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 立春这些可以和孩子做的事儿,你知道几个?
发布时间:2020-05-12 幼儿故事儿歌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二十四节气
立
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今年立春正好就是除夕,那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做哪些有着节日仪式感的事情呢?
1.带着孩子了解关于“立春”节气的谚语及含义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学习关于立春的谚语,了解自然的规律与神奇。
(1)一年之计在于春
寓意: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础。
(2)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寓意:如果立春这一天天气晴朗,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
(3)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寓意:立春以后,天气会逐渐援和起来。
(4)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
离意:立春了还在下雪,那么立春之后还会有大雨。
2.带着孩子一起剪“春”来迎春
立春当天,人们会在家里贴春字,表示迎接春天的欣喜之情。
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剪一张属于自己的“春”字,以表示对于春的欢迎的心情。
材料准备:红纸、笔、剪刀
操作步骤:
1.准备一张红色的纸。
2.将纸向中间对折。
3.折过来,按照“春”字描画出其轮廓。
4.将字的其余的部分剪去。
5.剪掉里面的小纸片。
6.春就剪好了,可以贴出来啦!
3.与孩子一起到菜市场买根萝卜,一起咬咬春
咬春: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4.带孩子一起制作春饼、春卷
吃春饼、春卷:立春时,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着五谷丰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
让孩子来体验一下贴近生活的包春卷:择新鲜蔬菜,清洗并存放;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尝试把菜馅包进面皮中,煎炸出来就好啦~
与孩子一起择菜、清洗,再由爸爸妈妈煮熟,让孩子自己用薄饼包起来,美味的春饼就可以食用啦~
贴心的阅读推荐:立春为什么要吃春饼?最适合吃哪几种食物?
5.带孩子感受自然的美丽,画一画水仙花
冷艳的水仙花、典雅的腊梅、嫩绿的小草……春的气息早已悄然而至,而宝贝们对于春天的美好感受,正如这无处不在的明艳与新绿,多彩而美丽。此时,若是不容易找到那春天的气息,可以把视线放到自己的家里,那些美丽的盆栽就是孩子们写生最好的参照物!
材料准备:画笔、颜料、纸张
通过观察实物从不同角度认识水仙花的形态和生长特性。
小班孩子可以手指点画花瓣、花蕊、抹画花茎,满足了幼儿涂鸦的需求,既发展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绘画技能。
中班的孩子可以利用水粉作画,爸爸妈妈引导幼儿观察水仙花的组成、特点等,再引导幼儿思考画面的布局;可以亲子合作完成哟!
大班的孩子可以尝试进行写生、水墨画。
6.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个新年计划
带着孩子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谚语后,让孩子明白“立春”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开端,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幼儿计划对于人的意义和影响,再引导幼儿进行新一年的计划,或者是对于自己的愿望可以怎样一步一步达成,培养幼儿做事情的计划性,也可以使孩子有时间观念。
想要了解更多的节气内容,请点击链接:
绘本 |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立春节》
二十四节气图画故事 | 第一节《立春》
立春 | 这些谚语里藏着大自然的秘密,你知道吗?
二十四节气 | 趣味节气儿歌,让孩子认识节气
小编的话
我们总在忙碌与奔波中,常常忘记感知时间的变化,忘记停下看看四季更迭的颜色,大自然那么精彩神秘,别忘了给孩子多一些感知生命的机会,带孩子置身于大千世界,置身于阳光雨露,静下来,一起与孩子听听自然的语言吧!
YJS21.cOm更多幼儿活动方案小编推荐
区角活动 | 春天来了,区角活动可以做这些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在孩子的们的眼中,春天是五颜六色的。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教师可在个别化学习区角中,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孩子们的多样表达提供支持。
活动名称:树梢上的小鸟
●适合年龄:中班
●活动准备:各色彩泥、颜料、相片纸、彩色卡纸、餐巾纸、玻璃瓶、百洁布等。
●可以这样玩:
选择一张彩色的卡纸,用水彩笔勾画出各种树,用白色炫彩棒画几笔变成树林;接着选用不同颜色的彩泥,创意捏出小鸟贴在画上。
●也可以这样玩: 选择一张相片纸,用吸管沾上少许颜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吹画;选用长方形手工纸,对折剪出圆形,再对折剪出半圆形,拼贴出鸟的头和身体,最后添上尾巴和羽毛。
活动名称:花儿朵朵开
●适合年龄:中班
●可以这样玩:
选用一张餐巾纸做底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用吸管蘸少许颜料,放置于餐巾纸的上方,轻轻地吹,吹出来的花心干了以后,用炫彩棒勾勒出花瓣。
●也可以这样玩:
拿起一小块百洁布,沾上粉色或玫红色颜料,晕染在玻璃瓶上,等干了以后用毛笔沾上颜料,绘制白色玉兰花。
普陀区回民幼儿园
活动名称:三只蝴蝶
●适合年龄:中班
●活动准备:手工纸、剪刀、水彩笔、扭扭棒、贴纸。
●玩法:
1.学习用各种不同的折叠方法剪出3、4、5瓣花。
2.尝试用正方形折出蝴蝶,画画蝴蝶对称的翅膀,并用粘纸装饰翅膀上的花纹。
3.在布置的小花园中进行三只蝴蝶的表演和蝴蝶找花的游戏。
活动名称:花开花落
●适合年龄:大班
●活动准备:四幅不同生长阶段白玉兰图片、写生本、黑色水笔、钙塑板、刻刀、颜料、水、毛笔等。
●玩法:
1.仔细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白玉兰图片,进行排序、用写生本记录不同生长阶段的白玉兰。
2.选择写生纸上最满意的白玉兰图片,用小刻刀在钙塑板上刻出白玉兰的轮廓,将颜料涂抹在轮廓内,印在黑色卡纸上变成白玉兰版画。
3.用长纸条粘贴树林(或者用绿色水笔画树林),在钙塑板制成白玉兰印章,将白玉兰印章敲印在自制的树林中。
春季2020主题活动 | 玩转春天 ,你需要get这些活动!
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孩子们的热情。在这美好的时节,为了让幼儿开拓视野,捕捉春天的气息,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走进春天”系列活动正当时。
大厅环创之春日序曲
大厅展板春天的色彩、百花齐放,植物的生长、桃花朵朵开
环创系类之自然角拾趣
原木风 & 葫芦娃
生机勃勃 & 豆类大比拼
坚果集结队 & 饲养乐
种植知多少 & 轻泥——蚕宝宝
写生系列之描绘春天
选定目标
细心观察
尽情创作
发挥灵感
我眼中的春天
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将眼中的美好画面记录在纸上,携手描绘春意。
游玩系列之我的春装
看,大自然是这地球上最美的造物主。
春意捕捉童趣无限
致我们美好的童年
采摘系列之春季的收获
开心分享
田间探索
齐心协力
欢乐采摘
探索系列之小蝌蚪变形记
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区,更像是一个实验室,而不是博物馆。——格林曼
幼儿通过有趣的科学小探索,对这个“长着尾巴黑乎乎的小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场主题活动即将开展。
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让他们学会去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拓展了幼儿的视野,收获了许多经验,小编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快乐成长!
春天带娃户外怎么玩?这些活动来帮你!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因为美好所以短暂,北京的春天亦是如此,借着“两会蓝”的机会,家长们快带着娃们去撒欢吧,可是户外玩什么呢,家长们又开始绞尽脑汁了,快来看看下面这些亲子游戏吧,简单好玩又有趣!闻花香,拍花照这个季节的花儿非常美丽,闻闻花香或者给花儿拍拍照片,都很美。
踩高跷不用的奶粉罐,两边钻一个小孔,变成高跷,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非常实用。
套圈圈把矿泉水瓶装满水放在地上,并且画上范围,然后制作一些大小不一的圈圈,远距离扔过去套上就算赢。
丢沙包跟孩子一起玩丢沙包,把小时候的强项捡起来,如今你未必能赢孩子哦!
观察光与影观察日出、日落、月光都可以,只要孩子有兴趣的,还可以买一个望远镜,和孩子一起观察星星,与家长交流自己看到的,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小动物观察春天里的各种小动物,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讲给大人听。
阳光下涂涂画画可以带着一盆水和一只毛笔刷,在户外的水泥地上任孩子随意涂涂画画,然后看着阳光把它们晒干,好玩又有趣。
挖野菜春天有各种野菜长出来,很多野菜对身体都有好处,家长们可以教孩子们认识野菜,挖野菜,回家后可以将挖来的野菜与孩子一起烧成美味,让幼儿无形中感知了食物的制作过程,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实,孩子们最期待的不是每年或者好几年才有一次的长途旅行,他们更希望的可能是每个周末,哪怕有一个小时的亲子活动时间,现在天气这么好,为什么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呢?哪怕是陪孩子去户外散散步、晒晒阳光,任凭春风吹拂,也是一件极美享受!当然,陪孩子玩考验的是家长的耐心和智慧,希望这些亲子游戏可以帮到大家。
和大自然做活动 | 16个小活动,让孩子们建立与自然的联结
花开花谢,云起云落……在生命的倏忽之间,大自然以其独特的方式触动着我们,也以其神秘与纯粹的美,启示着我们。
在约瑟夫 克奈尔《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中,集录了约瑟夫·克奈尔多年来在辅导孩子“体验自然”的过程中收集和创作的50个游戏,它指导孩子接近自然,体验自然,共同分享自然的乐趣,更像是一场孩子也可以参与的生命修行。
本文整理了书中或源自于书中的一些操作简单、富有深意的自然活动,孩子们不只可以从中学习到自然知识,更能领悟生命的本义,自我与世界的链接。
游戏一:大地之窗
当你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森林会变得新鲜、有趣。这个游戏就是让孩子们(先蒙眼后)躺在林地上,(聆听一会儿后打开眼罩)静静地看风中摇曳的树,翱翔的飞鸟,听呼啸而过的风声。透过树叶的缝隙,静静的云朵飘过孩子们的“森林小屋”。小动物可能会来,因为孩子们会静静地藏在那儿,一动不动。
让每个人躺下来仰望天空,想象自己是大地的一部分。用树叶,小树叶、小树枝以及松针把每个孩子的身体盖起来,只把脸露在外面,靠近头的部分不要有东西挡住视线。让孩子产生融入土地的感觉。用几片干净的树叶把孩子的脸盖上(用松针效果最好)同时告诉孩子们好好聆听。
告诉孩子到结束时,你会给他们一个信号。这样,他们长时间地躺在树叶下就不会感到厌烦。你一定要在他们觉得不耐烦前发出信号。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居然可以在地上躺二十分钟而不觉得烦。
如果人很多,就要加快动作。可以让孩子们互相帮忙盖树叶。后躺下的孩子尽量离先躺下的孩子远一点。这样,先躺下的孩子起身后,你就把他引到一边,不要干扰那些仍在感受森林寂静的孩子。把喜欢说话和爱打扰别人的孩子安排在稍远的地方。
如果游戏开始前就带领孩子们在地上爬来刨去,他们会乐意把泥土和树叶盖在身上。记得要事先告诉他们可能会有虫子爬到身上,但不要过于强调。不妨先让孩子找些虫子,尝尝虫子在身上爬的滋味。有意思的是,孩子们很快就会丢掉他们从前对虫子的偏见,而开始去欣赏这些迷人的小生灵。当孩子躺在树叶下感觉到虫子爬过时,要鼓励他们保持安静,全心感觉虫子的动作。这样一来,他们中有的孩子就能告诉别人关于虫子的事情了。
游戏二:树的心跳
一棵树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它和我们人一样要吃、休息、呼吸,也进行“血液”循环。树的心跳是一首美妙的生命之歌。早春是听森林心跳的最佳时间,此时树正把它大量的树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枝丫,为一个新季节的欣欣向荣做准备。
选一棵直径至少15厘米并且皮比较薄的树来听它的心跳。落叶林通常比针叶林听得清楚,某棵树的心跳声可能特别大。把听诊器紧紧贴在树干上,不要动,以免产生杂音。多试几个地方,你会找到最佳“听点”。
孩子们会想听听自己的心跳。再让他们听听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心跳——声音与节律的变化美妙动人。
游戏三:我的树
A. 直接体验
B.同情、调动嗅觉、触觉
C.白天/森林
D.2人以上
E.4岁以上
F.眼罩
这个游戏至少两个人一起玩。蒙上小伙伴的眼睛,带他穿过林子来到一棵你喜欢的树前。(距离远近视同伴的年龄和方向感而定。只要孩子不是特别小,二三十码的路不算太远)。
帮助你蒙上眼睛的小伙伴去探索他的树,感觉这棵树的与众不同。最好给他们一些明确的指导,比如,如果你对孩子们说:“去感觉一下这棵树”,就不如告诉他们:“用脸颊去轻轻蹭蹭树皮。”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与其说:“去探索这棵树。”不如直接提问:“这树是活的吗?┄┄你能抱拢它吗?┄┄树的年龄比你大吗?┄┄能找到附生的植物吗?┄┄有动物的痕迹吗?┄┄有苔藓或昆虫吗?”(最初可以用一根绳子或毛线给树做上记号)
当你的伙伴完成了他的探索,就把他迂回带到你们起点(回来的路可以非常有趣,领路人可以故意带着他的伙伴走过草原,穿过灌木丛,并跨过地上假想的原木。)。现在,摘调眼罩,让你的孩子睁开眼睛去找刚刚摸过的那棵树。孩子找到了“他的树!”刹那间,满眼的森林变成了一棵棵充满个性、独特的树木的集合。
一棵树能够成为一个孩子终生难忘的记忆。玩过这个游戏的孩子常常在一年后回来,拉着我到一棵树前,对我说:“看!这是我的树!”
游戏四:声音和颜色
A.集中精力
B.听觉感知/观察
C.白天或夜晚/地点不限
D.1人以上
E.3-4岁以上
森林里,草地上,湿地边或公园里,让一群孩子躺在地上,双手握拳举向空中。蒙眼聆听,只要听到一种鸟叫,就伸出一个手指。看谁的听力最好?无论是想让孩子了解自然的声音或宁静,这都是一个好办法。
也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动物来倾听声音,或是任何声音——草丛里的风声、落叶声、急流声等等。让孩子们站着不动,观察眼前有多少种颜色和光影的深浅变化,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观察自然的能力。
游戏五:蒙眼毛毛虫
A.集中精力
B.探索精神
C.白天/森林、灌木丛
D.2—7人
E.6岁以上
F.蒙眼布
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让他们蒙上眼睛,排成一列,两手放在前面孩子的肩膀上(就象一只毛毛虫)。老师在前面带路,让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去听、闻、去感觉周围的环境。沿途碰见有趣的东西,就停下来,比如摸摸奇形怪状的树或石头,闻闻花朵和灌木丛的香味。一路上变化越多越好(孩子不熟悉的情况下不要亦太多变化)。要想增加变化可以上坡下坡,沿着干涸的河床行走,或在阳光明媚的林地中进进出出。
当你觉得走得够远了,就摘掉孩子们的蒙眼布。这时候,孩子们都想沿着原路找到起点。回去之前,我通常叫他们把刚才蒙着眼走过的路线和经过的地方画一张草图,这有助于孩子把先前所听、所见、所闻转化为图像。听到鸭子嘎嘎叫的地方,可能会是个池塘或一片沼泽,香味可能来自某些花朵。尽量让孩子们自己找到回去的路。(注意:一旦毛毛虫超过六节,队伍就会很快变乱,并且难以控制)。
游戏六:微观之旅
A.集中注意力
B.土壤表层的观察
C.白天,地点不限
D.1人以上
E.4岁以上
F.3—5英尺长细绳,放大镜
“微观之旅”就是沿3—5英尺细绳走的极短的远征。
“旅行者趴在地上沿着路线一英寸一英寸的爬过去,观察神奇的自然:弯弯草叶上五彩斑斓的露珠、沾满花粉闪闪发光的花甲虫、下颚有力的八眼蜘蛛这样的奇景。由于小孩子们对微小的事物尤为喜爱,所以他们对这缩微森林世界的全神贯注,如痴如醉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在孩子们穿越绳索的过程中,让孩子把线搭在它最感兴趣的地面上。给每个孩子一幅魔术放大镜,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蚂蚁大小。
你可以问一些问题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你现在到哪个国家了?你的近邻是谁?你们友好吗?他们工作辛勤工作吗?那只蜘蛛想要干嘛?是要吃掉你,还是带你去兜风?当绿色金属光泽的甲虫会是什么滋味?他怎么打发日子呢”。开始就告诉孩子们,眼睛距地面不能超过一英尺。
游戏七:蝙蝠和蛾子
A.激发热情
B.警觉性,集中注意力
C.白天/林中空地或道路
D.6人以上
E.5岁以上
F.蒙眼布
让孩子们围成一个直径为10-15英尺的圆圈,选出一个充当蝙蝠,蒙上眼睛,站在中间。指定3-5名孩子充当蛾子,也让你们站在圆中,蝙蝠尽力去逮蛾子。
只要蝙蝠一叫“蝙蝠”,蛾子便回应一声“蛾子”。告诉蛾子们:“每次你们听到蝙蝠喊(蝙蝠),那是他的雷达波撞上了你。他发出这种信号来探测周围是否有物体。他的声音撞上你,反弹去的信号便是你所喊的‘蛾’像雷达信号一样,于是,他知道蛾就在附近,并准备出击。”
蝙蝠通过听蛾子们的回应跟踪追击几只蛾子的时候。(鼓励蝙蝠伸手摸索四周)一直成功的蝙蝠要聚精会神、自信而且行动敏捷。试着找一位这样的人扮演蝙蝠,会增加游戏的很多乐趣。必要时,可以缩小圈子:“好。大家每人向前卖一步。”
让两只蝙蝠同时在圈中捕食,会让孩子们更兴奋。应鼓励蝙蝠们组成一个队协调行动。我常常选一个高的和一个矮的充当蝙蝠,这样他们撞在一起时也不会碰着头。如果蝙蝠特别胆小,或者已经捕获了几只蛾子。另外就是蝙蝠在喊的时候,尽量使叫声更有节奏. “蝙蝠和俄子”的游戏可以用来教适应、自然选择、食物链、听觉等概念。
当所有的蛾子都被抓住后,问问是否有人知道什么办法能让他们活得时间更长?动作敏捷、弯腰弯得低和动作轻的蛾子活得长!提醒孩子们在自然中,有这些特点的蛾子也会更善于生存,这就是自然选择。孩子们喜欢“蝙蝠和蛾子”,我遇到的唯一难题是在玩过这个游戏后,孩子们对其他的活动就都没兴趣了。
游戏八:我的照相记事本
活动步骤:
1.亲子两人,一人为照相机,一人为摄影师。
2.扮演照相机者须闭上眼睛,由摄影师带到各处照相,摄影师需注意照相机的安全。
3.摄影师选定一景时,调整好照相机的镜头远近,角度,拍照相机肩膀二下,照相机则张开眼睛将所看画面画下(共画8张照片,每张照片约画1-2分钟)。
4.两人轮流扮演照相机及摄影师。
5.将8张照片写成一个故事。
说明:
1.由于在取景的过程中,“照相机”始终是闭上眼睛的,所以“摄影师”必须好好地爱护自己的“相机”,注意安全;
2.拍照时“照相机”睁开眼睛的时间应适中,“曝光时间”太短则无法看清美景,太长则注意力会分散;
3.摄影师在“拍照”前可能需要“调焦”,悄悄告诉你的“相机”要拍摄的是远景,还是近景,或者是个特写镜头。
游戏分享
1.照相机瞬间打开时,和以前看到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摄影师如何取景? 为何取这个景?
3.有的东西转瞬即逝,我们该怎样珍惜?
游戏九; 寻找一个“它”
带孩子在公园寻找以下的东西:
1.有细毛的东西:
2.尖尖的东西:
3.跟我身上颜色一样的东西:
4.长长的东西:
5.会飞的东西:
6.美丽的东西:
7.会发出声音的东西:
8.会弯曲的东西:
9.圆圆的东西:
10.重要的自然物:
11.会动的东西:
12.有味道的东西:
13.让人开心的东西:
14.莫名其妙的东西:
15.一只动物:
动动脑:
1.在寻找的过程,我发现…
2.我看到有趣的事有…
3.我想不到…
游戏十: 感官训练
游戏准备:一张纸(一个笔记本),一只笔
步骤:
1.家长提出本次游戏需要寻找的感觉(如:4种不同的形状,5种不同的颜色,3种不同的质地,7种不同的声音,2种不同的气味等)
2.家庭一起开始寻找并在纸上记录(记录下所寻找到的感觉,以及得到这种感觉的地点,物品以及这种物体的其他特性等)
3.一定时间后总结分享。
说明:
1.这个游戏比较适合第一次做自然体验的人玩,可以作为一种提示,帮助他理解感受的方式。
2.要求记录的感觉应该尽量多样化,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才能帮助孩子打开自己的感觉去体验自然哦。
3.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更多的观察,体验和记录。
游戏十一: 声音地图
家长说明活动规则并带领孩子进行游戏:
一共分为三个阶段:
a.引导孩子仔细聆听目前所听到的各种声音,并把双手放在头顶,如果听到一种声音,就比出一只手指头,比赛谁听到最多种声音,1分钟后,并能记忆再加以描述分享。
b.引导孩子自行找到一个定点坐下,以自己为圆心,在纸上画出三个同心圆(如下图所示),代表声音方位距离自己多远,第一圈是非常近的,第二圈是有点距离的,第三圈是非常远的,仔细聍听前后左右所听到的各种声音,依据声音的远近活动于同心圆上标示位置,可建议孩子“三角形”代表虫鸣,“圆型”代表蛙叫,“长方形”代表鸟叫,“木”代表草木等自然声音,“人”代表人为的声音,但也可由孩子自行选择表达的方式,聆听时间3分钟,之后再请孩子分享所聆听的声音,分享2分钟。
c.如果有两个孩子,可以决定一定点后背对背坐下,以两个人为圆心,在纸上画出三个同心圆,代表声音方位距离自己多远,依据声音的远近活动于同心圆上标示位置,玩法同上,聆听时间3分钟,之后再请孩子互相分享所聆听的声音位置,分享2分钟。
最后,再请孩子分享这次体验的感受。
游戏十二:发现游戏
游戏准备:将10-15种人造的小道具布置在一条自然小路附近(小路约50m)
步骤:
1.让孩子间隔一定的距离通过小路,并寻找这些安排在小路两边的小道具(注意,只能寻找,用眼睛看,不能动,更不能拿走)
2.家长在小路尽头等待,孩子走过小路后告诉家长自己发现了多少件道具,及道具的位置,如果不对,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正确数目,并鼓励孩子再走一遍。
3.结束后,家长带领孩子一起收回道具,分享。
说明:
1.事先应清理小路,以免孩子将之前小路上的一些非自然物误算作道具。
2.道具中应该有一部分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另一些则是能比较好的与自然物融合在一起的。
3.事先应规定寻找范围,以免孩子离小路太远。
游戏十三:树叶猜拳
锻炼孩子耐心和观察力。搜集一把落叶,挑选一片叶子藏在身后,然后进行游戏:“叶子叶子猜猜看,谁的叶子最(圆、长、绿,帅、孤单……)”也可以多人进行。
游戏十四:盲行
A.直接体验
B.调动感觉,信任感
C.白天,地点不限
D.2人以上
E.7岁以上
F.眼罩
组织和带领一次盲行非常简单。两人一组,既可以是大人与孩子一组,也可以是两个孩子一组。各组自行决定谁先领路、谁蒙上眼睛。领路人可以带着他的伙伴走任何看起来有意思的路,但是要小心地上的木头、垂下来的树枝等等。领路人也要牵着盲伴的手去摸有趣的东西,带着他感受周围有趣的声音和气味。
当人们第一次体验新鲜事物时,都会有些紧张,通常会以开玩笑的方式来掩饰紧张。因为蒙起眼睛对许多孩子来说都是第一次,所以先做以下的热身活动,有助于孩子们在盲行前消除紧张心情。让大家坐成一个圈,闭上眼睛,让孩子们玩一个传递东西的游戏。让他们通过闻、摸、听来感觉手里的东西,并在传给下一个孩子时说出自己的感觉。
游戏十五:寻宝
A.集中注意力
B.生态学、分类、观察
C.白天,任何地方
D.3人以上
E.5~14岁
F.纸袋、铅笔、对照表
可能你小时候玩过类似的游戏,现在我把它改编来发现自然物。让孩子们列出一张“宝物清单”,请他们细细想,细细找。我列了一张供你参考,但你还是要自己准备。所列之物要能在当地找到。宝物清单(只拣安全无害的东西):
1.一根羽毛
2.一颗靠风力传播的种子
3.某物,要100个
4.一片柠树叶
5.一根刺
6.一根骨头
7.三粒不同的种子
8.一只伪装的动物或昆虫
游戏十六:自然小剧场
根据老师在行程中的讲解或个人或分小组来表演旅途中观察到的一种动物,并让其他小组辨识。也可以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蝴蝶化蛹成碟或者青蛙掉进了排水沟……
自然体能游戏
狼吃羊
家长和孩子手牵着绳子围成一圈,当羊;先有一个孩子在圆圈中间,当狼。狼朝一只羊扑上来,羊为了逃生,就得松开绳子,但不能让绳子落地。狼若摸到了羊,羊便成为狼。这样,狼越来越多,羊越来越少,圆圈便越来越难维持原样。
——游戏结束时孩子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模拟的小小生态圈,并对游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何狼越来越多,狼没有天敌吗?
狼死后怎么样可,身体化进泥土,泥土长出了草,草被羊吃掉,羊长得更壮,羊群越大?……经过思索与讨论,孩子们对游戏规则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也似乎在思索中发现了大自然更多“秘密”!
蛇吃鸟
鸟妈妈和小鸟有一个窝(树),而窝旁有一条蛇(老师),对幼小的鸟儿虎视眈眈。鸟妈妈必须时刻保护鸟儿,可鸟儿总得吃饭呀。于是,鸟妈妈伺机而动,捉回一只虫(地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短绳充当虫子)。不料,蛇发现了鸟妈妈的动作。于是,速度的竞赛就这样展开……
自然游戏 《寻找诗歌中的意象》
为景色找寻相应诗词,或沿着诗词胡线索拍摄对应的景色。
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
中秋节2020主题活动方案 | 让幼儿了解中秋,你还可以这样做
中秋节是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何让孩子们轻松了解中秋?别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好玩有趣的主题活动方案,来帮助你哦~
小班—月饼真正多
设计意图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对中秋节的意义和习俗都不是很了解,但孩子们每年都有吃月饼的经历。教师以幼儿能接触到的月饼为切入点,以体验节日快乐为中心,设计此次活动。
主题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风俗,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节日。
2.能够与同伴大胆交流中秋节的快乐感受。
3.尝试用各种方法表达过中秋节时的热闹场景。
环境互动
1.主题墙面环境
教师制作生动可爱的动物坐着火车看月亮的情境,让幼儿把与家人共度中秋节的照片粘贴在车厢上。
2.相关区域融合
图书区:制作《中秋节的来历》故事图片册。
美工区:投放制作月饼等中秋食物和花灯的材料。
活动方案—我做的月饼喷喷香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团圆、压扁的方法制作“月饼”,并用辅助材料印出花纹。
2.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月饼。
材料准备:油泥、泥工板、塑料娃娃、小盘子、幼儿玩超市游戏用的货架、制作月饼的视频。
活动过程
1.创设超市的环境,引起幼儿制作“月饼”的兴趣。
教师以与“娃娃”对话的形式引入:在我们班的“超市”要卖月饼啦,但是需要请小朋友帮忙制作。
2.迁移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交流和讨论。
师:我们都见过月饼,谁来说说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3.观看视频,了解方法。
先让幼儿认识材料和工具,知道使用的方法后观看视频,了解制作月饼的过程。
4.指导幼儿尝试制作“月饼”。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掌握团圆和压扁的方法,提醒幼儿压时不要过于用力,花纹要清楚。
5.请幼儿相互欣赏自己与同伴做的“月饼”。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月饼”的形状和花纹,并请幼儿把“月饼”送到“超市”,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延伸
创设“月饼”展示台,将幼儿制作的“月饼”分类摆放。
中班—快乐的中秋
设计意图
时值中秋节,有的幼儿从家中带来了月饼,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探秘中秋节的兴趣。“这是什么口味的月饼?”“我还吃过蛋黄的呢!”“中秋节得吃月饼!”教师借此机会通过组织主题活动让幼儿从更多方面了解更多的中秋知识。
主题目标
1.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接触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并对其感兴趣。
2.知道月亮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时圆时缺,产生爱科学、爱探索的情感。
4.欣赏有关月亮的文学和音乐作品,感受作品的有趣和奇妙。
5.与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中秋节风俗习惯的资料,培养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环境互动
1.主题墙面环境
用以神话(如嫦娥奔月)为主题的故事连环画作为主题墙饰背景,同时请幼儿通过绘画与照片展示的方式同大家分享自己与月亮的故事。
2.相关区域融合
图书区:提供有关月亮和中秋节神话的图书。
科学区:提供关于中秋影像的玩具和月亮变化的操作卡。
美工区:月饼模型、橡皮泥、不同花纹的月饼照片。
活动方案—月亮婆婆喜欢我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熟悉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的基本旋律,初步演唱歌曲,感受傣族歌曲的风格。
2.根据图谱的提示,分别用连贯的和跳跃的方法唱出歌曲,知道旋律上的前后变化。
3.在歌唱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和表达与月亮婆婆亲密的情感和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看图谱的经验。
材料准备:图谱、傣族音乐《金孔雀》。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引导幼儿听《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无歌词旋律。带动幼儿情绪,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的节奏。
2.通过游戏带领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1)老师做月亮婆婆,带领幼儿按歌曲旋律一边说“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一边做游戏。
(2)通过提问和说悄悄话的形式,熟悉前两句歌词:“月亮婆婆喜欢我,她做了什么事?”
3.引出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根据图谱连线和脚印的暗示,探索歌曲的不同唱法,提示幼儿用连贯和跳跃的方法,唱出歌曲的前后变化。
(1)先随音乐朗诵歌词,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
(2)观察连线和脚印组成的图谱,发现其中的秘密。
4.倾听傣族音乐《金孔雀》。
使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在安静的气氛中欣赏音乐,加深孩子对傣族音乐的体会。
大班—月亮船,家团圆
设计意图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大班幼儿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并不是很多。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的活动,有助于大班幼儿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家人团圆的美好氛围。
主题目标
1.通过调查、收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关于中秋节的相关经验。
2.积极参与中秋节活动,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3.感知中秋节家人团圆的氛围,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环境互动
1.主题墙面环境
“欢度中秋”:请幼儿展示全家福以及庆祝中秋节的活动照片,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粘贴等形式制作家人头像、展示搜集的资料等,参与环境创设。
2.相关区域融合
美工区:在墙面上布置有趣的孔明灯、漂亮的莲花灯等。
角色区:开展月饼制作工坊、中秋节联欢会等小活动。
活动方案—我家大团圆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能够大胆地对家人过中秋时可能发生的故事进行想象,并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知道庆祝中秋节的一些习俗。
材料准备:纸、水彩笔、蜡笔、水粉颜料、水桶。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师:我们马上要过中秋节了,你想和你的爸爸妈妈怎样过节呢?
2.出示中秋节人们庆祝的画面。
引导幼儿结合相关的知识经验,对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庆祝节日的方式进行想象。
3.向幼儿说明作画要求。
(1)自己选择绘画工具进行绘画。
(2)可以自愿结组进行合作绘画。
4.幼儿分组绘画,教师个别指导。
循环播放中秋节的庆祝照片,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作品欣赏。
每组派一个小朋友为大家讲解画的内容。
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制作成图书,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关于中秋节的绘画故事。
立夏活动 | 11个超nice的节气活动,带你感受立夏的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立夏》
2019年立夏节气为:5月6日
二十四节气
立夏
中 文 名:立夏
外 文 名:Beginning of Summer
寓 意:告别春天,夏天的开始
时 间:第七节,每年5月5或6或7日
气候特点: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三 候: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风俗 活动:斗蛋游戏、尝新活动
风俗 食物:嫩蚕豆、立夏饭、立夏蛋
养 生:调养精神,保养心脏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感受节气温度的变化
立夏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七个节气,也是标志盛夏时节的开始。进入立夏节气后,就说明了下雨会越来越多,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记录立夏雨的大小、时长等等,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了解不同节气里自然界的变化。
活动二:
测一测温度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南北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感受着季节的交替。
活动三:竹竿日影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与谷雨节气相较又有了些变化,成人可以带着小朋友们在不同的时间段测量竹竿日影的长度,去发现有什么规律产生;也可把以前的记录拿出来进行对比,了解日影的变化。
活动四:
知三候,感时令
立夏节气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五:
清明见荚,立夏好吃
春末夏初,蚕豆花落,结出一个个饱满厚实的豆荚子,这时的蚕豆最为鲜嫩,作为立夏节气的时令食物,蚕豆饭是这天一定要吃的食物。所以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剥豆子,蒸一锅立夏蚕豆饭。
饭一出锅,蚕豆的清香在屋子里弥漫,香飘满屋。
活动六:
立夏秤人
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这里蕴含着古人祈祷平安度夏的美好期望。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体验古老的称重方式,感受生活的趣味。
活动七:
一碗鲜美笋,开启美好盛夏
节气习俗的形成往往是以农时为基础设置的,关系生产活动的时序、方式,节气饮食习惯的养成又跟当季可收获的作物有密切关系,而节气习俗往往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立夏至,农忙开始,大家自然希望“脚骨健”(身体康健),因此在宁波吃一种细细长长象征希望和健康的“脚骨笋”也成了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这时的笋鲜美脆嫩,实在是一大美味。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清洗处理笋,做一碗清甜可口的笋汤,炒上一盘味美汁鲜的笋菜,开启美好的立夏节气。
活动八:
立夏蛋趴
“立夏蛋,满街甩”,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所以小小的鸡蛋被赋予了美好的期盼,同时也演变出多种有趣的习俗与饮食。
绘鸡蛋,迎立夏:成人带领着小朋友们在鸡蛋上进行作画,一起在熟鸡蛋上绘画出夏天特有的景象及花朵,庆祝夏天的开始。
疰夏绳——挂蛋、斗蛋
有谚语称“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民间用七彩丝线编成的花绳(即“疰夏绳”)系于孩子手腕或发辫,谓可消暑祛病,预防疰夏,寄托对小朋友的祝福与希冀,希望小朋友们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成人可以亲手给孩子编织“疰夏绳”系于手腕,以及编织“蛋络”,当天挑一个最好看的鸡蛋给孩子带上;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在成人的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编织“蛋络”。
孩子们用各种颜色的绒线织成能装下一个蛋的小网袋,叫“蛋络”或“蛋套”,立夏早上,小孩将装有茶叶蛋的五彩蛋套悬于脖子上,心里美滋滋的。
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每逢民俗节令,基本上是少不了一个吃的,并且这吃多半是有点讲头和名堂。
那么,为什么立夏要吃咸蛋而不吃鲜蛋呢。上海人在立夏那天吃的食物,是被统揽在一个主题下,那就是“时鲜”。在这些时鲜货里,既有苋菜、蚕豆等天然食品,也有加工而成的咸蛋和酒酿。咸蛋之所以名忝时鲜行列,那是由于这些蛋都在今年清明前腌制,到一个月后的立夏正好受用,是一年的头谱咸蛋,当然时鲜。
活动九:
立夏尝新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在常熟,有“九荤十三素”之说等等,除了时令新鲜蔬菜,让人期待的最是那夏日酸酸甜甜的水果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走进果园里去亲自采摘,感受它的触感,了解它的生长环境,感受自己动手劳动的快乐,这样的劳动果实才会更甜美吧~
活动十:
观植物,感力量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去观察种植物的生长情况,或是根据节气种植或育苗半夏黄瓜、豇豆(豆角)茄子、冬瓜等,体验农事耕种过程,感悟自然物生长的力量。
活动十一:
学习关于立夏的诗词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胡俨
一月厌雨声,忽逢今日晴。
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
睡美新茶熟,身闲野服轻。
近来多坦率,客至倦逢至。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从节气上说,立夏标志着春天的远离,夏日的开始,所以这一天古时也称为"春尽日",即春天结束的日子。而习惯上,人们也常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所谓"春发夏长秋收冬藏",这世间的事物,总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沿着节气的脉络,顺理成章地走下去,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在节气的系列活动中,学会静下来,学会慢慢来,体会生活的滋味与奇妙。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