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转的批评也会影响情绪
发布时间:2020-09-12 幼儿园健康情绪说课稿 幼儿园排泄情绪说课稿 幼儿园生日会的游戏新学期开始,我们教孩子们学习新操。为了让大家都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我用桌子搭了台,站在台上边喊口令边领着孩子们做。因为站得高高,孩子们在下面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看到精神饱满、动作协调准确的孩子时,我满意在心里;一看到懒散、动作不协调的孩子时,我虽然不直接批评他们,但总是用大声地喊他们的名字来提醒他们。于是,教室里除了口令声,就是一个孩子的名字声。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教室的气氛很沉闷,孩子们学新操的快乐没有了,连最认真的佳佳她们都只有机械的动作,没有热情了。我不由得心里一颤,意识到自己的偏执:孩子们学得好是应该的;学得不好、不认真是不应该的。表扬得少,提醒得多。有意识了,就有反思,有反思了,就有修正。于是,后来,我在提醒一个懒散的孩子时,会说:“XX,你看前面的XX多认真呀!”“XX,你旁边的XX做得多好呀!”这样在提醒一个孩子时,也表扬了一些孩子。看到认真的孩子多时,也会表扬一大片孩子。在表扬孩子们的过程中,我看到的快乐认真的孩子多起来了。自己的心情也更好了,说起来做起来也更高兴了,孩子们受我情绪的感染也高兴了,学得轻松、快速多了。苏霍姆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但这颗火星也很容易被尖刻、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每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都是一个带着健康心愿的好孩子,都想好好学习。我们幼儿园阶段,也是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时期。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我们有责任好好点燃起每一个孩子学习的学习火星,燃烧出一堆堆炫耀的火团。今天,我们教师更多的时候不是将孩子学会某个动作为目标,而应该重视孩子学习兴趣兴趣、学习热情的培养,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尊和自信。当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想学好时,就会给孩子创造更宽容、更轻松的学习环境。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情绪对孩子影响
“老师,今天我妈妈不高兴了。”“为什么?”“不知道,我跟我妈妈说话她都不理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触:当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有情绪波动时,很容易将这种情绪传染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心情好的时候,孩子是幸运的,会陪孩子一起玩或做游戏,甚至对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都会给予满足,当家长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也会跟着受点委屈:“一边儿玩去,我忙着呢!”“叫你干什么你快点儿行不行!”甚至于还给孩子两下,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总结为“情绪感染”。
每个人都有情绪糟糕的时候,家长工作忙、压力大,有时难免情绪烦躁,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把坏情绪传染给孩子。坏情绪是负面的,家长把坏情绪带给孩子,拿孩子当出气筒,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是不可取的。纵然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十分亲近,但也不能不负责任的把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必将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因此,父母应注意避免把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更肩负着让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
家长应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把坏情绪带回家。要懂得克制,明白把坏情绪带给别人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即便是带给自己的孩子也一样给他造成伤害。
家长要学会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制作一个“阴晴表”,以表情图像来表示当天的心情。当孩子表情栏里出现“委屈”的表情时,家长要及时发现,给孩子排忧解难,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情绪,并无形中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样,当自己出现这种表情时,孩子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帮助自己。所以说,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孩子最大天性就是好模仿,自己生活中一点一滴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无论是家长还是一名人民教师都应谨记:好的教育方式成就好的教育结果。
有不良情绪时,不要教导孩子。作为家长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情绪,那就尽量少和孩子说话,也不要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孩子、批评孩子,以免把坏情绪传染给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给孩子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氛围。
幼儿教师不能可将坏情绪带给孩子,如果坏情绪来临时可以深呼吸,让自己的身心放松。平复下来在与孩子进行交谈、沟通,切记带着不好的情绪与孩子交流、沟通。幼儿教师的工作繁琐、沉重,更应该调整好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对于自己的不良情绪时适度的调整。也可以制作心情“阴晴表”与孩子一起记录心理变化,记录一段时间后,让孩子们自主分享始终保持好心情的秘诀。(鼓励平时稍显羞涩、不爱说话的孩子们勇敢回答)
情绪的流动对幼儿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家长还是一名幼儿园教师都应具备基本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做情绪的主人,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作出良好的示范。也可以让孩子读一些关于情绪管理的书籍让孩子自主分享书中的内容。
好的教育方式成就好的教育结果,希望自身能吾省自身,时刻反思,对自己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孩子进行不同的调整。
一句话的影响
早上可儿带了一包妙脆角来,要我分给小朋友们吃。下午,吃完点心,我就拿出来果子放在桌上。这时孩子们都很高兴的说:“哦,分果子喽”。那我就说:“我们了来比赛背儿歌,背对了就把果子奖励给谁。”孩子们都很高兴,马上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座好,准备背儿歌。我来报儿歌的题目,孩子们举手也很积极。但有些孩子老是站起来,手举得很高嘴巴里还叫着“我、我、我”,怕我看不见他,我连忙说:“我喜欢举手的小朋友,我要请手举得好的小朋友,嘴吧不发出声音的小朋友来回答”。但这招并不管用,为了能吃上果子有些孩子还是按捺不住了。治轩,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坐在第一桌的,还一脸的不高兴得说:“老师,总是不请我。”我就生气得说:“我就不请你。”后来我发现治轩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这一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就跟他说,他应该怎么做。背完儿歌后,我又单独找他谈了一会儿,他也似乎明白一些道理。从这一点小事,一句无心的话。让我感受到老师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大班的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一言一行都被孩子关注着,影响着他们。这一点我们更应该关注,家长们也是一样。
甜甜的批评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有几个孩子,爱从家里带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入园,有时还是一些不安全的小东西,如珠子,鞭炮,火柴-------等。
集体活动时他们不但不参与,还召集周围的小朋友玩他们的东西。
特别是舒心,我给他说过很多此,叫他不要带来,他就是不听,也曾没收过他的东西,还是不管用,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今天早上,舒心的妈妈对我说:“李老师,她感冒了,我叫她不要来幼儿园,但她一定要来,请你多关注他,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就给我打电话。
”我不时的走过去询问她舒服吗?要喝水吗?一会儿摸摸她的头,看看烫不烫。
孩子见我对他这样关心,满脸欢喜。
中午休息时间,当孩子们躺下时,我开始来回巡视给他们盖被子,来到舒心的身旁,发现窗户是开着的,外面天气很冷。
我轻轻地关上窗子,伏在舒心的耳边悄悄地说:“今天天气冷,开窗睡觉容易感冒,以后不能开窗睡觉知道吗?”“嗯,知道了。
”孩子小声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许多孩子都进入了梦乡,只有舒心还在那里瞪着他的大眼睛,一点睡意都没有。
我小声问:“舒心,睡不着吗?”孩子点点头。
“那你起来吧!”“不,我怕影响别人。
”“你悄悄地走出去,就不会影响别人了。
”“老师你真好,我以后听话,再也不带危险东西来幼儿园了”舒心边走边说。
看着舒心的背影,我思绪万千,这不是我一直想要但用批评教育不管用的结果吗?是什么东西让孩子变化这么大呢?是爱,是我对孩子的爱让他感动,是我对他的关怀让他受到感染。
所以说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先爱孩子。
爱哭的婉婉
婉婉是新入园的孩子,长得白白净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看就招人喜欢,只是一入园就哭,好像有天大的委屈。刚开始,我还以为孩子怕生建议爸爸多呆一会儿,让婉婉跟小伙伴多熟悉一下,可每次爸爸都是在婉婉的哭喊声中离去,然而只一小会儿,婉婉就去找小朋友玩了,而且和同伴玩得很高兴。我也没在意,一周过去了,婉婉还是这样,我才发觉自己太大意。
那天入园,婉婉照样不让爸爸离去,要求爸爸再抱一会儿,我用手摸摸婉婉的假小辫:“婉婉的小辫真漂亮!让老师抱一会吧?”婉婉忽闪着泪盈盈的双眼,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伸过手来,爸爸借故转身离开了。婉婉终究没哭出声来,也没几分钟,就去玩玩具了。
第二天入园,婉婉还是拉着爸爸的手,我笑着迎过去,看她穿了一件黄色的裙子,就说:“婉婉的衣服真好看!”顺手领过她,婉婉听话地靠在我身边,爸爸什么也没说就转身离去,婉婉没有寻找,也没有再哭。
第三天,爸爸领着婉婉入园,她直接就去找我了,在我身边站了一小会,就去找小朋友玩了。
小孩子刚入园,心里的依恋无法释怀,老师的关爱就是他心灵释放的港湾,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个爱抚的手势和动作……孩子的要求其实很简单,请您不要吝啬你的爱,慢慢的给孩子一个舒展的空间,让孩子逐渐适应新环境,还一个天真的孩子在面前。
拿一颗爱孩子的心,去倾听孩子、关心孩子,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愿我们的爱伴孩子健康成长!
让批评开出美丽的花 ——批评后的反思
xx是我们班比较机灵的小男孩,但是上课时总是管不住自己,尤其在英语课中不能集中注意力,也不跟着老师一起互动。他不是抠抠自己的手,就是东瞅瞅西看看,或是告状旁边的小朋友挤到他了。每次老师的提醒似乎对他只能起到一时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多久他的注意力又转移到无关事物上了。对于他的注意力易分散的行为我有些不知所措,我想对于他的行为应该寻找一个合适的教育契机和方法去改正。
每周两次的英语班开始了,今天的英语教学活动刚开展了不到五分钟,他就在在位置上捉弄别的小朋友并开始了“对打互掐”,显然是他挑起事端的。对于他课堂上的捣乱我有些气急败坏,我想不能再对他采取以往的“怀柔政策”了!我停下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把他叫到前面批了一通,他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流下了“后悔”的泪水。批评后我和他进行了短暂的谈话活动:师:老师为什么批评你?——我和小朋友说话,没认真听老师说话。师:知道不对,为什么还那样做呢?那你想不想做老师喜欢的小朋友?——嗯,想。师:那老师看你的表现?——嗯。接下来我趁机进行了“教育改革”把所有的小朋友的位置调换了。年龄稍大的、能坐得住的和好动的幼儿坐一起。我对吴xx说:xx,老师给你调换了新位置,希望你能像旁边的小朋友一样棒,能不能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小朋友?(他抿着嘴使劲的点点头)好,那老师相信你。
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xx像换了个人似的,整节课出乎意料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能积极的回应老师。其实,xx是个聪明的小朋友,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前提是只要他投入注意力和心思。当然对于这种相对好动、注意力易转移的孩子需要老师及时去点悟。傍晚家长接孩子时我主动和xx的妈妈进行了交流,首先我告诉了xx妈妈:今天集体活动的时候批评了xx,并告诉了批评的原因,随后得到了xx妈妈的支持,接着又当着xx的面告诉他妈妈今天它有哪些进步。再后来的集体活动课上,xx有了“质的改变”,或许在积极地鼓励和暗示下,他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并乐于参与游戏互动。
经过这次看似微不足道的教育行为,我进行了自我反思,虽然一时的冲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批评还是慎重使用。批评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方式。由于生活经验的匮乏,幼儿时常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当然批评也并非一无是处,有时将批评用到“刀刃”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批评要根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批评方法和策略。批评以后一定进行适当的“安抚工作”,不仅仅是对幼儿还包括家长。“安抚”幼儿是为了让幼儿获得一种安全感,感受到其实老师依然是爱自己的,知道被批评的原因以及明白如何做才是恰当的,让幼儿能感受到老师依然是爱自己的。“安抚”家长是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家园共同形成一种教育合力。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判断能力和羞耻心,对于他们的错误如何进行有艺术的批评?对此,我总结了一下粗浅的观点:
首先,批评要及时。对幼儿的批评要及时提出并且批评要有依据,引导其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而不是粗暴的去改变幼儿的行为。尤其对于“初犯者”一定让其明白哪里做得不对!批评不能过度,也不要刻意翻幼儿的旧账,这样容易使幼儿受到伤害形成畏惧、惊慌甚至满不在乎以致自暴自弃等不良的个性。
其次,批评要适时、适地。批评要注意时间和场合。对于性格内向、文静的幼儿慎用当众批评,以免刺伤幼儿自尊心。进餐时或午睡时避免批评,以免影响幼儿进餐情绪、消化或午睡质量。对于初犯错误的调皮幼儿要及时批评不能姑息迁就,及时的批评可以有效的纠正其对待错误的不良态度。
第三,批评需要适当的方法和方式。所谓适当就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方法一:“敲东击西”法,即当幼儿犯了错误时,不是直接去批评,而是先对他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表扬。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受老师的关注的,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而增强其克服错误的信心。
方法二:鼓励性批评法,此方法主要针对性格比较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幼儿。对这种性格的幼儿进行批评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有耐心,不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批评话语多是鼓励性语言,抓住他们的优点以及教师应讲出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若是直截了当的、言辞激烈的批评只能适得其反,加重幼儿自卑心理。俗话说得好“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
方法三:“冷处理”法,即采取冷落或沉默的态度,让幼儿知道自己犯了错并且能够自我反省。这主要针对逆反心理特别强的幼儿,如果对这种性格的幼儿一味的采取训斥,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方法四“自然后果法”,事先和所有幼儿讲清楚原则以及违背原则后的的后果。若是有幼儿犯错误了,可以让其自行体验犯错误后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亲自体验比教师的口口婆心说教有更直观的感受。
总而言之,批评不是目的,不管哪种方法,只要在不以伤害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让幼儿意识到错误并能改正就是最好的方法!批评不等于说教或训斥,批评是讲究艺术的。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批评的方法和作用让批评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不一样的“批评”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不一样的“批评””!
小霞和其他幼儿相比,属于比较另类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的许多行为令人不解,让人接受不了。
上课时,她时而站起来跳几下.时而揪别人的衣服、头发,还经常趴在地上不起来。
你要想和她说几句话,叫她十遍也不答应;要想问她点什么,她就把手往嘴里一塞.任你用什么办法也问不出一个字:如果小朋友拿点吃的放在哪,一转眼准不见了,不用问肯定被她吃了。
最不能容忍的是,她一会儿打这个孩子一下,一会儿咬那个孩子一口.还经常把唾沫吐得小朋友头上、脸上、桌上到处都是,真是一个十足的“淘气包”,弄得我的耳根每天都是孩子们告状的声音。
一天.我正在教大家唱歌,她又开始捣乱。
我刚想批评她,忽然心生一计,干脆来个“坏话反说”,变批评为表扬。
这时,我表情一变,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呀,小霞你唱得真好听,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歌。
来,大家掌声送给她。
”小霞一脸愕然,转而又一脸灿烂,大概她想到什么,接下来的课她居然听得十分认真,竟然半节课没有捣乱。
奇迹!课后,我把她叫到一个僻静处,很严肃地对她说:“老师不想每天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批评你,那样小朋友都会不喜欢你的.老师知道你也想做个好孩子,对吗?”她用力点了点头,“那以后你再犯错误时,我就故意表扬你,提醒你又做得不对了,你就赶紧改正.好吗?”她又用力点了点头。
“这是我们俩之间的秘密,不要告诉任何人,行吗?”她第三次点了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好像长大许多,错误明显犯得少了,有时不用我暗示,她也能做得很好。
其实幼儿也有很强的自尊心。
只要我们怀着对孩子真诚的爱,耐心地去理解他、教育他、引导他,幼儿园里是没有“丑小鸭”的。
不知道本文“不一样的“批评””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普通话的影响力
我们农村孩子的家长大多数不说普通话,孩子在幼儿园里说普通话,回到家也不说普通话,所以我们教师平时和家长交谈时也很少用普通话,只有开放日和家长课程开课时说普通话。我班琪琪的家长是从外地来的他说普通话,因此,我和他交谈时也用普通话,尽管我不是很适应,但我还是坚持用普通话和他们进行交谈。
有一天,我班张小雨的爸爸來园,我和他进行了简单的交谈,谈话的整个过程他用的是普通话,可我却没有用普通话。第二天,张小雨的爸爸又来送张小雨和我说话时,他的口音变了,他不再用普通话和我交谈了。张小雨的爸爸走后,我在想他这两次的谈话,第一次他说的是普通话,第二次却没说普通话。我想,也许是我影响的原因吧,张小雨的爸爸是位军人,他在外面也一定说普通话,他想,老师也一定说普通话。我联想到,家长课程开课时,张小雨的爸爸来过幼儿园。那天,我和家长们的交谈用的是普通话。于是,第一天他便用普通话和我交谈,可我和他交谈时却没有用普通话。因此,第二天,他也不再用普通话和我交谈了。
回想起这两次的谈话,我实感惭愧。作为老师的我却说不好普通话,真是有些失职的感觉。在以后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要坚持说普通话。不只是在幼儿园里和孩子交流时用普通话。平时和家长交谈时也要说普通话。坚持说普通话,来影响家长,为普通话的推广尽我一份微薄之力。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班有位叫马久峰的小朋友,他是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记忆力很不错,表现欲也很强,但最近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学会了打架。他经常挥舞着他的小拳头向小朋友打去,嘴里还发出“嘿、哈”的声音。有时排队的时候他的小手、小脚也不安分,打打这个踢踢那个,那段时间经常有小朋友来老师这告状。我经常找他谈话,教育他,但收效甚微。
有一次,我们在户外活动,又有小朋友来告久峰的状,说他又打人了。一问才知,原来他是在模仿奥特曼打架,把小朋友当坏人打了,而且他平时也都是在模仿奥特曼才打小朋友的。听他这么说,我同久峰讲起了道理。我告诉他怪兽都是坏蛋变的,所以奥特曼要打他,但久峰与小朋友是好朋友,我们都是好人,奥特曼是不会打好人的,反而还要保护好人呢。奥特曼想要久峰来保护小朋友们,你愿意吗?久峰肯定的点点头,那以后保护小朋友的任务就交给你啦。在一次与久峰妈妈的交谈中得知,久峰在家里最喜欢看奥特曼了,还经常模仿里面的动作,我建议久峰的家长多给他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现在的孩子模仿力、表现力也都很强,所以多让他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他也应该会去学习、模仿的。平时在幼儿园我们也会给孩子多看、多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与故事。平时我们还要常常进行爱的教育,让幼儿之间建立友好、互爱的关系。现在很少听见有给久峰告状的了,无论在哪方面都进步挺大,同时也交了很多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