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适当的吃苦,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路!

发布时间:2020-09-30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什么是幼儿园的游戏

适当的吃苦,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路!

01

儿子上初三了,住校。经常会抱怨学校的饭菜太难吃,生活条件太差。

“土豆炒肉里只潜伏着两块肥肉!”

“西红柿炒鸡蛋找不到鸡蛋,根本就是西红柿炒西红柿!”

“好不容易炖回排骨吧,量还特小,不拼命抢都买不到!”

“打热水要跑出二里地!”

“床板子硬死了!”

说起学校里的苦来,儿子就像下倾盆雨似的,是直泄而下。

当然,我知道,学校里的生活与自己家里是根本没有办法相比的,但是比起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来,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我上初中时,在离家三十外的镇上,十八个人挤一间宿舍,每天的饭简单到,每顿只有馒头和从家里带的咸菜,学校每顿也会做两个炒菜,但没有几个同学舍得花钱买来吃,学校里人多,上厕所,用水笼头都得排队......

儿子皱着眉头说:“根本不是一个年代,没有可比性。”

儿子抱怨归抱怨,没有我和他爸的“特赦令”也是白搭!抱怨完了,照样去学校“受苦”。

晚上和爱人散步回来,在楼道门口儿见到三楼的女人正在来回溜达,停下聊了一会儿天,她说:“等到十点钟要去学校里接女儿回来!”

我知道,她女儿上的那所高中是住宿制的,办理走读非常麻烦,三楼的女人说,学校条件太差,女儿天天抱怨吃的差,住的差,一想到孩子在那受罪,我就难受,干嘛让孩子受罪呢,麻烦点,天天接呗。

于是,现在,每天是这样的,五点钟要早早的起床给孩子做饭,然后送去上学。等到十点下了晚自习,再去接。想来,跟上幼儿园时一样了。

02

我很奇怪:大多数孩子能吃的苦,为什么你的孩子不能吃呢?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大多数时候,不是孩子吃不了苦,而是作为家长的,不舍得让孩子吃苦。

只要听见孩子一嚷苦嚷累,赶紧一把揽过来,拉到舒适窝里保护起来,让他在温床上幸福成长。

可是,这些家长是否知道,人生的道路上,吃苦这条路是必经之路,你能够保护他的时候,他没有吃过苦,等有一天你保护不了,而他又在温床上长习惯了,当苦来临时,他会承受不住。

03

我的同学小M有三个姐姐,他是父母眼巴巴盼来的宝贝疙瘩,唯一的儿子。父母对他的爱,真是捧在手上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那时候条件不是很好,但他从小到大,都是吃好的,一家人吃馒头,要给他蒸几个包子,每天早上单独给他自己煮一个鸡蛋吃,粗活从来都是姐姐们干,他反而到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至五年级上学的书包都是比他大一岁的三姐给他背着。

这样一个宝贝,从小没有吃过一丝一毫的苦。

后来,他长大了,姐姐们都已经出嫁,他也在父母的帮助下娶了妻,又生了孩子,自己也到了而立之年。

可是父母渐老,孩子渐大,他却无力负担一家老小,在家里种地,他不会,说:“现在年轻人哪有人种地啊!”

他跟着村里的人们出去打工,去了三天他独自背着背包回来了,说:“在工地上拉砖太累了,受不了。”

04

不久又有人叫他去做工,没出几天,他又回来了:“不是人干得活儿,又脏又臭,住得跟猪窝似的。”

这样如此反复了多次,他没有赚到钱,却白白赔了路费,再也没有人叫他一起出去打工了。他就在家里成天吊儿郎当地玩儿了一天又一天,玩了一年又一年,还好有父母那点老本儿可吃,不至于挨饿。

他的父亲去世不久后,母亲便得了脑血栓,又要吃药,还必须有人伺候。

买药,他拿不出钱来,伺候他又嫌脏嫌累,一怒之下把脑血栓的母亲送到了姐姐家,扔下便走。母亲看着他的背影直流泪。

其实他也不好受,上有病母,下有娇儿,自己却眼睁睁受不下苦去,挣不了养家糊口的钱来,只能过着穷困潦倒又被人瞧不起的生活。

不知道他的母亲有没有后悔,如果他早知道自己唯一的宝贝儿子,会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当初她会不会选择,让孩子吃一些该吃的苦,锻炼他的身心和毅力,而不至于等到这个世界靠他支撑时,他完全无力,无可奈何。

这时,他所吃的苦,远远要比小时候所谓的苦,不知道要苦上多少倍。

作为父母,我们自然应该尽己所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但是,大多数人能吃的苦,就一定要让他吃,不要舍不得,不然,等到有一天,他应该顶天立地时,他承担不起,就会吃更大的苦。

家长们,别舍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成长必经的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适当的让孩子吃点苦


育儿观念:适当的让孩子吃点苦

最近在班级中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让宝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虑考虑这件事做起来会不会很累,如果是的话,他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案:“老师,我不会做...”其实事实真的如此吗?也许只是孩子给自己找的一种借口而已!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在家里爸爸妈妈宠着,爷爷奶奶惯着,过着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溺爱式”的教育方式很常见,家长普遍关心该怎么做、做什么去尽量满足孩子的每个要求。

的确,如他们这般年龄正应该是享受幸福的时刻,但是像这样长期以往,会让孩子的依赖日益增加,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也越来越弱,一旦离开父母,便无所适从。遇到困难退缩、逃避、放弃,甚至......。

家长们适当的时候要让自己的孩子吃点苦,吃苦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经历苦难、险境、逆境的人,意志力更顽强,生命力也更旺盛。我们应该教会孩子面对困难,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

送给孩子走向成功的点金石


传说中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

有一则关于“点金石”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穷人,偶然得到了一卷神秘的羊皮卷书,书上道出了点金石的秘密: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它和成千上万的与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凉的。

于是,穷人变卖了他为数不多的财产,买了一些简单的装备,在海边扎起帐篷,开始检验那些石子。

他知道,如果他捡起一块普通的石子并且因为它摸上去冰凉就将其扔在地上,他有可能几百次地捡拾起同一块石子。于是,他决定,每当他摸到冰凉的石子时,他一律将它们扔进大海里。他这样干了一整天,却没有捡到一块传说中那温暖的石子。然后他又这样干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三年;但是他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然而他继续这样干下去,捡起一块石子,是凉的,将它扔进海里,又去捡起另一颗,还是凉的,再把它扔进海里,又一颗……?

终于,有一天上午,他捡起了一块石子,这块石子是温暖的……但是啊,他把它随手就扔进了海里!

是的,他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把他捡到手中的石子都扔进海里!

他已经如此习惯于做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真正想要的那一块石子到来时,他也还是将其扔进了海里!?

……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看来,真是如此啊!

所谓习惯,词典上解释说,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士对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和习惯与他的性格及命运间关系的阐释尤为丝丝如扣,他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未来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小养成的习惯。

一次,有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获奖者平静地说:我是在幼儿园学到了对我终生有用的东西。在幼儿园里我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饭前要洗手,吃饭时不说话,喝汤时不出声,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老师说话要认真听,学习时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是幼儿园老师从小培养了我良好的习惯。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习惯是一个人的道德资本,存放在你的神经系统里。你有了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所有爱孩子,渴望孩子优秀成功的父母们,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吧,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事实上,良好的习惯是做父母的今生能够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因为,良好的习惯才是真正的通向优秀的点金石!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原始资本!

让孩子走向成功的六个细节


(一) 珍惜并鼓励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培养自信心是帮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环。每当孩子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时,父母应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孩子坚信自己有能力。(二) 肯定——心理强化剂当孩子有错时,应该针对错误行为就事论事,不应否定孩子的全部价值和各方面的成绩。(三) 让孩子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发挥自身优势亦是强者的一个显著特点。遗憾的是,不少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而不愿听取孩子的个人意愿和自我评价。(四) 专注——注意力的培养通过简单而经常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如对幼儿,可唱一首歌(或用录音机放)并要他细心听,然后问“歌中的主人公住在什么地方?”“和他在一起的是什么小动物?”(五) 信息刺激——成功的阶梯“永不满足”是强者的一项宝贵品质。要常提醒孩子“我有能力取得成功!”同时刺激他夺取新的成功的欲望。若有可能,办一个孩子成绩册,甚至布置一个陈列室效果则更好。(六)“一步一个脚印”——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善于分析条件,科学地制订计划是强者的成功之道,亦有赖于幼年时父母的悉心栽培。假如你的孩子自己制定了“优秀”的目标,父母可以帮助他把这一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以便孩子经常对照一一攻关,实现自己的愿望。

育儿观念:让孩子适当吃点苦


育儿观念:让孩子适当吃点苦 最近在班级中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让宝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虑考虑这件事做起来会不会很累,如果是的话,他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案:“老师,我不会做……”其实事实真的如此吗?也许只是孩子给自己找的一种借口而已!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在家里爸爸妈妈宠着,爷爷奶奶惯着,过着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溺爱式”的教育方式很常见,家长普遍关心该怎么做、做什么去尽量满足孩子的每个要求。的确,如他们这般年龄正应该是享受幸福的时刻,但是像这样长期以往,会让孩子的依赖日益增加,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也越来越弱,一旦离开父母,便无所适从。遇到困难退缩、逃避、放弃,甚至……。家长们适当的时候要让自己的孩子吃点苦,吃苦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经历苦难、险境、逆境的人,意志力更顽强,生命力也更旺盛。我们应该教会孩子面对困难,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

六个细节让孩子走向成功


一、珍惜并鼓励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培养自信心是帮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环。每当孩子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时,父母应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孩子坚信自己有能力。

二、肯定——心理强化剂

当孩子有错时,应该针对错误行为就事论事,不应否定孩子的全部价值和各方面的成绩。

三、让孩子善于发挥自身优势

发挥自身优势亦是强者的一个显著特点。遗憾的是,不少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而不愿听取孩子的个人意愿和自我评价。

四、专注——注意力的培养

通过简单而经常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注意力。如对幼儿,可唱一首歌(或用录音机放)并要他细心听,然后问“歌中的主人公住在什么地方?”“和他在一起的是什么小动物?”

五、信息刺激——成功的阶梯

“永不满足”是强者的一项宝贵品质。要常提醒孩子“我有能力取得成功!”同时刺激他夺取新的成功的欲望。若有可能,办一个孩子成绩册,甚至布置一个陈列室效果则更好。

六、“一步一个脚印”——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善于分析条件,科学地制订计划是强者的成功之道,亦有赖于幼年时父母的悉心栽培。假如你的孩子自己制定了“优秀”的目标,父母可以帮助他把这一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以便孩子经常对照一一攻关,实现自己的愿望。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适当的让孩子吃点苦 育儿观念:适当的让孩子吃点苦 最近在班级中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让宝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虑考虑这件事做起来会不会很累,如果是的话,他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案:“老师,我不会做...”其实事实真的如此...
    2020-11-09 阅读全文
  • 送给孩子走向成功的点金石 传说中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 有一则关于“点金石”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穷人,偶然得到了一卷神秘的羊皮卷书,书上道出了点金石的秘密: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它和成千上...
    2021-04-10 阅读全文
  • 让孩子走向成功的六个细节 (一)珍惜并鼓励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培养自信心是帮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环。每当孩子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时,父母应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孩子坚信自己有能力。(二)肯定——心理强化剂当孩子有错时,应该...
    2022-01-10 阅读全文
  • 自信,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自信是孩子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保护自信,培养自信是幼儿教师不容忽视的职责。 记得那次,我组织全班幼儿进行“跳绳比赛”,有的幼儿一次能跳10个,有的幼儿一次能跳50多个。 轮到欣欣小朋友跳绳时,她头一低...
    2020-11-14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让孩子适当吃点苦 育儿观念:让孩子适当吃点苦 最近在班级中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让宝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虑考虑这件事做起来会不会很累,如果是的话,他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案:“老师,我不会做……”其实事实真的如此吗?...
    2020-11-19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适当的让孩子吃点苦 最近在班级中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让宝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虑考虑这件事做起来会不会很累,如果是的话,他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案:“老师,我不会做...”其实事实真的如此...

2020-11-09 阅读全文

传说中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 有一则关于“点金石”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穷人,偶然得到了一卷神秘的羊皮卷书,书上道出了点金石的秘密: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它和成千上...

2021-04-10 阅读全文

(一)珍惜并鼓励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培养自信心是帮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环。每当孩子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时,父母应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孩子坚信自己有能力。(二)肯定——心理强化剂当孩子有错时,应该...

2022-01-10 阅读全文

自信是孩子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保护自信,培养自信是幼儿教师不容忽视的职责。 记得那次,我组织全班幼儿进行“跳绳比赛”,有的幼儿一次能跳10个,有的幼儿一次能跳50多个。 轮到欣欣小朋友跳绳时,她头一低...

2020-11-14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让孩子适当吃点苦 最近在班级中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让宝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虑考虑这件事做起来会不会很累,如果是的话,他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案:“老师,我不会做……”其实事实真的如此吗?...

2020-11-1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