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孩子的眼光来看问题
发布时间:2020-09-19 幼儿园教师存在的问题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人们都说,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孩子的眼睛是纯洁无暇的,世上的任何事情,如果能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那么世界真是美好的!
前几天,让孩子们到户外去活动,汗臣小朋友和森森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一点小矛盾,结果扭在了一起,汗臣的鼻子被地擦破了一点皮。当时我的心里是又生气又紧张,分别将他们两个人训了一顿,并问他们,为什么不好好玩,还打架? 汗臣委屈地说:“我是和森森好好玩的,我们想看看谁的力气大,摔交玩了,就摔倒了。”森森说:“对,都是那个地不好,硬硬的,把汗臣的鼻子都弄破了。”听到这里,我又觉得好笑了,是啊,孩子们并没因为鼻子的问题而不高兴,他们还沉浸在摔交的乐趣中,摔交所带来的乐趣远远大于鼻子被碰破这点儿小事;更何况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诸如此类的挫折的,俗语说;吃一鉴长一智。孩子们都这样想了,我干吗还要训他们呢?我要做的事就是告诫他们,以后玩耍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太皮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换一种眼光看孩子
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总能淘得不少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
但我觉得,对待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需要老师行使有别于一般幼儿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爱动”的习惯,使其容入班级整体活动之中去。我带的小朋友中就有这么一位,他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给老师制造些小的“恶作剧”。比如,在大家一起游戏时,他往往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大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教育活动中有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你玩“捉迷藏”;可能由于他的过分爱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班级里已经小有名气。他的妈妈曾这样给我说过:“我的儿子很固执,老师不严厉一点,他是不会听你的。”
如何教育这样一位“自由人”呢?我的切入点是——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聪明,反应能力强。有时老师在门外回教室时,外面的老师会轻轻敲门或向里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大多的孩子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那位所谓的“自由人”几次急匆匆地跑过来,给老师打开门,这时我便过去亲他一口,并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他感受到跑过去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就会喜欢我!
我还发现他喜欢交朋友,人缘好。一天早上他妈妈带来了早餐,但他迟迟不吃,他说他要等到他的好朋友来了一起吃!还有一次,班上的馨馨小朋友因家里有事几天未来园。他就问:“老师,馨馨哪里去了?怎么还没有来读书啊?”当时我看出了他此时的心情,他确实是真的想念馨馨小朋友了,这也是他关心小伙伴的一种真言真行。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发现,让我对这位幼儿有了新的了解,一次次地鼓励给了他自信,使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产生了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成功体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进步可不小,他再也不一人跑出去让老师追来追去;现在他再也不是以前妈妈眼里的那个“自由人”了。
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讲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与独特发展。”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给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
观察记录: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观察对象小杰
观察班级**班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中班
观察目标:
小杰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平时喜欢招惹别人,在各活动中出现捣乱的现象,发生不好的事情大家也会想到他,可是这几天的表现却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观察情况:
“老师小杰又打我了”“老师小杰把我的积木抢去了”孩子们的告状声不断,户外活动时也常常传来我们的嘱咐声,“小杰不要跑,容易撞倒”。刚刚开始的时候给她讲道理,还没说几句他跑了,要是着急训她几句,他就一直笑。满不在乎!小杰做的这些事情也是我头疼的事。但是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特之处,在一次玩魔尺时我发现了他对魔尺非常感兴趣,我对她有了新的发现,从那以后,我开始观察他。他喜欢玩魔尺玩起来特别专注,并且能玩出很多的花样,在别人不会的时候他变成了一个球,我当时表扬了他并让他当老师,这样他成了孩子们心中的英雄,变得一本正经,开始的那些调皮改变了不少。我想如果我们不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她,并客观地对他做出评价,他的优点是可能不被发现,甚至始终给别人不良的印象。
实施措施:
指南中健康领域目标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个性,努力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我想小杰很爱表现,我想利用这一方面对小杰的有些行为进行控制,在玩魔尺的时候让他当老师来教小朋友。从那以后他也像变了一个人,变得和小朋友很友好,并且他当小老师的时候那个尽头也是我欣赏的样子,特别自信也特别懂事,对待小朋友也很热情,告状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现在每一次玩出新的花样也是给我看看,有的孩子也会凑过去让他教,我也希望在这一方面他会越来越好。
实施效果:
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小杰的进步,还要在他的耳边提醒他也要把他的进步告诉别的小朋友,告诉他的父母,还要送他小礼物,表示对他的进步的奖励!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教育随笔:用肯定的眼光看孩子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叫刘**,看着就聪明伶俐,可是他却……怎么说呢,好象有点太“活泼好动”了,简直一刻也不闲着,有时调皮捣蛋得不象话,连他的家长都怀疑他有“多动症”,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让我多操心了。我也没少喊他说他教育他;他倒好,一点也不觉咋地,爱理不理的。真是个小刺头!
一天,离园前,我发现他一个人在整理凳子,我也悄没做声。后来,我留心观察,发现他总是自觉整理桌椅、玩具、图书;看见地上有纸片,赶紧拾起来;皮球滚了,捡回来放进球筐里。我看在眼里,心中暗喜,觉得这个孩子虽然太淘,可也是挺可爱的。于是,我抓住机会,及时表扬鼓励他,并加以引导,号召别的孩子也向他学习。没想到,这一招真管用,昊学从一个不听不信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机灵的爱劳动的好孩子。
通过这件事,使我想到,每个孩子都自有他的长处,所谓“一人一段才”嘛,关键是我们做教师的要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适时适宜地予以正确引导,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
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孩子
娄天阳是我班一个比较淘气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很喜欢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探索”。这几天我发现了他一大特点,他自我防御意识特别弱,当别的幼儿打扰他深知抢他的玩具时,他只会呆呆看着人家拿走,没有一点反应。还有在户外运动时,他被其他小朋友压倒在身下也不吱声,在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无奈,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各方面素质都不错,就是调皮点,但是他这一点好像一点也不像他本人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告状时,我一般都会先想到谁比较调皮,潜意识的就认为是他“滋事生非”。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种错误的晕轮效应,需要我摆正观点去看是非,淘气的孩子也有懂事的一面。那天我坐车不小心划破了手,娄天阳说“老师,你的手怎么了?“不小心受伤了”我说”抹点药就好了,哈哈。。。。“他说。多么可爱懂事的孩子,我借故去靠近他和他聊天,他越来越信任我喜欢我,不再像以前无论什么事情他都是三分钟的热度。我感到特别的高兴,让我想孩子不光有一百种语言,更有一百种自我,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他会茁壮的成长。
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
下面是“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老师,睿群又打我了。
”“老师,睿群手里拿着彩笔!”“老师,睿群抢我的玩具!”这就是睿群,一个喜欢惹事的孩子,每天告她状的孩子数都数不过来,而且睿群还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组织活动时,她会和其他小朋友会站在旁边不知道在说什么悄悄话?不听老师的指挥,也经常的出怪动静,或四处乱跑,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对此,我看老师们也很头疼啊,刚刚开始的时候给她讲道理,还没说几句他跑了,要是着急训她几句,她就一直笑。
满不在乎!
然而,一天午饭的时候,我在旁边站着看孩子吃饭,她突然抬起头对我说了一句:“老师你吃饭了吗?你快去吃饭吧!”我突然感觉心头涌起一阵暖意!
从那以后,我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看睿群了。
我对她有了新的发现,在一次上舞蹈课上,我发现睿群特别的灵巧,动作很协调,她也很勇敢,摔着,碰着,也不哭!手也很巧,今天下午在做爱心卡的时候,她做的很好!
这就是睿群,勇敢灵活,懂得关心别人。
但是如果老师不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她。
并客观地对她做出评价,她的优点是可能不被发现,甚至始终给别人不良的印象。
我想睿群很爱表现,我想利用这一方面对睿群的有些行为进行控制,可以在做游戏的时候让她当个监督员。
告诉她当监督员首先必须自己要做好,让她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相信睿群会悄悄的进步,告睿群状的小朋友也会越来越少的!
我要用欣赏的眼光看着睿群的进步,还要在她的耳边提醒她也要把她的进步告诉别的小朋友,告诉她的父母,还要送她小礼物,表示对她的进步的奖励!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
老师也曾经说过要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关于“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小班教育笔记四篇:用肯定的眼光看孩子
幼教笔记4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叫李昊学,看着就聪明伶俐,可是他却……怎么说呢,好象有点太“活泼好动”了,简直一刻也不闲着,有时调皮捣蛋得不象话,连他的家长都怀疑他有“多动症”,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让我多操心了。我也没少喊他说他教育他;他倒好,一点也不觉咋地,爱理不理的。真是个小刺头!
一天,离园前,我发现他一个人在整理凳子,我也悄没做声。后来,我留心观察,发现他总是自觉整理桌椅、玩具、图书;看见地上有纸片,赶紧拾起来;皮球滚了,捡回来放进球筐里。我看在眼里,心中暗喜,觉得这个孩子虽然太淘,可也是挺可爱的。于是,我抓住机会,及时表扬鼓励他,并加以引导,号召别的孩子也向他学习。没想到,这一招真管用,昊学从一个不听不信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机灵的爱劳动的好孩子。
通过这件事,使我想到,每个孩子都自有他的长处,所谓“一人一段才”嘛,关键是我们做教师的要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适时适宜地予以正确引导,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
集体活动时也要给孩子留有一定自由发展的空间
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喜欢玩具。而滑梯是他们最爱玩的大型玩具之一。
“滑滑梯喽!滑滑梯喽!”一听说要一起滑滑梯,孩子们就欢呼起来。
小家伙们可爱滑滑梯了!看吧:爬上去,滑下来,多快乐!他们有的往上蹦,有的一级一级往上攀,有的倒上,有的倒下;像小兔跳,像乌龟爬,像小鸟飞,像小鱼游……五花八门,尽情玩耍,开心一片。
这情景,不禁使我想起了以前。记得在他们刚入园时,因为担心安全问题,老长时间限制他们玩大中型玩具。而且在玩时,也是要求了再要求,不要这样,不能那样,按照一个模式,默默地上上下下,规矩倒是规矩,可还有多少乐趣可言。现在想想,也真是的,无疑打消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你看现在多好,排着整齐的队伍,口里念叨着“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也不闹,我们都是好朋友。”依次上下,不挤不乱,随着自己的意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舒服。
依这样的情形来看,我想,在幼儿园里,即使集体玩耍时也应给孩子们留有一定的空间,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玩,只要老师事先强调好,并通过举例子、做示范,来让幼儿明白一些安全知识,懂得自我保护,活动时老师在旁作好防护工作,让他们自由嬉戏,或是加入他们的行列,去掉其心理负担,岂不更好。
用肯定的眼光看孩子
“老师
,我会了。”“老师,我也会系了。”孩子们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就知道你们都是很棒的!”我笑者鼓励他们。
系鞋带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儿,但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件大工程呢。这不,张凯旋的鞋带开了,试着系了几次,以失败告终,向老师求助;方建霆呢,坐在那里一刻不停地系着,我细一瞧,哪是系呀,分明是在编。编一通,一撒手,散了。再编,再散,如此重复;而李弘宇呢,干脆就让它那么拖拉着,像老鼠尾巴,萱萱看见了,赶紧帮忙,结果还是没结果。
我忍着笑冷眼观察着这一切,看差不多火候到了,就问:“孩子们,鞋带开了怎么办?”“系上!”“老师,我不会系!”“老师,我解不开。”“老师,你给我系。”好家伙
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今天下午,在孩子们进各个区角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不一会就传来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当爸爸,我先来的!”“不行!我也要当爸爸,我从没当过爸爸!”原来是马志宏和张子旋为了当爸爸争得面红耳赤。只见张子旋一手抓着围裙,一手紧拿着小锅,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看着看着我萌发了看看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躲到不远处观察。不一会当妈妈的欣宜也过来了,她想了想说:“你们俩个一人当一会吧?”这时马志宏也想出了办法:“要不今天你先当爸爸,明天我再来当爸爸,好不好?”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孩子之间也难免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恰恰就是这些小小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
因此,不妨再发生问题的时候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
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幼儿
我们班的宇宇,平时在各方面动作比较慢,在这段时间学跳绳的时候,虽然我们心里有点担心,因为他的反应不灵敏会影响学跳绳的进度,但我们在和他交流时,就经常鼓励他,每当他跳过一个或两个时,就会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鼓励他:“照这种方法跳下去,马上就会。
”他妈妈与我们交流到:“老师的鼓励、赞赏给了他很大的力量,回到家天天吃晚饭前训练。
”出乎我们的意料,宇宇很快学会跳绳,在我们班是属于学得比较快的一个。
“行”这个字为什么起这么大的作用?因为这个“行”字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满足了所有孩子无形的需要。
我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
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
这是不能含糊的。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
”这是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不是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老师应该为他们多喊“加油”高呼“冲啊”。
教育好孩子,让我们从赏识他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