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话题:尽心,还是遗传
发布时间:2020-10-03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在谈到我教育女儿时,既是同学,又是同事,还是朋友的海英总是说:“你教育孩子比我尽心。”
在和很多人谈到教育孩子的话题时,他们也会冠以尽心这个词套在我身上。我真的没有感觉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尽心这方面的优越感,在外见得家长多了后,我才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似乎真的尽心的因素,但是很多时候还是遗传的因素更多些。女儿如今的小有成就,有我尽心的功劳,个人感觉还是遗传的功劳更多些。
在女儿还我肚子里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什么样的营养、生活和环境利于她成长。
三个月内孩子主要是长脑的时候,多吃鱼,因为鱼含蛋白,人脑多数都是蛋白组成的啊。我在怀孕初
,就开始吃鱼,而且是严格按照营养的搭配,每周一次,一直到生下她,都没有间断过。如今很多人夸女儿聪明,是否与当初我吃的鱼多有关呢?她的记忆力好还是有遗传我和她爸爸的因素的。尤其读过一遍的故事,就可以复述,是遗传他爸爸。
都说孩子在五个月后具备听力了,可以听些胎教的音乐,我在怀孕后,为了愉悦自己,就开始听音乐了。在她我肚子里能动后,我一给她听音乐,她就会我动,而且动的很厉害。我当时并不以为她是听了音乐后的反应。女儿在生下来第三天,我妈妈和老公在她左右两边叫她的名字,她就知道分别去找。空闲的时候,我经常把胎教的音乐重新拿给她听,她也会有所反应,但是因为当时她太小,我并没觉得有何异常。我发现她对音乐感兴趣是在六个月大的时候,那时第一次看音乐视频,她竟然坚持了半个小时没有半点注意力转移的迹象。在以后我就经常给她看那份音乐视频,她也特别喜欢,一直到她上幼儿园。在中班的六一文艺汇演的时候,她主动请缨,要求上台表演独唱《小人书》,从此便在我们镇的舞台上开始,逐渐走向了全国的舞台。
五个后就开始补钙,因为孩子长身体需要大量的钙质,所以我虽然很讨厌喝牛奶,还是坚持喝。那个时候,我们农村根本没有卖牛奶的,我只能去县城的时候,在超市买点,又不能多买,家里没有冰箱。现在女儿依然喜欢喝,我当初怀孕喝的牛奶,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喝酸奶,不知道是遗传,还是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呢?[精选范文网 547118.COm]
六个月后多吃水果,因为孩子长头发。用妈妈的话说,那个时候我几乎吃了一车的西瓜。这话不夸张,因为我每天早晨睡醒就吃西瓜,中午吃,晚上睡觉前还吃。女儿如今在所有水果最爱吃西瓜,还有草莓,这些都是我我怀孕的时候爱吃的水果。也是我现在爱的。这点女儿也算是遗传了我的吧?
七个月的时候,正是我准备自学考试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听着音乐看书。据说,怀孕期间什么样的性格,孩子生下来就是什么性格。女儿至今喜欢看书,只要有自己喜欢的书,可以忘我的看很长时间,不被外界任何情况所干扰。
怀孕前,我很胆小,睡觉经常半夜吓醒了。女儿生下来的时候,也是很怕大的声音,听见后就吓的哆嗦着哭,我抱着她边拍打边说:“妈妈在这里,宝贝不怕。”她就不再哭了,恢复了平静。
很多时候,我更坚信,女儿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遗传的功劳,我只不过,尽了一分做母亲的力,好好照顾她。真的谈不上尽心,更谈美其名曰的伟大,我是占了女儿遗传我们的优点多点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富教育还是穷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身上沉重的担子,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项必须完成做好的任务,家长怎样才能保障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利的呢,让我们来通过下面的内容了解一下对孩子的教育是穷教育,还是富孩子。
很多外国孩子到了18岁就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了,而18岁对于中国孩子们来说,是大学刚刚开始的年纪,大多数孩子还在心安理得地花着父母的钱在大学里读书。“事实上中国孩子自立的年龄现在不是提前了而是推迟了。”
社会学者认为,其实“啃老”不仅仅意味着成年后还把生活的来源依赖在父母身上,另一种“啃老”表现在靠父母托关系找工作、即便结婚了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拿爸妈家当“食堂”等等,而最严重的“啃老”事实上是在精神上无法独立,不知道除了听从父母的指挥外,未来的路该怎样走。
外国人着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中国的父母则看上去更“有责任感”,不但要给孩子付学费、找工作,还要负责孩子的结婚、买房……作为家长,究竟为孩子付出多少是最合适的呢?
现代派:18岁就把儿子赶出家门——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开始具有了“尽早让孩子独立”的观念。在媒体工作的梁先生就打算让儿子从18岁就开始靠自己生活。梁先生觉得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锻炼,因为毕竟父母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尤其对于男孩子来说,越早自立越好。以后的路就让他自己去走,我不会再给他留什么钱。”
从事早教工作的郑小姐则表示:“孩子的成长最好靠他们自己,我认为最珍贵的是从小培养子女有一个健全的人格,端正的言行,这才是给他们最大的财富。”
“我自己从大学毕业后就不再问父母要一分钱了。”已经有了8个月身孕、海珠区的王女士如是说。“虽然现在房价高,消费贵,但大家的条件都一样就没啥可抱怨的。既然我是靠自己的努力贷款买的房,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跟他的同代人一起去竞争,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才能培养他作为一个独立社会个体的意识。而不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
中间派:“要留,但不要留太多”——
谈起“给孩子留多少遗产”的话题,在中学教书的清姐觉得“还是要给孩子留一些的,但是不需要太多。”“如果我是比尔·盖茨,相信我的家人早已衣食无忧,财富只是一个数字概念,这个概念证明了我的能力和成就,与我下一代的成就无关。他们的路要自己去走。如果让孩子们躺在财富上面睡大觉,反而是害了孩子。不过这是人家富豪的理想状态啊!对于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还是要给孩子留一些本钱才行的。”
徐先生则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与国情不同,中国现在仍处于发展中,社会保障体制还没完善到可以让我们不用给后代留家产的地步,而且中国的文化是很重视亲情,所以我还是会考虑适当留些财产给子女。不过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子女明白,留家产不是做父母的义务,我也不会为了子女而在钱财上对自己或其他人过于苛刻,子女的未来应由他们自己去创造而不能让他们将父母的东西视为己有,留得多不代表就一定会让后代幸福。”
保守派:“能给孩子的都给孩子”——
“把那么多辛苦赚来的钱都给别人?这种做法真不可思议。如此高尚的行为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接受采访的大部分中国的家长都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下岗老王今年52岁,唯一的儿子亮亮刚大学毕业,很辛苦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勉强开始养活自己。“我们老两口奋斗到现在,自己才刚刚有个小房,今后如果能攒些钱,肯定都要留给孩子的。”
老王的看法在经济不宽裕的家长中颇有代表性,而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很多时尚白领的新爸妈和准爸妈也这样看。小玲在珠江新城的一家外企,每月拿着一笔可观的工资。谈起这个问题,小玲不假思索地说:“当然要把能给的全给孩子。我从小家里条件还算优越,现在的房子也是老妈给买的。在家长的支持下才能出国完成学业,并且周游世界。我也要为我的孩子创造这些条件才行啊。”小玲的老公阿华也这样看:“不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孩子会怪我们不负责任的呀!”
专家意见
支持孩子,但不要包办一切
家长究竟应该为孩子付出多少呢?天英亲子中心专家刘智刚认为,家长应该支持孩子的成长,但不要企图为孩子包办一切,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究竟给孩子留什么?
“我们希望有两份永久的遗产能够留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是根,另一个是翅膀。根”就是一个人的心性和品质;“翅膀”则代表了他适应世界的生存能力。孩子首先应该拥有积极向上的人格,这样才成其为健康的人的根本;而勤劳、勇敢和耐挫性则可以帮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调查表明,高独立性、高自律性是成功人士的显著特征,这时候金钱和安逸可能成为孩子前行的阻力,而有时跌跌撞撞地前进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人。
家长们一定要认清教育孩子的目的及重点,才不会让家长在这过程中失去重心,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家长不要滋生孩子的惰性和啃老族的习惯,让孩子变得更独立更有责任性。成就孩子的一番事业。
教育孩子紧记他还是个孩子
教育孩子紧记他还是个孩子
什么时候要把孩子当孩子?当孩子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当孩子想去玩或想看动画片时,当孩子提一个很幼稚的问题时,当孩子画的东西一点不象时,当孩子不跟您合作时,当孩子异想天开时,当孩子调皮捣蛋时——
人们经常说:“孩子还小,不懂事。”言外之意,其一,孩子就得像孩子一样生活;其二,不跟孩子一般“见识”,亦不必把孩子“放在眼里”。父母较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该把孩子当孩子时却不能把他当成孩子。女儿快满周岁时,旅居京城的我想方设法回了趟家。孩子朝我看看,伸出手,但当我伸手去抱她时,她马上躲开了。那既想亲热又怕生的表情挂在小脸上,毕竟差不多半年没见面了。孩子的外婆有点急,抱着孩子往我手上放,孩子一下子大哭起来。我说:“不急着要孩子认我这个爸爸,孩子也需要一个了解的阶段嘛,但这个阶段不会很久的。”果然,不到半天功夫,孩子就要我抱她了。诀窍是我跟她一起玩!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我发现孩子一天到晚特别好动,不是拿这个,就是翻那个,精力特别充沛。孩子想要拿什么东西非要到手不可,否则很难把她移开。见到盆里的水,或是水龙头放水非要扑过去玩,这可急坏了妻子和外婆,实在哄不住了只好带着脾气强行地把孩子抱开。我说:“要是孩子知道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那她就不再是1岁的孩子了。”象这样的事情很多。如果实在是危险品,可以把它们放在隐蔽的地方,使孩子得不到它们。但如果没有危险,为什么要限制呢?
不把孩子当孩子的种种表现:
1、孩子的世界是没有规则的世界。孩子打开柜门将折叠好的衣服一件件拿出来丢在地上:衣服下面“藏”有东西!而对孩子说这不能碰,那不能动,不要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或者对孩子的某些不合成人习惯的行为横加干涉和指责,都是把孩子当作大人看待。如果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脱口说出:“阿姨,你真漂亮,走在街上回头率一定很高”,您不觉得很吃惊吗?
2、有些父母,一回家抱起孩子就亲,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有些父母故意戏弄孩子,把孩子当成成人的“玩物”。孩子也有他(她)的自尊心。
3、动不动在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在别人面前夸耀:“看我的孩子多棒!”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炫耀品”;如果孩子的表现不如意,就会“忧心仲仲”,甚至觉得“低人一等”。孩子的表现与成人的个人荣辱联系起来,于是将所有的希望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全部“押”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为“寄托品”,甚至“堵注”,承受着远非一个孩子所能承受、也不应承受的压力。
4、包办孩子的事情,替孩子做好一切。孩子不需要想自己该干些什么,也不需要想自己在干些什么,不需要对自己负什么责任,反正爸爸妈妈都替他(她)承担了。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为之忙碌,成为“仆人”。
5、强制孩子学这学那,剥夺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孩子从幼儿园一回家,马上问:“今天你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孩子的童年是天真、浪漫并充满幻想、情趣及快乐的时期,而游戏就是童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如果孩子的大部分时间被各种名目的“学习”占用了,如果孩子的稚嫩、敏感的心灵被各种繁杂的知识所搪塞,那么,孩子就没有被当作孩子来对待,他(她)被当成了“学生”。孩子想象的激情与创造的灵感也就随之被扼杀掉了。
教育孩子要褒还是要贬,表扬还是批评?
褒贬各有说法,到底是表扬效果还一些还是批评的作用更大?
鉴于小时候备受父母言语打击的惨痛经历,作为母亲,我特别赞同赏识教育。儿子自小就在我们的赞扬声中长大,快乐而自信。可进入五年级后,我发现了不好的苗头——这孩子有些超级自信了,直接表现就是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对于儿子,褒还是贬,表扬还是批评,这确实是个问题。
一学期,老师找了我五次,每次都是那几个缺点:听不得批评,受不了挫折,取得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等。同学也纷纷告状,说儿子瞧不起人,不合群。这些缺点以前他就有,但我过于重视扶优,淡化了对其缺点的修剪。五六年级的孩子已开始进入青春期,原先潜在的问题逐渐被放大凸显,特别是“听不得批评,受不了挫折”这条,明显就是听惯了我们种种表扬的后遗症,看来我们赏识过头了。
我和孩子爸赶紧亡羊补牢,开始加强批评力度,减少表扬次数。但效果很不好,因为听惯了好话的儿子常有抵触情绪,我的耐心渐渐消失殆尽,指责、不满、批评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什么破字?蜘蛛爬吗?看看人家某某同学多出息,就你只长年纪不长能耐,你怎么这么不上进……”那段时间,家里阴云密布,全家人都唉声叹气。我天天责怪儿子:“看,这些不痛快都是你闹腾的。”儿子的小脸儿没了昔日的神采,低头耷脑的,间或掠过几缕愤恨。孩子身上的缺点没改掉,融洽的亲子关系倒跑到爪哇国去了。
我静下急躁的心,上网跑图书馆看育儿书,积极向有经验的朋友同事请教,渐渐梳理出症结所在:不是赏识教育不好,是我没有运用好,我太简单化的生搬硬套了。
那日,儿子放学回来,没腔没调地哼了两句歌词,我只听清句“我们都是好孩子”,就随口说了句:“你也是好孩子。”儿子忽然抬起头惊异地望着我,灰暗的小脸儿瞬间布满光泽,他怯怯地惊喜地问:“是吗?妈妈,我是好孩子?”那一刻,我无比深刻地感知到他幼小心灵对来自父母的肯定有着怎样强烈的渴盼!我不经意的褒贬在他心中又有着怎样的分量!我郑重点头:“我儿子是好孩子。”仿佛一瞬间他就长大了,端正地坐到桌前开始写作业。没想到一句“你是好孩子”能给儿子这样大的触动。回忆回忆,天啊,我竟有一年多的时间没像小时候那样表扬他了。这次之后,我开始隔三差五地摸摸他的头,亲切地说:“你是好孩子。”孩子倔强的愤世的表情和语言渐渐减少,有时候还会自言一句:“嗯,我是好孩子,我要把这件事做好。”渐渐地,老师不再找我,同学也不再告状,而我也再次明白了,对待孩子来讲,褒胜于贬。
现今,当我重新拾起赏识教育这根魔法棍时已不再盲目,经过这段弯路让我懂得:教育专家的观点都很好,但怎么运用却是大学问,对于孩子,褒还是贬,什么阶段褒什么阶段贬,褒与贬又该把握怎样的度确实要父母认真地琢磨,再琢磨。
办法用尽,孩子为何还是不爱学习
有些孩子出现厌学心理,不愿意去学校,不喜欢学习,害怕见老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习上的“习得无助”,这类学生不但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还会影响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为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方法来让学生避免“习得无助”,不要让学生失去跳的力量。那么,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动力呢?1、让孩子体验成功进步即成功--把尺子竖起来看孩子。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评价我们的学生的话,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2、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品尝更多成功的喜悦,同时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或期望,能够激发出孩子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力量。
家长在教育中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来说,你的表扬和鼓励就是两颗永不干涸的露珠,就像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诚的鼓励和表扬,便是那知时节的好雨,这好雨定能滋润着充满生机的心田,使这片心田结出累累硕果。3、为孩子树立成功的榜样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许多学习是从观察、模仿别人学习开始的,如果自己缺乏成功的体验,那么,同样从他人的成功中可以获得通过努力走向成功的经验。
所以为孩子树立成功的榜样同样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榜样不需要刻意寻找,孩子的身边就有榜样,用孩子身边的榜样进行示范教育是最简洁、有效的方法。4、教给孩子一些调整情绪的方法“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愉快时会信心百倍;心情沮丧时信心也会低落。成功似乎也更垂青快乐的人,失败却常常纠缠失意的人。但快乐与失意往往取绝于人对事情的积极心态。
我们要教育孩子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业的挑战,不要老想着逃避困难,而要想着怎样去克服它,去战胜它,因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吸收、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毅力、品格等非智力因素锻造的过程。
作为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就意味着孩子不仅要付出更多的体力、爱心,更在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学习行为的激励,使孩子真正挖掘出自身的潜力,从而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