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智慧
发布时间:2020-09-29 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 幼儿园选择需要哪些准备 幼儿园需要说课稿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一度觉得很无可奈何。开始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谁棒就让谁当火车头,可其实孩子们各个都很棒,那怎么办?正在我为此苦恼的时候,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这位老师遇到了和我一样的情况,她的解决方法充满智慧,令我收益非浅。她发现这种情况后,解决的办法是,站队前她会对孩子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后,她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她耳边说:"你的小手也热乎乎的."......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接着她就会说,:"排队吧!"话音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队。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教育要有智慧”此时,我对这两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是满足他们愿望的最好方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需要公平
教育需要公平
今天,梦琪和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完玩具,没有收好就跑了。我把几个小朋友叫过来刚想“教育”一番,刘青撅着小嘴不服气地说:“老师,梦琪也没收玩具,你怎么不批评她?”一句话引起了共鸣,其他几个小朋友也说:“就是就是,老师真偏心……”
梦琪性格外向,聪明伶俐、活泼大方,是大家的开心果,就连犯错时我们也不舍得批评她。这种偏爱使他养成了骄傲自满、有时不遵守纪律的毛病。其他小朋友认为老师很偏心,这样做既害了梦琪,也伤了全班孩子。我很愧疚,向他们道歉。在这个播种希望的季节里,我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公平的种子,和孩子一起,长成参天大树。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悄然而至,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我和孩子们一起到户外观察春天的变化,并引导他们大胆表达自己找到的春天景象,然后在温暖的春天景色中,通过有关春天的故事、儿歌、散文、绕口令等,让孩子进一步感受春天。通过区域活动《小小广播站》,让孩子们学会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感知气温变化,学习作气象记录等。在延伸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为小树浇水,讨论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并一起制作了爱护花草树木的警示牌。
最后总结时,我问孩子们:“你们谁来说说春天在哪里?”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找到春天了,春天就是到外面去玩。”
“老师,我也找到春天了,春天小树要喝水。”
“春天就是小草发芽了。”
“春天就是暖和了。”
“春天就是花儿都开了。”
春天无处不在,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体现的色彩斑斓,孩子和春天一起成长!
相逢一笑泯恩仇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开开心心地来到幼儿园,我用自己的微笑来面对孩子的哭闹,每天早上摸一摸孩子的小脑袋,给孩子一个拥抱,让他们每天踏进幼儿园都有一个好心情。慢慢地孩子们与我越来越亲近了,他们常常和我说一些悄悄话,说家里的新鲜事。
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我常常对他们说:“请对我笑一个!”在我微笑的期待中,孩子们体会到爱的收获,同时也学会了爱别人。一些内向胆小的孩子,变得自信了。
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老师一定要学会微笑:对孩子甜蜜一笑,对家长真诚一笑,对同事会心一笑。我希望能够通过微笑让孩子们在幼儿园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教育随笔:“玩”出来的智慧
教育随笔:“玩”出来的智慧
本周,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船。在探索船为什么不沉的问题上,我们进行沉浮试验。实验儿,我们选取的是相同材料进行比较操作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请小朋友辉映自己的选取材料进行比较,下节课我们大家一齐来分享你的快乐。
第二天,童童天真的问我:“老师,昨日晚上我这了很多的小纸船,有的浮起来,有的全湿了沉到水底”?仔细一问,原先家里写字纸不多,刚学会折小纸船的她又找来了餐巾纸折船。餐巾纸吸水性大,所以沉到水底。我灵机一动,这不是本节课最好的活动资料吗?我请小朋友选取不同的纸做小纸船,猜想实验结果。由于幼儿有必须的生活经验,很多幼儿猜是画报纸做的小船能在水上游的最长,但也有的幼儿猜想是报纸。在玩一玩、做一做动手实验中,幼儿的兴趣最浓厚,探究欲望也最强,看到小船吸水后的变化都能主动的和老师、小朋友进行交流。但操作的过程中老师问他们:“小纸船怎样沉到水底下去了”?孩子们的回答很生动形象,他们说:“纸船都湿透了,餐巾纸做的小纸船都散了,水都跑到纸里面去了”?
孩子们透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于自己先前的猜想有了一个比较,两种认知冲突使幼儿更相信自己动手做的结果。在对几种纸船吸水的现象中,幼儿了解了不同材质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赢”的智慧
在幼儿园竞赛性游戏活动中,陈宸总是以“这个游戏没劲”为理由推诿,宁愿在旁边独坐也不愿意参与其中。
有一次我组织孩子们在教室内玩“丢手绢”游戏。当小朋友们相互丢了手绢又一圈一圈追逐时,坐在圆圈上的陈宸兴奋不已,一会儿拍手一会儿跺脚,为奔跑的孩子加油呐喊。正当我悄悄关注他投入游戏的状态时,他被丢到了手绢。他二话不说,捡起手绢就跑——无比正常。可惜才离开椅子两步,他就捏着手绢站立在圈外不动了:“我不想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不好玩!”
看着他,我的思绪飞速寻找着引导他再次回归游戏的方法。于是,我先安置好其他孩子继续游戏后,来到陈宸身边,悄悄地问:“你是不是怕做游戏时被别人追上?”“是的,我跑不过别人的。”陈宸边解释边用可怜的眼神望着我。听罢,我拉着他说:“走!老师帮你赢!”他使劲挣脱着:“我不想玩,我肯定跑不过他们。”“怎么会呢?你可以丢给我们班跑得最慢的小朋友啊!你觉得谁是我们班跑得最慢的?”“高智芸没我跑得快!”“哎,要不你去试试!”
陈宸鼓起勇气开始了他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丢手绢游戏,他果然丢给了高智芸,也果然没有被抓住。此时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赢了以后的欢乐。游戏就这样继续进行着.在短短几分钟里,小朋友们好几次丢给了他,尝到了甜头的他,还是一次次地将手绢丢给了高智芸,结果也同样让人兴奋——他赢了!
此时,我再次停下游戏,引导他思考:除了高智芸意外,还有谁跑得挺慢的?“吴音霏也跑得很慢!”可不是!高智芸每次拿到手绢后总是丢给吴音霏,并且赢得比赛。我再次鼓励陈宸试一试,果然他赢了第二个小朋友!
今天是收获的一天,因为一个不合群的孩子终于真正融人到了我们的集体生活中。在此过程中,他也体会到了赢与输在游戏过程中是可以用智慧解决的。同时也了解到敢于与强者较量也是一种很过瘾的体验,期待在今后的活动中陈宸能够更加积极勇敢地参与每一项活动。
教育随笔:教育需要方式
不管哪个年龄班,都会有几个让老师头大的孩子,这类孩子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在他们身上总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入厕时两个孩子能聊得不亦乐乎;几个孩子会兴奋的推着椅子,有时孩子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对事物的好奇或是一种探索;对于老师而言,孩子的这些行为、举动无疑是种考验,因此,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在发现孩子做危险的举动时给与他们制止或是批评。
班里的耀耀小朋友是个聪慧、可爱的小男孩,但有时也会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例如:每天的午睡时间他都不能做到安静的独立入睡,有时还会影响到旁边的小朋友,我们尝试了很多种办法,结果都收效甚微。一天,当孩子们又排好队准备去午睡室午休时,耀耀一个人在教室里到处游荡,根本没有想午休的意向,正好这时班级里图书区的图书很乱,我让他把书整理好,他开心地答应了,我看着他在很认真的摆书,每一层都又仔细又认真,按标记摆好,图书摆的整整齐齐的,我便一遍遍的夸他,看得出来他感觉很自豪,接下来,让他回午睡室午休时他虽没有自己独立睡着,但是相比较来说,明显安静、规矩了许多。后来,有时我会故意让他帮着我拿这个做那个,然后适当的夸奖他,慢慢的我发现,耀耀小朋友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了,也不再故意跟老师唱反调了,有时他还会主动帮小朋友打抱不平,谁被谁推倒了;哪个小朋友遇到困难了……还会深情的对我说:“王老师,我喜欢你,我最爱你最爱你了”
孩子淘气了,惹事了,家长或老师或多或少都会觉得心里有一股无名火,有时冲着孩子发通脾气或许能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些,但是有时换一种方法或许效果会更好些,在发火前盯着孩子的眼睛看三秒,或许你会想到更好的教育方式。
中班教育笔记 “玩”出来的智慧
导读:这个活动中在创设一个合理的科学环境,提供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谈就自然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做中学”就是要让儿童在自然和真实现象面前,感到惊异,尝试去做,反复去做,认真观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本周,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船。在探索船为什么不沉的问题上,我们进行沉浮试验。实验儿,我们选择的是相同材料进行比较操作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请小朋友辉映自己的选择材料进行比较,下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
第二天,辰辰天真的问我:“老师,昨天晚上我这了很多的小纸船,有的浮起来,有的全湿了沉到水底”?仔细一问,原来家里写字纸不多,刚学会折小纸船的她又找来了餐巾纸折船。餐巾纸吸水性大,所以沉到水底。
我灵机一动,这不是本节课最好的活动内容吗?我请小朋友选择不同的纸做小纸船,猜想实验结果。由于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多幼儿猜是画报纸做的小船能在水上游的最长,但也有的幼儿猜想是报纸。在玩一玩、做一做动手实验中,幼儿的兴趣最浓厚,探究欲望也最强,看到小船吸水后的变化都能主动的和老师、小朋友进行交流。但操作的过程中老师问他们:“小纸船怎么沉到水底下去了”?孩子们的回答很生动形象,他们说:“纸船都湿透了,餐巾纸做的小纸船都散了,水都跑到纸里面去了”?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于自己先前的猜想有了一个对比,两种认知冲突使幼儿更相信自己动手做的结果。在对几种纸船吸水的现象中,幼儿了解了不同材质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是采取从“听”中学,既由老师讲授某些科学知识,在通过一些考核方式让孩子记住这些知识,而不是让孩子直面真实的科学,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科学。这个活动中在创设一个合理的科学环境,提供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谈就自然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做中学”就是要让儿童在自然和真实现象面前,感到惊异,尝试去做,反复去做,认真观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老师家长应很好的利用孩子这一天性。积极的创造条件,让孩子尽情的玩耍之中,感受生活中的事物的千变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认识客观世界。
孩子究竟需不需要特长教育
现在,很多的父母都认为孩子需要进行特长教育,而且年龄越早越好,而且有的孩子还不止报一个班,如此大的压力让父母和孩子都苦不堪言。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考虑:孩子究竟需不需要特长教育?
其实,“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把一些兴趣、特长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和时间,那就不妥当了。作为父母,应该走出特长教育的误区,以正确的方式方法来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
对孩子进行特长教育的误区
一、期望孩子能成为各项全才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想把孩子培养成各方面的全才,绘画、音乐、书法、外语……恨不得全让孩子精通。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初衷,甚至会让孩子形成抵触心理,最后既浪费了时间、精力、金钱,也毁了孩子。
二、父母强加意愿给孩子
孩子天性爱玩,也许对一些特长教育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可是父母不管不问,自作主张地替孩子选择、逼孩子学习,也不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进行筛选,完全是自己一厢情愿。这样做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三、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当
孩子年龄小,缺乏足够的耐性和毅力,他们的兴趣爱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也许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就喜欢那个了,这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可是,很多父母却在孩子学习生厌时,采取“高压政策”,强迫压制孩子去坚持,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四、把孩子的特长教育作为攀比的内容
许多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了什么兴趣班或是学了什么特长,就不甘落后,让自己的孩子报更多的班、学更多的东西去竞争,生怕落在后面。这样导致孩子没有自由和时间,太多的压力反而影响了功课的学习。
种种的误区让父母更忙,孩子更累,学习的效果自然是不用提了。从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来说,幼儿时期的孩子去上特长班并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其实,在现代社会,我们所谓的“特长”不应该局限在适应社会和生存的技能,而应该是帮助孩子提高能力的一种素质,必须依据孩子自身的兴趣来发展。
如何正确地对孩子进行特长教育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从小培养孩子的技能和兴趣,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发展都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培养,就不能由父母说了算,而是应该让孩子自主选择。
培养孩子的特长要依据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长处和兴趣,父母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发现,了解孩子特长发展的潜能,帮助孩子找准兴趣点。
父母端正自身心态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待他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去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适当鼓励孩子坚持
孩子的特长教育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有时候孩子会打退堂鼓,所以就需要父母适当地鼓励,告诉孩子要去坚持,要始终如一,否则结果只能是前功尽弃。
培养孩子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其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松紧有度,给予孩子适度的空间,让孩子在玩中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要用平常心对待
特长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让其更积极地享受生活的教育,而不应该太功利,所以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用正确的心态来教育、引导孩子。
总而言之,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太过于看重特长教育,让孩子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兴趣、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快乐地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智慧的等待
丁香花有个特点:花苞往往会在枝头上挂很长时间,然后忽然在某一天或某一瞬间全部绽放。在北方,很多花儿都是这样的。生物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北方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春季短暂。即使春天来了,天气也往往会有反复,一天之间温差极大。白天可能艳阳高照,晚上则可能寒流侵入。在这种气候中,花儿如果贸然开放,必被无情的寒风摧毁。所以,“聪明”的花儿会一直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等待最佳的开放时机。它们可能会等待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直到某一个清晨,人们上街时突然发现花香四溢,花开满城。我常常想这些花儿多么像幼小的孩子,他们的生命中蕴含着一种巨大的力量,这是“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向前生长的力量”(杜威语)。同时。他们的生命中有一种内在的节律。但是我们似乎没有看到孩子生命中的巨大潜力,常常视他们为“无能的”“一无所有的”人,一厢情愿地把一切教给他们,让他们的生命按照我们希望的节律成长。上午,小班自由游戏时间,安安在玩拼图游戏。由于每块图片塑封后都比原来图形多出一条边,所以要拼成完整的一幅图片比较困难。安安把这几块图片换了几次位置都拼不好,她停了下来,看着手中的图片,陷入了沉思。这时,教师走过来,一把抓过安安手中的图片,帮她摆好了。教师走开了。安安看了看教师摆好的图形,也走开了。其实,当时安安处于一种问题情境并正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教师没有等待,而是直接“告诉”了她答案。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丧失了探索机会,对游戏失去了兴趣。上午,大班体育活动是让孩子学习跳远。龙龙第一次跳时离起跳线大约半米,所以跳得不远。教师站在旁边,没有立即告诉龙龙应该靠前一点起跳。后来,龙龙发现乐乐比他跳得远,他很惊讶,便主动站在一旁仔细观察其他孩子是怎么跳的。过了一会儿,他又跳了一次,这次他跳得远一些了。他高兴地笑了,跳了一次又一次,跳得一次比一次远。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请孩子们总结自己的好方法,龙龙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非常自豪。教师的等待使龙龙获得了成功。这样做的结果是龙龙今后能更加积极地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有时候,我们应该智慧地等待,等待孩子的探索和思考,等待孩子的成功。我们要遵循孩子生命内在的节律,等待孩子积聚生长的力量,如花儿一样绽放。
集体的智慧
上午的户外活动是大型玩具,可因天气下雨,只能在室内了,昨天的体育课上发现孩子们侧滚翻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我请孩子们玩“包饺子”的游戏,主要是练习侧滚翻,我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我知道大家都吃过饺子,那好吃的饺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教室里一下子就闹腾起来,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吃过芹菜馅的,我吃过牛肉馅的,我还吃过煎饺呢。”由于孩子们对包饺子、吃饺子都较为熟悉,所以我请孩子我自己想象成一只饺子放在锅里咕嘟咕嘟煮的时候在锅里翻动不断地做侧滚翻的动作。
游戏玩了2遍后,A大声叫起来:“老师,游戏错了。”顿时我被说的一头雾水,心想:没错啊,我明明是按照教材上的过程一一照做的啊。”但我也想听听他说错的原因,于是,我疑惑的问:“是哪里错了啊?”“饺子外面有层皮为什么我们没有?”A振振有词地说。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B说:“是的,我包过先擀皮,包的时候要捏紧一些,不然会散开来的。”“对,假如里面放太多馅,皮也会破的。”孩子们一下子来劲了,七舌八嘴的议论开了,我连忙示意他们静下来:“你们说的都好,既然有皮,那游戏时皮用什么来做呢?”“就用白纸来做,因为白纸是白的,饺子皮也是白的,颜色一样。”C先提议,他的话音刚落,立即被D否定了,他认为白纸不好,因为在滚时容易破,这时E挠挠头皮憨憨的笑着“噢”了一声,小机灵F站起来说:“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用布袋子来做饺子皮,因为它不会破。”我连忙赞同这个方法“要不你来演示一下。”我从体育器械中拿来了平时用来玩袋鼠跳的布袋子,F钻进布袋脑袋也进去了,用手拉住袋口,顺势滚了起来,“你们看像一只饺子吗?”“像!”“但是如果这么多的小朋友一起滚会怎么样?”细心的G第一个发现了问题:“头在袋子里看不到,容易撞。”经她这么提醒孩子们马上就想到了这一点,“还有解救的办法吗?”话音刚落,B又叫了起来,“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两个小朋友一个当饺子,一个小朋友来煮来指挥,这样就安全了。”这个办法好,来你来演示一下,于是教师里成了一个大锅,五颜六色的饺子和煮饺子的人,笑声一浪接着一浪……“当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过程不一致时,怎么办?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追随孩子的兴趣,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计划,还是强行的把他们拉回预设的轨道?”这是每位幼儿园教师都有可能遇到的实践难题。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着就必须发挥幼儿的主题性,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不能以自己的主管意愿替代幼儿的自主愿望。”在今天的活动中,我无不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和集体的智慧,在集体讨论中将这个“侧滚翻”动作做得这么有生活的气息,形象有趣,生成这么有意思的有生命的体育游戏,让我感受到尊重孩子、追随、推动孩子的兴趣,倾听、回应、支持孩子创造性游戏等有时都是解决我们活动难点的有意义策略,而今天我把孩子们谎谬的想法以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从而推动生成了有意义而生动的活动,所以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要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其背后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