谩骂科任老师的事。骂的话相当难听,尤其是那个...
    2020-11-10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育儿观念: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一是不能纵容娇惯。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明珠? 不能打?不能骂?吃要高档?穿要名牌?玩具随要随买?不买就 收不了场?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表现得很明显?由此让孩子养...
    2020-09-14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父母做了哪些事,会让孩子恨你 育儿观念:父母做了哪些事,会让孩子恨你 每个宝宝生来最喜欢的人,应该就是爸爸妈妈。但长大成人后,有些人却痛恨自己的父母,有些甚至关系冷淡到破裂。究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孩子最后痛恨自己的...
    2020-09-29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多读读育儿书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年轻爸爸妈妈们由于没有育儿经验,因此在在照顾宝宝或者是护理生病的宝宝的时候往往都会手足无措。那么新手把妈妈要是想要尽快的升级为合格的爸...

2020-08-22 阅读全文

一直以来,不少父母愿意遵从一些已被定论的育儿观念去抚育自己的孩子。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育儿观念也在不断嬗变。以下介绍的五种育儿观就是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而对父母的提示。 育儿观念1:古典音乐可提高智商 ...

2021-04-29 阅读全文

下班回家,妻子告诉我,今天开完家长会心情很郁闷。 妻子也是班主任,开完家长会像往常一样坐公交车回家。在车上,她遇到了学校其它年级开完家长会的一对母女俩在一起谩骂科任老师的事。骂的话相当难听,尤其是那个...

2020-11-10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一是不能纵容娇惯。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明珠? 不能打?不能骂?吃要高档?穿要名牌?玩具随要随买?不买就 收不了场?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表现得很明显?由此让孩子养...

2020-09-14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父母做了哪些事,会让孩子恨你 每个宝宝生来最喜欢的人,应该就是爸爸妈妈。但长大成人后,有些人却痛恨自己的父母,有些甚至关系冷淡到破裂。究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孩子最后痛恨自己的...

2020-09-2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