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言行一致
发布时间:2020-07-16 幼儿老师故事 中班老师教育笔记 幼儿老师教育笔记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老师应该言行一致”,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我们班的幼儿,有好几个午睡习惯一直都很差。
在他们睡不着或睡不好时,我都会耐心的引导他们入睡,在我的耐心说服下、如果仍然有睡不着的,我经常会说一些吓唬他们的话。
如;会对他们说“现在大家小朋友乖乖睡觉的时候你们睡不着,等小朋友们起床后,你们睡不着的继续留下来睡。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过多少遍,但是从来没有执行过。
昨天午睡时,我提前便对孩子们说,躺下去后,把小眼睛闭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好多孩子都按我的提示做,也都很快就睡着了。
可是维维和震震两个小朋友却怎么也睡不着,并且两人互相影响,我走过去打了几次招呼,但是仍然不见效,我便又使出老调“这会儿你们两个睡不着,待会儿小朋友们起床的时候你们就别起来了,继续留下来睡。
”谁知在起床铃响起后,他两仍未把我说的话当会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始穿衣服。
见此情形,我觉得这话不执行看来不行了,于是便走过去严肃的对他两说:“你们两个不必穿衣服,继续留下来睡觉。
”只见他们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之下带着哭腔对我说:“老师,让我们起床吧!我们明天一定好好睡觉。
”这时,全班的小朋友都注视着他们两,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后谁不好好睡觉,就象他们一样,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要乖乖睡觉的”。
果然,在今天的午睡时,孩子们的表现较好。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我们老师,不管面对再小的孩子,我的言行都应该做到一致,不然,我们说的话起不到作用。
关于“老师应该言行一致”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师应该学会多放手
随着午睡起床音乐的响起,小朋友们纷纷起来,忙着穿衣穿裤。小班的孩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了许多,大部分幼儿会自己动手快速地整理好衣服,准备吃餐点。这一天,只有甜甜还半眯着眼睛依然躺在床上,尽管小朋友在一旁催她,但她还是没有起来。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以前给孩子们讲过的一个故事《慢吞吞的小蜗牛》,便走到甜甜的床边,自言自语地讲起小蜗牛因动作慢总误事的片段。我问甜甜:“你喜欢这只慢吞吞的小蜗牛吗?”甜甜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不假思索地说:“我才不做那只小蜗牛。”一边说,一边叫我帮她穿衣服。不一会儿
,甜甜就高兴地跑出了午睡室。
餐点过后,区角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游戏。只见甜甜一手抱着娃娃,一手给娃娃“喂饭吃”。子怡说:“这是我的娃娃,我来做妈妈。”说着就把娃娃夺了过来。甜甜说:“是我先拿到的,应该我做妈妈。”就这样,她俩开始争执起来,甜甜抢不过子怡,便转头向我求助。我连忙走过去,问:“发生什么事情了?”甜甜噘着小嘴,向我告状。于是,我对子怡说:“这个娃娃真漂亮,如果你们一个抱娃娃,一个给娃娃喂饭,你们都可以做娃娃的好妈妈了,好吗?”“好吧。”在我的建议下,她俩愉快地玩了起来。
反思:
我班的甜甜是个聪明、能说会道的孩子,个性很强。由于家庭的某些原因,家长特别宠爱,所以养成了霸道、任性的坏习惯。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我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能够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变化和需要,并能及时引导、解决出现的问题,促进了幼儿情感、品德、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但通过这件事情,我也发现了一个存在的问题。当甜甜意识到动作慢不好,要快点起床穿衣时,马上顺应了她的要求帮助她穿好衣服。这会使她滋长懒惰的心理。在娃娃家玩时,她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会了合作游戏,但同时由于老师介入太早,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尝试机会。可见,在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我们教师应该学会“该出手”时再出手。
教育随笔:直呼老师的姓名应该制止吗?
古往今来,尊师重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尊重老师是学生应该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对老师有礼貌从小就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也是社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孩子直呼长辈姓名,成人都必须加以制止和引导,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是多么缺乏礼貌和尊重。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因为直呼比自己年长人的名字而受到严厉地指责和训斥。同样,对于天天苦心教育自己的教师更应该尊敬万分,不能直呼其名,不然必须严加制止。可是,发生在我们班的事情,让我改变了这种看法:
一天,我上下班,还未来得及跨进教室的大门,一群孩子就从教室里跑出来迎接我:“肖老师,肖老师,你来啦!你上班了!你中午带我们睡觉吗?------”这时,飞飞高兴地拉着我的手又叫又跳,冲着我直呼我的姓名:“肖玲,肖玲。”他这一叫不打紧,一群孩子围着我,也跟着他一起直呼我的名字。还有越叫越大声的趋势。生怕我听不见是谁在叫我。开始我非常生气,心想:这些孩子真是越大越不象话了,居然直呼起我的名字,真没礼貌。于是,我很生气地说:“哼!你们不能叫我的名字,真没礼貌,我不喜欢!”顿时,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一个个瞪大眼睛望着我,一脸的无辜,飞飞又蹭到我身边摇摇我的手疑惑地说:“扬老师叫你肖玲你都不生气?”哦,原来是这样,我这才明白过来,小班的孩子思维直观,好模仿,他们平日里看到班里老师之间相互直呼姓名,那种同事之间的亲切、融洽的关系,感染了他们,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着其他老师一样直呼起我的名字来。我为自己刚才的生气和言行感到惭愧。于是,我用亲切的话语向孩子们道歉,并告诉他们:“只有比老师大或是和老师一样大的人,才能直呼老师的名字。小朋友怎样称呼我才最有礼貌呢?”然后就听到有孩子说:“我刚才没有叫肖玲,我叫的就是肖老师。”我忍住笑,飞飞撅着小嘴又问:“肖老师,那肖玲是什么意思嘛?”看着他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和似笑非笑的表情,我知道他是在故意逗我,于是,我佯装不理他,他笑嘻嘻的自言自语道:“呵呵,我知道,肖玲就是肖老师的意思。”我实在忍不住,扑哧一声,哈哈大笑起来,大家也都开心地笑起来,笑声一片------
从这以后,我明白了,孩子们对老师直呼其名并不表示不尊重你,对你没礼貌;而是他喜欢你,因为喜欢他才会用生活中与他特别亲密人的相处方式来亲近你。他渴望得到你的关注;渴望与你交流。相反,传统的教育师道尊严,老师高高在上,孩子大气不敢出。这是不能与孩子真正交流,真正互动,被孩子所接受。所以,当时常有孩子心血来潮地直呼我的姓名时,我不再制止,也不会因此生气而严厉地批评和指责他们。有时冷处理,偶尔也佯装生气逗逗他们,直到大家都忍不住开心地笑起来。当然,我们也不能提倡和鼓励孩子直呼老师和成人姓名的这种行为,因为引导孩子了解自身的社会角色,从小尊重他人,尊重师长,这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社会的责任。
只有与孩子们成为平等的朋友,与他们相知、相交、相伴,你才能感受到他们带给你的会是一番快乐天地。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群快乐天使中,和他们在一起,使我真正享受到天使般的孩子带给我的欢笑与歌声;幸福与甜蜜-----
2020不应该去一味的批评
老师:“看看,秋语有没有小便身上……”这是搭班老师传给我的讯息。闻声我就过去午睡室看了一下秋语,没想到是真的。“很奇怪,难怪今天在床上赖着不下来。”秋语很懂事,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老师过多的操心,可是今天……???
午睡一半的时候,秋语就说要小便,老师让她去了,可是怎么还是会小便身上呢?这让我跟搭班老师都觉得很奇怪,有两点,那就是(一)、秋语在告诉老师自己要上厕所之前床上就已经有点湿了(二)已经告诉老师自己小过便了,又想小便不敢再说了。
为了事情的真相,又问了这个懂事的小姑娘,:“秋语你是什么时候小便床上的,小便床上自己知道吗?”秋语说:“我知道的。”那你为什么不告诉老师自己尿床了?秋语好半天没做声,当然我自己也想到了,要么就是秋语怕难为情,要么就是秋语怕老师责怪。结果还是属于后者,也有怕难为情的因素。
在此,包括以前有孩子的尿床现象,我们都并没有责怪,都只是给予孩子下次不要再有这样的情况了,没想到事隔一天,又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对于发生的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审思,为什么孩子尿床不敢告诉老师?相当于别的事例,怎么样就能够让孩子犯了错误还能够自己反映给我们?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孩子遇到自己不如意的事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应该去一味的批评,因为让孩子在大家面前接受批评是件很残酷的事情”反而应该是去支持他们,让孩子在点滴中改正、吸收好的事点。
老师要注意言行举止
升入小班快一年的时间了,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我们班的宝贝们就对我产生了很深的依赖之情,连我平时做的一个小小动作,孩子们都会铭记在心。我觉得我就是他们的一面镜子,时刻都会有很多的目光凝聚。放学的时间到了,家长们陆续的来接了,只听见教室里一片片的问号声,:“奶奶好,”“阿姨好”“叔叔好”“爷爷好”顿时教室里一片礼貌的声音久久不能平静,家长们高兴的说:“好好,老师教育的真好。”呵呵这些小家伙们,看见有一个人问好都会跟着模仿起来,这就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好模仿,嗯,你天天和他们一起就会感觉自己总是很年轻,很快乐!因为他们给了我无限的活力,让我忍不住年轻起来。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就是我的一面镜子,他们天真活泼,我就很快乐,看着他们年轻无暇的心~我的心也跟真年轻起来。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我们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父母都来学学。学学我们的发型、衣服,甚至举止言行等。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孩子们就会关心我们,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也会不友善。
老师的言行的重要性
每一位幼儿的模仿能力都是非常强的,他们是天生的模仿专家。
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追随的对象。
他们爱好新事物,喜欢效仿成人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的眼睛里始终保持疑惑的眼神,他们不了解成人的世界是怎样的所以特别新奇。
我们时常听见小朋友喜欢唱成人的歌曲,常常听见小朋友在模仿成人说过的话,“不吃饭的话让警察抓你!”
我作为老师,和小朋友天天相处在一起,每天在幼儿园幼儿自然而然会受影响。
一天,吃过午饭,我请黄奕可小朋友来当小老师。
我坐在旁边听她在与幼儿交谈,仔细听听我都觉得那些言语都似曾相识,只听她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今天老师要跟你们说句话,上课时候小脚怎么放?小手怎么放?坐得不神气的小朋友我就不喜欢他了。
我要叫他到外面去!”我情不自禁笑出声来。
原来那些话都是我平时无意间经常说的,小朋友都记在心里了。
虽然表面上看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得仔细深思一下:“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对我们敲醒了警钟。
幼儿没有分辨好坏的自控能力,他们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
“人之出,性本善”!每位孩子出生时都是一样的没有好与坏之分,关键是后天的引导,良好的教育能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拙劣的教育往往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这样一来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人人反思。
良好的教育语言是平时教育的一种支持手段。
改掉自己平时的口头禅,改掉粗鲁的语言,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这样幼儿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更好地得到发展。
幼师应该让幼儿懂得"分享"
导读:如今的社会响应着国家的政策,几乎没家都只有一个孩子,各种好吃的,好穿的,好看的,好玩的,都是自己一个人独享的,所以很容易给孩子养成了自私的性格,眼里容不下别人,更不要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了。
我班一个叫贝贝的小朋友生病了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来幼儿园拉,我和另外一个老师按照惯例拎着一些水果去他家看望他。
一进门,就看见贝贝在门口玩,我唤了声他的名字,他一看见我们开心的跑了过来,我随手把手里的西瓜递了给他,他开心的接了过去,连声叫“老师好”。
他的叫声唤出了妈妈,他妈妈连声感谢我们的探望,他妈妈引着我们进了客厅,我随手把另一袋水果放在了茶几上,贝贝乖巧的坐在我旁边眼睛盯着面前的水果袋问:“老师这里面是什么?”我听了随手拿出一个大苹果递给他,他乐了,连声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这时他奶奶进来来拉,对一旁的贝贝说:“贝贝,过来把两瓶牛奶拿给老师喝。”只间他接过了牛奶,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牛奶,迟缓了一下,最后还是乖乖的把牛奶递给了我们。
接着他奶奶又从另外一个箱子里取出四个大的喜之郎果冻,对着贝贝叫道:“贝贝,过来把果冻也拿过去给老师。”只见他快步的走了过去,蹲在纸箱旁边楞了楞说:“没了啊?”他妈妈看出了他的不舍,笑了笑说:“贝贝不可以这么小气的哦,快拿给老师啊。”可是他充耳不闻,依旧呆呆的蹲在纸箱旁边。他奶奶心疼的说道:“乖孙子,你看下面不是还有那么多吗?这些都给你吃的!”说完用手掀开了下面的一层纸板,露出了好几排的果冻,此时他才心甘情愿的把四个果冻放在我们面前。
贝贝是个乖巧孩子,平时特别的有礼貌,各方面表现的也特别的好,可是他今天的表现却让我大跌眼镜。
如今的社会响应着国家的政策,几乎没家都只有一个孩子,各种好吃的,好穿的,好看的,好玩的,都是自己一个人独享的,所以很容易给孩子养成了自私的性格,眼里容不下别人,更不要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了。
当今的社会拼命的抓教育,努力的抓成绩,大家通常把成绩的优秀与否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于是素质教育就却大家渐渐的忽略了。“我是最大的”、“我的东西就是不给别人”、“我是家里的唯一宝贝,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思想,日积月累,就想病毒一样渐渐的吞噬着孩子原本阳光而白净的心灵。
我应该这么说
吴子墨小朋友是一个相当调皮的孩子,而且很好动;为此他的妈妈经常拿他没辙,但是,也有优点,他很聪明,特别喜欢表扬,一表扬就什么都忘了,也表现得很好。
桌子上有些废纸条想扔掉,正好吴子墨在我旁边,我便说:“吴子墨,给我扔了这些纸去。”并顺手想递给他,可是他不接,而且还大声说:“我不扔。”然后一溜烟跑了,这令我很吃惊,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中午吃饭的时候总在想这件事情,我想到了吴子墨的性格,也许他不喜欢我这种说话语气。
下午上课的时候,我又把那块纸拿在手中,把吴子墨叫了过来,对他说:“吴子墨好孩子,你帮老师把这块纸扔了垃圾桶里好吗?”这个办法果然灵,他高高兴兴地说“好滴好滴,我扔我扔!”
吴子墨前后的表现截然不同,是因为我换了一个字,我应该这样说,我把“给”换成了“帮”,前者带有命令的口气,而后者则是商量的口吻,孩子们对于帮更容易接受,看来孩子们对语言是很敏感的,换一种说法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新老师该怎样仁慈
“对幼儿的仁慈就是对我们教师最大的残忍”是工作一个月以来最大的感悟。孩子都有欺生的心理,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机灵。正如在《繁星·春水》中提到“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试探、摸索,进而观察、感受老师。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带着满肚子的学问,往往怀着对孩子的憧憬,对未来的向往,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往往会对幼儿起初的一些尝试性的行为没有严厉的制止,而是细声细语地告诉他们或者用眼神暗示,这样,孩子会继续“努力”,无形中埋下了“祸根”。他们会认为“哦!新老师真好,不会大声的呵斥我们
,也不会严厉的批评我们。他们好说话。我捣蛋一下,也就这样......”时间不用多,几天后,正常的课就没法进行了。
虽然如此,但也并非要求老师上来就凶、狠,其实在这里的“仁慈”是有前提的。它要求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老师的形象后,就可以了。即新手教师的成长过程一般要经历温柔---严厉---厉中带柔---温柔。当然,最后一个温柔和第一个温柔是截然不同的。它是笑里藏刀,即使温柔也会制止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
所以,作为一个新老师,尤其是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老师,一定要在短期内树立自己老师的形象,让孩子既怕又想接近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听你的话,班里的常规才能建立,孩子的安全才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