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280个必读:牛栏里的鹿
发布时间:2020-06-03 幼儿园美术活动长颈鹿说课稿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的故事 1、幼儿故事280个必读:牛栏里的鹿一只鹿被猎狗追赶得很急,跑进一个农家院子里,恐惧不安地混在牛群里躲藏起来。一头牛好意地告诫他说:"喂!不幸的家伙!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将自己交到敌人手中,这不是自投罗网吗?"鹿回答说:"朋友,只要你允许我躲在这里,我便会寻找机会逃走的。"
到了傍晚,牧人来喂牲口,他们并未发现鹿。管家和几个长工经过牛栏时,也没注意牛栏里有鹿。鹿庆幸自己安全,便向那头好意劝告过他的牛表示衷心的感谢。另一头牛说:"我们固然想保护你,但现在还不能完全放心。另外还有一个人要经过牛栏,他对于一切都十分留心。只要他经过后,你的性命就有了保证。"这时,主人进来了,一边埋怨牛饲料分配得不好,一边走到草架旁大声说:"怎么搞的,只有这么一点点草料?牛栏垫的草也不够一半。这些懒虫连蜘蛛网也没打扫干净。"当他在牛栏里走来走去检查每样东西时,发现鹿角露出在草料上面,便叫来人捉住这只鹿,把他杀掉了。
2幼儿故事280个必读:牛栏里的鹿点评弱者陷入险恶的境地,面临被残害的处境。羊为了躲避狼,却进入了另一个危险的地方。形容慌不择路。
幼儿故事延伸阅读
幼儿280个必读:驯鹿比尔
1幼儿故事280个必读:驯鹿比尔
潘克勒在灌木丛里发现了一头小驯鹿,他把小鹿抱回家,给它起名叫比尔。
比尔长成了一头漂亮雄壮的大鹿。一次,牧场转移时,鹿群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病,比尔也病得很重。比尔想再看小主人一眼,然后走进森林安静地死去。
深夜里,比尔悄悄走近潘克勒的帐篷,潘克勒还是被惊醒了,他爬起来喊:"比尔,比尔!"潘克勒在追赶比尔的途中被两只狼逼下了悬崖,比尔的眼都急红了!比尔把两只狼顶下了悬崖,在悬崖下找到了摔昏的小主人,把他驮回了牧人的营地。
比尔用尽最后的力气叫了一声就倒下了。
牧人听到叫声,走出帐篷,抱住潘克勒,望着死去的比尔,伤心地哭了。
2幼儿故事280个必读:驯鹿比尔点评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们,他们之间同样传播着爱。其实,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不要一味的惧怕、拒绝、甚至伤害他们。因为他们并不可怕,他们看待这个世界和凝望我们的眼神是那么清澈、单纯和善意!
幼儿280个必读:蜥蜴和赤鹿
1、幼儿故事280个必读:蜥蜴和赤鹿
两条蜥蜴在一垛旧墙的墙头上晒太阳。“多么可怕,”其中一条说,“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着,那是真的,然而那就是全部了,我们在造物中没有地位,而世界也不注意我们,我们是生活在阴暗和孤独之中的。为什么我们不生来就是赤鹿,成为皇家森林里的光荣和胜利?”
他们正在这样谈论的时候,一群猎狗号叫着冲了过来,追逐着刚刚还受到羡慕的那个动物;就在一瞬间,当着两条晰蜴的面,这个动物被猎狗撕成了碎片。
“这就是皇家的赤鹿,你还向往他在造物中的那个地位呢!”聪明的那条惭蝎对他沉思着的朋友说。“让这成为你的一次教训吧,要感谢命运给了你一个卑微的地位,那里没有危险,要比显赫的高位安全。”
那条不满足的晰蝎默默地接受了他的朋友的忠告,吃下了一顿苍蝇和甲虫的早饭。他吃得比平时更欢了,他的朋友则在一旁微笑。
2幼儿故事280个必读:蜥蜴和赤鹿点评所有的成功都是付出了努力的结果,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容易的。因为努力才会有收获,因为有了向上的激情才会变得优秀,因为优秀才会变得成功。
幼儿280个必读:水牛和货车
1、幼儿故事280个必读:水牛和货车
从前有一个猫,一条狗和一头水牛,它们共同决定要从某地搬运三辆货车到某地。它们约好各人拉一辆,同时动身,谁先到达目的地就算谁赢。不用说,对于一个猫,要拉动一辆货车,并且要拉那么长的路程,不过是一句很动听的空话罢了,所以猫并不去拉车,只是拔脚就跑,一口气就跑到目的地了,立刻宣布自己的胜利,叫道:“我第一个到达了!”
狗勉强地拉了一两步路,可是一则实在重不过,二则猫已经抢先跑前面去了,它很不甘心,所以它也就抛下了货车,飞步向前面跑去了。
水牛远远地落在后面,拉着笨重的货车,喘着气一步一步地走。等到它到达目的地,老实说,是已经很迟了:不但最先到达的猫已经等得不耐烦,自己跑开不见啦,就是晚一步到达的狗也已经等得无聊起来,自己跑开和别的狗打架去了;水牛看看那里什么也没有,就说:
“虽然它们很早就到过这里,可是它们是空手来的,后来又耐不住寂寞,空手回去了,这算得什么呢?那么,运了实在的货车到达这里来的,还得算我是第一个哩!”
2幼儿故事280个必读:水牛和货车点评不要跟说漂亮话的人竞赛,而要向老实工作的人学习。与其埋怨别人的批评和嘲讽,不如好好反省,认真负责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即使工作再简单轻松,都不该随便轻视,相反,如果连如此简单的工作都无法超质量完成,谁还敢把工作任务安排下去,又有谁敢信任你?
幼儿280个必读:对牛弹琴续编
1、幼儿故事280个必读:对牛弹琴续编
虽然与著名音乐家钟子期、俞伯牙,合称三大音乐才子。但自从上次被二人嘲讽以来,公明仪段不敢再贸然对牛弹琴了。
于是他推掉了一切商业演出,宅在家里反复思考,究竟是何原因让那头奶牛对自己的琴声无动于衷?
其实,对牛弹琴是公明仪在挑战一项新的吉利斯世界记录:用琴声使牛儿与自己互动。一旦成功便能获得数目可观的奖金,如此一来,自己的后半生也就有保障了。
后经高人点拨,公明仪终于明白症结是出在曲目的选取上。上次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弹奏的是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该曲晦涩难懂,过于深邃,连普通人都难以听明白,何况是牛?高人遂指点迷津:如果把曲名换成小牛犊的叫声,定会引起那头牛的共鸣,这就叫母子情深嘛。
说时迟那时快,第二天一大早,公明仪便带着一群媒体记者、吉利斯公证人员来到草场。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后,面对那头奶牛,公明仪将一曲《世上只有妈妈》演绎得神乎其技,滴水不漏。这一次,公明仪可谓把自己的弹奏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瞎子点灯空欢喜一场。弹奏完毕后,那头牛儿依旧旁若无人地啃着绿油油的小草。
公明仪见状,当众摔坏了那把陪伴多年的古琴,欲愤懑离去。不料,牛儿竟开口说话了。它望着公明仪语重心长地说:公明兄,我耳聋都快一年了,难道没人告诉你吗?
听罢,公明仪发出一声长叹:呜呼,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
2幼儿故事280个必读:对牛弹琴续编点评人们在设立目标时,也要考虑正确的方式,找对方法、找准目标都是成功的因素。就像公明仪给牛弹琴一般,他想要用琴声让牛与其互动,却从未想过牛本身对琴是否感兴趣以及是否能听到声音。
幼儿280个必读:书本里的蚂蚁
1、幼儿故事280个必读:书本里的蚂蚁
一只黑黑的小蚂蚁,静静地趴在花蕊里睡觉。有个小姑娘采下这朵花,随手夹进了一本书里,小蚂蚁也被夹成扁扁的了。"喂,你好,你也是一个字吗?"书本里传来了整齐的声音。"是谁?书本也会说话?"黑蚂蚁奇怪极了。"我们是字。"整齐的声音回答说。黑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们小得象蚂蚁。"字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我是蚂蚁,噢,我变得这么扁,也象一个字了。"黑蚂蚁挺乐意做一个字。
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第一天,黑蚂蚁住在第1、00页,第二天就跑到了第50页,第三天又跑到第200页,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要知道,这是一本很陈旧的书,很久没有人翻动过了,而这些字从没想动动手脚,走一走,跳一跳,"我们真是太傻了。"字对自己说,现在,它们都学着黑蚂蚁跳跳舞、串串门。这有多快乐呀!有一天,小姑娘想起了那朵美丽的花,就打开书来看。啊!这本她原本不想看的旧书,写着她从来也没有看过的新故事,她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新故事。第二天,她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这时候,小姑娘突然看到了住在书里的小蚂蚁,问:"你是一个字吗?""是的,我原来是一只小蚂蚁,现在,我住在书本里,是会走路的字了。"每到晚上就走来走去,书里的故事也就变来变去。
小姑娘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买过故事书了。
2幼儿故事280个必读:书本里的蚂蚁点评小朋友们书读得越多,知道的也就越多,知道得越多,他们就越聪明。很多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给孩子培养阅读的能力,一般来说孩子语文不行、数学不行、英语不行,归根结底就是阅读能力不足所致。因此,让孩子尽快阅读,爱上阅读实际上就是给他一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
幼儿280个必读:长颈鹿和乌龟的故事
1幼儿故事280个必读:长颈鹿和乌龟的故事
长颈鹿长的太高了,它很难交到朋友。
有一次,长颈鹿想跟小野猪交朋友。可小野猪跟长颈鹿说话,总是仰着头大声喊,人家以为小野猪是在跟天说话,都说小野猪不正常。结果,长颈鹿跟小野猪没有交成朋友。小乌龟长的太矮了,它也很难交到朋友。
有一次,小乌龟跟牛大哥交朋友。可牛大哥跟小乌龟说话,总是低着头咕噜,人家以为牛大哥是自己在跟自己说话,都说它老了。结果,小乌龟跟牛大哥也没有交成朋友。一天,长颈鹿在路上走,突然被一朵云缠住了脑袋,怎么甩也甩不开。
长颈鹿就跑起来,跑啊跑啊,突然,一脚踢着了正在路上爬的小乌龟,当即就把小乌龟给踢飞了起来。就这样,长颈鹿和小乌龟认识了,他们很想成为好朋友。
可是,一个这么高,一个这么矮,怎么相处呢?
小乌龟说:"我会想个办法,让你不用低头,也知道我小乌龟就在你旁边。"
小乌龟在身上绑了一个氢气球,气球上画上小乌龟的笑脸,长颈鹿看到气球,就好像看见了小乌龟。
长颈鹿好高兴,它也说:"我也有个办法,让你不用抬头,也知道我长颈鹿就在你的旁边。"
长颈鹿在脚上挂了一个小铃铛,一走路,铃铛就会响,小乌龟就能知道长颈鹿在旁边。这真是一个好办法。长颈鹿和小乌龟就是这样成了一对一高一矮的好朋友。
2幼儿故事280个必读:长颈鹿和乌龟的故事点评朋友,就是感情很好,有共同语言而经常交流,相处起来很舒服,双方有时间就相约在一起而聚一聚。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其最高境界是知己。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获的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