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爱告状的小朋友

发布时间:2020-07-06 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游戏 幼儿园小朋友的游戏 小朋友幼儿园游戏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爱告状的小朋友”!

最近,其他班的老师都向我反映:你们班的张浩楠同学老是来办公室告状。

例如:哪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他了,谁又拿他的水瓶了,谁又不给他用彩笔了······起初我也发现他是班里最能告状的小朋友,并没在意,觉得小朋友这么小,告状很正常。

这次,老师们又向我反映张浩楠。

回到班里,我就叫过张浩楠跟他谈了一会。

我说:“张浩楠,你怎么整天去告状呢,其他小朋友也没有跟你似的,动不动就去告状。

”“他们老是欺负我,随便拿我东西。

”张浩楠低着头说。

“那你欺负其他小朋友了吗?随便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了吗?”我反问道。

“是他们先拿我的,我就去拿他们的。

”理直气壮的跟我说到。

“那你应该跟小朋友说:老师教导我们不能随笔拿同学的东西,用的时候要跟同学说好,才可以拿去用呀!”“老师,我下次就跟他们说,不要随便拿同学的东西。(高分作文网 ZuowEN101.com)

”张浩楠小心翼翼的说到。

最后我在班里说:“张浩楠是个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同时,也非常喜欢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一块玩耍。

”“知道了,老师!”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

通过张浩楠小朋友这个事件,我认识到,老师要时刻观察同学们的异常举动,及时调解,这样不仅帮小朋友解决了问题,同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及时调整小朋友们的不良心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于“爱告状的小朋友”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师如何处理小朋友的告状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几乎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令老师应接不暇,孩子的告状行为表面上看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幼儿各方面情感不断发展的表现,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对幼儿的性格品质的形式产生影响,所以教师的处理方式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幼儿的告状具体有哪些类型?他们具体表现有哪些?产生这种告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下小编总结了平时常见的类型:

1.求赏型告状

如:老师,“某某没有好好坐着”“某某又说话了”幼儿想通过告状来表现自己“我已经坐好了”“我没有说话”,希望老师的注意,能够给予自己肯定和表扬。这是一种追求自我的表现,想从成年人哪里得到肯定的评价,这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幼儿对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但是对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视,产生这种告状多半是幼儿园中没有得到关注,所以特别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评价,通常为满足表现欲望的不分场合的。

2.辩解性告状如:幼儿甲每次玩玩具时,总是为了抢东西而打架,一次,玩积木,他的面前已经有许多积木了,却把别人的积木抢过来占为己有,当那个孩子哭着向他要时,他就对对方动手,看见老师走过来,他却告状说:“她抢我积木。”这是怕老师责怪自己而进行辩解的告状。这个是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多数幼儿会以自我为中心,做错事情又害怕老师的责怪。

3.检举性告状“如某某又在打人了”“某某玩玩具没有收拾”等等……还有维护规则类规则,如:“某某把脚放在桌子上了”“某某去拿老师的东西了”最后还有同情心驱使幼儿告状,看到别人受到欺负了,他会以仗义身份向老师告状……那么,通过以上总结这么多的告状简析,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呢?

教师在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每位老师所持态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教师能耐心处理,为幼儿解决困扰,但也有部分老师对幼儿的告状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其实幼儿告状不完全是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应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待幼儿的告状。孩子们很在意老师对总结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谴责,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在幼儿的眼里,老师是最崇拜的,是最可信赖的,只有老师才是最公正的法官。所以,我认为首先:

1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对幼儿的告状持欢迎的态度。

幼儿爱告状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普遍的现象。老师不要怕幼儿告状,不要觉得不耐烦,从积极意义上说,幼儿告状正是他们亲社会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告状应持欢迎的态度,在工作中遇到幼儿的告状,可以停一停别急着截断或不耐烦,微笑会让自己与幼儿都得到放松。要耐心指导,帮助幼儿,只要教师重视幼儿告状,并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指导,相信幼儿的这些良好心理品质会得到发展。

2、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要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遇到幼儿告状教师应耐心倾听,细致,全面的调查。争吵,控告的原因详细的弄清楚告状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症下药”。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以下列举个别的类型进行分析:

(1)检举性告状的幼儿,他们一揭发检举他人的方式显示自己的优秀,其因就是为了讨好老师,表现自己,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幼儿的面批评另一个幼儿。可以这样对告状的孩子说:“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呢?

(2)求赏型告状,这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因为幼儿告状经常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老师不宜鼓励。

(3)为自己辩解的告状,这时老师要分清楚责任,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事要让本人认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加以肯定,鼓励,然后应认真予以引导,与孩子工商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

经常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听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的任务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也可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到幼儿园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能力,认识社会,与同伴交往,学习交往的技能,学会解决身边的矛盾,所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老师要重视幼儿的告状,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爱告状的孩子总部乏可爱之处。不管幼儿因什么原因告状,教师有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不能用不耐烦或没听到的方式来应付,在了解情况后,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为孩子日后成为“社会的人”和“健康的人”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爱告状的孩子


今天我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活动,孩子们很高兴,都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悦悦小朋友跑了过来,“老师!老师!胡国傲又弄坏我的水彩笔了。”我走近一看,水彩笔被拆得都散架了,我还没来得及问明原因,就听见围观的小朋友不停抱怨,一诺说:“是啊,胡国傲最坏了,他以前还把我的图画本给撕了!”开策说:“对,他不是好孩子,他以前还打过我!”子皓说:“他是坏孩子,有一次他把我画的画扯坏了!他很坏的!”孩子们唧唧喳喳地向我诉说他以前的“恶行”,这让我颇为吃惊,因为他们对同伴缺乏应有的宽容。我也留意到,当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时,很多幼儿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同伴的不足,如不守纪律、打人、不好好吃饭、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我们不禁自问:当幼儿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幼儿期尤显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相处的时间则逐渐增加。相对而言,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往往更平等化,利于幼儿探索各种社会交往技能,但如果幼儿缺乏对同伴的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无法宽容他人的幼儿往往会一直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不被他人宽容的幼儿则可能会感到受到排挤,对一直指责自己的幼儿怀有怨恨之意。长此以往,会导致班级内同伴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因此作为我们老师也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也许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如“你又这样啦~你怎么老是这样呢”等等,避免给幼儿消极的暗示。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行为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的严厉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地引导幼儿复述事件的过程,找出引起伤害行为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日后应注意的事项。滨州市博兴县柳桥幼儿园李纳

教育随笔:爱告状的欣欣


教育随笔:爱告状的欣欣

欣欣是个十分乖巧的小女孩,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扑闪扑闪,好像会说话一样。她很文静,不怎么爱说话,可是一说话,准是跑来告状。

她告的可都不是什么大事,全市同伴间的一些小事,比如:谁踩了谁的脚,谁拉错了别人的衣服,谁插队了,谁不让谁坐在这里了……诸如此类。有的时候,我正在组织活动,根本顾不上她告的这些小状。于是,我就告诉她:“你能不能自己学会处理这些小事情?”只见她扑闪着一双大眼睛,不说话,然后走开了……我以为我的举动伤害了她,不觉有些愧疚。

大概过了一阵子,一天午睡起床,我给欣欣梳辫子。突然察觉她已经好久没有告状了,于是我赶忙问她:“你怎么好久都没有向我告状了?”她转过头,扑闪着大眼睛问我:“你不是说要我自己处理这些小事情吗?”我一愣,既而忍不住笑了,瞧他那副天真、认真的样儿!我问她:“那你都是怎么处理这些小事情的啊?”她说:“我就告诉他们啊,用好听的话说给她们听啊!”我笑了……

有时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也许就能给孩子一些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严以律己,时刻给孩子们正面的影响,引导她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注爱动的小朋友


段逸晨小朋友,从小班一直到大班,不论什么时候都特别爱动,老是坐不住。

平时老师对他讲的道理他都懂,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分场合地想怎样就怎样。

每当吃饭前后,入厕结束后,孩子们先洗手,已成为必然的习惯。

孩子们一组一组轮流到洗手间洗手,可段逸晨总是进去了就出不来了,第一个洗手,最后一个出来。

每次都要老师监督,才可以快速完成洗手,否则,就在里面玩水。

当小朋友站好队准备游戏,他就冲过来冲过去,把队伍搅乱,或者游戏时带头做许多很危险的动作;无论课堂气氛多么活跃或安静,他都是不停的动啊动,不是玩玩手,就是扭扭身子转过来转过去的。

总之,他无时无刻不在动。

每一次,老师刚提醒他不到2秒,他就又恢复了他的好动。

针对段逸晨的这些行为,我们首先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不足,然后再采取语言提示等直观教育手段纠正幼儿的行为,这样幼儿就容易接受。

孩子自制力较差,他的行为容易反复,不容易得到巩固,因此,要利用日常活中的教育契机,坚持不懈。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和他谈话,主动和他聊天,活动中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他,并且让他和性格内向的孩子搭配组合,为他的交往创造一个互补的环境。

段逸晨小朋友,从小班一直到大班,不论什么时候都特别爱动,老是坐不住。

平时老师对他讲的道理他都懂,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好,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分场合地想怎样就怎样。

每当吃饭前后,入厕结束后,孩子们先洗手,已成为必然的习惯。

孩子们一组一组轮流到洗手间洗手,可段逸晨总是进去了就出不来了,第一个洗手,最后一个出来。

每次都要老师监督,才可以快速完成洗手,否则,就在里面玩水。

当小朋友站好队准备游戏,他就冲过来冲过去,把队伍搅乱,或者游戏时带头做许多很危险的动作;无论课堂气氛多么活跃或安静,他都是不停的动啊动,不是玩玩手,就是扭扭身子转过来转过去的。

总之,他无时无刻不在动。

每一次,老师刚提醒他不到2秒,他就又恢复了他的好动。

针对段逸晨的这些行为,我们首先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不足,然后再采取语言提示等直观教育手段纠正幼儿的行为,这样幼儿就容易接受。

孩子自制力较差,他的行为容易反复,不容易得到巩固,因此,要利用日常活中的教育契机,坚持不懈。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和他谈话,主动和他聊天,活动中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他,并且让他和性格内向的孩子搭配组合,为他的交往创造一个互补的环境。

关爱身边的小朋友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关爱身边的小朋友”,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玉舒和张熙是从小一班来的两位小女孩,今天早上玉舒穿着拖鞋来幼儿园,自己不小心被自己的鞋子弄到了,我还没来得及将她扶起来,她自己就爬起来了,也并没有觉得摔倒了会很丢脸,班级有几个男孩子开始笑她,她便大声地哭了起来。

我走到她身边安慰她并批评了其他小朋友,在我去管理其他幼儿时。

我发现张熙跑到餐桌地方抽了几张纸,跑到玉舒旁边帮她擦擦眼泪,边拍拍她的背,边用小手拉着她,而其他小朋友则在做自己的事情。

幼儿内心会有一种潜在的归属感,幼儿会把之前的班级当成自己的集体,自己班级的同学才是自己的朋友,有困难要去帮助他。

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归属感家庭或者如果她觉得自己被人嫌弃,比如遭到他人不留情面的嘲笑,她就可能到别的什么地方去寻求接纳并获得归属感。

张熙给了冒玉舒安慰和鼓励,让冒玉舒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归属感。

我马上表扬了张熙这种关爱小伙伴的行为,并让幼儿要学习张熙的这种行为,要学会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你会得到更多的好朋友,你在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

关爱能带给他人安全感,给人一个归属感,幼儿在一起玩耍时,需要一种归属感和被关爱。

关于“关爱身边的小朋友”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爱告状的孩子,其实也挺美!


然然是大班的孩子,性格外向,待人热情,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很不错,可唯一让人不喜欢的是:然然特别爱告状。这不,游戏活动刚开始没多久,就接二连三地听到他的告状声:“老师,人家龙龙把玩具撕坏了!”“老师,学聪在乱跑。”“老师,国跃那人家的东西了。”面对然然如此喋喋不休的告状声,我不耐烦的对然然说:“以后别人的事少管,请你管好自己就行了!”

一天中午饭后,我在打扫卫生看到桌子底下扔了几块小馒头,我就问小朋友谁扔的,可是没有一个人告诉我。当时,我非常生气就问然然:“你知道是谁扔的吗?”他说:“我知道。”我生气地说:“那你刚才为什么不说?”他理直气壮的说:“你不是说不要管别人的闲事吗?”我一脸茫然。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忙碌辛苦的干着一些琐碎的事情,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告状声,难免会有心生厌烦的时候,以致出现言语不当。可是,请让我们用微笑来面对爱告状的孩子吧,多一点赞许,少一点指责,那么我们的身边就会多出几个“雷锋式”的热心人!

告状


这是我到中一班的第二天,孩子们都很可爱,我曾经带过托小中大班,发现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喜欢告状。

今天我们班的离园活动是手工,美工区的几个孩子都在折青蛙,这看似一片安静,其实就在一分钟前,就有一个小女孩气呼呼的来告状:“老师,他抢我的手工纸。”我听了有些生气,心想:都是中班的孩子了,不应该这样没有礼貌,更何况幼儿园一直很重视礼仪教育的。我和这位小女孩一起来到美工区来问个明白,原来这位小男孩的手工纸用完了,可是还想折。我明白后,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跟小男孩说:“乖,你没有手工纸可以找老师要,或是和小朋友借,抢别人东西是不礼貌的,别人会很伤心的,你愿意看到小朋友伤心吗?”他听了我的话低下了头,我看他好像意识到自己错了就问他:“小朋友伤心了,我们怎么办呢?”旁边的一个小朋友说:“道歉,她就不生气了。”他看看那个小女孩,走到她身边低着头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抢你的手工纸”,“没关系,我给你一张吧!”说完小女孩递给了他一张,他们又开心地折青蛙了。

其实,孩子告状之后,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老师的公平处理,并不是要老师一定要批评谁,我个人认为老师对孩子告状之后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有的老师忙的时候对孩子的话不以为然,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我真心希望,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要时刻正确引导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用微笑面对爱告状的孩子


洋洋是个中班的孩子,性格外向,待人热情,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很不错,可唯一让老师不喜欢的是:洋洋特别爱告状。这不,游戏活动刚开始没多久,就接二连三的听到他的告状声:“老师,天天把玩具弄坏了。”“老师,雨雨乱跑。”“老师,思思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对洋洋如此喋喋不休的告状声,老师不耐烦地对洋洋说:“请你管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由于老师不经意道出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日,父亲和朋友聊天,“好管闲事”的儿子跑过来说着说那,父亲生气地对儿子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翌日,父子俩去赶集,不知怎么的父亲的大衣口袋竟然着火了,等父亲发觉时,衣服已经烧了一个大窟窿,父亲问跟在身后的儿子:“你也没看见着火吗?”儿子不以为然地说:“看见了!”父亲生气地说:“看见为什么不早说!”没想到儿子却理直气壮地说:“不是你说的嘛,大人的事,小孩少管。”父亲一脸茫然。

看了这么一则幽默故事,笑过之后或许你会意识并感悟到什么!或许,你就会用另一种心态来重新审视、对待孩子的告状。的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的告状,你会发现告状其实也是一道很美的风景。最起码,孩子的告状,能让老师了解到每个角落里的情况;孩子的告状,能防止不必要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孩子的告状,可以帮助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缓解小朋友间的矛盾。说的更深一些,孩子的告状不正是说明他们具备了一种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意识吗?

诚然,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忙碌辛苦的干着一些琐碎的事情,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告状声,难免会有心生厌烦的时候,以致出现言语不当。可是,细细想来,在人类强烈呼吁孩子要“学会关心”的二十一世纪,就让我们用微笑面对那些爱告状的孩子吧!多一点认同,少一些批评;多一点赞许,少一些指责。或许在我们身边,乃至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多出几个“雷锋式”的热心人呢!

相关推荐

  • 教师心得:小朋友爱告状的原因 小朋友爱告状的原因 “老师,文文把汤洒到我衣服上了。” “西西打我。” “他不让我玩小汽车。” 幼儿园里每天像这样的告状不计其数,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小告状精”们呢? 爱告状是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的。他...
    2021-05-02 阅读全文
  • 教师如何处理小朋友的告状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几乎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令老师应接不暇,孩子的告状行为表面上看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幼儿各方面情感不断发展的表现,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对幼儿的性格品质的...
    2020-01-09 阅读全文
  • 爱告状的孩子 今天我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活动,孩子们很高兴,都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悦悦小朋友跑了过来,“老师!老师!胡国傲又弄坏我的水彩笔了。”我走近一看,水彩笔被拆得都散架了,我还没来得及问明原因,就听见围观的小朋友...
    2020-12-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爱告状的欣欣 教育随笔:爱告状的欣欣 欣欣是个十分乖巧的小女孩,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扑闪扑闪,好像会说话一样。她很文静,不怎么爱说话,可是一说话,准是跑来告状。 她告的可都不是什么大事,全市同伴间的一些小事,比如:...
    2021-06-09 阅读全文
  • 宝宝为什么爱告状? 导读:爱告状”在幼儿期比较明显,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减少以致消失。“爱告状”既是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 ...
    2021-11-23 阅读全文

小朋友爱告状的原因 “老师,文文把汤洒到我衣服上了。” “西西打我。” “他不让我玩小汽车。” 幼儿园里每天像这样的告状不计其数,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小告状精”们呢? 爱告状是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的。他...

2021-05-02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告状几乎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令老师应接不暇,孩子的告状行为表面上看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幼儿各方面情感不断发展的表现,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对幼儿的性格品质的...

2020-01-09 阅读全文

今天我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活动,孩子们很高兴,都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悦悦小朋友跑了过来,“老师!老师!胡国傲又弄坏我的水彩笔了。”我走近一看,水彩笔被拆得都散架了,我还没来得及问明原因,就听见围观的小朋友...

2020-12-28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爱告状的欣欣 欣欣是个十分乖巧的小女孩,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扑闪扑闪,好像会说话一样。她很文静,不怎么爱说话,可是一说话,准是跑来告状。 她告的可都不是什么大事,全市同伴间的一些小事,比如:...

2021-06-09 阅读全文

导读:爱告状”在幼儿期比较明显,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减少以致消失。“爱告状”既是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 ...

2021-11-2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