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经验:孩子偏食不必强求改正
发布时间:2020-09-28 幼儿家教故事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管理经验家教经验:孩子偏食不必强求改正
孩子偏食不必强求改正:只要保证食物对健康有利,即使孩子想吃四份同一种食物,而另一种一点儿也不吃,那就最好随他的意愿。假如孩子一道主菜也不想吃,而只想吃甜点心,也应该让他随便吃。千万不要说:“把菜吃完才能吃点心”,否则只能进一步打消孩子对蔬菜的兴趣,而增加他对甜食的欲望,从而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处理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一周内的一两次晚餐中,除了水果之外不要提供候选任何甜食。如果在吃甜食的时候,家里所有成员都人人有份,那么孩子也不应该例外。这样做当然不是想让孩子永远吃这种品种不均衡的食物。但是,如果孩子存在着偏食的问题,而且已经对某些食物感到厌恶,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他做到饮食合理、均衡,你就应该让他们感觉到你根本不在意他们吃什么。父母强迫偏食的孩子去品尝他们不爱吃的食物是一个巨大的失误。假如他们被迫吃了点感到厌恶的食物,哪怕只是一点点,就会使他们更坚定不吃这种食物的决心,减少他们今后喜欢这种食物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这么做还会破坏他们吃饭时的心情,打消他们对其他食物的食欲。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经验:改正孩子坏脾气的对策
我的宝贝长高了、口齿更清楚了,可小脾气也越来越大,遇事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或躺在地板上打滚。我曾经想过很多办法对付她的坏脾气,比如大声呵斥、揍她的小屁股,但都效果甚微。
对策:
“冷处理”对付小脾气
一天晚上,女儿坐在客厅看动画片。这时她爸爸从外面回来,走进客厅,坐在沙发上。她突然大声说:“爸爸你出去,我要一个人看!”这么没礼貌,我很生气。于是教训她说:“天天你太没礼貌了,快给爸爸道歉!”话没说完,她就大哭起来,然后坐在地上,大叫着:“出去!出去!”我们又批评了几句,没想到她哭得更凶了,还把小桌子上的玩具都扔到地上。凭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在她脾气上来的时候,说什么都没用。这次,我们索性不再理她,离开了客厅,留她一个人在那里哭。
渐渐地,哭声平息了。我走进
客厅,发现她已经坐回到小椅子上:“妈妈,我要擦擦脸。”她一边啜泣一边央求我。我拿来毛巾,边给她擦眼泪边对她说:“你刚才发那么大的脾气对不对?客厅是大家分享的空间,你不能一个人独占。”她想了一会儿,没有说话。我接着说:“爸爸刚下班回来,可想你了,怎么不能坐下来和你一起看电视呢?”“妈妈,我刚才不对,我让爸爸和我一起看电视了。”她跑出客厅去找爸爸:“爸爸,对不起。你和我一起看电视吧。”
没想到,“冷处理”这么奏效,我得到一个经验:在女儿发脾气的时候,大人的说教打骂根本没用,反而会激化矛盾。不如索性不理她,让她自己去闹。等她情绪平复了,再慢慢地跟她讲道理。这时候,她才能接受批评,听得进道理。
因为女儿通常会在不答应她的无理要求时耍脾气,她会赖在地上大哭,还会一边哭一边偷偷观察大人的反应这时千万别理她,因为这不是真哭,而是她要挟大人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在这时要么走开,要么继续干自己的事,对她完全不予理会,过一阵她就会觉得无趣,反倒自己从地上爬起来“讨好”我们了。
转移注意力
有时宝宝会真正发脾气,“冷冻”处理就不奏效了,而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却很有效。璇儿对
动画片、玩沙、玩水、画画、蹦高高、户外观察(下雨、刮风、看星星、看月亮等)、户外寻“宝”(蜗牛、蜘蛛、蚂蚁、蚯蚓、小青蛙、知了等小虫)等等都非常感兴趣,一旦她真发脾气,我们就会根据时间、地点,选择一种她感兴趣的事让她去做,起初她还会板着脸,可过一会儿就会一副兴趣盎然、笑容满面的样子了。
仿宝宝发脾气的样子
对于女儿耍小性子,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模仿她发脾气的样子非常有效,尤其是把她抱到镜子前模仿她,通常会让她转瞬即笑,笑过后她已将耍脾气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因为宝宝们耍小性子的模样是很可爱的,可大人们模仿起来则是“东施效颦”,样子会非常搞笑,宝宝当然会忍俊不禁。
父母必须有一人“扮黑脸”
在女儿大发雷霆甚至扔东西的时候,女儿爸就会“扮黑脸”先唬住她,然后由妈妈给她讲道理。孩子如果不畏惧家里所有的人,坏脾气就会越来越大,所以适当的怕一个人是必要的。
给宝宝讲道理
上面都是些制止宝宝发脾气的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想从根本上改变宝宝的坏脾气,则要标本兼治,“本”就是给宝宝讲道理,这样才能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宝宝讲道理要注意策略,我们给女儿讲道理通常拿她喜欢的卡通人物或童话人物(如天线宝宝、蓝猫、小熊维尼、嘟嘟熊、毛毛球、哈哈龟、人猿
泰山、小聪仔等)作比较,或是用婴儿刊物上的小故事来启发她,让她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家有熊孩子 不妨“以强制强”
养育宝宝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教育呢?家有“熊孩子”,到处捣蛋。如何才能克制熊孩子,让孩子变得乖乖呢?小编建议父母不妨“以强制强”喔。
1、跟他扳手腕
熊孩子大多是自我中心,他们缺乏共情、怜悯之心,他只知道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他们往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顾他人的感受。特别是男孩子就更是调皮,充满破坏欲。爸爸想要Hold住熊宝宝,不妨用男人的方式,用力量征服他。
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你可以提出让他先和你扳手腕,能扳过就给他。熊孩子基本上对你的逻辑和道理不感兴趣,所以你的说教对他毫无用处。但是用这种比赛的方法,满足他挑战“权威”的心理之外,还能让他感到自己正以大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即使是输了他也是心服口服的,甚至会对爸爸更崇拜,因而乖乖听从爸爸的话。
2、出问题考考他
熊孩子同时也是一个“问题宝宝”,他们一看到新鲜有趣的事情,便不顾场合地向你提问,比如熊孩子会跑到正在亲吻的情侣身边大声地问你“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这些童言无忌着实让你很难堪。
如果你想要堵住他的嘴,你可以主动出击,问他一些有点难度的题目,他对于这种具有挑战性的东西肯定会表现出很强的战胜欲。你会得到片刻的安宁,但是不久后他便会嚷嚷着说不懂,要你跟他讲。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趁机跟他讲知识,将他的破坏欲都转化为求知欲,激发他去发现、探索身边的事物而不是将精力都放在调皮撒野上。
如果熊孩子不是一个多问题,喜欢思考的人,那么你的这种“问题攻势”能够让他觉得你是个讨厌的人。你经常缠着他向他问问题,长篇大论地讲知识,总有一天是他对你感到“怕怕”,而不是你担心他又在你房间里捣乱了。
3、让他帮你的忙
熊孩子有旺盛的精力,他们总是窜上窜下,“上山入海”。好动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如果我们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他们的精力活力转移到有用的事情上,这样对双方都更有好处。
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若能巧用激将法效果将更好,比如你在他人面前大声称赞他“上次宝宝在家里给客人倒茶,又香又好喝,客人都说他懂事”然后你再顺势叫他去帮忙,他肯定是非常乐意去做。将本来要搞破坏的精力,都转去积极表现自己的“懂事”上,这样宝宝既不会“熊”到他人,也能够很好地学做事。
当他有良好的表现,千万不要忘了称赞他。你的关注和赞赏能让他做事更有动力,他从你的言语态度中也渐渐懂得自己的什么行为是得到赞赏的,什么行为是不讨人喜欢的。这样对熊孩子的胡作非为也有一点抑制作用哦。
4、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熊孩子总是惹你头疼,其实也可能是因为他想要得到你的注意,想要通过和你交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他们可能用错了方式。如果你想要熊孩子有所转变,你要先学会考虑孩子调皮背后的原因,多与孩子交往并进行适时引导,做孩子知心的朋友。如果你能让他从心底里去信服你,那么他也会很愿意听你的话。
比如,宝宝在一旁搭积木,不一会儿,还没有搭出个什么,就想要跑去捣乱别人。这时家长可以主动走过去,和他讨论一些搭积木的想法,然后和他一起玩。结果,这次他用了很长时间搭了好几个很好看的模型,他感到很自豪,还不停向同伴炫耀。
如果你能引导激起他对游戏的兴趣,让他愿意花时间精力去专注一个事情上,这样孩子的情绪也就会慢慢好转,减少捣乱他人的想法。
家长对孩子教育经验
儿育女从来都不是简略的事,常言道:养儿100岁长忧99。除了爱心,时间,职责,耐性,还有金钱。
初为人爸爸妈妈的我们,经历匮乏(人生经历丰富不等于懂得育儿),唯有边学边做,多参阅书本及他人心得,傍边肯定会有一些启示。我是一个六岁多男孩子的妈妈,以下是共享我的一些育儿心﹕我不会跟小朋友斗气,也不会打骂,尽量不要令他哭,由于这样他的脾气会变差作出指示时,只要用坚决、清晰、平静的口气慢慢地说﹕『你要静!』,总好过怒喝一声﹕『唔好嘈!』这会令小朋友好惊,因他们的心灵很软弱。玩具是小朋友的学具。时间是自己偷出来的,没有人不忙我国人最衰,说不要赞孩子太多,这种说法是过错的,我彻底对立。我经常赞孩子﹕『做得好!』、『写字写得好!』。
「要孩子变得聪明和富构思,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爸爸妈妈给他许多爱,令他变得自信、有好奇心;一是生于破碎家庭,为求生存而要不断动脑筋。」我不会以后者作为教子之道。「令小朋友高兴,拥有幸福的幼年是很重要的。
要有一个安稳的家庭,不要单亲,和太太要尽量和谐。」西方人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小让孩子作主。二人在子女5岁开端给予零用钱,要他们把零用钱分红3份,别离用来储蓄、花费和捐赠,至于比例怎么,则自行决定。读书为挣钱太短视,他们也接受不了香港人太侧重成果、读书为挣钱的心态。「人人的才干不同,孩子就像一棵植物,有些秋天开花,有些四季也开花,需求的阳光、泥土都不同,爸爸妈妈不能决定孩子是什么花,而是要找出他是什么花,然后去培养,若他是菊花,你不能要他做玫瑰。
要了解孩子,找出他的学习形式,有些人用耳来学习、有些人用眼睛,像我的大儿子便要『郁身郁势』、『眈天望地』才干完成功课。曩昔几年政府推广全人教育,投进许多资源在教育上,按理应比过往的成果更好,年青人应更刚强,更全面,更有才能面临各种应战。
但现实却相反,这一年来不时从报章杂志上见到许多政府高档政务官、纪律部队人员、医生等有成果的明日之星自杀的报导令人很痛心。还有许多个案相同也令人困扰:年青人自闭、郁闷的个案多了许多,许多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一遇到波折就彻底溃散。
我们的社会、教育终究呈现了甚么问题?我一向认为,教育是为学生将来的生计做准备。但以上个案却未有好好地做好这件事,一些在学校十分优异的同学,一出来社会或在日子实践中居然败得乌烟瘴气﹗我的反思是:1.要加强教育学生的竞赛性,要在课程上参加许多备战的元素,如:1、强化中文,普通话及各言语才能练习。2.要培养学生的职责心,培养他们坚毅的性格,要令他们对周围的人、对爸爸妈妈尽责,要子女不敢去死,即便怎么辛苦都要活下去﹗应怎么做?要自小做起,自己的事自己要面临,而家长要配合。
做爸爸妈妈的应自小教育子女需求共享、承当,例如教子女要把自己最爱吃的鸡肶让我们一同共享3.有家长常对子女讲:阿女你读书很辛苦,教师给咁多功课你做想要命咩﹗其实日子在香港,每天有工作,很繁忙才是功德,君不见在"沙士"时期,百业萧条,许多人无事做,那才可怕呢﹗现在能够有事做,能够学习应该很感恩才是呢!4.身教。小朋友自小很聪明,时间会留心家长的言行,日子细节,大人应一马当先,父亲是子女的典范,母亲是子女的偶像,要注重亲子,多些与孩子共处。
五月育儿知识:孩子的饮食不可偏
五月育儿知识:孩子的饮食不可偏
在独生子女家庭里,由于孩子受到父母溺爱,孩子愿意吃什么,就买什么,给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有的不吃鱼,不吃青菜,甚至讨厌鸡蛋,没有香肠就不吃饭的现象是非常多见的。偏食会寻致幼儿各种营养素缺乏,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以引起多种疾病。肥胖也是营养失调的表现。偏食的孩子,一般还伴有比较任性、没耐性、依赖心强、缺乏自制力等缺点。有些偏食的孩子很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到了亲朋家,也不得不给以特殊的照顾,这样会把孩子娇惯得更加乖僻。
孩子偏食并不可怕,由于年幼的孩子可塑性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形成难以矫正的坏习惯,只要父母引导得法,幼儿偏食的坏习惯就能得到纠正。
纠正幼儿偏食,有以下几点方法可供父母参考: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减少零食,严格规定零食时间,多让孩子到户外活动,俄了再给吃的;走亲戚、串朋友,或野外郊游时,让孩子吃那些平常不爱吃的东西,因为这时孩子心情愉快,可能什么都吃,只要孩子吃了,就要及时表扬,不要强迫,说服教育是纠正孩子偏食最好的方法。
具体地说应该做到以下儿点。
不能迁就。当父母发现孩子开始厌恶什么食物时,‘绝不能让它“合法化”。比如,孩子上顿不愿吃土豆,不要说:“宝宝不爱吃土豆,这顿就吃萝卜吧!因而应该让他忘掉上顿吃的什么,照样往他碗里夹土豆,当然应该变化一下烹调的花式花样,以激起孩子的食欲。如果大人为了疼爱孩子,一见孩子不爱吃某些食物,就从此不再给孩子吃,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宝宝不爱吃这个,不要给他!”这样做实际是在提醒孩子,加深对某种食物的厌恶。当然也要避免用威胁或吓唬的话对孩子说,昨天没吃,今天一定要吃,不吃就怎样怎样。这样的话只能进一步激起孩子对食物的厌烦感。
启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比如,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吃芹莱时咬不动,吐掉了,以后就不愿吃了。过两天吃饭时,父母应仍然夹一些比较嫩的芹菜对孩子说:“宝宝,一你看芹莱青绿青绿的,多好吃呀!你吃吃看。”同时,大家都要夹这个菜吃。孩子吃下去后,要及时间好吃不好吃。这样反复几次,孩子就习惯了芹菜的味道,就不再挑食了。还可以说一些比如“只有什么都吃才能长壮实,才能长得高,不生病”的话,教育孩子不要偏食。
不给孩子挑食的权力。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为了让孩子高兴,常常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问他:“吃鸡蛋还是吃鱼肉?”“是吃煎鸡蛋还是吃煮鸡蛋?”这样做无疑是在教育孩子挑食。孩子思想是单纯的,当父母给他煮鸡蛋时,一般不会跟煎鸡蛋或荷包蛋比较。因此,家长决不要给孩子挑食的机会和权利,要使孩子养成父母给什么就吃什么,并要吃完的习惯。
在纠正幼儿偏食时,还要注意促进他们的食欲。如果替子胃口不好,就会对本来不喜欢吃的东西更加厌恶,这时纠正的效果,就不如在孩子胃口好、食欲旺盛时时正的效果好。
二是不要不管孩子。不管孩子的现象多发生在独牛子女家庭,孩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是让步,孩子在家里为所欲为。在这样的家庭里,每位成员的位置颠倒了,孩子成了“小皇帝”,说话“金口玉言”,“管理”着家庭。这样的孩子成年走向社会后,不仅独立生活能力极差,而且还会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在社团或组织里,往往会成为麻烦的制造者。
在管教孩子间题上,正确的态度是严不过分,爱不至宠,该管的一定要管,不该管的也一定不要管。在批评孩子的方式上也应讲究艺术。比较有效的批评方式有:在批评的同时伴随表扬,孩子会感到父母还是爱自己的,从而稳定情绪,坚定改正错误的信心。如在批评孩子的行为时,应肯定孩子的本人,“明明是个好宝宝,但是今天损坏了玩具就不好了,是不是?”批评孩子的现在,应表扬他的过去。
另外,批评孩子时要心平气和,不要暴跳如雷,对孩子大声吼叫。要正面批评,不要用反语讥讽。批评过后,不要再反复唠叨,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降低批评效果。但当孩子的某些行为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时,要毫不留情地当场训斥。对于在幼小的孩子时候,如果不在当场就加以训斥的话,是不会有效果的。
教育孩子经验-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做父母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了,做父母的恨不得把世上所有最好的给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爱到没度了,恨不得将天上的星星,月亮摘给孩子了。可是,对于孩子这种没有原则性的宠爱有必要吗?
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看看生活中的家长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什么样的经验方法,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独立自信,未来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
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
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7、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8、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
9、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传统型教育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你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我们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10、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小编的话: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父母要做到不茫然不盲目,没有目的性地去教育孩子。现在的孩子确定是难管教,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从生活中的点滴学起。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们应该委婉地指出来,讲清楚孩子错在哪里,并希望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批评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语气和声调,最好能在一个温馨和谐的情况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