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看孩子(教育方式)
发布时间:2020-06-02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家长往往蹲着和孩子说话。如:逑蒂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当一同去超级市场时,四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了。逑蒂在车门口蹲下,两只手握住儿子双手、脸对脸地、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下了。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当老师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时,也会有良好的效果。
小博是我们班这个学期新来的孩子,才三岁,但特别会说话。第一天来上学,他就哭着要妈妈,我蹲下来说:“不行,妈妈要上班,小博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原没想到这句话能起作用。可是他很快转过弯来。说:“那我要去玩滑滑梯”。阿姨带着他玩了一会儿
,他就很快适应了。
过了一天,他就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了,还对我说:“今天我没哭。”我说:“那你为什么不哭呀?”他立刻回答:“因为幼儿园好呀。”真是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一天吃饭,他哭着说:“我不要吃饭。”我就蹲下来说:“好吧,只吃一口。”他哭着说:“我只吃一口。”吃了一口,又来三口,接着一碗饭很快吃好了。
睡觉了,他说:“我不要睡觉。”我蹲下来说:“好,不要睡了,把衣服裤子脱了钻进被窝就好了。”他也同意了,结果,一会儿就睡着了。真是一位可爱的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教师能蹲下来与孩子共同探讨,孩子会更容易接受批评,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家长和教师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谈话,体现了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小孩子的事情或问题认真又亲切的态度。同时,家长和教师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更用不着大声呵斥。
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尊的人格;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孩子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或缺点;它也为孩子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听而不闻或产生逆反心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蹲下来与孩子交谈
记得新学期开学不久的一个周一的早晨,那时我担任幼儿园小班班主任,我满面笑容地站在教室门口,正忙着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忽然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开学已经几周了,多数小朋友都已经开始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每天早晨都会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即便是周一早晨来园哭闹的也很少。这会是谁呢?我仔细一听,原来是我班上的玉雪小朋友。奶奶领着哭闹的玉雪向我走来,我笑容满面的快步上前拉起玉雪的手。可是她还是一边哭一边紧拉着妈妈的手不放,我便蹲下将她轻轻地揽在怀里,亲切地拥抱着她,贴着她的脸颊和蔼地问:“两天没见,老师好想你。你想老师了吗?”玉雪止住了哭声,说:“想。”“那和老师亲亲好吗?”玉雪微笑着亲了亲我。“你和奶奶说再见,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好!”玉雪高兴地和奶奶挥了挥手再见,蹦蹦跳跳地跑进了教室。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老师的态度如何,对孩子的心理具有很大的影响:我站着和玉雪说话时,她依旧是对奶奶那种依恋、对老师那种陌生的情绪;当我蹲下来和小玉雪交谈时,她立刻和老师亲热了起来,情绪一下子转变了过来。由此可见,老师威严地站着面对孩子,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孩子说话,会与孩子拉远距离,给孩子一种高不可攀、望而生畏的心理压力,造成孩子心理紧张,对老师产生陌生感。如果老师蹲下来和孩子交谈,从外在表现和内在心理上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就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就会亲近你,他的心理就会放松,情绪愉快;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孩子眼里那不同于成年人的特殊的世界,就能学会理解孩子。
从那以后,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每当与孩子们交谈时,我总是蹲下来,使孩子们从心理上消除老师高高在上的感觉,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晨送晚接和午睡时,与每个孩子亲切拥抱、贴脸颊。现在孩子在我面前,再也没有了以前那种紧张、拘束、陌生、胆怯,他们与我是那样的亲近,在我面前是那样的无拘无束、活泼大方,我成了他们最好的朋友。
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我们幼儿园每月都会组织教师听课,很多老师上课时紧张极了,一向擅长言语的我讲了一个语言故事《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主要想教会幼儿用拥抱的方式表达喜爱之情,故事末尾,为了增大幼儿的积极性,我突然站到良良的小凳子前问“你喜欢老师吗?”他仰起头看看我,小声的说:“喜欢。”“那你怎么表达呢?”我接着问,一向善于表达的他竟然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我心里挺埋怨他:“该到给老师争脸的怎么这么掉链子”。
一次大学同学聚会时,刚从澳大利亚回来的芳芳姐听说我现在是幼师时感兴趣的和我谈起幼儿园生活。当我讲起这件事时,她立刻说:“澳大利亚的幼师还有家长都是蹲下和孩子说话的,孩子是人,而且是独立的人,只因为他们比我们小一些,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我瞬间感觉梦如初醒。
在以后上课甚至其他时间和幼儿对话时,我都会蹲下身来,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着目光,果不其然,孩子们都会对我表达出加大的喜欢。这时我才明白,蹲下来和孩子们在同一高度上说话,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尊重,也体现了成人对孩子认真又亲切的态度。
开家长会时,我也告诉各位家长,和孩子对话时要蹲下身子轻声细语耐心说服,而不是居高临下,更不能大声呵斥。这样就给幼儿们创造了乐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
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世界
早上,在晨间谈话时,我发现赵雅轩小朋友不高兴,一个人闷闷不乐的样子,来到雅轩旁边,我蹲下来问小姑娘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雅轩告诉我:“老师,爷爷的腿又疼了,看到爷爷腿疼的样子,我很是心疼!”雅轩是个孝顺的孩子,怪不得会一脸的不高兴。我赶紧安慰雅轩说:“孩子,别着急,爷爷会好起来的,你自己在这里不高兴,被爷爷知道了,爷爷也会不高兴的,对吗?”雅轩紧皱的眉头终于解开了,点点头,这才展露出笑脸。不一会儿,就高高兴兴地去玩积木了。
小朋友们看到雅轩的笑脸,我一回头,都跑到我的前面来,我就问:“小朋友们,有什么事吗?”他们一起说:“没有事,我们也想和你说说话。”“为什么愿意和老师说话呢?”调皮的孙宗岩小朋友们说:“平时,老师高高的,你蹲下来就和我们一样高了,就和我们一样了,我们就愿意和你说话了。”奥,原来孩子们喜欢我蹲下来和他们一起交流。
这件晨间趣事提醒了我,教师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孩子感觉到亲切,才愿意和我们说悄悄话。尊重是我们与他人交往的第一要素,正如我们爱孩子,孩子才会反过来爱我们,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用表扬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你往上画什么就是什么。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幼儿的性格和习惯都各异。那么好的习惯需要老师来鼓励发扬,那么坏的习惯怎么来改正呢?老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育是“它”改正呢?同样的也需要表扬,但怎么表扬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呢?进入大班的孩子在幼儿园时间长了,加上又有一部分新来的孩子对于班内的常规不是很了解,经常有各种状况发生,因此开学初幼儿的常规都不太好,经常乱哄哄的,因此什么都要从零开始了。早上做完早操回来休息时小朋友们特别吵,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在那玩旁边玩具厨里的东西,我在旁多次提醒他们安静的休息一会,但是效果不佳,安静一会儿马上又喧闹起来了,真是把我气坏了,情急之下我说了一句话“恩,倩倩老师表扬翟硕祺!看人家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休息!”。很灵验,马上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了每个幼儿乖乖的休息,之后我又表扬了所有的小朋友,他们很开心,当然我更开心了。还有一次,上完一节课,老师叫小朋友们洗手、喝水。结果小朋友们像被放出的小鸟飞奔过去,盥洗室、喝水的地方都乱成一团,有推挤小朋友的现象,这时我马上过去整顿秩序,我说:“小朋友喝水要排队,不许插队!”但是效果不佳,我马上有采取了另一个对策——“我看喝水的时候哪个小朋友安安静静的排队喝水?”“呀,卢俊泽真乖,站的最好,我看看还有谁呀?”这时更多的小朋友笑眯眯的对我说:“老师,老师,我排队了,我也站得很漂亮……。”常规是长时间慢慢训练出来的,进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慢慢又恢复了原先的好习惯。孩子需要用表扬的语言来引导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我相信利用这颗“糖衣炮弹”一定会把他们的缺点打倒,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蹲下身来
在户外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做的游戏是《小孩小孩真爱玩》,我要求孩子们摸摸小树跑回来,结果谁都回来了,只剩国祥永还在那儿拽着树枝不放,我喊了他一声,他才极不情愿地回来了,我问他:“你在干什么?”他说没干什么。我见问不出个所以然,想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做的事总是有理由的,我为什么不亲自去看看呢?于是,我蹲下身来,温和地平视他:“咱俩一起去看看小树好吗?”当我用孩子的眼光仰视小树时,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秋天阳光下,五抓叶的边缘闪烁着耀眼的金色,好像给叶子镶了一道金边,树叶相互交错,在蓝天的映衬下,在微风中轻晃,美极了,我顿时明白了。我说:“老师明白你了,你是在看这美丽的树叶子,对不对?等做完游戏,老师带全班小朋友都来看。”祥永十分高兴,在整个游戏中都表现很好。打那以后,孩子们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我常常蹲下身来,平视他们的眼睛,倾听他们的诉说。渐渐地,孩子们都十分信任我,跟我成了好朋友。
正如一本书上所说:“在如何对待和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很少是对的,不是过分了,就是完全放弃了。”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很少考虑孩子的感觉和想法。要知道,我们大人眼中的世界和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要了解孩子,那最好是“蹲下身来”。
用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来教育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的原因,在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个个都娇生惯养的,自理能力是越来越差,小班的孩子更不用说了。在相处的日子中,我发现班内的孩子虽然在老师、阿姨的帮助下大部分都学会穿鞋子了,但左右脚穿反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我们曾每天不厌其烦地在起床后一遍遍地纠正,但收效甚微,效果不是很明显。
前几天下午起床后,我又发现好几个孩子把鞋子穿反了,于是我就故作神秘地说“哎呀,刚才,你们午睡的时候,有好多鞋宝宝在向我提意见,说:有些小主人到现在为止还把我们穿反,害得我们都歪着头做不了好朋友而且脖子又很酸,现在让老师看一看,哪几个小朋友又让鞋宝宝歪着头了。”孩子们马上就把小脚并拢了
,谢衡说:“我发现了,陈智高的鞋宝宝歪着头没做好朋友。”高蕊说“时间的鞋宝宝也歪着头,没有做好朋友。”于是,我乘机说:“孩子们,快让它们做好朋友,帮它们把头扭过来,好吗?”几个穿错鞋子的孩子一下子就把鞋子换过来了。我说:“现在我们的鞋宝宝都没有歪着头,成了好朋友,你们看,是不是还互相点头微笑呢!”今天起床后我发现他们把鞋子穿反了就又提醒了他们:“快看看你们的鞋宝宝有没有歪着头,是不是好朋友。”经我提醒后的孩子们发现错了马上改了过来,穿好后还说:“我的鞋宝宝它们是好朋友,没有歪着头。”
小班的孩子都喜欢事情现象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因为他们觉得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会自言自语地与小花、小草对话;和积木、玩具聊天;有些幼儿甚至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交上了朋友等等。所以对小班孩子的教育也应顺着他们爱好,那么教育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教孩子换一种方式来爱
张爱伦,听着像女孩子的名字。
当我第一次见到他,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粉嫩细腻的脸蛋上镶着一张樱桃小嘴,还时不时的向你嘟嘴,看着像极了女孩子,这么可爱的男孩子,谁见了都会喜欢。
就这样,每次见到张爱伦,我都有一种冲动想逗他玩,逗他笑,而他,总是逃得远远的。
直到有一天,在晨间活动时,张爱伦突然从我背后一下子抱住了我的大腿,抱得很紧很紧,像要把我抱起来一样。
我弯下腰,轻声问:“张爱伦,怎么啦?”他没说话,一脸严肃的看着我,接下来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画面,他用他那还不算大的小拳头使劲地对着我的大腿,一顿乱捶,虽然人小,但我的腿明显的感到了一阵阵的痛意。
当时我很恼火,但看到他那可爱的小脸蛋,我不忍心批评他,抓住他的双手,蹲下来,悄悄的问他:“怎么啦?为什么要打盛老师?”他一脸不屑一顾的表情,然后用力地挣脱开了我的双手,一句话也没说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接下来了的几天里,张爱伦一直用这种方式和我相处着,每次他总是先抱着我的腿,让我动弹不得,然后就拼命地捶,而我,每一次问他,他总是什么话也不说就走了。
记得有一次,我穿了一条裙子,看到我,他还是老样子,想冲上来抱我的大腿,我灵机一动,连忙挡住他说:“今天你不可以抱我了哦,老师穿了裙子,要走光的。
”“那你为什么不穿裤子?”这是他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我很兴奋,刚想和他多聊几句,他却瞟了我一眼,随即又远离了我的视线。
在这一天里,他抱了我不下十次,捶了也不下十次,最后,我终于忍不住批评了他:“你怎么可以一直打老师呢,看看老师的腿,都被你打青了,我要告诉你妈妈了!”话音刚落,他就气冲冲的藏到柱子后面,大声地喊:“我喜欢你!”当时,我的心被震撼了,原来他是喜欢我才打我啊!我跑过去,抱着张爱伦,悄悄的在他耳边问:“你是真的喜欢我嘛?”他的小脑袋使劲地点着,这不仅让我一下子解开了这个疑团,而且让我越来越喜欢他了。
我告诉张爱伦:“你喜欢老师,老师很高兴,但是你不能用这种打人的方式啊,打人是不对的行为,如果你喜欢老师,你可以亲亲老师,轻轻地抱抱老师,牵牵老师的手,这样,老师才知道你喜欢我啊!”听了我的话,他若有所思的说:“那我以后抱你的腿,不打你了!”事实正像他说的一样,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打过我,只是时不时的来抱抱我的腿,而我,也总是摸摸他的头以示回应。
孩子的行为有很多种,就看你怎么来理解,有时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与心理想的不一致,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孩子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现,就像张爱伦一样,他学会了换一种方式来爱老师,但愿天下的老师都能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真正的贴近你!
幼教经验:停下来,看看孩子的脚步
每次在吃完饭后,我便会组织孩子去散步,然后再回到自己的班级看动画片。每次看电视时,总有几个孩子坐不住,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动画片吸引不了孩子的目光,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看电视,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最右边的那几个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
,便什么话都没说,蹲了下来看着他们。我耐心地询问他们在玩什么游戏这么开心,他们起初不敢说,可能以为我会生气,我笑着说“你们这么有趣的游戏不一起分享,那太可惜了。要不我们大家一起玩吧。”这时,孩子说了自己在玩上“点兵点将”,这是孩子们自己在平日生活中学会的一个游戏,可是考虑到这个游戏时间短,而且无任何教育意义和价值,但可以放在午睡前进行。在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便对孩子们说:“电视机的动画片很有趣,可是我还发现一个更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请小朋友做小老师,带着大家玩手指游戏。我关掉电视机,在午睡前,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喧闹的环境渐渐安静了下来,孩子们统一念着“点兵点将”的口诀。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