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象建构区:多米诺积木
发布时间:2020-06-18 幼儿故事大象 幼儿大象故事 幼儿园说课稿大象 区域活动时,你从大象建构区拿了多米诺积木。只见你拿起一个积木,竖起来放好,又拿了一个同种颜色的积木在对面也竖了起来,接着又拿了一块,横在了两块积木的上面,接着又继续往上放积木。“你在搭什么啊?”英英走过来问道。“高楼!”简单的回答了一句,又继续搭了起来。在搭到第三层时,房子稍微有些晃动起来,你嘟起小嘴,马上用手护在了房子的两边,还好,房子没有倒。你又叹了一口气,继续接着往上搭了起来。在搭到第四层时,房子倒了下来。“贤智,你刚才搭了几层啊?”“第四层”你小声的回答着。“没关系,你已经搭到第四层了,再努力下,说不定还能搭到更高呢!”你采纳了我的建议,又动起手来。这次,你搭的更小心了,终于搭到了第五层,还没到倒下,你开心的拍起手来:“哈哈,终于到第五层了!”“给房子加个房顶,我的高楼就完工了。”说着,你拿了一个拱形的搭在了最上面。“老师,你看,我的高楼完成了!”“你可真厉害!”我为你的成功而感到高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贤智你在搭建高楼时,虽然房子经过了几次倒塌,但是你并没有灰心,也接受了老师的建议,进行了多次的搭建,你终于成功完成了高楼的搭建活动,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说明了,在失败来临时,我们只要不气馁,坚持多试几次,成功一定会向我们走来!相信你也体验到了成功带给你的快乐。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整个活动过程中你能自主创作,一直坚持到最后,这一次你并没有像往常因为中途失败而懊恼,我真心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的成功,更因为你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用这么小的积木块搭建高楼,是需要非常小心,也需要一定的耐心的。我们要将这种细心和耐心用到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上去。老师以后也会为你们多创建一些场景,让你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主题式创作,使创作变得更有趣,更丰富。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建构区观察记录:涵涵建构区搭桥
环境描述:
这次是我们第五次开展建构活动,任务是请幼儿利用建构区里的材料搭建一座桥。在几天前,我们开展了《小班建构活动:小动物过桥》,活动中,请幼儿利用纸杯和长条形纸板为小动物搭建合适的桥,操作一:两纸杯、一纸板搭桥;操作二:桥梁加宽即再加入一纸板;操作三:桥加高即在原有基础上搭第二层。活动只涉及到操作,没有图纸设计环节,而今天的活动要求是先想好材料,再设计图纸,接着根据图纸搭建桥。
事件描述:
在我交待完要求后,涵涵就拿起笔和纸在建构区里转了约两三分钟,就回到座位上开始画图纸,画的过程中没有停顿思考,动作很流畅。画完了跑过来说:“刘老师,我画好了”我说:“好的,把笔收好,拿着你的图纸去搭吧。”涵涵把笔放回笔筒,来到建构区找材料,但是没找到,接着涵涵在区域外找到了放纸杯和纸板的篓子。涵涵把图纸放在桌上,从篓子里拿出好几个纸杯,从中拿出两个倒扣在桌上,又拿来一纸板横在上面,第一层完成。接着又拿了两个纸杯倒扣在纸板上,再在上面横放一条纸板,这时,第二层倒了。涵涵再次尝试搭第二层,成功了。涵涵开始搭第三层,第三层也失败了一次,也是第二次搭成功的。搭完三层后,涵涵开始看图纸,用手指着在看,看完后又准备去拿材料,但是材料还没拿到手,涵涵又回去看了下图纸。这次看完后,涵涵拿材料准备搭第四层,可是涵涵的手把桥碰倒了,涵涵从头开始搭,搭第三层的时候又倒了。这时我介入:“涵涵,要不你试试把杯子正着放”(涵涵失败了几次,我担心涵涵会就此放弃,所以犹豫了会儿还是介入了)涵涵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把杯子正着搭,但是在搭第三层的时候,桥又倒了,因为杯底的圆比较小,纸板也比较窄,如果放的偏一点就会受力不均而倒下。涵涵转过头叫了我一声:“刘老师”,我第二次建议:“再加一条桥梁试试。”涵涵再次接受了我的建议,又去尝试了,她的动作不快但也不算慢,很小心的样子,终于成功了。涵涵转过来很淡定地说:“刘老师,我搭好了,”我说:“哇,涵涵真是个超级无敌的工程师,”涵涵似笑非笑(她平时得意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我又说:“涵涵,我们拍张照片吧”涵涵很配合地让我拍照片。
反思:
涵涵在建构的过程中,我有两次介入,分别是在她失败了几次后,我主动给予建议:把杯子翻过来试试;第二次是涵涵主动寻求帮助。
一开始,涵涵失败了好几次,我犹豫了一会儿,但是我又担心失败次数太多了会让涵涵有挫败感,从而放弃继续探索,所以我主动提出建议。涵涵在接受了我的建议之后成功了。但是在接下来她遇到问题之后,她没有再次去尝试,而是直接找我寻求帮助,而我居然没有鼓励她再次尝试,直接有给出了建议。最后的结果是涵涵成功了,而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涵涵有强烈的成就感,而我却有挫败感,我没有引导涵涵去发现问题,进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觉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介入,但是介入的时间、契机是需要考虑的,而且教师的介入并不是直接给出建议,确切的应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然后鼓励幼儿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保护好幼儿的探索欲,才能增强幼儿的探索意识,提高探索能力。
建构区观察记录
区域活动许多老师会认为,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快的游戏体验,根本不需要老师“教”也可以很好的游戏,很好的满足自己。通过对本班幼儿进区情况的观察,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区域中总有个别幼儿无所事事,处于逗留闲转的状态。如:每次进区都会有个别幼儿占主导作用,而区域其他孩子总是一会儿动动这,一会儿动动那,没有目的的消耗时间。
2、教师缺乏有效,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因为基本区域活动都是放任幼儿“自由活动”。其实建构区教师还是起着主导作用,支持,帮助,引导,鼓励孩子们区建构。建构区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几个孩子在认真的拼搭,而有的孩子到处扔玩具,乱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想办法把孩子吸引到拼搭的过程中,而不是任由孩子毫无目的的玩耍。
3、孩子缺乏协商合作的意识。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自私,都是经过老师的引导才愿意分享,而基本情况都是拿到自己手的就是自己的,别人别想动,别人手里的自己硬强,毫无协商合作的意识。
那么,对于孩子无所事事,我们要考虑到材料投放的丰富,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或者老师和孩子,自己动手制作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其次,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去引导帮助鼓励孩子,在日常游戏活动中,要培养孩子的协商合作意识。
区域活动:建构区的反思
开学到现在,下午进行了区域活动。我现在主要关注的区域是建构区,建构去区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区域,有很好玩的积木,雪花片还有幼儿自己自带的玩具。
我们办的建构区现在安放在阳台那里,并且铺好了地毯。所以进去玩的小朋友要把鞋子脱好并摆放整齐才可以进去玩,或者把玩具搬到教室的桌子上玩,一开始我是让他们自主玩耍。我看到孩子们会用雪花片拼出很多很好看的东西,比如:手枪,花朵,机器人等等。有些小朋友还会用机器人来对话哦。呵呵,,,,小朋友玩的不亦乐乎啊!但是就是收玩具的时候好多小朋友抢着放玩具哦。并且有些小朋友还没有跟其他小朋友放好玩具就把玩具娄放起来了。所以以后我让他们收玩具是看谁先说:“今天我搬
,明天你搬”希望这个可以改善下这个混乱的场面。
开学到现在的反思
教育反思:
小孩子开学也快有一个月了,记得有些孩子一来学校就哭鼻子,到现在会笑着对老师说早上好。我觉得挺高兴的,孩子在慢慢的进步。有些家长对我们老师说:老师啊,我家孩子张大一岁,变的更加调皮了。怎么办啊?”我笑了笑说:“小孩子变调皮是很正常的,要想想为什么他变调皮了?调皮在哪些方面呢?还是这是在你面前很调皮呢?等等。。。。”家长听了也确实在反思了下。
小宝宝长大一岁,自己的事情自己大多数都会自己做了,自己穿衣服,自己穿毛衣,自己吃饭。就连我班上年龄最小的那个小宝宝都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我真的觉得小孩子长大了不少哦。真好,希望我的宝宝们能够学到更多的本领。
建构区的孩子、亲亲大自然
区域时间,本学期新来的小朋友进入了建构区,他与王浩然小朋友一起在玩耍,他们手里一人拿了一辆车子在开来开去。赵梓盛还拿了一个安全帽戴在头上。赵梓盛嘴里说着,我们用车子装点积木运到工地里去吧。然后王浩然也跟着他一起在玩。
过了一会儿建构区传来了哭声。我过去一看,原来赵梓盛哭了。我没有进行干涉,我想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的。这个时候王浩然小朋友没有让他,嘴里说着:“这辆车子本来就是我先拿到的。”赵梓盛还是闭着眼睛哭着说要玩这辆车子。后来他发现自己他自己哭没有用,于是他说:“你可以先给我玩一会吗?我等会再给你。”王浩然说:“那你把你手上的车子跟我交换。”他看了看自己手上的车子,拿过去跟王浩然的进行了交换。这样他们就又开始玩了。
在这个故事里学习到了什么
在这件事情中
,你虽然是新小朋友,但是你也能跟班级小朋友完成一片。在玩得过程中虽然你发了脾气,但是最后你还是能自己解决问题玩到你想玩得车子。但是要记得下次我们不要哭,要先动脑筋解决问题。
下一步的机会和可能
你是一个友善的小朋友,希望你下次能用更好的方法跟小朋友一起玩。同时遇到问题和困难不要哭,要想着把问题解决。在其他活动中能与小朋友都玩在一起,与班级小朋友都成为好朋友。
亲亲大自然
一场秋雨淅淅沥沥过后,我们小朋友排着队伍登上了老鹰山。大家都对秋天的老鹰充满了探索的兴趣。
姚珺霖小朋友探索着老鹰山的各种宝贝。今天的他也是特别开心,他不停的说着他的发现:“老师,你看你看,我发现了小蘑菇。”他好奇的说:“老师,这蘑菇是有人来中的吗?”我笑着说:“这些蘑菇是野生的,是因为这几天下雨,所以蘑菇从腐烂的树木里长出来了。”又过了一会他又开心的叫“老师,你看这片树叶的颜色黄黄的。很漂亮”我说:“你知道它为什么黄了吗?”他说:“因为秋天到了啊,树叶掉下来了,所以变黄色了。”同时他还看到了其他颜色的树叶,有的已经变成了咖啡色,有的都有了腐烂的痕迹。只见他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不停地研究着。走着走着,他又叫了起来“老师,你看,这里有松果。”我说:“你知道这松果哪里来的吗?”他说:“地上有好多的啊。”我说你抬头看看吧,他抬头看看。然后看到松树上也有几个挂着,他说:“老师,我看到了树上也有几个挂着,是不是从这个树上掉下来的啊。”我说:“是的啊,那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吗?”他说:“我不知道啦。”我说:“这是松树哦。你看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他说:“叶子跟其他的树不一样,像针一样。”我说:“你真爱动脑筋。”他听了很开心。
通过这样的探索,宝贝亲子接触大自然,然后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真是收获颇多。比我们老师唠唠叨叨的讲解易懂多了,也有趣多了。
建构区发生的一幕
在建构区里,黄鑫超和许涛正在用雪花片拼搭动物。黄鑫超搭出了一只乌龟,他高兴地向许涛展示,许涛却愁眉苦脸,原来许涛想搭一只狮子,可是怎么也搭不成。看着黄鑫超手中的乌龟,许涛放弃了原来的想法,转而模仿黄鑫超搭起了乌龟。
从两个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建构能力是有差异的。黄鑫超的建构能力较强,并有较强的展示作品、与同伴分享成功喜悦的愿望,而黄鑫超的独立建构能力相对弱一些,但他同样渴望成功,所以他放弃自己的原有想法而去模仿他人。我意识到应该支持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进行自我学习,并获得成功体验。于是,我在材料投放及环境创设方面作了如下调整:投放一些动物图片及图书资料,让孩子积累更多的表象,以便更好地建构;和孩子一起收集相关动物模型并投放在建构区,让独立建构能力较弱的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模仿建构;创设“小小展台”,展示一些比较好的孩子作品,给他们分享、学习的机会。
从此,去建构区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孩子模仿小动物模型进行建构,有的孩子依据小动物图片进行创造性建构,有的孩子则围着“小小展台”边讨论边建构,并产生了更多的想象。“动物乐园”里每天都会有新的动物模型出现,而且一天比一天有新意、有创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具有自我学习、探索的本能,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只要教师能主动观察,把握孩子行为表现中的信息,并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要给予适时的支持,如提供合适的材料,给予孩子自我学习、创造的机会等,孩子的潜能就会发挥出来。
建构区里的“小队长”
又到了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有条不紊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有的玩智力游戏、有的到聪明屋、有的当小理发师、还有的到建构区玩搭建。。。。。。
按照区域规则,建构区只能4个小朋友参与,看着他们兴致勃勃并配合默契的搭建,心里很是欣慰,刚要观察其它区域,不知什么原因,建构区小朋友的吵闹声使我停住了脚步,也引起了邻区小朋友的注意,原来,他们在搭建过程中,为了使用积木还是奶粉桶而起了争执,我刚想劝他们友好商量再决定,还没等我开口,邻区在“小医院”排队看“大夫”的许梓洁小朋友轻声细语的发话了,“我看建构区选一个队长就好了”,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顿时恍然大悟,是呀!选一个队长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于是,我将许梓洁小朋友暂时请过来,帮忙评选建构区的小队长,首先,征求其他“建筑工人”的意见,我话还没说完,大家都举手毛遂自荐想自己当队长,为了使孩子们心服口服,我提出了两个方案一、四名工人,分两组进行剪子包袱锤,再从获胜的两个当中再一次进行,从中许出队长。二、搭建比赛,哪组搭建优秀可评选为正副队长,这个建议得到了认可,不用我介入,他们已经商量好这次进行剪子包袱锤选举,选出来后还欢呼雀跃击掌庆祝,然后,在小队长的带领下继续开心的玩起来。
区域结束小结时,表扬了爱动脑您的许梓洁小朋友,并将建构区这一新规则向大家宣布,全体小朋友开心的鼓起掌来。期待下次区域活动,孩子们和老师能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法,开开心心每一天!
建构区观察记录:妞妞建构美丽的花儿
观察对象:妞妞
观察对象年龄:5岁
观察内容:集体建构活动
观察时间:3:10——3:25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者:刘**
观察环境:
今天,我们的建构任务是用建构区里的材料搭建花,还是先设计图纸再搭建。对于花的绘画与设计,平时美术活动中都有开展,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本次活动前面的交流、讨论的时间相对较短。
观察实录:
妞妞拿起记号笔和纸,先想了想,看了看旁边小朋友,然后开始画,很快一朵花就画好了,妞妞说:“刘老师,我画好了”我说:“那你快开始搭吧”此时,已经有一些小朋友围在一筐筐的积木周围开始搭了,妞妞来到毛毛虫积木旁边,毛毛虫积木旁边有三个小朋友,但是他们在我们之前搭过的毛毛虫造型。妞妞坐下来,把图纸放在旁边,开始搭建。妞妞先用积木搭成一个圆形,选了六个蓝色的和六个紫色的,搭完圆形后,妞妞拿出图纸,看图纸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拿起积木搭圆形周围的,用了五个积木。接着妞妞尝试搭花茎部分。花茎部分妞妞还是用搭圆形的组合方式搭,搭出的花茎是弯的,拼在花上竖不起来,妞妞尝试了几次后就放弃了,但是她也没有搭其他东西,而是坐在那里等。我走过去问:“妞妞,你的花好特别呀,可是还缺根花茎,怎么不搭了呢?”妞妞说:“一直要掉,竖不起来,”我说:“为什么竖不起来呀?要不你再试一下,”妞妞又尝试了一遍,我把第二个和第四个积木转了一下,说:“要不你试试这样搭花茎,会不会竖不起来”妞妞尝试后,笑着说:“刘老师,竖起来了,”我说:“太棒了,恭喜你成功了,来给我拍张照片吧”,妞妞说:“等一下,还有叶子没做呢。”
分析评价:
今天,妞妞在失败了几次后,我没有及时介入,而是在她放弃继续探索后再介入,询问原因,让妞妞尝试自己寻找问题,寻找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妞妞的性格是比较文静的,安静的,属于慢性子,说话节奏也是满满的,声音轻轻的,性格不同于涵涵,所以妞妞不像涵涵那样失败了多次之后不放弃,仍然继续探索,妞妞而是尝试了两三次失败后,就放弃了,但是妞妞的放弃也不是转移注意力,寻找新的游戏,而是一种消极的等待,而且我也能断定就算妞妞放弃之后,只要我主动去帮忙,妞妞还是能继续参与探索的。
支持策略:
鼓励妞妞要多探索,不要轻易放弃,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如果实在找不到问题之处可以请好朋友帮忙,请他们一起参与探索,或者请教老师,不要就此放弃。
当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反复失败时,为了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教师需及时介入,何时介入可以根据孩子实际的反应、孩子的性格等等综合考虑。
观察记录:建构乐趣多
观察时间:**年**月
观察地点:室内建构游戏区
观察班级:中三班
今天的游戏时间到了,我邀请中二班的小朋友和我们班的孩子一起参加建筑游戏,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更高了,他们一边商量一边搭建,合作水平又有了提高。这次孩子们在搭建的过程中选择了用薯片桶当高架桥的桥柱,并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薯片桶太轻容易倒。“我们搭了一座爱倒桥。”瑶瑶说。我及时提问:“为什么用薯片桶搭的桥爱倒?怎样才能不倒?”孩子们忙着搭建,没有太关心我的问题,只是更加小心地走路、拿积木,靠自己的小心保持大桥的稳定。他们用薯片桶、积木、奶粉桶这三种高度的物品做高架桥的桥墩以保证高架桥能渐渐变矮与地面相接。由于高架桥已经用了较矮的积木和奶粉桶做桥墩,用什么做低架桥的桥墩又成了一个难题。孩子们在商量后,还是选择了用积木当桥墩,这次是把积木放倒了用积木的侧面当桥墩。但又出现了新问题:孩子们想让自己的低架桥也能渐渐变矮,与地面自然衔接,但是没有更矮的积木做桥墩。在探索一番后,他们选择了用积木当桥墩,这次他们把积木放平垫在了路面下,这样无论是高架桥还是低架桥都有了不同的高度,都有了较缓的坡度与地面相接。
回应策略:
今天参加建构区的几个孩子都有较好的搭建水平,孩子们也有一定的合作意识,比如选择材料时,琦琦提出跟瑶瑶一起玩,还提出一起搭高架桥。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发现高架桥容易倒的问题,并能思考较好的解决方法,选择了用积木当桥墩,把积木放平垫在了路面下。从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技巧看,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这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孩子的性格、当时的环境、家庭教育等。中班幼儿可以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合作要求,老师首先要创设机会,然后多给予孩子良好的合作技巧和方法,为大班的合作活动做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