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的催眠术
发布时间:2020-09-27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而每天饭后两小时的睡眠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身长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让每一位幼儿进入甜美的梦乡成为我们保教人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在幼儿午睡管理中,我发现我班总有个别幼儿翻来覆去睡不着,其他班也有类似的现象。这些睡不着的孩子要躺在床上长达2个小时,这2个小时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漫长,又是何等的难受和心烦。由此还带来了一些如咬被角、撕棉絮等不良习惯。时间长了,甚至害怕上幼儿园,有的则干脆要求父母与老师定君子协定。协定的内容当然是小朋友可以不睡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利的午睡却给少数孩子的心灵蒙上了阴影,这不得不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以前,我总是先和孩子的父母联系,请他们协助幼儿园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然后再三和孩子谈心告诉孩子只有天天睡好觉,小身体才会长得棒棒的。再者,就是利用孩子喜欢的五角星来激励他们。尽管我使尽了浑身的解数,收效却仍然很微小。最后不得不放弃个别幼儿,执行君子协定。今年,我班又有一个名叫雯雯的瘦瘦弱弱的小女孩,虽然平时十分懂事乖巧,从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课间也是安安静静的,甚至让老师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但就是睡不着觉。按理这样的乖孩子常常是把老师的要求当圣旨。从雯雯小朋友睡觉时的表情不难看出,她竭力想让自己进入梦乡,可事与愿违,就是睡不着。我呢,给她唱摇篮曲,与她妈妈交谈,甚至每天轻轻地拍打抚摸。可还是无效劳动。四月中旬我园组织孩子们到长江边春游。孩子们甭提多高兴了,连平时最安静的小雯雯也在江边跑来跑去不弈乐乎。远足回来,孩子们睡得特别香甜。而开学以来从没睡着过的雯雯竞也带着甜甜的微笑睡着了,还发出了均匀的鼾声。睡梦中的雯雯让我想起了其他不睡觉的孩子:怡怡、婧婧晴晴……这一连串文静小女孩的名字让我若有所思。再想起平时班上一些最先睡着而且睡得香甜的竞然都是些顽皮的小男孩。我忽然有了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莫非是这些乖孩子平时太乖以至于运动量太少因而睡不着觉。于是我在课间有意识地给小雯雯增加运动量,吃过午饭后坚持带孩子们外出散步半小时。这一招果真灵验,像催眠术一样,孩子们很快就全部酣然入睡。乖孩子的催眠术使我想起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要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实际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个体差异,开展保教工作”等教育观。以前幼儿园组织学习这些教育观时,觉得自己太熟了,几乎倒背如流,学校领导是老生常谈,学习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没有心思去听去想。在幼儿午睡问题上我还是想当然地运用一些自己认为比较有效的教育方法,而没有去了解幼儿睡不着觉的真正原因,没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去指导幼儿。这不禁让我汗颜。由此我想到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教育观念的转变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上。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不该忽视的乖孩子
一、个案
方方是一名四岁的小女孩,自小班入园后,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哭闹。她倒很安静,从不吵闹,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着小朋友玩。她不用我们老师过多的操心,真是一个“乖孩子”。
你看,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挤到我面前,大声嚷着“老师,我要,我要布娃娃”“老师,我要汽车”“我要小飞机”……唯独她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你要玩玩具吗?”“要”她轻轻地说。“你想玩什么?”无语,她用手指了指娃娃。她平时沉默寡言,不能用流畅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对话通常是被动的一问一答或不答,其行为表现为明显的交往退缩。
二、分析
退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行为常有退缩表现。如果不及时帮助幼儿消除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乖孩子”,应及早觉察幼儿的退缩行为,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以幼儿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通过了解分析,造成方方退缩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方方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与人交往。
2、家庭环境的影响,使方方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方方父母工作忙,先后由讲永康话的外婆和讲宣平话的奶奶照顾,由于生活在混杂的方言环境中,较少使用普通话交流,使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3、方方有过尝试失败的体验,使其不敢与人交往。
上半年方方曾在私人幼儿园就读,她那不同与其他小朋友的永康话和宣平话,曾引起同伴的嘲笑,打击了她的自信心,从而使她产生了退缩行为。
三、对策
1、家园配合,发展语言。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方方的交往主要源于语言障碍,要想使其问题行为得以矫正,首先应从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入手。经与方方的父母沟通,他们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我们的矫正活动。我对他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在家中,尤其是方方在场时,坚持使用普通话;二是父母必须尽量抽时间多与她接触,进行感情交流,如给她讲故事,多和孩子交谈、做游戏。让家长打开家门,走出封闭的小天地,给她寻找伙伴或带孩子去走亲访友。改变家长那种看到孩子很乖,就好像什么都好的看法。通过家长园地刊登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引起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改善方方家庭环境的同时,使其内敛的情绪得以放松。在此基础上,我在班里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帮助方方的活动。
2、重视环境的创设,营造充满爱的氛围。
布朗芬布伦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环境对人的性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小班幼儿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会产生心理焦虑,那是很自然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理解孩子、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感情,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真诚、温暖的爱,从而使幼儿对老师产生信任。
早晨来园时,我面带微笑地主动抱抱她、亲亲她、迎接她,有礼貌地向她问好,从简单的对话中引起孩子说话的欲望。课后和她玩“木头人”“猜拳”“猪尾巴”等游戏;午睡起床后,变着花样给她梳不同的发型;有空就主动寻找话题,与她聊天交谈,如:“你这件衣服真漂亮,是谁买的?”“今天谁送你上幼儿园的?”“你最爱吃什么?”等等。即使她不理不睬,我也想猜她的心思,帮助她解决困难,让她相信依靠老师,使她感到老师像朋友,老师喜欢她。
3、寻找“闪光点”,引导同伴接纳、关爱他。
单纯有老师的关爱还是不够的,同伴的接纳,关心也同样了很重要。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集体的作用,教育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学。我还有意识地把她的座位安排在性格外向,爱说爱笑的小朋友旁边。让活泼开朗的幼儿和她游戏、交谈、给她以积极的影响。我还为她安排了生日活动,让她生日那天感受到幼儿集体的温暖,感受老师和小伙伴的关心。生日那天,小朋友都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围在她的身边。有送的小红花、有的送图画、有的送糖果,大家都一起唱着《生日快乐》的歌,并且每人送她一句美好的祝辞“祝你生日快乐”。方方捧着礼物,听着歌声,她神情异常,眼睛有点湿润了。
我发现《生日快乐》、《两只老虎》等歌曲,孩子们非常喜欢唱,方方也喜欢唱,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她能很完整地跟唱。此外,我还发现方方喜欢韵律性较强的儿歌,于是经常请方方上台为大家朗诵。方方不愿也不敢上台,我就请几大胆的孩子陪着一起表演。起初,方方站在台上低着头不张口,但我还是和小朋友一起为她鼓掌、加油。渐渐地,尽管她很胆怯,尽管几乎听不到她的声音,但方方终于能在众人面前张口了。通过经常性地唱歌、念儿歌,方方用完整语句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她的自信心也增强。
4、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我们在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美国哲学家艾马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具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我们要为其增强自信,就是“成功是自信的第一秘诀”,即让她体验成功。
我有意识地为她创造成功的机会。自从她开始信任我,喜欢走到我身边后,我就选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任务让她完成。我多给她发言的机会,声音高低先不作要求,只要她说,就多鼓励她。提供给她锻炼的机会。如“请你去叫豆豆进来梳头。”“请你把这本书给冰冰”等,积极为她创设与同伴主动交往的机会。每当她完成任务后,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五角星或一朵小红花等。尽量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帮助她勇敢地迈出主动与人交往的第一步。
四、效果
经过一年的家园配合,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她能在小朋友面前大声说话,能主动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友好地参与游戏。她有了很多好朋友,现在还经常邀请好朋友到她家玩。方方还能上台朗诵儿歌、唱歌了,在幼儿园开展的“小歌手”比赛中还得了三等奖。方方的自信心增强了,渐渐与小朋友产生了认同感,在交往中不再退缩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为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只关心、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象很听话,是个“乖孩子”但情感淡薄、性格脆弱、意志薄弱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应引起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幼儿期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时期。应抓紧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特征。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特别要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家庭心理健康的知识,消除产生心理健康的隐患,实行早期干预、治疗。
作为教师我将不断学习、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将永远记住关心孩子、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我深信:只要相信幼儿,热爱幼儿,耐心教育就可以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为他们将来更好适应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您关注乖巧的孩子吗?
在幼儿园每个班级里,有着各种个性的孩子,有特别聪明的,有特别顽皮的,还有特别乖巧的。
老师关注最多的是最聪明的和最顽皮的,聪明的孩子在课堂上总能很好地和老师互动,顽皮的孩子也常会使得老师头痛,就是那个乖巧的孩子,老师常会忽略,认为他(她)很乖,不用老师操心的。
班上曹洁就是一个特别乖巧的孩子,上课安静、写字认真、吃饭好,连户外活动时都很乖巧,在老师眼中就是一个乖乖女,是那种不用操心的类型,但是她不善于表达自己。
一天下午我姐织孩子进行有趣的谈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着家里好玩的事情,孩子们很开心,为了奖励他们,我说:“你们表现不错,来,蒋老师抱一下、亲一个。
”孩子们一听,一下子涌向了我,我一个个抱了抱、亲了亲,活动结束了,只见曹洁坐在一旁掉眼泪,“你怎么了?”“老师,你还没有抱我呢?”哦!因为她乖,不主动,老师倒真是忽视了她。
“来,老师抱一抱。
”她笑了……是啊!我们应该时常关注身边那个乖巧的孩子……
听话不等于乖孩子
在大多数成人眼里,那些说话温文尔雅,性格文静老实,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是“很听话’’、“很懂事”、“很顺眼”、“很讨人喜欢”的乖孩子。殊不知这一“乖”字,压抑住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的自由发展。
我们班上有几位“乖”孩子,遇事低眉顺眼,唯唯诺诺,一味驯服,从不表达与老师不一样得意见、想法。说句心里话,老师们、家长们都喜欢“乖”孩子,但从教育的角度想,我更希望充分发展孩子的个性,让他自由发展、不受压抑。
现在许多孩子怯懦而谦卑,习惯接受指令,缺乏冒险、坚强、泼辣、勇敢的素质,应该说和传统的教育思想:“不能干这,不能干那。”有很大关系。我们不能总以大人的标准去苛求孩子。对孩子应当宽容些,允许他们淘气些、顽皮些,鼓励他们对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在某些淘气顽皮的背后,往往闪烁着智慧的星光。
有一次,班里平时比较淘气的几位小朋友在厕所好长时间没有出来。我走进去一看,原来几个小朋友围在地上看蚂蚁,嘴里还不听得说着:“你看小蚂蚁排着队爬”“让我看看它们有几条腿”,我听着他们的议论,觉的很有意思,他们正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他们善于探索,喜欢冒险,老师要保护孩子的这天真好奇的个性,保护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这是随机教育的最佳时期。于是,我蹲下来告诉孩子们天可能要下雨,小蚂蚁正忙着搬家,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我借此机会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蚂蚁并把它们画出来。
孩子的淘气不是件坏事,关键是怎样对淘气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当初老师是一句呵斥的话,也许就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几年前,冰心老人曾经送给老师和家长一句话:“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让我们的孩子的个性自由一些吧。
奥奥,你是个乖孩子!
奥奥是个非常活泼、聪明的孩子。刚来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发现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专心,总是走来走去,吵着要爷爷,对阿姨说自己要睡觉,对老师说要打电话给爷爷,让爷爷快点来接他,但是到了午睡时间,他却又按耐不住,说要去外面走走、玩玩。于是,每天午睡时间,我就一直陪伴着他,奥奥喜欢拍着背睡觉,但是有时候,无论怎么陪伴他,他都不能安心入睡,一直叫着要爷爷来接。
奥奥入园的第二个星期,我们老师慢慢发现,他喜欢捏橡皮泥。一次捏泥活动中,奥奥自己打开一罐崭新的橡皮泥,说:“哇!是橘黄色的,好漂亮!我要做一个蛋糕。”说完,只见奥奥先把橡皮泥分成三份,然后分别搓成球状,再用橡皮泥盖子在上面压平,最后把三张“蛋糕饼”叠在一起,还不忘在上面做上四根蜡烛。于是,我就借此机会,请奥奥上来介绍自己制作的蛋糕,并请他一步步做给其他小朋友看,小朋友们都说奥奥做得非常漂亮,还为他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我也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为他贴上了小红花。奥奥小朋友得到了小伙伴们的赞扬和认同,也表现得非常高兴。
同时,我们也慢慢发现,奥奥小朋友整理东西的能力也很不错,有时候小朋友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装在一起,他就会及时发现,并且帮助他们从新分类装好。于是,我就请奥奥小朋友当小组长,专门负责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在“工作”的过程中,奥奥与小伙伴们主动交流,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从那以后,我们慢慢发现,奥奥小朋友能够坐得住了,而且做事情也变得认真起来了。
加油哦!奥奥!你是个乖孩子!相信你会更棒的!
“乖孩子”也需要爱(小班)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教师的最大愿望就是:别哭闹、听话就行了,但这是不现实的,总有一部分幼儿大哭大闹。怕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对哭闹的幼儿,教师关注的的别多,经常抱抱亲亲他们,带他们出去玩一玩,用有趣的玩具逗她们玩,甚至还给他好吃的。此时,不知老师是否留意了那些“乖孩子”不哭的孩子,但是,他们的笑脸绷得紧紧地,脸上无笑容,一言不发。
这些幼儿,来园前,家长对他们进行了“熏陶”,教育他们上幼儿园不哭不闹,要做个好孩子,并戴上了勇敢听话的桂冠。但是,这些孩子同样也有分离、焦虑
,他们离开父母、亲人的怀抱,来到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教师和同伴,他们也紧张、恐惧,也思念自己的亲人。但是,他们千方百计的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因为自己是个“乖孩子”。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有的“乖孩子”离开老师的视线,会偷偷抹眼泪,见到老师时,又装出如无其事的样子。
对这些“乖孩子”,教师如果忽视了他们,不但他们的心理、情绪会受到压抑,性格变得孤独,学会看人脸色行事,而且时间长了这种压抑的情绪还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因此,教师一定要多关心、爱护“乖孩子”,多亲近他们,多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用父母般的爱心温暖他们,引导他们参加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他们高兴起来,真正感到幼儿园像我家,老是像妈妈,从而从心理上消除分离焦虑。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成为一名身心健康快乐、懂事的孩子。
孩子如厕不能催促
“老师妈妈,我要上厕所!”
教育活动刚刚开始不久,徐家宏小朋友就喊了起来。我们刚从厕所回来,他又要上厕所。最近几天他老是这样,是不是病了?
“我们刚回来,一会儿再去好吗?”
“不行我快憋不住了!”看他那难受的样子,不像撒谎,我就允许他去了。活动结束后,我问他:“刚才上厕所时你小便了吗?”“嗯。”家宏回答的声音很小很小。
下午离园时我悄悄的询问了家宏的妈妈:家宏最近是不是病了,怎么每次如厕回来有要小便。家宏妈妈说在家挺好的。这我可纳闷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接下来几天,在带孩子们上厕所时,我趁孩子们不注意,偷偷跟在男孩子后面进行观察。几天下来我终于发现,原来上厕所时家宏只是跟在小朋友的后面,在厕所里转一圈马上出来,根本没有小便。这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家宏,你怎么不小便?”我压住心中的火小声问。“我,我......我想快点站队得第一名。”家宏吞吞吐吐的说。哦,原来是这样。我嘘了一口气,幸好我没发火。“快小便去,我在外面等你."
这件事错的不是孩子,而是我。
因为每次如厕总有几个孩子在厕所里玩,为了督促孩子们赶快排队,每次如厕时我都会选出第一个从厕所里出来的小朋友,给他贴一个小彩贴作为奖励。家宏是为了得到小彩贴才这样做的。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认识到:孩子如厕时老师不能催促,要关注到每个孩子,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和氛围下轻松如厕。
教育随笔:乖孩子,不怨你
晨间活动时,幼儿在区域活动自由玩,华华一副委屈的样,过来对我说:“老师,佳佳抢我的娃娃!”我一看,佳佳正专注地玩着娃娃,我想也许她也是太喜欢这个娃娃了,虽然她的行为不可取,但我就这样走过去“数落”几句,不一定有什么好的效果。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华华说:“华华,你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我知道你一定能自己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我一来不知怎么去说佳佳,二来也真想看看孩子是怎么自己解决矛盾的。我故意不看她们,暗地里偷偷的观察着两人。只见华华走过去,顺手把娃娃一抢,就自己玩起来。我想不好,这下准要闹起来了,谁知佳佳倒也知趣地去玩别的了,兴许她自己也有这样的行为,欣然默许了华华的“粗暴”,倒也相安无事。我也只能默默地在一旁继续关注她们,脑子里很是复杂,我该如何评价孩子的行为,又该怎样教育他们呢?
结束游戏时,我一直盘算着该不该把着件事拿出来让孩子讨论讨论,华华又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也把佳佳的娃娃给抢了!”我说:“是吗?那这样对不对呀?”华华一脸怯怯地说:“老师,我不知道对不对?”我鼻子一酸,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多么善良无邪的孩子呀!其实从我对华华的了解,从华华的目光里我已经看出,华华知道她的做法是不大对的,她甚至连说话的语气都是小心翼翼的,可出于本性,她选择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她有很多的无奈与不甘呀!幼儿园也是一个小社会,孩子间的相处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道德准绳的呀,作为老师,我有义务为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上光明的火把,让他们幼小的心灵燃烧起磊落,燃烧起宽容,燃烧起更多的正义!于是,一场“这样做到底对不对”的随机辩论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幼儿各抒己见,有的说佳佳不该抢华华的娃娃,应该和华华商量着玩,抢东西是不礼貌的,还有的说华华不应该自己抱着娃娃玩这么长时间,应和小朋友交换玩具,还有的说华华也不对,他也抢了佳佳的玩具…华华和佳佳听后都不自觉的脸红了,说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难说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是对的,什么样的处理方法才是可取的,正如我今天遇到的情况,先前的“顺其自然”到后来的随机辩论,可以说我是把孩子踢给我的球又还给了孩子。从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神里,从孩子义愤填膺的说词中,我不得不告诉你,孩子间的互动教育是非常可贵的!
教育随笔:听话不等于乖孩子
教育随笔:听话不等于乖孩子
在大多数成人眼里,那些说话温文尔雅,性格文静老实,做事循规蹈矩的孩子是“很听话”、“很懂事”、“很顺眼”、“很讨人喜欢”的乖孩子。殊不知这一“乖”字,压抑住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的自由发展。
我们班上有几位“乖”孩子,遇事低眉顺眼,唯唯诺诺,一味驯服,从不表达与老师不一样得意见、想法。说句心里话,老师们、家长们都喜欢“乖”孩子,但从教育的角度想,我更希望充分发展孩子的个性,让他自由发展、不受压抑。
现在许多孩子怯懦而谦卑,习惯接受指令,缺乏冒险、坚强、泼辣、勇敢的素质,应该说和传统的教育思想“不能干这,不能干那”有很大关系。我们不能总以大人的标准去苛求孩子。对孩子应当宽容些,允许他们淘气些、顽皮些,鼓励他们对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在某些淘气顽皮的背后,往往闪烁着智慧的星光。
有一次,班里平时比较淘气的几位小朋友在厕所好长时间没有出来。我走进去一看,原来几个小朋友围在地上看蚂蚁,嘴里还不听得说着:“你看小蚂蚁排着队爬”“让我看看它们有几条腿”,我听着他们的议论,觉的很有意思,他们正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他们善于探索,喜欢冒险,老师要保护孩子的这天真好奇的个性,保护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这是随机教育的最佳时期。于是,我蹲下来告诉孩子们天可能要下雨,小蚂蚁正忙着搬家,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我借此机会让孩子们认真观察蚂蚁并把它们画出来。
孩子的淘气不是件坏事,关键是怎样对淘气的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当初老师是一句呵斥的话,也许就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几年前,冰心老人曾经送给老师和家长一句话:“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让我们的孩子的个性自由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