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我的育儿之路
发布时间:2020-07-16 小班教育心得笔记 教育读书笔记心得 家庭教育心得 育儿心得:我的育儿之路第一眼看见小宝宝的时候,心里不禁一陈激动,是你吗?你就是那个在妈妈肚子睡了十个月的宝宝吗?红红的小嘴、大大的眼睛、一头黑黑油油的头发,那一瞬间就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她,都说孩子是两个人的结晶,是大人生命的延续这话一点都不错,宝宝基本上是取了我们俩人的优点。有着妈妈清秀的面貌,爸爸极具发达的头脑,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她聪明的地方,比如很早就开始咿呀学语,能跟着音乐的节拍扭屁股,六个月的时候就想学步,但由于孩子出生前,我们就买了许多的育儿方面的书认真读过,知道孩子早学走路不好,要先从爬开始学起,所以我们就把宝宝放在一个人垫子上开始教她爬行,开始宝宝没弄懂大人叫她干什么,也不会爬,居然往后倒着爬,逗得家人哈哈大笑,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终于宝宝正式开始学步了,把她靠在墙上站好,大人离开几步,拍手示意她走过来,她勇敢的迈出了人生第一步,很快几乎没怎么费劲,宝宝已经学会走路,但还是走得不是太稳,这时候我们买了学步带给她穿上,大人手里牵好,在她要跌倒的瞬间拉起她就可以了,接下来等她真正可以自己走路的时候,摔跤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从书上学到的,大人不要太过心疼孩子。摔倒了要让她自己爬起来,我们每次都是用鼓励的口气,激励她自己爬起来,当然这么做也引来不少议论,说这些大人很是狠心,小孩摔跤了都不知道扶一把的,听到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们哪里知道此时我们心里不知道有多心疼,但为了宝宝,坚强自立的个性,我们不被人理解也无所谓。有一天,当同时玩耍的两个小孩跌倒后,一个“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趴在地上,眼睛看着大人,等着过去抱,而宝宝却自己爬起来,并走上去扶起那个还在哭的小孩,小孩的大人惊讶的说:“呀,你的小孩真乖不但自己没哭,还知道扶其他的小朋友,你的小孩是怎么教育的?”这时我们相互一笑,心里别提有多么美了,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早就统一了口经,不管是谁在教育,用什么方法,另一人决不插手,就算有不同的意见,也要背着小孩协商解决,比如小孩子做错事了,爸爸惩罚性的打了宝宝小屁屁,妈妈看了再心疼也不能护短,要说打的对,不听话的小朋友没人喜欢,这样才起到惩罚的作用,我看到很多例子,大人在惩罚小孩,老人上去护短,这样不但小孩没有意识到做错事了,还增加了孩子的骄横的脾气,下次再想管就很难了。
本来每个都是一块璞玉,不雕琢怎么成器,看世间哪个伟人,每个成大家者,无不是从小接受严格的教育,所以刚有孩子的时候,我们已经商量好了,为了孩子的成长让她从小吃一点点苦,是有好处的,但在怎么惩罚的问题上,我们也是花了点脑筋的,从书上,网上,电视上各种渠道,去探讨,最后得到一个比较科学和人性化的方法,在小的时候,可以用隔离冷处理的方法,比如小孩发脾气扔东西了,这时可以把她抱到另外一个房间,规定三分钟或者五分钟,站好,不许乱跑,认错了才能出来,实际用了后发现效果十分好,这样还不用打屁屁了,但只适合1-3岁,3岁以后就要惩罚打屁股了,而且一定要打痛,让孩子记住,接受惩罚是很痛苦的事情,这样多用警告,少用惩罚,就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告诉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的她能够自己解决的事情一定自己做,别人帮她都不行,我们还告诉她爱劳动,尊敬老人,这点她做的十分到位。每天她会给下班回来的爷爷开门,要是有时候其他人开门了,她还非不行,要关了门重新开了才罢休,爱劳动的她也得到实惠,由于经常做些小家务,使得她的动手能力特强,什么手工,折纸,都做得非常好。
这就是我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些初浅的经验,让我们大家共同探讨育儿之路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心得:家风之我见
育儿心得:家风之我见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国家、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沉积淀,是五千年文明延续不息的营养土壤,是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动力。
良好的家风是美德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精神财富,需要长期的熏陶和积累,才能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是以德为先。一方面要立德,家风首先就是一种道德规范,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清代的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为后辈树立起一座伟大的道德丰碑,受其德恩泽被,其子孙至今已传至九代,代代都有卓有建树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据记载,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120多种“家训”的核心内容即“重德修身”。另一方面要立戒,曾国藩秉承父祖“八字三不信”治家之道,又作《曾国藩家书》,严格要求后辈,家族先后出现过外交家、学者、诗人、教育家,曾家代有贤人,这与曾家代代严守家训,注重以德立家关系至密。另外要立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人为本、德为先”是教育的必然选择,家风是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的影响孩子的心灵。孟母三迁,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以德业遗子孙”……,我国自古就重视家庭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的建设。“有好儿孙荒成业,无好儿孙业成荒”,孩子就是一颗幼苗,不仅需要成长,更需要扶正。对于孩子我们常会利用看书、游戏的机会,给他讲一些道理,同时坚决不允许有说谎等行为,以德为先,教子树人。
二是崇尚学习。首先,学习能够开启心智。学习是实现自我增值的一种手段,好学则智,诸葛亮《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善读者可以医愚,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道理也是同样的。其次,学习能够改变家道。我国自古重视读书,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更是将读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门大户、寒门庶户都倾力供孩子读书,不仅造就了无数个“书香门第”,更是提升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有一位美国人叫阿姆斯特朗,他原来是小黑奴,不甘命运的他发奋读书,后来先后被几任美国总统聘为撰稿人,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家道。第三,学习能够优化家风。知书才能明礼,才能脱俗。读书使魏晋南北朝时的谢氏家族,从一个平民之家、小官僚之家,三代便上升为名门望族,也造就了谢氏家族的特有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在开启了人们的心智的同时,也点燃了文明的火把,一代一代书香熏陶,一代一代文化陶冶,能够塑造一个家族的气质,“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即使是最困难的时候,父母也没有放弃让我们姐弟读书。如今,我们也经常买书给孩子看,读给他听,希望能够将读书学习的种子播种到孩子的心田。
三是传承发扬。首先,要注重养成。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风、家训、家教,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传承老一辈的美好品德和作风,使良好的家风薪火相传,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风的传承中,我们既是传承者,也是发扬者。其次,要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好家风既要我们谆谆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更要我们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教育孩子,一辈讲给一辈听,一辈做给一辈看。相反,历史上也有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出现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悲剧。我的父母是一个纯粹的农民,讷口少言,都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要克勤克俭、诚实守信等为人处事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也教育孩子要互帮互助、要懂得分享、要懂得感恩,不仅说给他听,也做给他看。第三,要兼收并蓄。时代在变更,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在不断改进和融合,从《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到《傅雷家书》,千百年来,家风的内在愈加丰厚,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的健康与否,决定了一个集体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春节贺词中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正则国兴,家风好则国旺。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要弘扬家风,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儿心得:我们的育儿心经
育儿心得:我们的育儿心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家长的行为习惯、素质状况、人格形象和实践行为对孩子思想品德、个性特征的形成至关重要,是决定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我儿子的成长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他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生活,而且拥有健康的心灵和健康的习惯。根据学校的要求,现将我们与孩子交流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营造温馨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健全完整的人格
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和睦温馨、充满快乐和关爱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我们家庭是比较民主和平等的家庭,成人之间、老人之间、孩子之间都是一律平等、诚实相处的。在家里,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正确就会赢得支持,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我们家长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也会因材施教、及时点拨、适当引导,尽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
为了给他更直接地感性认识,我们带他去过世博园、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游过上海、北京、江西、湖南、浙江等地,让他在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中增长知识、形成爱好、彰显个性,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热情和豪迈。我们深知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孩子面前我们十分注重自身言行举止,每天晚上都看书学习,让他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平时我们还经常主动和孩子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达,分享他的喜怒哀乐,给孩子创造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
学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健康心灵塑造的家园。作为家长,我们十分注重与学校互动、与老师沟通,经常与老师通电话或者聊天,询问孩子的状况和表现。每次的家长会是我们极为关注的活动,无论工作多忙,我们都是积极参加,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重视和对他的爱。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老师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老师的工作是最辛苦的,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的教导在孩子的心灵播下了尊师重教的种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光辉和崇高。每当老师布置的作业或交待的事情,我们积极配合孩子,认真及时完成,让孩子懂得学校的事情都要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要高度重视和高质量完成,从小孩的思想认识上建立了一种行为自觉和良好习惯。每当孩子在学校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总是换位思考,从自身查找不足,站在老师的角度和对方家长的立场分析和思考问题,及时沟通,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当孩子在校得到的赞誉多了,我们会教育他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指导他积极面对、迎难而上。
我家孩子在学校上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言,与老师互动;课间或者学校组织活动时能踊跃参加、力争上游,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他也比较调皮,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老师也添了不少麻烦。班级老师总会耐心细致、苦口婆心地教育和引导,发现孩子松懈或其他苗头性问题时,经常主动与我们家长沟通或当面谈话。家校互动、携手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织密了连心网、搭建了同心桥,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学校的温馨和生活的美好。
三、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品格
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行为习惯和自身表率显得很重要。我们家长对孩子基本上能做到言行一致,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教育。平时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问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不断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增强判断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认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学做人、学处世。平时我注重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学校的文体活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还经常和孩子谈工作上的体会,告诉他无论做什么都要有敬业之行、感恩之心。现在,孩子已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们高兴地看到,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孩子进步很大,活泼开朗,懂事听话,有集体荣誉感。
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作为家长,我们将加强学习,科学教子,与老师一道,努力做孩子人生的引路人,为孩子健康成长点亮前进的灯塔、拓展广阔的天空。
育儿心得-告之篇
育儿心得-告之篇
对脾气急躁的母亲最容易发生的事情就是当孩子做事达不到自己要求时就会对着孩子发脾气,乃至于动武力,而结束之后自己往往会后悔再去向孩子道歉,其实这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而言都是极其不益的。
学会告之很重要!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小孩在那里看电视,家长在边上催“快关电视,来吃饭了!”。结果会发现那里只是发出“嗯”的一声,没有任何动静;第二次家长再催,还是这样;第三次家长可能就发展到不停地唠叨,或是骂、......然后小孩可能是不情愿地来到饭桌旁,虽然是在吃饭,但很不开心;有时甚至第三次发火也没用,非得去拖去拉或是打......吃饭是如此,做作业也是如此,玩耍也是如此,最后结论往往是:怎么就是我家的孩子不听话,而别人家的孩子都很听话呢?孩子恨家长,家长怨孩子......
学会告之,让孩子在规则中学会自我控制!
1、约定时间,不是家长规定,而是与孩子商量,我们准备再看多长时间电视?我们再玩多长时间?将这一集看完?......
2、约定处罚规则:共同认可1的约定后,也得要约定处罚规则,如有违约,那我们就接收处罚,打小屁股?罚站?......可以是家长制定,小孩认可,也可以是双方约定。
3、执行:违反规则接受处罚,让孩子从小有规则感,但面对这样的处罚他不会恐惧,因为开始就约定好的,而是自愿接受处罚。
不同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不一样的表现及状况,家长不可以用自己的标准去强制要求孩子,也不可以用别的孩子的标准要求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有着自己的天性,作为家长的我们重要的是引导好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育儿心得:一路陪伴心得
育儿心得:一路陪伴心得
3月8日伴随着清晨温暖的阳光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进入满天星幼儿园,我家宝贝在这次节日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小医生”,我很欣慰,让孩子走进没大人的世界,他很开心,因为这样一个活动,让孩子懂得了关心爱护妈妈、奶奶、姥姥。从小知道这样一个节日,并在其中学会爱自己及家人。
紧张忙碌近两个小时后,参加了“妈妈沙龙育儿经”活动,宝妈们在这里畅快淋漓的诉说自己的育儿经验,在这样的环境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交流让优点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天单行路,当走过后,错过了就是错过,没有回头路,所以以下几个问题是我家孩子常见问题:
坏习惯永不断,特喜欢接触不良事物,他的心里觉得这样很帅,因为这样在幼儿园给带班李老师、顾老师增添了很大的麻烦,在这我想说两位老师辛苦了,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有一种宽容的心对待,正确引导。因为我家是男孩,还特别好动,真正该学的东西他往往不感兴趣,学不良事物劲头很足,时常用这样的方式想来引起家长注意,每每遇到这样的时候,首先我们都是给他讲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还要讲明白为什么不对,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其次对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地呼和斥责他,做到好好说,以后不能在这样做了,如再次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让他对自己做的错事负责,会有相应的惩罚方式,就必须接受惩罚了。
其次就是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的孩子一直是偏胖儿,所以做起事来就很笨拙、拖拉,所以很多事情我都会插手,逐渐养成了孩子事事依赖,后来为改他的坏习惯,我和爸爸的共识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多听孩子的想法,多商量问题,换位思考,不用自己的观念模式,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空间,让孩子有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解决问题。
经过宝妈们的讨论,自我深思下,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我们应该用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父母只有用宽容、平等的心去看待孩子,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成长问题与困难,才能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空间,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孩子的童心。
我的育儿心得
我的育儿心得
我们是夫妻二人自己带孩子的,在辛苦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希望对别的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
父母是孩子最最亲近的人,孩子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时时刻刻受到父母的影响,如家庭成员和睦,父母恩爱、相互尊重,注意环境整洁、习惯良好、生活有规律,并能科学育儿,孩子就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反之,父母不讲卫生、不学知识、忽视教育,孩子就得不到合理的保健和培育,也就不可能健康成长。这说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必然一开始就成为孩子的教师,每时每刻都在教育着孩子。
要让孩子拥有自主的选择权。孩子虽小,却有自己的思维模式,父母强加的选择会造成他们潜意识上的不快,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甚至电视节目将有助于他们时刻保持愉快而舒坦的心情。
要教会孩子与人和睦相处。孩子与大人一样,也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与社交圈。作为父母要尽量帮他们制造与其他孩子相处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如何在集体中寻找欢乐。
不能过分溺爱孩子。不能无条件,无止境的满足孩子的要求,物质上过分的给予并不能带来孩子精神上的快乐,我们要让他们学会发掘更多物质享受之外的快乐。
要培养孩子坚强的品格。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挫折之事十之八九,没有坚毅的品格,那多半的人生将在痛苦中度过。只有具备了顽强的意志和不惧艰难的勇气,才能在逆境中寻找出路,感受快乐。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他提出批评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他,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他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对比,让他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他的长处,告诉他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使他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对他的要求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讲的时候要具体尽可能的将事情跟他解释说明。
让孩子帮忙做事:平时在家我总是让孩子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杂事,有时在我洗东西时,就会让他帮我端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在小的事才能陪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就会让孩子收益一生。
鼓励孩子多谈关于他自己的事。家长关心孩子,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听”。这个“听”,就是要鼓励孩子多谈谈自己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学校里的交友问题,你可以通过老师进行了解,同时也要注意听听孩子自己是怎么说的。这样直接沟通的方式,不同于家长单方面的说教和灌输,而是由孩子引导,在这种直接的沟通中,你可以了解到只用“看”了解不到的情况,从而针对不同情形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以上是我们对孩子教育的一些心得,希望大家在和孩子的生活中有所帮助的同时还能有所启发。最后祝大家都能不用为教育孩子而心烦,也愿孩子们都能成长为有用的人!
育儿心得:育儿之乐 其乐无穷
育儿心得:育儿之乐其乐无穷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初为人父,自己来不及怀旧,儿子已经从呱呱婴儿长成绕膝稚子。养儿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将人生重新串起一条线,这条线上挂满一颗颗珍珠,那是成长的点点滴滴。其中有苦——儿子出生以后,我和爱人基本就没睡一个踏实觉,不是半夜泡奶就是夜半把尿,更不用说发烧感冒,让做家长怎一个揪心了得,真恨不得用自己去代替他,为人父母者全是如此。但是,儿子的出生又仿若天使降临,养儿虽苦,育儿亦乐,乐在感受,乐在陪伴。
平日里,一有空,我和爱人都是自己带儿子。一方面让奶奶休息休息,同时也是增进亲子感情与教育。有一次,一家三口开车出去。由于平时对儿子的安全教育关注较多,刚上车儿子就和爱人说,妈妈要系安全带。其实,妈妈早就系好安全带了。但是,儿子竟然非常执著地一个劲地说“妈妈要系安全带”。哎,这就是幼儿的思维模式吧。当时,真被他吵到了,于是,我就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系安全带啊?他一本正经地说,不系安全带警察叔叔要罚款的,我没有带钱。好有担当的宝宝啊,看来,对警察叔叔的敬畏真是发自内心啊。
后来,在车上的一段对话,想起来也是忍俊不禁。一辆宝马驶在我们车前。儿子说,爸爸,我要给你买一辆宝马。虽知是童言,心中依然一阵窃喜啊,儿子能记着咱。爱人问,给妈妈买什么?答曰,买一辆奥迪。追问,给奶奶买什么?儿子竟然不假思索地说,给奶奶买一副麻将。我和爱人又惊又乐,惊的是儿子挺有洞察力啊,对奶奶如此了解,体贴入微啊。不知如果当时奶奶在旁边是什么感受。再问,给你自己买什么啊?他说,买个棒棒糖。哈哈,从名车到棒棒糖,差距太大了点。看来,这对我们家长也是一种教育,让我们明白,对于孩子而言,最想要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无关功利,无关事物本身的价值。
提到棒棒糖,又想起一件事情。孩子对糖品几乎都是免疫的,看看一个个“牙门”洞开的孩子就知道。我儿子也是如此,糖果一个接一个,根本停不下来。后来,发现了蛀牙,去医院检查,补了牙齿。牙医说不能多吃糖,看着周围白花花的诊室和戴着口罩的神秘人物,当时他只顾呆呆地点头。可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后来,幼儿园小朋友们一起去动物园秋游时,不知哪冒出来的棒棒糖,他和几个小朋友都吃过了。他奶奶把剩余的棒棒糖藏起来了。回到家后“糖瘾”难耐,而孩子的心智出乎成人的预料。晚上,我回到家。他一脸的不开心,嘟囔着嘴巴。我好奇地问他怎么了。他先是不肯说,后来,支支吾吾地,耷着脑袋说,我想要脆脆的、圆圆的东西。那是什么呢?进一步追问,儿子就是不肯说,反复嘟囔我要脆脆的、圆圆的东西。后来,奶奶从厨房出来了,问是不是想吃棒棒糖?神色立马变化,一脸的狡黠与可爱,他知道我们不会给他再吃棒棒糖,就极尽委屈与委婉之词。我心中一阵咯噔,真是个“狡猾”的家伙。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写到,“现代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的确,教育更需要的是时间与心思,有陪伴的时间和反思的心思才会有与孩子一致的话语系统,才会融入孩子的世界。也曾经困惑于儿子的“熊”性,到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说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的行为。比如,刷牙时儿子总是长大嘴巴,牙齿的正面无法刷到。后来,我用《小兔子乖乖》来引导,把牙刷模拟成大灰狼,让儿子把牙关要紧,不要让大灰狼进来;刷牙面时,我们又模拟托马斯火车在牙齿轨道上滑行;漱口吐水时,我们模拟《海底小纵队》里的涡轮增压器。刷牙,儿子与喜爱的卡通形象和故事再次邂逅。作为家长的我,陪同儿子一起走进卡通的世界,甚至我们全家也会在儿子的导演下,排着队伍,跟在儿子的后面充当火车厢。全家其乐融融,在卡通的故事里感受童心,回忆童年。
育儿之乐是不为父母者所不能体会的,就像自己的生命找到了寄托,可以全心全意地去爱一个他,而不用去担心有一天会被背叛,甚至被背叛了也是心甘情愿的。豁然,全心全意去爱,也是一种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